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溺羽绒服

申请号 CN202210479130.2 申请日 2022-05-05 公开(公告)号 CN114794601A 公开(公告)日 2022-07-29
申请人 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吴昆明; 张传贵; 吴巧柔;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防溺 水 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和设于羽绒服本体内部的充气袋,还包括位于羽绒服本体内侧且用于存储高压气体的储气件、位于羽绒服本体内侧且与储气件连接的 开关 阀 、设于羽绒服本体内侧腰间的充气囊以及位于充气囊内部且用于收紧充气囊以防止羽绒服溺水脱落的防脱件。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防溺水羽绒服,通过水的作用下实现 挡板 上对位孔的驱动作业,实现开关阀的自动充气作业,避免人们在落水惊慌的状况下对开关阀的手动开启或 牙齿 拉动开启,通过在充气囊内部设置防脱件,使得充气囊在进行充气的同时使充气囊牢牢缠绕于溺水人员的腰部,避免溺水人员在落水状况下因挣扎导致羽绒服意外脱落,进一步保证羽绒服的防溺水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溺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6)和设于羽绒服本体(6)内部的充气袋(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羽绒服本体(6)内侧且用于存储高压气体的储气件(4)、位于羽绒服本体(6)内侧且与储气件(4)连接的开关(5)、设于羽绒服本体(6)内侧腰间的充气囊(3)以及位于充气囊(3)内部且用于收紧充气囊(3)以防止羽绒服溺水脱落的防脱件(7);
所述开关阀(5)包括开有通气孔(52)的阀箱体(51)、位于阀箱体(51)下端且开有通孔(53)的装配箱(55)、设于装配箱(55)内且与通孔(53)相通的吸水海绵(551)、位于吸水海绵块(551)上端的推板(552)、位于推板(552)上端且开有对位孔(57)的挡板(56)、位于推板(552)和阀箱体(51)之间的导柱(553)以及套接于导柱(553)外表面的压缩弹簧(554);
其中,所述阀箱体(51)分别与充气囊(3)、防脱件(7)和充气袋(2)相通;所述对位孔(57)与通气孔(52)匹配,所述挡板(56)紧贴于阀箱体(51)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溺水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箱体(51)和充气袋(2)之间通过一号输气管(10)相通,所述阀箱体(51)通过两个二号输气管(11)分别与充气囊(3)和防脱件(7)内部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溺水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箱体(51)上还设有与挡板(56)对向分布的导轨(58),所述导轨(58)上滑动安装有与挡板(56)固定连接的滑杆(5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溺水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袋(2)下端设有一号排气阀(1),所述充气囊(3)上分别设有与充气囊(3)内部相通的二号排气阀(8)和与防脱件(7)内部相通的三号排气阀(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溺水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气件(4)包括与通气孔(52)相通的储气袋(42)和位于储气袋(42)远离阀箱体(51)一侧的充气阀(4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溺水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件(7)包括位于充气囊(3)内部的一号牵引绳(72)和二号牵引绳(73)、套接于一号牵引绳(72)和二号牵引绳(73)外表面的柱型气囊(74)、位于柱型气囊(74)上端且活动贯穿有一号牵引绳(72)和二号牵引绳(73)的套环(75)、与柱型气囊(74)内部相通且与其中一个二号输气管(11)相连的进气管(71)、与柱型气囊(74)内控相通且与三号排气阀(9)相连的排气管(76);
其中,所述一号牵引绳(72)和二号牵引绳(73)一端均与充气囊(3)下端壁相接,所述一号牵引绳(72)和二号牵引绳(73)另一端呈对向分布且与充气囊(3)内侧壁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溺水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羽绒服本体(6)包括内防水层(61)、位于内防水层(61)外侧的羽绒填充层(62)、位于羽绒填充层(62)外侧且用于填充充气袋(2)的面料层(63)、位于面料层(63)外侧的外防水层(6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溺水羽绒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防水层(61)和外防水层(64)均由涂覆有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的聚酯纤维丝织造而成。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溺羽绒服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羽绒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溺水羽绒服。

背景技术

[0002] 羽绒服因内部填充有大量羽绒,进而具备重量轻、质地软、保暖好的特点,但人们在穿着羽绒服的过程中会出现意外溺水的状况,特别针对于儿童溺水状况极易发生,为了保证羽绒服具备防溺水效果,现有羽绒服常常在衣身上配备有气囊件,从而实现防溺水效果,但现有羽绒服上的气囊件往往需要在人们落水后通过手动或牙齿拉动充气体实现充气操作,但人们在落水后往往处于惊慌状态,无法快速正确的完成自救操作,导致羽绒服上的气囊件在落水时无法顺利进行充气操作,导致羽绒服的防溺水效果下降,另外人们在落水后进行挣扎求生的过程中,极易使羽绒服意外脱落,进而导致溺水后的生还率进一步下降。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溺水羽绒服,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5] 一种防溺水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和设于羽绒服本体内部的充气袋,还包括位于羽绒服本体内侧且用于存储高压气体的储气件、位于羽绒服本体内侧且与储气件连接的开关阀、设于羽绒服本体内侧腰间的充气囊以及位于充气囊内部且用于收紧充气囊以防止羽绒服溺水脱落的防脱件;
[0006] 所述开关阀包括开有通气孔的阀箱体、位于阀箱体下端且开有通孔的装配箱、设于装配箱内且与通孔相通的吸水海绵、位于吸水海绵块上端的推板、位于推板上端且开有对位孔的挡板、位于推板和阀箱体之间的导柱以及套接于导柱外表面的压缩弹簧
[0007] 其中,所述阀箱体分别与充气囊、防脱件和充气袋相通;所述对位孔与通气孔匹配,所述挡板紧贴于阀箱体侧壁上。
[0008]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阀箱体和充气袋之间通过一号输气管相通,所述阀箱体通过两个二号输气管分别与充气囊和防脱件内部相通。
[0009]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阀箱体上还设有与挡板对向分布的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安装有与挡板固定连接的滑杆。
[0010]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充气袋下端设有一号排气阀,所述充气囊上分别设有与充气囊内部相通的二号排气阀和与防脱件内部相通的三号排气阀。
[0011]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储气件包括与通气孔相通的储气袋和位于储气袋远离阀箱体一侧的充气阀。
[0012]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防脱件包括位于充气囊内部的一号牵引绳和二号牵引绳、套接于一号牵引绳和二号牵引绳外表面的柱型气囊、位于柱型气囊上端且活动贯穿有一号牵引绳和二号牵引绳的套环、与柱型气囊内部相通且与其中一个二号输气管相连的进气管、与柱型气囊内控相通且与三号排气阀相连的排气管;
[0013] 其中,所述一号牵引绳和二号牵引绳一端均与充气囊下端壁相接,所述一号牵引绳和二号牵引绳另一端呈对向分布且与充气囊内侧壁相接。
[001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羽绒服本体包括内防水层、位于内防水层外侧的羽绒填充层、位于羽绒填充层外侧且用于填充充气袋的面料层、位于面料层外侧的外防水层。
[001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内防水层和外防水层均由涂覆有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的聚酯纤维丝织造而成。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 1、本发明中,通过在储气件、充气袋和充气囊之间设置开关阀,使得该防溺水羽绒服通过水的作用下实现挡板上对位孔的驱动作业,实现开关阀的自动充气作业,避免人们在落水惊慌的状况下对开关阀的手动开启或牙齿拉动开启,确保羽绒服良好的防溺水效果。
[0018] 2、本发明中,通过在充气囊内部设置防脱件,使得充气的柱型气囊快速膨胀并带动一号牵引绳和二号牵引绳对气囊件进行长度收缩,使得充气囊在进行充气的同时使充气囊牢牢缠绕于溺水人员的腰部,避免溺水人员在落水状况下因挣扎导致羽绒服意外脱落,进一步保证羽绒服的防溺水效果。
[0019] 3、本发明中,通过在羽绒服本体上设置内防水层和外防水层,使得羽绒服在落水时,水体不易与羽绒填充层内的羽绒结合,从而防止水体大量进入羽绒填充层内,避免因羽绒服自身重量过重导致溺水概率增大。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一种防溺水羽绒服的整体结构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一种防溺水羽绒服的开关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一种防溺水羽绒服的储气件与开关阀的连接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一种防溺水羽绒服的充气囊、开关阀和防脱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一种防溺水羽绒服的充气囊的纵向剖面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一种防溺水羽绒服的羽绒服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中:1、一号排气阀;2、充气袋;3、充气囊;4、储气件;5、开关阀;6、羽绒服本体;7、防脱件;8、二号排气阀;9、三号排气阀;10、一号输气管;11、二号输气管;41、充气阀;42、储气袋;51、阀箱体;52、通气孔;53、通孔;54、滑杆;55、装配箱;56、挡板;57、对位孔;58、导轨;551、吸水海绵块;552、推板;553、导柱;554、压缩弹簧;61、内防水层;62、羽绒填充层;63、面料层;64、外防水层;71、进气管;72、一号牵引绳;73、二号牵引绳;74、柱型气囊;75、套环;
76、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8] 实施例1
[0029]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溺水羽绒服,包括羽绒服本体6和设于羽绒服本体6内部的充气袋2,还包括位于羽绒服本体6内侧且用于存储高压气体的储气件4、位于羽绒服本体6内侧且与储气件4连接的开关阀5、设于羽绒服本体6内侧腰间的充气囊3以及位于充气囊3内部且用于收紧充气囊3以防止羽绒服溺水脱落的防脱件7;
[0030] 开关阀5包括开有通气孔52的阀箱体51、位于阀箱体51下端且开有通孔53的装配箱55、设于装配箱55内且与通孔53相通的吸水海绵块551、位于吸水海绵块551上端的推板552、位于推板552上端且开有对位孔57的挡板56、位于推板552和阀箱体51之间的导柱553以及套接于导柱553外表面的压缩弹簧554;
[0031] 其中,阀箱体51分别与充气囊3、防脱件7和充气袋2相通;对位孔57与通气孔52匹配,挡板56紧贴于阀箱体51侧壁上。
[0032]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阀箱体51和充气袋2之间通过一号输气管10相通,阀箱体51通过两个二号输气管11分别与充气囊3和防脱件7内部相通;阀箱体51上还设有与挡板56对向分布的导轨58,导轨58上滑动安装有与挡板56固定连接的滑杆54;充气袋2下端设有一号排气阀1,充气囊3上分别设有与充气囊3内部相通的二号排气阀8和与防脱件7内部相通的三号排气阀9;储气件4包括与通气孔52相通的储气袋42和位于储气袋42远离阀箱体51一侧的充气阀41,装配箱55内的吸水海绵块551通过通孔53快速吸水,吸水海绵块551吸水后由硬质海绵块快速变软,此时压缩弹簧554在弹作用下带动推板552向吸水海绵块551不断挤压,同时推板552带动挡板56进行下降作业,使得对位孔57不断下降直至对位孔57与通气孔52相通,进而使得储气袋42内存储的高压气体通过通气孔52和对位孔57进入阀箱体
51内,并通过一号输气管10和两个二号输气管11的连通将高压气体分别输送至充气袋2、充气囊3和防脱件7内部,实现充气袋2、充气囊3和防脱件7的快速膨胀,使得羽绒服体积增大,从而增大浮力,起到防溺水的效果,该防溺水羽绒服通过水作用产生的浮力实现开关阀5的自动充气作业,避免人们在落水惊慌的状况下对开关阀5的手动开启,确保羽绒服良好的防溺水效果。
[0033] 如图5所示,防脱件7包括位于充气囊3内部的一号牵引绳72和二号牵引绳73、套接于一号牵引绳72和二号牵引绳73外表面的柱型气囊74、位于柱型气囊74上端且活动贯穿有一号牵引绳72和二号牵引绳73的套环75、与柱型气囊74内部相通且与其中一个二号输气管11相连的进气管71、与柱型气囊74内控相通且与三号排气阀9相连的排气管76;其中,一号牵引绳72和二号牵引绳73一端均与充气囊3下端壁相接,一号牵引绳72和二号牵引绳73另一端呈对向分布且与充气囊3内侧壁相接,开关阀5在对充气囊3进行充气的同时可通过进气管71对柱型气囊74进行充气作业,充气的柱型气囊74快速膨胀并带动套环75上升,使得充气囊3在一号牵引绳72和二号牵引绳73的作用下逐渐进行长度收缩,使得充气囊3在进行充气的同时实现充气囊3的长度收缩作业,进而使得充气囊3牢牢缠绕于溺水人员的腰部。
[0034] 如图6所示,羽绒服本体6包括内防水层61、位于内防水层61外侧的羽绒填充层62、位于羽绒填充层62外侧且用于填充充气袋2的面料层63、位于面料层63外侧的外防水层64;内防水层61和外防水层64均由涂覆有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的聚酯纤维丝织造而成,该羽绒服在落水时,水体不易与羽绒填充层62内的羽绒结合,从而避免了水体大量进入羽绒填充层62内,避免因羽绒服自身重量过重导致溺水概率增大。
[0035]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防溺水羽绒服,日常人们通过羽绒服进行保暖作业,当人们出现溺水情况,掉落水中时,此时装配箱55内的吸水海绵块551通过通孔53快速吸水,吸水海绵块551吸水后由硬质海绵块快速变软,此时压缩弹簧554在弹力作用下带动推板552向吸水海绵块551不断挤压,同时推板552带动挡板56进行下降作业,使得对位孔57不断下降直至对位孔57与通气孔52相通,进而使得储气袋42内存储的高压气体通过通气孔52和对位孔57进入阀箱体51内,并通过一号输气管10和两个二号输气管11的连通将高压气体分别输送至充气袋2、充气囊3和防脱件7内部,实现充气袋2、充气囊3和防脱件7的快速膨胀,使得羽绒服体积增大,从而增大浮力,起到防溺水的效果,该防溺水羽绒服通过水作用产生的浮力实现开关阀5的自动充气作业,避免人们在落水惊慌的状况下对开关阀5的手动开启,确保羽绒服良好的防溺水效果,而开关阀5在对充气囊3进行充气的同时可通过进气管71对柱型气囊74进行充气作业,充气的柱型气囊74快速膨胀并带动套环75上升,使得充气囊3在一号牵引绳72和二号牵引绳73的作用下逐渐进行长度收缩,使得充气囊3在进行充气的同时实现充气囊3的长度收缩作业,进而使得充气囊3牢牢缠绕于溺水人员的腰部,避免溺水人员在落水的状况下因挣扎导致羽绒服意外脱落,进一步保证羽绒服的防溺水效果,通过在羽绒服本体6上设置内防水层61和外防水层64,使得该羽绒服在落水时,水体不易与羽绒填充层62内的羽绒结合,从而避免了水体大量进入羽绒填充层62内,避免因羽绒服自身重量过重导致溺水概率增大。
[0036]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