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外衣;防护服;衣饰配件 / 服装 / 一种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

一种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

申请号 CN201710470744.3 申请日 2017-06-20 公开(公告)号 CN107156941B 公开(公告)日 2023-06-13
申请人 武汉纺织大学; 发明人 陈海英; 胡晓东;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包括长条形衣片,长条形衣片被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分为左段、中段和右段,左段沿第一折叠线向中段方向折叠,右段沿第二折叠线向中段折叠,所述中段中部设置有第三折叠线,中段左端向中段右端折叠,折叠后为V形,中段的第二侧边左端和中段的第一侧边右端的第一扣子装置可以 接触 扣合,左段的第二侧边左端和右段的第一侧边右端的第二扣子装置可以接触扣合。本发明的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仅仅由一 块 长条形衣片缝合制成,裁剪加工简单方便,根据不同幅宽的布料,可以调整长条形衣片的长度和宽度,进而调整本发明的的款式,本发明完全不受布料幅宽限制,可以100%利用布料,实现布料零浪费。
权利要求

1.一种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衣片(1),所述长条形衣片在长度方向上被第一折叠线(21)和第二折叠线(22)分为左段(11)、中段(12)和右段(13)三个部分,所述左段(11)沿第一折叠线(21)向中段(12)上表面方向折叠,所述右段(13)沿第二折叠线(22)向中段(12)下表面方向折叠,且折叠后所述左段的第一侧边(111)与中段的第一侧边(121)接触,左段的第二侧边(112)与中段的第二侧边(122)接触,折叠后所述右段的第一侧边(131)与中段的第一侧边(121)接触,右段的第二侧边(132)与中段的第二侧边(122)接触;
所述左段的第一侧边(111)右端与中段的第一侧边(121)缝合,右段的第二侧边(132)左端与中段的第二侧边(122)缝合;所述中段的第二侧边(122)左端和中段的第一侧边(121)右端设置有可以相互配合的第一扣子装置(4),所述左段的第二侧边(112)左端和右段的第一侧边(131)右端设置有可以相互配合的第二扣子装置(5);
所述中段(12)中部设置有第三折叠线(23),所述中段(12)左端可以带动左段(11)沿第三折叠线(23)向中段(12)右端的右段(13)折叠,折叠后所述中段(12)为V形,所述中段的第二侧边(122)左端和中段的第一侧边(121)右端的第一扣子装置(4)可以接触扣合,所述左段的第二侧边(112)左端和右段的第一侧边(131)右端的第二扣子装置(5)可以接触扣合;
所述左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与右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长度均大于50厘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子装置(4)包括第一扣子和第一扣眼,所述第一扣子和第一扣眼分别设置在中段的第二侧边(122)左端和中段的第一侧边(121)右端;所述第二扣子装置(5)包括第二扣子和第二扣眼,所述第二扣子和第二扣眼分别设置在左段的第二侧边(112)左端和右段的第一侧边(131)右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与右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长度相等;
所述设置在左段的第二侧边(112)左端的第二扣子装置(5)比设置在中段的第二侧边(122)左端的第一扣子装置(4)靠近第一折叠线(21),所述设置在右段的第一侧边(131)右端的第二扣子装置(5)比设置在中段的第一侧边(121)右端的第一扣子装置(4)靠近第二折叠线(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左段的第二侧边(112)左端的第二扣子装置(5)距离第一折叠线(21)的距离和设置在右段的第一侧边(131)右端的第二扣子装置(5)距离第二折叠线(22)的距离相等,且距离范围为10‑20厘米;所述设置在中段的第二侧边(122)左端的第一扣子装置(4)距离第一折叠线(21)的距离和设置在中段的第一侧边(121)右端的第一扣子装置(4)距离第二折叠线(22)的距离相等,且距离范围为15‑25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长度均大于100厘米。

说明书全文

一种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

背景技术

[0002] 在通常情况下,一件成衣在制作过程中会有15%的布料被浪费。随着人们可持续发展环保观念的日益重视,零浪费概念服装设计与研究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开展。国际上“零浪费”服装的研究与设计相对于国内来说比较早,机织物主要针对更为精确、复杂、智能的排料和裁剪技术研发,以及废料的回收重复利用,针织物主要针对无缝服装的一次成型的编制技术研发,但都处在研发阶段,没有形成产品批量化生产和商业化运作。
[0003] 英国圣丁的设计师MarkLiu采用了一种纺织激光剪裁技术,将其用在服装版型之间的空间上,使剪裁更为标准,并且这种激光剪裁接缝可以直接用在服装外部装饰细节上,从而达到零浪费目标。印度设计师SiddharthaUpadhyaya创造的智能剪裁技术简称DPOL,是将织布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通过在电脑中输入颜色、图案、大小等数据后由机器直接织出衣片,最后只需为试衣者缝合。编织、裁剪、版型设计都是在同一个程序中完成,限制织物的浪费,织物利用率提高了大约15%。美国旧金山由Westfiled购物中心与非营利组织(I:Collect)合作鼓励人们回收旧物重新利用,再次产生出崭新的产品。
[0004] 在国内,“零浪费”服装设计处于萌芽阶段。上海建立了零零八回收公司来对废弃的布料进行回收。义乌推出《生态无缝服装》标准,所谓无缝服装并不是真的没有缝,而是尽量减少缝制的地方。生态无缝服装采用编织技术一次成型,颈、腰、臀等主要部位无需接缝,避免裁剪中所造成布料浪费。香港非牟利组织Redress曾举办衣酷适再生时尚设计比赛,设计师运用零废弃、重新构造和升级再造等技巧创造可持续时装
[0005] 目前机织物零浪费设计成衣化最大的难题在于目前服装制衣采用的都是中世纪末至文艺复兴初期西方建立起来的服装立体造型设计概念。立体造型因模仿人体的形态结构比例,对布料进行分解,结构裁剪方式复杂;零料琐碎,形状复杂,难以利用,必然形成布料的多余量。这种服装结构造型使得“零浪费”服装成衣化制作与人成本高,难以批量生产。废弃碎料由于形状复杂、拼接困难,其重复利用在实际操作中收集成本与制作成本较高。
[0006] 中国传统服饰造型一直是以平面结构的样式呈现,结构线条多为直线、斜线,裁片简洁、整一,体现了人与衣自然和谐的穿着观念。本发明本着“敬天惜物,物尽其用”的理念,借鉴传统服装平面结构造型,在承传传统服饰文化的同时,结合现代的简约化概念,建立了全新的平面结构造型的服装成衣方法,真正实现“零浪费”服装设计的成衣化。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裁剪加工方便且节约布料的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
[0008]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 一种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包括长条形衣片,所述长条形衣片在长度方向上被第一折叠线和第二折叠线分为左段、中段和右段三个部分,所述左段沿第一折叠线向中段上表面方向折叠,所述右段沿第二折叠线向中段下表面方向折叠,且折叠后所述左段的第一侧边与中段的第一侧边接触,左段的第二侧边与中段的第二侧边接触,折叠后所述右段的第一侧边与中段的第一侧边接触,右段的第二侧边与中段的第二侧边接触;
[0010] 所述左段的第一侧边右端与中段的第一侧边缝合,右段的第二侧边左端与中段的第二侧边缝合;所述中段的第二侧边左端和中段的第一侧边右端设置有可以相互配合的第一扣子装置,所述左段的第二侧边左端和右段的第一侧边右端设置有可以相互配合的第二扣子装置;
[0011] 所述中段中部设置有第三折叠线,所述中段左端可以带动左段向中段右端的右段折叠,折叠后所述中段为V形,所述中段的第二侧边左端和中段的第一侧边右端的第一扣子装置可以接触扣合,所述左段的第二侧边左端和右段的第一侧边右端的第二扣子装置可以接触扣合。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仅仅由一长条形衣片折叠后简单缝合制成,再缀上扣子和扣眼,裁剪加工简单方便,根据不同幅宽的布料,可以调整长条形衣片的长度和宽度,进而调整本发明的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的款式,不同长宽的长条形衣片可以制成不同款式的服装,长款的可以作为长裙,短款的可以作为长袖上衣、短袖上衣或背心,造型多变,而且完全不受布料幅宽限制,本发明借鉴了传统服饰平面结构,并结合现代的简约化概念,建立了全新的平面结构造型的服装成衣方法,可以100%利用布料,实现布料零浪费。本发明有两种穿法,可以前后交换穿着,可利用同一款衣服实现第二种穿衣样式,实现穿衣格的多变性和可选择性。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子装置包括第一扣子和第一扣眼,所述第一扣子和第一扣眼分别设置在中段的第二侧边左端和中段的第一侧边右端;所述第二扣子装置包括第二扣子和第二扣眼,所述第二扣子和第二扣眼分别设置在左段的第二侧边左端和右段的第一侧边右端。
[0014]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扣子和扣眼缝制和使用方便,样式多变美观。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左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与右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长度相等。
[0016] 进一步的,所述左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与右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长度均大于50厘米。
[0017]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可以确保服装的前长和后长长度满足上衣的基本尺寸要求。
[0018] 进一步的,所述设置在左段的第二侧边左端的第二扣子装置距离第一折叠线的距离和设置在右段的第一侧边右端的第二扣子装置距离第二折叠线的距离相等,且距离范围为10‑20厘米;所述设置在中段的第二侧边左端的第一扣子装置距离第一折叠线的距离和设置在中段的第一侧边右端的第一扣子装置距离第二折叠线的距离相等,且距离范围为15‑25厘米。
[0019]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调整第一扣子装置距离第一折叠线(第二折叠线)的距离和第二扣子装置距离第一折叠线(第二折叠线)的距离可以调整衣服的领围大小,确保服装的领围满足基本的要求。
[0020] 进一步的,所述设置在左段的第二侧边左端的第二扣子装置比设置在中段的第二侧边左端的第一扣子装置靠近第一折叠线,所述设置在右段的第一侧边右端的第二扣子装置比设置在中段的第一侧边右端的第一扣子装置靠近第二折叠线。
[0021]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衣服的前后领口高低不同,通过前后交换穿着可以实现不同的领口款式。
[0022] 进一步的,所述中段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长度均大于100厘米。
[0023]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可以确保服装的后长(前长)长度足够,满足上衣的基本尺寸要求。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的展开示意图;
[0025] 图2为缝合后正面示意图;
[0026] 图3为缝合后反面示意图;
[0027] 图4为折叠后下侧面示意图;
[0028] 图5为折叠后上侧面示意图;
[0029] 图6为服装效果图正面(也可做反面);
[0030] 图7为服装效果图反面(也可做正面);
[0031] 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排料图。
[0032]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3] 1、长条形衣片;21、第一折叠线;22、第二折叠线;23、第三折叠线;11、左段;12、中段;13、右段;111、左段的第一侧边;112、左段的第二侧边;121、中段的第一侧边;122、中段的第二侧边;131、右段的第一侧边;132、右段的第二侧边;3、缝合线;4、第一扣子装置;5、第二扣子装置;6、领口;7、袖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35] 如图1‑图3所示,一种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包括长条形衣片1,所述长条形衣片在长度方向上被第一折叠线21和第二折叠线22分为左段11、中段12和右段13三个部分,所述左段11沿第一折叠线21向中段12上表面方向折叠,所述右段13沿第二折叠线22向中段12下表面方向折叠,且折叠后所述左段的第一侧边111与中段的第一侧边121接触,左段的第二侧边112与中段的第二侧边122接触,折叠后所述右段的第一侧边131与中段的第一侧边121接触,右段的第二侧边132与中段的第二侧边122接触;
[0036] 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左段的第一侧边111右端与中段的第一侧边121缝合,,右段的第二侧边132左端与中段的第二侧边122缝合;所述中段的第二侧边122左端和中段的第一侧边121右端设置有可以相互配合的第一扣子装置4,所述左段的第二侧边112左端和右段的第一侧边131右端设置有可以相互配合的第二扣子装置5;
[0037] 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中段12中部设置有第三折叠线23,所述中段12左端可以带动左段11沿第三折叠线23向中段12右端的右段13折叠,折叠后所述中段12为V形,所述中段的第二侧边122左端和中段的第一侧边121右端的第一扣子装置4可以接触扣合,所述左段的第二侧边112左端和右段的第一侧边131右端的第二扣子装置5可以接触扣合。
[0038] 所述第一扣子装置4包括第一扣子和第一扣眼,所述第一扣子和第一扣眼分别设置在中段的第二侧边122左端和中段的第一侧边121右端;所述第二扣子装置5包括第二扣子和第二扣眼,所述第二扣子和第二扣眼分别设置在左段的第二侧边112左端和右段的第一侧边131右端。
[0039] 所述左段的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与右段的第一侧边131和第二侧边长度相等。。
[0040] 所述左段的第一侧边111和第二侧边与右段的第一侧边131和第二侧边长度均大于50厘米。
[0041] 所述设置在左段的第二侧边112左端的第二扣子装置5距离第一折叠线21的距离和设置在右段的第一侧边131右端的第二扣子装置5距离第二折叠线22的距离相等,且距离范围为10‑20厘米;所述设置在中段的第二侧边122左端的第一扣子装置4距离第一折叠线21的距离和设置在中段的第一侧边121右端的第一扣子装置4距离第二折叠线22的距离相等,且距离范围为15‑25厘米。
[0042] 所述设置在左段的第二侧边112左端的第二扣子装置5比设置在中段的第二侧边122左端的第一扣子装置4靠近第一折叠线21,所述设置在右段的第一侧边131右端的第二扣子装置5比设置在中段的第一侧边121右端的第一扣子装置4靠近第二折叠线22。
[0043] 所述中段的第一侧边121和第二侧边长度均大于100厘米。
[0044] 本发明的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仅仅由一块长条形衣片折叠后简单缝合制成,再缀上扣子和扣眼,裁剪加工简单方便,根据不同幅宽的布料,可以调整长条形衣片的长度和宽度,进而调整本发明的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的款式,不同长宽的长条形衣片可以制成不同款式的服装,长款的可以作为大衣,短款的可以作为长袖上衣、短袖上衣或背心,造型多变,而且完全不受布料幅宽限制,本发明借鉴了传统服饰平面结构,并结合现代的简约化概念,建立了全新的平面结构造型的服装成衣方法,可以100%利用布料,实现布料零浪费。本发明有两种穿法,可以前后交换穿着,可利用同一款衣服实现第二种穿衣样式,实现穿衣风格的多变性和可选择性。
[0045] 现在常用的布料有1.2米、1.5米等,下面以1.2米幅宽的布料示例本发明的制作方法。
[0046] 实施例1
[0047] 如图8所示,将布料按3.2米的长度沿幅宽裁开,再在沿垂直于幅宽的方向将布料中间裁开,得到两块长条形衣片1,每一个长条形衣片均可以制作成一件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
[0048] 本实施例中左段11和右段13的长度为0.7米,中段12的长度为1.8米,制作完成后,按照第一种穿法,衣服的正面如图6所示,衣服的背面如图7所示,图中6为领口,7为袖口,3为缝合线,衣服的下摆即为第三折叠线23,长度为0.68米,衣服的正面领口度即为中段的第二侧边122左端和中段的第一侧边121右端之间的夹角,为50°;衣服的背面领口角度即为左段的第二侧边112和右段的第一侧边131与第二扣子装置5组成的夹角,也为50°,还可以将衣服的前面和后面进行交换,则衣服的正面变为图7,衣服的背面变为图6。
[0049] 针对不同幅宽的布料,可以通过调整在垂直于幅宽方向分割的次数,通过调整长条形衣片的宽度调整服装的袖长,通过调整左段和右段的长度调整服装的前长(后长),通过调整中段的长度调整服装的后长(前长),通过调整第一扣子装置/第二扣子装置距离第一折叠线/第二折叠线的距离可以调整衣服的前后领口高度以及领围的大小,进而调整本发明的V型平面结构零浪费服装的款式,不同长宽的长条形衣片可以制成不同款式的服装,长款的可以作为大衣,短款的可以作为长袖上衣或者短袖上衣和背心,造型多变,而且完全不受布料幅宽限制,可以100%利用布料,实现布料零浪费。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