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脱式连体衣

申请号 CN202010739662.6 申请日 2020-07-28 公开(公告)号 CN111904044A 公开(公告)日 2020-11-10
申请人 佛山市八典服饰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陆锦华;
摘要 一种后脱式连体衣,包括缝合连接的上衣部分和臀裤部分,上衣部分包括前幅片和后腰片,所述前幅片的底边以及后腰片的底边与臀裤部分缝合连接,所述后腰片的顶边为自由边,所述后腰片与所述前幅片的两个下部侧边与后腰片的两侧边之间借助于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能够 自上而下 操作而使后腰片两侧与前幅片分离。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闭合时后腰片可提供适当的塑形压 力 ;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打开时,后腰片向外下翻,从而使臀裤部分方便脱下如厕。
权利要求

1.一种后脱式连体衣,包括缝合连接的上衣部分和臀裤部分,上衣部分包括前幅片和后腰片,所述前幅片的底边以及后腰片的底边与臀裤部分缝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腰片的顶边为自由边,所述后腰片与所述前幅片的两个下部侧边与后腰片的两侧边之间借助于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能够自上而下操作而使后腰片两侧与前幅片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臀裤部分包括后臀片和裤腿片,所述后臀片和/或裤腿片的顶边与所述后腰片缝合连接,所述后臀片和裤腿片包括弹性面料,所述弹性面料的横向和纵向的弹相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面料的面密度为190-300克/米2,所述弹性面料在1.5公斤力作用下横向或纵向的伸长率为150-18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臀裤部分包括底浪,所述底浪包括完整的片材,四周与所述臀裤部分的裤腿片缝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下端延伸至盆骨前方,所述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上端延伸至人体第7-9肋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长度为12-20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上衣部分还包括后背片,前幅片的两个上部侧边与后背片两侧边缝合连接,所述后腰片的顶边与后背片的底边相互邻接或交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幅片包括借助于第二可分离连接结构连接的左右两片,所述第二可分离连接结构自所述前幅片的顶部中心向下延伸设置,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左右两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幅片包括罩杯,所述前幅片的顶部中心位于两罩杯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幅片的左右两片之间在所述第二可分离连接结构底部以下缝合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片包括左右两片,其中左后背片和右后背片之间借助于第三可分离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三可分离连接结构打开的状态下,所述左后背片和右后背片可完全分离。
12.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部分和臀裤部分均至少包括一层弹性面料,所述弹性面料的面密度为190-300克/米2,所述弹性面料在1.5公斤力作用下横向或纵向的伸长率为150-180%。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面料包括永久远红外功能。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连体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第二可分离连接结构、第三可分离连接结构为拉链、粘扣、搭扣、纽扣中的一种或多种。

说明书全文

后脱式连体衣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女性的塑身美体衣技术领域,特别是用于塑身美体的连体衣。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女性对形体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穿着塑身衣物的社会活动场合越来越丰富,作为塑身效果最为显著的塑身衣物类型,连体衣是女性的首选选择。然而,连体衣的松紧度与穿脱便利性总是存在矛盾。例如,如果连体衣物过紧,则穿脱会非常费劲,甚至影响如厕;如果连体衣物过松,虽然穿脱会相对轻松,但却然而塑身效果将受到损失。
[0003] 中国专利文献CN205993640U提供了一种易穿脱的连体塑身衣,如图1所示,连体衣8包括一个裹臀套,裹臀套前部缝在裆部,后部有伸缩面81,伸缩面81下侧连在裹臀套上,上侧覆盖在后幅83的底部,需要如厕时,伸缩面81向下拉,自腰部向下脱卸。为了能使伸缩面
81顺利下拉脱卸,需要使伸缩面部分的面料允许较大的伸缩量。因此该现有技术中连体衣对后上臀部的塑形作用非常有限,无法达到理想的塑形效果。
[0004] 台湾专利TWM573583U提供了一种易于塑身美体的连体衣,如图2所示,连体衣9包括一个前拉链91和一个底浪拉链92,前拉链91方便穿脱,底浪拉链92方便如厕。还有一些现有技术中,采用开裆设计,将底浪设计成中间开口,甚至直接由两条带子代替。这种底浪开档或设置拉链的方式虽然避免了如厕时臀部穿脱的动作,一定程度上满足的如厕需求,然而拉链或底浪开口的存在会给穿着者带来明显不适感。
[0005] 上述提及的现有技术,均无法兼顾穿脱如厕方便、塑形理想和底浪舒适三方面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目的
[0007] 为了解决连体衣普遍存在的无法兼顾穿脱如厕方便、塑形理想和底浪舒适三方面要求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连体衣。
[0008] 技术方案
[0009]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后脱式连体衣,包括缝合连接的上衣部分和臀裤部分,上衣部分包括前幅片、后背片和后腰片,所述前幅片的底边以及后腰片的底边与臀裤部分缝合连接,前幅片的两个上部侧边与后背片两侧边缝合连接,所述后腰片与后背片分离,所述前幅片的两个下部侧边与后腰片的两侧边之间借助于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能够自上而下操作而使后腰片两侧与前幅片分离。
[0010] 优选地,所述臀裤部分包括后臀片和裤腿片,所述后臀片和/或裤腿片的顶边与所述后腰片缝合连接,所述后臀片和裤腿片包括弹性面料,所述弹性面料的横向和纵向的弹相当。
[0011] 优选地,所述弹性面料的面密度为190-300克/米2,所述弹性面料在1.5公斤力作用下横向或纵向的伸长率为150-180%。
[0012] 优选地,所述臀裤部分包括底浪,所述底浪包括完整的片材,四周与所述臀裤部分的裤腿片缝合连接。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下端延伸至盆骨前方,所述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上端延伸至人体第7-9肋两侧。
[0014]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长度为12-20厘米。
[0015] 优选地,上衣部分还包括后背片,前幅片的两个上部侧边与后背片两侧边缝合连接,所述后腰片的顶边与后背片的底边相互邻接或交叠。
[0016] 优选地,所述前幅片包括借助于第二可分离连接结构连接的左右两片,所述第二可分离连接结构自所述前幅片的顶部中心向下延伸设置,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左右两片。
[0017] 优选地,所述前幅片包括罩杯,所述前幅片的顶部中心位于两罩杯之间。
[0018] 优选地,所述前幅片的左右两片之间在所述第二可分离连接结构底部以下缝合连接。
[0019] 优选地,所述后背片包括左右两片,其中左后背片和右后背片之间借助于第三可分离连接结构连接,在所述第三可分离连接结构打开的状态下,所述左后背片和右后背片可完全分离。
[0020] 优选地,所述上衣部分和臀裤部分均至少包括一层弹性面料,所述弹性面料的面密度为190-300克/米2,所述弹性面料在1.5公斤力作用下横向或纵向的伸长率为150-180%。
[0021] 优选地,所述弹性面料包括永久远红外功能。
[0022] 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分离连接结构、第二可分离连接结构、第三可分离连接结构为拉链、粘扣、搭扣、纽扣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3] 本发明的连体衣借助于可分离的后腰片以及设计在身体两侧的拉链,能够方便地将后腰片两侧与前幅片分开,从而从向下向外翻开。需要如厕时,通过将后腰片拉开,能够如普通的弹力裤一般将后臀部脱下,实现如厕方便;借助于这种方案,连体裤的底浪部位不再需要设计开裆或拉链,从而显著提升底浪舒适度;由于后腰片可以借助于拉链拉开,因此连体衣穿脱时不再依赖于材料的伸长余量,在拉链拉合状态下,身体各个部位均可处于最适当的塑形压力之下,无需为穿脱或如厕留出材料余量,从而连体衣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理想的塑形效果。附图说明
[0024] 本发明将结合以下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0025] 图1为现有技术之一的连体衣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为现有技术之二的连体衣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体衣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体衣的一侧第一拉链拉开状态的局部背向视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体衣的局部背向视图;
[0030]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连体衣的局部背向视图;
[0031] 图7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连体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
[0032]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0033] 图3显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后脱式连体衣1,包括缝合连接的上衣部分10和臀裤部分11,上衣部分包括前幅片101、后背片102和后腰片103,所述前幅片101的底边以及后腰片103的底边与臀裤部分11缝合连接,前幅片101的两个上部侧边与后背片102两侧边缝合连接。前幅片101的两个下部侧边与后腰片103的两侧边之间借助于第一拉链104连接。后腰片103的顶边为自由边,不与其他衣物部分连接。所述第一拉链104能够自上而下拉开,而使后腰片103向下外翻,即整体上向外向下折翻,图4显示了当一侧第一拉链104拉开时所述后腰片103一侧向外向下折翻的状态。
[0034] 通过这一设计,后腰片两侧第一拉链打开,所述后腰片下翻,可方便地从身体后部将臀裤部分脱下,从而实现如厕时臀裤部分的穿脱。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拉链可以用其他形式的连接结构代替,例如粘扣等。拉链是更优选的方案,提供更加牢固的结合力,同时不会增加腰部的尺寸。
[0035] 术语“上衣部分”意指当预期穿着连体衣时覆盖穿着者的上身区域。在不同实施方案中,覆盖包括肩部、胸部、背部和/或腰部在内的全部或部分区域。
[0036] 术语“臀裤部分”意指当预期穿着连体衣时覆盖穿着者的臀部及以下区域。在不同实施方案中,覆盖包括臀部、私密部位、大腿部和/或小腿部在内的全部或部分区域。
[0037] 术语“前幅片”意指当预期穿着连体衣时覆盖穿着者的至少大部分上身前部区域或其本身的大部分区域覆盖穿着者的上身前部。该术语并不限制其由完整的单个片材制成,不限制其由单一材料制成。
[0038] 术语“后背片”意指当预期穿着连体衣时覆盖穿着者的至少大部分后背区域,或其本身的大部分区域覆盖穿着者的后背。该术语并不限制其由完整的单个片材制成,不限制其由单一材料制成。
[0039] 术语“后腰片”意指当预期穿着连体衣时覆盖穿着者的至少大部分后腰区域,或其本身的大部分区域覆盖穿着者的后腰。该术语并不限制其由完整的单个片材制成,不限制其由单一材料制成。
[0040] 所述臀裤部分11包括后臀片111和裤腿片112,所述后臀片111和/或裤腿片112的顶边与所述后腰片103缝合连接。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后腰片103与所述裤腿片112缝合连接,仅在后臀片111的顶边中心处与后臀片111连接(见图5)。在其他实施例中,基于后臀片与裤腿片的结构设计变化,后腰片可以在后臀片顶边更宽的范围内与后臀片连接,甚至取代与裤腿片的连接。
[0041] 术语“后臀片”意指当预期穿着连体衣时覆盖穿着者的至少大部分臀部区域,或其本身的大部分区域覆盖穿着者的臀部。该术语并不限制其由完整的单个片材制成,不限制其由单一材料制成。
[0042] 术语“裤腿片”意指当预期穿着连体衣时至少覆盖穿着者的部分大腿区域,或者同时覆盖围绕臀部及私密部位的骨盆或髋骨区域。该术语并不限制其由完整的单个片材制成,不限制其由单一材料制成。
[0043] 所述后臀片、裤腿片和后腰片优选采用弹性面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弹性面料的横向和纵向的弹力相当(双拉面料),即,织物的经纬方向弹力相当。这意味着,在受到拉力时,织物允许在身体宽度方向和身高方向具有相同的拉长空间。
[0044] 优选地,所述弹性面料的纤维选自聚酯、聚烯纤维素或聚酰胺的聚合物、共聚物或共混物。
[0045] 更优选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连体衣的上衣部分10和臀裤部分11均包括所述弹性面料,包括所述弹性面料是指至少有一个区域的片材中的至少一层由所述弹性面料制作而成。优选地,所述弹性面料的面密度为190-300克/米2,面料厚实、密度大,制成的衣物覆盖性好,可以满足作为内衣穿着以及外衣穿着的多场景需求。同时,该面料在1.5公斤力作用下横向或纵向的伸长率为150-180%,弹性适当,能够在穿着时为体表提供适当的塑形压力。特别是,当在臀裤部分使用该种面料,其不但完全满足如厕时后臀片和裤腿片脱下时的形变需求,使穿着者不会觉得臀裤部分穿脱困难,同时在正常穿着中给予臀部和大腿良好的塑形压力,达到理想的塑形效果。
[0046] 优选地,所述弹性面料具有永久远红外功能,聚合物纤维中包含选自有机添加剂和无级填料的至少两种添加剂的组合及其聚合物,所述有机添加剂和无机填料具有在2μm至20μm的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辐射的发射和/或吸收能力。远红外功能具有公认的对人体有益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永久远红外功能是在纤维中添加远红外添加剂和填料产生,在穿着过程中远红外功能不易损失,能够伴随连体衣的整个寿命周期。
[0047] 通过以上设计,穿着者如厕需求可以通过操作第一拉链拉开后腰部并自身体后部脱下后臀片和裤腿片实现,因此,现有技术中针对底浪(覆盖私密部位)的开裆设计或拉链设计得以避免。
[0048]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臀裤部分11包括底浪113,所述底浪包括完整的片材,四周与所述臀裤部分的裤腿片112缝合连接。所述底浪优选地也由前述弹性面料制成,且内层增设抑菌去味布,提升穿着舒适度。
[0049] 为了提升穿着者在完成后臀片和裤腿片顺利脱下过程中的操作感受,第一拉链可进行如下设计:所述第一拉链下端延伸至盆骨前方,所述第一拉链上端延伸至人体第7-9肋两侧,自下而上从身体前侧向身体两侧倾斜延伸。对于大部分身高的人群而言,这样的设计下,所述第一拉链长度大约在12-20厘米之间,自体前观察,所述第一拉链与人体中线的夹为10°-12°。
[0050] 通过如此设计第一拉链,当第一拉链打开,在围绕身体的周向上,裤腿片顶边的更长距离不受到其他布料的拉扯,这样将更有利于臀裤部分脱下,更接近于独立下装的穿脱体验。
[0051] 更优选地,所述前腰腹片包括定型骨S,所述定型骨沿着人体甲线的倾斜方向,自盆骨区域延伸至罩杯外侧或底边。所述第一拉链104大致沿着身体马甲线的方向延伸,与定型骨S大致平行,定型骨S对第一拉链提到提拉支撑作用。与两侧第一拉链的下端相互更为靠近身体前中部位的方案相比,更能够在穿脱体验和塑形效果之间达到最佳平衡。这是因为,大致沿马甲线延伸的第一拉链不会破坏前幅片在身前侧自上而下对腹部塑形的完整性。如果拉链底部更接近身体前中部位,拉链对身体的压力不可避免地对脂肪流动造成阻隔,从而影响腰腹部的塑形效果。
[0052] 根据以上描述可见,后腰片103的顶边与后背片102的底边是材料相互分离地设置,为了达到腰背部理想的塑形效果,优选所述后腰片103的顶边与后背片102的底边位置相互邻接或交叠。邻接指的是,当第一拉链104拉合,所述后腰片103的顶边与所述后背片102的底边恰好对接,无论沿直线或曲线延伸。交叠指的是,当第一拉链104拉合,所述后腰片103的顶边被压在所述后背片102之下,或者所述后背片102的底边被压在所述后腰片103之下,二者相互交叠的宽度优选为3-5厘米。
[0053] 在本实施例中,连体衣的前幅片101包括左右两片,相互之间借助于第二拉链106连接。所述第二拉链106从前幅片的顶部中心一直向下延伸至脐部或以下,所述前幅片的左右两片之间在所述第二拉链底部以下缝合连接。在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前幅片包括两个罩杯105,罩杯105用于为女性胸部塑形,所述前幅片的顶部中心位于两个罩杯之间。所述第二拉链106拉开,所述前幅片的左右两片自顶部中心分离,方便穿着者穿脱连体衣或是哺乳等操作。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罩杯部位采用三层布料,其中最外层为蕾丝面料装饰层,中层为直立棉撞棉成杯型,第三层是可垫式棉内衬
[0054]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前幅片可以不包括罩杯,或者所述第二拉链106仅延伸至脐部以上的某个位置。此时第二拉链的长度设计仅考虑方便穿脱连体衣之功能。
[0055] 在本实施例中,连体衣的上衣部分还包括肩带107,用于使衣服适当保持并对胸部产生提升作用。可以理解的是,两根肩带可以全部或部分省略,或是由覆盖肩部更多区域的肩领设计代替。本发明不意欲限制肩膀领部的设计。可以理解的是,当连体衣带有肩领设计,第二拉链106仍可以从身前将衣物从上往下拉开,从而方便穿脱。
[0056] 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拉链或第二拉链可以以其他可分离连接结构代替,例如粘扣、搭扣、纽扣等。
[0057] 在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连体衣2的前幅片中不设置第二拉链,取而代之地,所述后背片202包括左后背片和右后背片,二者之间借助于第三拉链或搭扣201连接,在第三拉链或搭扣201打开的状态下,所述左后背片和右后背片可完全分离。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拉链203的设计原则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衣物材料的性能选择原则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
[0058] 在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连体衣3的前幅片301上部包括罩杯305,左右罩杯305之间设置第四拉链306(可分离连接结构)。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拉链306可以由粘扣、搭扣或纽扣代替。第四拉链仅在左右罩杯之间延伸。
胸部以下的前幅片301由多个片材缝合连接而成,不再设置可分离连接结构。
[0059]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