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服

申请号 CN202310908514.6 申请日 2023-07-24 公开(公告)号 CN116869229A 公开(公告)日 2023-10-13
申请人 报喜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胡平贵; 吴志泽;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羽绒服,包括前片、后片和领子;通过在面领的上口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面领的后领上口 位置 设置第三延伸段,面领的下口的两端分别设置第四延伸段和第五延伸段,并分别与里领吃皱连接,这样能够使得面领和里领产生里外匀,领子的领里一周圆顺不多量起 角 ,且领子能够自然围住脖子,同时领子不仅增加羽绒服相对于用户下巴的前倾量,以将下巴包容进领子的内部,而且不顶下巴,并且增加了包容用户后脑的量,减小领子与用户头发的摩擦,从而提升穿着舒适感并减小领子的磨损,进而提升羽绒服的 耐磨性 和穿着的舒适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羽绒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片、后片和领子;所述前片和所述后片连接固定,所述前片的领圈位置和所述后片的领圈位置分别与所述领子连接固定;
所述领子包括面领和里领;所述面领的上口的两端沿着所述面领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分别与所述里领吃皱连接;
所述面领的后领上口设置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三延伸段与所述里领的后领上口吃皱连接;
所述面领的下口的两端沿着所述面领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第四延伸段和第五延伸段,所述第四延伸段和所述第五延伸段分别与所述里领吃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领子与所述前片缝合固定后,所述领子的前领下口弧线与所述领子的后领下口弧线位于一个斜切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该羽绒服还包括挂面和拉链;所述拉链位于所述挂面与所述前片之间并分别连接;
所述挂面在所述挂面的领圈位置向下第十距离位置处设置第六延伸段,所述拉链在所述前片的领圈位置向下第十距离位置处设置第七延伸段,所述第六延伸段与所述拉链吃皱连接,所述第七延伸段与所述前片吃皱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的前襟肚围位置设有外凸段,所述外凸段沿径向尺寸和沿纬向尺寸之比为2:3;
所述拉链位于所述挂面与所述前片之间,所述拉链的一面与所述挂面固定连接,所述拉链的另一面与所述前片固定连接;缝合前,所述挂面的一端、所述拉链的一端和所述前片的一端均对齐,所述挂面的另一端、所述拉链的另一端和所述前片的另一端的长度依次增加;所述拉链的另一端长于所述挂面的另一端第三距离,所述前片的另一端长于所述挂面的另一端第六距离;
所述拉链上设置第一吃皱段,所述第一吃皱段位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吃皱段的底端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相距第四距离,所述第一吃皱段的长度为第三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一吃皱段与所述挂面吃皱连接;所述拉链上设置第二吃皱段,所述第二吃皱段位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吃皱段的顶端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相距第五距离,所述第二吃皱段的长度为第三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二吃皱段与所述挂面吃皱连接;
所述前片上设置第三吃皱段,所述第三吃皱段位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的上方,且所述第三吃皱段的底端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相距第四距离,所述第三吃皱段的长度为第六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三吃皱段与所述拉链吃皱连接;所述前片上设置第四吃皱段,所述第四吃皱段位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的下方,且所述第四吃皱段的顶端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相距第五距离,所述第四吃皱段的长度为第六距离的一半,所述第四吃皱段与所述拉链吃皱连接;
吃皱连接后,所述挂面的另一端、所述拉链的另一端和所述前片的另一端均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该羽绒服还包括中片和后片;所述中片位于所述后片与所述前片之间,并分别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该羽绒服还包括袖子;所述袖子与所述前片的袖窿位置、所述中片的袖窿位置以及所述后片的袖窿位置分别连接固定,且所述袖子为平肩袖,所述袖子的袖中线倾为2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的肩线斜度为21度,所述后片的总肩斜度为21度,所述后片的肩线斜度为18.5度,余下的2.5度设置在所述后片的袖窿位置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片包括覆司和下后片;所述覆司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下后片的第一连接点重合设置并形成重合点,所述重合点和所述覆司的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下后片的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为2.5度。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和/或所述后片分别包括第一胆布和第二胆布;所述第一胆布和所述第二胆布重合设置并多点位连接,以形成多个独立的充绒腔;所述第一胆布和所述第二胆布的连接位置处设有胶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胆布、所述第二胆布和所述胶条之间缝合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羽绒服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羽绒服。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羽绒服为了提升领子的保暖性,通过将领口位置采用缩口设计,但是这样使得领子的前领上口顶下巴,领子的后领上口紧贴后脑,降低用户的舒适性。
[0003] 另外,随着滑以及其他户外运动的流行发展,用户逐渐需要一种既便于上肢运动且具有舒适性的羽绒服,同时还要有一定修身效果的羽绒服,以便于适应平时的工作生活。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羽绒服,以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羽绒服,包括前片、后片和领子;所述前片和所述后片连接固定,所述前片的领圈位置和所述后片的领圈位置分别与所述领子连接固定;
[0007] 所述领子包括面领和里领;所述面领的上口的两端沿着所述面领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一延伸段和所述第二延伸段分别与所述里领吃皱连接;
[0008] 所述面领的后领上口设置第三延伸段,所述第三延伸段与所述里领的后领上口吃皱连接;
[0009] 所述面领的下口的两端沿着所述面领的长度方向分别设置第四延伸段和第五延伸段,所述第四延伸段和所述第五延伸段分别与所述里领吃皱连接。
[0010] 可选的,所述领子与所述前片缝合固定后,所述领子的前领下口弧线与所述领子的后领下口弧线位于一个斜切面上。
[0011] 可选的,该羽绒服还包括挂面和拉链;所述拉链位于所述挂面与所述前片之间并分别连接;
[0012] 所述挂面在所述挂面的领圈位置向下第十距离位置处设置第六延伸段,所述拉链在所述前片的领圈位置向下第十距离位置处设置第七延伸段,所述第六延伸段与所述拉链吃皱连接,所述第七延伸段与所述前片吃皱连接。
[0013] 可选的,所述前片的前襟肚围位置设有外凸段,所述外凸段沿径向尺寸和沿纬向尺寸之比为2:3;
[0014] 所述拉链位于所述挂面与所述前片之间,所述拉链的一面与所述挂面固定连接,所述拉链的另一面与所述前片固定连接;缝合前,所述挂面的一端、所述拉链的一端和所述前片的一端均对齐,所述挂面的另一端、所述拉链的另一端和所述前片的另一端的长度依次增加;所述拉链的另一端长于所述挂面的另一端第三距离,所述前片的另一端长于所述挂面的另一端第六距离;
[0015] 所述拉链上设置第一吃皱段,所述第一吃皱段位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吃皱段的底端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相距第四距离,所述第一吃皱段的长度为第三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一吃皱段与所述挂面吃皱连接;所述拉链上设置第二吃皱段,所述第二吃皱段位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的下方,且所述第二吃皱段的顶端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相距第五距离,所述第二吃皱段的长度为第三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二吃皱段与所述挂面吃皱连接;
[0016] 所述前片上设置第三吃皱段,所述第三吃皱段位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的上方,且所述第三吃皱段的底端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相距第四距离,所述第三吃皱段的长度为第六距离的一半,所述第三吃皱段与所述拉链吃皱连接;所述前片上设置第四吃皱段,所述第四吃皱段位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的下方,且所述第四吃皱段的顶端与所述挂面的肚围位置相距第五距离,所述第四吃皱段的长度为第六距离的一半,所述第四吃皱段与所述拉链吃皱连接;
[0017] 吃皱连接后,所述挂面的另一端、所述拉链的另一端和所述前片的另一端均对齐。
[0018] 可选的,该羽绒服还包括中片和后片;所述中片位于所述后片与所述前片之间,并分别连接固定。
[0019] 可选的,该羽绒服还包括袖子;所述袖子与所述前片的袖窿位置、所述中片的袖窿位置以及所述后片的袖窿位置分别连接固定,且所述袖子为平肩袖,所述袖子的袖中线倾为20度。
[0020] 可选的,所述前片的肩线斜度为21度,所述后片的总肩斜度为21度,所述后片的肩线斜度为18.5度,余下的2.5度设置在所述后片的袖窿位置处。
[0021] 可选的,所述后片包括覆司和下后片;所述覆司的第一连接点与所述下后片的第一连接点重合设置并形成重合点,所述重合点和所述覆司的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连线与所述下后片的第二连接点之间的连线的夹角为2.5度。
[0022] 可选的,所述前片和/或所述后片分别包括第一胆布和第二胆布;所述第一胆布和所述第二胆布重合设置并多点位连接,以形成多个独立的充绒腔;所述第一胆布和所述第二胆布的连接位置处设有胶条。
[0023] 可选的,所述第一胆布、所述第二胆布和所述胶条之间缝合连接。
[0024]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0025] 在本发明的羽绒服中,通过在面领的上口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面领的后领上口位置设置第三延伸段,面领的下口的两端分别设置第四延伸段和第五延伸段,并分别与里领吃皱连接,这样能够使得领子面领和里领产生里外匀,领子的领里一周圆顺不多量起角,且领子能够自然围住脖子,同时领子不仅能够增加羽绒服相对于用户下巴的前倾量,以将下巴包容进领子的内部,而且不顶下巴,并且增加了包容用户后脑的量,减小领子与用户头发的摩擦,从而提升穿着舒适感并减小领子的磨损,进而提升羽绒服的耐磨性和穿着的舒适性。附图说明
[0026]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7] 图1为本实施例的羽绒服中面领和里领之间未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为本实施例的羽绒服中挂面和前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为本实施例的羽绒服中未缝合的前片、中片和后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为本实施例的羽绒服的外形图;
[0031] 图5为本实施例的羽绒服中袖中线倾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6为本实施例的羽绒服中挂面与前片之间的位置示意图;
[0033] 图7为本实施例的羽绒服中第一胆布和胶条的连接示意图;
[0034] 图8为本实施例的羽绒服中第一胆布和第二胆布的连接示意图;
[0035] 图9为本实施例的羽绒服中裁片和绗缝的连接示意图;
[0036] 图10为现有的领子裁剪样板与本实施例中领子裁剪样板之间比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8]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0039] 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羽绒服,包括前片1、后片2和领子5。
[0040] 其中,结合图1和图3所示,前片1的领圈位置14和后片2的领圈位置15分别与领子5缝合固定。其中,将领子5中与前片1的领圈位置14缝合固定的位置称为前领,将领子5中与后片2的领圈位置15缝合固定的位置称为后领,从而在领子5上形成两个前领和一个后领,且领子5的上口向外扩张设置。
[0041] 结合图1所示,领子5包括面领51和里领52。面领51和里领52重合并缝合固定,沿面领51的长度方向,即沿图1所示的平方向,面领51的上口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延伸段511和第二延伸段512,且第一延伸段511的长度和第二延伸段512的长度均为第七距离,第七距离的长度具体可以为0.2cm‑0.4cm。
[0042] 此时,在面领和里领进行缝合前,面领的上口的两端分别长于里领的上口的两端第七距离,在进行面领和里领的缝合时,将面领中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分别以褶皱的形式与里领缝合固定,即将面领和里领之间进行吃皱连接,使面领和里领完成缝合后,面领的长度和里领的长度相等。
[0043] 进一步,面领51的后领上口513沿图1所示的水平方向设置第三延伸段,其中,第三延伸段的长度为第八距离,第八距离的长度具体可以为0.6cm‑0.9cm,且第三延伸段与里领的后领上口521吃皱连接。同时,沿面领51的长度方向,面领51的下口的两端分别设置第四延伸段510和第五延伸段514,且第四延伸段510的长度和第五延伸段514的长度分别为第九距离,第九距离的长度具体可以为0.3cm‑0.6cm,第四延伸段510和第五延伸段514分别与里领52吃皱连接。
[0044] 在本实施例的羽绒服中,通过在面领的上口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延伸段和第二延伸段,面领的后领上口位置设置第三延伸段,面领的下口的两端分别设置第四延伸段和第五延伸段,并分别与里领吃皱连接,这样能够使得面领和里领产生里外匀,领子的领里一周圆顺不多量起角,且领子能够自然围住脖子,同时领子不仅能够增加羽绒服相对于用户下巴的前倾量,以将下巴包容进领子的内部,而且不顶下巴,并且增加了包容用户后脑的量,减小领子与用户头发的摩擦,从而提升穿着舒适感并减小领子的磨损,进而提升羽绒服的耐磨性和穿着的舒适性。
[0045]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段511与里领52的一个前领上口522吃皱连接,第二延伸段512与里领52的另一个前领上口523吃皱连接,第三延伸段与里领52的后领上口521吃皱连接,从而提升第一延伸段与里领之间以及第二延伸段与里领之间缝合连接的均匀性,进而达到提升面领和里领之间连接平衡性的技术效果。
[0046] 此外,第四延伸段510与里领52的一个前领下口524里外匀缝合,第五延伸段514与里领52的另一个前领下口525里外匀缝合,通过里外匀缝合提升第四延伸段和第五延伸段与里领之间缝合的均匀性,提升面领和里领之间缝合连接的平整性,进而达到提升领子美观性的效果。
[0047] 结合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羽绒服还包括挂面6和拉链16。拉链16位于挂面6与前片1之间,拉链16中贴近皮用户皮肤的一面与挂面6缝合连接,拉链16中远离用户皮肤的一面与前片1缝合连接,挂面6在挂面的领圈位置62与挂面的前门襟线64之间的交点位置向下第十距离位置处设置第六延伸段63,第十距离的长度具体可以为9cm‑11cm,且拉链16在前片的领圈位置14向下第十距离位置处设置第七延伸段17,且沿图2所示的竖直方向,第六延伸段63的长度为第十一距离,第十一距离的长度具体可以为0.3cm‑0.5cm。第七延伸段17的长度为第十二距离,第十二距离的长度具体可以为0.1cm‑0.2cm,第六延伸段63与拉链16吃皱连接,且第七延伸段17与前片1吃皱连接。
[0048] 通过在挂面上设置第六延伸段,以及在拉链上设置第七延伸段,并且将第六延伸段与拉链吃皱连接,第七延伸段与前片吃皱连接,这样,拉链在该吃皱连接位置拉开时,第六延伸段和第七延伸段形成的褶皱能够带动领子匀速离开用户的脖子,同时领子能够自然外翻。而拉链在该吃皱连接位置闭合时,领子逐渐向外扩张,并自然的远离用户的下巴,从而提升用户穿着舒适性的效果,且还能使得用户更显精神。
[0049] 优选的,面领和里领均采用立体裁剪,使得领子的前领下口的弧线与领子的后领下口的弧线位于一斜切面上。基于此,领子能够以立领的形式呈现,从而能够自然的围住脖子,同时领子不易起扭,并且领子的后领上口圆顺不易起角,进而提升领子与用户脖子的适配性,并进一步达到提升用户舒适度与美观度的效果。
[0050] 另外,结合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片1的前门襟肚围位置13设有外凸段。具体的,外凸段采用立体裁剪,使得外凸段沿径向尺寸和沿纬向尺寸之比为2:3。同时,外凸段径向位置与拉链16吃皱连接,形成如图6所示外凸弧线形状的前门襟肚围,能够提升前片的前门襟肚围位置与用户的适配性,以容纳有肚子的用户的穿着,从而达到提升对用户的肚子起到包裹性的效果,进而达到用户的肚子位置感到轻松且不紧绷的效果。
[0051] 此外,结合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拉链16位于挂面6与前片1之间并分别连接。缝合前,挂面6的一端、拉链16的一端和前片1的一端(具体沿着图6所示的顶端)均对齐,挂面6的另一端、拉链16的另一端和前片1的另一端(具体沿着图6所示的底端)的长度依次增加。拉链16的另一端长于挂面6的另一端第三距离,前片1的另一端长于挂面6的另一端第六距离,第三距离具体可以为0.6cm‑0.8cm,第六距离具体可以为1.8cm‑2.2cm。
[0052] 其中,拉链16上设置第一吃皱段,第一吃皱段位于挂面6的肚围位置的上方,且第一吃皱段沿着图4所示竖直方向的底端与挂面6的肚围位置相距第四距离,第一吃皱段沿图4所示竖直方向的长度为第三距离的一半,第一吃皱段与挂面6吃皱连接。拉链16上设置第二吃皱段,第二吃皱段位于挂面6的肚围位置的下方,且第二吃皱段的顶端与挂面6的肚围位置相距第五距离,第二吃皱段的长度为第三距离的一半,第二吃皱段与挂面6吃皱连接。
[0053] 同时,前片1上设置第三吃皱段,第三吃皱段位于挂面6的肚围位置的上方,且第三吃皱段沿着图4所示竖直方向的底端与挂面6的肚围位置相距第四距离,第三吃皱段的长度为第六距离的一半,第三吃皱段与拉链16吃皱连接。前片1上设置第四吃皱段,第四吃皱段位于挂面6的肚围位置的下方,且第四吃皱段的顶端与挂面6的肚围位置相距第五距离,第四吃皱段的长度为第六距离的一半,第四吃皱段与拉链16吃皱连接。其中,第四距离的长度具体可以为9cm‑11cm的范围内,第五距离的长度具体可以为9cm‑11cm的范围内。
[0054] 吃皱连接后,挂面6的另一端、拉链16的另一端和前片1的另一端均对齐,这样能够使得挂面、拉链和前片在肚围位置均形成外凸形状,且由里到外,外凸的程度依次增加,同时能够配合外凸段的形状,从而进一步提高羽绒服在肚围位置处的立体感,形成对用户肚子包裹的自然性和服帖性。
[0055] 结合图3所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羽绒服还包括两片中片4。相应的,前片1设有两片,后片2的一侧与一个中片4的一侧缝合固定,一个中片4的另一侧与一个前片1缝合固定。后片2的另一侧与另一个中片4的一侧缝合固定,另一个中片4的另一侧与另一个前片1缝合固定。通过中片能够提升该羽绒服在羽绒服侧腰位置的尺寸,增加对侧腰的容纳性,提升羽绒服的立体性,从而达到增强羽绒服对侧腰位置的包裹性和容纳性的效果。
[0056]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前片的腰线位置收腰第一距离D1,第一距离的长度具体可以为0.8cm‑2cm,例如前片的腰线位置收腰1cm。后片的腰线位置收腰第二距离D2,第二距离的长度具体可以为2cm‑3cm,例如后片的腰线位置收腰2.5cm,这样提升对于后片腰线勾勒的同时,还能够对前片的腰线微收腰,从而提升羽绒服的修身性,符合用户的腰部曲线,提升用户腰部的美观性。
[0057] 结合图4和图5所示,该羽绒服还包括两个袖子3。袖子3与一个前片的袖窿位置11、一个中片的袖窿位置以及袖子3与后片的一个袖窿位置21分别缝合固定。袖子3为平肩袖,袖子3的袖中线倾角A为20度。
[0058] 这样设计出来的袖子不仅能够贴合用户的胳膊线条,而且还能确保用户的腋下具有足够的运动空间,具体的,用户的两个胳膊向侧身旋转至结合图1所示的呈180度时,以及两个胳膊以肩关节为旋转点,并呈360度旋转的过程中,衣身也不会随着胳膊的向上运动而灌,从而提升用户的手臂旋转的灵活性以及手臂在旋转过程中,羽绒服的保暖性。
[0059]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所示,前片1的肩线斜度α为21度。以适应我国人体19度‑22度的平均前肩斜度,从而提升羽绒服与人体前肩位置之间的贴合性,以将衣服的重量均匀分布在用户的前肩位置,进而达到提升用户轻松舒适的穿着感受的效果,避免前片的肩线斜度过小或者过大使得羽绒服的前肩无法与用户完全贴合,导致用户的前肩受不均匀,降低穿着舒适性。
[0060] 与此同时,将后片的总肩斜度为21度,这样前片和后片之间的平均角度同样为21度,以适应我国人体平均肩斜角度为21度。具体的,后片的肩线斜度β设为18.5度,而余下的2.5度转移至后片袖窿上。这样设计的后片的肩线可以向前片方向形成倾斜,以适应人体的自然肩线从脖子到胳膊的方向,向人体前侧倾斜,这样能够提升前片和后片连接后,肩线位置与人体肩部位置的贴合性,使得羽绒服的重量能够均匀分布在用户的后肩位置,从而提升穿着的舒适性和轻松感。
[0061] 具体的,结合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后片2包括覆司23和下后片24。将余下的2.5度转移至覆司与下后片之间连接的位置,以覆司23的第一连接点和下后片24的第一连接点重合设置并作为重合点25,重合点25和覆司23的第二连接点231之间的连线与重合点25和下后片24的第二连接点241之间的连线的夹角为γ,其中γ为2.5度,在提升用户肩部受力的均匀性的同时,能够使得覆司和下后片之间形成后片省道,这样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后片的修身性,还能够提升后片的肩线位置的平服性,避免肩线位置与后片的袖窿位置之间起斜缕,影响羽绒服穿着的美观性。
[0062]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羽绒服的设计不同,还可以将前片和后片采用一片式设计。
[0063] 另外,结合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前片1、中片4、后片2和袖子3分别包括第一胆布7和第二胆布8。第一胆布7和第二胆布8重合设置并进行多点位连接,以形成多个独立的充绒腔,这样能够提升充绒的均匀性,避免羽绒的堆积而影响羽绒服的保暖性。
[0064] 其中,结合图7和图8所示,第一胆布7和第二胆布8的连接位置处设有胶条10,例如采用厚度0.05cm‑0.1cm内的胶条,且宽度位于0.3cm‑0.5cm的范围内,通过压衬机将胶条与第一胆布7和第二胆布8分别粘接固定,能够提升第一胆布和第二胆布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紧固性,避免第一胆布和第二胆布之间多点位连接强度低而使得独立的充绒腔之间能够互通,导致羽绒堆积在一处,而影响羽绒服的保暖性。
[0065] 进一步的,结合图9所示,该前片还包括裁片9。裁片9与第一胆布重合设置,能够进一步提升羽绒钻出的困难性,从而提升羽绒服的耐穿性和保暖性。
[0066] 其中,裁片9、第一胆布7和第二胆布8之间通过绗缝100缝合固定,且绗缝100位于第一胆布7、胶条10和第二胆布8连接位置处,这样不仅提升裁片、第一胆布和第二胆布之间连接紧密性,而且能够避免胶条老化影响第一胆布和第二胆布连接的紧固性,从而能够进一步达到提升羽绒服保暖性的效果。
[0067]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其他的改进或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具体描述只是更好的解释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