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外衣;防护服;衣饰配件 / 服装 / 一种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

一种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

申请号 CN202110459908.9 申请日 2021-04-27 公开(公告)号 CN115245215A 公开(公告)日 2022-10-28
申请人 朱海娟; 发明人 朱海娟;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属于服装技术领域。该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包括分体设计的上衣和下裤,上衣和下裤在前腰线处连接,或者上衣和下裤在前腰线中心处部分连接,上衣和下裤在后身不连接,后上衣左、右片通过系扣、按扣或 拉链 闭合,或者前衣襟左、右对开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或者后上衣片为整体,翻折套头穿着。本发明连体衣裤的后身上衣、下裤可以分体使用,其特点是在躯体前曲时不会牵拉后裆部,后身上衣正常上衣长度不会影响后腰部保暖。在上厕所和更换纸尿裤时拉下后裤裤腰边,或打开侧边,即可完成操作。该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使用广泛,在舒适美观同时增加身体活动自如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设计的上衣和下裤,上衣和下裤在前裤腰处连接,或者上衣和下裤在前裤腰中心处部分连接,上衣和下裤在后身不连接,后上衣左、右片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或者前衣襟左、右对开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或者后上衣片为整体,翻折套头穿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其特征在于:前上衣与前下裤在腰线处缝合,或前上衣与前下裤为连体裁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设计的上衣和下裤,上衣和下裤在前裤腰中心处连接,连接长度占前裤腰线长度的2/3,上衣和下裤在前裤腰两侧的另外1/3腰线及后身不连接,未与上衣连接的下裤裤腰缝纫松紧带或包缝松紧带,后上衣左、右片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后进入穿着;上衣片中,从上衣与下裤缝合的两端到上衣片侧缝和下衣边的交点之间为弧线连接;前上衣片两个侧边各加出一个贴边,上衣片前、后片侧缝从贴边上端缝合至腋下,贴边长度由下衣边至腰线以上,贴边在腰线以上和腰线以下的位置分别设置纽扣,后上衣片侧边与前上衣片贴边纽扣相对应位置设置扭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边的宽度为2‑3厘米,贴边长度由下衣边至腰线以上松紧带宽度加4.0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其特征在于:腰线以下的纽扣设置在腰线以下2.0厘米、贴边外缝向内1.0厘米处;腰线以上的纽扣设置在腰线以上松紧带宽加2.0厘米、贴边外缝向内1.0厘米处;在后上衣片侧边与前上衣片贴边纽扣相同的高度、上衣片外缝向内1.0厘米处做顶点,用35°角角线做扣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设计的前上衣片、后上衣片和下裤,前上衣片和后上衣片为无袖的背心式设计,前上衣片和下裤在前裤腰处连接,后上衣片和下裤不连接,未与上衣连接的下裤裤腰缝纫松紧带或包缝松紧带;前上衣片底边的长度为前腰线长度的2/3,后上衣片增加前上衣片底边三分之一的长度,后上衣片与前上衣片在肩部连接,后上衣片肩部最外侧端点与后上衣片底边最外侧端点之间设置弧形的后上衣片侧边,后上衣片底边为中间长两侧短的弧形底边,前上衣片侧边和后上衣片侧边的下部分别设置位置对应的纽扣和扣孔,后上衣片翻折套头穿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其特征在于:前上衣片侧边上设置的钮扣与前上衣片侧边的距离为1.0厘米,与腰线的距离为松紧带宽度加2.0厘米;在前上衣片的内、外两侧同位缝纫纽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其特征在于:后上衣片在与前上衣片纽扣对应位置、后上衣片侧边向内1.0厘米处,与前上衣片纽扣中心平做主位扣孔,在主位扣孔旁边设置两个调整扣孔,两个调整扣孔设置在后上衣片侧边向内1.0厘米、平行于后上衣片侧边,扣孔之间的间距为2‑3厘米。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其特征在于:包括分体设计的上衣和下裤,前上衣片和前裤片在裤腰处连接,后上衣片和后裤片不连接,前衣襟左、右对开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前进入穿着;后裤片的上边设置在腰线以上,所述的后裤片侧边的上部及与之对应的前上衣片和前裤片的侧边上设置侧边拉链,后上衣片在腰线至高于后裤片上边2‑3厘米处设置一个贴边,上衣片前、后片侧缝从贴边上端缝合至腋下,在贴边和前上衣边侧边的对应位置设置系扣或按扣,系合后可完成前、后衣片侧下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其特征在于:前衣襟的开口从前上衣片领口中心至前裤片前裆线与臀围线的交点;两个侧边拉链位置移至前上衣片和前下裤片上,拉链两端连接主侧缝;后裤片的上边设置在腰线以上6‑10厘米处,后上衣片与后裤片压接最小值为6‑10厘米;所述侧边拉链的长度为后裤片上边至后裤片横裆线下3‑6厘米处;后上衣片贴边的宽度≥2厘米。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体裤,具体涉及一种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连体衣裤的后身上衣、下裤可分体使用,属于服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服装商品的多样性发展连体衣裤出现在人们生活里,成年人使用是一种时尚元素,而婴幼童使用的偏重功能。
[0003] 连体衣裤上衣、下裤在腰部完整组合,不论未成年人还是成年人穿着它均整齐美观。特别对婴幼童身体运动多,在活动时不会整理衣裤,上衣和下裤对接会滑落分离,使腹部不能得到保护和保暖。而连体衣裤没有这种现象出现。上衣、下裤连接后,活动时衣裤一体服务于身体,唯一的缺点是上厕所或更换纸尿裤时要从上至下全脱下来。成年人可以自行打理,但也不方便,而婴幼儿童需要成年人帮助,多次重复操作增加很多工作,保暖也受影响。
[0004] 在北方有一种传统的学龄前儿童裤,前腰上部有个肚兜连接前裤腰部棉裤,肚兜外侧下方有两条长布带交叉绕过背部系在肚兜上方侧的扣子上,棉裤背在身上不会下移,棉裤腰腰布连接后裤裤腰部,前棉裤裤腰用松紧带和扣子系上,穿脱、上厕所,每个孩子都能自行打理。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棉裤逐渐不被人们使用,根据2016年国家颁布的绳带使用强制执行标准,这种伴随很多人童年的款式存在安全隐患,不再适合使用。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后身分体的连体裤,后身的上衣、下裤可分体使用,实现了在整齐美观和保暖的同时,穿脱和使用方便的目的。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包括分体设计的上衣和下裤,上衣和下裤在前裤腰处连接,或者上衣和下裤在前裤腰中心处部分连接,上衣和下裤在后身不连接,后上衣左、右片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或者前衣襟左、右对开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或者后上衣片为整体,翻折套头穿着。
[0008] 进一步地,前上衣与前下裤在腰线处缝合,或前上衣与前下裤为连体裁剪。
[0009] 一种上衣下裤式连体裤,包括分体设计的上衣和下裤,上衣和下裤仅在前裤腰中心处部分连接,连接长度占前裤腰线长度的2/3,上衣和下裤在前裤腰两侧的另外1/3腰线及后身(腰线)不连接,未与上衣连接的下裤裤腰缝纫松紧带或包缝松紧带,后上衣左、右片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后进入穿着;上衣片中,从上衣与下裤缝合的两端到上衣片侧缝和下衣边(上衣片底边)的交点之间为弧线连接;前上衣片两个侧边(下部)各加出一个贴边,上衣片前、后片侧缝从贴边上端缝合至腋下,贴边长度由下衣边至腰线以上,贴边在腰线以上和腰线以下的位置分别设置纽扣,后上衣片侧边与前上衣片贴边纽扣相对应位置设置扭孔。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贴边的宽度为2‑3厘米,贴边长度为由下衣边至腰线以上松紧带宽度加4.0厘米。
[0011] 进一步地,腰线以下的纽扣设置在腰线以下2.0厘米、贴边外缝向内1.0厘米处;腰线以上的纽扣设置在腰线以上松紧带宽加2.0厘米、贴边外缝向内1.0厘米处;在后上衣片侧边与前上衣片贴边纽扣相同高度、上衣片外缝向内1.0厘米处做角顶点,用35°角角线做扣孔。系腰线上扣子可将后上衣片放置后裤腰外穿着,腰线上、下两纽扣都系合后上衣片可放置后裤腰内穿着。此款适合采用薄、厚针织面料,针织面料能与松紧带保持共性,方便后裤腰下脱、上拉,适合幼童和成年人。
[0012] 另一种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为背心式连体裤,包括分体设计的前上衣片、后上衣片和下裤,前上衣片和后上衣片为无袖的背心式设计,前上衣片和下裤在前裤腰处连接,后上衣片和下裤不连接,未与上衣连接的下裤裤腰缝纫松紧带或包缝松紧带;前上衣片底边的长度为前腰线长度的2/3,后上衣片增加前上衣片底边三分之一的长度,后上衣片与前上衣片在肩部连接,后上衣片肩部最外侧端点与后上衣片底边最外侧端点之间设置弧形的后上衣片侧边,后上衣片底边设置为中间长两侧短的弧形底边,前上衣片侧边和后上衣片侧边的下部分别设置位置对应的纽扣和扣孔,后上衣片翻折套头穿着。
[0013] 进一步地,前上衣片侧边上设置的钮扣与前上衣片侧边的距离为1.0厘米,与腰线的距离为松紧带宽度加2.0厘米;在前上衣片的内、外两侧同位缝纫纽扣,内外扣同位固定不会造成牵拉引起的扣子脱落、面料出洞破损等状况,同时后上衣片放在后裤外还是放在后裤内穿着,取决于使用内扣还是外扣。
[0014] 后上衣片在与前上衣片纽扣对应位置、后上衣片侧边向内1.0厘米处,于前上衣片纽扣中心平做主位扣孔,在主位扣孔旁边设置两个调整扣孔,两个调整扣孔设置在后上衣片侧边向内1.0厘米、平行于后上衣片侧边,扣孔之间的间距为2‑3厘米。可适应同号型不同体型,儿童身高增长速度快,家长易选偏大服装,调节扣孔即可调整使用需要。可选的,后上衣片上可设置两排同位扣孔。此款适合采用薄、厚针织面料,针织面料能与松紧带保持共性,方便后裤腰下脱,上拉,适合用作童款。
[0015] 又一种上衣下裤式连体裤,包括分体设计的上衣和下裤,前上衣片和前裤片在裤腰处连接,后上衣片和后裤片不连接,前衣襟左、右对开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前进入穿着;后裤片的上边设置在腰线以上,所述的后裤片侧边的上部及与之对应的前上衣片和前裤片的侧边上设置侧边拉链,后上衣片在腰线至高于后裤片上边(侧边拉链端口)2‑3厘米处设置一个贴边,上衣片前、后片侧缝从贴边上端缝合至腋下,在贴边和前上衣边侧边的对应位置设置系扣或按扣,系合后可完成前、后衣片侧下边连接。
[0016] 进一步地,前上衣片左、右片与前裤片左、右片在腰线位缝合,或前上衣、前裤片左、右片连体裁剪。前衣襟的开口从前上衣片领口中心至前裤片前裆线与臀围线的交点。
[0017] 进一步地,连体裤的两个侧边拉链位置可移至前上衣片和前下裤片上,拉链两端(上下端点)连接主侧缝(上衣和下裤的侧缝),这样连接处(拉链)为弧形显得腰细。
[0018] 进一步地,后裤片的上边设置在腰线以上6‑10厘米处,后上衣片长度根据款式和型号而不同,幼童和成年人后上衣片与后裤片压接的最小值为6‑10厘米;所述侧边拉链的长度为后裤片上边至后裤片横裆线下3‑6厘米处,打开双侧后裤片侧边拉链,后裤片上部分可以下折;前后片侧边拉链上端高度不低于腰线,拉链下端长最小值是横裆线下3‑6厘米;后上衣片贴边的宽度≥2厘米,贴边宽2‑3厘米是最小值,可因款式加宽或变形连接前衣片,贴边纽扣、按扣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此款适合采用低弹或无弹梭织面料,薄、厚款均可,适合幼童和成年人。
[0019] 本发明的优点:
[0020] 本发明连体衣裤的后身上衣、下裤可以分体使用,其特点是在躯体前曲时不会牵拉后裆部,后身上衣正常上衣长度不会影响后腰部保暖。在上厕所和更换纸尿裤时拉下后裤裤腰边,或打开侧边,即可完成操作。该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使用广泛,在舒适美观同时增加身体活动自如性。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后身分体式连体裤的前上衣片和前裤片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后身分体式连体裤的后上衣片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后身分体式连体裤的前上衣片和前裤片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后身分体式连体裤的后上衣片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后身分体式连体裤的前上衣片和前、后裤片结构示意图;
[0026] 图6为本发明的又一种后身分体式连体裤的后上衣片结构示意图。
[0027]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8] 1   腰线                       2   前裤腰线2/3处
[0029] 3   前中线                     4   前裆线
[0030] 5   贴边                       6   钮扣
[0031] 7   扣孔                       8   后中线
[0032] 9   主扣孔                     10  调整扣孔
[0033] 11  前开襟                     12  侧边拉链
[0034] 13  扣位                       14  前领口中心点
[0035] 15  臀围线                     16  横裆线
[0036] A   前上衣片                   B   前裤片
[0037] C   后上衣片                   D   后裤片
[0038] H   松紧带宽                   L   前上衣片缺少的1/3长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本发明的后身分体式的连体裤,包括分体设计的上衣和下裤,上衣和下裤仅在前裤腰处连接,或者上衣和下裤仅在前裤腰中心处部分连接,后身的上衣和下裤不连接,后上衣左、右片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或者前衣襟左、右对开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或者后上衣片为整体,翻折套头穿着。前上衣与前下裤在腰线处缝合,或前上衣与前下裤的连接处为连体裁剪。
[0040] 实施例1
[0041] 如图1‑2所示,一种上衣下裤式连体裤,包括分体设计的完整上衣和完整下裤,前上衣片A和前裤片B在前裤腰中心位置连接,连接长度占前裤腰线长度的2/3,上衣和下裤在前裤腰两侧的另外1/3腰线及后身不连接,未与上衣连接的下裤裤腰缝纫松紧带或包缝松紧带,后上衣片C沿后中线8对开,左、右片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穿着后进入。上衣片中,从上衣与下裤缝合的两端(上衣和下裤在前腰线缝合连接的两端)到上衣片侧缝和下衣边(上衣片底边)的交点之间为弧线连接;前上衣片两个侧边下部各加出一个贴边5,上衣片前、后片侧缝缝合至腋下(贴边以上的侧缝进行缝合),贴边长度由下衣边至腰线1以上,贴边在腰线1以上和腰线1以下的位置分别设置纽扣6,后上衣片C侧边与前上衣片A贴边纽扣相对应位置设置扣孔(扭孔)7。
[0042] 前上衣片中线—前中线3与前裆线4中心线对齐,在前上衣片A与前裤片B在前腰线中心线外三分之二处—前裤腰线2/3处2缝合,上衣片在缝合的外侧端点向下弧形连接上衣片侧边,在前上衣片侧边加出贴边,贴边5的宽度为2‑3厘米,贴边5长度由下衣边至腰线1以上松紧带宽H加4.0厘米。然后上衣片前、后片缝合至腋下,在贴边5的腰线1以上和腰线1以下位置设置纽扣6,腰线1以下的纽扣设置在腰线1以下2.0厘米、贴边5外缝向内1.0厘米处;腰线1以上的纽扣设置在腰线1以上松紧带宽H加2.0厘米、贴边5外缝向内1.0厘米处;在后上衣片C侧边与前上衣片A侧边纽扣6相对应位置垂直后上衣片C外缝内1.0厘米处做角顶点,取用35°角角线做扣孔7(35°扣孔),系腰线上扣子可将后上衣片C放置后裤腰外穿着,腰线1上、下两纽扣都系合后上衣片C可放置后裤腰内穿着。
[0043] 此款可选用薄、厚针织面料,针织面料能与松紧带保持共性,方便后裤腰下脱、上拉,适合幼童和成年人。
[0044] 实施例2
[0045] 如图3‑4所示,一种后身分体式的背心式连体裤,包括分体设计的背心式前上衣片A、背心式后上衣片C和完整下裤,前上衣片A和下裤在前裤腰处连接,后身的上衣和下裤不连接,未与上衣连接的下裤裤腰缝纫松紧带或包缝松紧带;前上衣片A底边的长度为前腰线长度的2/3,即上衣与下裤连接处为前裤片腰线2/3处2,后上衣片C增加前上衣片A底边三分之一的长度,后上衣片C与前上衣片A在肩部连接,后上衣片肩部最外侧端点与后上衣片底边最外侧端点之间设置弧形的后上衣片侧边,后上衣片底边设置为中间长两侧短的弧形底边,前上衣片侧边和后上衣片侧边的下部分别设置位置对应的纽扣6和扣孔7,后上衣片C翻折套头穿着。前上衣片侧边上设置的钮扣与前上衣片侧边的距离为1.0厘米,与腰线的距离为松紧带宽度加2.0厘米;在前上衣片A的内外两侧同位缝纫纽扣,内外扣同位固定不会造成牵拉引起的扣子脱落、面料出洞破损等状况,同时使用内扣还是外扣,可以决定后上衣片放在后裤外还是放在后裤内穿着。
[0046] 后上衣片C在与前上衣片A纽扣对应位置、后上衣片侧边向内1.0厘米处,与前上衣片纽扣中心水平做主位扣孔9,在主位扣孔9旁边设置两个调整扣孔10,两个调整扣孔10设置在后上衣片侧边向内1.0厘米、平行于后上衣片侧边,扣孔之间的间距为2‑3厘米。
[0047] 该背心式连体裤包括完整下裤、前上衣片A、后上衣片C,下裤常规穿入,后上衣片C无固定缝纫,活体翻折后领口“V”领套头穿着。前上衣片中线—前中线3和前裆线4为中心线,前上衣片A与前裤片B在腰线1处中心线外三分之二处缝合,前上衣片A与腰线1连接处侧边与肩部外侧边连接,背心前片。前上衣片A外侧边内1.0厘米与腰线1上松紧带宽度上加2.0厘米交点内外同位缝纫相同纽扣6,内外扣取决于穿着需求‑‑后上衣片放后裤外或放后裤内穿着。同时内外扣同位固定不影响牵拉引起扣子脱落面料出洞破损。
[0048] 后上衣片外侧与前肩外侧边连接,弧线连接后上衣片底边。前上衣片缺少的1/3长L在后片加出。增大后上衣片C底围长度,方便幼童自理穿脱时已操作。后上衣片C与前上衣片A纽扣对应位外侧边内1.0厘米与前上衣片A纽扣中心水平做主位扣孔9。主位扣孔9上做两个调整扣孔10,外边内1.0厘米平行后上衣片外边。扣孔间距2‑3厘米。适应同号型不同体型,儿童身高增长迅度快,家长易选偏大服装,调节扣孔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要。款式不同时可设两排同位扣孔。
[0049] 此款可选用薄或厚针织面料,针织面料能与松紧带保持共性,方便后裤腰下脱,上拉。此款适合童款。
[0050] 实施例3
[0051] 如图5‑6所示,一种上衣下裤式连体裤,包括分体设计的完整上衣和完整下裤,前上衣片A和前裤片B在前裤腰处连接,后上衣片C和后裤片D不连接,前开襟11(前衣襟左、右对开)通过系扣、按扣或拉链闭合,前进入穿着;后裤片D的上边设置在腰线1以上,后裤片D侧边的上部及与之对应的前上衣片A和前裤片B的侧边上设置侧边拉链12,后上衣片C在腰线1至比后裤片D上边(侧边拉链12端口)高2‑3厘米处设置一个贴边5,上衣片前、后片侧缝从贴边5上端缝合至腋下,在贴边5和前上衣边侧边的对应位置设置扣位13,缝纫系扣或按扣,系合后可完成前、后衣片侧下边连接。前上衣片A左、右片与前裤片B左、右片在腰线1位置缝合,或前上衣A、前裤片B左、右片连体裁剪。前衣襟的开口从前上衣片前领口中心点14至前裤片B前裆线4与臀围线15的交点。
[0052] 该上衣、下裤式连体裤包括完整下裤,完整上衣,前衣襟左右对开系扣,接扣或拉链闭合,前进入穿着。前上衣左、右片与前裤片左、右片在腰线位缝合,或前上衣与前下裤左右片连体裁剪。前上衣领口至前裤前裆线4与臀围线15交点为前开襟长(常规下裤拉链起始位在前臀围线15与前裤前裆线4交点)。
[0053] 后裤片D的上边设置在腰线1以上6‑10厘米处,后裤片D从腰围上6‑10厘米(后裤片上边)至后裤片横裆线16下3‑6厘米的侧边,与前上衣A和前裤片B的侧边缝纫拉链,双侧裤外边拉链打开,后裤上部分可以下折。
[0054] 在后上衣片C外侧边与前上衣片A侧边腰线上拉链端口以上2‑3厘米(前后衣片侧缝缝合腋下长的缝纫点)对应的位置,加2‑3厘米贴边5,后上衣片贴边5可安装系扣或按扣,与前上衣片侧边相对应位置进行闭合,完成前、后上衣片侧边下边的连接。
[0055] 后上衣片C长度根据款式和型号而不同,幼童至成年人后上衣片与下裤裤腰边压接最小值为6‑10厘米;前、后片侧边拉链上端高度不低于腰线,拉链下端长最小值是横裆线下3‑6厘米;连体裤两侧边拉链中间部分可移至前上衣片和前下裤片上,拉链两端(上下端点)仍然连接主侧缝(上衣和下裤的侧缝),这样连接处(拉链)呈现弧形,显得腰部更细;贴边宽2‑3厘米是最小值,可因款式加宽或变形连接前衣片,贴边是纽扣和按扣数量可根据需要确定。
[0056] 此款宜选用低弹或无弹梭织面料,薄、厚款均可,适合幼童,成年人。
[0057] 本发明的连体裤后身上衣、下裤可以分体使用,在舒适美观同时增加身体活动自如性,使用广泛,面料可选择针织、梭织(有弹或无弹),款式(薄厚长短)可适用于婴幼童和成年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