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外衣;防护服;衣饰配件 / 外套 / 无缝羽绒衬制作方法及其生产设备

无缝羽绒衬制作方法及其生产设备

申请号 CN202210449745.0 申请日 2022-04-27 公开(公告)号 CN114868986A 公开(公告)日 2022-08-09
申请人 维柏思特衬布(南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沈荣; 吴谷; 张桂健;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无缝羽绒衬制作方法及其生产设备,包括底架与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安装至底架的内部,所述传送带的内部开设有一组通槽与一组通孔,所述底架的内部设置有导气组件,所述底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 立板 ,所述立板的 正面 固定连接有 支撑 板。该发明,将羽绒衬的成型、 热压 、羽绒填充与拍打作业进行集中完成,有效节省了转运时间与人工成本,提升了加工效率,同时可自动化对加工后的羽绒衬包进行拍打作业,相比传统的手工拍打,更加便捷,且效果更佳,可分散绒量的分布,且可有效将 内衬 中的气体顺着面料与抵触板之间的缝隙中排出,减少面料内部多余气体。
权利要求

1.无缝羽绒衬生产设备,包括底架(1)与传送带(2),所述传送带(2)安装至底架(1)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2)的内部开设有一组通槽(9)与一组通孔(10),所述底架(1)的内部设置有导气组件(13),所述底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立板(3),所述立板(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5),所述第一电动推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条(6),所述固定条(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加热条(7),两个所述第一加热条(7)之间安装有第二加热条(8),所述立板(3)的正面设置有往复组件(4),所述往复组件(4)的外侧设置有网格板(11),所述往复组件(4)上安装有四个强磁(18),所述网格板(11)的内部嵌设有两个金属(12),底部两个所述强磁铁(18)的外侧分别与两个金属块(12)的外侧磁性连接,所述立板(3)的正面安装有喷绒装置(14),所述喷绒装置(14)上安装有喷头(15),所述喷头(15)的外侧设置有贴合组件(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羽绒衬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组件(4)包括电机(41)、往复块(42)与两个弹件(43),所述电机(41)安装至立板(3)的外侧,所述电机(4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往复块(42)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强磁铁(18)分别嵌设至往复块(42)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往复块(42)的外侧与网格板(11)接触,所述弹力件(43)安装至网格板(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缝羽绒衬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件(43)包括固定管(431)、滑动杆(432)与弹簧(433),所述固定管(431)固定连接至支撑板的外侧,所述弹簧(433)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固定管(431)的内部,所述滑动杆(432)的一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固定管(431)的内部,所述弹簧(4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滑动杆(432)上,所述滑动杆(43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网格板(1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缝羽绒衬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板(11)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滑动杆(432)的一端转动连接至环形槽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羽绒衬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顶部两个所述强磁铁(18)的俯视截面呈上下排列,底部两个所述强磁铁(18)的俯视截面呈左右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羽绒衬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组件(13)包括气(131)、两个导管(132)、吸附盒(133)与U形管(134),所述气泵(131)安装至底架(1)的内部,所述气泵(131)的输出轴与输入端分别与两个导管(13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吸附盒(133)安装至底架(1)的内部,右侧所述导管(132)的顶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吸附盒(133)的内部,所述吸附盒(133)的外侧与传送带(2)的内壁接触,所述吸附盒(133)与通孔(10)连通,左侧所述导管(132)的左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U形管(134)的内部,所述U形管(134)的两端均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底架(1)的外侧,所述U形管(134)的中部开设有两组排气孔(1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羽绒衬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的正面安装有控制柜(20),所述贴合组件(17)包括两个抵触板(171)、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72)与弹力布(173),所述喷头(15)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弹力布(173)的内部,所述弹力布(17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抵触板(171)的外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72)均安装至两个抵触板(17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缝羽绒衬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底部一组所述排气孔(19)处于通槽(9)的下方,顶部一组所述排气孔(19)的朝向均呈倾斜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缝羽绒衬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3)的正面安装有机械臂(16),所述喷头(15)的外侧安装至机械臂(16)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无缝羽绒衬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将带有胶带的面料由传送带(2)向右输送,其放置位置与通槽(9)、通孔(10)对应,在输送至合适位置后,停止传送带(2)运作,此时利用气泵(131)运作,使右侧导管(132)连同吸附盒(133)具备吸力,随后对通孔(10)上的面料进行吸附固定;
S2、随后利用机械臂(16)驱动喷头(15)运动至面料中部靠右位置上,接着气泵(131)排出的气体将由左侧导管(132)引入U形管(134)内部,随后部分气体预先由底部一组排气孔(19)吹出,使气体经过通槽(9)吹出,随后将面料左侧吹起,在吹起过程中,面料将沿吸附固定处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配合顶部一组排气孔(19)吹出的气体,将其进行折叠,此时喷头(15)将处于面料内部;
S3、启动第一电动推杆(5)运作,使固定条(6)带动两个第一加热条(7)与第二加热条(8)向下运动,直至对面料压紧,与此同时,第二加热条(8)将把与喷头(15)连接的软管压瘪,随后启动第一加热条(7)运作,配合胶带对面料的前后两侧进行热熔固定,使面料呈开口布袋状;
S4、随后第一电动推杆(5)带动第一加热条(7)与第二加热条(8)运动至原位,随后利用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72)运作,使两个抵触板(171)分别对面料开口处的内壁进行抵触,此时弹力布(173)跟随拉伸,对面料的开口处进行遮挡,减少在填充过程中羽绒发生外泄现象,与此同时,启动电机(41),使其带动往复块(42)转动,使网格板(11)被推动至面料上方,对面料顶部起到抚平效果,减少在喷绒过程中面料发生鼓包形变现象,增加顶部导管(132)对面料底部的吸附固定效果,同时可减少面料因形变导致内部多余气体增多的现象发生,随后利用喷绒装置(14)运作,使羽绒沿软管导入喷头(15)内部,随后填充至面料内部,首次喷绒,可针对面料内部的折处、拐角处进行填充,减少折角处、拐角处发生空鼓现象,随后机械臂(16)可带动喷头(15)在面料的内部向逐渐右侧移动,随后再次进行喷绒作业,采用分段喷绒,直到面料内部达到足够的含绒量,同时在喷绒过程中配合网格板(11)的抵触,预先达到羽绒均匀效果,且喷绒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也将分段排出,减少面料发生大幅度形变与内部多余气体过多的现象发生;
S5、当填充完毕后,再次启动电机(41),使其带动往复块(42)转动,在往复块(42)运动过程中,将反复推动网格板(11)对填充完毕的面料进行拍打,可分散绒量的分布,且可有效将内衬中的气体顺着面料与抵触板(171)之间的缝隙中排出,减少面料内部多余气体;
S6、在拍打过程中,由于顶部两个强磁铁(18)的俯视截面呈上下排列,底部两个强磁铁(18)的俯视截面呈左右排列,从而在往复块(42)转动过程中,网格板(11)上的两个金属块(12)将根据不同位置强磁铁(18)的磁力影响,而使自身发生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使网格板(11)上的网格与面料接触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在往复块(42)转动过程中,网格板(11)的位置持续发生变化,减少网格板(11)上的网格在持续拍打过程中,造成羽绒压瘪,羽绒分散不均的现象发生;
S7、当拍打完毕后,使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72)带动两个抵触板(171)运动至原位,随后机械臂(16)带动喷头(15)由面料内部移出,此时再次驱动第一电动推杆(5),使其带动第二加热条(8)与面料接触,启动第二加热条(8),对面料的开口处进行封边处理,随后驱动第一电动推杆(5)运动至原位,再次利用传送带(2)将加工完毕的衬包输送离开即可。

说明书全文

无缝羽绒衬制作方法及其生产设备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羽绒衬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无缝羽绒衬制作方法及其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羽绒服是内部填充了羽绒的上衣,羽绒的采用一般鸭绒量占据一半以上,羽绒服的分类层次多样,其中无缝羽绒服为保暖性较好的一种。
[0003] 现有的羽绒衬加工过程中,采用羽绒填充进行缝合的方式,易发生跑绒现象,同时整个生产流程需要将物料转运至多处,利用多个工作人员分别进行加工,加工效率较慢,生产成本较高,且内衬胆中鼓胀有大量气体,绗线时会对其进行快速按压,气体无法快速排出,易导致内衬无法承受其作用,发生爆裂的问题,为此我们技术人员提出一种无缝羽绒衬制作的方法和生产设备,以解决该类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无缝羽绒衬制作方法及其生产设备。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 无缝羽绒衬生产设备,包括底架与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安装至底架的内部,所述传送带的内部开设有一组通槽与一组通孔,所述底架的内部设置有导气组件,所述底架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加热条,两个所述第一加热条之间安装有第二加热条,所述立板的正面设置有往复组件,所述往复组件的外侧设置有网格板,所述往复组件上安装有四个强磁,所述网格板的内部嵌设有两个金属,底部两个所述强磁铁的外侧分别与两个金属块的外侧磁性连接,所述立板的正面安装有喷绒装置,所述喷绒装置上安装有喷头,所述喷头的外侧设置有贴合组件。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往复组件包括电机、往复块与两个弹力件,所述电机安装至立板的外侧,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往复块固定连接,四个所述强磁铁分别嵌设至往复块的顶部与底部,所述往复块的外侧与网格板接触,所述弹力件安装至网格板上。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弹力件包括固定管、滑动杆与弹簧,所述固定管固定连接至支撑板的外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固定管的内部,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固定管的内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滑动杆上,所述滑动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网格板的内部。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网格板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滑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至环形槽的内部。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顶部两个所述强磁铁的俯视截面呈上下排列,底部两个所述强磁铁的俯视截面呈
左右排列。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气组件包括气、两个导管吸附盒与U形管,所述气泵安装至底架的内部,所述气泵的输出轴与输入端分别与两个导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吸附盒安装至底架的内部,右侧所述导管的顶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吸附盒的内部,所述吸附盒的外侧与传送带的内壁接触,所述吸附盒与通孔连通,左侧所述导管的左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U形管的内部,所述U形管的两端均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底架的外侧,所述U形管的中部开设有两组排气孔。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立板的正面安装有控制柜。
[0013]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贴合组件包括两个抵触板、两个第二电动推杆与弹力布,所述喷头的一端贯
穿并固定连接至弹力布的内部,所述弹力布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抵触板的外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均安装至两个抵触板之间。
[00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底部一组所述排气孔处于通槽的下方,顶部一组所述排气孔的朝向均呈倾斜状。
[001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立板的正面安装有机械臂,所述喷头的外侧安装至机械臂上。
[0016] 本发明还提供了无缝羽绒衬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将带有胶带的面料由传送带向右输送,其放置位置与通槽、通孔对应,在输送至合适位置后,停止传送带运作,此时利用气泵运作,使右侧导管连同吸附盒具备吸力,随后对通孔上的面料进行吸附固定;
S2、随后利用机械臂驱动喷头运动至面料中部靠右位置上,接着气泵排出的气体
将由左侧导管引入U形管内部,随后部分气体预先由底部一组排气孔吹出,使气体经过通槽吹出,随后将面料左侧吹起,在吹起过程中,面料将沿吸附固定处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配合顶部一组排气孔吹出的气体,将其进行折叠,此时喷头将处于面料内部;
S3、启动第一电动推杆运作,使固定条带动两个第一加热条与第二加热条向下运
动,直至对面料压紧,与此同时,第二加热条将把与喷头连接的软管压瘪,随后启动第一加热条运作,配合胶带对面料的前后两侧进行热熔固定,使面料呈开口布袋状;
S4、随后第一电动推杆带动第一加热条与第二加热条运动至原位,随后利用两个
第二电动推杆运作,使两个抵触板分别对面料开口处的内壁进行抵触,此时弹力布跟随拉伸,对面料的开口处进行遮挡,减少在填充过程中羽绒发生外泄现象,与此同时,启动电机,使其带动往复块转动,使网格板被推动至面料上方,对面料顶部起到抚平效果,减少在喷绒过程中面料发生鼓包形变现象,增加顶部导管对面料底部的吸附固定效果,同时可减少面料因形变导致内部多余气体增多的现象发生,随后利用喷绒装置运作,使羽绒沿软管导入喷头内部,随后填充至面料内部,首次喷绒,可针对面料内部的折处、拐角处进行填充,减少折角处、拐角处发生空鼓现象,随后机械臂可带动喷头在面料的内部向逐渐右侧移动,随后再次进行喷绒作业,采用分段喷绒,直到面料内部达到足够的含绒量,同时在喷绒过程中配合网格板的抵触,预先达到羽绒均匀效果,且喷绒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也将分段排出,减少面料发生大幅度形变与内部多余气体过多的现象发生。
[0017] S5、当填充完毕后,再次启动电机,使其带动往复块转动,在往复块运动过程中,将反复推动网格板对填充完毕的面料进行拍打,可分散绒量的分布,且可有效将内衬中的气体顺着面料与抵触板之间的缝隙中排出,减少面料内部多余气体;S6、在拍打过程中,由于顶部两个强磁铁的俯视截面呈上下排列,底部两个强磁铁的俯视截面呈左右排列,从而在往复块转动过程中,网格板上的两个金属块将根据不同位置强磁铁的磁力影响,而使自身发生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使网格板上的网格与面料接触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在往复块转动过程中,网格板的位置持续发生变化,减少网格板上的网格在持续拍打过程中,造成羽绒压瘪,羽绒分散不均的现象发生;
S7、当拍打完毕后,使两个第二电动推杆带动两个抵触板运动至原位,随后机械臂带动喷头由面料内部移出,此时再次驱动第一电动推杆,使其带动第二加热条与面料接触,启动第二加热条,对面料的开口处进行封边处理,随后驱动第一电动推杆运动至原位,再次利用传送带将加工完毕的衬包输送离开即可。
[0018]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通过网格板的位置持续发生变化,减少网格板上的网格在持续拍打过程中造成羽绒压瘪的现象发生,同时可分散绒量的分布,且可有效将内衬中的气体顺着面料与抵触板之间的缝隙中排出,减少面料内部多余气体。
[0019] (2)本发明采用导气组件、第一加热条、第二加热条、喷熔装置、贴合组件与网格板的配合使用,将羽绒衬的成型、热压、羽绒填充与拍打作业进行集中完成,有效节省了转运时间与人工成本,提升了加工效率。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往复轮与弹力件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底架与导气组件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结构图1中B的放大示意图。
[0021] 图中标号说明:1、底架;2、传送带;3、立板;4、往复组件;41、电机;42、往复块;43、弹力件;431、固定管;432、滑动杆;433、弹簧;5、第一电动推杆;6、固定条;7、第一加热条;8、第二加热条;9、通槽;10、通孔;11、网格板;12、金属块;13、导气组件;131、气泵;132、导管;133、吸附盒;
134、U形管;14、喷绒装置;15、喷头;16、机械臂;17、贴合组件;171、抵触板;172、第二电动推杆;173、弹力布;18、强磁铁;19、排气孔;20、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5,本发明中,无缝羽绒衬生产设备,包括底架1与传送带2,传送带2安装至底架1的内部,传送带2的内部开设有一组通槽9与一组通孔10,底架1的内部设置有导气组件13,底架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立板3,立板3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部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5,第一电动推杆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条6,固定条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加热条7,两个第一加热条7之间安装有第二加热条8,立板3的正面设置有往复组件4,往复组件4的外侧设置有网格板11,往复组件4上安装有四个强磁铁18,网格板11的内部嵌设有两个金属块12,底部两个强磁铁18的外侧分别与两个金属块12的外侧磁性连接,立板3的正面安装有喷绒装置14,喷绒装置14上安装有喷头15,喷头15的外侧设置有贴合组件17。
[0023] 导气组件13包括气泵131、两个导管132、吸附盒133与U形管134,气泵131安装至底架1的内部,气泵131的输出轴与输入端分别与两个导管132的一端固定连接,吸附盒133安装至底架1的内部,右侧导管132的顶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吸附盒133的内部,吸附盒133的外侧与传送带2的内壁接触,吸附盒133与通孔10连通,左侧导管132的左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U形管134的内部,U形管134的两端均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底架1的外侧,U形管134的中部开设有两组排气孔19。
[0024] 往复组件4包括电机41、往复块42与两个弹力件43,电机41安装至立板3的外侧,电机4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往复块42固定连接,四个强磁铁18分别嵌设至往复块42的顶部与底部,往复块42的外侧与网格板11接触,弹力件43安装至网格板11上。
[0025] 顶部两个强磁铁18的俯视截面呈上下排列,底部两个强磁铁18的俯视截面呈左右排列。
[0026] 本发明中,利用底架1的设置,便于对整个装置起到支撑作用,利用传送带2将面料进行输送,在输送至合适位置后,停止传送带2运作,采用导气组件13中气泵131运作,使右侧导管132连同吸附盒133具备吸力,随后对通孔10上的面料进行吸附固定,随后将喷绒装置14上的喷头15运动至面料中部靠右位置上,接着气泵131排出的气体将由左侧导管132引入U形管134内部,随后部分气体预先由底部一组排气孔19吹出,使气体经过通槽9吹出,随后将面料左侧吹起,在吹起过程中,面料将沿吸附固定处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配合顶部一组排气孔19吹出的气体,将其进行折叠,此时喷头15将处于面料内部,随后启动第一电动推杆5运作,使固定条6带动两个第一加热条7与第二加热条8向下运动,直至对面料压紧,与此同时,第二加热条8将把与喷头15连接的软管压瘪,随后启动第一加热条7运作,配合胶带对面料的前后两侧进行热熔固定,使面料呈开口布袋状,随后第一电动推杆5带动第一加热条7与第二加热条8运动至原位,此时采用贴合组件17运作,对面料的开口处进行遮挡,减少填充过程中羽绒发生外泄现象,与此同时,启动电机41,使其带动往复块42转动,使网格板11被推动至面料上方,对面料顶部起到抚平效果,减少在喷绒过程中面料发生鼓包形变现象,增加顶部导管132对面料底部的吸附固定效果,同时可减少面料因形变导致内部多余气体增多的现象发生,随后利用喷绒装置14运作,使羽绒沿软管导入喷头15内部,随后填充至面料内部,首次喷绒,可针对面料内部的折角处、拐角处进行填充,减少折角处、拐角处发生空鼓现象,随后机械臂16可带动喷头15在面料的内部向逐渐右侧移动,随后再次进行喷绒作业,采用分段喷绒,直到面料内部达到足够的含绒量,同时在喷绒过程中配合网格板11的抵触,预先达到羽绒均匀效果,且喷绒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也将分段排出,减少面料发生大幅度形变与内部多余气体过多的现象发生,随后再次启动往复组件4中的电机41,使其带动往复块42转动,在往复块42运动过程中,弹力件43将保证网格板11的稳定性,随后往复块42将反复推动网格板11对填充完毕的面料进行拍打,在拍打过程中,由于顶部两个强磁铁18的俯视截面呈上下排列,底部两个强磁铁18的俯视截面呈左右排列,从而在往复块42转动过程中,网格板11上的两个金属块12将根据不同位置强磁铁18的磁力影响,而使自身发生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使网格板11上的网格与面料接触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在往复块42转动过程中,网格板11的位置持续发生变化,减少网格板11上的网格在持续拍打过程中,造成羽绒压瘪的现象发生,可分散绒量的分布,且可有效将内衬中的气体顺着面料与抵触板171之间的缝隙中排出,减少面料内部多余气体,当拍打完毕后,使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72带动两个抵触板171运动至原位,随后机械臂16带动喷头15由面料内部移出,此时再次驱动第一电动推杆5,使其带动第二加热条8与面料接触,启动第二加热条8,对面料的开口处进行封边处理,在加工过程中,第一加热条7与第二加热条8的压烫温度处于120℃至140℃,有较高的剥离牢度,以保证复合面料不易脱落,防止跑绒,随后驱动第一电动推杆5运动至原位,再次利用传送带2将加工完毕的衬包输送离开即可。
[0027] 请参阅图1‑3,其中:弹力件43包括固定管431、滑动杆432与弹簧433,固定管431固定连接至支撑板的外侧,弹簧433的一端固定连接至固定管431的内部,滑动杆432的一端贯穿并滑动连接至固定管431的内部,弹簧4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至滑动杆432上,滑动杆43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至网格板11的内部。
[0028] 本发明中,利用固定管431与滑动杆432的设置,便于在对网格板11进行限位的同时不影响其上下运动,再配合弹簧433的弹力影响,可在网格板11向下运动后,为滑动杆432提供向上的拉力,从而使网格板11可进行复位,便于进行反复拍打作业。
[0029] 请参阅图1‑3,其中:网格板11的顶部开设有环形槽,滑动杆432的一端转动连接至环形槽的内部。
[0030] 本发明中,利用环形槽的设置,便于在不影响滑动杆432与网格板11连接的同时,网格板11可正常进行转动,提升拍打效果。
[0031] 请参阅图1,其中:立板3的正面安装有控制柜20。
[0032] 本发明中,利用控制柜20的设置,便于对整个装置内部电器元件进行控制,更加便捷。
[0033] 请参阅图1‑5,其中:贴合组件17包括两个抵触板171、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72与弹力布173,喷头15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弹力布173的内部,弹力布173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抵触板171的外侧固定连接,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72均安装至两个抵触板171之间。
[0034] 本发明中,利用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72运作,使两个抵触板171分别对面料开口处的内壁进行抵触,此时弹力布173跟随拉伸,对面料的开口处进行遮挡,减少在填充与拍打过程中羽绒发生外泄现象。
[0035] 请参阅图1‑4,其中:底部一组排气孔19处于通槽9的下方,顶部一组排气孔19的朝向均呈倾斜状。
[0036] 本发明中,根据底部一组排气孔19处于通槽9的下方,便于气体排出时可吹动面料一端运动,再依据顶部一组排气孔19的朝向均呈倾斜状,可在面料运动过程中,为其提供向右运动的力,保证其折叠效果,减少在折叠过程中发生褶皱现象。
[0037] 请参阅图1‑5,其中:立板3的正面安装有机械臂16,喷头15的外侧安装至机械臂16上。
[0038] 本发明中,采用机械臂16的设置,便于对喷头15的位置进行控制,更加便捷且智能化。
[0039] 本发明还提供了无缝羽绒衬的制作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将带有胶带的面料由传送带2向右输送,其放置位置与通槽9、通孔10对应,在输送至合适位置后,停止传送带2运作,此时利用气泵131运作,使右侧导管132连同吸附盒
133具备吸力,随后对通孔10上的面料进行吸附固定;
S2、随后利用机械臂16驱动喷头15运动至面料中部靠右位置上,接着气泵131排出的气体将由左侧导管132引入U形管134内部,随后部分气体预先由底部一组排气孔19吹出,使气体经过通槽9吹出,随后将面料左侧吹起,在吹起过程中,面料将沿吸附固定处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配合顶部一组排气孔19吹出的气体,将其进行折叠,此时喷头15将处于面料内部;
S3、启动第一电动推杆5运作,使固定条6带动两个第一加热条7与第二加热条8向
下运动,直至对面料压紧,与此同时,第二加热条8将把与喷头15连接的软管压瘪,主要是为了配合第二加热条8下压过程中不会受到与喷头15连接部分的阻挡,随后启动第一加热条7运作,配合胶带对面料的前后两侧进行热熔固定,使面料呈开口布袋状;
S4、随后第一电动推杆5带动第一加热条7与第二加热条8运动至原位,随后利用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72运作,使两个抵触板171分别对面料开口处的内壁进行抵触,此时弹力布173跟随拉伸,对面料的开口处进行遮挡,减少在填充过程中羽绒发生外泄现象,与此同时,启动电机41,使其带动往复块42转动,使网格板11被推动至面料上方,对面料顶部起到抚平效果,减少在喷绒过程中面料发生鼓包形变现象,增加顶部导管132对面料底部的吸附固定效果,同时可减少面料因形变导致内部多余气体增多的现象发生,随后利用喷绒装置
14运作,使羽绒沿软管导入喷头15内部,随后填充至面料内部,首次喷绒,通过机械臂16可以将喷头15送至面料内部的最左侧,可针对面料内部的折角处、拐角处进行填充,减少折角处、拐角处发生空鼓现象,随后机械臂16可带动喷头15在面料的内部向逐渐右侧移动,随后再次进行喷绒作业,采用分段喷绒,直到面料内部达到足够的含绒量,同时在喷绒过程中配合网格板11的抵触,预先达到羽绒均匀效果,且喷绒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也将分段排出,减少面料发生大幅度形变与内部多余气体过多的现象发生。
[0040] S5、当填充完毕后,再次启动电机41,使其带动往复块42转动,在往复块42运动过程中,将反复推动网格板11对填充完毕的面料进行拍打,可分散绒量的分布,且可有效将内衬中的气体顺着面料与抵触板171之间的缝隙中排出,减少面料内部多余气体;S6、在拍打过程中,由于顶部两个强磁铁18的俯视截面呈上下排列,底部两个强磁铁18的俯视截面呈左右排列,从而在往复块42转动过程中,网格板11上的两个金属块12将根据不同位置强磁铁18的磁力影响,而使自身发生转动,从而在转动过程中,使网格板11上的网格与面料接触的位置发生改变,从而在往复块42转动过程中,网格板11的位置持续发生变化,减少网格板11上的网格在持续拍打过程中,造成羽绒压瘪,羽绒分散不均的现象发生;
S7、当拍打完毕后,使两个第二电动推杆172带动两个抵触板171运动至原位,随后机械臂16带动喷头15由面料内部移出,此时再次驱动第一电动推杆5,使其带动第二加热条
8与面料接触,启动第二加热条8,对面料的开口处进行封边处理,随后驱动第一电动推杆5运动至原位,再次利用传送带2将加工完毕的衬包输送离开即可。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