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

申请号 CN202310857026.7 申请日 2023-07-13 公开(公告)号 CN116849411A 公开(公告)日 2023-10-10
申请人 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 发明人 江辉; 郑倩男; 唐松;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服装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羽绒服,包括本体和透气层,本体设置有第一透气口,第一透气口对应于腋下至下摆的侧身区域。透气层包括第一透气片,第一透气片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第一透气片 覆盖 于第一透气口处,且与本体拼接。本体上缝制的多条绗线均延伸至第一透气口处。弹性针织布透气性和吸湿性好,使得羽绒服能够在保温的同时兼具排湿透气功能,同时,本体上的绗线延伸至第一透气口处,能够起到导流作用,将穿着者身体产生的多余热量导向到第一透气口处经第一透气片排出,提高透气效率。进一步地,弹性针织布制成的第一透气片抗剪性好,相较于 现有技术 中的网布,能够有效防止磨损和勾坏,穿着寿命长。
权利要求

1.羽绒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所述本体(1)设置有第一透气口,所述第一透气口对应于腋下至下摆的侧身区域;
透气层(2),所述透气层(2)包括第一透气片(21),所述第一透气片(21)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所述第一透气片(21)覆盖于所述第一透气口处,且与所述本体(1)拼接;
所述本体(1)上缝制的多条绗线(11)均延伸至所述第一透气口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里层、面层和羽绒层,所述里层朝向穿着者一侧,所述里层连接于所述面层,所述羽绒层夹设于所述里层和所述面层之间,所述第一透气口设置于所述里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设置有第二透气口,所述第二透气口与所述第一透气口尺寸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透气层(2)包括第二透气片(22),所述第二透气片(22)也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所述第二透气片(22)覆盖于所述第二透气口处,且与所述面层拼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设置有第三透气口,所述第三透气口对应于背部区域,所述透气层(2)包括第三透气片(23),所述第三透气片(23)也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所述第三透气片(23)覆盖于所述第三透气口处,且与所述里层拼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气口从衣领下方延伸至下摆,所述第三透气口的左右两侧边缘呈双曲线形,且所述第三透气口延伸至衣领下方的开口宽度大于延伸至下摆处的开口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绗线(11)在所述本体(1)上对称设置,多条所述绗线(11)从所述第三透气口处沿直线延伸至所述第一透气口处;和/或,多条所述绗线(11)从所述第一透气口处沿直线延伸至所述本体(1)的襟边缘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多条所述绗线(11)等间隔平行设置,且从所述第三透气口处延伸至所述第一透气口处的所述绗线(11)向下倾斜,从所述第一透气口处延伸至所述门襟边缘处的所述绗线(11)向上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设置有第四透气口,所述第四透气口对应于背部区域,且所述第四透气口与所述第三透气口相对,所述透气层(2)包括第四透气片(24),所述第四透气片(24)也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所述第四透气片(24)覆盖于所述第四透气口处,且与所述面层拼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气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透气口的面积,且所述第四透气口对应于背部的上半部分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口在沿着腋下位置至下摆的方向上宽度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透气口延伸至下摆处的开口宽度大于延伸至腋下位置处的开口宽度。

说明书全文

羽绒服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服装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羽绒服。

背景技术

[0002] 羽绒服是气温较低时穿着的服装,具有保暖和排湿透气的性能。
[0003] 在申请号为201510133411.2的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会呼吸的羽绒服,包括长袖衣身和网布,长袖衣身的腋下到下摆位置贴设有网布,从而使得羽绒服在保暖的同时兼具排湿透气效果。
[0004] 然而在穿着时,网布容易被勾坏和磨损,影响羽绒服穿着寿命。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羽绒服,保温透气,且不易损坏,穿着寿命长。
[0006]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羽绒服,其中,包括:
[0008] 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第一透气口,所述第一透气口对应于腋下至下摆的侧身区域;
[0009] 透气层,所述透气层包括第一透气片,所述第一透气片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所述第一透气片覆盖于所述第一透气口处,且与所述本体拼接;
[0010] 所述本体上缝制的多条绗线均延伸至所述第一透气口处。
[0011]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里层、面层和羽绒层,所述里层朝向穿着者一侧,所述里层连接于所述面层,所述羽绒层夹设于所述里层和所述面层之间,所述第一透气口设置于所述里层上。
[0012] 可选地,所述面层设置有第二透气口,所述第二透气口与所述第一透气口尺寸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透气层包括第二透气片,所述第二透气片也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所述第二透气片覆盖于所述第二透气口处,且与所述面层拼接。
[0013] 可选地,所述里层设置有第三透气口,所述第三透气口对应于背部区域,所述透气层包括第三透气片,所述第三透气片也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所述第三透气片覆盖于所述第三透气口处,且与所述里层拼接。
[0014] 可选地,所述第三透气口从衣领下方延伸至下摆,所述第三透气口的左右两侧边缘呈双曲线形,且所述第三透气口延伸至衣领下方的开口宽度大于延伸至下摆处的开口宽度。
[0015] 可选地,多条所述绗线在所述本体上对称设置,多条所述绗线从所述第三透气口处沿直线延伸至所述第一透气口处;和/或,多条所述绗线从所述第一透气口处沿直线延伸至所述本体的襟边缘处。
[0016] 可选地,多条所述绗线等间隔平行设置,且从所述第三透气口处延伸至所述第一透气口处的所述绗线向下倾斜,从所述第一透气口处延伸至所述门襟边缘处的所述绗线向上倾斜。
[0017] 可选地,所述面层设置有第四透气口,所述第四透气口对应于背部区域,且所述第四透气口与所述第三透气口相对,所述透气层包括第四透气片,所述第四透气片也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所述第四透气片覆盖于所述第四透气口处,且与所述面层拼接。
[0018] 可选地,所述第四透气口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三透气口的面积,且所述第四透气口对应于背部的上半部分区域。
[0019] 可选地,所述第一透气口在沿着腋下位置至下摆的方向上宽度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且所述第一透气口延伸至下摆处的开口宽度大于延伸至腋下位置处的开口宽度。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1] 本发明提供的羽绒服,包括本体和透气层,设置于本体腋下至下摆的侧身区域的第一透气口处覆盖有第一透气片,第一透气片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弹性针织布透气性和吸湿性好,使得羽绒服能够在保温的同时兼具排湿透气功能,同时,本体上的绗线延伸至第一透气口处,能够起到导流作用,将穿着者身体产生的多余热量导向到第一透气口处经第一透气片排出,提高透气效率。进一步地,弹性针织布制成的第一透气片抗剪性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网布,能够有效防止磨损和勾坏,穿着寿命长。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羽绒服的内里平铺图;
[0023]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羽绒服的正面示意图;
[0024]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羽绒服的背面示意图。
[0025] 图中:
[0026] 1、本体;11、绗线;2、透气层;21、第一透气片;22、第二透气片;23、第三透气片;24、第四透气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0028]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9]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0]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32]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羽绒服,包括本体1和透气层2,本体1设置有第一透气口,第一透气口对应于腋下至下摆的侧身区域。透气层2包括第一透气片21,第一透气片21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第一透气片21覆盖于第一透气口处,且与本体1拼接。本体1上缝制的多条绗线11均延伸至第一透气口处。
[0033] 设置于本体1腋下至下摆的侧身区域的第一透气口处覆盖有第一透气片21,第一透气片21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弹性针织布透气性和吸湿性好,使得羽绒服能够在保温的同时兼具排湿透气功能,同时,本体1上的绗线11延伸至第一透气口处,能够起到导流作用,将穿着者身体产生的多余热量导向到第一透气口处经第一透气片21排出,提高透气效率。进一步地,弹性针织布制成的第一透气片21抗剪性好,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网布,能够有效防止磨损和勾坏,穿着寿命长。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弹性针织布制成的第一透气片21采用网格状图示,但并不表示第一透气片21为网状,下述第二透气片22、第三透气片23和第四透气片24类同。
[0034]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透气口在沿着腋下位置至下摆的方向上宽度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小,且第一透气口延伸至下摆处的开口宽度大于延伸至腋下位置处的开口宽度,符合人体工学,更贴合人体侧身弧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气口延伸至下摆处的开口宽度为8cm,第一透气口延伸至腋下位置处的形状呈尖状。
[0035] 进一步地,本体1包括里层、面层和羽绒层,里层朝向穿着者一侧,里层连接于面层,羽绒层夹设于里层和面层之间,第一透气口设置于里层上,贴近穿着者腋下部位,将穿着者腋下位置产生的多余热量及时排出。
[0036]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面层设置有第二透气口,第二透气口与第一透气口尺寸相同且相对设置,透气层2包括第二透气片22,第二透气片22也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第二透气片22覆盖于第二透气口处,且与面层拼接,从而进一步增强透气性,穿着者腋下位置产生的多余热量从第一透气口处经过第一透气片21、羽绒层和第二透气片22排出。
[0037] 进一步地,里层设置有第三透气口,第三透气口对应于背部区域,透气层2包括第三透气片23,第三透气片23也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第三透气片23覆盖于第三透气口处,且与里层拼接,背部与腋下相似,作为人体易出汗的部位,穿着者背部产生的多余热量能够从第三透气口处经过第三透气片23排出。
[0038] 进一步地,第三透气口从衣领下方延伸至下摆,第三透气口的左右两侧边缘呈双曲线形,且第三透气口延伸至衣领下方的开口宽度大于延伸至下摆处的开口宽度,覆盖背部的易出汗区域。本实施例中,第三透气口延伸至下摆处的开口宽度为15cm,延伸至衣领下方的开口宽度为25cm。
[0039] 进一步地,绗线11在本体1上对称设置,多条绗线11从第三透气口处沿直线延伸至第一透气口处,多条绗线11从第一透气口处沿直线延伸至本体1的门襟边缘处,进一步提升导流效果,将穿着者身体产生的多余热量同步导流至第一透气口处和第三透气口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从第三透气口处延伸至第一透气口处的多条绗线11,或仅设置从第一透气口处延伸至本体1的门襟边缘处的多条绗线11。
[0040] 进一步地,多条绗线11等间隔平行设置,且从第三透气口处延伸至第一透气口处的绗线11向下倾斜,从第一透气口处延伸至门襟边缘处的绗线11向上倾斜,多条间隔平行设置的绗线11使得导流的热量高效均匀地运输至第一透气口和第三透气口处,根据第一透气口和第三透气口的位置,绗线11的倾斜使得尽量多的热量能够经过较短的距离到达透气口处,提高了透气效率。本实施例中,羽绒服的对称轴为轴线,从第三透气口处延伸至第一透气口处的绗线11与轴线之间的夹为60°,从第一透气口处延伸至门襟边缘处的绗线11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也为60°。
[0041]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面层设置有第四透气口,第四透气口对应于背部区域,且第四透气口与第三透气口相对,透气层2包括第四透气片24,第四透气片24也采用弹性针织布制成,第四透气片24覆盖于第四透气口处,且与面层拼接,从而进一步增强透气性,穿着者背部位置产生的多余热量从第三透气口处经过第三透气片23、羽绒层和第四透气片24排出。
[0042] 进一步地,第四透气口的面积小于第三透气口的面积,且第四透气口对应于背部的上半部分区域,能够将更易出汗的背部的上半部分区域产生的多余热量及时排出。本实施例中,第四透气口呈矩形,宽度为3cm,长度为15cm。
[0043]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