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外衣;防护服;衣饰配件 / 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

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

申请号 CN202311466824.3 申请日 2023-11-06 公开(公告)号 CN117754938A 公开(公告)日 2024-03-26
申请人 嘉兴市凤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魏人杰; 邹云峰;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本发明包括:涤纶 基层 、黏胶层及表层。所述涤纶基层由阻燃涤纶长丝编织而成,所述黏胶层为织物用聚 氨 酯 粘合剂 ,所述表层为梭织涤纶面料。本发明的涤纶复合面料采用涤纶基层作为 基础 ,具有较好的 力 学性能及阻燃效果;再来利用织物用聚氨酯粘合剂作为黏胶层,在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有效的同时,不影响涤纶织物整体的透气性;最后表层使用的梭织涤纶,利用不同 经纱 与 纬纱 的设计,使得表层不仅具有较好的外观结构,还具有很好的透气性与强度。聚酯 纤维 的酸处理,使其表面形成气孔,增加了丝线表面的粗糙度,当将聚酯纤维与苎麻纤维等组合时,纤维丝线之间的空隙增大,从而增加布料的透气性与舒适性。
权利要求

1.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包括涤纶基层、黏胶层及表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涤纶基层由阻燃涤纶长丝编织而成,所述黏胶层为织物用聚粘合剂,所述表层为梭织涤纶面料;
所述梭织涤纶面料包括经纱纬纱,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且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按照1:(3‑5)的排列顺序进行织造;所述第一经纱由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第二经纱由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
所述纬纱包括沿纬向设置的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所述第一纬纱为聚酯纤维长丝,所述第二纬纱为苎麻纤维,所述第三纬纱是由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梭织涤纶面料的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按照1:3的排列顺序进行织造;且所述梭织涤纶面料经重平组织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梭织密度为110‑138根/英寸;所述纬纱的梭织密度为65‑80根/英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纱的棉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30‑50):(50‑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经纱的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40‑60):(4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纬纱的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45‑65):(35‑5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
所述聚酯纤维是由上述物质进行共混均匀,再使用纺丝机进行熔融纺丝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二与纳米氧化锌按15:4的质量比组成;所述共聚阻燃聚酯切片采用含磷量为
5500‑7100ppm、粘度为0.75‑0.95dL/g的共聚阻燃聚酯切片;所述聚酯切片与共聚阻燃聚酯切片均经过1.5M的氧烷偶联剂浸泡24‑48h。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为经过酸洗洗处理的纤维,具体是将聚酯纤维入酸性溶液中进行酸洗;而后将酸洗后的纤维丝线进行水洗,最后干燥得到聚酯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溶液为硫酸氢钠、硫酸、氯化、氯化或者硫酸铝的水溶液或者稀盐酸溶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介于0.5‑2M之间。

说明书全文

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纤维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

背景技术

[0002] 聚酯纤维(polyester fibers),俗称“涤纶”,熔点255‑260℃,在205℃时开始粘结。是由有机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简称PET纤维,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聚酯纤维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弹性恢复能。其具有坚牢耐用、抗皱免烫、不粘毛等特点。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阻燃涤纶因具有永久阻燃性,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产业用纺织品、建筑内装饰、交通工具内装饰等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外,还在防护服领域内发挥着不少的作用。
[0003] 涤纶制作成衣物时具有较好的强度、滑爽挺括、易洗快干等特点,但是涤纶的吸湿性较差,穿着有闷热感,大大降低了穿着的舒适性。为此,有必要发明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涤纶面料存在闷热、不透气的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以满足使用要求。
[0005]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包括涤纶基层、黏胶层及表层。
[0007] 所述涤纶基层由阻燃涤纶长丝编织而成,所述黏胶层为织物用聚粘合剂,所述表层为梭织涤纶面料;
[0008] 所述梭织涤纶面料包括经纱纬纱,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且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按照1:(3‑5)的排列顺序进行织造;所述第一经纱由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第二经纱由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
[0009] 所述纬纱包括沿纬向设置的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所述第一纬纱为聚酯纤维长丝,所述第二纬纱为苎麻纤维,所述第三纬纱是由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
[0010]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梭织涤纶面料的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按照1:3的排列顺序进行织造;且所述梭织涤纶面料经重平组织结构。
[0011]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经纱的梭织密度为110‑138根/英寸;所述纬纱的梭织密度为65‑80根/英寸。
[0012]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经纱的棉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30‑50):(50‑70)。
[0013]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经纱的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40‑60):(40‑60)。
[0014]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纬纱的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45‑65):(35‑55)。
[0015]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聚酯纤维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
[0016]
[0017]
[0018] 所述聚酯纤维是由上述物质进行共混均匀,再使用纺丝机进行熔融纺丝而成。
[0019]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二与纳米氧化锌按15:4的质量比组成;所述共聚阻燃聚酯切片采用含磷量为5500‑7100ppm、粘度为0.75‑0.95dL/g的共聚阻燃聚酯切片。
[0020]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聚酯纤维为经过酸洗洗处理的纤维,具体是将聚酯纤维入酸性溶液中进行酸洗;而后将酸洗后的纤维丝线进行水洗,最后干燥得到聚酯纤维。
[0021]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酸性溶液为硫酸氢钠、硫酸、氯化、氯化或者硫酸铝的水溶液或者稀盐酸溶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介于0.5‑2M之间。
[002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涤纶复合面料采用涤纶基层作为基础,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及阻燃效果;再来利用织物用聚氨酯粘合剂作为黏胶层,在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有效的同时,不影响涤纶织物整体的透气性;最后表层使用的梭织涤纶,利用不同经纱与纬纱的设计,使得表层不仅具有较好的外观结构,还具有很好的透气性与强度。聚酯纤维的酸处理,使其表面形成气孔,增加了丝线表面的粗糙度,当将聚酯纤维与苎麻纤维等组合时,纤维丝线之间的空隙增大,从而增加布料的透气性与舒适性。附图说明
[0024]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25] 图1是根据本发明表层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实施例1表层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实施例2表层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实施例3表层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1、经纱;2、纬纱;11、第一经纱;12、第二经纱;21、第一纬纱;22、第二纬纱;23、第三纬纱。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1] 如图1所示,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包括涤纶基层、黏胶层及表层。所述涤纶基层由阻燃涤纶长丝编织而成,所述黏胶层为织物用聚氨酯粘合剂,所述表层为梭织涤纶面料;所述梭织涤纶面料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且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织造;所述第一经纱由棉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第二经纱由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纬纱包括沿纬向设置的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所述第一纬纱为聚酯纤维长丝,所述第二纬纱为苎麻纤维,所述第三纬纱是由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
[0032] 在本发明中,由阻燃涤纶长丝编织而成的涤纶基层不仅具有很好的力学基础,还具有一定的阻燃效果;织物用聚氨酯粘合剂作为黏胶层粘接效果好、结构稳定,而且利用聚氨酯的特性,不影响面料整体的透气效果;表层的梭织结构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其涉及的经纱与纬纱,加入了高强度抗紫外聚酯纤维,还加入了具有天然透气效果的棉纤维和苎麻纤维,增强了面料整体的透气性能。
[0033] 进一步的,所述聚酯纤维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
[0034]
[0035] 所述聚酯纤维是由上述物质进行共混均匀,再使用纺丝机进行熔融纺丝而成。聚酯切片与共聚阻燃聚酯切片的组合使用,形成100份的聚酯基体,具有熔融性好、具有阻燃功能的作用;紫外线屏蔽剂的加入,提高了纤维的抗紫外性能;短切玻璃纤维进一步加强了纤维的力学性能。在本发明中,所述聚酯切片与共聚阻燃聚酯切片均经过1.5M的氧烷偶联剂浸泡24‑48h,目的是对聚酯基体进行界面改性,利用硅氧烷偶联剂的活性基团修饰,使得聚酯切片基体具有更活跃的界面接触,有利于紫外线屏蔽剂等的界面结合,使得纤维在提高各项功能性指标的同时,其结构稳定性更高。
[0036] 再进一步的,酸洗和水洗处理是将聚酯纤维丝线放入酸性溶液中进行酸洗;而后将酸洗后的成品丝线进行水洗。该工艺步骤是通过酸性溶液使得酸盐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在丝线表面形成气孔,以增加丝线表面的粗糙度,当将聚酯纤维丝线进行使用时,丝线之间的空隙增大,从而增加布料的透气性。
[0037] 实施例1
[0038] 如图2所示,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包括涤纶基层、黏胶层及表层。所述涤纶基层由阻燃涤纶长丝编织而成,所述黏胶层为织物用聚氨酯粘合剂,所述表层为梭织涤纶面料;所述梭织涤纶面料的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按照1:3的排列顺序进行织造;且所述梭织涤纶面料经重平组织结构。所述经纱的梭织密度为110根/英寸;所述纬纱的梭织密度为80根/英寸。
[003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经纱的棉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30:70;所述第二经纱的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40:60;所述第三纬纱的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45:55。
[0040] 所述聚酯纤维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
[0041]
[0042] 所述聚酯纤维是由上述物质进行共混均匀,再使用纺丝机进行熔融纺丝而成。
[0043]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二氧化钛与纳米氧化锌按15:4的质量比组成;所述共聚阻燃聚酯切片采用含磷量为7100ppm、粘度为0.85dL/g的共聚阻燃聚酯切片;所述聚酯切片与共聚阻燃聚酯切片均经过1.5M的硅氧烷偶联剂浸泡48h。再进一步的,所述聚酯纤维为经过酸洗和水洗处理的纤维,具体是将聚酯纤维入酸性溶液中进行酸洗;而后将酸洗后的纤维丝线进行水洗,最后干燥得到聚酯纤维。其中,所述酸性溶液为硫酸氢钠的水溶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
[0044] 实施例2
[0045] 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3所示,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包括涤纶基层、黏胶层及表层。所述涤纶基层由阻燃涤纶长丝编织而成,所述黏胶层为织物用聚氨酯粘合剂,所述表层为梭织涤纶面料;所述梭织涤纶面料的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按照1:4的排列顺序进行织造;且所述梭织涤纶面料经重平组织结构。所述经纱的梭织密度为110根/英寸;所述纬纱的梭织密度为80根/英寸。
[0046]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经纱的棉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50:50;所述第二经纱的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60:40;所述第三纬纱的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65:35。
[0047] 所述聚酯纤维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
[0048]
[0049] 所述聚酯纤维是由上述物质进行共混均匀,再使用纺丝机进行熔融纺丝而成。
[0050]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二氧化钛与纳米氧化锌按15:4的质量比组成;所述共聚阻燃聚酯切片采用含磷量为5500ppm、粘度为0.75dL/g的共聚阻燃聚酯切片;所述聚酯切片与共聚阻燃聚酯切片均经过1.5M的硅氧烷偶联剂浸泡24h。
[0051] 更进一步的,所述聚酯纤维为经过酸洗和水洗处理的纤维,具体是将聚酯纤维入酸性溶液中进行酸洗;而后将酸洗后的纤维丝线进行水洗,最后干燥得到聚酯纤维。其中,所述酸性溶液为氯化铁的稀盐酸溶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
[0052] 实施例3
[0053] 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的是,如图4所示,一种透气型涤纶复合面料,包括涤纶基层、黏胶层及表层。所述涤纶基层由阻燃涤纶长丝编织而成,所述黏胶层为织物用聚氨酯粘合剂,所述表层为梭织涤纶面料;所述梭织涤纶面料的第一经纱与第二经纱按照1:5的排列顺序进行织造;且所述梭织涤纶面料经重平组织结构。所述经纱的梭织密度为138根/英寸;所述纬纱的梭织密度为65根/英寸。
[0054]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经纱的棉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30:70;所述第二经纱的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40:60;所述第三纬纱的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比为45:55。
[0055] 所述聚酯纤维是由以下重量份的物质组成:
[0056]
[0057]
[0058] 所述聚酯纤维是由上述物质进行共混均匀,再使用纺丝机进行熔融纺丝而成。
[0059]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线屏蔽剂为纳米二氧化钛与纳米氧化锌按15:4的质量比组成;所述共聚阻燃聚酯切片采用含磷量为6100ppm、粘度为0.95dL/g的共聚阻燃聚酯切片;所述聚酯切片与共聚阻燃聚酯切片均经过1.5M的硅氧烷偶联剂浸泡36h。
[0060] 更进一步的,所述聚酯纤维为经过酸洗和水洗处理的纤维,具体是将聚酯纤维入酸性溶液中进行酸洗;而后将酸洗后的纤维丝线进行水洗,最后干燥得到聚酯纤维。其中,所述酸性溶液为氯化铝的稀盐酸溶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5M之间。
[0061] 对比例1
[006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表层梭织涤纶面料中,所述经纱和纬纱均为聚酯纤维长丝,且所述聚酯纤维长丝为100%PET。且所述聚酯纤维长丝未经过酸洗与水洗步骤,其他工艺与处理方式参考实施例1。
[0063] 对比例2
[0064]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表层梭织涤纶面料中,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所述第一经纱由棉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第二经纱由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纬纱包括沿纬向设置的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所述第一纬纱为聚酯纤维长丝,所述第二纬纱为苎麻纤维,所述第三纬纱是由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本对比例涉及的聚酯纤维均为100%PET。
[0065] 本对比例的聚酯纤维均未经过酸洗与水洗步骤,其他工艺与处理方式参考实施例1。
[0066] 对比例3
[0067]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在表层梭织涤纶面料中,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所述第一经纱由棉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第二经纱由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所述纬纱包括沿纬向设置的第一纬纱、第二纬纱、第三纬纱,所述第一纬纱为聚酯纤维长丝,所述第二纬纱为苎麻纤维,所述第三纬纱是由苎麻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而成。本对比例的聚酯纤维均未经过酸洗与水洗步骤,其他工艺与处理方式参考实施例1。
[0068] 性能测试
[0069] 抗紫外性
[0070] 根据GB/T 18830—2009《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测试织物的抗紫外性能。标准规定,样品UPF值>40,紫外线透过率<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0071] 吸湿排汗性
[0072] 将成品纤维进行编织加工,制成同等规格的絮片,并对其进行吸湿排汗性能检测。其中,透湿量的检测采用ASTME96‑1995BW标准,通过恒温恒湿箱保持温度在23℃,相对湿度为50%,测得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的透湿量。
[0073] 排汗性能则是参考GB/T 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第一部分:单项组合试验法》测试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以及水分蒸发速率。
[0074] 表1为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按照不同性能测试要求进行样品制备及检测的结果,相关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0075] 表1成品纤维丝物性测试
[0076]
[0077] 将实施例1‑3进行阻燃性能测试,本发明的涤纶复合面料均能达到织物阻燃性能要求,可以达到使用要求;再对相关样品进行抗紫外性能测试,实施例1‑3的样品也能达到织物抗紫外要求。再结合表1的性能对比分析可知,本发明的涤纶复合面料制备方法是有效的,能够再满足功能性的同时满足穿着的透气性要求。
[0078]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