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外衣;防护服;衣饰配件 / 外套 / 一种防钻绒羽绒棉服

一种防钻绒羽绒

申请号 CN201910743093.X 申请日 2019-08-13 公开(公告)号 CN110353326B 公开(公告)日 2021-03-26
申请人 海盐南圣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胜君;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防钻绒羽绒 棉 服,包括后衣面及前衣面,前衣面包括左半衣面和右半衣面,后衣面包括两 块 边沿相互缝合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后透气面料,后透气面料间形成容纳腔一,容纳腔一内划分有二乘四矩阵分布的贴绒区一;左半衣面包括两块边沿相互缝合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左前透气面料,左前透气面料间形成容纳腔二,容纳腔二内划分有一乘四矩阵分布的贴绒区二;右半衣面包括两块边沿相互缝合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右前透气面料,右前透气面料间形成容纳腔三,容纳腔三内划分有一乘四矩阵分布的贴绒区三;贴绒区一、贴绒区二以及贴绒区三内分别填设有绒布块。该羽绒棉服有效防止钻绒、跑绒的现象,并且保暖性佳,制造成本低。
权利要求




1.一种防钻绒羽绒服,包括后衣面以及缝合在后衣面前端的前衣面,前衣面包括左半衣面和右半衣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衣面包括两边沿相互缝合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后透气面料,后透气面料间形成容纳腔一,容纳腔一内划分有二乘四矩阵分布的贴绒区一;


所述左半衣面包括两块边沿相互缝合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左前透气面料,左前透气面料间形成容纳腔二,容纳腔二内划分有一乘四矩阵分布的贴绒区二;


所述右半衣面包括两块边沿相互缝合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右前透气面料,右前透气面料间形成容纳腔三,容纳腔三内划分有一乘四矩阵分布的贴绒区三;


所述贴绒区一、贴绒区二以及贴绒区三内分别填设有绒布块;


所述绒布块包括上棉片、下棉片以及夹在上棉片和下棉片间的羽绒层;


所述下棉片上开设有四个绕其中心环形阵列分布的条形孔,所述上棉片部分压入条形孔并与下棉片粘连,所述羽绒层设在各条形孔围绕的区域内;所述羽绒层为鹅绒或鸭绒材料;


所述贴绒区一、贴绒区二以及贴绒区三上分布设有粘附绒布块的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对设置在贴绒区一、贴绒区二或贴绒区三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钻绒羽绒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服装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钻绒羽绒棉服。




背景技术



冬天天气寒冷时,人们常常需要穿羽绒服来抵御寒冷的侵袭,但是目前的羽绒服普遍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经常跑绒。这样的羽绒服虽然保暖性满足了,但是大量跑绒的现象不仅影响了羽绒服的质量还对消费者的穿着产生很大的影响,绒毛在身体上乱窜,对人的穿着极不舒适。因此急需提出一种防钻绒羽绒棉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钻绒羽绒棉服,该羽绒棉服有效防止钻绒、跑绒的现象,并且保暖性佳,制造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防钻绒羽绒棉服,包括后衣面以及缝合在后衣面前端的前衣面,前衣面包括左半衣面和右半衣面,所述后衣面包括两边沿相互缝合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后透气面料,后透气面料间形成容纳腔一,容纳腔一内划分有二乘四矩阵分布的贴绒区一;


所述左半衣面包括两块边沿相互缝合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左前透气面料,左前透气面料间形成容纳腔二,容纳腔二内划分有一乘四矩阵分布的贴绒区二;


所述右半衣面包括两块边沿相互缝合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右前透气面料,右前透气面料间形成容纳腔三,容纳腔三内划分有一乘四矩阵分布的贴绒区三;


所述贴绒区一、贴绒区二以及贴绒区三内分别填设有绒布块。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绒布块包括上棉片、下棉片以及夹在上棉片和下棉片间的羽绒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棉片上开设有四个绕其中心环形阵列分布的条形孔,所述上棉片部分压入条形孔并与下棉片粘连,所述羽绒层设在各条形孔围绕的区域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羽绒层为鹅绒或鸭绒材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贴绒区一、贴绒区二以及贴绒区三上分布设有粘附绒布块的魔术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魔术贴对设置在贴绒区一、贴绒区二或贴绒区三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各容纳腔被划分为小区间的贴绒区,并分别粘设绒布块,使得羽绒棉服整体在洗涤时,其内绒布块不易跑位或堆积到一起;晾干后穿戴舒适,整体蓬松;


2.绒布块采用棉片和羽绒组合,具有合适保温性能,也节约适量羽绒,降低制造成本;


3.采用上下棉片互相嵌入粘连,致使羽绒层被包裹其中,不易从内跑出,避免羽绒从上下棉片上脱落,进一步减少从缝合间隙所钻岀的绒毛量;


4.采用对角设置的魔术贴,对角贴设绒布块,防止其皱拢,避免绒布块跑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体现后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体现前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用于体现绒布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用于体现下棉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验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专利要求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至4所示,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防钻绒羽绒棉服,包括后衣面1以及缝合在后衣面1前端的前衣面2,前衣面2包括左半衣面3和右半衣面4,所述后衣面1包括两块边沿相互缝合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后透气面料5,后透气面料5间形成容纳腔一6,容纳腔一6内划分有二乘四矩阵分布的贴绒区一7;


所述左半衣面3包括两块边沿相互缝合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左前透气面料8,左前透气面料8间形成容纳腔二9,容纳腔二9内划分有一乘四矩阵分布的贴绒区二10;


所述右半衣面4包括两块边沿相互缝合且前后对称设置的右前透气面料11,右前透气面料11间形成容纳腔三12,容纳腔三12内划分有一乘四矩阵分布的贴绒区三13;


所述贴绒区一7、贴绒区二10以及贴绒区三13内分别填设有绒布块14。


进一步的,所述绒布块14包括上棉片15、下棉片16以及夹在上棉片15和下棉片16间的羽绒层17,绒布块14采用棉片和羽绒组合,具有合适保温性能,也节约适量羽绒,降低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下棉片16上开设有四个绕其中心环形阵列分布的条形孔18,所述上棉片15部分压入条形孔18并与下棉片16粘连,所述羽绒层17设在各条形孔18围绕的区域内,采用上棉片15和下棉片16互相嵌入粘连,致使羽绒层被包裹其中,不易从内跑出,避免羽绒从上棉片15和下棉片16上脱落,进一步减少从缝合间隙所钻岀的绒毛量。


进一步的,所述羽绒层17为鹅绒或鸭绒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贴绒区一7、贴绒区二10以及贴绒区三13上分布设有粘附绒布块14的魔术贴19,供吸附粘合绒布块14,使得羽绒棉服整体在洗涤时,其内绒布块14不易跑位或堆积到一起;晾干后穿戴舒适,整体蓬松。


进一步的,所述魔术贴19对角设置在贴绒区一7、贴绒区二10或贴绒区三13上,采用对角设置的魔术贴19,对角贴设绒布块14,防止其皱拢,避免绒布块14跑位。


本发明所涉及的防钻绒羽绒棉服,通过各容纳腔被划分为小区间的贴绒区,并分别粘设绒布块,使得羽绒棉服整体在洗涤时,其内绒布块不易跑位或堆积到一起;晾干后穿戴舒适,整体蓬松;通过绒布块采用棉片和羽绒组合,具有合适保温性能,也节约适量羽绒,降低制造成本;通过采用上下棉片互相嵌入粘连,致使羽绒层被包裹其中,不易从内跑出,避免羽绒从上下棉片上脱落,进一步减少从缝合间隙所钻岀的绒毛量;通过采用对角设置的魔术贴,对角贴设绒布块,防止其皱拢,避免绒布块跑位。


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发明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发明中,若有术语“设置”、“相连”及“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