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外衣;防护服;衣饰配件 / 外套 / 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

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

申请号 CN202311788030.9 申请日 2023-12-25 公开(公告)号 CN117752142A 公开(公告)日 2024-03-26
申请人 铁血君客(北京)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虹煜; 蒋磊; 廖灿雄; 李文德; 高洁; 胡伟; 孙天林;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羽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方案先对 基础 面料、待填充的羽绒进行预处理,提高羽绒服的整体抗菌性能,同时还能够保证其阻燃、保温性能,在此基础上,方案根据大量的用户问卷调研,以测试出消费者对于身体易冷、易热部位的感官评估,在易冷区域问卷调研时,超过50%的消费者认为后腰、领部为易冷部位,同时超过30%的人认为手臂、背部也是易冷区域;在易热区域问卷调研时,超50%的人认为腋下是易热区域,且超35%的人认为背部为易热区域,因此,根据该调研结果,本 申请 调整了羽绒服各个部位的充绒量和充绒比例,在保证保暖性的同时优化各区域充绒量,实现产品美观。
权利要求

1.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取基础面料,整理液整理,清洗烘干,再裁成衣片,绗缝,形成羽绒服,羽绒服包括前片、后片、过肩、大袖、小袖五个待充绒区域,每个待充绒区域留充绒口,按预设的充绒量在每个待充绒区域填充羽绒,平车封闭充绒口,清洗烘干,得到成品羽绒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沿领口至下摆方向依次分为前片上区域、前片中区域、前片下区域,其中前片上区域、前片中区域、前片下区域的充绒系数比例为100%:85~90%:75~80%;所述后片沿领口至下摆方向依次分为后片上区域、后片中区域、后片中下区域、后片下区域,其中后片上区域、后片中区域、后片中下区域、后片下区域的充绒系数比例为100%:85~90%:70~75%:60~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上区域的充绒量为5~5.5g,所述前片中区域的充绒量为2.0~2.5g,所述前片下区域的充绒量为
2.0~2.2g;所述后片上区域的充绒量为5.5~5.8g,所述后片中区域的充绒量为7.8~
8.0g,所述后片中下区域的充绒量为7.8~8.0g,所述后片下区域的充绒量为3.5~4.0g。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肩沿袖口至领口方向依次分为过肩1区域、过肩2区域和过肩3区域,所述过肩1区域、过肩2区域、过肩
3区域的充绒系数比例为75~80%:100%:100%;所述大袖沿肩部至袖口方向依次分为大袖上区域、大袖中区域和大袖下区域,其中大袖上区域、大袖中区域、大袖下区域的充绒系数比例为100%:85~90%:70~7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肩1区域的充绒量为0.55~0.65g,所述过肩2区域的充绒量为0.55~0.65g,所述过肩3区域的充绒量为0.55~0.65g;所述大袖上区域的充绒量为5.5~6.0g,所述大袖中区域的充绒量为2.0~2.5g,所述大袖下区域的充绒量为1.8~2.0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袖沿肘部至袖口方向依次分为小袖上区域、小袖中区域和小袖下区域,其中小袖上区域、小袖中区域、小袖下区域的充绒系数比例为100%:85~90%:70~7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袖上区域的充绒量为2.5~2.8g,所述小袖中区域的充绒量为1.0~1.2g,所述小袖下区域的充绒量为0.8~1.0g。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面料为
2
聚酰胺纤维编织得到,克重为30~40g/m;整理液整理具体为:
步骤S1:取六氯三聚磷腈和乙腈混合,50~55℃下搅拌至溶解,加热升温至60~65℃,加入单宁酸,保温反应5~6h,过滤收集反应产物,乙腈洗涤后干燥,再转移至去离子超声分散1~2h,70~75℃下真空干燥,得到阻燃剂;
步骤S2:将单宁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浓度为5~10g/L的单宁酸溶液,加入阻燃剂,继续搅拌20~30min,得到单宁酸混合液;将硝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成浓度为2~3g/L的硝酸银溶液;
将基础面料置于丙中超声清洗20~30min,取出后去离子水冲洗,真空干燥,再将基础面料置于单宁酸混合液中,60~70℃下振荡浸泡2~3h,取出转移至浓度为2~3g/L的硝酸银溶液中,60~70℃振荡浸泡2~3h;
步骤S3:重复S2步骤2~3次,得到整理液整理后的基础面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六氯三聚磷腈、单宁酸的质量比为3:(4~4.2);
步骤S2中,阻燃剂用量为单宁酸溶液的5~8wt%。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为白鹅绒,填充前对白鹅绒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具体步骤为:
步骤A:将硫酸锆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浓度为2~3g/L的硫酸锆溶液;将硝酸银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分别配置成浓度为0.5~1.5g/L的硝酸银溶液、浓度为2~
3g/L的硝酸银溶液;
步骤B:将羽绒置于单宁酸混合液中,60~70℃下振荡浸泡2~3h,取出转移至浓度为2~3g/L的硫酸锆溶液中,70~80℃下振荡浸泡2~3h,再转移至浓度为0.5~1.5g/L的硝酸银溶液中,60~70℃振荡浸泡1~2h,得到预处理羽绒;
将预处理羽绒重复浸入单宁酸混合液中,60~70℃下振荡浸泡2~3h,再置于浓度为2~3g/L的硝酸银溶液中,60~70℃振荡浸泡2~3h。

说明书全文

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羽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羽绒纤维是一种天然蛋白质纤维,有良好的防性、抗皱性以及柔、轻、滑等特点,同时其具有优异的保暖性能,因此常被用作服装、被褥的填充物,但由于现有羽绒服在进行羽绒充绒时,整个羽绒服的充绒比例分布均匀,但这往往会导致羽绒服臃肿不美观,同时并没有根据人体易冷或易热部位进行调控,实际穿着户舒适度较差。
[0003] 因此,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方案公开了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在优化羽绒服外观的同时保证穿着舒适,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取基础面料,整理液整理,清洗烘干,再裁成衣片,绗缝,形成羽绒服,羽绒服包括前片、后片、过肩、大袖、小袖五个待充绒区域,每个待充绒区域留充绒口,按预设的充绒量在每个待充绒区域填充羽绒,平车封闭充绒口,清洗烘干,得到成品羽绒服。
[0007] 较优化的方案,所述前片沿领口至下摆方向依次分为前片上区域、前片中区域、前片下区域,其中前片上区域、前片中区域、前片下区域的充绒系数比例为100%:85~90%:75~80%,所述前片上区域的充绒量为5~5.5g,所述前片中区域的充绒量为2.0~2.5g,所述前片下区域的充绒量为2.0~2.2g。
[0008] 较优化的方案,所述后片沿领口至下摆方向依次分为后片上区域、后片中区域、后片中下区域、后片下区域,其中后片上区域、后片中区域、后片中下区域、后片下区域的充绒系数比例为100%:85~90%:70~75%:60~65%,所述后片上区域的充绒量为5.5~5.8g,所述后片中区域的充绒量为7.8~8.0g,所述后片中下区域的充绒量为7.8~8.0g,所述后片下区域的充绒量为3.5~4.0g。
[0009] 较优化的方案,所述过肩沿袖口至领口方向依次分为过肩1区域、过肩2区域和过肩3区域,所述过肩1区域、过肩2区域、过肩3区域的充绒系数比例为75~80%:100%:100%,所述过肩1区域的充绒量为0.55~0.65g,所述过肩2区域的充绒量为0.55~0.65g,所述过肩3区域的充绒量为0.55~0.65g。
[0010] 较优化的方案,所述大袖沿肩部至袖口方向依次分为大袖上区域、大袖中区域和大袖下区域,其中大袖上区域、大袖中区域、大袖下区域的充绒系数比例为100%:85~90%:70~75%,所述大袖上区域的充绒量为5.5~6.0g,所述大袖中区域的充绒量为2.0~
2.5g,所述大袖下区域的充绒量为1.8~2.0g。
[0011] 较优化的方案,所述小袖沿肘部至袖口方向依次分为小袖上区域、小袖中区域和小袖下区域,其中小袖上区域、小袖中区域、小袖下区域的充绒系数比例为100%:85~90%:70~75%,所述小袖上区域的充绒量为2.5~2.8g,所述小袖中区域的充绒量为1.0~
1.2g,所述小袖下区域的充绒量为0.8~1.0g。
[0012] 较优化的方案,所述基础面料为聚酰胺纤维编织得到,克重为30~40g/m2;整理液整理具体为:
[0013] 步骤S1:取六氯三聚磷腈和乙腈混合,50~55℃下搅拌至溶解,加热升温至60~65℃,加入单宁酸,保温反应5~6h,过滤收集反应产物,乙腈洗涤后干燥,再转移至去离子水超声分散1~2h,70~75℃下真空干燥,得到阻燃剂;
[0014] 步骤S2:将单宁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浓度为5~10g/L的单宁酸溶液,加入阻燃剂,继续搅拌20~30min,得到单宁酸混合液;将硝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成浓度为2~3g/L的硝酸银溶液;
[0015] 将基础面料置于丙中超声清洗20~30min,取出后去离子水冲洗,真空干燥,再将基础面料置于单宁酸混合液中,60~70℃下振荡浸泡2~3h,取出转移至浓度为2~3g/L的硝酸银溶液中,60~70℃振荡浸泡2~3h;
[0016] 步骤S3:重复S2步骤2~3次,得到整理液整理后的基础面料。
[0017] 较优化的方案,步骤S1中,所述六氯三聚磷腈、单宁酸的质量比为3:(4~4.2);
[0018] 步骤S2中,阻燃剂用量为单宁酸溶液的5~8wt%。
[0019] 较优化的方案,所述羽绒为白鹅绒,填充前对白鹅绒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具体步骤为:
[0020] 步骤A:将硫酸锆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浓度为2~3g/L的硫酸锆溶液;将硝酸银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分别配置成浓度为0.5~1.5g/L的硝酸银溶液、浓度为2~3g/L的硝酸银溶液;
[0021] 步骤B:将羽绒置于单宁酸混合液中,60~70℃下振荡浸泡2~3h,取出转移至浓度为2~3g/L的硫酸锆溶液中,70~80℃下振荡浸泡2~3h,再转移至浓度为0.5~1.5g/L的硝酸银溶液中,60~70℃振荡浸泡1~2h,得到预处理羽绒;
[0022] 将预处理羽绒重复浸入单宁酸混合液中,60~70℃下振荡浸泡2~3h,再置于浓度为2~3g/L的硝酸银溶液中,60~70℃振荡浸泡2~3h。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24]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方案先对基础面料、待填充的羽绒进行预处理,以实现基础面料、待填充的羽绒的表面抗菌性整理,提高羽绒服的整体抗菌性能,同时还能够保证其阻燃、保温性能,在此基础上,方案根据大量的用户问卷调研,以测试出消费者对于身体易冷、易热部位的感官评估,在易冷区域问卷调研时,超过50%的消费者认为后腰、领部为易冷部位,同时超过30%的人认为手臂、背部也是易冷区域;在易热区域问卷调研时,超50%的人认为腋下是易热区域,且超35%的人认为背部为易热区域,因此,根据该调研结果,本申请调整了羽绒服各个部位的充绒量和充绒比例,在保证保暖性的同时优化各区域充绒量,实现产品美观。
[0025] 本方案具体步骤为:取基础面料,整理液整理,清洗烘干,再裁成衣片,绗缝,形成羽绒服,羽绒服包括前片、后片、过肩、大袖、小袖五个待充绒区域,每个待充绒区域留充绒口,按预设的充绒量在每个待充绒区域填充羽绒,平车封闭充绒口,清洗烘干,得到成品羽绒服。
[0026] 其中,前片为充绒系数最高区域,并将前片沿领口至下摆方向依次分为前片上区域、前片中区域、前片下区域,其中前片上区域、前片中区域、前片下区域的充绒系数比例为100%:85~90%:75~80%,根据前胸、腹部、腰下的保护重要程度,来调整期充绒量。
[0027] 后片的充绒系数相较于前片减小,更显背部身型立体,后片沿领口至下摆方向依次分为后片上区域、后片中区域、后片中下区域、后片下区域,其中后片上区域、后片中区域、后片中下区域、后片下区域的充绒系数比例为100%:85~90%:70~75%:60~65%。
[0028] 袖子设为充绒占比最小区域,在保证上肢活动量的条件下不失保暖性,同时避免腋下过热,分别对过肩、大袖、小袖的充绒量及充绒系数进行调整;与常规羽绒服相比,本申请制作的羽绒服的美观度更高,且保暖性能满足实际需求。
[0029] 同时,本方案以六氯三聚磷腈、单宁酸接枝反应,利用P‑Cl键与羟基反应生成阻燃剂,之所以会采用单宁酸,一方面是因为,单宁酸的反应活性位点较多,且成炭性能较好,与六氯三聚磷腈相互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基础面料、羽绒的阻燃性能,另一方面,由于本方案以单宁酸溶液浸泡基础面料和羽绒,因此采用单宁酸接枝,该阻燃剂在单宁酸溶液中分散较为均匀,相容性较好。因此在后续步骤中,方案在单宁酸溶液中加入阻燃剂,制得单宁酸混合液,再配置形成硝酸银溶液,基础面料整理时,先将基础面料浸渍于单宁酸混合液中,再浸泡至硝酸银溶液中,使得银离子沉积在面料表面,重复多次后基础面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阻燃性能,且多次洗涤后依旧能够长效保持。
[0030] 另一方面,为对羽绒进行整理,方案引入了硫酸锆溶液,利用单宁酸混合液在羽绒表面吸附锆离子,能够实现羽绒的保暖性提升,从而进一笔保证羽绒服产品的保暖性,同时利用单宁酸混合液、硝酸银溶液浸泡,使得羽绒同样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与此同时,为避免硝酸银溶液对锆离子的吸附造成影响,方案限定顺序为“将羽绒置于单宁酸混合液中,60~70℃下振荡浸泡2~3h,取出转移至浓度为2~3g/L的硫酸锆溶液中,70~80℃下振荡浸泡2~3h,再转移至浓度为0.5~1.5g/L的硝酸银溶液中,60~70℃振荡浸泡1~2h,得到预处理羽绒”,限定较低浓度的硝酸银溶液,使得羽绒表面能够充分吸附锆离子;随后再在其表面浸润单宁酸,浸泡至较高浓度的硝酸银溶液中,这样设置能够以保暖性为主要前提,但羽绒的耐水洗性能会下降,多次水洗后抗菌性能会有降低;而由于基础面料的抗菌性能较为优异,因而整体产品的抗菌性能能够得到有效保证。附图说明
[0031]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32] 图1是本发明公开的羽绒服的前片区域示意图。
[0033] 图2是本发明公开的羽绒服的过肩区域示意图。
[0034] 图3是本发明公开的羽绒服的后片区域示意图。
[0035] 图4是本发明公开的羽绒服的大袖区域示意图。
[0036] 图5是本发明公开的羽绒服的小袖区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8] 本实施例中,羽绒为白鸭绒;基础面料为聚酰胺纤维编织得到,克重为40g/m2。
[0039] 实施例1:一种羽绒的预处理步骤:
[0040] 步骤A:取36g六氯三聚磷腈和300mL乙腈混合,50℃下搅拌至溶解,加热升温至60℃,加入49.5g单宁酸,保温反应5.5h,过滤收集反应产物,乙腈洗涤后干燥,再转移至去离子水超声分散1~2h,70~75℃下真空干燥,得到阻燃剂。
[0041] 将单宁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浓度为5g/L的单宁酸溶液,加入阻燃剂,继续搅拌25min,得到单宁酸混合液;阻燃剂用量为单宁酸溶液的5wt%。
[0042] 将硫酸锆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浓度为3g/L的硫酸锆溶液;将硝酸银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分别配置成浓度为1.5g/L的硝酸银溶液、浓度为3g/L的硝酸银溶液。
[0043] 步骤B:将羽绒置于单宁酸混合液中,65℃下振荡浸泡2.5h,取出转移至浓度为3g/L的硫酸锆溶液中,75℃下振荡浸泡3h,再转移至浓度为1.5g/L的硝酸银溶液中,65℃振荡浸泡2h,得到预处理羽绒;
[0044] 将预处理羽绒重复浸入单宁酸混合液中,65℃下振荡浸泡3h,再置于浓度为3g/L的硝酸银溶液中,65℃振荡浸泡3h。
[0045] 对比例1:在羽绒预处理步骤中调整步骤B浸泡顺序,其余工艺步骤不变。
[0046] 一种羽绒的预处理步骤:
[0047] 步骤A:取36g六氯三聚磷腈和300mL乙腈混合,50℃下搅拌至溶解,加热升温至60℃,加入49.5g单宁酸,保温反应5.5h,过滤收集反应产物,乙腈洗涤后干燥,再转移至去离子水超声分散1~2h,70~75℃下真空干燥,得到阻燃剂。
[0048] 将单宁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浓度为5g/L的单宁酸溶液,加入阻燃剂,继续搅拌25min,得到单宁酸混合液;阻燃剂用量为单宁酸溶液的5wt%。
[0049] 将硫酸锆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浓度为3g/L的硫酸锆溶液;将硝酸银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分别配置成浓度为1.5g/L的硝酸银溶液、浓度为3g/L的硝酸银溶液。
[0050] 步骤B:将羽绒置于单宁酸混合液中,65℃下振荡浸泡2.5h,取出转移至浓度为1.5g/L的硝酸银溶液中,65℃振荡浸泡2h,再转移至浓度为3g/L的硫酸锆溶液中,75℃下振荡浸泡3h,得到预处理羽绒;
[0051] 将预处理羽绒重复浸入单宁酸混合液中,65℃下振荡浸泡3h,再置于浓度为3g/L的硝酸银溶液中,65℃振荡浸泡3h。
[0052] 对比例2:在羽绒预处理步骤中调整硝酸银溶液的浓度均为3g/L,其余工艺步骤参数不变。
[0053] 一种羽绒的预处理步骤:
[0054] 步骤A:取36g六氯三聚磷腈和300mL乙腈混合,50℃下搅拌至溶解,加热升温至60℃,加入49.5g单宁酸,保温反应5.5h,过滤收集反应产物,乙腈洗涤后干燥,再转移至去离子水超声分散1~2h,70~75℃下真空干燥,得到阻燃剂。
[0055] 将单宁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浓度为5g/L的单宁酸溶液,加入阻燃剂,继续搅拌25min,得到单宁酸混合液;阻燃剂用量为单宁酸溶液的5wt%。
[0056] 将硫酸锆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浓度为3g/L的硫酸锆溶液;将硝酸银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分别配置成浓度为1.5g/L的硝酸银溶液、浓度为3g/L的硝酸银溶液。
[0057] 步骤B:将羽绒置于单宁酸混合液中,65℃下振荡浸泡2.5h,取出转移至浓度为3g/L的硫酸锆溶液中,75℃下振荡浸泡3h,再转移至浓度为3g/L的硝酸银溶液中,65℃振荡浸泡2h,得到预处理羽绒;
[0058] 将预处理羽绒重复浸入单宁酸混合液中,65℃下振荡浸泡3h,再置于浓度为3g/L的硝酸银溶液中,65℃振荡浸泡3h。
[0059] 实施例2:一种基础面料的整理工艺,具体步骤为:
[0060] 步骤S1:取实施例1制备的单宁酸混合液、浓度为3g/L的硝酸银溶液;
[0061] 步骤S2:基础面料为聚酰胺纤维编织得到,克重为40g/m2;将基础面料置于丙酮中超声清洗20~30min,取出后去离子水冲洗,真空干燥,再将基础面料置于单宁酸混合液中,60~70℃下振荡浸泡2~3h,取出转移至浓度为3g/L的硝酸银溶液中,60~70℃振荡浸泡2~3h;
[0062] 步骤S3:重复S2步骤3次,清洗烘干,得到整理液整理后的基础面料。
[0063] 对比例3:在面料预处理步骤中未加入阻燃剂,其余工艺步骤参数不变。
[0064] 一种基础面料的整理工艺,具体步骤为:
[0065] 步骤S1:将单宁酸与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均匀配置浓度为5g/L的单宁酸溶液;取实施例1配置的浓度为3g/L的硝酸银溶液;
[0066] 步骤S2:基础面料为聚酰胺纤维编织得到,克重为40g/m2;将基础面料置于丙酮中超声清洗20~30min,取出后去离子水冲洗,真空干燥,再将基础面料置于单宁酸溶液中,60~70℃下振荡浸泡2~3h,取出转移至浓度为3g/L的硝酸银溶液中,60~70℃振荡浸泡2~3h;
[0067] 步骤S3:重复S2步骤3次,清洗烘干,得到整理液整理后的基础面料。
[0068] 以实施例1整理后的羽绒、实施例2整理后的基础面料为基础,进行以下实施例:
[0069] 实施例3:一种保暖透气型充绒加工工艺,具体步骤为:
[0070] 将整理液整理后的基础面料裁成衣片,绗缝,形成羽绒服,羽绒服包括前片、后片、过肩、大袖、小袖五个待充绒区域,每个待充绒区域留充绒口,按预设的充绒量在每个待充绒区域填充羽绒,平车封闭充绒口,清洗烘干,得到成品羽绒服。
[0071] 所述前片沿领口至下摆方向依次分为前片上区域、前片中区域、前片下区域,其中2
前片上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81,前片上区域面积为0.068m ,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充绒系数=充绒量/充绒比例,因此前片上区域充绒量=0.068×0.0081=5.5g;前片中区域的充
2
绒系数为0.0072(0.0081×89%=0.0072),前片中区域面积为0.033m,前片中区域充绒量=0.033×0.0072=2.4g;前片下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63(0.0081×78%=0.0063),前片
2
下区域面积为0.033m,前片下区域充绒量=0.033×0.0063=2.1g,前片总充绒量为10g。
[0072] 所述后片沿领口至下摆方向依次分为后片上区域、后片中区域、后片中下区域、后2
片下区域,其中后片上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72,后片上区域面积为0.079m,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充绒系数=充绒量/充绒比例,因此后片上区域充绒量=0.079×0.0072=5.7g;后
2
片中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63(0.0072×88%=0.0063),后片中区域的面积为0.125m ,后片中区域充绒量=0.125×0.0063=7.9g;后片中下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54(0.0072×
2
75%=0.0054),后片中下区域的面积为0.144m,后片中下区域充绒量=0.144×[0073] 0.0054=7.8g;后片下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45(0.0072×62.5%=0.0045),后
2
片下区域的面积为0.084m,后片下区域充绒量=0.084×0.0045=3.8g;后片总充绒量为
25.2g。
[0074] 所述过肩沿袖口至领口方向依次分为过肩1区域、过肩2区域和过肩3区域,其中过2
肩1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63(0.0081×78%=0.0063),过肩1区域面积为0.0089m,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充绒系数=充绒量/充绒比例,因此过肩1区域充绒量=0.0089×0.0063=
2
0.56g;过肩2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81,过肩2区域面积为0.0073m,过肩2区域充绒量=
2
0.0073×0.0081=0.59g;过肩3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81,过肩3区域面积为0.0075m,过肩3区域充绒量=0.0075×0.0081=0.61g;过肩总充绒量为1.76g。
[0075] 所述大袖沿肩部至袖口方向依次分为大袖上区域、大袖中区域和大袖下区域,其2
中大袖上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63,大袖上区域面积为0.094m ,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充绒系数=充绒量/充绒比例,因此大袖上区域充绒量=0.094×0.0063=5.9g;大袖中区域的
2
充绒系数为0.0054(0.0063×86%=0.0054),大袖中区域面积为0.044m,大袖中区域充绒量=0.044×0.0054=2.4g;大袖下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45(0.0063×72%=0.0045),大
2
袖下区域面积为0.04m ,大袖下区域充绒量=0.04×0.0045=1.8g;大袖总充绒量为
10.1g。
[0076] 所述小袖沿肘部至袖口方向依次分为小袖上区域、小袖中区域和小袖下区域,其2
中小袖上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63,小袖上区域面积为0.041m ,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充绒系数=充绒量/充绒比例,因此小袖上区域充绒量=0.041×0.0063=2.6g;小袖中区域的
2
充绒系数为0.0054(0.0063×86%=0.0054),小袖中区域面积为0.02m,小袖中区域充绒量=0.02×0.0054=1.1g;小袖下区域的充绒系数为0.0045(0.0063×72%=0.0045),小
2
袖下区域面积为0.018m ,小袖中区域充绒量=0.018×0.0045=0.8g;小袖总充绒量为
4.5g。
[0077] 对比例4:
[0078] 以常规羽绒服为例,常规羽绒服的前片总充绒量为12.9g,前片面积为0.159m2,充2
绒系数为0.0081;后片总充绒量为35.1g,后片面积为0.433m,充绒系数为0.0081;大袖总
2
充绒量为11.3g,大袖面积为0.179m ,充绒系数为0.0063;小袖总充绒量为5g,小袖面积为
2
0.079m,充绒系数为0.0063。此方式充绒整体臃肿不美观,保暖区域分区不明显。
[0079] 检测实验:
[0080] 1、取实施例1、对比例1~2预处理后的羽绒,根据GB/T20994.3‑2007振荡法测试羽绒的抗菌性能,测试菌种为大肠杆菌,记录为抗菌率A。
[0081] 将待测试的羽绒水洗20次后,重新测试其抗菌性能,记录为抗菌率B。
[0082] 采用YG606型保温测试仪,取10g羽绒纤维,30cm×30cm试样袋,在温度20℃,相对湿度65%±2%,调湿24h后,测得羽绒纤维的保温率。具体数据见表一。
[0083] 表一
[0084]项目 实施例1 对比例1 对比例2
抗菌率A 99.1% 99.4% 98.9%
抗菌率B 98.8% 99.0% 98.5%
保暖率 83.5% 78.2% 82.9%
[0085] 2、取实施例2预处理后的基础面料,根据GB/T20994.3‑2007振荡法测试基础面料的抗菌性能,测试菌种为大肠杆菌,记录为抗菌率C。
[0086] 将待测试的基础面料水洗20次后,重新测试其抗菌性能,记录为抗菌率D。
[0087] 参照GB/T5454‑1997《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指数法》测试面料的极限氧指数。具体数据见表二。
[0088] 表二
[0089]项目 抗菌率C 抗菌率D 极限氧指数
实施例2 99.8% 99.6% 28.3
对比例3 99.9% 99.6% 26.8
[0090] 3、按照实施例3公开的充绒方法,对制得的成品羽绒服体表进行温度测试,测试时测试人员穿着成品羽绒服进入恒温空间内,通过红外测温仪测试前胸羽绒服表面温度(A1)、前胸体表温度(A2),后背羽绒服表面温度(B1)、后背体表温度(B2)。
[0091]
[0092] 结论:本申请调整了羽绒服各个部位的充绒量和充绒比例,在保证保暖性的同时优化各区域充绒量,实现产品美观。
[0093]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