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修整衣服

申请号 CN201310104186.0 申请日 2013-03-28 公开(公告)号 CN103355747B 公开(公告)日 2016-08-03
申请人 株式会社华歌尔; 发明人 坂本晶子; 山田隆登; 须藤舞;
摘要 本 发明 课题是提供能够不用持续长时间保持意识而调整就座时的姿势的姿势修整衣服。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姿势修整衣服用来调整就座时的姿势。姿势修整衣服具备:第1臀部束紧部,形成在主体部上,以将从胯部向后侧延伸、经由大 转子 附近到达髂前上棘侧的部分 覆盖 ,具有比主体部强的束紧 力 ;第2臀部束紧部,形成在主体部上,以经由第1臀部束紧部的臀顶部侧到达侧旁侧,具有比主体部强的束紧力;支承部,形成在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的上侧,将主体部的腰部周边部分勒紧,以使主体部不会因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的束紧力而滑下;第2臀部束紧部形成为,与胯部侧相比,侧旁侧的第2臀部束紧部与第1臀部束紧部之间的距离更远离。
权利要求

1.一种姿势修整衣服,用于调整就座时的姿势,其特征在于,
具备:
主体部,至少将臀部覆盖
第1臀部束紧部,形成在上述主体部上,以将从胯部向后侧延伸、经由大转子附近到达髂前上棘侧的部分覆盖,具有比上述主体部强的束紧
第2臀部束紧部,形成在上述主体部上,以从臀裂部的下部向后侧延伸、经由比上述第1臀部束紧部靠臀顶部侧、朝向侧旁侧斜上方延伸、且上端到达上述侧旁侧,具有比上述主体部强的束紧力;
支承部,形成在上述第1臀部束紧部及上述第2臀部束紧部的上侧,将上述主体部的腰部周边部分勒紧,以使上述主体部不会因上述第1臀部束紧部及上述第2臀部束紧部的束紧力而滑下;
上述第2臀部束紧部形成为,与胯部侧相比,侧旁侧的上述第2臀部束紧部与上述第1臀部束紧部之间的距离更远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姿势修整衣服,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部形成有腰部束紧部,所述腰部束紧部在上述主体部的后侧及侧旁侧沿着髂嵴或其上方延伸,具有比上述主体部强的束紧力。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姿势修整衣服,其特征在于,还具备腹部束紧部,所述腹部束紧部以将腹部覆盖的方式形成,与上述腰部束紧部连结,具有比上述主体部强的束紧力。

说明书全文

姿势修整衣服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姿势修整衣服。

背景技术

[0002] 以往,已知有将腹部、腹部侧旁侧、臀部等的体型调整得流畅的修整衣服。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种修整衣服而公开有紧身褡。该紧身褡10具备腹部推压用的第一垫布15、腹部侧旁侧推压用的第二垫布16、和腹部侧旁侧推压用兼提臀用的第三垫布17。
[0003] 第一垫布15配置在前部中央部。第二垫布16从腹部两侧遍及后部侧整周而配置,在前部侧,下端缘朝上倾斜而配置在将髂前上棘、髂前下棘、髂嵴覆盖位置,在后部侧,下端缘配置在将髂后上棘覆盖的位置。第三垫布17从腹部两侧向后部侧延伸,在后部沿着臀的外周朝向大腿根的内侧以圆弧状向下方倾斜。
[0004] 专利文献1:特开2010-255148号公报
[0005] 可是,根据本申请发明者们的调查,除了将体型调整得流畅以外,想要将姿势调整得好看的人较多。例如,在案头工作较多的20岁~50岁的女性中,有想要使就座时的姿势看起来好看的倾向,有想要将背肌伸展而就座的倾向。但是,难以持续长时间保持意识。

发明内容

[0006] 所以,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不用持续长时间保持意识而调整就座时的姿势的姿势修整衣服。
[0007] 本发明的姿势修整衣服用于调整就座时的姿势。该姿势修整衣服具备:主体部,至少将臀部覆盖;第1臀部束紧部,形成在主体部上,以将从胯部向后侧延伸、经由大转子附近到达髂前上棘侧的部分覆盖,具有比主体部强的束紧;第2臀部束紧部,形成在主体部上,以经由第1臀部束紧部的臀顶部侧到达侧旁侧,具有比主体部强的束紧力;支承部,形成在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的上侧,将主体部的腰部周边部分勒紧,以使主体部不会因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的束紧力而滑下;上述第2臀部束紧部形成为,与胯部侧相比,侧旁侧的上述第2臀部束紧部与上述第1臀部束紧部之间的距离更远离。
[0008] 在就座时,有成为骨盆向背面侧倾斜、后背弯曲的姿势的倾向。此外,在就座时,臀部的赘肉(体积)有在背面侧向座面侧降低、并在横向(平方向)上扩展的倾向。
[0009] 此外,根据本申请发明者们的研究,得到了下述认识:通过在就座动作中限制就座时的臀部的体积的移动以使臀部的体积不怎么进入到座面与骨盆之间,能够调整就座时的姿势。
[0010] 根据该姿势修整衣服,在就座时,因臀部在横向上扩展而第1臀部束紧部在长度方向上伸长,作为其斥力,在第1臀部束紧部上发生沿长度方向收缩的力。利用这个在长度方向上收缩的力,第1臀部束紧部能够使束紧力作用,以使在就座时在横向上扩展的坐骨附近的臀部的体积不向座面侧移动。
[0011] 另一方面,在就座动作中,臀部的体积与水平方向不同,在上下方向上长度不怎么变化。
[0012] 所以,通过与第1臀部束紧部另外地设在臀顶部侧的第2臀部束紧部,保持比第1臀部束紧部靠臀顶部侧的臀部的体积。由此,在就座动作中将臀部的体积在较高的位置保持,以使其不向座面侧下降。
[0013] 此外,根据该姿势修整衣服,在就座时,第1及第2臀部束紧部通过在上下方向上作用的束紧力,以耻骨为支点使骨盆前倾。
[0014] 这样,限制坐骨附近的臀部的体积的向座面侧的移动,并将臀顶部周边的体积保持在较高的位置,并且通过上述骨盆前倾作用能够保持好看的就座姿势。
[0015] 优选的是,上述支承部形成有腰部束紧部,所述腰部束紧部在主体部的后侧及侧旁侧沿着髂嵴或其上方延伸,具有比主体部强的束紧力。
[0016] 由此,能够将荐肠关节(腰)向正面侧推出,以使骨盆前倾,所以良好地调整就座时的姿势。
[0017] 上述姿势修整衣服优选的是,还具备腹部束紧部,所述腹部束紧部以将腹部覆盖的方式形成,与腰部束紧部连结,具有比主体部强的束紧力。
[0018] 由此,容易通过腹部束紧部施加腹压。结果,能够将就座时的体型进一步调整。此外,通过由腰部束紧部、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带来的上述骨盆前倾作用,能够施加腹压以便不向前方塌下。此外,由于腹部束紧部与腰部束紧部结合,所以能够辅助腰部束紧部的上述骨盆前倾作用,还能够辅助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的上述骨盆前倾作用。
[0019]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能够不用持续长时间保持意识而调整就座时的姿势。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身褡的里侧从前侧表示的主视图。
[0021] 图2是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身褡的里侧从侧旁侧表示的侧视图。
[0022] 图3是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身褡的里侧从后侧表示的后视图。
[0023] 图4是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身褡的里侧从胯侧表示的图。
[0024] 图5将人体的骨骼构造从前侧表示的图。
[0025] 图6是将人体的骨骼构造从侧旁侧表示的图。
[0026] 图7是将人体的骨骼构造从背侧表示的图。
[0027] 图8是真实地表示将立位姿势(a)、坐位姿势(b)从侧旁侧摄影的结果的图。
[0028] 图9是真实地表示将坐位姿势从侧旁侧摄影的结果的图(a)、和表示此时的坐压的图(b)。
[0029] 图10是真实地表示将立位时的臀部(a)、坐位时的臀部(b)从后侧摄影的结果的图。
[0030] 图11是真实地表示将穿用着本实施方式的紧身褡时的坐位姿势从侧旁侧摄影的结果的图(a)、和表示此时的坐压的图(b)。
[0031] 图12是用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紧身褡的作用的将骨盆从侧旁侧表示的图(a)、将穿用状态从后下侧表示的图(b)、和将穿用状态从侧旁侧表示的图(c)。
[0032] 图13是真实地表示穿用着第1比较例的紧身褡1时的两名监测者的坐位姿势的摄影结果的图(a)、(d)、真实地表示穿用着本实施例时的两名监测者的坐位姿势的摄影结果的图(b)、(e)、和真实地表示穿用着第2比较例时的两名监测者的坐位姿势的摄影结果的图(c)、(f)。
[0033] 图14是表示分别穿用着本实施例、第1比较例及第2比较例时的4名监测者的骨盆倾斜度的测量结果的图(a)、分别穿用着本实施例、第1比较例及第2比较例时的4名监测者的腰椎角度的测量结果的图(b)、和表示对4名监测者实施相同的评价、相对于第1比较例具有骨盆前倾效果、腰椎前弯效果的人数的图(c)。
[0034] 图15是表示分别穿用着本实施例、第1比较例及第2比较例时的6名监测者的坐压面积的左右差的测量结果的图(a)、分别穿用着本实施例、第1比较例及第2比较例时的6名监测者的坐压面积的测量结果的图(b)、和表示对6名监测者实施相同的评价、相对于第1比较例具有坐压左右差降低效果、坐压面积降低效果的人数的图(c)。
[0035] 图16是真实地表示穿用第1比较例的紧身褡、刚就座后、就座5分钟后及就座10分钟后的坐位姿势的摄影结果的图(a)~(c)、和穿用本实施例的紧身褡、刚就座后、就座5分钟后及就座10分钟后的坐位姿势的摄影结果的图(d)~(f)。
[0036] 图17是表示将穿用着本发明的实施例时的立位、坐位及稍微弯腰(刚要坐下)的各部分尺寸的测量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
[0038] 图1是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身褡的里(皮肤)侧(与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内侧)从前(正面)侧表示的主视图,图2是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身褡的里侧从侧旁(右侧面)侧表示的侧视图。此外,图3是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身褡的里侧从后(背面)侧表示的后视图,图4是将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身褡的里侧从胯侧表示的图。图1~4所示的紧身褡1是将穿用者的腹部、臀部及大腿部覆盖的长型的紧身褡,具备主体部10、腹部束紧部20、腰部束紧部(支承部)30、第1臀部束紧部40和第2臀部束紧部50。
[0039] 主体部10将穿用者的腹部、臀部及大腿部覆盖,对于腹部、臀部及大腿部具有紧贴性。例如,在主体部10中,使用具有伸缩性的双路拉舍尔经编针织物原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10的胯部分(裆部分)上,形成有由另外的布构成的裆部11,在主体部10的上边缘部分(腰部分)上,缝接着腰橡胶带及另外的布而形成腰部12。此外,在主体部10的后中心部分(臀裂部分)上,缝接着带部件及另外的布而形成臀裂部13。由此,能够使穿用时的裆部分、腰部分及臀裂部分的合身感提高。在主体部10的里侧,部分地设有腹部束紧部20、腰部束紧部30、第1臀部束紧部40及第2臀部束紧部50。
[0040] 腹部束紧部20、腰部束紧部30、第1臀部束紧部40及第2臀部束紧部50具有比主体部10的束紧力强的束紧力。例如,腹部束紧部20、腰部束紧部30、第1臀部束紧部40及第2臀部束紧部50将弹性针织物等垫布安装到主体部10上而形成。以下,除了图1~图4以外,还适当参照图5~图7所示的人体的骨骼构造的前侧图、侧旁侧图及背侧图进行说明。
[0041] 腹部束紧部20遍及从腰部12的下方到裆部11而设置。腹部束紧部20形成为倒三角形状,以将穿用者的腹部到耻骨101覆盖,下边部21与裆部11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左边部22及右边部23也缝接在主体部10上。这样,腹部束紧部20发挥作用,以将腹部(特别是下腹部)的突出进行修整。此外,由于腹部束紧部20的上边部24没有被缝接,所以能够进行修整后的肉的平整。
[004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腹部束紧部20设在腰部12的下方,但也可以设置到腰部12为止。在此情况下,腹部束紧部20的上边部24也可以与腰部12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左边部22及右边部23延长到腰部12而缝合,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形态。
[0043] 腰部束紧部30由带状的一对腰部束紧部30L、30R构成。左侧腰部束紧部30L的一端31L与腹部束紧部20的左边部22的上部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左侧腰部束紧部30L从腹部束紧部20的左边部22的上部朝向侧旁侧斜上方延伸,再沿着腰部12朝向后侧延伸。左侧腰部束紧部30L的另一端32L与臀裂部13的上部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此外,左侧腰部束紧部30L的上边部及下边部也缝接在主体部10上。
[0044] 同样,右侧腰部束紧部30R的一端31R与腹部束紧部20的右边部23的上部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右侧腰部束紧部30R从腹部束紧部20的右边部23的上部朝向侧旁侧斜上方延伸,再沿着腰部12朝向后侧延伸。右侧腰部束紧部30R的另一端32R与臀裂部13的上部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此外,右侧腰部束紧部30R的上边部及下边部也缝接在主体部10上。
[0045] 这样,腰部束紧部30在主体部10的后侧及侧旁侧延伸以将髂嵴102覆盖。另外,根据穿用者,也有腰部束紧部30位于髂嵴102的上方的情况。
[0046]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具备腰部束紧部30作为支承部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根据规格,也可以代替设置腰部束紧部而在上端侧(52R、52L、42R、42L)分别设置防止第1臀部束紧部40、第2臀部束紧部50的滑下的部分作为支承部。更具体地讲,也可以考虑在上述的上端侧(52R、52L、42R、42L)周边的主体部10上涂敷树脂材而使得在穿用状态下不易滑动,或者通过在上述上端侧(52R、52L、42R、42L)周边的主体部10上分别安装伸缩性较低的原材料而使得部分性地不易滑动。在此情况下,也与本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得到就座时的姿势修整效果。此外,也可以考虑代替设置腰部束紧部而加大腰部12的勒紧力,作为本发明的支承部使用。在此情况下,通过将第1臀部束紧部40、第2臀部束紧部50形成为与腰部12连结,与本实施方式同样,能够得到就座时的姿势修整效果。此外,在此情况下,腰部12为宽度更宽的结构,但由于能够使勒紧力变大,所以是优选的。
[0047] 第1臀部束紧部40由带状的一对第1臀部束紧部40L、40R构成。第1左侧臀部束紧部40L的一端41L与裆部11的左边部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第1左侧臀部束紧部40L从裆部11的左边部朝向后侧延伸,再朝向侧旁侧斜上方延伸。第1左侧臀部束紧部40L的另一端42L与腹部束紧部20的下边部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此外,第1左侧臀部束紧部40L的上边部及下边部也缝接在主体部10上。
[0048] 同样,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的一端41R与裆部11的右边部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从裆部11的右边部朝向后侧延伸,再朝向侧旁侧斜上方延伸。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的另一端42R与腹部束紧部20的下边部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此外,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的上边部及下边部也缝接在主体部10上。
[0049] 更具体地讲,第1左侧臀部束紧部40L及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从耻骨101通过胯部向后侧延伸(参照图5~图6),在后侧朝向侧旁侧斜上方(朝向大转子104)延伸(参照图7),在侧旁侧通过坐骨103及大转子104(参照图6),在前侧通过髂前上棘105(参照图5),分别到达腰部束紧部30L、30R。
[0050] 第2臀部束紧部50由带状的一对第2臀部束紧部50L、50R构成。第2左侧臀部束紧部50L的一端51L与裆部11的左边部及臀裂部13的下部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第2左侧臀部束紧部50L从裆部11的左边部及臀裂部13的下部朝向后侧延伸,再朝向侧旁侧斜上方延伸。
第2左侧臀部束紧部50L的另一端52L与腹部束紧部20的下边部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此外,第2左侧臀部束紧部50L的上边部及下边部也缝接在主体部10上。
[005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第2臀部束紧部50在比通过左右的大转子的垂直的假想线L3靠背面侧连结在腰部束紧部30上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根据紧身褡的规格,也可以在假想线L3与腰部束紧部30交叉的位置附近,第2臀部束紧部50连结在腰部束紧部30上。此外,图3所示的假想线L1、L2是通过左右两脚的中央的垂直的直线,但第2臀部束紧部50L、50R连结在腰部束紧部30上的位置也可以分别为假想线L1、L2附近的位置。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有关本实施方式的紧身褡同样的效果。
[0052] 第2右侧臀部束紧部50R的一端51R与裆部11的右边部及臀裂部13的下部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第2右侧臀部束紧部50R从裆部11的右边部及臀裂部13的下部朝向后侧延伸,再朝向侧旁侧斜上方延伸。第2右侧臀部束紧部50R的另一端52R与腹部束紧部20的下边部一起缝接在主体部10上。此外,第2右侧臀部束紧部50R的上边部及下边部也缝接在主体部10上。
[0053] 更具体地讲,第2左侧臀部束紧部50L及第2右侧臀部束紧部50R从耻骨101通过胯部向后侧延伸(参照图5~图6),在后侧朝向侧旁侧斜上方(朝向臀顶部T)延伸,通过臀顶部T附近,从后侧在侧旁侧通过髂后上棘106与髂前上棘105之间(参照图7~图6),分别到达腰部束紧部30L、30R。
[0054] 这样,第2左侧臀部束紧部50L位于比第1左侧臀部束紧部40L靠后中心侧,越是位于上方的部分越远离第1左侧臀部束紧部40L。同样,第2右侧臀部束紧部50R位于比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靠后中心侧,越是位于上方的部分越远离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
[005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第2臀部束紧部50L、50R形成为越是位于上方的部分越远离第1臀部束紧部40L、40R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根据商品的规格,即使有两者的束紧部(40L、40R、50L、50R)的距离是部分地位于上方的部分彼此接近或者不变化的部分,也只要两者的束紧部(40L、40R、50L、50R)的整体的位置关系为侧旁侧比主体部10的胯部侧更远离就可以。在此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0056] 这里,在图8(a)、图8(b)中,真实地表示将立位姿势、坐位姿势从侧旁侧摄影的结果。此外,在图8(a)、图8(b)中,表示骨盆(坐骨103及大转子104、髂前上棘105、髂后上棘106)的位置。根据图8(a)、图8(b)可知,与立位时相比,在坐位时,骨盆有向后倾斜的倾向。
[0057] 图9(a)是真实地表示骨盆后倾的就座姿势的图。这样,在骨盆后倾的所谓塌腰(へたり腰)的姿势下,在坐位时,有成为后背弯曲的姿势的倾向。
[0058] 此外,在图9(b)中,表示图9(a)的姿势时的坐压的分布状况。在图9(b)中,将坐压的高低用颜色的浓淡表示,被颜色较浓的区域包围的部分表示是发生了坐压的部分。
[0059] 此外,在图10(a)、图10(b)中,真实地表示将立位时的臀部、坐位时的臀部从后侧摄影的结果。在图10(a)、图10(b)中,书写相同长度的箭头。根据图10(a)、图10(b)可知,与立位时相比,在坐位时,臀部的肉(体积)有在横向上扩展的倾向。
[0060]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紧身褡1,在就座时,因为臀部在横向上扩展,第1臀部束紧部40在长度方向上伸长,作为其斥力,在第1臀部束紧部40上产生在长度方向上收缩的力。利用这个在长度方向上收缩的力,第1臀部束紧部40能够将在就座时在横向上扩展的坐骨附近的臀部的体积提起。
[0061] 此外,在就座动作中,臀部的体积虽然在横向上扩展,但在纵向上不会如横向那样较大地扩展。
[0062]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位于比第1臀部束紧部40靠上方的第2臀部束紧部50,保持着臀顶部周边的臀部的体积。
[0063] 这样,分别单独地保持就座动作时的臀部的扩展较大的臀部下部的坐骨附近的体积、和变化相对较少的臀顶部周边的臀部的体积。
[0064] 结果,根据就座动作时的臀部的体积的变化使束紧力作用,能够修整臀部的体积。
[0065] 第2臀部束紧部50在长度方向上伸长,作为其斥力,在第2臀部束紧部50上产生在长度方向上收缩的力。利用这个在长度方向上收缩的力,第2臀部束紧部50能够将在就座时在后侧下降的接地附近的臀部的体积向臀顶部附近提起。由此,如图11(b)所示,在就座时向座面侧进入的臀部的体积被减小,坐压面积变小。与图9(b)所示的骨盆后倾状态的坐压面积相比,臀部的坐压面积变小。图11(b)是表示后述的图11(a)的姿势时的坐压的分布状况的图。这里,所谓坐压面积,是指在座面中测量出比一定的压力高的压力的面积,如果坐压面积较大,则表示接地面积较大,相反如果坐压面积较小,则表示接地面积较小。
[0066] 此外,通过腹部束紧部20,容易将从腹部到耻骨推压而施加腹压。结果,能够将就座时的体型进一步调整。
[0067]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紧身褡1,如图12(a)~图12(b)所示,(i)在就座时利用在长度方向上收缩的力,第1臀部束紧部40及第2臀部束紧部50以耻骨101为支点施力,以使坐骨103及髂骨105、106、即骨盆前倾。此外,(ii)通过腰部束紧部30的作用力,荐肠关节(腰)被向前侧施力,与上述的第1臀部束紧部40、第2臀部束紧部50的作用力协同作用,将荐肠关节(腰)向前侧推压以使骨盆前倾。由此,如图11(a)所示,能够不用持续长时间保持意识而将就座时的姿势调整。图11(a)是真实地表示将坐位姿势从侧旁侧摄影的结果的图。
[0068] 此外,如图12(a)、图12(c)所示,(iii)腹部束紧部20通过由腰部束紧部30、第1臀部束紧部40及第2臀部束紧部50带来的上述骨盆前倾作用,能够施加腹压以便不向前方塌下。此外,由于腹部束紧部20与腰部束紧部30结合,所以能够辅助腰部束紧部30的上述骨盆前倾作用,还能够辅助第1臀部束紧部40及第2臀部束紧部50的上述骨盆前倾作用。
[0069] 可是,如果将第1臀部束紧部40和第2臀部束紧部50做成1根宽幅束紧部(相当于上述专利文献1),则由于第1臀部束紧部40和第2臀部束紧部50分别覆盖的臀部的体积的变化的方式不同,所以不能使束紧力充分作用。
[0070] 相对于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紧身褡1,通过第1臀部束紧部40和第2臀部束紧部50协同作用保持臀部的体积、并产生骨盆前倾作用,能够发挥上述姿势修整功能。
[0071]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本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腹部束紧部、腰部束紧部、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中使用弹性针织物原材料,但腹部束紧部、腰部束紧部、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的原材料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缎纹弹性针织物原材料、经编网眼针织物(トリコネット)原材料等。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中采用双路拉舍尔经编针织物原材料,但主体部的原材料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主体部中采用弹力针织物等。
[007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腹部束紧部、腰部束紧部、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设在主体部的里侧,但也可以设在主体部的表侧(不接触到穿用者的皮肤的外侧)。
[007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腹部束紧部、腰部束紧部、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作为垫布缝接在主体部上的一例,但腹部束紧部、腰部束紧部、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的垫布也可以由多个布料构成,此外,也可以不是缝接而用粘接剂等粘贴。此外,腹部束紧部、腰部束紧部、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也可以通过使经编原材料或圆型针织原材料的针织组织变化、或实施烂花(腐蚀)加工来形成,也可以通过将聚酯或聚酯等树脂涂敷到主体部上而形成(树脂加工)。
[007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腹部束紧部20设在主体部10上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根据商品的规格,也可以不设置腹部束紧部20。在此情况下,也能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紧身褡1同样得到就座时的姿势修整效果。
[007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长型的紧身褡,但本发明的特征也能够用在短型的紧身褡或各种尺寸长度的款式中。
[0076] 此外,本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特征在紧身褡(紧身内衣)以外,在如短裤、长筒袜、护腿套裤、罩、紧身衣、运动用紧身衣、泳衣、型体服、胸罩和腰间松紧带连在一起的内衣、裤衩等那样将臀部覆盖的内衣的全部中能够使用。另外,在用在外衣中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本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下半身衣服内置在内侧。
[0077] [实施例]
[0078] 制作图1~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紧身褡1作为实施例,进行了以下的评价。
[0079] 对本实施例进行了对比的第1比较例及第2比较例的特征及规格是以下这样的。
[0080] 第1比较例:是在本实施例的紧身褡1中不具备腹部束紧部20、腰部束紧部30、第1臀部束紧部40及第2臀部束紧部50的类型的紧身褡。
[0081] 第2比较例:是在本实施例的紧身褡1中在第1臀部束紧部40与第2臀部束紧部50之间也设有同样的垫布的类型的紧身褡,换言之是将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做成1根宽幅束紧部的类型的紧身褡(相当于专利文献1)。
[0082] (评价1)
[0083] 在本评价中,将穿用着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时的坐位姿势从侧旁侧摄影。将这些摄影结果真实地表示在图13中。图13(a)、图13(d)是真实地表示穿用着第1比较例的紧身褡1时的两名监测者的坐位姿势的摄影结果的图,图13(b)、图13(e)是真实地表示穿用着本实施例时的两名监测者的坐位姿势的摄影结果的图,图13(c)、图13(f)是真实地表示穿用着第2比较例时的两名监测者的坐位姿势的摄影结果的图。
[0084] 根据图13(a)、图13(d)、图13(c)、图13(f)可知,在第1比较例及第2比较例中,骨盆后倾,后背弯曲。另一方面,根据图13(b)、图13(e)可知,在本实施例中,骨盆前倾,姿势变好。
[0085] (评价2)
[0086] 在本评价中,测量了穿用着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时的坐位姿势下的脊柱角度(骨盆倾斜角度、腰椎角度)。将这些测量结果表示在图14中。图14(a)是表示分别穿用着本实施例、第1比较例及第2比较例时的4名监测者的骨盆倾斜角度的测量值的平均值的图,值越大则表示骨盆越前倾。图14(b)是表示分别穿用着本实施例、第1比较例及第2比较例时的4名监测者的腰椎角度的测量值的平均值的图,值越小则表示腰椎越前弯。图14(c)是表示对4名监测者实施相同的评价、相对于第1比较例具有骨盆前倾效果、腰椎前弯效果的人数的图。
[0087] 根据图14(a)~图14(c)可知,在本实施例中,与第1及第2比较例相比,在坐位时能够使骨盆前倾、使腰椎前弯。即可知,在本实施例中,与第1比较例及第2比较例相比,坐位时的姿势修整效果较大。
[0088] 此外,在本评价中,测量了穿用着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各比较例时的坐位姿势下的坐压。将这些测量结果表示在图15中。图15(a)是表示分别穿用着本实施例、第1比较例及第2比较例时的6名监测者的坐压面积的左右差的比例的平均值的图,值越小则表示左右平衡越好、姿势越好。另外,上述比例的计算通过将左右各自的臀部的坐压面积的差的绝对值用左右臀部整体的坐压面积除,按照各监测者计算,将该计算出的值的6名监测者的平均值表示在图中。单位是百分率[%]。
[0089] 同样,图15(b)是表示分别穿用着本实施例、第1比较例及第2比较例时的6名监测者的坐压面积的测量值的平均值的图,值越小则表示骨盆的后倾越少、是所谓的骨盆竖立的状态。另外,单位表示为平方厘米。图15(c)是表示对6名监测者实施相同的评价、相对于第1比较例有坐压左右差降低效果、坐压面积降低效果的人数的图。
[0090] 根据图15(a)~图15(c)可知,在本实施例中,与第1比较例及第2比较例相比,在坐位时姿势的修整效果较高。
[0091] (评价3)
[0092] 在本评价中,将穿用着本发明的实施例及第1比较例时的坐位姿势从侧旁侧摄影。将这些摄影结果真实地表示在图16中。图16(a)~图16(c)是分别将穿用第1比较例的紧身褡、刚就座后、就座5分钟后及就座10分钟后的坐位姿势的摄影结果真实地表示的图,图16(d)~图16(f)是分别将穿用本实施例的紧身褡1、刚就座后、就座5分钟后及就座10分钟后的坐位姿势的摄影结果真实地表示的图。
[0093] 根据图16(a)~图16(c)可知,在第1及第2的比较例中,随着时间经过,骨盆后倾,后背弯曲。另一方面,根据图16(d)~图16(f)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即使时间经过,也能够维持骨盆的前倾、维持姿势修整。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能够不用持续长时间保持意识而调整就座时的姿势。
[0094] (评价4)
[0095] 在本评价中,测量了穿用着本发明的实施例时的立位、坐位及中位(意味着刚要坐下的状态)下的各部分尺寸。将这些测量结果表示在图17中。另外,关于坐位,分别表示良好的姿势(即骨盆前倾的姿势)、和骨盆后倾姿势。
[0096] 在图17(a)、图17(b)中,带有附图标记A~G表示的栏分别表示测量部位。图17(b)表示将图17(a)的立位下的各测量值作为基准的差。在图17(a)、图17(b)中,数值都用cm表示。
[0097] 由附图标记A表示的栏表示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的从裆部11侧的端部到将大转子103覆盖的部分(参照图6)的长度。由附图标记B表示的栏表示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的从将上述大转子103覆盖的部分到另一端42R的长度。由附图标记C表示的栏表示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的全长。由附图标记D表示的栏表示第2右侧臀部束紧部50R的全长。由附图标记E表示的栏表示经由臀顶部T到达左右的大转子的长度。由附图标记F表示的栏表示在臀部上将与座面呈水平的左右的大转子连结的直线的长度。由附图标记G表示的栏表示臀部上的从右臀部的大转子到荐骨(即臀裂)的长度。将在立位中从大转子沿水平引出的假想线与臀裂交叉的位置与大转子之间的长度在坐位(良好的姿势)、坐位(骨盆后倾姿势,所谓的塌腰)、中位中分别测量。
[0098] 着眼于图17的附图标记D的栏(第2右侧臀部束紧部50R的全长)可知,第2臀部束紧部50R在中位呈现最大值的32.3cm,从立位被拉伸3.1cm。另外,第2右侧臀部束紧部50R的非穿用时的全长是约21cm。
[0099] 相对于此,着眼于附图标记C的栏(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的全长),在立位呈现最大值的31.2cm,中位、坐位的值都呈现比其小的值。另外,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的非穿用时的全长是约29cm。
[0100] 另一方面,由附图标记F表示的栏(将与座面呈水平的左右的大转子连结的直线的长度)从立位到中位伸长了2.1cm。从中位到坐位(良好的姿势)伸长了3cm。
[0101] 这样,在姿势从立位向坐位变化的过程中,臀部在水平方向上扩展。并且,第2右侧臀部束紧部50R对应于臀部的向水平方向的伸长变大,发生较大的斥力。由此,抑制了在就座时随着姿势变化、第2右侧臀部束紧部50R周边的臀部的体积在就座时向座面侧移动。
[0102] 相对于此,着眼于由附图标记C表示的栏(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可知,与立位相比,坐位多少伸长有些变少。这样,在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周边,可以确认与第2右侧臀部束紧部50R不同的伸长方式。
[0103] 即,第1右侧臀部束紧部40R在从立位向坐位的姿势变化的过程中,通过使相同程度的束紧力持续作用,将臀部的体积向骨盆侧施力。由此,保持着使臀顶部T周边的体积不向座面侧垂下。
[0104] 这里,这些作用是正因为第1臀部束紧部与第2臀部束紧部分离才得到的。即,在就座动作中衣服的臀部部分不会阻碍在横向上伸长,第1臀部束紧部及第2臀部束紧部能够使在长度方向上收缩的力有效地对臀部的体积作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