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妇女紧身衣;乳罩 / 妇女胸衣或束腰带 / ·腹部护衣 / 一种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及设计方法

一种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及设计方法

申请号 CN202010429827.X 申请日 2020-05-20 公开(公告)号 CN111480899A 公开(公告)日 2020-08-04
申请人 华歌尔(中国)时装有限公司; 发明人 茅凤丹; 汪玉梅; 吴廷雅;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及设计方法,该塑形衣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腹区包括第一腹区和第二腹区,所述第一腹区为包括腹前最高位的区域,所述第二腹区位于所述第一腹区的外围,所述第一腹区的收腹能 力 大于所述第二腹区的收腹能力;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根据人体腹突形态和腹突 位置 ,将塑形衣腹区至少有不同收腹能力的两部分,并且位于腹前最高位的第一腹区的收腹能力大于第二腹区的收腹能力,这样可以对腹部最突出处加入强压,即这样对腹部最突区域的压力比较集中,可大大改变腹突形态,腹更平。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所述主体(10)的腹区包括第一腹区(11)和第二腹区(12),所述第一腹区(11)为包括腹前最高位的区域,所述第二腹区(12)位于所述第一腹区(11)的外围,所述第一腹区(11)的收腹能大于所述第二腹区(12)的收腹能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其特征在于,穿着状态下,主体腹围线上具有位于所述腹前最高位两侧的第一点位(C2)和第二点位(C4),其中所述第一点位(C2)与所述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第二点位(C4)与所述腹前最高位的距离介于左右侧中位之间前腹围段的十二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所述主体(10)的前中线具有布置于所述腹前最高位两侧的第三点位(C1)和第四点位(C3),其中所述第三点位(C1)与所述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第四点位(C3)与所述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主体腹围线和主体臀围线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
所述第一腹区(11)以所述腹前最高位为中心,覆盖所述第一点位(C2)、第二点位(C4)、第三点位(C1)和第四点位(C3)。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位(C2)、第二点位(C4)、第三点位(C1)和第四点位(C3)包罗形成所述第一腹区(11)的外轮廓线。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包括左右布置的第一腹股沟位线和第二腹股沟位线,穿着状态时,过所述第一点位(C2)的竖直线、所述第二点位(C4)的竖直线、所述第一腹股沟位线、第二腹股沟位线围成所述第一腹区(11)的部分边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还包括裤腰线位,介于所述第一点位(C2)的竖直线和所述第二点位(C4)的竖直线之间的裤腰线位形成所述第一腹区(11)的局部边界。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0)包括左右布置的第一腹股沟位线和第二腹股沟位线,穿着状态下,所述主体(10)的腹围线上具有位于所述腹前最高位两侧的第五点位(C6)和第六点位(C9),其中所述第五点位(C6)与所述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第六点位(C9)与所述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等于左右侧中位之间前腹围段的四分之一;
所述第二腹区(12)的最外侧边界位于所述第五点位(C6)的竖直线、所述第六点位的竖直线、所述第一腹股沟位线、第二腹股沟位线形成区域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腹区(12)的上边界为所述主体(10)的裤腰线位局部;或者,所述塑形衣为连体型塑身衣,所述主体(10)包括罩杯,所述第二腹区(12)的上边界为所述罩杯的下缘部分或者位于所述罩杯下方的土台的下边沿。
8.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区(11)和所述第二腹区(12)的外轮廓为圆形或者矩形或者多边形或者封闭曲线其中任意一者。
9.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区(11)和所述第二腹区(12)的收腹能力不同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通过使用不同的面料或者通过设制纹路结构不同或者面料层数不同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方式。
10.一种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设计方法包括:
确定合适的人体模型,在人体模型上确定人体前中心线、人体左侧中线和人体右侧中线、人体腹围线、人体臀围线、左腹股沟线和右腹股沟线;人体腹围线为经过人体腹部最突点且平行于地面的线;人体臀围线为经过人体臀部最突出点且平行于地面的线;
把人体前中心线与人体左侧中线之间的人体腹围线六等分,直线d4、直线d5、直线d6为靠近人体前中心线的三个等分线;把人体前中心线与人体右侧中线之间的人体腹围线分成同样的六等分,直线d9、直线d10、直线d11为靠近人体前中心线的三个等分线;把介于人体腹围线与人体臀围线之间的人体前中心线的线段三等分,等分线分别为直线d16、直线d17,确定直线d18与人体腹围线的间距等于人体腹围线与直线d16的间距;
根据直线d4、直线d5、直线d6、直线d9、直线d10、直线d11分别与人体腹围线的交点,直线d4、直线d5、直线d6分别与左腹股沟线的交点,直线d9、直线d10、直线d11分别与右腹股沟线人体腰围区段的交点,直线d18、直线d16、直线d17与人体前中心线的交点,确定第一腹区和第二腹区的区域。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及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衣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及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根据调查显示,女性对身体最不满意的部位是腹部,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腹部的赘肉也越来越多,围度越来越大,这样女性对腹部不满的程度和比例更加上升。目前收腹有效的手段之一是穿着塑裤,穿着普通的塑身裤后,部分女性腹部围度收小,但很多的女性穿着后腹部突出的形态并未改变。
[0003]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塑身裤穿着时腹围位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0004] 从图1中可以看出,现有的塑身裤使用弹性材料,通过弹性材料对人体施加整体束缚,从而起到将腹部或其他位置赘肉向内挤压束缚的作用。
[0005] 使用者对产品要求性能要求与日俱增,如何尽量提高塑身裤的收腹能力,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追求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腹区包括第一腹区和第二腹区,所述第一腹区为包括腹前最高位的区域,所述第二腹区位于所述第一腹区的外围,所述第一腹区的收腹能力大于所述第二腹区的收腹能力。
[0007]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根据人体腹突形态和腹突位置,将塑形衣腹区至少有不同收腹能力的两部分,并且位于腹前最高位的第一腹区的收腹能力大于第二腹区的收腹能力,这样可以对腹部最突出处加入强压,即这样对腹部最突区域的压力比较集中,可大大改变腹突形态,腹更平。
[0008] 可选的,穿着状态下,主体腹围线上具有位于所述腹前最高位两侧的第一点位和第二点位,其中所述第一点位与所述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第二点位与所述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介于左右侧中位之间前腹围段的十二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0009] 所述主体的前中线具有布置于所述腹前最高位两侧的第三点位和第四点位,其中所述第三点位与所述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第四点位与所述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所述主体腹围线和所述主体臀围线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
[0010] 所述第一腹区以所述腹前最高位为中心,覆盖所述第一点位、第二点位、第三点位和第四点位。
[0011] 可选的,所述第一点位、第二点位、第三点位和第四点位包罗形成所述第一腹区的外轮廓线。
[0012] 可选的,所述主体包括左右布置的第一腹股沟位线和第二腹股沟位线,穿着状态时,过所述第一点位的竖直线、所述第二点位的竖直线、所述第一腹股沟位线、第二腹股沟位线围成所述第一腹区的部分边界。
[0013] 可选的,所述主体还包括裤腰线位,介于所述第一点位的竖直线和所述第二点位的竖直线之间的裤腰线位形成所述第一腹区的局部边界。
[0014] 可选的,所述主体包括左右布置的第一腹股沟位线和第二腹股沟位线,穿着状态下,所述主体的腹围线上具有位于所述腹前最高位两侧的第五点位和第六点位,其中所述第五点位与所述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第六点位与所述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等于左右侧中位之间前腹围段的四分之一;
[0015] 所述第二腹区的最外侧边界位于所述第五点位的竖直线、所述第六点位的竖直线、所述第一腹股沟位线、第二腹股沟位线形成区域内。
[0016] 可选的,所述第二腹区的上边界为所述主体的裤腰线位局部;或者,所述塑形衣为连体型塑身衣,所述主体包括罩杯,所述第二腹区的上边界为所述罩杯的下缘部分或者位于所述罩杯下方的土台的下边沿。
[0017] 可选的,所述第一腹区和所述第二腹区的外轮廓为圆形或者矩形或者多边形或者封闭曲线其中任意一者。
[0018] 可选的,所述第一腹区和所述第二腹区的收腹能力不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通过使用不同的面料或者通过设制纹路结构不同或者面料层数不同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方式。
[0019]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任一项所述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包括:
[0020] 确定合适的人体模型,在人体模型上确定人体前中心线、人体左侧中线和人体右侧中线、人体腹围线、人体臀围线、左腹股沟线和右腹股沟线;人体腹围线为经过人体腹部最突点且平行于地面的线;人体臀围线为经过人体臀部最突出点且平行于地面的线;
[0021] 把人体前中心线与人体左侧中线之间的人体腹围线六等分,直线d4、直线d5、直线d6为靠近人体前中心线的三个等分线;把人体前中心线与人体右侧中线之间的人体腹围线分成同样的六等分,直线d9、直线d10、直线d11为靠近人体前中心线的三个等分线;把介于人体腹围线与人体臀围线之间的人体前中心线的线段三等分,等分线分别为直线d16、直线d17,确定直线d18与人体腹围线的间距等于人体腹围线与直线d16的间距;
[0022] 根据直线d4、直线d5、直线d6、直线d9、直线d10、直线d11分别与人体腹围线的交点,直线d4、直线d5、直线d6分别与左腹股沟线的交点,直线d9、直线d10、直线d11分别与右腹股沟线的交点,直线d18、直线d16、直线d17与人体前中心线的交点,确定第一腹区和第二腹区的区域。
[0023] 该设计方法是用于成型上述塑形衣,故其也具有上述塑形衣的相应技术效果。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现有塑身裤穿着时腹围位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的示意图;
[0026] 图3为图2所示塑形衣穿着时腹围位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0027] 图4a为人体侧视图;
[0028] 图4b为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腹区最小面积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腹区最大面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第二腹区为最大面积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塑形裤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8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塑形裤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3] 图9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背背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10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连体衣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图1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短裤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长裤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其中,图2至图1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0038] 10-主体;1b-裤腰线位;1c-左侧中位;1c’-右侧中位;1e-下边沿;11-第一腹区;12-第二腹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本文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塑形衣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商品均在腹部增加整体力,压力分散不集中,并没有针对腹部最突出部分加入强压力,这使得腹部突出形态改变不大。
[0040]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该塑形衣具有较高的收腹能力。本文主要以塑形裤产品为例,继续介绍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当然,本文所提供的塑形衣不局限于塑形裤产品,可以为其他类型的衣服,例如背背佳,连体裤、长裤、短裤或者中长裤等,如图9中示出了背背佳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10中示出了塑形衣为连体裤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1为短裤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图12为长裤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42] 请参考图2至图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其包括主体10,主体10的腹区包括第一腹区11和第二腹区12,所谓腹区是指该塑形衣穿着时,与穿着者腹部相对应的区域,可以将左侧中线和右侧中线之间处于人体前部的区域统称腹区,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穿着者,合理确定腹区面积。
[0043] 第一腹区11为包括腹前最高位的区域,腹前最高位是指塑形衣穿着时,与穿着者的腹部向前突出的最突点相对应的位置。
[0044] 第二腹区12位于第一腹区11的外围,第二腹区12可以外接与第一腹区11的外围,并且第一腹区11的收腹能力大于第二腹区12的收腹能力。二者收不能力的不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通过使用不同的面料、或者形成二者的纹路结构不同或者面料层数不同等其中一种或者几种方式。从图3所示试验模拟图中可以看出第一腹区对腹部最突点施加的收腹力F1最大,第二腹区对相应外围施加的收腹力F2、F3依次降低。
[0045]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根据人体腹突形态和腹突位置,将塑形衣腹区至少有不同收腹能力的两部分,并且位于腹前最高位的第一腹区11的收腹能力大于第二腹区12的收腹能力,这样可以对腹部最突出处加入强压,即这样对腹部最突区域的压力比较集中,可大大改变腹突形态,腹更平。
[0046] 下文给出了一种第一腹区11和第二腹区12面积确定的方法。
[0047] 请综合参考图4a至图6,图4a至图6可以理解塑形衣处于穿着状态的示意图。
[0048]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穿着状态下,主体的腹围线上具有位于腹前最高位两侧的第一点位C2和第二点位C4,其中第一点位C2与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第二点位C4与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介于左侧中位与右侧中位之间前腹围段的十二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0049] 主体的前中线具有布置于腹前最高位两侧的第三点位C1和第四点位C3,其中第三点位与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第四点位与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主体的腹围线和主体的臀围线之间距离的三分之一。
[0050] 第一腹区11以腹前最高位为中心,覆盖第一点位C2、第二点位C4、第三点位C1和第四点位C3。
[0051]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主体的腹围线与人体腹围线穿着时相对应,人体腹围线是指过人体腹部最突点所处的平行于地面的线;所述左侧中位、右侧中位在穿着时与人体的侧中线相对应;主体10的前中线是指过腹前最高位的竖直线。以上各线之间的距离均为塑形衣处于穿着状态时,各线之间的距离。
[0052] 从以上描述可知,第一腹区11的最小面积可以通过曲线或者直接依次连接第一点位C2、第二点位C4、第三点位C1和第四点位C3形成的区域,也就是说,第一点位C2、第二点位C4、第三点位C1和第四点位C3包罗形成第一腹区11的外轮廓线。
[0053]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主体10还包括裤腰线位1b,介于第一点位C2的竖直线和第二点位C4的竖直线之间的裤腰线位1b形成第一腹区11的局部边界。如图点C1和点C1’位于裤腰线位1b。也就是说,裤腰线位1b的局部段、过第一点位的竖直线、第二点位的竖直线、第一腹股沟位线、第二腹股沟位线围成第一腹区11的边界,这样进一步简化第一腹区11的设计。
[0054]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主体10包括左右布置的第一腹股沟位线和第二腹股沟位线,穿着状态下,主体的腹围线上具有位于腹前最高位两侧的第五点位C6和第六点位C9,其中第五点位与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第六点位之间与腹前最高位之间的距离等于左右侧中位之间前腹围段的四分之一;如图示出了左侧中位1c与右侧中位1c’的具体位置。第二腹区12的最外侧边界位于第五点位C6的竖直线、第六点位C9的竖直线、第一腹股沟位线、第二腹股沟位线形成区域内。
[0055] 图5中示出了第一腹区11的边界点C3和点C3’位于第一腹股沟位线、第二腹股沟位线上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五点位C6和第六点位C9位置可以根据本文中上述确定第一点位的方法相同。
[0056] 当第二腹区12的最外侧边界为第五点位的竖直线、第六点位的竖直线、第一腹股沟位线、第二腹股沟位线时,此时可以形成最大面积的第二腹区12。图6中示出了第二腹区11的边界点C5和点C10位于裤腰线位、边界点C7和点C8位于第一腹股沟位线、第二腹股沟位线上的具体实施方式.
[0057] 为了简化第二腹区12的设计,对于有裤腰线位的塑形衣而言,第二腹区12的上边界可以为主体10的裤腰线位局部。
[0058] 当塑形衣为连体型塑身衣,主体10包括罩杯,第二腹区12的上边界为罩杯的下缘部分或者位于罩杯下方的土台的下边沿。图10中示出了第二腹区12上边界位于胸部结构下边沿1e的具体实施方式。
[0059]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前提下,第一腹区11和第二腹区12的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即第一腹区11和第二腹区12的外轮廓为圆形或者矩形或者多边形或者封闭曲线其中任意一者。
[0060] 本文还提供了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包括:
[0061] 确定合适的人体模型,在人体模型上确定人体前中心线d1、人体两侧的侧中线d2和d3、人体腹围线d14、人体臀围线d15、两条人体腹股沟线g1和g2;其中人体前中心线d1为过人体最突点的竖直线;人体腹围线d14为经过人体腹部最突点且平行于地面的线;人体臀围线d15为经过人体臀部最突出点且平行于地面的线;
[0062] 把人体前中心线d1与人体左侧中线d2之间的人体腹围线d14六等分,直线d4、直线d5、直线d6为靠近人体前中心线d1的三个等分线;把人体前中心线d1与人体右侧中线d3之间的人体腹围线d14分成同样的六等分,直线d9、直线d10、直线d11为靠近人体前中心线d1的三个等分线;把介于人体腹围线d14与人体臀围线d15之间的人体前中心线d1的线段三等分,等分线分别为直线d16、直线d17,确定直线d18与人体腹围线的间距等于人体腹围线与直线d16的间距;
[0063] 其中主体10上的第一点位C2处于穿着时的位置介于d5与人体腹围线d14交点、d4与人体腹围线d14交点之间;同理第二点位C4处于穿着时的位置介于d9与人体腹围线d14交点、d10与人体腹围线d14交点之间;主体10上的第三点位C1处于d18与人体前中心线d1交点以上,第四点位C3处于d16与人体前中心线d1交点以下。图4b中给出了第一腹区11面积最小的实施方式,图5中给出了第一腹区11面积最大的实施方式;图6中给出了第二腹区12面积最大的实施方式。
[0064] 根据直线d4、直线d5、直线d6分别与左腹股沟线的交点,直线d9、直线d10、直线d11分别与右腹股沟线的交点,d18、d16、d17与人体前中心线d1的交点,确定第一腹区11和第二腹区12的区域。
[0065] 第一腹区11和第二腹区12可以不设置上边界,根据具体产品的不同,上边界可以根据具体产品具体设定,即上边界可以不同。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进一步参考d4、d5、d6、d9、d10、d11分别与人体腰围区段的交点进一步确定第一腹区11和第二腹区12的上边界位置。所谓人体腰围区段是指位于肋最低点与髂嵴上缘两平线之间的围段。
[0066] 相应地,主体10包括左右布置的第一腹股沟位线和第二腹股沟位线,分别与人体左腹股沟线g1、人体右腹股沟线g2相对应。穿着状态时,过第一点位C2的竖直线、第二点位C4的竖直线、第一腹股沟位线、第二腹股沟位线围成第一腹区的部分边界。
[0067] 这样可以快速确定第一腹区的面积,且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0068]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具有收腹功能的塑形衣及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