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

申请号 CN201480054185.2 申请日 2014-09-29 公开(公告)号 CN105592738A 公开(公告)日 2016-05-18
申请人 株式会社华歌尔; 发明人 须藤舞; 坂本晶子; 藤井孝子;
摘要 衣物(1)具有使附着在自穿着者的骨盆上端相当 位置 附近到肋骨下端相当位置附近的区域的赘肉的 块 移动从而调整体形的功能,该衣物(1)包括第1缓冲部(N1)、第2缓冲部(N2)以及中间束紧部(P1)。第1缓冲部(N1)和第2缓冲部(N2)的勒紧 力 相对较小。中间束紧部(P1)形成在第1缓冲部和第2缓冲部之间,包括自左右的两肋部分以跨过兰格线的方式弯曲且直到前中心侧的前侧部分、和形成为后中心侧的宽度大于左右的两肋部分的宽度并具有跨过兰格线的弯曲形状的背面侧部分,该中间束紧部(P1)具有相对较大的勒紧力。
权利要求

1.一种衣物,其包括具有调整穿着者的体形的功能的主体部,
所述主体部包括:
第1缓冲部,其由自左右两肋的肋骨下端附近向前中心侧沿周向延伸的前侧部分、和自所述左右两肋的肋骨下端附近向后中心侧沿周向延伸的背面侧部分构成,所述第1缓冲部的勒紧相对较小;
第2缓冲部,其由自左右两肋的骨盆上端附近向前中心侧沿周向延伸的前侧部分、和自所述左右两肋的骨盆上端附近向后中心侧沿周向延伸的背面侧部分构成,所述第2缓冲部的勒紧力相对较小;以及
中间束紧部,其形成于所述第1缓冲部和所述第2缓冲部之间,由自左右的两肋部分跨越兰格线而弯曲且到达前中心侧的前侧部分、和形成为后中心侧部分的宽度大于左右的两肋部分的宽度且具有跨越兰格线的弯曲形状的背面侧部分构成,所述中间束紧部具有相对较大的勒紧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物,
所述中间束紧部在后中心附近在上下方向上分岔而形成环状部,并在所述环状部的内侧部分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易伸缩性的第3缓冲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衣物,
所述环状部在穿着时具有1.5厘米至4.5厘米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
所述第1缓冲部形成为后中心侧部分的宽度大于左右两肋侧部分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
所述第1缓冲部和所述第2缓冲部配设于包覆划分腹直肌的划。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
所述衣物还包括肩侧支承部,所述肩侧支承部用于将所述主体部悬吊并支承于肩,以使在穿着状态下所述衣物不会下滑。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物还包括裆支承部,所述裆支承部用于自下侧支承所述主体部,以使在穿着状态下所述衣物不会上滑。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衣物,
所述衣物形成有肩腋束紧部,向左右的两肋侧延伸,以使所述肩腋束紧部在包覆自第7胸椎到第9胸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且包覆左右的肩胛骨,所述肩腋束紧部具有相对较大的勒紧力。

说明书全文

衣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在穿着者身上的衣物。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来说,人们知道在穿上矫型内衣而使身体线条整齐之后穿上外衣,从而,使穿着者的穿着优美。矫型内衣通过按压赘肉从而使穿上矫型内衣后的穿着者的尺寸比未穿矫型内衣时的穿着者的尺寸要小一些,能够期待调整体型的效果。
[0003] 例如,存在有在紧身衬衫的里侧局部缝合垫布,利用垫布的卷紧效果来调整体型的衣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798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8] 但是,局部按压赘肉的矫型内衣有时在按压赘肉的部分与其余部分之间的边界处出现身体线条走样的现象。具体地说,若局部按压赘肉,则有时赘肉会向未被按压的部分退避,而赘肉的凸起()会移动到与在调整前产生赘肉的凸起的部位不同的部位。
[0009] 另外,以往的矫型内衣为了勒紧并按压赘肉而有时会使穿着者活动不便或难受。
[0010]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调整效果且穿着感更舒适的衣物。
[0011]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特征为一种衣物,其包括具有调整穿着者的体形的功能的主体部,主体部包括第1缓冲部、第2缓冲部以及中间束紧部。第1缓冲部由自左右两肋的肋骨下部附近向前中心侧沿周向延伸的前侧部分、和自左右两肋的肋骨下端附近向后中心侧沿周向延伸的背面侧部分构成,该第1缓冲部的勒紧相对较小。第2缓冲部由自左右两肋的骨盆上端附近向前中心侧沿周向延伸的前侧部分、和自左右两肋的骨盆上端附近向后中心侧沿周向延伸的背面侧部分构成,该第2缓冲部的勒紧力相对较小。中间束紧部形成于第1缓冲部和第2缓冲部之间,由自左右的两肋部分以跨过兰格线的方式弯曲且直到前中心侧的前侧部分、和形成为后中心侧的宽度大于左右的两肋部分的宽度并具有跨过兰格线的弯曲形状的背面侧部分构成,该中间束紧部具有相对较大的勒紧力。
[0013] 在该结构中,中间束紧部形成为被夹在经由肋骨的下端附近向前中心侧和后中心侧延伸的第1缓冲部、与经由左右两肋的骨盆上端附近向前中心侧和后中心侧延伸的第2缓冲部之间。第1缓冲部、第2缓冲部、中间束紧部均呈弯曲形状。
[0014] 在此,根据发明人的见解,在所穿的衣服等与兰格线(皮肤张力线)平行地按压皮肤时,衣服容易被嵌入皮肤,而在所穿的衣服等与兰格线相交叉地按压皮肤时,所穿的衣物不易被嵌入皮肤。
[0015] 另外,根据发明人的研究得知自肋骨下端附近朝向后中心侧沿着兰格线存在有皮下组织结合较强的线状区域,褶皱呈线状集中在该区域。另外,在左右两肋的骨盆上端附近也同样地,朝向后中心侧沿着兰格线存在有皮下组织结合较强的线状区域,褶皱呈线状集中在该区域。
[0016]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的衣物,用第1缓冲部和第2缓冲部包覆这些褶皱容易集中的线状区域,且用中间束紧部勒紧这些线状区域之间的中间部分。由此,本发明的特征的衣物通过将赘肉的块自上述的中间部分向上下的第1缓冲部侧和第2缓冲部侧挤出而使其移动,从而能够调整体形。
[0017] 另外,在本发明的特征的衣物中,由于勒紧力较大的中间束紧部避开上述褶皱容易集中的线状区域而形成在线状区域之间,因此,在穿着时不易发生嵌入。另外,在本发明的特征的衣物中,由于采用仅形成有束紧部的部分进行勒紧的结构,因此,还能够降低穿着状态的勒紧感。
[0018] 发明的效果
[0019]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调整效果且穿着感更舒适的衣物。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的后身片的图。
[0021]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的前身片的图。
[0022] 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的背侧的各部位的穿着位置的图。
[0023] 图4是说明赘肉的凸起和在凸起的上下产生的褶皱的图。
[0024] 图5是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说明背侧的赘肉的凸起、褶皱以及束紧部的图。
[0025] 图6的(a)是说明腹侧的兰格线的图,图6的(b)是说明背侧的兰格线的图。
[0026] 图7是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说明对赘肉的凸起加压并支承通过加压而移动了的赘肉以使其平整的构造的图。
[0027] 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的伸缩容许部的图。
[0028] 图9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动作中和动作后的衣物的穿着状态进行比较的图。
[0029] 图10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的背侧的各部分的穿着时的长度的图。
[0030] 图11是从背侧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和一般的矫型内衣的穿着状态的图。
[0031] 图12是从右侧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和一般的矫型内衣的穿着状态的图。
[0032] 图13是在上半身扭转的状态下从右侧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和一般的矫型内衣的穿着状态的图。
[0033] 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的伸缩容许部的变化的图。(其1)
[0034] 图15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的伸缩容许部的变化的图。(其2)
[0035] 图16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的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
[0037] 衣物
[0038] 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衣物1为具备伸缩性的布料,其贴合穿着者的躯体部的身体线条而包覆穿着者的局部。衣物1为在穿着外衣之前调整穿着者的身体线条的矫型内衣。对衣物1说明与胸罩U1一起穿着的情形,但衣物1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衣物1还可以通过具有罩杯部而实现胸罩的功能。另外,对衣物1说明包覆躯体的情形,但是衣物1还可以包覆达到下肢部,也可以是包覆腰部以上部位的上半身用衣物。另外,衣物1并不限定于矫型内衣,还可以是泳衣、紧身衣等可显露穿着者的身体线条的衣物。
[0039] 衣物1由后身片部1a和前身片部1b形成。如图1所示,后身片部1a从穿着者的背侧的肩胛骨附近包覆到臀部。如图2所示,前身片部1b从穿着者的腹侧的下胸围部包覆到下肢部上端。衣物1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使附着在穿着者的自骨盆上端相当位置附近到肋骨下端相当位置附近的区域等的赘肉等块移动从而调整体形的功能。
[0040] 衣物1包括上固定部(肩侧支承部)2、下固定部(裆支承部)3、束紧部P、缓冲部N以及弱束紧部Q。
[0041] 上固定部2例如为肩带,配设于衣物1的上部侧,从而在躯体上部将衣物1自上方固定于穿着者。在穿着状态下,上固定部2将主体部悬吊并支承于肩,以使衣物1不下滑。
[0042] 下固定部3例如为裆,配设于衣物1的下部侧,从而在躯体下部将衣物1自下方固定于穿着者。在穿着状态下,下固定部3自下侧支承主体部以使衣物1不上滑。
[0043] 束紧部P通过对赘肉的凸起(块)加压从而使赘肉分散。在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用斜线阴影表示束紧部P。缓冲部N能够以小于束紧部P的加压接收由束紧部P分散了的赘肉的块。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能够通过将束紧部P和缓冲部N适当地相邻配置,从而对以较小的力可获得较高的效果的位置加压,使身体线条平整。由此,能够提高穿着者的调整效果,并且能够赋予更舒适的穿着感。
[0044] 弱束紧部Q以小于束紧部P等而大于缓冲部N的压力作用于皮肤。在图1和图2所示的例子中,利用点阴影表示弱束紧部Q。
[0045] 束紧部P包括中间束紧部P1、肩腋束紧部P2以及下腹部束紧部P3。弱束紧部Q包括前侧弱束紧部Q1和腰部弱束紧部Q2。缓冲部N包括腹部上缓冲部N1、腹部下缓冲部N2、后中心缓冲部N3、背面侧上边缓冲部N4以及臀部缓冲部N5。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将腹部上缓冲部N1和腹部下缓冲部N2称为腹部缓冲部。
[0046] 束紧部P的加压方法可以考虑各种方法。例如,有通过改变布料的针数、编织方法来加压的方法。另外,还有通过在布料上配设垫布、或用树脂印刷来加压的方法。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束紧部P的加压方法没有限制。
[0047] 概要
[0048] 首先,参照图4和图5,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说明穿着者的赘肉的凸起、和在凸起的上下产生的褶皱。图4的(a)表示人的腹直肌,图4的(b)表示腹侧的赘肉的凸起,图4的(c)表示左侧的赘肉的凸起。图5表示背侧的赘肉的凸起。在图4和图5中,为了方便说明赘肉的凸起与褶皱之间的关系,以赘肉较多的女性为模特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的穿着者并不限定于赘肉较多的女性。
[0049] 如图4的(b)和图4的(c)所示,赘肉的凸起F1~F4沿躯体的周向大致平地设计。另外,赘肉的凸起F1~F4在赘肉的上下方向上伴随产生褶皱W1~W4。换言之,通过由褶皱W1划分皮肤而产生赘肉的凸起F1。通过由褶皱W1和褶皱W2划分皮肤而产生赘肉的凸起F2。通过由褶皱W2和褶皱W3划分皮肤而产生赘肉的凸起F3。通过由褶皱W3和褶皱W4划分皮肤而产生赘肉的凸起F4。
[0050] 如图4的(a)所示,这是因为人的腹直肌K由划K1~K3在上下方向上分为三个部分,并且,如图6的(a)所示,在腹部沿水平方向以兰格线行进。在此,兰格线是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产生的分裂线,是皮肤容易裂开的线的名称。兰格线还被称为皮肤张力线、Langer张力线等。
[0051] 具体地说,随着腹直肌K由腱划K2划分,在腱划K2的皮肤侧容易产生将腹侧的皮肤划分开的褶皱W2。另外,沿着在水平方向上行进的兰格线,褶皱W2还在背侧沿水平方向延伸。由此,在褶皱W2的上部和下部沿周向产生赘肉的凸起F2、F3。同样,随着腹直肌K由腱划K3划分,在腱划K3的皮肤侧容易产生褶皱W3,在褶皱W3的上部和下部沿周向产生赘肉的凸起F3、F4。
[0052] 另外,随着腹直肌K由腱划K1划分,在腱划K1的皮肤侧容易产生将腹侧的皮肤划分开的褶皱W1。在此,图6的(b)所示,兰格线在背侧的肩胛骨周围自腋下朝向脊柱向斜上方行进。因而,如图5所示,在背侧,容易沿着向斜上方行进的兰格线而自腋下朝向脊柱沿斜上方向产生褶皱W1,在褶皱W1的上部和下部沿斜上方向产生赘肉的凸起F1、F2。
[0053] 赘肉的凸起F2、F3、F4和褶皱W2、W3的剖面设为如图7的(a)所示。如图7的(b)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的束紧部P通过对赘肉的凸起F2、F3、F4加压,从而使形成各凸起的赘肉的块向褶皱W2、W3的位置移动,降低凸起的高度。另外,由于褶皱W2、W3由受压的赘肉的凸起F2、F3、F4的赘肉填埋,因此,褶皱的深度减小。由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使赘肉的凸起平整,形成高度差减小了的身体线条。
[0054] 以下,分别说明腹部、胸部以及下腹部各处的身体线条的调整方法。另外,图1~图3中示出的束紧部P、弱束紧部Q以及缓冲部N这三者的形状、位置等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另外,还可以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调整方法和其他的调整方法适当混合使用。例如,可以构成为在腹部、胸部以及腹部利用不同的调整方法进行调整。另外,还可以构成为在腹部的背侧和腹侧利用不同的调整方法进行调整。
[0055] 腹部
[0056]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说明,腹部是指腹侧以及背侧的处于与自穿着者的骨盆上端相当位置附近到肋骨下端相当位置附近相对应的高度位置的部分。
[0057] 中间束紧部P1、腹部上缓冲部(第1缓冲部)N1以及腹部下缓冲部(第2缓冲部)N2负责腹部的身体线条调整。
[0058] 中间束紧部P1形成在腹部上缓冲部N1和腹部下缓冲部N2之间。中间束紧部P1包括:前侧部分,其自左右的两肋部分跨越兰格线而弯曲并且延伸至前中心侧;以及背面侧部分,其形成为后中心侧的宽度大于左右的两肋部分的宽度,并具有跨越兰格线的弯曲形状。中间束紧部P1具有相对较大的勒紧力。
[0059] 中间束紧部P1在腹侧和背侧的处于与自穿着者的骨盆上端相当位置附近到肋骨下端相当位置附近相对应的高度位置的部位对赘肉的凸起加压。另外,中间束紧部P1配设于不覆盖在赘肉的凸起的上下侧产生的褶皱的位置。
[0060] 中间束紧部P1与在穿着者的腹部产生的赘肉的凸起位置相对应地配设。如图2和图3所示,中间束紧部P1在穿着者的背侧的自骨盆上端L3到肋骨下端L1的位置附近沿穿着者的周向大致平行地设置。中间束紧部P1在背侧的左右端附近形成为大致水平形状,对左右端附近的赘肉的凸起加压。如图5所示,中间束紧部P1对由褶皱W2和褶皱W3划分形成的赘肉的凸起F3加压,因此,能够抑制凸起F3的高度。
[0061] 在中间束紧部P1的上方设有腹部上缓冲部N1,在中间束紧部P1的下方设有腹部下缓冲部N2。腹部上缓冲部N1以及腹部下缓冲部N2与中间束紧部P1在上下方向相邻配设,以小于中间束紧部P1的加压的力挤压因中间束紧部P1的加压而移动了的赘肉。腹部上缓冲部N1以及腹部下缓冲部N2设置于与在赘肉的凸起F3的上下产生的褶皱W2、W3的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在腹侧包覆腱划而配置,在背侧配置于与划分腹直肌K的腱划K2、K3相当的高度。
[0062] 腹部上缓冲部N1由自左右两肋的肋骨下端附近向前中心侧沿周向延伸的前侧部分、和自左右两肋的肋骨下端附近向后中心侧沿周向延伸的背面侧部分构成,且勒紧力相对较小。优选腹部上缓冲部N1形成为后中心侧的宽度大于左右两肋侧的宽度。
[0063] 腹部下缓冲部N2由自左右两肋的骨盆上端附近向前中心侧沿周向延伸的前侧部分、和自左右两肋的骨盆上端附近向后中心侧沿周向延伸的背面侧部分构成,且勒紧力相对较小。优选腹部下缓冲部N2形成为左右两肋侧和后中心侧的宽度大致相同。
[0064] 腹部上缓冲部N1和腹部下缓冲部N2以小于中间束紧部P1的力、且能够与被中间束紧部P1挤出的赘肉贴合来调整身体线条的程度的力对穿着者的皮肤加压。腹部上缓冲部N1和腹部下缓冲部N2使赘肉向褶皱部分挤而减小褶皱的深度,因此,腹部上缓冲部N1、中间束紧部P1以及腹部下缓冲部N2的表面得到平整,实现没有高度差的身体线条。
[0065] 另外,中间束紧部P1在前中心附近和后中心附近配设与穿着者的兰格线相交叉,从背面看,中间束紧部P1在左端附近和右端附近配设为与兰格线大致平行。
[0066] 根据发明人的见解,沿着兰格线容易产生皮肤的高度差,由于穿着者活动,布料产生偏移而沿着兰格线嵌入。
[0067] 于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中间束紧部P1在前中心附近和后中心附近设置成与穿着者的兰格线相交叉,因此,可避免因穿着者活动而使布料嵌入。另外,由于中间束紧部P1在左右端附近沿水平设置,因此,对在腹部的左右端的沿水平方向产生的赘肉的凸起加压而使其平整。由此,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即,能够在容易被他人看到的左右端,实现无高度差的身体线条。另外,前中心附近和后中心附近为即使产生赘肉的高度差也难以看到的部位,特别是后中心附近为赘肉相对较少、且难以产生褶皱以及赘肉的凸起的部位。因而,通过配设成与兰格线相交叉,即使减小中间束紧部P1的加压对形成美丽的身体线条的影响也较小,且能够避免因活动引起布料嵌入。
[0068] 另外,中间束紧部P1在后中心附近包括伸缩容许部P10,该伸缩容许部P10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较宽,容许上下方向上的伸缩。伸缩容许部P10的结构为,在穿着者使上半身向左右前后方向活动时,布料跟随皮肤的伸缩。具体地说,伸缩容许部P10为环状部,其具备向上方凸出的凸状的弯曲部P11和向下方凸出的凸状的弯曲部P12,且在弯曲部P11与弯曲部P12之间具有伸缩部(第3缓冲部)N3。弯曲部P11和弯曲部P12在后中心附近上下分岔而形成环形状,为通过对赘肉的凸起加压而使赘肉分散的束紧部。后中心缓冲部N3在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上具有伸缩性,并作用比弯曲部P11和弯曲部P12的穿着压力小的压力。如图3所示,伸缩容许部P10在后中心附近自腰L2附近设置到骨盆上端L3附近,优选设于穿着者活动造成皮肤移动较大的部位。
[0069] 弯曲部P11在后中心附近向上方弯曲,以使在中间束紧部P1所加压的凸起的上方形成的褶皱不会被覆盖。弯曲部P11为沿水平方向设置的中间束紧部P1在穿着者的背侧左右端以Y字状分岔出的上部分。弯曲部P12在后中心附近向下方弯曲,以使在中间束紧部P1所加压的凸起的下方形成的褶皱不会被覆盖。弯曲部P12为设置在水平方向的中间束紧部P1在穿着者的背侧左右端以Y字状分岔出的下部分。优选在穿着时伸缩容许部P10的弯曲部P11和弯曲部P12在上下方向上分别具有1.5厘米~4.5厘米的宽度,但并不限定于此。
[0070] 弯曲部P11弯曲成使其不覆盖在与腹部上缓冲部N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的褶皱。由于在骨盆的中心附近不易产生由赘肉的凸起形成的褶皱,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弯曲部P12使其弯曲程度大于弯曲部P11的弯曲程度而配设。
[0071] 即使在弯曲部P11和弯曲部P12对皮肤施加了能够挤压赘肉的凸起的压力的情况下,由于通过弯曲部P11和弯曲部P12向上方或下方弯曲而使得全长的长度较长,因此,不会妨碍伸缩容许部P10根据穿着者的活动在上方或下方伸缩。另外,由于弯曲部P11和弯曲部P12与如图6的(b)所示在腹部的背侧自腋下朝向脊柱向斜上方行进的兰格线相交叉地设置,因此,如上所述,减轻了因布料的偏移而产生的褶皱的形成。
[0072] 后中心缓冲部N3配设于由弯曲部P11和弯曲部P12形成的环状部的内侧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具有易伸缩性,可跟随穿着者的活动而伸缩。后中心缓冲部N3为由在水平方向设置的中间束紧部P1在穿着者的背侧左右端以Y字状分岔而成的、由弯曲部P11和弯曲部P12包围起来的楕圆部分。后中心缓冲部N3对皮肤施加小于弯曲部P11以及弯曲部P12的压力、且与皮肤相贴合的程度的压力。
[0073] 图8的(a)表示直立时的伸缩容许部P10的形状,图8的(b)表示前倾姿势时的伸缩容许部P10的形状。在前倾姿势时,伸缩容许部P10在被弯曲部P11向上方拉伸的同时被弯曲部P12向下方拉伸,因此,后中心缓冲部N3容易较大程度地伸长。由此,伸缩容许部P10能够跟随穿着者的活动而保持与皮肤相贴合的状态并且进行伸缩。另外,通过这样设置伸缩容许部P10来防止因穿着者的动作而导致衣物1的布料偏移,因此,能够避免对赘肉的凸起适当加压的位置以及填埋赘肉的位置的偏移。
[0074] 图9的(a)表示使上半身向右方倾斜时的衣物1的状态,图9的(b)表示向右方倾斜后直立时的衣物1的状态。在图9的(a)中,通过穿着者的动作,在右侧形成褶皱。但是,之后直立时,如图9的(b)所示,褶皱消除,并且未产生布料的偏移。因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即使在穿着者活动之后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加压,因此,能够形成美丽的身体线条。
[0075] 胸部
[0076]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说明,胸部是指在躯体部分中自穿着者的肋骨下端相当位置到上部的部位。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包覆胸部中赘肉较多的部分。衣物1在腹侧包覆与自穿着者的肋骨下端相当位置附近到下胸围部相对应的高度位置,衣物1在背侧包覆与自穿着者的肋骨下端相当位置附近到肩胛骨附近相对应的高度位置。
[0077] 肩腋束紧部P2、腹部上缓冲部N1、前侧弱束紧部Q1、背面侧上边缓冲部N4、上固定部2以及下固定部3负责对胸部的背侧的身体线条进行调整。
[0078] 肩腋束紧部P2隔着腹部上缓冲部N1设在比中间束紧部P1靠上侧的位置,该肩腋束紧部P2对肩胛骨附近的赘肉全面加压。肩腋束紧部P2具有相对较大的勒紧力,其向左右的两肋侧延伸以包覆自第7胸椎到第9胸椎的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并且包覆左右的肩胛骨。为了使形成于肩胛骨附近的赘肉平整,肩腋束紧部P2的结构为,在穿着者进行穿着时以上固定部2和下固定部3为支点对肩腋束紧部P2施加由张力引起的加压力。
[0079] 如图3和图5所示,在穿着胸罩时,胸罩的背面布U10位于自腋下到肩胛骨下部的位置。在胸罩的特性方面,背面布U10具有较强的力量,因此,褶皱W1由背面布U10加压。于是,肩腋束紧部P2利用上固定部2和下固定部3、以及肩胛骨的隆起使肩胛骨附近的布料产生张力,并在该张力的作用下对肩胛骨附近的赘肉加压。由此,肩腋束紧部P2整体较大范围地对肩胛骨附近的赘肉的凸起F1、F2加压,且以上固定部2为支点将其向上方提起,从而使赘肉的凸起F1、F2平整。
[0080] 另外,如图2所示,肩腋束紧部P2自穿着者的背侧经由腋下延伸到腹侧而配设。由此,还能够将自肩胛骨到腋下附近的赘肉拉向腹侧。另外,肩腋束紧部P2,左右大致对称而设,并在自后中心的第7胸椎到第9胸椎附近使上下方向形成得较窄。由此,不会由于施加张力而导致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能够将自左右的肩胛骨到腋下附近的赘肉向背中心方向牵拉。这样,使自肩胛骨到腋下附近的赘肉还向左右方向分散,从而能够使赘肉的凸起平整。
[0081] 另外,在腹侧的腹部上缓冲部N1的上方配设有前侧弱束紧部Q1。前侧弱束紧部Q1位于自肋骨下端部到下胸围部分的前中心附近的位置,以小于肩腋束紧部P2、且大于腹部上缓冲部N1的压力对未被胸罩的罩杯部包覆的部分加压。前侧弱束紧部Q1还可以自肩腋束紧部P1的前中心侧延伸到与上固定部2连续的吊带部分。
[0082] 另外,在肩腋束紧部P2的后中心附近上方配设有背面侧上边缓冲部N4。肩腋束紧部P2位于自后中心的第7胸椎到第9胸椎附近的位置,形成为比其他的部分窄。由此,能够减轻穿着难受的程度,并且能够适当地调整左右两肋部分。因而,构成为利用自上固定部2连续的背面侧上边缓冲部N4,来避免肩腋束紧部P2偏移。
[0083] 下腹部
[0084]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说明,下腹部是指躯体部分中的腹部的下方。
[0085] 如图2所示,下腹部束紧部P3较大范围地对腹侧的下腹部加压,下腹部束紧部P3的上端形成为向上方凸出的凸形状。由此,由于下腹部束紧部P3设置为与沿水平方向行进的兰格线相交叉,因此,避免了下腹部束紧部P3因穿着者的动作而偏移。另外,通过下腹部束紧部P3形成为难以偏移的结构,构成为使腹部下缓冲部N2也难以偏移且使中间束紧部P1能够对适当的位置加压。
[0086]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下腹部束紧部P3延伸到髂骨上端附近并对髂骨附近的赘肉的凸起加压。另外,在背侧与下腹部束紧部P3相邻接地设有腰部弱束紧部Q2,该腰部弱束紧部Q2以小于下腹部束紧部P3的力进行加压。腰部弱束紧部Q2作用于皮肤的压力小于中间束紧部P1等且大于臀部缓冲部N5。腰部弱束紧部Q2接受因下腹部束紧部P3的加压而移动了的髂骨上端附近的赘肉,使骨盆附近的皮肤平整,并且,通过挤压腰部的赘肉而形成美丽的身体线条。
[0087] 另外,在臀部设有臀部缓冲部N5。臀部缓冲部N5与臀部的隆起相贴合从而形成平滑的身体线条。
[008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臀部周围分别设置腰部弱束紧部Q2和臀部缓冲部N5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不设置臀部缓冲部N5,而在要设置臀部缓冲部N5的部分也设置腰部弱束紧部Q2。但是,在该情况下,优选将腰部弱束紧部Q2的勒紧力调整为使得腰部弱束紧部Q2不会过度地勒紧臀部。由此,能够避免发生因过度勒紧臀部而导致下固定部3的局部上窜这样的问题。
[0089] 衣物的各部分位置
[0090] 参照图10说明在身高为152厘米的穿着者穿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的状态下衣物1的各部分位置。各部分的位置为一个例子,并不限定于此。
[0091] 为了说明穿着者的后中心上的长度,参照G11、G12、G13、G14、G15以及G16。G11表示自第7颈椎到衣物1的后中心上端的长度,优选形成为大约22厘米。G12表示自衣物1的后中心上端到肩腋束紧部P2的后中心下端或腹部上缓冲部N1的后中心上端的长度,优选形成为大约8厘米。G13表示腹部上缓冲部N1的后中心上的长度,优选形成为大约5厘米。G14表示中间束紧部P1的弯曲部P11的后中心上的长度,优选形成为大约2厘米~3厘米。G15表示中间束紧部P1的后中心缓冲部N3的后中心上的长度,优选形成为大约4厘米~5厘米。G16表示中间束紧部P1的弯曲部P12的后中心上的长度,优选形成为大约2厘米~3厘米。
[0092] 为了说明穿着者的右端的长度,参照G21、G22以及G23。G21表示肩腋束紧部P2的右端的长度,优选形成为大约9厘米。G22表示腹部上缓冲部N1的右端上的长度,优选形成为大约2厘米~3厘米。G23表示第1束紧部P1的右端上的长度,优选形成为大约4厘米。
[0093] 效果
[0094] 参照图11至图13说明穿着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而产生的调整效果。图11的(a)、图12的(a)以及图13的(a)是穿着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的图,图11的(b)、图12的(b)以及图13的(b)是穿着了一般的矫型内衣的图。
[0095] 图11的(b)、图12的(b)以及图13的(b)中,在水平方向形成有褶皱,并因褶皱而产生身体线条的嵌入及赘肉的凸起。而在图11的(a)、图12的(a)以及图13的(a)中,由于减轻了褶皱的形成而形成了平滑的身体线条。
[0096]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通过在腹部对赘肉的凸起加压、使赘肉向褶皱部分移动,从而形成平滑的身体线条。另外,构成为通过限定地对产生凸起的部分施压压力,从而不易使穿着者觉得难受。另外,通过超越兰格线而设置束紧部P,从而不易因穿着者的活动而产生衣物1的偏移,因此,避免了布料的嵌入、身体线条的走形等。由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能够提高调整效果,并且能够带来更舒适的穿着感。
[0097] 第1变形例
[0098]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伸缩容许部P10为日文假名ロ字形状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还可以考虑图14的(a)~图14的(e)、以及图15的(a)~图15的(e)所示的各种形状。在图14和图15中,用阴影表示相对较强地被加压的部分。
[0099] 图14的(a)表示菱形状的伸缩容许部P10。图14的(b)表示形状的伸缩容许部P10。图14的(c)表示由在上弯曲缘和下弯曲缘压力较高、且越靠近中央则压力越低的渐变形成的伸缩容许部P10。图14的(d)表示后中心为圆环状、且在左右端方向设有向两个方向分岔而成的束紧部的伸缩容许部P10。图14的(e)在中央设有圆状的加压部分或图案。
[0100] 图15的(a)在中央设有交叉状的加压部分或图案。图15的(b)是菱形状的伸缩容许部P10,在中央设有菱形状的加压部分或图案。图15的(c)在中央设有流线状的加压部分或图案。图15的(d)表示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附近被分割、且上下对称的伸缩容许部P10。图15的(e)在中央设置水平方向上的加压部分或图案。
[0101] 图14和图15所示的例子为一个例子,可以是这些形状的组合,也可以是除此以外的形状。
[0102] 第2变形例
[010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衣物1说明了具有裆作为下固定部3,并包覆穿着者的躯体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
[0104] 例如,图16所示第2变形例的衣物1a具有与身体线条相贴合的紧身裙形状。衣物1a不具备裆,但是,通过采用与穿着者的骨盆、臀部乃至下肢部相贴合的结构,从而能够将沿着骨盆、臀部乃至下肢部延伸的布料设定为下固定部3a。
[0105] 此外,只要能够自上方或下方固定衣物1而确定衣物1的上下位置,上固定部2或下固定部3可以形成为任何形状。
[0106] 其他的实施方式
[0107] 如上所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第1变形例以及第2变形例,但是,应该理解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并不用于限定该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能够根据该公开想到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应用技术。
[0108] 例如,说明了衣物1为矫型内衣,但只要是与穿着者相贴合的衣物,就可以是任何衣物。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衣物1的穿着者并不限定于赘肉较多的女性。
[0109] 不言而喻,本发明包含在此未说明的各种实施方式等。因而,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是仅由根据上述说明确定的适当的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来决定的。
[0110] 另外,日本国特许出愿第2013-204812号(2013年9月30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编入到本申请说明书中。
[0111] 附图标记说明
[0112] 1、衣物;2、上固定部(肩侧支承部);3、下固定部(裆支承部);K、腹直肌;K1、K2、K3、腱划;N、缓冲部;N1、腹部上缓冲部(第1缓冲部);N2、腹部下缓冲部(第2缓冲部);N3、后中心缓冲部(第3缓冲部);N4、背面侧上边缓冲部;N5、臀部缓冲部;P、束紧部;P1、中间束紧部;P2、肩腋束紧部;P3、下腹部束紧部;P10、伸缩容许部(环状部);P11、P12、弯曲部;Q、弱束紧部;Q1、前侧弱束紧部;Q2、腰部弱束紧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