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翼的针织物及纤维制品

申请号 CN201980025801.4 申请日 2019-04-03 公开(公告)号 CN111971428B 公开(公告)日 2022-03-01
申请人 帝人富瑞特株式会社; 发明人 尾形畅亮; 原毛孝德; 柴田园未;
摘要 本 发明 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带 襟翼 的针织物、及 纤维 制品,该带襟翼的针织物包含襟翼部,通过在湿润时上述襟翼部移动来改变透气度、外观,解决手段是,例如,在包含地组织部和襟翼部的带襟翼的针织物中,将襟翼部的形状制成袋状,使上述襟翼部包含复合纤维,该复合纤维是由聚酯成分与聚酰胺成分以并排型或偏心皮芯型接合而得到的,由此,通过湿润使襟翼部可动。
权利要求

1.一种带襟翼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地组织部和襟翼部,所述襟翼部具有袋状的形状,且在所述襟翼部的地组织侧包含由聚酯成分与聚酰胺成分以并排型或偏心皮芯型接合而得到的复合纤维,所述襟翼部的前端部通过湿润而向远离地组织部的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襟翼的针织物,其中,所述襟翼部包含假捻卷曲加工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襟翼的针织物,其中,所述襟翼部包含所述假捻卷曲加工丝作为具有30T/m以下的扭矩的复合丝的构成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襟翼的针织物,其是交替配置具有S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与具有Z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而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襟翼的针织物,其中,所述襟翼部包含防丝。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襟翼的针织物,其中,带襟翼的针织物为圆形针织物。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襟翼的针织物,其在湿润时透气度和/或外观产生变化。
8.一种纤维制品,其选自运动服、外衣、内衣、男装、女装、医疗用衣料、护理用衣料、衬料、夏季和服、工作服、防护服、、帽子、手套、袜子、口罩、床上用品、窗帘和椅套中的任一种,所述纤维制品是使用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襟翼的针织物而成的。

说明书全文

襟翼的针织物及纤维制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襟翼的针织物、及纤维制品,该带襟翼的针织物包含襟翼部,通过在湿润时上述襟翼部移动来改变透气度、外观。

背景技术

[0002] 至今为止,已经提出了具有多个襟翼部(折皱部)的带襟翼的针织物(例如专利文献1、2、3)。这样的带襟翼的针织物由于具有多个襟翼部,所以保温性、隔热性优异。
[0003] 但是,现有的带襟翼的针织物在湿润时,襟翼部是不会移动的。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昭62‑12341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公平3‑17944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3168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0]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襟翼的针织物、及纤维制品,该带襟翼的针织物包含襟翼部,通过在湿润时上述襟翼部移动来改变透气度、外观。
[0011]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包含襟翼部的带襟翼的针织物中,将构成襟翼部的纤维等进行巧妙的设计,从而在湿润时能够使襟翼部移动,本发明人等进一步重复地深入研究,以至于完成了本发明。
[0013] 这样,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带襟翼的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含地组织部和襟翼部,上述襟翼部通过湿润而可动”。
[0014] 此时,优选上述襟翼部具有袋状的形状。此外,优选上述襟翼部包含复合纤维,该复合纤维是由聚酯成分与聚酰胺成分以并排型或偏心皮芯型接合而得到的。并且,优选上述襟翼部包含假捻卷曲加工丝。特别优选上述襟翼部包含上述假捻卷曲加工丝作为具有30T/m以下的扭矩的复合丝的构成丝。此外,优选交替配置具有S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与具有Z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此外,优选上述襟翼部包含防丝。此外,优选带襟翼的针织物为圆形针织物。此外,优选在湿润时透气度和/或外观会产生变化。
[0015]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纤维制品,其选自运动服、外衣、内衣、男装、女装、医疗用衣料、护理用衣料、衬料、夏季和服、工作服、防护服、、帽子、手套、袜子、口罩、床上用品、窗帘、床罩和椅套中的任一种,该纤维制品是使用上述带襟翼的针织物而成的。
[0016] 发明效果
[0017]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一种带襟翼的针织物、及纤维制品,该带襟翼的针织物包含襟翼部,能够通过在湿润时上述襟翼部移动来改变透气度、外观。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实施例1使用的针织组织图。
[0019] 图2为比较例1使用的针织组织图。
[0020] 图3为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带襟翼的针织物的图。
[0021]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在湿润时襟翼部移动的样子的图(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带襟翼的针织物包含地组织部和襟翼部,上述襟翼部通过湿润而可动。如图4示意性地表示的那样,通过湿润,上述襟翼部的前端部向着远离地组织部的方向移动。
[0023] 在此,如果上述襟翼部像图3所示那样具有袋状的形状,则不仅能够提高保温性、隔热性,还能够在襟翼部的大气侧与地组织部侧之间改变丝的构成,为优选。
[0024] 此外,优选上述襟翼部包含复合纤维,该复合纤维是由聚酯成分与聚酰胺成分以并排型或偏心皮芯型接合而得到的。特别是,如果襟翼部具有袋状的形状、且在襟翼部的地组织部侧配置了这样的复合纤维,则在湿润时该复合纤维的表观长度变长,从而襟翼部的前端部向着远离地组织部的方向移动。
[0025] 作为这样的复合纤维,可以优选使用日本特开2006‑97147号公报记载的、由聚酯成分与聚酰胺成分以并排型或偏心皮芯型接合而得到的复合纤维。
[0026] 即,从与其它聚酰胺成分的粘接性方面考虑,作为聚酯成分,可以优选例示具有磺酸的金属盐、磺酸的碱土金属盐或磺酸的 盐且共聚有下述化合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等改性聚酯,其中,上述化合物拥有1个以上的具有成酯能的官能团。其中,从泛用性和聚合物成本方面考虑,特别优选共聚有上述化合物的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此时,作为共聚成分,可举出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及其酯衍生物、5‑间苯二甲酸 及其酯衍生物,对羟基苯磺酸钠等。其中,优选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作为共聚量,优选为2.0~4.5摩尔%的范围。当该共聚量小于2.0摩尔%时,虽然能够得到优异的卷曲性能,但在聚酰胺成分与聚酯成分之间的接合界面有产生剥离的险。相反,当该共聚量大于4.5摩尔%时,在拉伸热处理时聚酯成分的结晶化难以进行,因此需要提高拉伸热处理温度,其结果是会有大量产生断丝的风险。
[0027] 另一方面,作为聚酰胺成分,只要在主链中具有酰胺键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尼龙‑4、尼龙‑6、尼龙‑66、尼龙‑46、尼龙‑12等。其中,从泛用性、聚合物成本、制丝稳定性方面考虑,优选尼龙‑6和尼龙‑66。
[0028] 另外,上述聚酯成分和聚酰胺成分中也可以包含公知的添加剂,例如颜料、消光剂、防污剂、荧光增白剂、阻燃剂、稳定剂、抗静电剂、耐光剂、紫外线吸收剂等。
[0029] 上述复合纤维能够具有任意的截面形状和复合形态。也可以是偏心皮芯型。进而,还可以是三形、四边形、或在其截面内具有中空部的形状。两成分的复合比能够任意地选定,但通常优选在以聚酯成分与聚酰胺成分的重量比计为30:70~70:30(更优选为40:60~60:40)的范围内。
[0030] 作为上述复合纤维的形态,优选为长纤维(复丝)。此时,作为单纤维纤度、单纤维的根数(细丝数)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单纤维纤度在1~10dte x(更优选为2~5dtex)、单纤维的根数在10~200根(更优选为20~100根)的范围内。
[0031] 此外,上述复合纤维优选具有由表现潜在卷曲性能而成的卷曲结构。不同种类的聚合物以并排型接合而得到的复合纤维通常具有潜在卷曲性能,在如后述那样于染色加工等中受到热处理时,会表现出潜在卷曲性能。作为卷曲结构,优选如下结构:聚酰胺成分位于卷曲的内侧,聚酯成分位于卷曲的外侧。具有这样的卷曲结构的复合纤维能够按照日本特开2006‑97147号公报记载的制造方法来容易地得到。如果复合纤维具有这样的卷曲结构,则在湿润时,内侧的聚酰胺成分会溶胀、伸长,而外侧的聚酯成分的长度基本不产生变化,因此卷曲率会降低(复合纤维的表观长度变长。)。另一方面,在干燥时,内侧的聚酰胺成分会收缩,而外侧的聚酯成分的长度基本不产生变化,因此卷曲率会升高(复合纤维的表观长度变短。)。
[0032] 从在湿润时卷曲容易降低、透气性能进一步上升来考虑,上述复合纤维优选为无捻丝或施加了300T/m以下的捻度的弱捻丝。特别优选无捻丝。如果像强捻丝那样赋予较强的捻度,则在湿润时卷曲不易减少,为非优选。另外,也可以以交织数成为20~200个/m(优选为20~60个/m)左右的方式施加经纬交织空气加工和/或通常的假捻卷曲加工。
[0033] 并且,优选上述襟翼部包含假捻卷曲加工丝。特别是,如果上述襟翼部包含假捻卷曲加工丝作为具有30T/m以下的扭矩的复合丝,则表面的稳定化、抗钩丝性、保温性、隔热性等提高,为优选。优选襟翼部具有袋状的形状、且襟翼部的大气侧配置有该复合丝。
[0034] 作为这样的复合丝,优选为国际公开第2008/001920号公报所记载那样的复合丝。
[0035] 即,是由制造条件或纤度互相不同的2种以上的假捻卷曲加工丝构成的复合丝。在假捻卷曲加工丝中,有在第1加热器区域中设置假捻的、所谓的one heater假捻卷曲加工丝,以及,将该丝导入第2加热器区域并进行松弛热处理从而减小扭矩的、所谓的second heater假捻卷曲加工丝。此外,根据加捻的方向,存在具有S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和具有Z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这些假捻卷曲加工丝。特别是,如果用具有S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与具有Z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来构成复合丝,则可以得到低扭矩的复合丝,为优选。
[0036] 上述复合丝能够通过例如以下的方法进行制造。即,可以经由第1辊、设定温度为90~220℃(更优选为100~190℃)的热处理加热器,使用加捻装置对丝条进行加捻,从而得到one heater假捻卷曲加工丝,也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导入第2加热器区域并进行松弛热处理,从而得到second hea ter假捻卷曲加工丝。假捻加工时的拉伸倍率优选为0.8~1.6
1/2
的范围。就假捻数而言,在假捻数(T/m)=(32500/(Dtex) )×α的式子中,优选α=0.5~
1.5,通常以0.8~1.2左右为宜。其中,Dtex是指丝条的总纤度。作为使用的加捻装置,盘式或带式的摩擦式加捻装置容易穿丝、断丝也少,为优选,但也可以使用销式的加捻装置。此外,能够通过加捻的方向来选择假捻卷曲加工丝具有的扭矩是S方向还是Z方向。接下来,通过将2种以上的假捻卷曲加工丝进行合丝,得到上述复合丝。
[0037] 优选通过经纬交织加工对该复合丝赋予交织。为了不损害柔软的手感和伸缩性,交织(经纬交织)的个数优选在30~200个/m的范围内。如果该个数大于200个/m,则会有柔软的手感和伸缩性受损的风险。相反,如果该个数小于30个/m,则会有复合丝的集束性不足、损害针织性的风险。另外,交织处理(经纬交织加工)可以使用通常的经纬交织喷嘴进行处理。
[0038] 作为如此得到的复合丝的扭矩,优选为30T/m以下(更优选为10T/m以下、特别优选为无扭矩(0T/m))。通过使用该低扭矩的复合丝来构成针织物,从而可以不损害柔软的手感和伸缩性地得到优异的抗钩丝性。扭矩越小越优选,最优选为无扭矩(0T/m)。为了实现这样的无扭矩,可以在将具有S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与具有Z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进行合丝时,使用除扭矩方向不同外、具有相同扭矩的2种假捻卷曲加工丝。
[0039] 此外,在上述复合丝中,卷曲率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10~20%)。如果该卷曲率小于2%,则有无法得到充分的柔软的手感和伸缩性的风险。
[0040] 在上述复合丝中,单纤维纤度优选为4dtex以下(优选为0.00002~2.0dtex、特别优选为0.1~2.0dtex)。该单纤维纤度越小越好,可以是被称为纳米纤维的单纤维径为1000nm以下的纤维。如果该单纤维纤度大于4dte x,则有无法得到柔软的手感和伸缩性的风险。此外,作为复合丝的总纤度,优选在33~220dtex的范围内。进而,作为复合丝的细丝数,优选在50~300根(更优选为100~300根)的范围内。
[0041] 此外,作为构成上述复合丝的纤维的单纤维截面形状,可以是通常的圆截面,也可以是圆截面以外的异形截面形状。作为这样的异形截面形状,可例示三角、四边、十字、扁平、收缩扁平、H形、W形等。通过采用这些异形截面形状,从而能够赋予针织物吸水性。
[0042] 作为构成上述复合丝的纤维,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使用聚酯纤维、丙烯酸纤维、尼龙纤维、人造丝纤维、乙酸纤维,进而能够使用、羊毛、真丝等天然纤维,或将他们复合而得到的纤维。特别优选聚酯纤维。作为这样的聚酯纤维,优选如下聚酯:将对苯二甲酸作为主要的酸成分,将原子数为2~6的亚烷基二醇、即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戊二醇、己二醇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主要的二醇成分的聚酯。其中,特别优选将乙二醇作为主要的二醇成分的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将丙二醇作为主要的二醇成分的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0043] 在这样的聚酯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具有少量(通常为30摩尔%以下)的共聚成分。此时,作为使用的对苯二甲酸以外的双官能性羧酸,能够举出例如间苯二甲酸、二甲酸、二苯基二羧酸、二苯基乙烷二羧酸、β‑羟基乙氧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己二酸、癸二酸、1,4‑环己烷二甲酸这样的芳香族、脂肪族、脂环族的双官能性羧酸。此外,作为上述二醇以外的二醇化合物,能够举出例如环己烷‑1,4‑二甲醇、新戊二醇、双酚A、双酚S这样的脂肪族、脂环族、芳香族的二醇化合物和聚氧烷撑二醇等。
[0044] 上述聚酯可通过任意的方法合成。例如,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情况进行说明,可以通过第1阶段的反应和第2阶段的反应进行制造,在第1阶段的反应中,使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直接进行酯化反应、或使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这样的对苯二甲酸的低级烷基酯与乙二醇进行酯化交换反应、或使对苯二甲酸与环氧乙烷进行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的二醇酯和/或其低聚物,在第2阶段的反应中,将第1阶段的反应生成物在减压下进行加热,进行缩聚反应直至到达期望的聚合度。此外,上述聚酯也可以是材料回收或化学回收的聚酯,或者如日本特开2004‑27009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11268号公报所记载那样的使用包含特定磷化合物和化合物的催化剂而得到的聚酯。进而,还可以是聚乳酸、立体复合聚乳酸等具有生物降解性的聚酯。
[0045] 如果上述聚酯包含相对于聚酯重量为0.1重量%以上(优选为0.1~5.0重量%)的紫外线吸收剂,则可以对针织物附加紫外线屏蔽性,为优选。作为这样的紫外线吸收剂,可例示苯并 嗪系有机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系有机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有机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系有机紫外线吸收剂等。其中,从在纺丝的阶段不分解方面来考虑,特别优选苯并 嗪系有机紫外线吸收剂。
[0046] 作为这样的苯并 嗪系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例示日本特开昭62‑11744号公报所公开的那些。即,2‑甲基‑3,1‑苯并 嗪‑4‑酮、2‑丁基‑3,1‑苯并 嗪‑4‑酮、2‑苯基‑3,1‑苯并 嗪‑4‑酮、2,2'‑亚乙基双(3,1‑苯并 嗪‑4‑酮)、2,2'‑四亚甲基双(3,1‑苯并嗪‑4‑酮)、2,2'‑对亚苯基双(3,1‑苯并 嗪‑4‑酮)、1,3,5‑三(3,1‑苯并 嗪‑4‑酮‑2‑基)苯、1,3,5‑三(3,1‑苯并 嗪‑4‑酮‑2‑基)萘等。
[0047] 此外,如果上述聚酯包含相对于聚酯重量为0.2重量%以上(优选为0.3~2.0重量%)的消光剂(二氧化钛),则可以对针织物附加防透性,为优选。
[0048] 进而,在上述聚酯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微孔形成剂(有机磺酸金属盐)、着色抑制剂、热稳定剂、阻燃剂(三氧化二锑)、荧光增白剂、着色颜料、抗静电剂(磺酸金属盐)、吸湿剂(聚氧烷撑二醇)、抗菌剂、其他无机颗粒中的1种以上。
[0049] 此外,如上所述,如果在襟翼部(优选为襟翼部的大气侧)配置具有30T/m以下的扭矩的复合丝、或者将具有S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与具有Z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交替配置,则表面稳定化、抗钩丝性提高,为优选。此时,具有S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与具有Z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可以1根1根地交替配置,也可以多根多根地交替配置,还可以1根:多根地交替配置。
[0050] 此外,优选上述襟翼部包含防水丝。此时,作为防水丝,优选防水性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聚氯乙烯纤维等。
[0051] 在此,作为防水性聚酯纤维,优选将酮系化合物或氟系化合物、系化合物共聚或混合而成的聚酯纤维,使用硅酮系、烃系、氟系中任一种的防水剂来施加防水加工的聚酯纤维。此时,作为共聚量或混合量,优选相对于聚酯重量为5~25重量%。此外,在施加了防水加工的聚酯纤维中,作为防水剂的含量,优选相对于加工前的聚酯纤维重量为0.4重量%以上(更优选为0.4~10重量%)。
[0052] 此时,上述氟系防水剂优选是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烷磺酸的合计浓度为5ng/g以下(优选为0ng/g)的氟系防水剂。作为这样的氟系防水剂,可以例示仅由不含有N‑羟甲基的单体构成的丙烯酸全氟烷基酯共聚物、市售品等。在市售品中,可以优选例示Asahi Glass Co.,Ltd.,制的氟系防水防油剂AsahiGuard E系列AG‑E061,Sumitomo 3M Limited.制的SCOTCHG ARD PM3622、PM490、PM930等。
[0053] 另外,作为制造上述防水性聚酯纤维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作为将硅酮系化合物或氟系化合物共聚或混合而成的聚酯纤维的制造方法,可以例示例如日本特开2010‑138507号公报记载的方法等。另一方面,作为防水加工的方法,可以例示例如使用轧染法、喷涂法等,将加工剂赋予聚酯纤维的方法,其中,上述加工剂是根据需要将抗静电剂、三聚氰胺树脂、催化剂等与氟系防水剂混合而得到的。
[0054] 在此,作为对聚酯纤维施加防水加工的方法,相较于在布帛的阶段施加防水加工,更优选在纤维的阶段施加防水加工。如果在纤维的阶段施加防水加工,则与在布帛的阶段施加防水加工的情况相比,单纤维能够被防水剂被覆,因此被覆总面积变大,防水性的耐久性提高,为优选。
[0055] 作为上述防水丝的形态,可以是短纤维(纺织丝),也可以是长纤维(复丝)。特别是单纤维纤度优选为1.0~5.0dtex(更优选为1.5~3.0dtex)。作为防水丝的细丝数、总纤度,优选细丝数为20根以上(更优选为20~200根)、总纤度为30~200dtex(更优选为30~150dtex)。
[0056] 本发明的带襟翼的针织物能够使用上述的丝条,通过例如日本特公昭62‑12341号公报、日本特公平3‑1794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6‑316844号公报等记载的方法来制造。此时,优选使用单圆针织机(优选为28针距以上,特别优选为28~80针距))来进行编织。
[0057] 在这样得到的带襟翼的针织物中,作为单位面积重量,优选在100~300g/m2的范围内。
[0058] 此外,可以适当地施加通常的染色加工、减量加工、起毛加工、防水加工、蓄热加工、吸汗加工等后加工。此时,用于染色的染料为分散染料、阳离子性染料、酸性染料等,没有特别限定,但由于阳离子性染料需要选择能用阳离子性染料进行染色的纤维,所以优选使用泛用性更高的分散染料用于染色。此外,作为用于防水加工的防水剂,能够使用石蜡系防水剂、聚硅氧烷系防水处理剂、氟系防水处理剂、无氟防水剂等公知的防水剂,该处理以通常采用的轧染法、喷涂法等公知的方法进行即可。
[0059] 本发明的带襟翼的针织物通过湿润而可动。此时,带襟翼的针织物的透气度优选具有各向异性。即,优选从针织物背面(与襟翼侧的面相反侧的面)到针织物表面(襟翼侧的面)的透气度大于从表面(襟翼侧的面)到背面(与襟翼侧的面相反侧的面)的透气度。此外,优选在湿润时透气度和/或外观会产生变化。
[0060] 这样的带襟翼的针织物可优选用作衣料(运动服、外衣、内衣、男装、女装、医疗用衣料、护理用衣料、衬料、夏季和服、工作服、防护服等)、鞋、帽子、手套、袜子、口罩、床上用品、窗帘、床罩和椅套等纤维制品。
[0061] 这样的纤维制品由于使用上述带襟翼的针织物,因此在湿润时(例如出汗时)襟翼部可动。然后其结果就是由于透气度上升而可以得到优异的穿着舒适度。此外,外观也会产生变化。
[0062] 实施例
[0063] 接下来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他们。另外,各测定项目以下述的方法测定。
[0064] (1)卷曲率
[0065] 对丝样品施加0.044cN/dtex的张力,卷绕在绞丝架上,制作约3300dt ex的绞丝。在该绞丝的一端负载0.0177cN/dtex和0.177cN/dtex这2个荷重,测定经过1分钟后的长度S0(cm)。接下来,在除去0.177cN/dtex的荷重的状态下,在100℃的沸水中处理20分钟。在沸水处理后除去0.0177c N/dtex的荷重,在自由状态下自然干燥24小时,再一次负载
0.0177cN/dt ex和0.177cN/dtex的荷重,测定经过1分钟后的长度S1(cm)。接下来,除去
0.177cN/dtex的荷重,测定经过1分钟后的长度,求出S2(cm),按照下述数学式计算卷曲率。
另外,用10次测定值的平均值来表示。
[0066] 卷曲率(%)=((S1‑S2)/S0)×100
[0067] (2)扭矩
[0068] 将约70cm的样品(卷曲丝)横向拉伸,在中央部悬挂0.18mN×显示号数(2mg/de)的初始荷重,然后将两端拉齐。
[0069] 丝由于残留扭矩而开始旋转,保持该状态直到初始荷重静止,得到捻丝。使用捻度试验机,将这样得到的捻丝在17.64mN×显示号数(0.2g/de)的荷重下,测定25cm长的捻数。将得到的捻数(T/25cm)乘以4,计算扭矩(T/m)。
[0070] (3)透气度
[0071] 依据JIS L1096‑2010 8.26.1A法(Frazier法),测定透气度(cm3/cm2·s)。
[0072] [实施例1]
[0073] 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由通常的纺丝装置在280℃进行熔融纺丝,以2800m/分钟的速度进行牵引,在不拉伸的情况下进行卷绕,得到半拉伸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丝条,然后,使用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丝条,在拉伸倍率1.6倍、假捻数2500T/m(S方向)、加热器温度180℃、丝速度350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同时拉伸假捻卷曲加工,得到具有S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另一方面,使用上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丝条,在拉伸倍率1.6倍、假捻数2500T/m(Z方向)、加热器温度180℃、丝速度350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同时拉伸假捻卷曲加工,得到具有Z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接下来,将具有S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与具有Z方向的扭矩的假捻卷曲加工丝合丝,进行经纬交织加工(交织处理),得到复合丝(44dtex/48fil、卷曲率16%、扭矩0T/m),作为A型丝。另外,经纬交织加工使用经纬交织2
喷嘴,以过喂率1.0%、压缩空气压0.3MPa(3kgf/cm)来赋予50个/m的经纬交织(交织)。
[0074] 另一方面,将特性粘度[η]为1.3的尼龙6与特性粘度[η]为0.39且为2.6摩尔%的5‑磺基间苯二甲酸钠共聚,得到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将该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分别在270℃和290℃下进行熔融,形成并排型复合纤维,进行冷却硬化,赋予油剂后,将丝条在速度1000m/分钟、温度60℃的预热辊上进行预热,接下来,在该预热辊与速度3050m/分钟、加热至温度150℃的加热辊之间进行拉伸热处理,卷绕,得到84dtex/24fi l的复合纤维,作为B型丝。在该复合纤维中,断裂强度为3.4cN/dtex,断裂伸长率为40%。
[0075] 接下来,使用28针距的针织机来编织图1的组织的单圆针织物,然后,在包含吸水加工的通常的染色工序中,利用酸性染料将其染成蓝色,得到由地组织部(G)和襟翼部(P)构成的带襟翼的针织物。在该带襟翼的针织物中,如图3所示,襟翼部具有袋状的形状,在襟翼部的大气侧配置有A型丝(复合丝),在襟翼部的地组织侧配置有B型丝(并排型复合纤维)。
[0076] 接下来,将该针织物在温度20℃的水中浸渍2小时,之后立即夹在一对滤纸之间,2
施加0.69mN/cm的压力5秒钟,轻轻地擦去水,确认外观,结果如图4示意性所示那样,可以得到上述襟翼部的前端部向着远离地组织部的方向移动的外观变化。
[0077] 此外,在湿润前后测定透气性(从表面向背面的透气性),其结果是,湿润时的透气3 2
度比湿润前大了67cm/cm·s。
[0078] [比较例1]
[0079] 在实施例1中,仅使用A型丝,使用28针距的针织机来编织图2的组织的单圆针织物,然后,在包含吸水加工的通常的染色工序中,利用分散染料将其染成蓝色,得到由地组织部(G)和襟翼部(P)构成的带襟翼的针织物。
[0080] 接下来,将该针织物在温度20℃的水中浸渍2小时,之后立即夹在一对滤纸之间,2
施加0.69mN/cm的压力5秒钟,轻轻地擦去水,确认外观,结果是没有得到外观变化。此外,在湿润前后测定透气性(从表面向背面的透气性),其结果是,湿润时的透气度比湿润前小
3 2
了25cm/cm·s。
[008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082]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带襟翼的针织物、及纤维制品,该带襟翼的针织物包含襟翼部,能够通过在湿润时上述襟翼部移动来改变透气度、外观,其工业价值极高。
[0083] 符号说明
[0084] (P):襟翼部
[0085] (G):地组织部
[0086] 1:襟翼部的大气侧
[0087] 2:襟翼部的地组织部侧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