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具

申请号 CN201180036203.0 申请日 2011-07-22 公开(公告)号 CN103052329B 公开(公告)日 2015-08-19
申请人 兴和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前进; DM联营协同组合; 发明人 松尾和彦; 尾岛仁;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护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的带状衣物比较,零部件数量少,佩戴方法简单,并且能够对护具的佩戴者给与 腹腔 压 力 上升效果,实现后屈抑制,从而使骶髂关节稳定护具。本发明的护具(100)具有:由通过经编得到的针织物构成,将该针织物的针织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给与长边方向的伸缩性,并且抑制短边方向(S)的伸缩性的基体材料(10);作为基体材料(10)的中央部分的背 接触 部(11);使由背接触部(11)的两侧构成的两端部分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2);以及将背接触部(11)及突出部(12)的边界附近弯曲成大致八字形的弯曲部(13)。
权利要求

1.一种护具,由基体材料构成,该基体材料仅由通过经编连续地针织而成的一片针织物构成,将该一片针织物的针织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给与长边方向的伸缩性,并且抑制短边方向的伸缩性,其特征在于,该护具具有:
作为上述基体材料的中央部分的背接触部;
使分别配置在上述背接触部的两侧的上述基体材料的两端部分向上突出,且在相对于上述背接触部的上边的位置为大致相同或者高出的位置上配置最上端的突出部;以及配置在上述突出部的不同面上,并连接该不同面的连接部,
上述突出部的各上边分别形成弯曲状的凹部,该突出部的各下边与上述背接触部的下边一起形成为连续的大致圆弧状,
在利用上述连接部连接上述突出部的不同面的情况下,由上述基体材料的上边形成的周向的长度比由上述基体材料的下边形成的周向的长度短,上述背接触部以及上述突出部的边界附近弯曲成大致八字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具,其特征在于,
在利用上述连接部连接上述突出部的不同面的情况下,上述基体材料的下边连续地连接。

说明书全文

护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能帮助佩戴者的日常动作的护具,特别涉及对于护具的佩戴者来说,能给予提高腹腔的压支撑腰椎的腹腔压力上升效果,实现抑制腰部的后屈动作的后屈抑制,并使骶髂关节稳定的护具。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带状衣物至少在内表面使用吸汗扩散性织物,使用扩散面积比为3以上的吸汗扩散性织物、或至少由疏性的里层及亲水性的表层这两层构成的吸汗扩散性织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05615号公报
[0005] 现有的带状衣物除了由网状织物构成的主体带(面扣件、镶边构件)外,还具有由吸汗扩散性织物构成的衬里、辅助带及塑料制的支撑物,零部件数量多,并且需要在将主体带围在腰部并用面扣件连接后,再紧固辅助带且用面扣件连接,存在佩戴方法繁杂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现有的带状衣物比较,零部件数量少、佩戴方法简单、并且能够对护具的佩戴者赋予腹腔压力上升效果,实现后屈抑制,从而使骶髂关节稳定的护具。
[0007] 在本发明的护具中,该护具由基体材料构成,该基体材料由通过经编连续地针织而成的一片针织物构成,将该一片针织物的针织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给与长边方向的伸缩性,并且抑制短边方向的伸缩性,其中,上述护具具有:作为基体材料的中央部分的背接触部;使分别配置在背接触部的两侧的基体材料的两端部分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将背接触部及突出部的边界附近弯曲成大致八字形的弯曲部;以及配置在突出部的不同面上,并连接该不同面的连接部,突出部的各上边分别形成弯曲状的凹部,该突出部的各下边与背接触部的下边一起形成为连续的大致圆弧状,在利用连接部连接突出部的不同面的情况下,由基体材料的上边形成的周向的长度比由上述基体材料的下边形成的周向的长度短。
[0008]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0009] 在本发明的护具中,由于护具由基体材料构成,该基体材料由通过经编连续地针织而成的一片针织物构成,将该一片针织物的针织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给与长边方向的伸缩性,并且抑制短边方向的伸缩性,其中,上述护具具有:作为基体材料的中央部分的背接触部;使分别配置在背接触部的两侧的基体材料的两端部分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将背接触部及突出部的边界附近弯曲成大致八字形的弯曲部;以及配置在突出部的不同面上,并连接该不同面的连接部,突出部的各上边分别形成弯曲状的凹部,该突出部的各下边与背接触部的下边一起形成为连续的大致圆弧状,在利用连接部连接突出部的不同面的情况下,由基体材料的上边形成的周向的长度比由上述基体材料的下边形成的周向的长度短,因而能够对护具的佩戴者给与腹腔压力上升效果,实现后屈抑制,从而使骶髂关节稳定。附图说明
[0010] 图1(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具的背面的图,图1(b)是表示图1(a)所示的护具的表面的图,图1(c)是图1(a)所示的护具的下侧视图,图1(d)是图1(a)所示的护具的左侧视图。
[0011] 图2(a)是用于说明腰部附近的骨骼的名称的骨骼图,图2(b)是表示图1所示的护具的佩戴状态的从右侧前方看到的立体图,图2(c)是表示图1所示的护具的佩戴状态的从右侧后方看到的立体图,图2(d)是表示图1所示的护具的佩戴状态的右侧视图。
[0012] 图3(a)是用于说明腹腔压力上升效果的说明图,图3(b)是用于说明抑制后屈的说明图。
[0013] 图4(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护具的背面的图,图4(b)是表示图4(a)所示的护具的表面的图,图4(c)是图4(a)所示的护具的下侧视图,图4(d)是图4(a)所示的护具的左侧视图。
[0014] 图5(a)是表示用图1(a)所示的连接部连接时的护具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图5(b)是表示用图4(a)所示的连接部连接时的护具概略结构的主视图。
[0015] 图6(a)是用于说明作为被验者的动作的前屈的说明图,图6(b)是用于说明作为被验者的动作的侧屈的说明图,图6(c)是用于说明作为被验者的动作的后屈的说明图。
[0016] 图7(a)是表示用于验证护具的作用效果的前屈的从指尖到地面的距离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图7(b)是表示用于验证护具的作用效果的后屈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0017] 图8(a)是表示用于验证护具的作用效果的侧屈的从指尖到地面的距离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图8(b)是表示用于验证护具的作用效果的侧屈角度的测定结果的图表。
[0018] 图9(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具的背面的图,图9(b)是表示图9(a)所示的护具的表面的图,图9(c)是图9(a)所示的护具的下侧视图,图9(d)是图9(a)所示的护具的左侧视图。
[0019] 图10(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护具的背面的图,图10(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护具的背面的图,图10(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护具的背面的图。
[0020] 图11是形成第四实施方式的护具的背接触相对部的针织组织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0022] 在图1中,护具100是用作腰用的护具的织物,由利用经编机通过一根横纱(横糸1振り)的经编而针织成的针织物(以下,称为经编织物)构成,具有基体材料10,该基体材料10将经编织物的织成方向作为护具100的长边方向L,且给与长边方向L的伸缩性,并且抑制护具100的短边方向S的伸缩性。
[0023] 另外,经编机大致分为拉舍尔经编机和特里科经编机,其中,拉舍尔经编机使用多种针来形成花纹特殊化的织物(拉舍尔织物),特里科经编机未假定花纹而高生产率地形成特殊化的织物(特里科织物)。另外,经编机细分为双拉舍尔经编机,拉舍里纳(ラツセリナ)经编机,花边经编机或钩经编机(钩针编机)等。
[0024] 本实施方式的护具100从一片经编织物裁断成图1所示的形状而制成基体材料10,用结合带20将基体材料10的边缘(断线处)夹住缝上,但也可以通过包边或斜条滚边等来进行基体材料10的断线处的开线的防止和装饰。尤其是,基体材料10的断线处的结合通过利用锯齿形线迹(曲折形线迹)缝上结合带20,由于相邻的针迹不密集,由于不会抑制基体材料10的长边方向L的伸缩性而较好。
[0025] 基体材料10包括:作为基体材料10的中央部分的背接触部11;使由背接触部11的两侧构成的两端部分向上突出的突出部12;以及使背接触部11及突出部12的边界附近弯曲成大致八字形的弯曲部13。
[0026] 突出部12将基体材料10的两端部分的上边12a形成为弯曲状的凹部而成,并在基体材料10的两端部分的下边12b沿着上边12a的延长方向而形成。
[0027] 另外,突出部12具有配置在基体材料10的两端部分的不同面上、用以连接该不同面的连接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连接部虽对使用了面扣件30的护具100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能连接基体材料10的两端部分的部件均可,并不限于面扣件,例如,也可以使用钮扣、按扣、掀扣、钩扣、扣子、固件拉链、拉)、前挂钩或锭固件(スピンドルストツパ一)等。
[0028] 另外,如图1所示,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突出部12在与佩戴者接触的背面的一端侧配置有面扣件30的钩扣32,在与佩戴者不接触的表面的另一端侧配置有面扣件30的环扣31,但还可以将钩扣32配置在表面而将环扣31配置在背面,也可以将背面的配置钩扣32的一侧从一端侧变更到另一端侧进行配置,而将表面的配置环扣31的一侧从另一端侧变更到一端侧进行配置。
[0029] 如图2(b)所示,在利用作为连接部的面扣件30(环扣31、钩扣32)进行连接的情况下,弯曲部13具有使基体材料10的两端部分作为连续的下边12b连接的大致八字形的基准线13a。这样,使基体材料10的两端部分作为连续的下边12b连接,从而能够扩大环扣31与钩扣32的面积来提高连接力,并且能够使在突出部12及弯曲部13的基体材料10的伸缩方向从前腹部到侧腹部都朝向上方,而从下方向上推腹部来提高腹腔203的压力。
[0030] 再有,本实施方式的基准线13a通过装饰线迹进行缝制,但只要是成为标记那样的结构,并不限于这种缝(缝迹)。另外,以上述大致八字形的基准线13a为基准使突出部12向下方侧(即,佩戴者的下腹部侧)弯曲地进行屈曲,并利用作为连接部的面扣件30(环扣31、钩扣32)进行连接时,在佩戴者进行佩戴之后,如图5所示,在主视中,弯曲部13在左右的侧端部13b成为大致八字形。
[0031] 在此,经编是指在纵向(针织方向)制作线圈,使用一根一根平行排列的许多经纱整经纱),分别将它们结合而制作针织物。
[0032] 结合方法虽然有各种各样,但作为代表的方法,可以列举:将彼此相邻的经纱相互缠绕的同时作为整体制作针织物的方法,以及以经纱的各自的每一根制作独立的许多链式线圈,在对其插入另外准备的又一组经纱,在将每几个链式线圈汇集的同时在横向连在一起,作为整体形成针织物的方法。
[0033] 另外,经编具有难以开线、横向(垂直于针织方向的方向)的延伸小,并且生产效率高、编织幅度大等特征。
[0034] 基体材料10通过使用经编织物而能够给与护具100所要求的伸缩性,且减薄护具100的厚度,并且即使裁断织物,针织用纱也不会从断线处开线,能够加工成自由的形状。另外,基体材料10通过使用经编织物而能够利用存在于邻接的针织用纱之间的间隙的空气层来提高护具100的保温效果。
[0035] 另外,基体材料10由于从一片经编织物裁断,因而没有由多片织物形成的接缝,难以产生花纹走样或弯曲,并且还能够利用收缩性优良的经编织物来沿着佩戴者的身体的凹凸,与佩戴者的腰的活动(由骨盆及背骨的活动引起的身体的前弯、后仰及扭转)灵活地相对应。
[0036] 此外,在基体材料10不是经编织物,而是将长方形的多织物相互连接来缝制基体材料10的场合,由于织物是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经纱和纬纱上下正交构成的编织组织,因而在纵向及横向都没有伸缩性,难以与佩戴者的身体吻合(适合)。
[0037] 另外,在将多片经编织物相互连接来缝制基体材料10的场合,作为基体材料10整体没有弹力,伸展没有统一性,并且在邻接的经编织物的接缝处易于弯曲,有可能使接缝扩大而产生贯通孔。另外,在将多片经编织物相互连接来形成基体材料10的场合,在邻接的经编织物的接缝的缝制部分会使经编织物重叠,护具100变厚,导致护具100的重量增加,有可能损害佩戴护具100的佩戴感。因此,基体材料10最好从一片经编织物裁断而制成。
[0038]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体材料10作为织成经编织物的经纱,使用软的吸汗及速干性优良的dralon(ドラロン)公司的干式丙烯酸纤维(干纺腈纶)“ドラロン”(注册商标)及作为花的混纺纱的“ドラロン棉混纺纱”。就这种ドラロン棉混纺纱而言,干式丙烯酸纤维是易于产生由豆形截面(ビ一ンズ断面)形成的间隙的结构,能够得到蓄积由佩戴者的体温暖和的空气的绗缝那样的保温效果,并且吸湿性优良的天然纤维的棉原料对佩戴者的肌肤很好,柔软、吸汗、能够使护具100(基体材料10)与肌肤很好地接触。
[0039] 接着,使用图2及图3对护具1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另外,在图2(b)至图2(d)中,以箭头图示了护具100的基体材料10的伸缩方向。
[0040] 在此,如图2(a)所示,腰由五个骨头堆起来的腰椎201和骨盆202构成。另外,腰椎201支撑于位于腹部的侧腹肌及后腹肌等腹肌群以及位于背部的背浅肌及背深肌等背肌群。
[0041] 因此,为了缓解腰痛,如图3(a)所示,从外部保持腰周围,从下方上推腹部以提高腹腔203的压力,支撑腰椎201是有效的(腹腔压力上升效果)。
[0042] 另外,保持正确的姿势而使腰椎201稳定,如图3(b)所示,通过抑制腰部负担最重的后屈动作,也能减轻对腰椎201的负担(抑制后屈)。
[0043] 另外,通过从两侧面侧对髂骨205施加压力而勒紧骶髂关节206,从而能够抑制作为腰椎201的基座的骶骨204的摆动(稳定骶髂关节)。
[0044]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护具100具有使背接触部11及突出部12的界线附近弯曲成大致字形的弯曲部13。由此,在佩戴者佩戴了护具100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基体材料10的背接触部11位于与佩戴者的背部的腰椎201相对应的部分,基体材料10的弯曲部13(两端部分的上边12a)位于从佩戴者的侧腹部的与肋骨(第十二肋骨)207相对应的部分靠下方(髂骨205附近)的位置,基体材料10的突出部12位于从佩戴者的前腹部的与肋骨(第十二肋骨)207相对应的部分靠下方的位置。
[0045] 即、基体材料10的背接触部11在支撑佩戴者的腰椎201的同时,基体材料10的突出部12能够不被肋骨207妨碍地推压腹腔203,给与佩戴者腹腔压力上升效果,并且能够抑制腰部的后屈。另外,就护具100而言,由于基体材料10的突出部12位于从佩戴者的前腹部的与肋骨(第十二肋骨)207相对应的部分靠下方的位置而不会推压肋骨207,因而不会阻碍腰部的前屈的动作,能够很容易地进行前屈(不会对日常动作造成障碍),并且由于不会推压佩戴者的胃,因而对胃没有压迫感,护具100的佩戴感觉良好。
[0046] 尤其是,护具100使用给与长边方向L的伸缩性并抑制短边方向S的伸缩性的基体材料10。由此,如图2(b)及图2(d)所示,基体材料10的伸缩力作用于箭头方向,从下方上推腹部,再上推肋骨207内部的内脏,由于将施加给内脏的压力传递到背骨,还从内侧支撑背骨,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腹腔压力上升效果及抑制后屈。另外,基体材料10的左右的弯曲部13能够从左右的侧端部13b推压髂骨205,勒紧骶髂关节206,从而年稳定骶髂关节206。
[0047] 此外,如图5所示,护具100在利用作为连接部的面扣件30(环扣31、钩扣32)进行连接时,由于由基体材料10的上边得到的周向H1的长度比由基体材料10的下边得到的周向H2的长度短,因而从与肋骨(第十二肋骨)207相对应的部分的下方到与骨盆202相对应的部分,护具100成为扩开的锥形(正面观察中,在左右的侧端部13b为大致八字形)。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护具100与圆筒状的护具比较,能够与佩戴者的腰部的形状相吻合地支撑于骨盆202,从而防止护具100的位置随着佩戴者的腰的动作而偏移。
[0048] 尤其是,女性的骨盆202与男性的骨盆202是横向宽而纵向短的结构。因此,如图4所示,为了包围与骨盆202相对应的部分,最好是将女性用的护具100做成使突出部12的最上端的位置位于比背接触部11的上边的位置高的位置,与相同尺寸的男性用(例如,图
1)的护具100比较,加长从背接触部11到突出部12的前端的长度,加大背接触部11的下边与突出部12的下边形成的角度α2(>α1),加大锥角θ2(>θ1)。
[0049] 例如,图1中的背接触部11的下边与突出部12的下边形成的角度α1在14°~18°的范围。并且,在与该形成的角度α1的范围相对应的护具100中,以大致八字形的基准线13a为基准,使突出部12向下方侧弯曲地屈曲,在由作为连接部的面扣件30进行连接时,成为锥角θ1与5°~7°的范围相对应的护具100。
[0050] 另外,例如,图4中的背接触部11的下边与突出部12的下边形成的角度α2在18°~20°的范围。并且,在与该形成的角度α2的范围相对应的护具100中,以大致八字形的基准线13a为基准,使突出部12向下方侧弯曲地屈弯曲,在由作为连接部的面扣件30进行连接时,成为锥角θ2与7°~9°的范围相对应的护具100。
[0051] 在此,利用浸有使硬度变化的液体的针织用纱织成经编织物,将经编织物的针织方向作为护具100的长边方向L,利用一片经编织物制作护具100(实施例1:硬度低的类型,实施例2;硬度高的类型)。然后,利用拉伸器(拉伸负荷:4.5kg)测定伸长率(延伸时的长度(延伸尺寸)与原来的尺寸(设置尺寸)之差相对于原来尺寸的百分率),并将测定的结果示于下表1。另外,实施例1是利用浸有了树脂浓度为20%的液体的针织用纱得到的男性用的护具100,实施例2是利用浸有树脂浓度为25%的液体的针织用纱得到的女性用的护具100。
[0052] 表1
[0053]
[0054] 根据表1可知,实施例1及实施例2的护具100给与长边方向L的伸缩性,并抑制了护具100的短边方向S的伸缩性(非伸缩性)。
[0055] 另外,佩戴了实施例1(长边方向L的伸长率:59.69%)的护具100的男性被验者及佩戴了实施例2(长边方向L的伸长率:50.99%)的护具100的女性被验者的佩戴感觉都良好。
[0056] 下面,说明验证了本实施方式的护具100的作用效果的结果。
[0057] 在实验中,在被验者(27岁的健康成人男性、身高172cm、体重58kg)的腰上,在佩戴了实施例1的护具100的情况下(以下,称为佩戴时)及未佩戴的情况下(以下,称为未佩戴时),比较了身体的躯干在前屈时的指尖与地面的距离(图6(a)),侧屈时的指尖与地面的距离及角度(图6(b)),以及后屈时的角度(图6(c))的变化。
[0058] 将测定结果示于下表2及图7和图8。
[0059] 表2
[0060]
[0061] 如表2及图7和图8所示,护具100在佩戴时与未佩戴时比较可知,虽然前屈时的指尖与地面的距离没有大的差别,但侧屈时的指尖与地面的距离则增长,而在侧屈及后屈时的角度则变小。
[0062] 即,护具100不是限制佩戴者的前屈的活动区域(与未佩戴时相同程度),而限制了佩戴者的侧屈及后屈的活动区域,起到了能够抑制对腰部负担最重的后屈动作之类的作用效果。
[0063]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0064] 图9(a)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护具的背面的图,图9(b)是表示图9(a)所示的护具的表面的图,图9(c)是图9(a)所示的护具的下侧视图,图9(d)是图9(a)所示的护具的左侧视图。在图9中,与图1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而省略其说明。
[0065] 在利用作为连接部的面扣件30(环扣31、钩扣32)进行连接时,突出部12具有配置在推压佩戴者的腹腔203的区域并抑制基体材料10的长边方向L的伸缩性的挤压部40。该挤压部40例如,通过在基体材料10上涂覆、装上或喷涂树脂来形成。
[0066]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推压部40以图9(a)的背面所示的图中的推压部40及钩扣32的整体形状与图9(b)的表面所示的图中的环扣31的整体形状呈现大致对称的方式与钩扣32连续地配置在基体材料10的同一个面上。
[0067] 另外,面扣件30(环扣31、钩扣32)由于是没有伸缩性的构件,因而与挤压部40一起抑制基体材料10的长边方向L的伸缩性。
[0068] 尤其是,面扣件30的钩扣32由于是没有伸缩性的构件,因而也可以在应配置推压部40的区域配置钩扣32,而不配置推压部40(也可以将挤压部40用钩扣32共用)。
[0069] 此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仅是在突出部12新配置挤压部40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除了后述的推压部40发挥的作用效果以外,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0070] 推压部40抑制基体材料10的长边方向L的伸缩性,因而能够防止给与佩戴者的腹腔203的压力因基体材料10的伸长而向基体材料10的长边方向L分散,能够对腹腔203集中地给与压力,起到了能提高上述腹腔压力上升效果的作用效果。
[0071]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0072] 图10(a)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护具的背面的图,图10(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另一护具的背面的图。在图10(a)及图10(b)中,与图1(a)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而省略其说明。
[0073] 背接触部11具有支撑部11c,该支撑部11c横穿上边11a及下边11b之间,由接缝、缝制垫布或粘结垫布形成,抑制了在基体材料10的短边方向S上的背接触部11的弯曲。
[0074] 此外,由接缝形成的支撑部11c是对基体材料10利用例如由两根针或三根针的缝纫机缝成的接缝来形成。
[0075] 另外,由缝制垫布形成的支撑部11c是以增强为目的将另外贴上的布料(垫布)等放在基体材料10上通过缝制而形成。
[0076] 另外,由粘结垫布形成的支撑部11c是例如将由聚酯类、聚酰胺类、聚酯类、聚乙烯类(高密度、低密度)或乙烯-醋酸乙烯类等种类的树脂构成的粘结树脂,通过制粒加工、粉末加工、蛛网加工或者薄膜加工等加工方法涂覆在基体材料10上,再通过利用平板形压力机、辊型压力机等进行加热及加压处理,通过将树脂固定在基体材料上来形成。
[0077] 另外,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仅是在背接触部11新配置支撑部11c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除了后述的支撑部11c发挥的作用效果以外,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0078] 本实施方式的护具100发挥的作用效果如下:由于背接触部11具有支撑部11c,因而在维持沿着佩戴者的腰部的弯曲的背接触部11的曲面的同时,能够抑制背接触部1在基体材料10的短边方向S的弯曲,防止背接触部11的卷曲,使护具100与佩戴者的腰部贴紧。
[0079] 尤其是,如图10(a)或图10(b)所示,由于支撑部11c倾斜地横穿背接触部11的上边11a及下边11b之间,因而能够抑制基体材料10的长边方向L的伸缩性。由此,背接触部11与利用面扣件30抑制基体材料10的长边方向L的伸缩性的突出部12一起,对在背接触部11和配置有面扣件的突出部12的一部分之间的长边方向L给与伸缩性的基体材料10发挥支撑作用。
[0080]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11c只要是能抑制基体材料10的短边方向S的背接触部11的弯曲,并不限于如图10(a)及图10(b)所示的条数、位置、大小及范围,最好是根据基体材料10(背接触部11)的材质、形状及大小适当设定。
[0081]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
[0082] 图10(c)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护具的背面的图。图11是形成第四实施方式的护具的背接触相对部的针织组织的概略结构图。在图10(c)中,与图1(a)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而省略其说明。
[0083] 容纳部50是缝制在基体材料10的背接触部11上的袋状的物袋,例如,加入了用于增强背接触部11的塑料或金属片等撑条或便携式取暖器等附属品。在图10(c)中,虽然将容纳部50配置在背面,但也可以配置在表面。另外,在将便携式取暖器收放在容纳部50中的这种用途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容纳部50配置在背接触部11以外的突出部12,还可以将容纳部50配置在多处。
[0084] 本实施方式的容纳部50做成收放未图示的便携式取暖器的形式,如图10(c)所示,通过将与基体材料10的背接触部11相对应的形状的布料或针织物(以下,称为背接触相对部51)的一部分切除并缝制切口来作为便携式取暖器的插入口52,使背接触相对部51与基体材料10的背接触部11接触并兼做基准线13a对周围进行缝制来形成。尤其是,背接触相对部51的上边及下边可以与基体材料10的边缘(断线处)一起用结合带20夹入其中进行缝制。
[0085] 另外,在将背接触相对部51做成经编织物的情况下,作为织成背接触相对部51的编织机使用钩编经编机,在由构成纵行圈W的经编用纱51a及在横列C方向行进的纬插入纱织成的经编织物上形成狭缝52a,可以将该狭缝52a作为插入口52。
[0086] 例如,如图11所示,在第三纵行圈W3及第四纵行圈W4之间,在第四横列C4~第九横列C9上形成该狭缝52a的情况下,按以下方式织成。
[0087] 图11所示的经编织物在要连接第四横列C4~第九横列C9的三个纵行圈(第一纵行圈W1、第二纵行圈W2、第三纵行圈W3)的链式线圈的第一纵行圈W1及第三纵行圈W3形成第一纬插入纱51b的折返端部,在要连接第四横列C4~第九横列C9的三个纵行圈(第四纵行圈W4、第五纵行圈W5、第六纵行圈W6)的链式线圈的第四纵行圈W4及第六纵行圈W6形成第二纬插入纱51c的折返端部。
[0088] 并且,图11所示的经编织物在第三纵行圈W3及第四纵行圈W4中的第一横列C1与第二横列C2之间、第二横列C2与第三横列C3之间、第九横列C9与第十横列C10之间、以及第十横列C10与第十一横列C11之间,重叠第一纬插入纱51b与第二纬插入纱51c。
[0089] 这样,通过将背接触相对部51做成经编织物,在经编织物上形成狭缝52a作为插入口52,从而能够省略切除作为插入口52的切口的工序及缝制切口的工序,能够减少插入口52的制造工序数及制造成本。
[0090] 此外,在本第四实施方式中,仅是在将容纳部50新配置背接触部11这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除了后述的容纳部50所发挥的作用效果以外,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0091] 本实施方式的容纳部50能够收放与佩戴者的需要相应的附属品,提高了护具100的方便性,尤其是在容纳撑条的情况下,起到能对背接触部11的硬度进行调整之类的作用效果。
[0092] (其它实施方式)
[0093]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将经编织物的编制方向作为护具100的长边方向L的基体材料10,从而不使用具有伸缩性的经纱便可给与长度方向L的伸缩性,但也可以使用具有伸缩性的经纱。
[0094] 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护具100虽然对作为腰用的护具使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用作腹部用护具、骨盆用护具或髂骨用护具等护具。
[0095] 符号说明
[0096] 10—基体材料,11—背接触部,11a—上边,11b—下边,11c—支撑部,12—突出部,12a—上边,12b—下边,13—弯曲部,13a—基准线,13b—侧端部,20—结合带,30—面扣件,
31—环扣,32—钩扣,40—推压部,50—容纳部,51—背接触相对部,51a—经编用纱,51b—第一纬插入纱,51c—第二纬插入纱,52—插入口,52a—狭缝,100—护具,201—腰椎,202—骨盆,203—腹腔,204—骶骨,205—髂骨,206—骶髂关节,207—肋骨,L—长边方向,S—短边方向。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