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妇女紧身衣;乳罩 / 妇女胸衣或束腰带 / 衣服的端部构造、下装、带罩杯的衣服及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的构造

衣服的端部构造、下装、带罩杯的衣服及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的构造

申请号 CN201180073799.1 申请日 2011-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3826485A 公开(公告)日 2014-05-28
申请人 株式会社华歌尔; 发明人 北川由香;
摘要 本 发明 的衣服的端部构造(10)具备在端部的长度方向上以第2伸度伸缩的 块 状的第2区域(11)、和在端部的长度方向上以作为比第2伸度低的伸度的第1伸度伸缩的块状的第1区域(12);第2区域及第1区域在端部的长度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衣服的端部构造,形成为,在穿用时通过被拉伸而紧贴在皮肤上,以将衣服主体在规定的穿用状态下保持,其特征在于,
具备基体部,所述基体部在至少一部分具有咬入减轻构造,所述咬入减轻构造至少由沿着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低伸度的三个第1区域、和分别形成在上述三个第1区域之间且具有比上述第1区域高的伸度的两个第2区域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咬入减轻构造以遍及上述基体部的与长度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的全宽的方式设置,上述第1区域及上述第2区域也以遍及上述宽度方向的全宽的方式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区域在上述端部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区域形成为梯形,上述梯形的平行的两边中的较短的边配置在端侧。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区域形成为长方形,上述长方形的较短的边配置在端侧。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区域在上述基体部上涂敷树脂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上述咬入减轻构造对上述基体部实施腐蚀加工而形成。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是形成下半身衣服的腰缝部的端部构造;
上述咬入减轻构造分别设在上述腰缝部中的至少左右的两侧旁部分。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是形成使穿用者的身体的一部分插通的开口部的端部构造;
在上述开口部的整周长上设有上述咬入减轻构造。
10.一种下装,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衣料,以将穿用者的下半身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方式形成;和
上述端部构造,是与上述主体衣料相邻的端部,形成使穿用者的腰部插通的开口部。
11.一种带罩杯的衣服,具备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具备:
左右一对罩杯部,以将胸部覆盖的方式形成;
罩杯支承部,支承上述罩杯部;和
左右一对侧旁部,连结在上述罩杯部的侧旁侧缘部或罩杯支承部的至少一方上;
至少在上述侧旁部的上边及下边、或者罩杯支承部的下边的任一个上形成有上述端部构造。
12.一种带罩杯的衣服,其特征在于,
具备:
左右一对罩杯部,以将胸部覆盖的方式形成;
罩杯支承部,支承上述罩杯部;和
左右一对侧旁部,连结在上述罩杯部的侧旁侧缘部或罩杯支承部的至少一方上;
在上述侧旁部或上述罩杯支承部的至少任一方的一部分或全部上,设有咬入减轻构造,所述咬入减轻构造至少由沿着穿用状态下的腰身方向排列设置的低伸度的三个第1区域、和分别形成在上述三个第1区域之间且具有比上述第1区域高的伸度的两个第2区域形成。
13.一种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的构造,至少在前后身主体的一部分设有在穿用状态下紧贴在皮肤上的部分,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紧贴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咬入减轻构造,所述咬入减轻构造至少由沿着穿用状态下的腰身方向排列设置的低伸度的三个第1区域、和分别形成在上述三个第1区域之间且具有比上述第1区域高的伸度的两个第2区域形成。

说明书全文

衣服的端部构造、下装、带罩杯的衣服及具有修整功能的衣

服的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衣服的端部构造、下装、带罩杯的衣服及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的构造。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下装,有下述短裤:具备由伸缩性的布形成的前后身,在前身的皮肤侧缝接着束腰布(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短裤中,通过缝接束腰布,使腰带量变强而提高腹部的整形力,并实现了腰带的耐久性的提高。
[0003] 此外,作为下装,有下述紧身褡:仅腰周围中的左右的侧旁部分设有具有与其他部分不同的伸缩特性的布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紧身褡中,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实现了身衣料的咬入量的减少。
[0004] 作为上半身衣服,有将胸罩部及掐腰部一体化的女性用的内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在该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内衣中,通过设置多条在身高方向上延伸的芯材(骨架),实现了修整效果的提高。
[0005] 专利文献1:注册实用新型第309330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公平4-4044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8-1003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 通常,下装的腰侧的上端部分(端部构造)以经过肚脐附近的腰身的方式设计。该肚脐附近的腰身的部位对应于骨盆上端与肋骨之间的部位,与骨盆周围或肋骨周围相比衣服更容易咬入。因此,在以往的下装中,因端部的咬入,容易在左右两侧旁及腹部周围形成肉的隆起部分,难以使穿用状态的轮廓看起来好看。
[0007] 例如,在具备修整功能的下装中,由于穿着压力比没有修整功能的下装大,所以如上述那样更容易发生端部的咬入。
[0008] 此外,在胸罩(带罩杯的衣服)中,由橡胶部(rubber-finished)构成的端部构造与上述的下装的端部构造同样,在穿用状态下容易咬入,所述橡胶部在从罩杯部向穿用者的侧旁侧连续的鸡心部及背部的上下边中使用。同样,在其他衣服的端部中也有发生咬入的情况。如果这样发生咬入,则难以使穿用状态的轮廓看起来好看。
[0009]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维持适当的穿着压力的同时缓和向穿用者的咬入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具备该端部构造的下装及带罩杯的衣服、具有修正功能的衣服。
[0010] 本发明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形成为,在穿用时通过被拉伸而紧贴在皮肤上,以将衣服主体在规定的穿用状态下保持,具备基体部。基体部在至少一部分具有咬入减轻构造。咬入减轻构造由低伸度的第1区域、和具有比第1区域高的伸度的第2区域形成。咬入减轻构造至少由沿着基体部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三个第1区域、和分别设在三个第1区域之间的两个第2区域形成。
[0011] 在一般的衣服的端部构造中,在穿用状态下通过被在长度方向上拉伸而衣料的厚度变薄,并且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收缩,变得容易弯折。结果,弯折的部位容易咬入。
[0012] 相对于此,根据有关本发明的衣服的端部构造,即使在穿用状态下伸缩性较高的第1区域被在长度方向上被拉伸而衣料的厚度变薄,在相邻的两侧部分上也设有低伸度的第2区域。第2区域由于不像第1区域那种程度被拉伸,所以厚度也不怎么变薄,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的收缩也较少而难以弯折。
[0013] 因而,即使第1区域被拉伸,通过相邻的第2区域的腰杆的强度即刚性,也能够减轻第1区域的弯折。结果,本发明的衣服的端部构造能够在维持适当的穿着压力的同时缓和向穿用者的咬入。
[0014] 另外,本发明的衣服的端部构造优选的是,是形成下半身衣服的腰缝部(finished waist seam)的端部构造,在腰缝部中的至少左右的两侧旁部分分别设有咬入减轻构造。由此,能够减轻下半身衣服的腰缝部中的、容易咬入的左右的两侧旁部分的咬入。
[0015]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维持适当的穿着压力的同时缓和向穿用者的咬入的衣服的端部构造、下装、带罩杯的衣服、及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表示具备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端部构造的下装的穿用状态的侧视图。
[0017] 图2(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端部构造的伸长的图,图2(b)是表示以往的端部构造的伸长的图。
[0018] 图3(a)是表示当穿用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下装时对腰作用的穿着压力的分布的示意图,图3(b)是表示当穿用了以往的下装时对腰作用的穿着压力的分布的示意图。
[0019] 图4(a)、图4(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穿用状态的图,图4(c)、图4(d)是表示以往的下装的穿用状态的图。
[0020] 图5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端部构造的伸长状态的图、以及表示以往的端部构造的伸长状态的图。
[0021] 图6是表示具备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端部构造的下装的穿用状态的后视图。
[0022] 图7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下装的端部构造的放大图。
[0023] 图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带罩杯的衣服的立体图。
[0024] 图9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带罩杯的衣服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0025] 图10是有关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掐腰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另外,“上”、“下”等表示方向的词语基于图示的状态,是方便性的。
[0027] 首先,对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衣服的端部构造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衣服的端部构造例如被作为带部10采用,所述带部10形成连裤袜等下装20的腰侧的末端部分。另外,作为下装,可以举出护腿套裤、紧身褡、连裤袜、运动用紧身衣、裤衩、泳衣等下装。
[0028] 下装20具备:主体衣料21(衣服主体),以将穿用者100的下半身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方式形成;和带部10(基体部),是与该主体衣料21相邻的端部,形成使穿用者100的腰(腰部)插通的上端部分20a的开口部的周缘。带部10形成为在作为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的带状。本实施方式的带部10的轴向W上的长度(参照图2),在束紧力没有作用的平置状态下例如是40mm左右。
[0029] 主体衣料21具有将穿用者100的下半身的正面侧覆盖的前身、以及将下半身的背面侧覆盖的后身。主体衣料21由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构成。此外,主体衣料21既可以是在穿用状态下紧贴在穿用者上而使用的,也可以是不紧贴在穿用者上的。
[0030] 带部10具备在上端部分20a的开口部的周向D1(端部的长度方向)上以第2伸度伸缩的状的高伸缩部11(第2区域)、和在开口部的周向上以作为比第2伸度低的伸度的第1伸度伸缩的块状的低伸缩部12(第1区域),这些高伸缩部11及低伸缩部12在开口部的周向D1上交替地在上端部分20a的整周长上交替地配置各12~14个而形成咬入减轻构造13。
[0031] 另外,举高伸缩部11和低伸缩部12的个数为各12~14个的例子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只要根据带部10的规格、低伸缩部12及高伸缩部11的伸度而适当设定高伸缩部11和低伸缩部12的个数就可以。另外,在穿用状态下紧贴在穿用者上的部分也可以只是带部10(端部构造、基体部)。此外,带部10和穿用者的皮肤也可以直接紧贴,也可以带部10和穿用者的皮肤夹着其他衣料间接地紧贴。
[0032] 另外,在本例中,举出了在上端部分20a的整周长上设有咬入减轻构造13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仅在上端部分20a中的特别容易咬入的部位、例如左右的两侧旁部分设置咬入减轻构造13。此外,例如,咬入减轻构造13只要以至少包括3个低伸缩部12和形成在3个低伸缩部12之间的两个高伸缩部11的方式形成就可以。在此情况下,也能够使高伸缩部11难以弯折。
[0033] 低伸缩部12在上端部分20a的开口部的周向D1上以等间隔配置。另外,低伸缩部12也可以是在上端部分20a的开口部的周向D1上没有以等间隔配置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带部10的曲率变大的侧旁部,与曲率较小的正面部及背面部相比使低伸缩部12的间隔变窄。在曲率较大的部分,能够使低伸缩部12的配置数量增加。
[0034] 高伸缩部11及低伸缩部12如图2所示,在带部10的宽度方向W上从上端10a到下端10b而形成。高伸缩部11及低伸缩部12形成为,在束紧力没有作用的平置状态下,将相同形状的梯形上下相反地交替地排列。另外,高伸缩部11及低伸缩部12的形状也可以不是相同的形状。此外,高伸缩部11的宽度例如也可以根据周向的位置而不同,关于低伸缩部12也是同样的。
[0035] 块状的高伸缩部11及低伸缩部12在束紧力没有作用的状态下例如呈梯形。低伸缩部12的梯形的平行的两边中的较短的边12a配置在带部10的上端10a,较长的边12b配置在带部10的下端10b。高伸缩部11的梯形的平行的两边中的较短的边11a配置在带部10的下端10b,较长的边11b配置在带部10的上端10a。由此,上端10a侧比下端10b侧更容易伸长。
[0036] 另外,所谓块状,只要是具有规定的面积的形状就可以。此外,根据规格,也可以是低伸缩部12的短边12a配置在带10的下端10b、低伸缩部12的长边12b配置在带10的上端10a的结构。
[0037] 低伸缩部12如图2所示,通过在带部10的衣料上粘接(涂敷)树脂14而形成。由此,低伸缩部12为比没有粘接树脂的高伸缩部11低的伸度。
[0038] 低伸缩部12通过在带部10的衣料上粘接树脂14而形成,所以为比没有粘接树脂的高伸缩部11硬的状态。低伸缩部12形成得伸度较低,并且形成为硬度较高,形成为,与高伸缩部11相比形状不变化。低伸缩部12在带部10中如芯材那样发挥功能,发挥减轻弯折的所谓骨架效果。
[0039] 此外,作为低伸缩部12的形成方法,并不限定于粘接点状的树脂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带部10的衣料上缝接垫布来形成比高伸缩部11伸度低的低伸缩部12。
[0040] 高伸缩部11和低伸缩部12也可以通过用变更针织组织等的方法切换伸度来形成比高伸缩部11伸度低的低伸缩部12。此外,也可以通过切换高伸缩部11和低伸缩部12的针织料的伸度来形成低伸缩部12。此外,在带部10的原材料中使用能够烂花(腐蚀)加工(opal-finishing(etching processing, erosion removal processing))的纤维素类的纤维或其他原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对带部10实施烂花加工(applying opal(etching agent))而分别形成高伸缩部11和低伸缩部12。
[0041] 图2(a)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部10(衣服的端部构造)的伸长的俯视图,图2(b)是表示以往的带部1的伸长的俯视图。在图2中,将在带部10、1的长度方向D1上作用相同程度的拉伸力时的伸长量用双点划线示意地表示。另外,在图2中,关于与长度方向D1交叉的方向的带部10、1的收缩,为了简单而省略了图示。
[0042] 如图2(a)所示,在交替地配置有高伸缩部11及低伸缩部12的带部10中,在上端10a和下端10b的伸长量中发生差异。由此将上端10a侧的束紧力缓和。在长度方向D1上,高伸缩部11的比例较高的上端10a侧比低伸缩部12的比例较高的下端10b侧伸长量大。在带部10中,在宽度方向W上,随着从上端10a朝向下端10b,长度方向D1的伸长量变小。
[0043] 如图2(b)所示,在以往的带部1中,在上端1a和下端1b的伸长量中不发生差别。
[0044] 图3(a)是将当穿用着具备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带部10的下装20时作用在腰身上的每单位面积的穿着压力的相对的大小用箭头表示的示意图。
[0045] 图3(b)是将穿用着具备以往的带部1的下装时作用在腰身上的每单位面积的穿着压力的相对的大小用箭头表示的示意图。
[0046] 带部1由于遍及整周长具有均等的伸缩性,所以曲率较大的侧旁部100周边部分与曲率较小的正面侧100b及背面侧100c相比在穿用状态下更容易被拉伸,所以容易咬入。
[0047] 相对于此,在带部10的情况下,如图3(a)所示,在曲率变大的侧旁部100周边,低伸缩部12和高伸缩部11也按照规定间隔交替地设置。因此,各个高伸缩部11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短,所以与遍及整周长用高伸缩部11形成带部的情况相比更难以伸长。此外,由于在高伸缩部11的两侧设有低伸缩部12,所以在穿用状态下低伸缩部12难以弯折。
[0048] 在带部10中,通过将难以伸长的部分(芯)设为块状,能够使集中在穿用者100的腰的侧旁部100a的穿着压力适当地分散。
[0049] 图4(a)、图4(b)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下装20的穿用状态的图,图4(a)表示下装20的正面侧,图4(b)表示下装20的背面侧。如图4(a)、图4(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下装20中,由于交替地配置有高伸缩部11及低伸缩部12,发挥束紧力的伸缩性较高的部分以被减轻弯折的具有低伸缩性的部分夹着的方式形成,所以将带部10的弯折减轻,抑制了带部10向穿用者的咬入。
[0050] 图4(c)、图4(d)是表示以往的下装2的穿用状态的图,图4(c)表示下装1的正面侧,图4(d)表示下装的背面侧。如图4(c)、图4(d)所示,在具备以往的带部1的下装1中,带部1容易弯折,容易咬入到穿用者中。
[0051] 图5(a)是表示拉伸力没有作用的状态的带部10的俯视图,图5(b)是表示拉伸力作用而发生了伸长的状态的带部10的俯视图,图5(c)是表示拉伸力作用而发生了伸长的状态的以往的带部1的俯视图。
[0052] 如图5(b)所示,在带部10中,成为如果在长度方向上作用拉伸力,则高伸缩部11伸长、低伸缩部12难以伸长的结构。此外,低伸缩部12是难以形状变化的结构,宽度方向的收缩量较小,防止了宽度方向上的弯折。
[0053] 如图5(c)所示,在以往的带部1中,如果拉伸力在长度方向上作用,则宽度方向的收缩量变大,局部的穿着压力变大,容易咬入到穿用者中,容易变得穿感较差。
[005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将带部10的高伸缩部11和低伸缩部12分别形成为梯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d)所示,也可以将高伸缩部11(11B)、低伸缩部12(12B)分别设为相同的长方形状。此外,根据规格,也可以将高伸缩部11、低伸缩部12做成尺寸不同的长方形状。例如,低伸缩部12的长方形较短的边12Ba配置在端侧(上端侧)10Ba。
[0055] 这样,根据有关本实施方式的下装20,在配置在腰侧的上端部分20a的带部10中,沿着上端部分20a的周向D1交替地配置有高伸缩部11及低伸缩部12。由此,在发挥束紧力的高伸缩部11的旁边,配置伸缩性比高伸缩部11低的低伸缩部12,容易维持适当的穿着压力,能够减轻带部10的咬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下装20的带部10中,在高伸缩部11的旁边,配置有在带部10的长度方向D1上有规定的长度的块状的低伸缩部12,通过该低伸缩部12发挥弯折减轻功能,所以下装20在配置在腰侧的上端部分20a上的带部10处能够在维持适当的穿着压力的同时抑制向穿用者的咬入。
[0056] 此外,在带部10中,在宽度方向的全域中,从上端10a到下端10b形成有低伸缩部12,所以能够发挥弯折减轻功能,抑制咬入。
[0057] 此外,由于低伸缩部12在带部10的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所以在长度方向上容易使穿着压力分散,容易发挥由低伸缩部12带来的弯折减轻功能。
[0058] 此外,由于低伸缩部12形成为梯形状,短边配置在上端10a侧,所以以从上端10a向下端10b扩展的方式形成低伸缩部12,通过使低伸缩部12的形状变化,能够适当地调节带部10的宽度方向W上的穿着压力。结果,能够减轻带部10的弯折,抑制向穿用者的咬入。
[0059] 接着,对具备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带部(衣服的端部构造、基体部)的下装进行说明。另外,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省略。图6是表示具备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带部10B的下装20的穿用状态的后视图。图7是表示图6中的带部10B的放大图。第2实施方式的带部10B与第1实施方式的带部10不同的点是,代替梯形状的高伸缩部11及低伸缩部12而具备矩形状的高伸缩部11B(第2区域)及低伸缩部12B(第1区域)。
[0060] 矩形状的高伸缩部11B及低伸缩部12B从带部10B的上端到接近于主体衣料21的位置形成,在与主体衣料21之间设有一些间隙。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在高伸缩部11B及低伸缩部12B的相邻于主体衣料21的端部的位置与主体衣料21之间设有间隙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高伸缩部11B及低伸缩部12B例如也可以是,宽度方向W的上端侧也在与带部10B的上端之间形成有间隙。但是,如果在高伸缩部11B及低伸缩部12B的上端的位置与带部10B的上端之间形成间隙,则在上端侧,带部10B的上端部分被沿着周向D1连结而容易伸长,所以优选的是将高伸缩部11B、低伸缩部12B设置到带部10B的上端侧为止。
[0061] 在具备这样的结构的第2实施方式的带部10B的下装20中,也由于高伸缩部11B及低伸缩部12B在周向D1上交替地配置,所以通过高伸缩部11B发挥束紧力,通过低伸缩部12B发挥弯折减轻功能。结果,能够在维持适当的穿着压力的同时抑制向穿用者的咬入。此外,由于高伸缩部11B及低伸缩部12B的形状较简洁,所以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另外,也可以在高伸缩部11B与低伸缩部12B之间存在具有与第2伸度及第1伸度不同的第
3伸度的部分。
[0062] 接着,对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带罩杯的衣服进行说明。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省略。图8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带罩杯的衣服的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端部构造的向带罩杯的衣服的应用进行说明。
[0063] 图8所示的胸罩40(带罩杯的衣服)具备左右一对罩杯部41、鸡心布42(罩杯支承部)、后背布43(侧旁部)及肩带44。另外,由于胸罩40是左右对称的,所以仅对左右的一方进行说明。
[0064] 罩杯部41是将穿用者的胸部从前面侧覆盖的,为与胸部形状对应的碗形状。罩杯部41例如由无纺布或发泡聚酯这样的具有一定的保形性及弹性的原材料形成。在罩杯部41的下部上缝接着非伸缩性的鸡心布42,罩杯部41被鸡心布42支承。进而,在鸡心布42的侧旁侧缝接着伸缩性的后背布43。此外,在罩杯部41的侧旁侧上端41a上,可拆装地安装着肩带44。在鸡心布42与罩杯部41的边界部分上,缝接着内置有金属线的带部件
41b。另外,和带部件41b和鸡心布42相当于罩杯支承部。此外,在没有设置鸡心布42的结构的情况下,带部件41b相当于罩杯支承部。
[0065] 后背布43从罩杯部41的下边41b连续形成,从穿用者的侧旁侧朝向背侧中央形成为带状。后背布43例如由弹性针织物等具有伸缩性的原材料形成。此外,在后背布43的背侧的端部上设有钩扣45,左右的后背布43通过该钩扣45卡脱自如地连结。此外,在后背布43的背侧上端上连结着肩带4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后背布43在罩杯部41的侧旁侧部分和鸡心布43的哪个上都连结,但也可以仅连结在任一方上。
[0066] 肩带44分别连接在罩杯部41的侧旁侧上部和后背布43上,以将罩杯部41的上部与后背布43的背侧连结的方式架设。此外,在肩带44上夹设有长度调整件(未图示),能够进行与穿用者的体型匹配的长度调整。
[0067] 这里,本实施方式的胸罩40的后背布43在上边43a及下边43b上配置有带部10C(衣服的端部构造、基体部)。带部10C具备咬入减轻构造13C,所述咬入减轻构造13C具有沿着上边43a及下边43b的长度方向交替地配置的块状的高伸缩部11C(第2区域)及低伸缩部12C(第1区域)。
[0068]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胸罩40由于在后背布43的上边43a及下边43b中交替地配置有高伸缩部11C及低伸缩部12C,所以在发挥束紧力的高伸缩部11C的旁边配置比高伸缩部11C伸缩性低的低伸缩部12C,能够在维持适当的穿着压力的同时减轻上边43a及下边43b的咬入。此外,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胸罩40的后背布43中,在高伸缩部11C的旁边,配置在上边43a及下边43b的长度方向上具有规定的长度的块状的低伸缩部12C,通过高伸缩部
11C发挥束紧力,通过低伸缩部12C发挥弯折减轻功能。结果,能够在维持适当的穿着压力的同时抑制向穿用者的咬入,能够使穿用胸罩40时的轮廓看起来好看。
[0069] 另外,高伸缩部11C及低伸缩部12C也可以是矩形状,也可以是梯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此外,也可以是带部10配置在上边43a及下边43b的至少一方上的结构。
[0070] 此外,也可以是带部10C配置在鸡心布42的下边上的结构。
[0071] 另外,图9是表示有关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胸罩的变形例的图。胸罩50(带罩杯的衣服)与胸罩40同样,具备左右一对罩杯部41、鸡心布52(罩杯支承部)、后背布53(侧旁部)及肩带44。
[0072] 以下,对与胸罩40的结构不同的胸罩50的结构进行说明。鸡心布52在罩杯部41的侧旁侧部分连结在鸡心布52上。后背布53在穿用状态下将侧旁侧部分覆盖的区域中具备咬入减轻构造63。咬入减轻构造63由沿着腰身方向设置的3个低伸缩部62(第1区域)、和分别设在低伸缩部62之间的高伸缩部61(第2区域)形成。
[0073] 在此情况下,也是腰杆较硬即刚性较高的低伸缩部62在穿用状态下能够降低低伸缩部61的弯折而抑制咬入。
[007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咬入减轻构造63举出了由3个低伸缩部62和两个高伸缩部61形成的例子,但根据胸罩的规格,也可以使构成咬入减轻构造63的低伸缩部62及高伸缩部61的个数增加。
[0075]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咬入减轻构造63以从后背布53的上边侧到下边侧达到全宽的方式形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考虑将咬入减轻构造63设在从后背布53的上边侧到中央部、或者设在从下边侧到中央部的结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咬入减轻构造63仅形成在后背布53的将侧旁侧部分覆盖的位置上,但也可以设在后背布整体上。
[0076] 图10是有关第4实施方式的掐腰80的主视图。掐腰80是将腰部周边的体型修整的修整衣服。本例的掐腰80形成有前后身部83(前后身主体),以将从胸部下方到腰部周边覆盖。前后身部83沿着腰身方向交替地形成有各12个高伸缩部81和低伸缩部82,形成有咬入减轻构造84。另外,根据规格,也可以从前后身部83的上端侧到中央部分、或者从下端侧到中央部分而设置咬入减轻构造84。
[0077] 在此情况下,能够在使穿用者的体型变流畅的同时减轻前后身部的咬入。
[007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了以前后身部83整体构成咬入减轻构造84的方式形成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根据修整衣服的规格,也可以仅在前后身部83的一部分设置咬入减轻构造84。在此情况下,也通过至少设置3个低伸缩部82、在低伸缩部82之间设置高伸缩部81,能够得到咬入减轻效果。更具体地讲,可以考虑仅在穿用状态下赘肉容易隆起的左右的两侧旁部分及其他部分设置咬入减轻构造84。在此情况下,通过前后身部83的修整力,使被挤出的赘肉变流畅,能够使穿用状态下的轮廓成为更平滑的曲线状。
[0079]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掐腰为例进行了说明,但能够应用到其他具有修正功能的衣服,例如紧身褡、胸罩和腰间松紧带连在一起的内衣等中。
[0080] 另外,为了使图示容易理解,在图1、图2、图5、图7~图10中,对于低伸缩部12、12B、12C、62、82适当添加剖面线而图示。
[0081] 以上,将本发明基于其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下装中,在腰侧的上端部分20a上形成有交替地配置有高伸缩部11及低伸缩部12的带部,但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用来穿过脚部的末端部20b上采用本实施方式的带部。
[0082] 此外,本发明的衣服的端部构造也可以应用到下装、带罩杯的衣服、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以外的其他衣服的端部构造中。例如,也可以在上半身衣服的末端部中采用本发明的端部构造。
[008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在本发明的衣服的端部构造、下装及带罩杯的衣服中,能够在维持适当的穿着压力的同时缓和向穿用者的咬入。此外,在本发明的衣服的端部构造、下装及带罩杯的衣服、具有修整功能的衣服中,能够防止端部的弯折。
[0084] 附图标记说明10、10B、10C…带部(衣服的端部构造、基体部)
10a、10Ba…端侧
11、11B、11C、61、81…高伸缩部(第2区域)
12、12B、12C、62、82…低伸缩部(第1区域)
12a…梯形的较短的边
13、13B、13C、63…咬入减轻构造
14…树脂
20…下装
20a…上端部分
21…主体衣料(衣服主体)
40、50…胸罩(带罩杯的衣服)
41…罩杯部
42、52…鸡心布(罩杯支承部)
43、53…后背布(侧旁部)
43a…侧旁部的上边,43b…侧旁部的下边
80…掐腰(修整衣服)
83…前后身部(咬入减轻构造)
100…穿用者
D1…开口部的周向(长度方向)
W…宽度方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