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

申请号 CN201610868928.0 申请日 2016-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6617341A 公开(公告)日 2017-05-10
申请人 深圳市六月玫瑰内衣科技有限公司; 宏杰内衣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福开; 金华; 翁宏果; 翁创杰;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内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包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前片、后片、 棉 碗夹杯和 肩带 ,所述棉碗夹杯的杯面边缘线包括上圆弧线和下椭圆弧线,所述上圆弧线与下椭圆弧线的连接处设有防转 角 ,所述前片对应乳房的 位置 设有夹杯容置腔,所述夹杯容置腔对应所述防转角的位置设有固定角。本发明的上圆弧线和下椭圆弧线构成了棉碗夹杯的两个防转角能够在夹杯容置腔中起到卡位作用,即便在机洗过程中,棉碗夹杯极难在夹杯容置腔中发生转动或翻转现象,防止背心内衣 变形 ,使背心内衣的结构更加稳定;其次独有的形状设计,也能让使用者轻易辨识棉碗夹杯的放置角度,大大地减少用户放歪棉碗夹杯的可能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前片、后片、碗夹杯和肩带,所述棉碗夹杯的杯面边缘线包括上圆弧线和下椭圆弧线,所述上圆弧线与下椭圆弧线的连接处设有防转,所述前片对应乳房的位置设有夹杯容置腔,所述夹杯容置腔对应所述防转角的位置设有固定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上圆弧线和下椭圆弧线交点的公共弦与上圆弧线的半径长度比为1-1.4:1,所述公共弦与下椭圆弧线的短轴重合,所述公共弦与下椭圆弧线的长轴长度比为0.6-1:1,穿戴状态下,所述公共弦与平线的夹角为3-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弦与上圆弧线的半径长度比为1.2:1,所述公共弦与下椭圆弧线的长轴长度比为0.8:1,穿戴状态下,所述公共弦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分别与前片、后片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包括里层面料和外层面料,所述夹杯容置腔设在里层面料和外层面料之间,所述里层面料为纤维层,所述外层面料为透气棉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心本体还包括设在背心本体下端的弹性下围边,所述弹性下围边均与前片和后片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碗夹杯的内杯面涂覆有弹性胶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氨纶纤维层由如下原料组成: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40-60份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60-80份
复合扩链剂                                    5-10份
交联剂                                        5-10份
硬脂酸锌                                      1-5份
化剂                                      3-5份
抗紫外剂                                      3-5份
改性纳米管                                  0.1-2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扩链剂由2 甲基戊二胺、3,5-二氨-4-氯苯甲酸异丁酯醇、丙二胺、二乙酰乙二胺和二乙胺按质量比为
6-8:1-3:2-4:6-8:1-5的比例混合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的制备方法为: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在100-120℃的温度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与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发生封端反应形成所述的交联剂,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的用量摩尔比例为40 %-45%:40 %-45%:10 %-20 %。

说明书全文

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内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女性背心一般是给发育期的女生使用,因此基本不带罩杯,对乳房的塑性效果极差,而配套使用文胸的话,又过于臃肿,透气性差。
[0003] 目前市面上流行起带罩杯的背心内衣。罩杯又分为模杯罩杯和夹杯罩杯,模杯是指由一经高温的模具定形而成的杯,而夹杯就是在棉杯的两面贴上布,然后裁剪成罩杯形状,最后拼缝成杯。前者工艺要求较高,后者由于夹杯在容置腔内容易移位,导致舒适感较差,而且由于市面上的夹杯形状都是简单的规则形状,大部分是规则圆球杯,因此即便是从事流线多年的生产人员也容易放错夹杯的位置,若杯体位置放错,则无法与胸部贴合,起不到良好的塑性作用。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固定夹杯并且起到塑性效果的背心内衣。
[0005]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前片、后片、棉碗夹杯和肩带,所述棉碗夹杯的杯面边缘线包括上圆弧线和下椭圆弧线,所述上圆弧线与下椭圆弧线的连接处设有防转,所述前片对应乳房的位置设有夹杯容置腔,所述夹杯容置腔对应所述防转角的位置设有固定角。
[0006] 其中,经过所述上圆弧线和下椭圆弧线交点的公共弦与上圆弧线的半径长度比为1-1.4:1,所述公共弦与下椭圆弧线的短轴重合,所述公共弦与下椭圆弧线的长轴长度比为
0.6-1:1,穿戴状态下,所述公共弦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7°。
[0007] 更进一步地,所述公共弦与上圆弧线的半径长度比为1.2:1,所述公共弦与下椭圆弧线的长轴长度比为0.8:1,穿戴状态下,所述公共弦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其中,所述前片和后片通过超声焊连接,所述肩带分别与前片、后片一体成型。
[0008] 其中,所述前片包括里层面料和外层面料,所述夹杯容置腔设在里层面料和外层面料之间,所述里层面料为纤维层,所述外层面料为透气棉层。
[0009] 其中,所述背心本体还包括设在下端的弹性下围边,所述弹性下围边均与前片和后片连接。
[0010] 其中,所述棉碗夹杯的内杯面涂覆有弹性胶层。
[0011] 所述氨纶纤维层由如下原料组成: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40-60份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60-80份
复合扩链剂                                    5-10份
交联剂                                        5-10份
硬脂酸锌                                      1-5份
化剂                                      3-5份
抗紫外剂                                      3-5份
改性纳米管                                  0.1-2份。
[0012] 其中,所述复合扩链剂由2 甲基戊二胺、3,5-二氨-4-氯苯甲酸异丁酯醇、丙二胺、二乙酰乙二胺和二乙胺按质量比为6-8:1-3:2-4:6-8:1-5的比例混合组成。2-二甲基戊二胺通过碳链上第五碳原子甲基支链化胺类化合,使得其衍生物具有独特性能,如低粘度、高弹性和良好相容性能;3,5-二氨-4-氯苯甲酸异丁酯醇熔点和反应活性稍低,易于加工操作,并能赋予聚氨酯纤维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丙二胺为常见的乙醇胺扩链剂,极性较高,+相对活泼,更容易给出活性H ,是预聚物交联密度更高,大大提升了氨纶纤维的强度;二乙酰乙二胺是乙二胺酰基化改性的位阻型扩链剂,相对反应活性较低,显著抑制了预聚物副反应,延长了凝胶时间,尤其更够很好地解决2-二甲基戊二胺、3,5-二氨-4-氯苯甲酸异丁酯醇、丙二胺反应迅速不稳定的问题,有助于形成表面顺滑的氨纶;二乙胺起到链终止的作用,适时终止聚合反应,可获得分子量均匀、分子结构稳定的高品质聚合物产品。本发明的各扩链剂相辅相成,2-二甲基戊二胺性能稳定,3,5-二氨-4-氯苯甲酸异丁酯醇活性稍低,丙二胺极性较高、溶解性强,二乙酰乙二胺综合协调,二乙胺终止反应,使预聚物在扩链过程中交联密度高,最终形成学稳定、高弹性、外表顺滑的氨纶纤维。
[0013] 其中,所述交联剂的制备方法为: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在100-120℃的温度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与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发生封端反应形成所述的交联剂,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的用量摩尔比例为40 %-45%:40 %-45%:10 %-20 %。本申请的交联剂能够提升聚合物硬段微区的稳定性,并且使本发明的其他用剂充分混合在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反应生成的预聚物中,大大地提高弹性涂层的弹性和弹性恢复性。
[0014] 其中,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为:先利用浓硫酸钝化处理未改性的碳纳米管,将钝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在γ射线辐射条件下浸泡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中,所述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30%,所述碳纳米管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重量比为4-6:1。本发明加入碳纳米管能够大大地增强弹性胶层的机械强度,并且对其进行改性处理,解决碳纳米管和聚氨酯脲的相容性问题,碳纳米管上的有机活性基团能够很好地吸附或交联在聚合物中,使碳纳米管的加入不会对弹性胶层的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
[0015] 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245和抗氧剂1010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组成。抗氧化剂能够防止氨纶纤维被氧化,延长裸氨面料的使用寿命,本发明采用的抗氧剂245和抗氧剂1010的复配模式与本申请的聚氨酯脲溶液相容性强,抗氧化效果好。
[0016] 其中,所述抗紫外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抗紫外剂能够使氨纶纤维耐黄化。
[0017] 其中,所述硬脂酸锌的粒径为4-6μm,硬脂酸锌用作润滑剂,起到填平颗粒表面坑凹的作用,使用后颗粒之间的嵌合作用变弱,彼此之间易于滑动,便于其它功能助剂的加工混合,使氨纶性能均匀。而硬脂酸锌的粒径过大,不利于发挥其润滑作用,粒径过小则容易发生团聚,考虑上述因素,取硬脂酸锌的粒径为4-6μm,使氨纶具有良好的舒展性和解舒性。
[0018] 所述氨纶纤维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原料聚四氢呋喃醚二醇和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混合,在75~90°C反应140~
160min,得到-NCO封端的预聚物;
B、将步骤A的预聚物、复合扩链剂、硬脂酸锌、抗氧剂、抗紫外剂、乙酸纤维素、改性碳纳米管加入到螺杆挤出机中,然后水下切粒、干燥、熟化,得到聚氨酯切片;
C、将所述聚氨酯切片与交联剂在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混合,并挤入喷丝装置纺丝成型,上油成卷,熟化,得到所述的氨纶纤维层,其中螺杆挤出机的各段温度为140-190℃。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上圆弧线和下椭圆弧线构成了棉碗夹杯的两个防转角能够在夹杯容置腔中起到卡位作用,即便在机洗过程中,棉碗夹杯极难在夹杯容置腔中发生转动或翻转现象,防止背心内衣变形,使背心内衣的结构更加稳定,提高用户体验质感;其次独有的形状设计,也能让使用者轻易辨识棉碗夹杯的放置角度,大大地减少用户放歪棉碗夹杯的可能性;而且本申请贴合人体形态,舒适度高,尤其适合罩杯C以下的女性穿戴。附图说明
[0020] 利用附图对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1]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0022] 图2是实施例1的碗棉夹杯的示意图。
[0023] 附图标记包括:1-前片、2-后片、3-肩带、4-棉碗夹杯、41-上圆弧线、42-下椭圆线、43-防转角、44-公共弦、5-夹杯容置腔、51-固定角、6-弹性下围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5]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固定夹杯的背心内衣,包括背心本体,所述背心本体包括前片1、后片
2、棉碗夹杯4和肩带3,所述棉碗夹杯4的杯面边缘线包括上圆弧线41和下椭圆弧线42,所述上圆弧线41与下椭圆弧线42的连接处设有防转角43,所述前片1对应乳房的位置设有夹杯容置腔5,所述夹杯容置腔5对应所述防转角41的位置设有固定角51。
[0026] 本实施例的上圆弧线41和下椭圆弧线42构成了棉碗夹杯4的两个防转角43与夹杯容置腔5的固定角51能够起到卡位作用,即便在机洗过程中,棉碗夹杯4极难在夹杯容置腔5中发生转动或翻转现象,提高用户体验质感;其次独有的形状设计,也能让使用者轻易辨识棉碗夹杯4的放置角度,大大地减少用户放歪棉碗夹杯4的可能性。
[0027] 如图2所示,经过所述上圆弧线41和下椭圆弧线42交点的公共弦44(图2中的L)与上圆弧线41的半径长度(图2中的R)比为1.2:1,所述公共弦44与下椭圆弧线42的短轴重合,所述公共弦44与下椭圆弧线42的长轴长度比为0.8:1,穿戴状态下,所述公共弦44与水平线的夹角为5°。本实施例的棉碗夹杯4的边线都是严格遵从人体形态学进行设计的,并且还结合了实际人体测量,舒适度高,尤其适合罩杯C以下的女性穿戴。
[0028] 其中,所述前片1和后片2通过超声焊连接,所述肩带3分别与前片1、后片2一体成型。本实施例的背心内衣接缝处少,而且采用超声焊连接前片1和后片2,比传统车缝更加平整,而且不会被车缝线勒出不规则的勒痕。
[0029] 其中,所述前片1包括里层面料和外层面料,所述夹杯容置腔5设在里层面料和外层面料之间,所述里层面料为氨纶纤维层,所述外层面料为透气棉层。本实施例内层的聚酯纤维层或者合成纤维层细腻顺滑,接触感极好,外层的透气棉层增强透气性,保持肌肤通爽,增强排汗功能。
[0030] 其中,所述背心本体还包括设在下端的弹性下围边6,所述弹性下围边6均与前片1和后片2连接。本实施例不设置圈,也不设置橡皮筋,依靠弹性下围边6的弹性实现背心与人体的贴合,穿戴舒适,且对身体的压力较少,有利于青少女的健康发育,不易产生勒痕,舒适度高。
[0031] 其中,所述棉碗夹杯4的边线的内杯面涂覆有PU弹性胶层。PU弹性胶层能增强棉碗夹杯4的塑性效果。
[0032]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氨纶纤维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45份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70份
复合扩链剂                                             8份
交联剂                                                 9份
硬脂酸锌                                               3份
抗氧化剂                                               4份
抗紫外剂                                               4份
乙酸纤维素                                             11份
改性碳纳米管                                           1份。
[0033] 其中,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相对分子量为1800。
[0034] 其中,所述复合扩链剂由2-甲基戊二胺、3,5-二氨-4-氯苯甲酸异丁酯醇、丙二胺、二乙酰乙二胺和二乙胺按质量比7:2:3:7:3混合组成。
[0035] 其中,所述硬脂酸锌的粒径为5μm。
[0036] 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245和抗氧剂1010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组成。
[0037] 其中,所述抗紫外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0038] 其中,所述交联剂的制备方法为: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在110℃的温度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与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发生封端反应形成所述的交联剂,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的用量摩尔比例为40 %:40 %: 20 %。
[0039] 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为:先利用浓硫酸钝化处理未改性的碳纳米管,将钝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在γ射线辐射条件下浸泡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中,所述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所述碳纳米管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重量比为5:1。
[0040] 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氨纶纤维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40份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60份
复合扩链剂                                              6份
交联剂                                                  8份
硬脂酸锌                                                2份
抗氧化剂                                                3份
抗紫外剂                                                3份
乙酸纤维素                                              10份
改性碳纳米管                                           0.1份。
[0041] 其中,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相对分子量为1600。
[0042] 其中,所述复合扩链剂由2-甲基戊二胺、3,5-二氨-4-氯苯甲酸异丁酯醇、丙二胺、二乙酰乙二胺和二乙胺按质量比为6:1:2:6:1的比例混合组成。
[0043] 其中,所述硬脂酸锌的粒径为4μm。
[0044] 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245和抗氧剂1010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组成。
[0045] 其中,所述抗紫外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0046] 其中,所述交联剂的制备方法为: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在120℃的温度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与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发生封端反应形成所述的交联剂,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的用量摩尔比例为45%: 45%:10 % %。
[0047] 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为:先利用浓硫酸钝化处理未改性的碳纳米管,将钝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在γ射线辐射条件下浸泡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中,所述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所述碳纳米管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重量比为4:1。
[0048] 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氨纶纤维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50份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80份
复合扩链剂                                             10份
交联剂                                                 10份
硬脂酸锌                                               4份
抗氧化剂                                               5份
抗紫外剂                                               5份
乙酸纤维素                                             12份
改性碳纳米管                                           2份。
[0049] 其中,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相对分子量为2000。
[0050] 其中,所述复合扩链剂为2-甲基戊二胺、3,5-二氨-4-氯苯甲酸异丁酯醇、丙二胺、二乙酰乙二胺和二乙胺按质量比为8:3:4:8:5比例组成。
[0051] 其中,所述硬脂酸锌的粒径为6μm。
[0052] 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245和抗氧剂1010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组成。
[0053] 其中,所述抗紫外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0054] 其中,所述交联剂的制备方法为: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在100℃的温度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与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发生封端反应形成所述的交联剂,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的用量摩尔比例为45%:40 %:15 %。
[0055] 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为:先利用浓硫酸钝化处理未改性的碳纳米管,将钝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在γ射线辐射条件下浸泡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中,所述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0%,所述碳纳米管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重量比为6:1。
[0056] 实施例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氨纶纤维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43份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75份
复合扩链剂                                           9份
交联剂                                               8.5份
硬脂酸锌                                             2.5份
抗氧化剂                                             3.5份
抗紫外剂                                             4.5份
乙酸纤维素                                           10.5份
改性碳纳米管                                         0.8份。
[0057] 其中,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相对分子量为1700。
[0058] 其中,所述复合扩链剂为2-甲基戊二胺、3,5-二氨-4-氯苯甲酸异丁酯醇、丙二胺、二乙酰乙二胺和二乙胺按质量比为6:2:4: 8:3比例组成。
[0059] 其中,所述硬脂酸锌的粒径为5.5μm。
[0060] 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245和抗氧剂1010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组成。
[0061] 其中,所述抗紫外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0062] 其中,所述交联剂的制备方法为: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在120℃的温度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与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发生封端反应形成所述的交联剂,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的用量摩尔比例为45%: 45%:10 %。
[0063] 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为:先利用浓硫酸钝化处理未改性的碳纳米管,将钝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在γ射线辐射条件下浸泡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中,所述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所述碳纳米管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重量比为4.5:1。
[0064] 实施例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氨纶纤维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48份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65份
复合扩链剂                                            7份
交联剂                                                9.5份
硬脂酸锌                                              3.5份
抗氧化剂                                              3.6份
抗紫外剂                                              3.4份
乙酸纤维素                                            10.5份
改性碳纳米管                                          0.7份。
[0065] 其中,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相对分子量为1900。
[0066] 其中,所述复合扩链剂为2-甲基戊二胺、3,5-二氨-4-氯苯甲酸异丁酯醇、丙二胺、二乙酰乙二胺和二乙胺按质量比为8:1:4:7:5比例组成。
[0067] 其中,所述硬脂酸锌的粒径为4.3μm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245和抗氧剂1010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组成。
[0068] 其中,所述抗紫外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0069] 其中,所述交联剂的制备方法为: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在100-120℃的温度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与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发生封端反应形成所述的交联剂,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的用量摩尔比例为42%:43%:15%。
[0070] 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为:先利用浓硫酸钝化处理未改性的碳纳米管,将钝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在γ射线辐射条件下浸泡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中,所述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8%,所述碳纳米管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重量比为5.6:1。
[0071] 实施例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氨纶纤维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46份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72份
复合扩链剂                                           6.7份
交联剂                                               9.2份
硬脂酸锌                                             2.5份
抗氧化剂                                             4.8份
抗紫外剂                                             3.8份
乙酸纤维素                                           11.5份
改性碳纳米管                                         1.4份。
[0072] 其中,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相对分子量为1750。
[0073] 其中,所述复合扩链剂为2-甲基戊二胺、3,5-二氨-4-氯苯甲酸异丁酯醇、丙二胺、二乙酰乙二胺和二乙胺按质量比为7:3:4:6:2比例组成。
[0074] 其中,所述硬脂酸锌的粒径为4.5μm。
[0075] 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245和抗氧剂1010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组成。
[0076] 其中,所述抗紫外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0077] 其中,所述交联剂的制备方法为: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在112℃的温度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与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发生封端反应形成所述的交联剂,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的用量摩尔比例为42%:45%:13%。
[0078] 所述改性碳纳米管的改性方法为:先利用浓硫酸钝化处理未改性的碳纳米管,将钝化处理后的碳纳米管在γ射线辐射条件下浸泡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中,所述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4%,所述碳纳米管与丙烯酰氯单体溶液的重量比为4.5:1。
[0079] 实施例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所述氨纶纤维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聚四氢呋喃醚二醇                                     47份
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67份
复合扩链剂                                           8.7份
交联剂                                               9.2份
硬脂酸锌                                             2.4份
抗氧化剂                                             3.2份
抗紫外剂                                             4.2份
乙酸纤维素                                           11.2份
其中,所述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的相对分子量为1600-2000。
[0080] 其中,所述复合扩链剂为2-甲基戊二胺、3,5-二氨-4-氯苯甲酸异丁酯醇、丙二胺、二乙酰乙二胺和二乙胺按质量比为8:1:4:6:5比例组成。
[0081] 其中,所述硬脂酸锌的粒径为5.5μm。
[0082] 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245和抗氧剂1010按质量比1:1的比例混合组成。
[0083] 其中,所述抗紫外剂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0084] 其中,所述交联剂的制备方法为: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在108℃的温度下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所述聚合物与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发生封端反应形成所述的交联剂,所述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蓖麻油、乙二醇烷基醚类封端剂的用量摩尔比例为45%:43%:12%。
[0085] 所述实施例1-7的制备方法为:A、将原料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和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混合,在80°C反应
150min,得到-NCO封端的预聚物;
B、将步骤A的预聚物以及复合扩链剂、硬脂酸锌、抗氧剂、抗紫外剂、乙酸纤维素(、改性碳纳米管)加入到螺杆挤出机中,然后水下切粒、干燥、熟化,得到聚氨酯切片;
C、将所述聚氨酯切片与交联剂在螺杆挤出机中熔融混合,并挤入喷丝装置纺丝成型,上油成卷,熟化,得到所述的氨纶纤维层,其中螺杆挤出机的各段温度为140℃、150℃、160℃、180℃、180℃、170℃。
[0086] 对本申请实施例2-8的氨纶纤维层进行性能测定,结果如下表。
[0087] 本申请的氨纶纤维层具有良好的硬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能够以裸氨形式使用,并且结构稳定,高达1114%的断裂伸长率说明本申请的氨纶纤维层具有优良的弹性,与尼龙丝搭配使用能够相辅相成,用于内衣面料能够起到良好的塑身效果,且氨纶纤维层还能起到吸湿排汗的作用。
[0088]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