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开式连体塑身衣

申请号 CN201810920387.0 申请日 2018-08-14 公开(公告)号 CN108887768B 公开(公告)日 2020-12-01
申请人 浙江美人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春;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后开式连体塑身衣,包括上身部位的右上区域以及左上区域,两者的下边界连接有腰腹部 覆盖 区域,腰腹部覆盖区域的下侧连接有裆部区域以及有左、右裤管区域前片;腰腹部覆盖区域的两侧连接有背部区域,背脊区域下边界为自由边。左、右裤管区域前片分别与左、右裤管区域后片相连接,左、右裤管区域后片通过腹带连成一体,腹带覆盖腹部 位置 ,其两侧分别与左、右裤管区域后片过渡连接;两裤管区域后片与两裤管区域前片车缝接线位于大腿侧靠下位置。左、右裤管区域后片的内侧边与臀部区域相连接,其连接后的上边界为自由边。本发明塑身衣后腰部形成后开口,便于穿着者如厕时脱下,且背部与臀部区域有重叠区域,便捷同时保证塑型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后开式连体塑身衣,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上身部位的右上区域(1)以及左上区域(2),所述右上区域(1)与左上区域(2)形成一个V领形状,两者在下边界处连接,车缝线位于胸部区域下廓线(d3)处,所述右上区域(1)与所述左上区域(2)将肩部至胸部的位置进行覆盖;所述右上区域(1)与左上区域(2)在胸部区域下廓线(d3)处连接有腰腹部覆盖区域,所述腰腹部覆盖区域的下侧中部连接有裆部区域(9),所述腰腹部覆盖区域的下侧的两个腿部分别连接有右裤管区域前片(7)以及左裤管区域前片(8),两者连接处的连接点为连接点A (a1);所述右裤管区域前片(7)以及左裤管区域前片(8)在裆部位置与裆部区域(9)相连接;所述腰腹部覆盖区域的两侧连接有背部区域,所述背部区域的下侧边界为背脊区域下边界(g3),所述背脊区域下边界(g3)为自由边;
所述右裤管区域前片(7)与右裤管区域后片(15)相连接,所述左裤管区域前片(8)与左裤管区域后片(14)相连接,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14)与右裤管区域后片(15)的外侧边通过腹带(6)而连接在一起,所述腹带(6)覆盖前侧腹部位置,在两侧的大腿侧边位置分别与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14)与右裤管区域后片(15)过渡连接;
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14)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15)的外侧边的下部位置分别与左裤管区域前片(8)及右裤管区域前片(7)相连接,形成裤管,在腿部两侧分别形成裤管车缝线(c2),所述裤管车缝线(c2)的最高点为连接点B(a2);
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14)的内侧边界连接有左臀部区域(12),连接处形成左侧提臀线(c5);所述右裤管区域后片(15)的内侧边界连接有右臀部区域(13),连接处形成右侧提臀线(c6),所述左臀部区域(12)与所述右臀部区域(13)相连接,形成臀部车缝线(c4),两个区域连接后的下侧边界与所述裆部区域(9)相连接;
所述腹带(6)的上下边分别为腹带上边界(g1)和腹带下边界(g2),腹带上边界(g1)与左裤管区域后片(14)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15)的上边界相平齐,由于腹带上边界(g1),以及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14)与左臀部区域、以及所述右臀部区域(13)和右裤管区域后片(15)连接后的上边界均为自由边,在后腰部位形成一个开口,便于如厕时脱下;
用等分线h1至等分线h7将所述胸部区域下廓线(d3)到裆部位置下侧区域平均分为六等份;在身侧方向,用等分线k1至等分线k7,将腿部前侧的最外切线与腿部的后侧切线之间区域分为六等分,所述等分线之间的区域是沿身体的圆弧区域;
适合H型体型与Y型体型穿着时,所述腹带(6)的腹带上边界(g1)位于等分线h3与等分线h2之间,且偏等分线h2的区域,所述腹带下边界(g2)位于等分线h4与等分线h5区间内,背脊区域下边界(g3)位于h3与h4之间的区域,所述连接点B(a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6之间,在平方向上连接点B(a2)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3与等分线k4之间;连接点A(a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4与等分线h5之间,且靠近两等分线中线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点A(a1)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2与等分线k4之间,连接点A(a1)与连接点B(a2)之间圆弧过渡,连接点C(a3)的位置在两侧腋部连线上或者偏上位置;
适合X形体型穿着时,所述腹带(6)的腹带上边界(g1)位于等分线h3与等分线h4之间,所述腹带下边界(g2)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6区间内偏等分线h6的,背脊区域下边界(g3)位于等分线h4与等分线h5之间的区域,所述连接点B(a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6与等分线h7之间,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点B(a2)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4与等分线k5之间;所述连接点A(a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5之间,靠近等分线h5处,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点A(a1)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2与等分线k3之间,连接点A(a1)与连接点B(a2)之间圆弧过渡,同时连接点C(a3)的位置可位于两侧腋部连线以下;
适合O型体型与A型体型穿着时,所述腹带(6)的腹带上边界(g1)位于等分线h2与等分线h3之间偏等分线h2的区域,所述腹带下边界(g2)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6之间偏等分线h6的区间内,背脊区域下边界(g3)位于等分线h4与等分线h5之间的区域,所述连接点B(a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6与等分线h7之间,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点B(a2)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4与等分线k6之间,所述连接点A(a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6之间,靠近等分线h5处,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点A(a1)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2与等分线k4之间,连接点A(a1)与连接点B(a2)之间圆弧过渡,同时连接点C(a3)的位置位于两侧腋部连线以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开式连体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脊区域下边界(g3)的位置低于腹带上边界(g1)的位置,所述背部区域的布料与臀部区域的布料有重叠。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开式连体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腹带(6)为单独的布片,其左右两侧边分别于左裤管区域后片(14)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15)相连接的外侧边的上部位置通过车缝连接为一体; 或者所述的腹带(6)与左裤管区域后片(14)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15)一体裁剪,免去侧边的车接缝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开式连体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腰腹部覆盖区域包括右腹边侧区域(3)、左腹边侧区域(4)以及腹部区域(5),所述右上区域(1)与右腹边侧区域(3)相连接,所述左上区域(2)与左腹边侧区域(4)相连接;所述右腹边侧区域(3)与左腹边侧区域(4)的内边界均与腹部区域(5)相连接,所述腹部区域(5)的上侧部位与胸部区域下廓线(d3)相连接,所述腹部区域(5)的下侧与裆部区域(9)相连接;所述腹部区域(5)的下边界在大腿根部位置分别与两侧的右裤管区域前片(7)以及左裤管区域前片(8)相连接,所述右裤管区域前片(7)以及左裤管区域前片(8)靠近身体两侧的上侧边界位置分别与所述右腹边侧区域(3)与左腹边侧区域(4)的下边界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开式连体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腹部区域(5)为双层布料,所述腹部区域(5)为双层布料,其内层布料贴近皮肤的材质为锗合金纱或者珍珠纱,所述腹部区域(5)的内层布料上还设置有若干能量石(16)。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后开式连体塑身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部区域包括相连接的左背脊区域(10)和右背脊区域(11),所述左背脊区域(10)和右背脊区域(11)连接后在形成背脊车缝线(c3),所述左背脊区域(10)和右背脊区域(11)连接后形成V型的背心设计,所述V型设计的最低点为连接点C(a3)。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后开式连体塑身衣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美体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开式连体塑身衣。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通过穿着塑身衣来塑形或维持的女性越来越多,一般塑身衣、美体衣是其采用弹性面料,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的立体剪材更符合人体结构特点,紧贴皮肤,可以帮助女性改掉不良的习惯,调整体内脂肪分布,改善体形,如驼背、胸部下垂、胸部扁平、胃部突出、桶腰、肥臀、扁臀,粗大腿、萝卜腿等等。连体的塑形衣效果最佳,可以将臀部、腹部、胸部、背部等部分的脂肪进行统一的塑型管理,但是连体的塑身衣存在穿着者上厕所不方便的问题,全脱式的塑身衣需要从肩带部分褪下,每次需要重新穿着,麻烦且费时费。有的产品为了解决如厕问题,裆部位置设置为开裆式,开裆式设计会产生勒痕,赘肉,影响形象,且会产生卫生状态。另外一种的方式是采用可开式设计,使用排扣或者魔术贴进行连接,如厕时将裆部挡片解开即可,但是裆部挡片可开合的空间有限,且裆部位置臃肿,依旧存在不便。也有从后腰部位置将上下衣分开的,类似于分体设计,后腰位置设置开口后,使得背部以及臀部的塑形效果受到影响。另还有一个问题是目前的塑身衣大多数并非依据不同体形进行设计,由于各种不同体形需要调整的重点部位有所不同,因此存在一款塑身衣不能很好满足各种体形需求的弊端。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一种后开式连体塑身衣,以解决目前存在的连体塑身衣解决如厕不便问题的衣服构造存在弊端,以及目前统一的规格款式无法满足各种体形的穿着者的塑性与舒适并重的需求。
[0004]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后开式连体塑身衣,包括位于上身部位的右上区域以及左上区域,所述右上区域与左上区域形成一个V领形状,两者在下边界部分连接,车缝线位于胸部区域下廓线d3处,所述右上区域与所述左上区域将肩部至胸部的位置进行覆盖;所述右上区域与左上区域在胸部区域下廓线d3处连接有腰腹部覆盖区域,所述腰腹部覆盖区域的下侧中部连接有裆部区域,所述腰腹部覆盖区域的下侧的两个腿部分别连接有右裤管区域前片以及左裤管区域前片,两者连接处的连接点为连接点A a1;所述右裤管区域前片以及左裤管区域前片在裆部位置与裆部区域相连接;所述腰腹部覆盖区域的两侧连接有背部区域,所述背部区域的下侧边界为背脊区域下边界g3,所述背脊区域下边界g3为自由边;
[0006] 所述右裤管区域前片与右裤管区域后片相连接,所述左裤管区域前片与左裤管区域后片相连接,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与右裤管区域后片的外侧边通过腹带而连接在一起,所述腹带覆盖前侧腹位置,在两侧的大腿侧边位置分别与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与右裤管区域后片过渡连接;
[0007] 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的外侧边的下部位置分别与左裤管区域前片及右裤管区域前片相连接,形成裤管,在腿部两侧分别形成裤管车缝线c2,所述裤管车缝线c2的最高点为连接点Ba2;
[0008] 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的内侧边界连接有左臀部区域,连接处形成左侧提臀线c;所述右裤管区域后片的内侧边界连接有右臀部区域,连接处形成右侧提臀线c,所述左臀部区域与所述右臀部区域相连接,形成臀部车缝线c,两个区域连接后的下侧边界与所述裆部区域相连接。
[0009] 所述腹带的上下边分别为腹带上边界g1和腹带下边界g2,腹带上边界g1与左裤管区域后片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的上边界相平齐,由于腹带上边界g1,以及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左臀部区域、右臀部区域和右裤管区域后片连接后的上边界均为自由边,故在后腰部位形成一个开口,便于如厕时脱下。
[0010] 用等分线h1至等分线h7将所述胸部区域下廓线d3到裆部位置下侧区域平均分为六等份;在身侧方向,用等分线k1至等分线k7,将腿部前侧的最外切线与腿部的后侧切线之间区域分为六等分,所述等分线之间的区域可以是沿身体的圆弧区域。
[0011] 作为优选,所述背脊区域下边界g3的位置低于腹带上边界g1的位置,所述背部区域的布料与臀部区域的布料有重叠。
[0012] 作为优选,所述腹带为单独的布片,其左右两侧边分别于左裤管区域后片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相连接的外侧边的上部位置通过车缝连接为一体; 或者所述的腹带可以与左裤管区域后片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一体裁剪,免去侧边的车接缝连接。
[0013] 作为优选,所述腰腹部覆盖区域包括右腹边侧区域、左腹边侧区域以及腹部区域,所述右上区域与右腹边侧区域相连接,所述左上区域与左腹边侧区域相连接;所述右腹边侧区域与左腹边侧区域的内边界均与腹部区域相连接,所述腹部区域的上侧部位与胸部区域下廓线d3相连接,所述腹部区域的下侧与裆部区域相连接;所述腹部区域的下边界在大腿根部位置分别与两侧的右裤管区域前片以及左裤管区域前片相连接,所述右裤管区域前片以及左裤管区域前片靠近身体两侧的上侧边界位置分别与所述右腹边侧区域与左腹边侧区域的下边界相连接。
[0014] 作为优选,所述腹部区域为双层布料,所述腹部区域为双层布料,其内层布料贴近皮肤的材质可以为锗合金纱或者珍珠纱,所述腹部区域的内层布料上还设置有若干能量石。
[0015] 作为优选,所述背部区域包括相连接的左背脊区域和右背脊区域,所述左背脊区域和右背脊区域连接后在形成背脊车缝线c3,所述左背脊区域和右背脊区域连接后形成V型的背心设计,所述V型设计的最低点为连接点C a3 。
[0016] 作为优选,适合H型体型与Y型体型穿着时,所述腹带6的腹带上边界g1位于等分线h3与等分线h2之间,且偏等分线h2的区域,所述腹带下边界g2位于等分线h4与等分线h5区间内,背脊区域下边界g3位于h3与h4之间的区域,所述连接点B a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6之间,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点B a2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3与等分线k4等分线之间;连接点Aa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4与等分线h5之间,且靠近两等分线中线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点A a1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2与等分线k4之间,连接点A a1与连接点A a2之间圆弧过渡,所述连接点C a3的位置在两侧腋部连线上或者偏上位置。
[0017] 作为优选,适合X形体型穿着时,所述腹带6的腹带上边界g1位于等分线h3与等分线h4之间,所述腹带下边界g2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6之间偏等分线h6的区间内,背脊区域下边界g3位于h4与h5之间的区域,所述连接点Ba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6与等分线h7之间,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点Ba2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4与等分线k5之间;所述连接点Aa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5之间,靠近等分线h5处,在水平方向上a1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2与等分线k3之间,连接点A a1与连接点B a2之间圆弧过渡,同时连接点C a3的位置可位于两侧腋部连线以下。
[0018] 作为优选,适合O型体型与A型体型穿着时,所述腹带6的腹带上边界g1位于等分线h2与等分线h3之间偏等分线h2的区域,所述腹带下边界g2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6区间内偏等分线h6的,背脊区域下边界g3位于h4与h5之间的区域,所述连接点Ba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6与等分线h7之间,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点Ba2的位置位于k4与k6等分线之间,所述连接点Aa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6之间,靠近等分线h5处,在水平方向上a1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2与等分线k4之间,连接点Aa1与连接点Ba2之间圆弧过渡,同时连接点Ca3的位置位于两侧腋部连线以上。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 1.本申请中包括技术方案“所述腰腹部覆盖区域的两侧连接有背部区域,所述背部区域的下侧边界为背脊区域下边界g3,所述背脊区域下边界g3为自由边“以及”所述右裤管区域前片与右裤管区域后片相连接,所述左裤管区域前片与左裤管区域后片相连接,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与右裤管区域后片的外侧边通过腹带而连接在一起,所述腹带覆盖前侧腹位置,在两侧的大腿侧边位置分别与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与右裤管区域后片过渡连接“,腹带与裤管区域后片连成一体,在塑身衣后腰部位形成一个后侧开口,连体下节设计,半腰直接脱下,方便如厕。
[0021] 2.本申请中包括技术方案“腹带覆盖前侧腹位置,且所述腹带的上下边分别为腹带上边界g1和腹带下边界g2,腹带上边界g1与左裤管区域后片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的上边界相平齐,由于腹带上边界g1,以及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与左臀部区域、以及所述右臀部区域和右裤管区域后片连接后的上边界均为自由边“,腹带在方便下体衣脱下同时,而腹部区域与腹带的双层塑型设计,可以达到双重收腹的效果,腹带可以达到收胃腩及脂的效果,腹部区域可以对脂肪再加压,对小腹进行塑型,在轻压型的塑身衣基础上,对腹部的塑型进行加强,较为适合现在大多数女性的腹部塑型需求。
[0022] 3.本申请中包括“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的外侧边的下部位置分别与左裤管区域前片及右裤管区域前片相连接,形成裤管,在腿部两侧分别形成裤管车缝线c2”的技术方案,裤管区域的后片与裤管区域的前片的最高连接点处于大腿的侧部,连接位置位于此处,便于后侧的下体衣脱下。
[0023] 4.本发明中具有“本所述背脊区域下边界g3的位置低于腹带上边界g1的位置,所述背部区域的布料与臀部区域的布料有重叠”的技术方案,使得背脊区域的下端有一部分覆盖在臀部以及腿部后侧布片连接而成的下体衣之上,有层叠使得塑型效果更佳,避免臀部或腰部脂肪从后开口处溢出的尴尬,使得便于如厕的同时不影响整体的塑型效果。
[0024] 5.本发明中具具有“所述左背脊区域和右背脊区域连接后形成V型的背心设计”的技术方案,V型的背心设计可以减小肩部的压力,在斜拉背部进行塑型的同时不会造成肩部的负担,同时使得背部区域更加优美,相比与目前常规的半圆或者U型的设计更加美观,且便于穿着者穿后背领部较大的衣服。
[0025] 6.本发明对于关键的设计之处,依据不同的体形,调整了腹带6的腹带上边界g1,腹带下边界g2,连接点B a2,连接点A a1以及连接点C a3的位置,使得本申请的塑身衣适合不同体形的人塑型,以及运动时臀部,肩膀等部位的舒适性,以及便于脱下的最佳位置。尤其连接点B a2的位置,影响如厕时下体衣脱下至便于如厕的位置时的舒适性,以及不对衣服布料造成强力拉扯。本发明依据不同体型的塑性需求,调整设计参数,使穿着者均可以达到良好的塑性效果。
[0026] 7.本发明中,“腹部区域为双层布料,所述腹部区域为双层布料,其内层布料贴近皮肤的材质可以为锗合金纱或者珍珠纱,所述腹部区域的内层布料上还设置有若干能量石”腹部区域双层设计可以使得塑形效果更佳,内层材质选择锗合金纱或者珍珠纱,贴肤穿着更加舒适,且材质有益于身体健康。
[0027] 8.本发明的腹部区域设置有若干火山能量石,能量石有提升血液循环,改善生物辐射,提升血液循环,达到调理穿着者腹部的功效。附图说明
[0028] 图1为连体塑身衣的前身示意图;
[0029] 图2为连体塑身衣的后侧示意图;
[0030]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连体衣各区域连接线的竖直位置示意图;
[0031]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连体衣侧视区域连接线的水平位置示意图;
[0032] 图5为本发明的后部开口脱下状态示意图;
[0033] 图6为本发明涉及的常见体型示意图;
[0034] 图中:1右上区域、2左上区域、3右腹边侧区域、4左腹边侧区域、5腹部区域、6腹带、7右裤管区域前片、8左裤管区域前片、9裆部区域、10左背脊区域、11右背脊区域、12左臀部区域、13右臀部区域、14左裤管区域后片、15右裤管区域后片、16能量石、a1连接点A、a2连接点B、a3连接点C、c1侧身车缝线、c2裤管车缝线、c3背脊车缝线、c4臀部车缝线、c5左侧提臀线、c6右侧提臀线、d1右胸部侧廓线、d2左胸部侧廓线、d3胸部区域下廓线、g1腹带上边界、g2腹带下边界、g3背脊区域下边界。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叙述:
[0036] 本发明为一种后开式连体塑身衣,如图1所示,包括位于上身部位的右上区域1以及左上区域2,所述右上区域1为从右肩部位延伸至右侧乳根部位置的区域,侧边的区域边界为将侧乳包围起来的右胸部侧廓线d1处。所述左上区域2为从左肩部位延伸至左侧乳根部位置的区域,侧边的区域边界为将侧乳包围起来的左胸部侧廓线d2处。所述右上区域1与左上区域2形成一个V领形状,两者在下边界部分连接,车缝线位于胸部区域下廓线d3处,由此右上区域1与左上区域2将肩部至胸部的位置进行覆盖,所述右上区域1与左上区域2在胸部区域下廓线d3的位置设置有多个褶皱,褶皱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胸部区域的容积。所述右上区域1在右胸部侧廓线d1处与右腹边侧区域3相连接,所述左上区域2在左胸部侧廓线d2处与左腹边侧区域4相连接。所述右腹边侧区域3与左腹边侧区域4的上侧位置均延伸至相应一侧的腋下位置,两个区域的下侧位置均延伸至相应一侧的大腿根部的位置,两个区域的外侧边界位于腋下的侧身部位,两个区域的内边界均与腹部区域5相连接,所述腹部区域5的上侧部位与胸部区域下廓线d3相连接,所述腹部区域5的下侧边界位于两侧大腿根部位置,其下边界的中间位置与裆部区域9相连接。所述腹部区域5将腹部位置进行覆盖。
[0037] 所述腹部区域5的下边界在大腿根部位置分别与两侧的右裤管区域前片7以及左裤管区域前片8相连接,所述右裤管区域前片7以及左裤管区域前片8靠近身体两侧的上侧边界位置分别与所述右腹边侧区域3与左腹边侧区域4的下边界相连接,所述右裤管区域前片7以及左裤管区域前片8的下侧向小腿方向延伸一段距离将大腿部分覆盖。
[0038] 如图1、图3及图4所示,所述右裤管区域前片7与右裤管区域后片15相连接,所述左裤管区域前片8与左裤管区域后片14相连接,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14与右裤管区域后片15分别覆盖腿部后侧,以及臀部的外侧区域,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14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15的上部边界延伸至腰部,两个区域的下部边界与所述右裤管区域前片7及所述左裤管区域前片8相平齐。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14与右裤管区域后片15的外侧边通过腹带6而连接在一起,所述腹带6覆盖前侧腹位置,在两侧的大腿侧边位置分别与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14与右裤管区域后片15过渡连接。所述腹带6可以为单独的布片,其左右两侧边分别于左裤管区域后片14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15相连接的外侧边的上部位置通过车缝连接为一体。所述的腹带6可以与左裤管区域后片14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15一体裁剪,其可以免去侧边的接缝,使穿着更为平整舒适。所述腹带6的上下边分别为腹带上边界g1和腹带下边界g2,腹带上边界g1与左裤管区域后片14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15的上边界相平齐。
[0039] 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14以及右裤管区域后片15的外侧边的下部位置分别与左裤管区域前片8及右裤管区域前片7相连接,形成裤管,在腿部两侧分别形成裤管车缝线c2,所述裤管车缝线c2的最高点为连接点B a2,所述连接点B a2同时也是腹带6与两个裤管区域后片在身侧位置过渡连接线上的一点。
[0040] 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14的内侧边界连接有左臀部区域12,其连接部位形成左侧提臀线c5;所述右裤管区域后片15的内侧边界连接有右臀部区域13,其连接部位形成右侧提臀线c6,所述提臀线c5与提臀线c6可以使本申请的塑身衣在臀部位置的容纳性更好,避免臀部采用单片布料对臀部形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进行臀部塑形。所述左臀部区域12与所述右臀部区域13在臀部中线位置的相连接,形成臀部车缝线c4,两个区域连接后的下侧边界与所述裆部区域9相连接,所述臀部车缝线c4在制作的时候采用缩皱工艺,可以扩大臀部区域的容量,当穿着者在下蹲或者运动的时候布料对臀部不会形成限制,穿着比较舒适。
[0041] 由于腹带上边界g1,以及所述左裤管区域后片14与左臀部区域、以及所述右臀部区域13和右裤管区域后片15连接后的上边界均为自由边,故在后腰部位形成一个开口,便于如厕时脱下。如图5所示,穿着者如厕时,只需从后侧的腰部位置将下体衣区域脱下即可。
[0042] 而腹部区域5与腹带6的双层塑型设计,可以达到双重收腹的效果,腹带6可以达到收胃腩及锁脂的效果,腹部区域5可以对脂肪再加压,对小腹进行塑型,在轻压型的塑身衣基础上,对腹部的塑型进行加强,较为适合现在大多数女性的腹部塑型需求。所述腹部区域5为双层布料,所述腹部区域5为双层布料,其内层布料贴近皮肤的材质可以为锗合金纱,锗合金纱的材质含有合金锗的纺织品,具有抗静电、导热、降温的效果,且较为舒适。内层布料的材质还可以使用珍珠纱代替锗合金纱,珍珠纱贴着皮肤穿着时,纤维上的珍珠纳米微粒与肌肤亲密接触,汗液中的乳酸会溶出纤维中部分珍珠营养成分,通过皮肤被吸收,促进人体肌肤超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合成保持皮肤白皙细腻;而且珍珠纤维中的发热体,具有远红外功能,与人体接触可以吸收人体热量辐射出的远红外波,改善人体的表面微循环,扩张表皮毛细血管,增强表皮细胞活力,促进新陈代谢。
[0043] 所述腹部区域5的内层布料上还设置有若干能量石16,所述能量石16设置于腹部,肚脐位置附近,有提升血液循环,改善生物场辐射,提升血液循环,促进人体健康的功效。
[0044] 如图2所示,背部区域包括相连接的左背脊区域10和右背脊区域11,所述左背脊区域10由肩部的位置向下延伸至臀部位置,外侧边界延伸至侧身处,其上侧边界与左上区域2的上侧边界在肩部位置相连接,其外侧边与左腹边侧区域4的外侧边界相连接。所述右背脊区域11由肩部的位置向下延伸至臀部位置,外侧边界延伸至侧身处,其上侧边界与右上区域1的上侧边界在肩部位置相连接,其外侧边与右腹边侧区域3的外侧边界相连接,其连接后的最低点为连接点A a1,在竖直方向上,连接点A a1 的位置高于连接点B a2的位置。所述左背脊区域10和右背脊区域11连接后在形成背脊车缝线c3,所述左背脊区域10和右背脊区域11连接后形成V型的背心设计,如图2所示,V型的背心设计可以减小肩部的压力,在斜拉背部进行塑型的同时不会造成肩部的负担,同时使得背部区域更加优美,相比与目前常规的半圆或者U型的设计更加美观,且便于穿着者穿后背领部较大的衣服。背心设计的V型的最低点位置为连接点C a3。所述左背脊区域10和右背脊区域11连接后的下边界为背脊区域下边界g3,所述背脊区域下边界g3为自由边,形成一个开口,所述背脊区域下边界g3的位置比腹带上边界g1的位置靠下,使得背脊区域的下端有一部分覆盖在臀部以及腿部后侧布片连接而成的下体衣之上,有层叠使得塑型效果更佳,避免臀部或腰部脂肪从后开口处溢出的尴尬,使得便于如厕的情况下不影响塑型的效果,覆盖区域大小以及连接点A a1与连接点B a2的位置关系,其具体位置关系依据身型的不同有所区别。
[0045] 除了腹部区域5的内层布料外,本申请的材质均采用由玛雅机台中的ML--41的机型所织造的布料,此面料里面锦纶含量为百分之五十八,纶含量为百分之四十二,氨纶全部用的是莱卡氨纶,具有良好的拉伸及回弹性能。
[0046] 本申请的材质也可以为本领域所用的其它常规材质,例如质材料、氨纶、蕾丝、轻纺、胶、莫代尔、竹炭、大豆纤维及其它布料。
[0047]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多种多样的体形,每种体形有各自的特点,需要塑型改善的地方也不相同,若穿着同一款塑身衣,可能达不到良好的塑型效果。本申请在设计时,考虑到实际穿着中,如厕的方式是蹲厕还是坐厕,衣服需要下脱的位置有所不同,再依据不同的体形特征,经过数次的试穿,对塑身衣的关键部位的设计进行完善,使得各种类体形的穿着者穿着本发明的塑身衣时,可达到良好的塑型效果,同时穿脱更加方便,更加舒适。
[0048] 影响后开式塑身衣的脱下效果的关键在于,连接点A a1、连接点B a2的位置,以及腹带上边界g1和腹带下边界g2的位置进行调整,已达到好的塑型效果。同时连接点Ca3的位置影响肩部的舒适性。如图3所示,将胸部区域下廓线d3到裆部位置下侧平均分为六等份,将等分线h1至等分线h7之间的区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等分。如图4所示,在身侧方向,将腿部前侧的最外切线与腿部的后侧切线之间区域等行等分,将等分线k1至等分线k7之间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等分。所述等分线之间的区域可以是沿身体的圆弧区域。本申请设计时,经过多次人体试验,不同体形的塑型效果最佳以及使用穿着最舒适的区域在设计细节上有所不同,目前领域内将身型大致分为五类,如图6所示,为H型、X型、A型、O型、Y型、考虑到市场推广以及实际销售,可以上述几种相近塑型需求的体形设计进行归类,减少产品分类,便于市场拓展。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0049] 实施例1
[0050] 针对H型体型与Y型体型本申请进行设计的改进,H型体型人的特点是,肩部与臀部的宽度接近,身体最突出特征是直线条,腰部不明显,为H形的轮廓线,臀围与腰围的差值小于15CM,脂肪均衡地分布在身体各个部分,或者在腹部周围。因此主要的塑型点在于应注意承托胸部,提高臀部,并收紧腰部。
[0051]  Y型体型人的特点是,宽肩窄臀,体型特征为Y形,但是有腰。臀部与腿部较为苗条。脂肪的分布不平衡,通常分布在身体的上半部,胸部不突出。故塑型的重点关键在于归拢胸部防止胸部下垂,提臀以及上半身的脂肪分布,收腰将腰臀比拉开,显示曲线。
[0052] 故这两种体形相对于本申请的后开式塑身衣,共同点在与臀部脂肪均不算多,腰腹塑型的同时可以塑型上身的脂肪,并且承托胸部。
[0053] 适合此种体形的本申请的塑身衣,右上区域1与左上区域2与右胸部侧廓线d1、左胸部侧廓线d2配合,承托胸部,右胸部侧廓线d1、左胸部侧廓线d2均处于等分线K5与K6之间偏K6的区间,归拢胸部。所述腹带6的腹带上边界g1位于等分线h3与等分线h2之间,且偏等分线h2的区域,所述腹带下边界g2位于等分线h4与等分线h5区间内,背脊区域下边界g3位于h3与h4之间的区域,覆盖区域可以有效塑型腰腹部的脂肪。同时连接点a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6之间,在水平方向上a2的位置位于k3与k4等分线之间;连接点Aa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4与等分线h5之间,且靠近两等分线中线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a1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2与等分线k4之间,连接点Aa1与连接点a2之间圆弧过渡,如此设计穿着者的腹部塑型效果最佳,且容易将后体衣顺利脱下至膝盖区域,不会牵扯布料,臀部位置不会影响动作,且比较舒适。同时连接点Ca3的位置在两侧腋部连线位置上或者偏上位置,保证背部塑型的效果的同时,缓减塑型对于肩部的压力。
[0054] 实施例2
[0055] 针对X形体型本申请进行设计的改进,X形体型人的特点是,X形体型的特点是肩膀与臀部基本同宽,腰身瘦小,腰围比臀围小18-20cm,肩膀有棱,身长比例均衡。但重量分布不均,通常臀部及大腿部位较重。胸部丰满,曲线明显,也称沙漏形。此种体形主要的塑形点在于对腰臀脂肪调整及大腿部位进行调整塑形。
[0056] X形体型相对于本申请的后开式塑身衣,臀部及腿部脂肪比较多,需要额外调整后开使的下体衣位于身侧的连接点的位置,腰部塑型其次,胸部起到承托作用即可。
[0057] 适合此种体形的本申请的塑身衣,右上区域1与左上区域2与右胸部侧廓线d1、左胸部侧廓线d2配合,承托胸部,右胸部侧廓线d1、左胸部侧廓线d2均处于等分线K4与等分线K5之间,胸部空间较大。所述腹带6的腹带上边界g1位于等分线h3与等分线h4之间,所述腹带下边界g2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6区间内偏等分线h6的,背脊区域下边界g3位于h4与h5之间的区域,覆盖区域可以有效塑型腰臀部的脂肪。同时连接点a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6与等分线h7之间,在水平方向上a2的位置位于k4与k5等分线之间,此位置是臀部及腿部脂肪较多体形比较容易脱下的位置。连接点Aa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5之间,靠近等分线h5处,在水平方向上a1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2与等分线k3之间,连接点Aa1与连接点a2之间圆弧过渡,如此设计穿着者的腰臀部塑型效果最佳,布料的裁剪合理以及穿着比较舒适,后体衣可顺利脱下至膝盖区域,不会牵扯布料,及不会影响臀部的动作,比较舒适。同时连接点Ca3的位置可位于两侧腋部连线以下,缓减塑型对于肩部的压力,塑造优美曲线。
[0058] 实施例3
[0059] 针对O型体型与A型体型本申请进行设计改进,O型体型的特点是圆润的肚子,腰部的宽度大于肩部与臀部的宽度。通常胳膊与腿为正常尺寸。脂肪多存于腰腹部,大部分O形体型也有溜肩,胸部也较丰满。塑型的重点在于,腰腹部的塑型,以及胸部上托。
[0060] A型体型的特点是,臀大肩小,体型最为主要的特征是宽大的臀部,虽不一定胖,但是臀部的宽度比肩部宽,常常溜肩。脂肪的分布不平衡,通常在臀部、腹部、与大腿。其塑型的重点在于丰满胸部,提臀,以及腹部塑型。
[0061] 故这两种体形相对于本申请的后开式塑身衣,共同点在与臀部与腰腹脂肪均比较多,腰腹的塑型以及后开式开口在腿部的连接位置需要调整,胸部位置起承托。
[0062] 本申请适合此实施例体形的塑身衣,右上区域1与左上区域2与右胸部侧廓线d1、左胸部侧廓线d2配合,承托胸部,右胸部侧廓线d1、左胸部侧廓线d2均处于等分线K4与等分线K5之间,收拢胸部。所述腹带6的腹带上边界g1位于等分线h2与等分线h3之间偏等分线h2的区域,所述腹带下边界g2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6之间偏等分线h6的区间内,背脊区域下边界g3位于h4与h5之间的区域,背部区域与下体衣的重叠覆盖腰腹区域,可以有效塑型腰腹脂肪并且可以防止脂肪由后开口处溢出。同时连接点a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6与等分线h7之间,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点B a2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4与等分线k6之间,后开口的下体衣与腿部区域的连接位置利于后侧的下体衣脱下。侧身区域与后侧腿部区域的连接点Aa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等分线h5与等分线h6之间,靠近等分线h5处,在水平方向上连接点Aa1的位置位于等分线k2与等分线k4之间,连接点A a1与连接点B a2之间圆弧过渡,如此设计穿着者的腰臀部塑型效果最佳,臀部区域动作时也比较舒适。同时连接点C a3的位置可位于两侧腋部连线以上,引导腰腹处的脂肪向上延伸。
[0063] 本发明中的塑身衣也可以称为美体衣、弹力衣、紧身衣、束身衣、塑形衣等,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0064]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