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底袜及其制备工艺

申请号 CN202311783967.7 申请日 2023-12-22 公开(公告)号 CN117752135A 公开(公告)日 2024-03-26
申请人 浙江宝海针织袜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骆海男; 焚国辉; 黄陆芳; 宋华梅; 刘佳;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打底袜,该打底袜由竹 纤维 纱线 、有机 棉 纱线、大豆纤维纱线以及色纺海藻纤维纱线纺织而成。该打底袜中的纱线长度比例:竹纤维纱线占比12.5‑20%、大豆纤维纱线占比12.5‑20%、色纺海藻纤维纱线占比12.5‑20%,其他为有机棉纱线。本发明的打底袜,采用了有机棉纱线、竹纤维纱线、大豆纤维纱线以及色纺海藻纤维纱线,这些材料均属于环保材料,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对于环境无污染。且具有良好的透气舒适感、且能够保暖、抗菌、抗紫外线;能够具有保护穿着者 皮肤 的作用。本发明采用在圆织机的转动环上能够随动加湿的方式,局部加湿,一方面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另一方面避免湿度过大导致其他设备的 腐蚀 速度增加。
权利要求

1.一种打底袜,其特征在于:该打底袜由竹纤维纱线、有机纱线、大豆纤维纱线以及色纺海藻纤维纱线纺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底袜,其特征在于:该打底袜中的纱线长度比例:竹纤维纱线占比12.5‑20%、大豆纤维纱线占比12.5‑20%、色纺海藻纤维纱线占比12.5‑20%,其他为有机棉纱线。
3.一种打底袜的制备工艺,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打底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比例准备有机棉纱线、竹纤维纱线、大豆纤维纱线以及色纺海藻纤维纱线的纱线筒,并将准备的纱线筒安装到圆织机上;
S2:启动加湿设备,对步骤S1中的纱线筒表面进行加湿,加湿湿度保持在60‑70%范围内;
S3:启动圆织机进行圆织,织成长筒形面料;
S4:将长筒形面料裁剪成等长度的若干个短筒形面料;
S5:取两个等长度的短筒形面料,在一端裁剪出口子,然后两条短筒形面料的裁剪口位置对齐缝合起来,缝制成臀围部;
S6:在裆部位置进行开口,然后缝合脚部;
S7:在裆部开口位置缝合一有机棉棉布,完成裆部的缝合;
S8:然后将完成S7的半成品经过清洗、上色、柔化、再清洗后,并在70‑80℃范围内进行烘干定型;
S9:定型后进行品质检验,合格品进行打包,完成打底袜的制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打底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其中加湿设备包括加湿,所述加湿泵的湿空气出口通过进气管与圆织机的环形架的环形内槽连通;其中,圆织机的转动环通过上下两组轴承转动安装在环形架的内上部,且环形架与转动环之间形成缓冲内腔;所述转动环的内部设置有环形内腔,所述环形内腔的一侧开设有与缓冲内腔相通的腰型孔,所述转动环的内侧安装有与环形内腔连通的喷气管,所述喷气管设置在转动环内侧安装的纱线筒下方,且喷气管上开设有朝向所述纱线筒下部表面的喷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打底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环内侧开设有与环形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喷气管设置为U形结构,且喷气管的U形两端分别通过气动快速接头安装在所述通孔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打底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设置为转盘轴承,所述转动环安装在轴承的内圈中,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在环形架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打底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架的下部设置有环形的抽湿内腔,所述环形架的内侧下部开设有与抽湿内腔相通的抽气孔,所述抽湿内腔的一侧通过抽气管连通有抽湿泵,所述抽湿泵的出气口连通有排气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打底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泵以及抽湿泵均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湿度检测箱和湿度调节箱,所述湿度检测箱一端和湿度调节箱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且湿度检测箱一端和湿度调节箱之间设置有条形通口,所述加湿泵的进口通过连接管与湿度检测箱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打底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检测箱的顶部安装有湿度传感器和DSP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DSP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湿度调节箱的一端设置为敞口,且该敞口上安装有空气过滤网,所述湿度调节箱的内部安装有透明槽,所述湿度调节箱的顶部插装有下端插在透明水槽内的湿帘机构,所述湿度调节箱的一侧外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口贯穿湿度调节箱与透明水槽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的出口通过水管与湿帘机构的顶部连通,所述湿度调节箱的顶部还安装有补水口,所述水泵为变速水泵,且水泵、加湿泵以及抽湿泵均受控于所述DSP控制器,所述湿度调节箱的一侧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所述透明水槽的外表面设置有水位高度刻度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打底袜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下端能够滑动贯穿湿度调节箱顶部开设的插口内并延伸至透明水槽的内部,所述框架内安装有湿帘,所述框架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片,所述框架的上端内部安装有布水盒,所述布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布水孔。

说明书全文

一种打底袜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打底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打底袜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打底袜作为女性时尚穿搭中的重要一环,既能够增添整体造型的层次感又能够起到保暖和美观的作用。黑色的打底袜可以起到遮挡瑕疵、显瘦的效果。白色打底袜能为整体造型增添一抹明亮的色彩,使人在冬日里焕发活。还有其他颜色的打底袜,都是各自具有各自的魅力。无论是小腿的线条还是大腿的赘肉,打底袜都能够通过压缩和托举的作用,将腿部线条变得更加光滑和匀称。因此,打底袜受到了广泛女性的喜爱。
[0003] 很多打底袜在穿着时,贴身且仅穿一层,通常搭配小短裙穿搭。而由于打底袜一般比较薄,这种方式的穿搭使得打底袜经常会暴露在阳光下,紫外线容易穿透打底袜损伤穿着者的皮肤
[0004]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打底袜及其制备工艺。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底袜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打底袜在防护穿着者皮肤上存在不足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打底袜,该打底袜由竹纤维纱线、有机纱线、大豆纤维纱线以及色纺海藻纤维纱线纺织而成。
[0008] 作为优选,上述该打底袜中的纱线长度比例:竹纤维纱线占比12.5‑20%、大豆纤维纱线占比12.5‑20%、色纺海藻纤维纱线占比12.5‑20%,其他为有机棉纱线。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打底袜的制备工艺,用于制备上述所述的打底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0] S1:按比例准备有机棉纱线、竹纤维纱线、大豆纤维纱线以及色纺海藻纤维纱线的纱线筒,并将准备的纱线筒安装到圆织机上;
[0011] S2:启动加湿设备,对步骤S1中的纱线筒表面进行加湿,加湿湿度保持在60‑70%范围内;
[0012] S3:启动圆织机进行圆织,织成长筒形面料;
[0013] S4:将长筒形面料裁剪成等长度的若干个短筒形面料;
[0014] S5:取两个等长度的短筒形面料,在一端裁剪出口子,然后两条短筒形面料的裁剪口位置对齐缝合起来,缝制成臀围部;
[0015] S6:在裆部位置进行开口,然后缝合脚部;
[0016] S7:在裆部开口位置缝合一有机棉棉布,完成裆部的缝合;
[0017] S8:然后将完成S7的半成品经过清洗、上色、柔化、再清洗后,并在70‑80℃范围内进行烘干定型;
[0018] S9:定型后进行品质检验,合格品进行打包,完成打底袜的制备。
[0019] 作为优选,上述其中加湿设备包括加湿,所述加湿泵的湿空气出口通过进气管与圆织机的环形架的环形内槽连通;其中,圆织机的转动环通过上下两组轴承转动安装在环形架的内上部,且环形架与转动环之间形成缓冲内腔;所述转动环的内部设置有环形内腔,所述环形内腔的一侧开设有与缓冲内腔相通的腰型孔,所述转动环的内侧安装有与环形内腔连通的喷气管,所述喷气管设置在转动环内侧安装的纱线筒下方,且喷气管上开设有朝向所述纱线筒下部表面的喷气口。
[0020]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转动环内侧开设有与环形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喷气管设置为U形结构,且喷气管的U形两端分别通过气动快速接头安装在所述通孔上。
[0021]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轴承设置为转盘轴承,所述转动环安装在轴承的内圈中,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在环形架内侧。
[0022]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环形架的下部设置有环形的抽湿内腔,所述环形架的内侧下部开设有与抽湿内腔相通的抽气孔,所述抽湿内腔的一侧通过抽气管连通有抽湿泵,所述抽湿泵的出气口连通有排气管。
[0023]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加湿泵以及抽湿泵均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固定连接有湿度检测箱和湿度调节箱,所述湿度检测箱一端和湿度调节箱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且湿度检测箱一端和湿度调节箱之间设置有条形通口,所述加湿泵的进口通过连接管与湿度检测箱连通。
[0024]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湿度检测箱的顶部安装有湿度传感器和DSP控制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DSP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湿度调节箱的一端设置为敞口,且该敞口上安装有空气过滤网,所述湿度调节箱的内部安装有透明槽,所述湿度调节箱的顶部插装有下端插在透明水槽内的湿帘机构,所述湿度调节箱的一侧外部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口贯穿湿度调节箱与透明水槽的底部连通,所述水泵的出口通过水管与湿帘机构的顶部连通,所述湿度调节箱的顶部还安装有补水口,所述水泵为变速水泵,且水泵、加湿泵以及抽湿泵均受控于所述DSP控制器,所述湿度调节箱的一侧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所述透明水槽的外表面设置有水位高度刻度线。
[0025]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湿帘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下端能够滑动贯穿湿度调节箱顶部开设的插口内并延伸至透明水槽的内部,所述框架内安装有湿帘,所述框架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片,所述框架的上端内部安装有布水盒,所述布水盒的底部设置有布水孔。
[002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7] 1、本发明的打底袜,采用了有机棉纱线、竹纤维纱线、大豆纤维纱线以及色纺海藻纤维纱线,这些材料均属于环保材料,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对于环境无污染。
[0028] 2、本发明的打底袜,竹纤维纱线、大豆纤维纱线以及色纺海藻纤维纱线均具有优异的弹性,制成的打底袜能够贴身修身,适用于各种身材;
[0029] 其中,色纺海藻纤维纱线具有高强度、柔软、吸湿保暖、抗菌、抗紫外线的优秀性能;
[0030] 竹纤维纱线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同时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且亲肤性优良,触感柔软,肤感舒爽;
[0031] 大豆纤维纱线具有保暖、柔软、舒适,耐虫蛀,耐霉菌性和抗紫外线性能;尤其是其中,大豆纤维纱线上具有微孔隙,能够透气导湿;大豆纤维纱线能够均衡色纺海藻纤维纱线和竹纤维纱线的吸湿性能,肤感更为舒适;
[0032] 本发明的打底袜能够综合上述的优势,具有良好的透气舒适感、且能够保暖、抗菌、抗紫外线;能够具有保护穿着者皮肤的作用。
[0033] 3、本发明的打底袜的制备工艺,在进行圆织过程中,对纱线筒上的纱线进行加湿,竹纤维纱线、大豆纤维纱线以及色纺海藻纤维纱线均具有优异的吸湿性,吸湿后纱线会更为圆润,成品的质量更好;同时过程中能够消除静电,且能够提升纱线的强度,减少断线的概率。
[0034] 4、本发明的打底袜的制备工艺,采用在70‑80℃的环境中进行烘干定型,此种方式不会对竹纤维纱线、大豆纤维纱线以及色纺海藻纤维纱线进行破坏,能够保证质量。
[0035] 5、本发明的打底袜的制备工艺,采用在圆织机的转动环上能够随动加湿的方式,局部加湿,不会影响工作环境中的湿度,工作环境中能够保持干爽,一方面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另一方面避免湿度过大导致其他设备的腐蚀速度增加。
[0036] 6、本发明的打底袜的制备工艺,在随动加湿的过程中,还能够进行抽湿,避免圆织机其他部位的湿度过大,影响圆织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
[0037]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环形架和转动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喷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环形架和转动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40]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环形架和转动环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1]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湿度检测箱和湿度调节箱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湿度检测箱和湿度调节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3]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湿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44]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布水盒的结构示意图。
[0045] 图中:
[0046] 100、环形架;101、进气管;102、抽气管;103、环形内槽;104、抽气孔;105、抽湿内腔;
[0047] 200、转动环;201、纱线筒;202、喷气管;2021、喷气口;203、腰型孔;204、轴承;205、通孔;206、环形内腔;
[0048] 300、底座;301、加湿泵;302、抽湿泵;303、连接管;304、排气管;305、湿度检测箱;306、湿度调节箱;307、插口;308、补水口;309、空气过滤网;310、水泵;311、水管;312、透明观察窗;313、透明水槽;314、水位高度刻度线;315、条形通口;
[0049] 400、DSP控制器;401、湿度传感器;
[0050] 500、湿帘机构;501、框架;502、湿帘;503、支撑片;504、布水盒;505、布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2] 实施例1
[0053]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底袜,该打底袜由竹纤维纱线、有机棉纱线、大豆纤维纱线以及色纺海藻纤维纱线纺织而成。
[0054] 具体在实施时,该打底袜中的纱线长度比例:竹纤维纱线占比12.5‑20%、大豆纤维纱线占比12.5‑20%、色纺海藻纤维纱线占比12.5‑20%,其他为有机棉纱线。
[0055] 通常打底袜由5‑8根纱线进行圆织,而其中纱线长度比例可以换算为纱线筒数量比例,如竹纤维纱线、大豆纤维纱线、色纺海藻纤维纱线以及有机棉纱线对应的纱线筒数量比例为:1:1:1:(2‑5)。
[0056] 实施例2
[0057]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打底袜的制备工艺,用于制备实施例1中的打底袜,包括以下步骤:
[0058] S1:按比例准备有机棉纱线、竹纤维纱线、大豆纤维纱线以及色纺海藻纤维纱线的纱线筒201,并将准备的纱线筒安装到圆织机上;
[0059] S2:启动加湿设备,对步骤S1中的纱线筒201表面进行加湿,加湿湿度保持在60‑70%范围内;
[0060] S3:启动圆织机进行圆织,织成长筒形面料;
[0061] S4:将长筒形面料裁剪成等长度的若干个短筒形面料;
[0062] S5:取两个等长度的短筒形面料,在一端裁剪出口子,然后两条短筒形面料的裁剪口位置对齐缝合起来,缝制成臀围部;
[0063] S6:在裆部位置进行开口,然后缝合脚部;
[0064] S7:在裆部开口位置缝合一块有机棉棉布,完成裆部的缝合;
[0065] S8:然后将完成S7的半成品经过清洗、上色、柔化、再清洗后,并在70‑80℃范围内进行烘干定型;
[0066] S9:定型后进行品质检验,合格品进行打包,完成打底袜的制备。
[0067] 实施例3
[0068] 请参阅图1‑8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公开了实施例2中加湿设备的具体结构:
[0069] 在实施时,加湿设备包括加湿泵301,加湿泵301的湿空气出口通过进气管101与圆织机的环形架100的环形内槽103连通;其中,圆织机的转动环200通过上下两组轴承204转动安装在环形架100的内上部,且环形架100与转动环200之间形成缓冲内腔;转动环200的内部设置有环形内腔206,环形内腔206的一侧开设有与缓冲内腔相通的腰型孔203,转动环200的内侧安装有与环形内腔206连通的喷气管202,喷气管202设置在转动环200内侧安装的纱线筒201下方,且喷气管202上开设有朝向纱线筒201下部表面的喷气口2021。
[0070] 如图2‑图4所示,转动环200内侧开设有与环形内腔206连通的通孔205,喷气管202设置为U形结构,且喷气管202的U形两端分别通过气动快速接头安装在通孔205上。通过气动快速接头能够进行快速拆装喷气管202,在实施时,喷气管202设置为内外均锌的镀锌管。
[0071] 具体的,在实施时,轴承204设置为转盘轴承,转动环200安装在轴承204的内圈中,轴承204的外圈固定在环形架100内侧。采用转盘轴承具有稳定的支撑性能,能够满足圆织机的力矩需求。
[0072] 如图4中所示,环形架100的下部设置有环形的抽湿内腔105,环形架100的内侧下部开设有与抽湿内腔105相通的抽气孔104,抽湿内腔105的一侧通过抽气管102连通有抽湿泵302,抽湿泵302的出气口连通有排气管304。在进行加湿时,由于湿气较重,会下沉,在下沉过程中能够被抽走,避免圆织机附近的湿度过大,影响设备。
[0073] 在实施时,如图5中所示,加湿泵301以及抽湿泵302均固定安装在底座300上,底座300上固定连接有湿度检测箱305和湿度调节箱306,湿度检测箱305一端和湿度调节箱306的一端连接在一起,且湿度检测箱305一端和湿度调节箱306之间设置有条形通口315,加湿泵301的进口通过连接管303与湿度检测箱305连通。
[0074] 更为具体的,湿度检测箱305的顶部安装有湿度传感器401和DSP控制器400,湿度传感器401的信号输出端与DSP控制器400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湿度调节箱306的一端设置为敞口,且该敞口上安装有空气过滤网309,湿度调节箱306的内部安装有透明水槽313,湿度调节箱306的顶部插装有下端插在透明水槽313内的湿帘机构500,湿度调节箱306的一侧外部安装有水泵310,水泵310的进口贯穿湿度调节箱306与透明水槽313的底部连通,水泵310的出口通过水管311与湿帘机构500的顶部连通,湿度调节箱306的顶部还安装有补水口308,水泵310为变速水泵,且水泵310、加湿泵301以及抽湿泵302均受控于DSP控制器400,湿度调节箱306的一侧设置有透明观察窗312,透明水槽313的外表面设置有水位高度刻度线
314。
[0075] 其中,如图7和图8中所示,湿帘机构500包括框架501,框架501的下端能够滑动贯穿湿度调节箱306顶部开设的插口307内并延伸至透明水槽313的内部,框架501内安装有湿帘502,框架501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撑片503,框架501的上端内部安装有布水盒504,布水盒504的底部设置有布水孔505。
[0076] 具体在工作时,湿度检测箱305检测湿度是否满足60‑70%的范围,而将湿度信号传递给DSP控制器400,通过DSP控制器400启动湿帘机构500的水泵310,调节其速度或关闭;从而能够智能化控制排出气体的湿度,十分方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在生产停止时,加湿泵301设置为充气泵,能够进行充气,在反转时能够抽气,这样的目的在于在结束生产后,将环形架100和转动环200之间的潮湿空气抽走,避免潮湿空气对环形架100和转动环200进行腐蚀;其二是能够利用反冲气流,将空气过滤网309表面粘附的纺织棉尘吹走,减少清理频率,使用方便。
[007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