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袜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310014520.7 申请日 2023-01-05 公开(公告)号 CN116114934B 公开(公告)日 2024-04-16
申请人 广东启悦未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吕嘉慧; 畅蓓蕾; 柴庆年; 吴莹; 袁丁; 黄福开; 景毅; 袁奇宇;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袜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菌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袜体和设置于所述袜体开口处的袜筒,所述袜筒的顶部延伸设置有防滑部,所述防滑部;所述袜体、袜筒和防滑部均是由抗菌 纤维 和 棉 纤维以 质量 比为1:(6‑8)混纺编织而成。其中,袜体、袜筒和防滑部均是由抗菌纤维和棉纤维以质量混纺编织而成,抗菌纤维中含有各种 抗菌剂 ,提高袜子的抗菌性能和防螨性能,但是抗菌纤维的透气性差,对比,本申请中通过合理搭配使用棉纤维和抗菌纤维,进一步提高袜子的透气性,减少脚部汗液的积存,减少细菌和螨虫滋生。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菌袜,包括袜体(1)和设置于所述袜体(1)开口处的袜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袜筒(2)的顶部延伸设置有防滑部(3);所述袜体(1)、所述袜筒(2)和所述防滑部(3)均是由抗菌纤维纤维以质量比为1:(6‑8)混纺编织而成;
所述抗菌纤维由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制备得到:
聚酯树脂    50‑70份
改性矿物粉  12‑15份
交联剂      0.8‑1.5份
分散剂      2‑4份
竹炭粉      5‑8份
剂      0.5‑1.5份;
所述改性矿物粉是由如下步骤制得:
步骤A:按照重量份计,将20‑30份电气石置于40‑50份饱和石中,升温搅拌40‑
50min,过滤并清水洗涤三次,制得预处理矿粉;
步骤B:按照重量份计,将预处理矿粉与5‑10份羧基有机油混合,超声,制得羧基有机硅油‑电气石粉;
步骤C:按照重量份计,再将羧基有机硅油‑电气石粉、1‑3份抗菌剂、2‑8份偶联剂混合,升温至40‑50℃,超声,制得改性矿物粉;
所述竹炭粉为改性竹炭粉,所述改性竹炭粉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步骤1:按照重量份计,取40‑50份竹炭粉置于质量分数为20‑30%的盐酸溶液中,浸泡至体积膨胀至原来的1.3‑1.5倍,过滤,得到预处理竹炭粉;
步骤2:在氮气保护下,再将预处理竹炭粉置于400‑450℃进行烘烤1‑2h,冷却至50‑70℃,按照重量份计,再加入5‑10份戊二胺,反应1‑2h,过滤,得到改性竹炭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袜,其特征在于:所述羧基有机硅油酸值为60‑
150mgkoh/g,粘度为900‑2500mpa·s,平均分子量为2000‑170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袜,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所述分散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所述抗氧剂为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1076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树脂为结晶性聚酯树脂,所述聚酯树脂的分子量为8000‑25000,玻璃转化温度为40‑70℃,熔融粘度为510‑
7000dPa.a/2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纤维由如下步骤制得:
S1、将聚酯树脂、改性矿物粉和交联剂进行混合,得到预混料;
S2、将预混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投入,再按配比将抗菌剂、竹炭粉和分散剂从侧喂料口加入,进行挤出,得到抗菌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抗菌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长径比为(35‑40):1,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出的条件为:一区温度200‑220℃,二区和三区温度均为
230℃‑245℃,四区和五区温度均为260‑270℃,六区、七区和八区温度均为230‑240℃,九区和十区温度均为240‑260℃,十一区温度240‑250℃。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抗菌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备料:将抗菌纤维和棉纤维按照重量比制备成复合线;
袜子织造:采用复合线,经袜子织机编织成两端开口的袜体、袜筒和防滑部;
缝头处理:将袜体在袜子缝头机中进行对目缝合;
定型处理:将缝头处理所得的袜子在袜子定型机中定型60‑80秒,袜子定型机的工作气压控制在0.15‑0.2MPa,所述袜子定型机的工作温度为90‑100℃;
所述抗菌纤维是来自于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抗菌纤维。

说明书全文

一种抗菌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袜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菌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袜子作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人们平均每天有12小时都在穿袜子,袜子穿着舒适度对人们的生活有较大影响。人的脚心每平方厘米约有600个汗腺,当人体出汗时,脚上的袜子使得汗液不易挥发,泡在汗液中的双脚容易滋生细菌和螨虫,并且会大量繁殖,散发出恶臭。因此,市面上出现大量透气抗菌的袜子,如在袜子表面喷洒灭菌剂和竹纤维制备吸附异味,但是这类仅仅是治标不治本;如使用纳米源头上解决了袜子的防臭问题,实现七天不洗仍可以防臭的,纳米银可以有效抑制细菌和螨虫滋生,但是目前使用纳米银制备袜子的工艺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发明内容
[0003] 为了提高袜子的抗菌除螨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袜及其制备方法。
[0004]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抗菌袜,包括袜体和设置于所述袜体开口处的袜筒,所述袜筒的顶部延伸设置有防滑部;所述袜体、袜筒和防滑部均是由抗菌纤维和纤维以质量比为1:(6‑8)混纺编织而成。
[00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袜子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抗菌性能、除螨性能以及防滑性能。其中,袜体、袜筒和防滑部均是由抗菌纤维和棉纤维以质量混纺编织而成,利用抗菌纤维的抗菌性以及棉纤维的透气性,使得袜子同时具有抗菌性、防螨性和透气性。抗菌纤维中含有各种抗菌剂,提高袜子的抗菌性能和防螨性能,但是抗菌纤维的透气性差,对比,本申请中通过合理搭配使用棉纤维和抗菌纤维,进一步提高袜子的透气性,减少脚部汗液的积存,减少细菌和螨虫滋生。
[0007] 一般的抗菌袜使用时间长,其弹性会变差,导致掉跟现象出现。对此,通过合理设置抗菌纤维和棉纤维的重量比,使得袜子在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抗菌性和除螨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贴肤性能和弹性,提高袜子穿戴的舒适度以及抗菌袜不易变形。进一步地,在袜筒的顶部延伸设置有防滑部,防滑部增加抗菌袜与后脚跟的接触面积,增加抗菌袜与后脚跟的摩擦,能够有效防止袜子出现掉跟的可能性。传统的防止袜子掉跟,是在袜子的后脚跟处粘贴防滑垫,但是防滑垫清洗多次后,防滑性能下降,而通过本申请的防滑部,可以防止袜子掉跟。
[0008] 优选的,所述抗菌纤维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制备得到:
[0009]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备的抗菌纤维具有良好抗菌性能和吸附异味性能。传统的使用竹炭粉作袜子吸收异味的主要成分,防止袜子散发异味,但是,竹炭粉吸收异味的能力有限,但竹炭粉,吸收异味饱和时,其吸收异味的作用效果就会失效;另外,吸收饱和的竹炭粉吸汗性能下降,会导致更多的细菌滋生。对此,本申请中采用改性矿物粉参与制备抗菌纤维,改性矿物粉释放出负离子,负离子会电解竹炭粉中异味分子,使得异味分子分解,使得竹炭粉可以一直吸收异味,竹炭粉不会到达饱和状态,从而达到长效吸收异味的效果。其次,改性矿物粉释放出的负离子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抑制细菌的生长,减少异味的产生。
通过竹炭粉和改性矿物粉的双重作用,使得抗菌纤维具有长效抑制细菌和除异味的效果。
[0011] 交联剂用于将改性矿物粉与聚酯树脂交联一体,使得抗菌纤维具有良好抗菌除螨效果以及弹性。
[0012] 分散剂能提高改性矿物粉、竹炭粉在聚酯树脂中的流动性,提高抗菌纤维体系的原料分布的均匀性,减少斑点的产生。
[0013] 抗化剂能提高抗菌纤维的耐候性,使得经过多次洗、晾晒后不易出现纤维硬化等现象。
[0014] 优选的,所述改性矿粉是由如下步骤制得:
[0015] 步骤A:按照重量份计,将20‑30份电气石粉置于40‑50份饱和石灰水中,升温至60‑70℃,搅拌40‑50min,过滤并清水洗涤三次,制得预处理矿粉;
[0016] 步骤B:按照重量份计,将预处理矿粉与5‑10份羧基有机油混合,超声,制得羧基有机硅油‑电气石粉;
[0017] 步骤C:按照重量份计,再将羧基有机硅‑电气石粉、1‑3份抗菌剂、2‑8份偶联剂混合,升温至40‑50℃,超声,制得改性矿物粉。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改性矿物粉具有良好的抗菌和分散性。电气石粉能够产生压电效应,使得电气石粉能不断释放出负离子,进而提高抗菌纤维的抗菌性能。但是,电气石粉分布均匀度差,与竹炭粉搭配使用,不能及时电解竹炭粉新产生的异味,不但浪费了电气石粉用量,且不能产生高效的抗菌效果,实用性有待提高。对此,本申请对电气石进行改性,一方面提高电气石粉分部针对性,使其配合竹炭粉使用,能及时快速地电解竹炭粉新产生的异味,使得竹炭粉可以一直吸收异味,竹炭粉不会到达饱和状态,从而达到长效永久性吸收异味的效果;另一方面能使抗菌成分缓释,减少袜子经过多次水洗后抗菌性能下降现象出现。
[0019] 通过采用将电气石粉经过饱和石灰水进行处理,使电气石粉表面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易于与羧基硅油反应,从而改变电气石粉表面化学性质。再通过偶联剂的作用,将抗菌剂与羧基有机硅油‑电气石粉连接,使得改性矿物粉的分布均匀度、抗菌性能和防螨性能提高。
[0020] 优选的,抗菌剂为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
[0021] 优选的,偶联剂为KH‑540、KH‑570、KH‑172、KH‑560、KH‑550或KH‑151中的一种。
[0022] 优选的,步骤B中的超声频率为20‑30kHz,超声时间为1‑1.5h。
[0023] 优选的,步骤C中的超声频率为35‑40kHz,超声时间为0.5‑1h。
[0024] 优选的,所述羧基有机硅油中酸值为60‑150mgkoh/g,粘度为900‑2500mpa·s,平均分子量为2000‑17000。
[0025] 通过优化羧基有机硅油的物理参数,进一步提高羧基有机油与经饱和石灰水进行处理的电气石粉反应,对电气石粉进行改性,提高电气石墨粉分布均匀度。同时也利于抗菌剂与电气石粉的连接,提高电气石粉的抗菌性和防螨性能。
[0026] 优选的,所述交联剂为三羟甲基丙烷;所述分散剂为乙烯基双硬脂酰胺,所述抗氧剂为1010抗氧剂、168抗氧剂、1076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
[002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改性矿物粉与聚酯树脂交联的稳定性,使得改性矿物粉和竹炭粉能均匀分布抗菌纤维中,使得抗菌纤维具有良好抗菌除螨效果以及弹性,同时进一步提高抗菌纤维的抗老化性能。
[0028] 优选的,所述竹炭粉为改性竹炭粉,所述改性竹炭粉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29] 步骤1:按照重量份计,取40‑50份竹炭粉置于质量分数为20‑30%的盐酸溶液中,浸泡至体积膨胀至原来的1.3‑1.5倍,过滤,得到预处理竹炭粉;
[0030] 步骤2:在氮气保护下,再将预处理竹炭粉置于400‑450℃进行烘烤1‑2h,冷却至50‑70℃,按照重量份计,再加入5‑10份戊二胺,反应1‑2h,过滤,得到改性竹炭粉。
[0031] 优选的,所述竹炭粉的平均粒径为20‑100nm。
[003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高竹炭粉吸收异味性能。竹炭粉能够吸收异味,但是释放异味的速度慢,不利于改性矿物粉对异味进行电解,使得异味不能及时的去除。对此,本申请中通过对竹炭粉进行改性,使得竹炭粉释放异味的速度加快,有利于改性电气石粉对异味的分解,减少细菌和螨虫的滋生。
[0033] 其中,通过盐酸作用进一步扩大竹炭粉中孔隙,再通过高温作用活化竹炭粉,有利于竹炭粉与戊二胺反应,对竹炭粉进行改性,有利于竹炭粉释放吸收的异味。优选的,所述聚酯树脂为结晶性聚酯树脂,所述聚酯树脂的分子量为8000‑25000,玻璃转化温度为40‑70℃,熔融粘度为510‑7000dPa.a/200℃。
[0034] 通过采用上述技方案,使得抗菌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使其在熔融状态下与竹炭粉、改性矿物粉的将混合均匀度提高,进一步提高抗菌纤维的抗菌性能和除螨性能。
[0035] 优选的,所述抗菌纤维由如下步骤制得:
[0036] S1、将聚酯树脂、改性矿物粉和交联剂进行混合,得到预混料;
[0037] S2、将预混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投入,再按配比将抗菌剂、改性竹炭粉、分散剂和竹炭粉从侧喂料口加入,进行挤出,得到抗菌纤维。
[003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制得弹性好、抗菌性强以及防螨效果好的抗菌纤维,有利于提高抗菌袜的抗菌防螨效果。且上述工艺能有利于改性矿物粉和竹炭粉能均匀分布于抗菌纤维中。
[0039] 优选的,步骤S1中混合速度为4000‑6000r/min,混合时间为30‑60min。
[0040] 优选的,所述双螺挤出机的螺杆长径比为(35‑40):1,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出的条件为:一区温度200‑220℃,二区和三区温度均为230℃‑245℃,四区和五区温度均为260‑270℃,六区、七区和八区温度均为230‑240℃,九区和十区温度均为240‑260℃,十一区温度
240‑250℃。
[004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改性矿物粉、竹炭粉、聚酯纤维、分散剂和抗氧化剂在熔融状态下能充分地混合均匀,使得抗菌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
[0042]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菌袜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43] 一种抗菌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44] 备料:将抗菌纤维和棉纤维按照重量比制备成复合线;
[0045] 袜子织造:采用复合线,经袜子织机编织成两端开口的袜体、袜筒和防滑部;
[0046] 缝头处理:将袜体在袜子缝头机中进行对目缝合;
[0047] 定型处理:将缝头处理所得的袜子在袜子定型机中定型60‑80秒,袜子定型机的工作气压控制在0.15‑0.2MPa,所述袜子定型机的工作温度为90‑100℃;
[0048] 所述抗菌纤维是来自于第一方面的任意一项抗菌纤维。
[004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得抗菌袜具有良好的弹性、抗菌性能和防螨性能。
[0050]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51] 1、本申请中抗菌袜包括袜体和设置于所述袜体开口处的袜筒,所述袜筒的顶部延伸设置有防滑部。防滑部防滑部增加抗菌袜与后脚跟的接触面积,增加抗菌袜与后脚跟的摩擦力,能够有效防止袜子出现掉跟的可能性;同时袜体、袜筒和防滑部均是由抗菌纤维和棉纤维按照重量比混纺编织而成,利用抗菌纤维的抗菌性和棉纤维的透气性,合理搭配使用,提高袜子的透气性,减少脚部汗液的积存,减少细菌和螨虫滋生。
[0052] 2、本申请中通将电气石粉经过饱和石灰水进行处理,再将羧基有机硅油参与反应,再通过偶联剂使得羧基有机硅油‑电气石粉与抗菌剂连接,从而提高电气石粉分布均匀度,再配合竹炭粉使用,能及时快速地电解竹炭粉新产生的异味,使得竹炭粉可以一直吸收异味,竹炭粉不会到达饱和状态,从而达到长效永久性吸收异味的效果以及抗菌除螨的效果。
[0053] 3、本申请中通过将竹炭粉经酸化处理‑高温处理‑戊二胺处理得到改性竹炭粉,使得竹炭粉释放异味的速度加快,有利于改性电气石粉对异味的分解,减少细菌和螨虫的滋生。附图说明
[0054] 图1是本申请中一种抗菌袜的结构示意图;
[0055] 附图标记:1、袜体;2、袜筒;3、防滑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以下结合附图1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57] 制备例
[0058] 制备例1
[0059] 一种改性矿物粉,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60] 步骤A:将0.2Kg电气石粉置于0.4Kg饱和石灰水中,升温至60℃,搅拌40min,过滤并清水洗涤三次,制得预处理矿粉;
[0061] 步骤B:将预处理矿粉与0.05Kg羧基有机硅混合,超声,超声频率为20kHz,超声时间为1h,制得羧基有机硅油‑电气石粉;
[0062] 步骤C:再将羧基有机硅油‑电气石粉、0.01Kg抗菌剂(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0.02Kg偶联剂(KH‑540)混合,升温至40℃,超声,超声频率为35kHz,超声时间为0.5h,制得改性矿物粉。
[0063] 其中羟基有机硅油酸值为60mgkoh/g,粘度为900mpa·s,平均分子量为2000。
[0064] 电气石粉粒度为1000目,吸附率为50%,比重为3.0,波长为14um,硬度为7。
[0065] 制备例2‑3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部分原料的种类、用量以及部分实验参数不同,其余的制备步骤均与制备例1一致。制备例1‑3中原料的种类、用量以及实验参数的差异,如表1所示:
[0066] 表1制备例1‑3中原料的种类、用量以及实验参数
[0067]
[0068] 制备例4
[0069] 一种抗菌纤维,由如下步骤制得:
[0070] S1、将0.5Kg聚酯树脂、0.12Kg改性矿物粉和0.008Kg交联剂进行混合,得到预混料;
[0071] S2、将预混料从双螺杆挤出机的主喂料口投入,再按配比将0.005Kg抗氧剂、0.05Kg改性竹炭粉和0.02Kg分散剂从侧喂料口加入,进行挤出,得到抗菌纤维。
[0072] 步骤S1中混合速度为4000r/min,混合时间为30min。
[0073] 聚酯树脂为结晶性聚酯树脂,聚酯树脂的分子量为8000,玻璃转化温度为40℃,熔融粘度为510dPa.a/200℃。
[0074] 双螺挤出机的螺杆长径比为35:1,双螺杆挤出机的熔融挤出的条件为:一区温度200℃,二区和三区温度均为230℃,四区和五区温度均为260℃,六区、七区和八区温度均为
230℃,九区和十区温度均为240℃,十一区温度240℃。
[0075] 制备例5‑7与制备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部分原料的种类、用量以及部分试验参数不同,其余的试验步骤均与制备例4相同。制备例4‑7原料的种类、用量以及试验参数的差异,如表2所示:
[0076] 表2制备例4‑7原料的种类、用量以及试验参数
[0077]
[0078]
[0079] 制备例8
[0080] 一种抗菌纤维,本制备例与制备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竹炭粉为改性竹炭粉,改性竹炭粉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81] 步骤1:取0.4Kg竹炭粉置于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溶液中,浸泡至体积膨胀至原来的1.3倍,过滤,得到预处理竹炭粉;
[0082] 步骤2:在氮气保护下,再将预处理竹炭粉置于400℃进行烘烤1h,冷却至50℃,再加入0.05Kg戊二胺,反应1h,过滤,得到改性竹炭粉。
[0083] 竹炭粉的平均粒径为20nm,颗粒炭含水率14%,片炭含水率5%;固定含量85%;2
灰分含量2%;比表面积300m /g;挥发分6%;干碳热值30000kJ/kg;pH值8;气干密度
0.800cm。
[0084] 制备例9
[0085] 一种抗菌纤维,本制备例与制备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竹炭粉为改性竹炭粉,改性竹炭粉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0086] 步骤1:取0.5Kg竹炭粉置于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溶液中,浸泡至体积膨胀至原来的1.5倍,过滤,得到预处理竹炭粉;
[0087] 步骤2:在氮气保护下,再将预处理竹炭粉置于450℃进行烘烤2h,冷却至70℃,再加入0.1Kg戊二胺,反应1h,过滤,得到改性竹炭粉。
[0088] 竹炭粉的平均粒径为20nm,颗粒炭含水率14%,片炭含水率5%;固定碳含量85%;2
灰分含量2%;比表面积300m /g;挥发分6%;干碳热值30000kJ/kg;pH值8;气干密度
0.800cm。
[0089] 制备例10
[0090] 一种抗菌纤维,本制备例与制备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改性矿物粉用量为0.06Kg,其余的试验步骤均与制备例4相同。
[0091] 实施例
[0092] 实施例1
[0093] 一种抗菌袜,包括袜体1和设置于所述袜体1开口处的袜筒2,所述袜筒2的顶部延伸设置有防滑部3;所述袜体1、袜筒2和防滑部3均是由抗菌纤维和棉纤维以质量比为1:6混纺编织而成。
[0094] 棉纤维的强度为0.31N/tex,伸长率为12%,模量为8.2N/tex,回弹性为74%。
[0095] 抗菌纤维来自于制备例4。
[0096] 抗菌袜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97] 备料:将抗菌纤维和棉纤维按照重量比制备成复合线;
[0098] 袜子织造:采用复合线,经袜子织机编织成两端开口的袜体、袜筒和防滑部;
[0099] 缝头处理:将袜体在袜子缝头机中进行对目缝合;
[0100] 定型处理:将缝头处理所得的袜子在袜子定型机中定型60秒,袜子定型机的工作气压控制在0.15MPa,所述袜子定型机的工作温度为90℃。
[0101] 实施例2
[0102] 一种抗菌袜,包括袜体1和设置于所述袜体1开口处的袜筒2,所述袜筒2的顶部延伸设置有防滑部3;所述袜体1、袜筒2和防滑部3均是由抗菌纤维和棉纤维以质量比为1:8混纺编织而成。
[0103] 棉纤维的强度为0.31N/tex,伸长率为12%,模量为8.2N/tex,回弹性为74%。
[0104] 抗菌纤维来自于制备例5。
[0105] 抗菌袜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106] 备料:将抗菌纤维和棉纤维按照重量比制备成复合线;
[0107] 袜子织造:采用复合线,经袜子织机编织成两端开口的袜体、袜筒和防滑部;
[0108] 缝头处理:将袜体在袜子缝头机中进行对目缝合;
[0109] 定型处理:将缝头处理所得的袜子在袜子定型机中定型80秒,袜子定型机的工作气压控制在0.2MPa,所述袜子定型机的工作温度为100℃。
[0110] 实施例3
[0111] 一种抗菌袜,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纤维来自制备例6,其余的实验参数、步骤、原料种类及用量均与实施例1一致。
[0112] 实施例4
[0113] 一种抗菌袜,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纤维来自制备例7其余的实验参数、步骤、原料种类及用量均与实施例1一致。
[0114] 实施例5
[0115] 一种抗菌袜,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纤维来自制备例8余的实验参数、步骤、原料种类及用量均与实施例1一致。
[0116] 实施例6
[0117] 一种抗菌袜,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纤维来自制备例9其余的实验参数、步骤、原料种类及用量均与实施例1一致。
[0118] 实施例7
[0119] 一种抗菌袜,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抗菌纤维来自制备例10其余的实验参数、步骤、原料种类及用量均与实施例4一致。
[0120] 对比例
[0121] 对比例1
[0122] 一种抗菌袜,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袜筒的顶部没有延伸设置有防滑部,其余的均与实施例1一致。
[0123] 对比例2
[0124] 一种抗菌袜,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袜体、袜筒和防滑部均是由抗菌纤维和棉纤维以质量比为0.5:6混纺编织而成,其余的均与实施例1一致。
[0125] 对比例3
[0126] 一种抗菌袜,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袜体、袜筒和防滑部均是由抗菌纤维和棉纤维以质量比为2:6混纺编织而成,其余的均与实施例1一致。
[0127] 性能检测试验
[0128] 对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制备得到的袜子进行掉跟测试和抗菌测试。
[0129] 检测方法/试验方法掉跟测试: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的抗菌袜穿在女人标准足型模型上,垂直于地面上下快速移动50次,观察抗菌袜是否掉跟,另外,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得到抗菌袜进行掉跟测试,每隔3天清洗一次,并测试100天后的掉跟试验,测试数据如表3所示:
[0130] 表3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抗菌袜掉跟实验数据
[0131]实施例或对比例 掉跟试验 100天后的掉跟试验
实施例1 否 否
实施例2 否 否
实施例3 否 否
实施例4 否 否
实施例5 否 否
实施例6 否 否
实施例7 否 否
对比例1 是 是
对比例2 否 是
对比例3 否 是
[0132] 由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并结合表3可知,通过本申请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抗菌袜具有良好的弹性,经多次水洗后不掉跟。
[0133] 实施例1和对比例1相比较,未经过多次水洗后,实施例1没有出现掉跟现象,对比例1出现掉跟现象,经过多次水洗后,实施例1没有掉跟现象,说明通过将抗菌纤维和棉纤维混合制备抗菌袜,能使抗菌袜具有良好的弹性,经多次水洗后不易变形,同时防滑部能提高抗菌袜与后脚跟的摩擦力,防止掉跟现象。
[0134] 实施例1和对比例2‑3相比较,经过多次水洗后,实施例1没有出现掉跟现象,对比例2‑3出现掉跟现象,其原因可能在于通过优化抗菌纤维和棉纤维的重量比,使得抗菌袜具有良好的弹性,经多次水洗后,还能保持良好弹性,不易变形,使得防滑部能提高抗菌袜与后脚跟的摩擦力不变,从而防止掉跟。
[0135] 抗菌测试: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得到抗菌袜进行抗菌测试,每隔3天清洗一次,并测试100天后的抗菌效果。参照T/SZTIA001‑2020,测试数据如表4所示:
[0136] 表4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抗菌袜抗菌实验数据
[0137]
[0138] 由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并结合表4可知,通过本申请制备的抗菌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且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抗菌效果。
[0139] 实施例1和对比例2‑3相比较,实施例1中的抑菌率高于对比例2‑3的抑菌效果,同时经过多次水洗后,实施例1中抑菌率变化明显小于对比例2‑3中抑菌率变化,其原因可能在于本申请通过合理搭配使用棉纤维和抗菌纤维,进一步提高袜子的透气性,减少脚部汗液的积存,减少细菌。
[0140] 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比较经过多次水洗后,实施例1中抑菌率变化明显大于实施例2中抑菌率变化,其原因可能在于通过申请制备的改性电气石粉分布均匀度提高,配合竹炭粉使用,能及时电解竹炭粉新产生的异味,使得竹炭粉可以一直吸收异味,竹炭粉不会到达饱和状态,从而达到长效永久性吸收异味的效果,同时改性矿物粉的抗菌性能提高。
[0141] 实施例1与实施例5相比较,实施例1中的抑菌率高于实施例5的抑菌效果,同时经过多次水洗后,实施例1中抑菌率变化明显小于实施例5中抑菌率变化,说明通过采用本申请制备改性竹炭粉,能有效吸收异味,快速释放异味,有利于改性电气石粉对异味的分解,减少细菌滋生。
[0142] 实施例5与实施例7相比较,同样条件下,实施例7中改性矿物粉的用量少了一半,但是实施例5的抑菌效果与实施例7的抑菌效果基本相同,同时,经过多次水洗后,实施例5中抑菌率变化与实施例7中抑菌率变化也基本相同,说明通过采用本申请中改性矿物粉使用量少,但是抗菌效果好。
[0143] 防螨性能测试:将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得到抗菌袜进行防螨性能测试,每隔3天清洗一次,并测试100天后的防螨性能测试。参照GB/T24253‑2009,测试数据如表5所示:
[0144] 表5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抗菌袜防螨实验数据
[0145] 实施例或对比例 抑制率(%) 100天后的抑制率(%)实施例1 90.1 80.6
实施例2 95.9 90.5
实施例3 95.8 90.8
实施例4 95.9 90.4
实施例5 99.2 98.6
实施例6 99.3 98.8
实施例7 95.8 95.4
对比例1 95.8 90.5
对比例2 865.2 70.1
对比例3 88.2 70.9
[0146] 由实施例1‑7和对比例1‑3并结合表5可知,通过本申请制备的抗菌袜具有良好的防螨性能,且能长时间保持良好的防螨效果。
[0147] 实施例1和对比例2‑3相比较,实施例1中的抑制率高于对比例2‑3的抑制效果,同时经过多次水洗后,实施例1中抑制率变化明显小于对比例2‑3中抑制率变化,其原因可能在于本申请通过合理搭配使用棉纤维和抗菌纤维,进一步提高袜子的透气性,减少脚部汗液的积存,减少螨虫的数量。
[0148] 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比较经过多次水洗后,实施例1中抑制率变化明显大于实施例2中抑制率变化,其原因可能在于通过申请制备的改性电气石粉分布均匀度提高,配合竹炭粉使用,能抑制螨虫生存。
[0149] 实施例1与实施例5相比较,实施例1中的抑制率高于实施例5的抑制效果,同时经过多次水洗后,实施例1中抑制率变化明显小于实施例5中抑制率变化,说明通过采用本申请制备改性竹炭粉,减少螨虫的数量。
[0150] 实施例5与实施例7相比较,同样条件下,实施例7中改性矿物粉的用量少了一半,但是实施例5的抑制效果与实施例7的抑制效果基本相同,同时,经过多次水洗后,实施例5中抑制率变化大于实施例7中抑制率变化,说明通过采用本申请中改性矿物粉使用量少,但是抑螨效果好。
[015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