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衬衣;内衣;婴儿内衣;手帕 / 内衣用特种材料的选择 / 当被拉伸时具有较高摩擦系数的服装

当被拉伸时具有较高摩擦系数的服装

申请号 CN201910318936.1 申请日 2019-04-19 公开(公告)号 CN110393321B 公开(公告)日 2021-05-25
申请人 美国万事达(远东)有限公司; 发明人 纳塔莉·马蒂内; 叶雪馨;
摘要 一种服装包括具有内面的织物部分,所述内面被配置为在穿上所述服装时 接触 穿戴者的身体。所述织物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服装穿在所述穿戴者的身体上时被拉伸。相比于所述织物部分不被拉伸时,在所述织物部分在所述穿戴者的身体上被拉伸时所述织物部分的所述内面的 摩擦系数 更大。
权利要求

1.一种服装,包括:
具有内面的织物部分,所述内面被配置为在穿上所述服装时接触穿戴者的身体;
所述织物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服装穿在所述穿戴者的身体上时被拉伸;
其中,相比于所述织物部分不被拉伸时,在所述织物部分在所述穿戴者的身体上被拉伸时所述织物部分的所述内面的摩擦系数更大;并且
其中,所述织物部分包括固有地粘性的纱线,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在较短线圈的底上以较长的线圈针织,并且当所述织物部分被拉伸时,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从所述底上凸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织物部分进一步包括非固有地粘性的纱线,所述纱线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
相比于所述织物部分被拉伸时,在所述织物部分不被拉伸时所述非固有地粘性的纱线覆盖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更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包括聚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是氨纶纱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氨纶纱线是40旦尼尔单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织物部分包括针织织物、编织织物、非编织织物、蕾丝织物和/或弹性带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织物部分是经向针织织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服装是胸罩,并且所述织物部分用于所述胸罩的侧翼、罩杯和肩带中的至少一种中。
9.一种服装,包括:
具有内面的服装部分,所述内面被配置为在所述服装穿在穿戴者的身体上时接触所述穿戴者的身体;
其中,所述服装部分的所述内面在没有拉伸施加到其上时具有未经拉伸的摩擦系数,所述服装部分的所述内面在将拉伸力施加到其上时具有经拉伸的摩擦系数,并且所述经拉伸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未经拉伸的摩擦系数;并且
其中,所述服装部分包括固有地粘性的纱线,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在较短线圈的底上以较长的线圈针织,并且当将拉伸力施加到所述服装部分上时,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从所述底上凸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服装被配置成使得在所述服装穿在所述穿戴者的身体上时将拉伸力施加到所述服装部分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服装部分进一步包括非固有地粘性的纱线,所述纱线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
相比于将拉伸力施加到所述服装部分上时,当没有拉伸力施加到所述服装部分上时所述非固有地粘性的纱线覆盖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更多。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包括聚氨酯。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服装部分包括针织织物、编织织物、非编织织物、蕾丝织物和/或弹性带中的至少一种。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服装部分是由经向针织织物制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服装,其中在所述经向针织织物的经向上施加拉伸力时并且在所述经向针织织物的纬向上施加拉伸力时所述经拉伸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未经拉伸的摩擦系数。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装,其中所述服装是胸罩,并且所述服装部分用于所述胸罩的侧翼、罩杯和肩带中的至少一种中。

说明书全文

当被拉伸时具有较高摩擦系数的服装

[0001]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4月2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660,770和2018年6月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号62/680,161的益处和优先权,将所述临时申请特此通过引用以其全文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0003] 本披露涉及服装,对于所述服装,紧身的、紧贴功能是所希望的,如但不限于胸罩、内裤、塑身内衣、运动服、泳衣、紧身裤、紧身衣、瑜伽服以及其他紧身服装。

背景技术

[0004] 美国专利号9,358,172披露了治疗性医疗服装,其具有沿其长度的可变的压分布并且包括针织的管状体和针织的防滑部分,所述防滑部分接近所述管状体的一端形成、具有适配为贴着穿戴者的皮肤停留的内表面。所述针织的防滑部分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高摩擦纱线,所述纱线同时针织以在所述防滑部分的内表面上形成具有凸起的表面纹理的重复。所述第一和第二高摩擦纱线之一是低弹性纱线,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高摩擦纱线中的至少一种被针织成停留在所述防滑部分的内表面上并在其上形成凸起的表面纹理。
[0005]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16/0002845披露了生产织物的方法,所述织物示出丝绸般的视觉效果和柔软的手感,并且在拉伸并恢复到其原始尺寸后保持此类效果。所述方法结合了特定的织物结构和在整理工艺中用油的处理。具体的织物结构具有闭口线圈的尼龙纱线和开口线圈的弹性纶纱线。
[0006] 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11/0076906涉及针织织物,其采用改变针织材料结构的新型编织原理以实现通过普通织物无法实现的功能和效果。所述针织织物包括由100%氨纶长丝制成的新型编织的100%氨纶织物的主要组分。目前,市场上将弹性橡胶片、橡胶带等应用于内衣以增强弹性和支撑效果。共同特征是它们都具有差的弹性回弹性、不稳定的结构,并且易于变形和脱散。所呈现的新型针织织物改变了传统针织织物普通材料的钩编原理,采用100%氨纶长丝为主要材料来改变所述传统针织织物的弹性回弹性、力和结构稳定性。针织织物在钩编后的氨纶长丝中的相互双重拉伸效果是为了弥补织物的缺陷,在拉长织物后,织物的结构变形并且弹性回弹性和力减弱。与原织物相比,织物的弹性回复率和弹力大大提高和改进。
[0007] 美国专利号5,885,910披露了不滑的针织蕾丝织物,其具有相反的第一和第二纱线表面以及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之一上的固化且发泡的、疏油且疏的塑料溶胶的可拉伸发粘层,以提供织物与邻近所述发粘层的表面的增强的摩擦接合。优选地,所述织物具有在其中针织的成圈纱线,以便提供多个成圈纱线的线圈作为所述一个表面。所述发粘层延伸穿过至少一些线圈的开口。最佳地,成圈纱线是弹性和发粘的。
[0008] 美国专利号5,412,957披露了用于向穿戴者的腿施加压缩力的治疗性长袜,所述长袜在脚部分上具有整体针织的防滑特征。所述防滑特征由裸露和包覆的弹性体纱线针织。所述防滑特征还具有脚背部分和脚底部分(其具有比脚背部分更大的摩擦特性)。脚底部分以重复图案针织,具有包覆的弹性体纱线的下针和浮针横列(course)以及裸露的弹性体纱线的平针(jersey)横列。裸露的弹性体纱线基本上位于脚底部分的外表面上并产生摩擦表面,所述摩擦表面定位接触穿戴者脚下的地板并使其上的滑动最小化。
[0009] 美国专利号3,983,870披露了身体肢体支撑件,其包括含有针织线的肢体环绕构件,其中在肢体环绕构件的内表面的大部分上的处于松弛状态的针织线的外部部分具有附在其上的非粘性的、非连续的、相对柔软的、弹性体聚合物材料,所述材料对皮肤具有高摩擦系数,以便提供能够将支撑物保持在身体肢体上的原位的非闭塞抗滑表面。
[0010] 美国专利号2,946,211披露了主要旨在用于制造支撑服装(例如基础服装、胸罩等)的针织织物。所述针织织物适用于上述目的并且是多孔的、外观吸引人的、重量轻和有弹性的,使得由其制成的服装将提供所希望的支撑,同时舒适地符合穿戴者身体的轮廓。
[0011] 英国专利申请公开号1,396,577披露了经向针织的纵向带(stringer tape),其包括连接所述带的网部分中的线柱的弹性衬垫(laid‑in)纬纱线和连接所述带的一个边缘部分中的线柱的非弹性衬垫纬纱线,所述纱线交替地在一个或两个柱中相遇以连接网和边缘部分。纱线可以是聚氨酯,并且带可以通过衬垫经纱或通过形成经编图案的纱线来增强。通过缝合到纵向边缘来固定元件。发明内容
[0012] 提供此发明内容以便介绍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的选择。此发明内容不旨在鉴别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或必要特征,也不旨在作为辅助用于限制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0013] 本披露的一个实例是一种服装,所述服装包括具有内面的织物部分,所述内面被配置为在穿上所述服装时接触穿戴者的身体。所述织物部分被配置为在所述服装穿在所述穿戴者的身体上时被拉伸。相比于所述织物部分不被拉伸时,在所述织物部分在所述穿戴者的身体上被拉伸时所述织物部分的所述内面的摩擦系数更大。
[0014] 本披露的另一个实例是一种服装,所述服装包括具有内面的服装部分,所述内面被配置为所述服装穿在穿戴者的身体上时接触所述穿戴者的身体。所述服装部分的所述内面在没有拉伸力施加到其上时具有未经拉伸的摩擦系数,并且所述服装部分的所述内面在将拉伸力施加到其上时具有经拉伸的摩擦系数。所述经拉伸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未经拉伸的摩擦系数。附图说明
[0015] 本披露参考以下图进行描述。遍及这些图相同编号用于提及同样的特征和同样的部件。
[0016] 图1说明了根据本披露的织物的针织图的一个实例。
[0017] 图2说明了本披露的织物呈休止状态(rest state)的示意图。
[0018] 图3说明了图2中的织物呈经拉伸状态的示意图。
[0019] 图4说明了两种已知织物和五种根据本披露的示例性织物的百分比伸长率对比摩擦系数百分比增加。
[0020] 图5说明了已知100%氨纶织物的拉伸测试结果。
[0021] 图6说明了已知织物的拉伸测试结果,所述织物具有带暴露的氨纶的一个面。
[0022] 图7说明了根据本披露的第一实施例的织物的拉伸测试结果。
[0023] 图8说明了根据本披露的第二实施例的织物的拉伸测试结果。
[0024] 图9说明了根据本披露的第三实施例的织物的拉伸测试结果。
[0025] 图10说明了根据本披露的第四实施例的织物的拉伸测试结果。
[0026] 图11说明了根据本披露的第五实施例的织物的拉伸测试结果。
[0027] 图12说明了根据本披露的胸罩的侧翼(wing)部分。
[0028] 图13作为胸罩的部分和在测试区域中被拉伸时说明了所述侧翼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在本说明中,为了简洁、清楚、和理解,使用了某些术语。因为此类术语仅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旨在被宽泛地诠释,没有超出现有技术需求的不必要的限制要由其推出。
[0030] 对于很多服装(如但不限于胸罩、内裤、塑身内衣、运动服、瑜伽服、泳衣、紧身裤和紧身衣)当穿上所述服装时希望的是紧贴身体。此类紧贴功能防止服装相对于穿戴者的身体滑动,保证穿戴者所述服装将保持在原位。当前,此类紧身的、紧贴功能通常通过对用于制造所述服装的材料提供粘性来实现。然而,有时,粘性感觉对于触摸所述服装(当其仍然在架子/衣架上时)的潜在购买者/穿戴者不是美学上令人喜爱的。尽管如此,需要粘性以在服装与穿戴者的身体之间产生摩擦以便防止滑动。
[0031] 当前,可获得的产生此种粘性的材料包括在其一个或多个面上具有暴露的氨纶的织物、聚氨酯或热塑性聚氨酯膜和/或涂层、硅带、硅酮印刷物、以及胶条。这些材料都使得服装感觉(并且有时甚至看起来)是粘性的(在甚至穿上所述服装之前在架子/衣架上时),并且因此对于潜在购买者/穿戴者可能不是希望的。
[0032]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开发了以下服装,所述服装包括一个或多个服装部分,所述部分仅在所述服装部分被拉伸(如在其作为服装部分穿在穿戴者身体上时)时是粘性/防滑的。所述服装部分具有内面,所述内面在穿上所述服装时接触穿戴者的身体。当所述服装部分被拉伸时(在穿戴者的身体上时),所述服装部分的内面的摩擦系数增加。因此,当所述服装部分不被拉伸时,潜在购买者/穿戴者在他或她的手上不感觉到所述服装部分的粘性。然而,当所述服装部分被拉伸时,如当其被穿上时,其变得粘性所以其可以将所述服装部分良好地保持在身体上。本披露的服装部分因此可以替代紧身弹性物并且相比于弹性物提供更多舒适性同时仍然防止服装在身体上移动太多。
[0033] 所述服装部分包括针织织物、编织织物、非编织织物、蕾丝织物和/或弹性带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例中,所述部分构成整个服装。在其他实例中,所述部分仅构成所述服装的一部分,其中较高的摩擦系数是希望的和/或需要的,如在胸罩侧翼上、胸罩杯上、肩带上、腰带区域中、或沿着裁切线。服装的这些区域各自被(或可以被)设计成使得其意指在其穿在穿戴者的身体上时至少被拉伸至一定程度。通过非限制性实例,瑜伽裤上的腰带意指在穿戴者穿上正确的尺寸时被拉伸,否则所述裤将不撑起。因此,胸罩的侧翼也意指在穿戴者穿上正确的尺寸时被拉伸,否则所述胸罩将不提供对穿戴者胸部的支撑。
[0034] 图1中示出了当被拉伸时展现出希望的粘性的针织织物的一个实例的图。所述织物由第一纱线10、第二纱线12以及第三纱线14制成,所述纱线如示出的经向针织在一起。第一和第三纱线10,14在若干纵行(wale)上成圈,其中第三纱线14在四个纵行和三个横列上成圈以形成比第一纱线10或第二纱线12的线圈更长的线圈。尽管第一纱线10示出为在三个纵行和三个横列上成圈,其可以替代地在更少的纵行和/或横列上成圈。例如,第一纱线10可以相对于第二纱线12在一个纵行和一个横列上成圈。总之,第一和第二纱线10,12针织成使得它们形成第三纱线14的更长线圈的织物底,如下文中将进一步描述的。
[0035] 在另一个实例中,第一和第二纱线10,12纬编针织在一起。更确切地,纬编针织物可以例如是单面纬平针织物(例如单平纹针织物)。第三纱线14与第一纱线10处于添纱关系,并且第三纱线14以浮针针织以形成上述更长的线圈。在一个实例中,对于行中的每个针织针,第三纱线14的三针都是浮着的。在下一下行中,第三纱线14的针织针偏移两针,使得所述针织针以上一行中的三浮针为中心。此类重复图案形成第三纱线14的更长的线圈。
[0036] 在两个实例中,第一纱线10可以是非粘性的纱线;第二纱线12可以是较细(较低旦尼尔)固有地粘性的纱线或非粘性的纱线;并且第三纱线14可以是较重(较高旦尼尔)固有地粘性的纱线。与较重固有地粘性的纱线的丹尼尔相比,较细固有地粘性的纱线具有较低旦尼尔,而不是重量被客观认为是低或高。
[0037] 在根据图1的织物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纱线10是聚酰胺(例如尼龙)20D/20F半消光拉伸变形纱线,第二纱线12是聚氨酯(例如氨纶)30D,并且第三纱线14是聚氨酯(例如氨纶)70D。
[0038] 在根据图1的织物的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纱线10是聚酰胺(例如尼龙)20D/20F半消光拉伸变形纱线。第二纱线12由聚氨酯(例如氨纶)30D制成。第三纱线14也由聚氨酯(例如氨纶)制成,但由55D制成。
[0039] 在根据图1的织物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纱线10是聚酰胺(例如尼龙)20D/20F半消光拉伸变形纱线。第二纱线12由聚氨酯(例如氨纶)30D制成。第三纱线14也由聚氨酯(例如氨纶)制成,但由40D制成。
[0040] 在第四实施例中,第一纱线10是聚酰胺(例如尼龙)12D/12F半消光拉伸变形纱线。第二纱线12由聚氨酯(例如氨纶)30D制成。第三纱线14是聚氨酯(例如氨纶)40D。在第五实施例中,第一纱线10是聚酰胺(例如尼龙)12D/10F半消光拉伸变形纱线。第二纱线12由聚氨酯(例如氨纶)30D制成。第三纱线14是聚氨酯(例如氨纶)40D。相比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织物,在第四和第五两个实施例中,使用较细尼龙线产生更透明织物。
[0041] 注意:可以使用除了本文描述的那些之外的其他类型的纱线。例如,第一纱线10可以是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或PTT/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排复合纱线。第一纱线10可以是拉伸变形纱线(DTY)、空气变形纱线(ATY)、或短纤纱线(SSY)。第二和第三纱线12,14可以是聚氨酯,如氨纶(弹性纤维)或热塑性聚氨酯(TPU);乳胶;或硅酮。可替代地,第二纱线12可以是任何弹力丝。对于第二纱线12和第三纱线14二者,不需要使用相同的材料,但是第三纱线14应该是固有地粘性的一种纱线(即,具有高的摩擦系数),如上述的聚氨酯、乳胶、或硅酮。纱线10,12,14可以是单丝或多丝,或可以是包缠纱线或共混纱线。例如,在上文指出的任何实施例中,30D、40D、55D、和70D聚氨酯纱线可以是单丝纱线。纱线10,12,14中任一种的线密度可以与本文指出的线密度不同。
[0042] 现在参考图2和图3,包括根据本披露针织的织物的另一个实例的示意图,其中所述织物以未经拉伸的构型(图2)和经拉伸的构型(图3)示出。当织物不被拉伸时,第一和第二纱线10,12由于其拉伸和其被针织在一起的方式而聚拢。聚拢的第一和第二纱线10,12是蓬松的,尤其呈其未经拉伸的/聚拢的构型,并且因此其纤维/长丝可以通过在固有地粘性的第三纱线14的更长线圈之间存在的织物结构中的间隙到达织物的外表面。(此种蓬松可以通过为DTY、ATY、或SSY的第一纱线10提供或增强。)然而,当织物被拉伸(即,对其施加拉伸力)时,由第一和第二纱线10,12产生的线圈伸展和拉长,并且固有地粘性的第三纱线14的更长线圈将暴露并且从织物底稍微凸起(随着第一和第二纱线10,12的纤维/长丝从所述间隙后退并且覆盖较少的第三纱线14)。因此,在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当不拉伸织物时,固有地粘性的第三纱线14被非粘性的纱线(如第一纱线10)的纤维/长丝大部分或完全覆盖,并且当拉伸织物时,其至少部分地暴露。这意味着所述织物当其不被拉伸时触摸起来没有感到粘性,但是当其被拉伸时触摸起来确实感到粘性。
[0043]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根据上文描述的图针织的五种示例性织物进行了摩擦测试,并且将测试数据与两种不同的已知粘性织物进行比较。第一种已知织物是由100%氨纶制成的织物,并且第二种已知织物在所述织物不被拉伸时在其至少一个面上具有暴露的氨纶。在以下状态的每一种下测试这七种织物:休止(不拉伸)、拉伸至原始长度的20%倍、拉伸至原始长度的40%倍、和拉伸至原始长度的100%倍。
[0044] 使用的测试方法作为最大静摩擦和/或动摩擦测量织物表面摩擦系数。测试方法产生针织和编织弹性织物的特性的客观测量结果。本披露的测试通过恒定伸长速率(CRE)类型拉伸测试机进行。
[0045] 以下测试中的每一个在四种织物中的每一个上进行。
[0046] L‑L(长度方向上拉伸;测试长度方向上的摩擦)
[0047] W‑W(宽度方向上拉伸;测试宽度方向上的摩擦)
[0048] L‑W(长度方向上拉伸;测试宽度方向上的摩擦)
[0049] W‑L(宽度方向上拉伸;测试长度方向上的摩擦)
[0050] 以每个百分比伸长率在每个织物上进行每种测试五次,并且从这五次测试结果取平均动摩擦系数。这种方法将变化系数降低至低于5,由此保证测试精确度。
[0051] 然后将20%、40%、和100%伸长率下每种织物的平均动摩擦系数与休止下的相应织物的平均动摩擦系数进行比较。然后相对于休止/非经拉伸状态确定每种织物在每个伸长率下的摩擦系数的百分比增加。每种织物的每百分比伸长率的摩擦系数的最高百分比增加的结果绘制在图4中。
[0052] 已知100%氨纶织物的测试结果示于图5中。通过阴影单元格可以看出:当在L‑L方向拉伸/测试时,100%氨纶织物具有增加的摩擦系数。
[0053] 在至少一个面上具有暴露的氨纶的已知织物的结果示于图6中。通过阴影单元格可以看出:当在L‑L方向拉伸/测试时,氨纶暴露的织物也具有增加的摩擦系数。
[0054] 根据图1针织的本披露的第一实施例的织物的结果示于图7中,其中第三纱线14是70D氨纶。通过阴影单元格可以看出:当在W‑W方向拉伸/测试时,本披露的第一实施例的织物具有稍微增加的摩擦系数。
[0055] 依据根据图1针织的本披露的第二实施例的织物的结果示于图8中,其中第三纱线14是55D氨纶。通过阴影单元格可以看出:当在L‑W方向拉伸/测试时,本披露的第二实施例的织物具有增加的摩擦系数。
[0056] 依据根据图1针织的本披露的第三实施例的织物的结果示于图9中,其中第三纱线14是40D氨纶。通过阴影单元格可以看出:当在L‑W方向拉伸/测试时,本披露的第三实施例的织物具有增加的摩擦系数。
[0057] 图7、图8和图9的比较示出当与第一和第二纱线10,12相比,固有地粘性的第三纱线14太重或太细时,摩擦系数没有增加太多。因此,当用尼龙20D/20F半消光拉伸变形纱线作为第一纱线10和氨纶30D纱线作为第二纱线12针织时,中等旦尼尔第三纱线14(即,55D氨纶)示出这三个实例中最高的摩擦系数增加。比较第一实施例(图7)织物的CoF的W‑W平均百分比增加、第二实施例(图8)织物的CoF的L‑W平均百分比增加、以及第三实施例(图9)织物的CoF的L‑W平均百分比增加。然而,当其用作某些服装(如胸罩和其他内衣)的一部分时,可能希望的是降低织物重量并且增加织物的透明度。
[0058] 例如,图12示出胸罩的样本侧翼20。标注织物宽度(纬方向)和织物长度(经方向)以便提供上文关于图5‑11提及的伸长率和测试方向的想法。织物长度和织物宽度相对于胸罩侧翼20的对齐允许进行另一种观察。对于胸罩侧翼20,希望织物在高度方向H和宽度方向W任一者或二者中具有高CoF使得相对于穿戴者的身体其保持在原位。侧翼20的高度方向H对应于织物长度,并且侧翼20的宽度方向W对应于织物宽度,至少在在此示出的取向中。当穿上胸罩侧翼20时,侧翼20在高度H和宽度W两个方向上被拉伸,尽管在宽度方向W上比在高度H上拉伸的更多(在侧翼20环绕穿戴者的身体时)。因此,希望侧翼20在宽度方向W上的拉伸产生侧翼织物的CoF增加。如上文关于图8指出的,当在织物长度方向(其是侧翼的高度方向H)拉伸时,本披露的第二实施例的织物示出织物宽度方向(这也是侧翼20的宽度方向W)的CoF增加。因此,本发明发明人继续研究和开发以改进织物在W‑W和/或W‑L方向上的CoF百分比增加以更对应于当作为胸罩的一部分穿上时侧翼20将被拉伸的方式。尤其,本发明发明人努力改进CoF增加(当织物在织物的宽度方向(其也是侧翼20的宽度方向W)上以20%至40%伸长率被拉伸时)。根据本披露的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所得织物满足发明人对于在织物的宽度方向上拉伸时织物宽度方向增加的防滑的性能标准。
[0059] 依据根据图1针织的本披露的第四实施例的织物的结果示于图10中,其中第一纱线10是12D/12F尼龙,第二纱线12是30D氨纶,并且第三纱线14是40D氨纶。通过阴影单元格可以看出:当在W‑W方向拉伸/测试时并且当在L‑W方向拉伸/测试时,本披露的第四实施例的织物具有增加的摩擦系数。
[0060] 根据关于图1描述的本披露的第五实施例的织物的结果示于图11中,其中第一纱线10是12D/10F尼龙,第二纱线12是30D氨纶,并且第三纱线14是40D氨纶。通过阴影单元格可以看出:当在W‑W方向拉伸/测试时并且当在L‑W方向拉伸/测试时,本披露的第五实施例的织物具有增加的摩擦系数。
[0061] 注意:七种测试的织物在所有四个不同拉伸/测试方向(即,L‑L、W‑W、L‑W和W‑L所有四个)上都不具有摩擦系数百分比增加。然而,在这五个测试的根据本披露的织物之中,与现有技术织物或第一实施例织物相比,当拉伸时,本披露的第二实施例的织物(其使用20D/20F尼龙作为第一纱线10和55D氨纶作为第三纱线14)以及本披露的第三实施例的织物(其使用20D/20F尼龙作为第一纱线10和40D氨纶作为第三纱线14)具有稍微更稳定和一致的摩擦系数(CoF)百分比增加。这由图4中的比较结果示出,图4示出100%氨纶织物在L‑L方向上的测试结果、氨纶暴露的织物在L‑L方向上的测试结果、本披露的第一实施例(70D氨纶)在W‑W方向上的测试结果、本披露的第二实施例(55D氨纶)在L‑W方向上的测试结果、以及本披露的第三实施例(40D氨纶)在L‑W方向上的测试结果。虽然100%氨纶织物示出随着长度方向伸长率增加的长度方向CoF增加,但是氨纶暴露的织物示出随着长度方向伸长率增加的长度方向CoF降低。相比之下,本披露的第二实施例的织物示出在所有长度方向上伸长率下高于6%的宽度方向上CoF增加,并且本披露的第三实施例的织物示出在所有长度方向上伸长率下高于4.5%的宽度方向上CoF增加。
[0062] 虽然当拉伸时,本披露的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织物可能没有示出与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织物一样的稳定的CoF增加,但是当在多个方向拉伸时,它们确实示出了在多个方向上的CoF增加。此外,当百分比伸长率接近100%时,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织物示出总体上最高的CoF增加。参见图4中的对于第四实施例的织物在W‑W拉伸测试方向和对于第五实施例的织物在W‑W和L‑W拉伸测试方向上的对比测试数据。因此,织物可以被制造成比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的织物更轻和更透明而不危害当拉伸织物时的CoF增加。
[0063] 通过比较测试数据,还可以看出本披露的第二实施例(图8)、第三实施例(图9)、第四实施例(图10)和第五实施例(图11)的织物的所有休止时动CoF小于已知氨纶暴露的织物(图6)的所有休止时动CoF。这证明了与已知的氨纶暴露的织物相比,本披露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织物当在休止时感觉(并且是)较不粘性。此外,尽管100%氨纶织物具有所有测试织物中第二最低的休止时动CoF(除了第四实施例的之外),但是相比于本披露的第二实施例(L‑W平均百分比增加)、第三实施例(L‑W平均百分比增加)、第四实施例(W‑W平均百分比增加)和第五实施例(L‑W平均百分比增加)的织物,所述100%氨纶织物还具有20%和40%伸长率下的较低的CoF百分比增加(L‑L平均百分比增加)。相比于本披露的第四实施例(W‑W平均百分比增加)和第五实施例(W‑W和L‑W二者的平均百分比增加)的织物,所述100%氨纶织物还具有100%伸长率下的较低的CoF百分比增加(L‑L平均百分比增加)。参见图4。因此,相比于100%氨纶织物,当拉伸时,本披露的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实施例的织物具有总体上更好的粘性性能。
[0064] 参考图13,本披露因此是一种服装(例如胸罩22),所述服装包括具有内面的织物部分24,所述内面被配置为在穿上所述服装时接触穿戴者的身体。在此,胸罩22的可见侧为被配置为在穿上胸罩22时接触穿戴者的身体的那侧。所述织物部分24被配置为在所述服装22穿在所述穿戴者的身体上时被拉伸。相比于所述织物部分24不被拉伸时,在所述织物部分24在所述穿戴者的身体上被拉伸时所述织物部分24的所述内面的摩擦系数更大。所述织物部分24包括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根据一个实例,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包括聚氨酯。在一个具体实例中,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是氨纶纱线。所述氨纶纱线可以是40丹尼尔单丝,尽管其可以是从30D至80D范围内的任何数值。在其他实例中,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是热塑性聚氨酯(TPU)、胶乳、或硅酮,尽管如此,这些实例不意味着限制,并且可以使用具有高摩擦系数的任何纱线。所述织物部分24进一步包括非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0,所述纱线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相比于所述织物部分24被拉伸时,在所述织物部分24不被拉伸时所述非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0覆盖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更多。非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0可以是尼龙、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或PTT/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排复合纱线。非固有地粘性的纱线可以是拉伸变形纱线、空气变形纱线、或短纤纱线。
[0065] 所述织物部分24包括针织织物、编织织物、非编织织物、蕾丝织物和/或弹性带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个实例中,所述织物部分24是经向针织织物。所述织物部分24包括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在较短线圈的底上以较长的线圈针织,并且当所述织物部分24被拉伸时,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从所述底上凸起。
[0066]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服装是胸罩22,并且所述织物部分24用于所述胸罩的侧翼20、罩杯26和肩带(strap)28中的至少一种中。
[0067] 根据另一个实例,服装(如胸罩22)包括具有内面的服装部分(如侧翼20),所述内面被配置为在所述服装穿在穿戴者的身体上时接触所述穿戴者的身体。所述服装部分20的内面在没有拉伸力施加到其上时具有未经拉伸的摩擦系数,并且所述服装部分20的内面在将拉伸力施加到其上时具有经拉伸的摩擦系数。所述经拉伸的摩擦系数大于所述未经拉伸的摩擦系数。所述服装22被配置成使得在所述服装22穿在所述穿戴者的身体上时将拉伸力施加到所述服装部分20上。所述服装部分20包括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根据一个实例,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包括聚氨酯。在其他实例中,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是胶乳或硅酮,尽管这些实例不意味着限制,并且可以使用具有高摩擦系数的任何纱线。所述服装部分20进一步包括非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0,所述纱线被配置为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相比于将拉伸力施加到所述服装部分20上时,当没有拉伸力施加到所述服装部分20上时非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0覆盖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更多。非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0可以是尼龙、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或PTT/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排复合纱线。非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0可以是拉伸变形纱线、空气变形纱线、或短纤纱线。
[0068] 所述服装部分20包括针织织物、编织织物、非编织织物、蕾丝织物和/或弹性带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个实例中,所述服装部分20是由经向针织织物制成的。在所述经向针织织物的经向上施加拉伸力时并且在所述经向针织织物的纬向上施加拉伸力时经拉伸的摩擦系数大于未经拉伸的摩擦系数。事实上,当以360度施加拉伸力时,经拉伸的摩擦系数大于未经拉伸的摩擦系数,如通过图13中所有方向上的测试区域30和箭头32所示出的。
[0069] 根据一个实例,服装部分20包括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在较短线圈的底上以较长的线圈针织,并且当将拉伸力施加到所述服装部分上时,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14从所述底上凸起。
[0070] 在一个实例中,所述服装是胸罩22,并且所述服装部分用于所述胸罩22的侧翼20、罩杯26和肩带28中的至少一种中。
[0071] 注意:对于产生/实现粘性(CoF增加),本披露的织物不需要在特定方向上拉伸,尽管如果拉伸是在特定的方向上则可以看到更大的CoF增加。相反,当在任何方向或所有方向上拉伸织物一次时(在测试区域30中360度,参见图13),看到了CoF增加。此外,注意:粘性通过拉伸暴露,但不呈现出当织物在休止时的高程度。此外,粘性仅在织物的一侧,因此保证当服装部分被拉伸时,所述服装部分的外面不感到粘性。相反,当服装部分被拉伸时,仅接触穿戴者的身体的内面具有增加的CoF。这通过本披露的织物的某些实例(为单面针织织物)促进。
[0072] 因为包括由本披露的织物制成的部分的服装当其在休止时是不粘性的,潜在购买者/穿戴者当他们触摸所述服装时将不预期这种类型的隐藏的益处。然而,当他们穿上所述服装时,他们将感到所述服装部分的紧身的、紧贴特性。此外,本披露的服装部分比紧身弹性物提供更多舒适性,同时仍与弹性物一样或比其更好地防止服装在身体上移动。因此,包括本披露的织物的服装部分同时实现功能和舒适性。
[0073] 注意当拉伸时展现出增加的CoF的服装部分不需要完全(或根本)由针织织物制成。服装部分可以附加地或可替代地包括编织织物、非编织织、弹性带和/或蕾丝。类似于上文描述的针织织物,编织织物、非编织织、弹性带或蕾丝将具有以下结构:当所述编织织物、非编织织、弹性带或蕾丝被拉伸或置于拉力下时,所述结构暴露固有地粘性的纱线,当服装部分不被拉伸时,所述固有地粘性的纱线较不暴露。
[0074] 所述服装和/或其部分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服装,对于所述服装希望的是紧身的感觉和紧贴的效果,不仅仅是如图12中说明的胸罩侧翼。例如,所述服装部分可以是在腰带区域或沿着紧身裤、内裤或比基尼式泳裤的裁剪区。所述服装部分可以是沿着胸罩或比基尼乳罩的底部带。所述服装部分可以是胸罩、吊带背心、或吊带衫的肩带。所述服装部分可以相反或还是胸罩杯。应理解服装的这些区域中的每一个旨在当其以正确的尺寸穿在穿戴者上时被拉伸。还应理解以上指出的服装可能旨在在运动期间穿着,如运动胸罩或吊带衫或其他运动服。在其中所述服装部分由织物制成的任何情况下,所述织物可以沿着其边缘进行粗切,允许服装部分的最大表面区域接触穿戴者的皮肤。
[0075] 在以上说明中,为了简洁、清楚、和理解,使用了某些术语。因为此类术语用于说明的目的并且旨在被宽泛地诠释,没有超出现有技术需求的不必要的限制要由其推出。本文所述的不同的服装、服装部分以及织物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服装和/或织物组合使用。预期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各种等效物、替代物和修改是可能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