一种面料单元、复合材料及由该复合材料制备的产品

申请号 CN202010800772.9 申请日 2020-08-11 公开(公告)号 CN112046094A 公开(公告)日 2020-12-08
申请人 江苏澳盛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渠新文; 于洋; 光亚卫; 郭海军; 赵清新; 郎鸣华; 杨国刚;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面料单元,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其采用化学 纤维 材质,第一板体的一面、第二板体的一面部分连接,第一板体一面露出第二板体的部分形成第一搭接面,第二板体的一面露出第一板体的部分形成第二搭接面。一种 复合材料 ,包括多个面料单元,相邻两个面料单元中,一个面料单元中第一板体的第一搭接面搭接在另一个面料单元中第二板体的第二搭接面上。该复合材料制备的产品包括手套、包、服装。本发明每个面料单元由两片板材从中间粘牢,可以减少加工时间,不影响其强度;材料强度大幅上升;其产品中每个面料单元因其搭接结构可以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贴合人体的同时,不会因为 变形 过大而出现防御漏洞。
权利要求

1.一种面料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采用化学纤维材质,所述的第一板体的一面、第二板体的一面部分连接,所述的第一板体一面露出所述的第二板体的部分形成第一搭接面,所述的第二板体的一面露出所述的第一板体的部分形成第二搭接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尺寸相同且呈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体的第一搭接面、所述的第二板体的第二搭接面均呈L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面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搭接面、第二搭接面的长度、宽度均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采用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一种或两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通过胶层部分连接。
7.一种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包括多个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面料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的面料单元中,一个所述的面料单元中第一板体的第一搭接面搭接在另一个所述的面料单元中第二板体的第二搭接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材料还包括第一连接层、第二连接层,所述的第一板体的另一面与所述的第一连接层的一面连接,所述的第二板体的另一面与所述的第二连接层的一面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连接层、第二连接层采用布料。
10.一种由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复合材料制备的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品包括手套、包、服装。

说明书全文

一种面料单元、复合材料及由该复合材料制备的产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料单元、复合材料及由该复合材料制备的产品。

背景技术

[0002] 纤维布用于结构构件的抗拉、抗剪和抗震加固,该材料与配套浸渍胶共同使用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可构成完整的性能卓越的碳纤维布片材增强体系,适用于处理建筑物使用荷载增加、工程使用功能改变、材料老化、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值、结构裂缝处理、恶劣环境服役构件修缮、防护的加固工程。
[0003] 碳纤维布强度高,密度小,厚度薄,基本不增加加固构件自重及截面尺寸;适用面广,广泛适用于建筑物桥梁隧道等各种结构类型、结构形状的加固修复和抗震加固及节点的结构加固;施工便捷,无需大型机具设备,没有湿作业,无需动火,无需现场固定设施,实施邦工占用场地少,施工工效高;高耐久性,由于不会生锈,非常适合高酸、、盐及大气腐蚀环境中使用。
[0004] 目前,碳纤维布作为工业用途较为普遍,由于其本身在制造时为完整成卷的制造,其结构本身的限定使得其在民生物品的使用上相对较少,如衣物、皮包等。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面料单元,可以适用于手套、包、服装的,面料。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面料单元,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采用化学纤维材质,所述的第一板体的一面、第二板体的一面部分连接,所述的第一板体一面露出所述的第二板体的部分形成第一搭接面,所述的第二板体的一面露出所述的第一板体的部分形成第二搭接面。
[0007]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尺寸相同且呈方形。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呈正方形。
[0008]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板体的第一搭接面、所述的第二板体的第二搭接面均呈L形,也就是说所述的第一搭接面、第二搭接面在两个方向上可以实现搭接。
[0009]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搭接面、第二搭接面的长度、宽度均相等。
[0010]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一种或两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采用碳纤维,即为碳板。
[0011]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之间通过胶层部分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的面料单元的厚度不大于2mm,优选为每板体的厚度为0.75mm。
[0013]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
[001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材料,该材料包括多个所述的面料单元,相邻两个所述的面料单元中,一个所述的面料单元中第一板体的第一搭接面搭接在另一个所述的面料单元中第二板体的第二搭接面上。
[0015] 优选地,所述的复合材料还包括第一连接层、第二连接层,所述的第一板体的另一面与所述的第一连接层的一面连接,所述的第二板体的另一面与所述的第二连接层的一面连接,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接层、第二连接层将多个搭接的面料单元连接成一体。
[0016]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板体的另一面与所述的第一连接层的一面、所述的第二板体的另一面与所述的第二连接层的一面通过胶层连接。
[0017]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连接层、第二连接层采用布料。
[0018]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复合材料制备的产品。
[0019]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由复合材料制备的产品,所述的产品包括手套、包、服装。
[0020]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每个面料单元由两片板材从中间粘牢,可以减少加工时间,而基本不会影响其强度;
2、复合材料由于面料单元的化学纤维材质,使材料强度大幅上升;
3、复合材料制备的产品中每个面料单元因其搭接结构可以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贴合人
体的同时,又不会因为变形过大而出现防御漏洞。
附图说明
[0021] 附图1为本实施例中面料单元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多个面料单元搭接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施例中复合材料的侧视示意图。
[0022] 以上附图中:1、第一板体;10、第一搭接面;2、第二板体;20、第二搭接面;3、第一连接层;4、第二连接层;5、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4]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6] 如图1所示的一种面料单元,包括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第一板体1的一面、第二板体2的一面部分连接,第一板体1一面露出第二板体2的部分形成第一搭接面10,第二板体2的一面露出第一板体1的部分形成第二搭接面20。
[0027]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尺寸相同且呈方形,为了在两个方向上可以实现搭接,第一板体1的第一搭接面10、第二板体的第二搭接面均呈L形。优选地,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呈正方形,第一搭接面10、第二搭接面20的长度、宽度均相等。
[0028] 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均采用化学纤维材质,如采用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一种或两种。优选地,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采用碳纤维,即为碳板。
[0029] 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按表1所示的铺层表铺层后,在15Kg/cm2的压下用125℃的温度加热60分钟后随空气冷却成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的厚度为0.75mm,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的宽度为27mm,面料单元的宽度为29mm,即第一搭接面10、第二搭接面20的宽度均为2mm。
[0030] 表1:铺层图层数 材料
P001 碳纤维预浸料
P002 碳纤维预浸料 45°
P003 碳纤维预浸料 90°
P004 碳纤维预浸料 45°
P005 碳纤维预浸料 0°
P006 胶膜 /
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之间通过胶层5部分连接,如采用快干胶等。
[0031] 一种复合材料,该材料包括多个面料单元,相邻两个面料单元中,一个面料单元中第一板体1的第一搭接面10搭接在另一个面料单元中第二板体2的第二搭接面20上,如图2所示。
[0032] 如图3所示:复合材料还包括第一连接层3、第二连接层4,第一板体1的另一面与第一连接层3的一面连接,第二板体2的另一面与第二连接层4的一面连接。这样,所有搭接的面料单元的两面均通过第一连接层3、第二连接层4连接成一体。第一连接层3、第二连接层4采用布料,如芳纶布。
[0033] 具体的说:第一板体1的另一面与第一连接层10的一面、第二板体2的另一面与第二连接层20的一面通过胶层5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第二板体2的另一面与胶膜一体成型,在与第一连接层3、第二连接层4连接时可以加热融化,直接与芳纶布的第一连接层3、第二连接层4粘贴,减少加工流程。
[0034] 由复合材料制备的产品可以包括手套、包、服装等,如手套、服装可以达到防刺的作用。
[0035]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