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状编织物体及其编织方法

申请号 CN202210332001.0 申请日 2022-03-30 公开(公告)号 CN115142182A 公开(公告)日 2022-10-04
申请人 踏比鸥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口喜广;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筒状编织物体及其编织方法,其穿戴不费工夫,不会使穿戴者感到拘束感,能够使穿戴部位整体得到良好的合身感,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 预防 或减轻浮肿。筒状编织物体(10)的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编织物主体(12);第一编织部(14),其在相对于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在编织物主体(12)的周向上编织成螺旋状;以及第二编织部(16),其与第一编织部(14)邻接,在相对于编织物主体(12)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在编织物主体(12)的周向上编织成螺旋状,第一编织部(14)和第二编织部(16)分别由编织纱的线圈(18)编织,在第一编织部(14)和第二编织部(16)的双方或某一方中编入有弹性纱(20)。
权利要求

1.一种筒状编织物体,其包含在能够穿戴在上肢或下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衣物中,所述筒状编织物体的特征在于,包括:
筒状的编织物主体;
第一编织部,其在相对于所述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编织物主体的周向上编织成螺旋状;以及
第二编织部,其与所述第一编织部邻接,在相对于所述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在所述编织物主体的周向上编织成螺旋状,
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分别由编织纱的线圈编织,在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的双方或某一方中编入有弹性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编织物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相对于所述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沿同一方向延伸而被编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状编织物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相对于所述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而被编织。
4.一种袜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袜子是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状编织物体的袜子,所述袜子的筒状编织物体穿戴在脚踝、脚背、脚底及脚趾的至少一部分上。
5.一种保护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衣物是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状编织物体的保护衣物,所述筒状编织物体包含穿戴在上肢的肩、上臂、肘、前臂、手腕、手的至少一部分或下肢的大腿、膝、小腿、脚踝的至少一部分上的支撑套。
6.一种编织方法,其是通过纬编机编织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纬编机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相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前后的所述针床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横移,并且能够在前后的所述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
所述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以使卡定在前后的所述针床的针上的线圈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错开的配置的方式,使前后的所述针床中的一方的针床向左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横移,之后一边对编织纱进行成圈,并且一边重复每当将所述筒状编织物体的前后两端的线圈编织1横列就将前侧线圈或后侧线圈中的一方移圈至所述前侧线圈或所述后侧线圈中的另一方的线圈的步骤,从而编织在相对于所述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编织物主体的周向上为螺旋状的第一编织部;以及
以使卡定在前后的所述针床的针上的线圈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地配置的方式,使前后的所述针床中的一方的针床向左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横移,之后一边将弹性纱插入或成圈而编入,并且一边重复每当将所述筒状编织物体的前后两端的线圈编织1横列就将前侧线圈或后侧线圈中的一方移圈至所述前侧线圈或所述后侧线圈中的另一方的线圈的步骤,从而编织在相对于所述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编织物主体的周向上为螺旋状的第二编织部,
所述第一编织部和所述第二编织部在所述编织物体的周向上交替邻接地编织。

说明书全文

筒状编织物体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筒状编织物体及其编织方法,尤其涉及适合用于具有该筒状的编织物部的短袜、长袜、暖足套、暖臂套、支撑套(Supporter)、紧身衣、长袜等的筒状编织物体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作为本发明的背景的现有技术的一例中,提出了将穿戴压(收紧)从脚踝侧起设为弱压、中压、强压、中压、弱压的腿部支撑套。在该腿部支撑套的情况下,上部支撑套在其上下方向中央部以强压收紧小腿肚,在其两端部以弱压收紧小腿肚,其中央部与两端部之间的部分以中压收紧小腿肚,下部支撑套以强压收紧脚的足弓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该腿部支撑套在下腿部沿上下方向交替排列具有高收紧力的带状的环状部分和具有低收紧力的带状的环状部分,利用运动时小腿肚部分的肌肉变形来促进腿部的血液循环。
另外,在作为本发明背景的现有技术的另一例中,提出了一种穿戴压回旋高筒袜,其特征在于,具有穿戴在脚上的脚部、穿戴在小腿上的腿部以及袜口橡胶部,在腿部的下端与袜口橡胶部的下端之间设有对小腿施加压力的穿戴压区域,通过将腿部向外侧或内侧扭转而穿戴在小腿上,从而使穿戴压区域对小腿肚施加压力和扭转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1313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616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4] 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腿部支撑套是从小腿肚(calf)的下方朝向上方以弱压、中压、强压、中压、弱压分级加压的部件,由于在下肢的小腿的轴心正交方向上施加力,所以仅将小腿三头肌等小腿肚的肌肉向所述轴心压缩。在此情况下,成为在小腿肚的全周上作用有较强的收紧力,始终向腿的中心较强地进行收紧的状态。因此,该腿部支撑套在穿戴的状态下具有拘束感,而且,也不能得到所期待的预防或减轻浮肿的效果。而且,虽然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的情况下会产生腿脚轻快的感觉,但若长时间使用,则有可能阻碍下肢的血液循环,引起疲劳,或者使下肢产生浮肿。因此,作为慢跑、徒步旅行等这样长时间使用的腿部支撑套是不合适的。
另外,专利文献1所述的腿部支撑套中,在腿部的前表面的胫部(小腿)侧和后表面的小腿肚侧的横列方向上,通过同一编织方法进行编织,整体具有比较强的收紧力,因此难以穿戴。
另一方面,不是将特定范围的部位(例如小腿肚侧)局部地赋予强弱之差而施压,从医学的观点来看,其效果存疑。
另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穿戴压回旋高筒袜中,无论是将腿部在外侧扭转160~
200度、更优选扭转180度左右而穿戴在小腿上,还是在穿戴了高筒袜之后扭转腿部,还是在扭转腿部的同时穿戴高筒袜,穿戴都需要花费时间。
[0005]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状编织物体及其编织方法,其穿戴不费工夫,不会使穿戴者感到拘束感,能够使穿戴部位整体得到良好的合身感,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预防或减轻浮肿。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06] 技术方案1的本发明是一种筒状编织物体,其包含在能够穿戴在上肢或下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衣物中,所述筒状编织物体的特征在于,包括:筒状的编织物主体;第一编织部,其在相对于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在编织物主体的周向上编织成螺旋状;以及第二编织部,其与第一编织部邻接,在相对于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在编织物主体的周向上编织成螺旋状,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分别由编织纱的线圈编织,在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的双方或某一方中编入有弹性纱。技术方案2的本发明是从属于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发明,其特征在于,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相对于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沿同一方向延伸而被编织。
技术方案3的本发明是从属于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发明,其特征在于,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相对于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而被编织。
技术方案4的本发明是一种袜子,其特征在于,该袜子是包含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状编织物体的袜子,筒状编织物体穿戴在脚踝、脚背、脚底及脚趾的至少一部分上。
技术方案5的本发明是一种保护具,其特征在于,该保护具是包含根据技术方案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筒状编织物体的保护具,筒状编织物体穿戴在上肢的肩、上臂、肘、前臂、手腕、手的至少一部分或下肢的大腿、膝、小腿、脚踝的至少一部分上。
技术方案6的本发明是一种编织方法,其是通过纬编机编织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纬编机具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且在前后方向上相互相对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前后的针床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为能够在左右方向上横移,并且能够在前后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该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使卡定在前后的针床的针上的线圈成为在左右方向上错开的配置的方式,使前后的针床中的一方的针床向左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横移,之后一边对编织纱进行成圈,并且一边重复每当将筒状编织物体的前后两端的线圈编织1横列,就将前侧线圈或后侧线圈中的一方移圈至前侧线圈或后侧线圈中的另一方的线圈的步骤,从而编织在相对于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在编织物主体的周向上为螺旋状的第一编织部;以及以使卡定在前后的针床的针上的线圈在左右方向上错开地配置的方式,使前后的所述针床中的一方的针床向左右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横移,之后一边将弹性纱插入或成圈而编入,并且一边重复每当将筒状编织物体的前后两端的线圈编织1横列就将前侧线圈或后侧线圈中的一方移圈至前侧线圈或后侧线圈中的另一方的线圈的步骤,从而编织在相对于编织物主体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在编织物主体的周向上为螺旋状的第二编织部,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在编织物体的周向上交替邻接地编织。
发明的效果
[0007]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筒状编织物体及其编织方法,其穿戴不费工夫,不会使穿戴者感到拘束感,能够使穿戴部位整体得到良好的合身感,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预防或减轻浮肿。
[0008]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进行的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0009] 图1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一例的正面图解图,图1的(B)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另一例的正面图解图,图1的(C)是示出比较例的筒状编织物体的正面图解图。图2是示出图1的(A)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形态的概要的立体图解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1的(A)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第二编织部的编织物组织的主要部分的组织图。
图4是示出图1的(A)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变形例的概要的立体图解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应用例的概要的立体图解图,图5的(A)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尖圆的短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5的(B)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五指短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5的(C)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脚踝用短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另一应用例的概要的立体图解图,图6的(A)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尖圆的长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6的(B)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五指长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6的(C)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暖足套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又一应用例的概要的立体图解图,图7的(A)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尖圆的短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7的(B)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五指短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另一应用例的概要的立体图解图,图8的(A)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膝支撑套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8的(B)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暖臂套和紧身衣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
图9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另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9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9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10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10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10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1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11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11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1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12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12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1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13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13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1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14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14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15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15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16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16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16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17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17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17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1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18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18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19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19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19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20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20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20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2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21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21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2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22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22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23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23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23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24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24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24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25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25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25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26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26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26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27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27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27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28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28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28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29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又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图29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图29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
图30是示出图1的(A)、图2及图3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编织方法的一例的编织工序图及其说明图解图。
图31是示出用于测定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的测定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解图,图31的上栏是示出成为被测定对象的筒状编织物体的测定部位的说明图解图,图
31的下栏是示出穿戴该筒状编织物体的工件的一例、并示出在与该筒状编织物体的测定部位对应的位置(测定部位)安装有测定器具的状态的说明图解图。
图32是示出图9~图20所示的样品No.1~No.12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表的说明图。
图33是示出图9~图20所示的样品No.1~No.12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另一表的说明图。
图34的(A)是示出图21~图23所示的样品No.13~No.15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表的说明图,图34的(B)是示出图21~图23所示的样品No.13~No.15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另一表的说明图。
图35的(A)是示出图24~图26所示的样品No.16~No.18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表的说明图,图35的(B)是示出图24~图26所示的样品No.16~No.18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另一表的说明图。
图36是示出图27~图29所示的样品No.19~No.21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表的说明图。
图37的(A)是示出图9所示的样品No.1、图12所示的样品No.4、图15所示的样品No.7和图18所示的样品No.10的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表的说明图,图37的(B)是示出图9所示的样品No.1、图12所示的样品No.4、图15所示的样品No.7和图
18所示的样品No.10的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另一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图1的(A)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一例的正面图解图。图2是示出图1的(A)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形态的概要的立体图解图。该编织物体10具有筒状的形态,但在图2中,为了方便,以圆筒状的形态进行图示。如图2所示,筒状编织物体10包括筒状的编织物主体12。如图1的(A)及图2所示,在编织物主体12上配设有第一编织部14,该第一编织部14在相对于编织物主体12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在编织物主体12的周面方向上以螺旋状编织。另外,在编织物主体12上,与第一编织部14邻接地配设有第二编织部16。第二编织部16与第一编织部14同样,在相对于编织物主体12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在编织物主体12的周面方向上以螺旋状编织。
在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的例子中,如图2所示,第一编织部14和第二编织部16分别以编织纱的线圈18进行编织,尤其是如图3所示,例如以平针编织的方式进行编织。
[0011] 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编织部14和第二编织部16中的一方的第二编织部16中编入有弹性纱20。该弹性纱20尤其如图3所示那样,例如从横列方向的一端侧至另一端侧,通过适当集圈而在线圈18中编入弹性纱20,或者也可以用弹性纱20成圈出线圈18。另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理解弹性纱20被编入的位置,出于方便而用粗线示出该弹性纱20,但在图3中,用粗线示出将弹性纱20适当地集圈而编入的形态。
[0012] 在将弹性纱20集圈到线圈18中的情况下,可以将弹性纱20集圈到第二编织部16的所有横列中而编入该弹性纱20,或者也可以在第二编织部16的横列中将弹性纱20每空1个横列地集圈而编入该弹性纱20。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可以如图3所示那样,在最初的横列(第1横列)插入弹性纱20进行集圈,在下一个横列(第2横列)不集圈弹性纱20,在下一个横列(第3横列)插入弹性纱
20进行集圈,以下依次重复。
另外,图1的(A)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在其轴向的一端及另一端分别具有口部24及口部26,该口部24及口部26的口径形成为大致相同。
[0013] 图1的(B)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另一例的正面图解图。该筒状编织物体10与图1的(A)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相比,尤其是一方的口部28的口径形成得比另一方的口部30的口径大。即,编织为第一编织部14的横列方向的宽度在该编织物体10的轴向的一端侧(上端侧)附近较宽、在轴向的另一端侧(下端侧)附近较窄。在图1的(B)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通过从其一方的口部28侧到另一方的口部30侧逐渐减少线圈18的数量、即所谓收针,能够使编织物主体10的横列方向的长度逐渐变窄。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线圈18的大小(线圈密度)从编织物体10的一方的口部28侧到另一方的口部30侧逐渐变小,从而使编织物主体10的横列方向的长度逐渐变窄。
[0014] 另外,图1的(C)是示出比较例的正面图解。该筒状编织物体1包含编织物主体1a,编织物主体1a与图1的(A)、(B)的筒状编织物体10相比,不具有编织成螺旋状的第一编织部14及第二编织部16。在这种情况下,在筒状的编织物主体1a的单面(一个主面侧)上,编织有沿与筒状的编织物主体1a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沿该编织物主体1a的周向以筒状环绕的编织部3。在该编织部3中,在该编织物体3的单面插入或成圈而编入有弹性纱(未图示)。
[0015] 图4是示出图1的(A)和图2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变形例的概要的立体图解图。该筒状编织物体10与图1的(A)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相比,尤其是在除了第二编织部16之外在第一编织部14中也编入有弹性纱20这一点上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弹性纱20与图1的(A)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同样,例如可以通过从横列方向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对线圈18进行适当集圈而编入弹性纱20,或者也可以用弹性纱20对线圈18进行成圈。
[0016] 在图1的(A)、图1的(B)、图2及图4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具有螺旋状的形态的第一编织部14、第二编织部16相对于编织物主体12的轴向倾斜的方向沿同一方向延伸而被编织,但第一编织部14、第二编织部16相对于编织物主体12的轴向倾斜的方向也可以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而被编织。
[0017]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应用例的概要的立体图解图,图5的(A)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尖圆的短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5的(B)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五指短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5的(C)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脚踝用短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另外,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另一应用例的概要的立体图解图,图6的(A)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尖圆的长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6的(B)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五指长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5的(C)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暖足套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
进一部地,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又一应用例的概要的立体图解图,图7的(A)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尖圆的短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7的(B)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五指短袜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
图1~图4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例如分别如图5的(A)、(B)、(C)、图6的(A)、(B)、(C)以及图7的(A)、(B)、(C)所示,分别包含能够穿戴在下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衣物所包含的筒状编织物体。
[0018] 另一方面,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另一应用例的概要的立体图解图,图8的(A)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膝支撑套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8的(B)是示出将该筒状编织物体应用于暖臂套和紧身衣的例子的立体图解图。图1~图4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例如分别如图8的(A)、(B)所示,分别包含能够穿戴在上肢及下肢的至少一部分上的衣物所包含的筒状编织物体。此处所说的“衣物”包括在职业用、工业用或体育用的防护衣物所包含的各种支撑套、各种保暖套、紧身衣和长袜。
[0019] 图9~图29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另一筒状编织物体及其比较例的形态的主要部分的正面图解图,各图的左侧的图是没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各图的右侧的图是有绕入的状态的正面图解图。另外,图9~图29的图中的“绕入”代为表示在筒状编织物体10上编织已述的第一编织部14及第二编织部16的情况。在图1的(A)、图1的(B)、图2及图4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编织物组织例如通过平针编织而由没有图案的无花纹的编织物组织编织而成,但除此之外,例如如图9~图29所示,通过组合各种图案或弹性纱,能够变化为各种编织物组织(编织组织)。
即,在图9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一个单面(前表面)是橡胶集圈,另一个单面(后表面)成圈地编织。
另外,在图10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一个单面(前表面)是具有条纹(纵条纹)的JQ(提花)图案的橡胶集圈,另一个单面(后表面)成圈地编织。
另外,在图11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一个单面(前表面)是具有边框(横条纹)图案的橡胶集圈,另一个单面(后表面)成圈地编织。这种情况下,例如每隔2个线圈地切换面纱的材料、种类、颜色等。
另外,在图12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一个单面(前表面)是橡胶成圈,另一个单面(后表面)成圈地编织。
另外,在图13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一个单面(前表面)是具有条纹(纵条纹)的JQ(提花)图案的橡胶成圈,另一个单面(后表面)成圈地编织。
另外,在图14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一个单面(前表面)是具有边框(横条纹)图案的橡胶成圈,另一个单面(后表面)成圈地编织。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每隔2个横列地切换面纱的材料、种类、颜色等。
另外,在图15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一个单面(前表面)和另一个单面(后表面)即整个面由橡胶集圈编织而成。
另外,在图16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整个面由具有条纹(纵条纹)的JQ(提花)图案的橡胶集圈编织而成。
另外,在图17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整个面由具有边框(横条纹)图案的橡胶集圈编织而成。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每隔2个横列地切换面纱的材料、种类、颜色等。
另外,在图18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整个面通过橡胶成圈编织而成。
另外,在图19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整个面由具有条纹(纵条纹)的JQ(提花)图案的橡胶成圈编织而成。
另外,在图20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整个面由具有边框(横条纹)图案的橡胶成圈编织而成。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每隔2个横列地切换面纱的材料、种类、颜色等。
另外,在图21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整个面由橡胶集圈编织而成。在这种情况下,每空1个横列地依次重复橡胶集圈和集圈而进行编织。
另外,在图22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整个面由橡胶集圈编织而成。在这种情况下,每空2个横列地依次重复橡胶集圈和集圈而进行编织。
另外,在图23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整个面由橡胶集圈编织而成。在这种情况下,每空3个横列地依次重复橡胶集圈和集圈而进行编织。
另外,在图24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一个单面(前表面)为橡胶集圈,另一个单面(后表面)成圈地编织。在这种情况下,单面侧(前面侧)每空1个横列地依次重复橡胶集圈和集圈而进行编织。
另外,在图25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一个单面(前表面)为橡胶集圈,另一个单面(后表面)成圈地编织。在这种情况下,单面侧(前面侧)每空2个横列地依次重复橡胶集圈和集圈而进行编织。
另外,在图26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一个单面(前表面)为橡胶集圈,另一个单面(后表面)成圈地编织。在这种情况下,单面侧(前面侧)每空3个横列地依次重复橡胶集圈和集圈而进行编织。
在图27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一个单面(前表面)为橡胶集圈,另一个单面(后表面)成圈地编织。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7的右侧的图所示,第一编织部14和第二编织部
16相对于编织物主体12的轴向倾斜的方向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而编织。
在图28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整个面(前面和后面)由成圈和橡胶集圈编织而成。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8的左侧的图所示,其大致中央的切换线α的上侧成圈地编织,下侧编织成橡胶集圈。
在图29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中,其一个单面(前表面)是橡胶集圈,另一个单面(后表面)成圈地编织。在该情况下,如图29的左侧的图所示,以其大致中央的切换线α上侧的橡胶集圈的弹性力比下侧的弹性力大的方式编入弹性纱而编织。
[0020] 图30是示出图1的(A)、图2及图3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编织方法的一例的编织工序图及其说明图解图。该筒状编织物体10的编织方法的概要(参照图30。)为,例如在纬编机中,在一对前后针床上进行编织,
(1)通过通过将弹性纱(例如橡胶线)插入或成圈等编入该弹性纱,同时,
(2)首先,每当将前后两端的线圈编织1横列,就将前侧线圈移至后侧线圈,将后侧线圈移至前侧线圈,重复该操作进行编织,
(3)接着,每当将前后两端的线圈编织1横列,就将前侧线圈移动至后侧线圈,将后侧线圈移动至前侧线圈,重复该操作进行编织,
基本上,通过重复上述(1)、(2)和(3)的步骤,能够编织图1的(A)、图2和图3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的第二编织部16。
此时,在(2)的步骤中,在一对前后针床的移圈起始为左端的情况下,该编织物体
10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在上述(3)的步骤中,在一对前后针床的移圈起始为右端的情况下,该编织物体10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
[0021] 即,如果参照图30在以下的各步骤中详述该编织工序,则:(步骤1)使导纱器No.2~导纱器No.1在滑架行进方向左行进行后成圈。在这种情况下,使导纱器No.2~导纱器No.1在滑架行进方向右行不进行选针而向右方向移动。然后,使导纱器No.2~导纱器No.1在滑架行进方向左行进行后成圈。(步骤2)使导纱器No.4~导纱器No.3在滑架行进方向左行而进行前成圈。在这种情况下,使导纱器No.4~导纱器No.3在滑架行进方向右行进行前成圈。然后,使导纱器No.4~导纱器No.3在滑架行进方向左行不进行选针而向左方向移动。
(步骤3)将线圈保持在与后针床的编织针相对的前针床的编织针导针片上。
(步骤4)使后针床向左横移1个间距,使保持在前针床的编织针导针片上的线圈返回到后针床的编织针上,并使后针床向右横移1个间距。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仅滑架的移动选针准备过程。然后,使导纱器No.4~导纱器No.3在滑架行进方向右行,仅使导纱器向右方向移动。
(步骤5)将前针床的编织针的左端(1根)的针从前针床移圈到与后针床相对的针。
在这种情况下,使导纱器No.4~导纱器No.3在滑架行进方向左行不进行选针而向左方向移动。
(步骤6)将线圈保持在与前针床的编织针相对的后针床的编织针导针片上。
(步骤7)使后针床向左横移1个间距,使保持在后针床的编织针导针片上的线圈返回到前针床的编织针上,并使后针床向右横移1个间距。
(步骤8)将后针床的编织针的右端(1根)的针从后针床移圈到前针床的相对的针。
(步骤9)使导纱器No.5将弹性纱(例如橡胶线)集圈插入到后针床的编织针中。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成圈。
(步骤10)使导纱器No.5将弹性纱集圈插入到前针床的编织针中。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成圈。
(步骤11)使导纱器No.2~导纱器No.1在滑架行进方向右行进行后成圈。在这种情况下,使导纱器No.2~导纱器No.1在滑架行进方向左行进行后成圈。然后,使导纱器No.2~导纱器No.1在滑架行进方向右行不进行选针而向右方向移动。
(步骤12)使导纱器No.4~导纱器No.3在滑架行进方向右行进行前成圈。在这种情况下,使导纱器No.4~导纱器No.3在滑架行进方向左行不进行选针而向左方向移动。然后,使导纱器No.4~导纱器No.3在滑架行进方向右行进行前成圈。
(步骤13)将线圈保持在与后针床的编织针相对的前针床的编织针导针片上。
(步骤14)使后针床向左横移1个间距,使保持在前针床的编织针导针片上的线圈返回到后针床的编织针上,并使后针床向右横移1个间距。在这种情况下,成为仅滑架的移动选针准备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浮纱选针(仅弯纱的动作)将前针床编织针的左端(1根)的针的线圈扩开。
(步骤15)将前针床编织针的左端的针(1根)从前针床移圈到后针床的相对的针。
(步骤16)将线圈保持在与前针床的编织针相对的后针床编织针导针片上。
(步骤17)使后针床向左横移1个间距,使保持在后针床编织针导针片上的线圈返回到前针床编织针上,并使后针床向右横移1个间距。
(步骤18)将后针床编织针的右端的针(1根)从后针床移圈到前针床的相对的针。
(步骤19)使导纱器No.5将弹性纱集圈插入到后针床针编织针中。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成圈。
(步骤20)使导纱器No.5将弹性纱集圈插入到前针床编织针中。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成圈。
[0022] 在上述编织工序的步骤4、步骤7、步骤14、步骤17中,在密针的情况下,绕入成为以1个间距进行的绕入,在抽针的情况下,绕入成为以2个间距进行的绕入。
[0023] 图31是示出用于测定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的测定方法的一例的说明图解图,图31的上栏是示出成为被测定对象的筒状编织物体的测定部位的说明图解图,图31的下栏是示出穿戴该筒状编织物体的工件的一例、并示出在与该筒状编织物体的测定部位对应的位置(测定部位)安装有测定器具的状态的说明图解图。另外,图31的上栏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示出例如将图9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穿戴在图31的下栏所示的工件上的状态。
因此,以下,简单说明用于测定本发明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的测定方法的一例。在这种情况下,穿戴压表示在穿戴筒状编织物体10时,与特定的身体部位接触而被施加的该编织物体10的收紧力。
首先,作为测定装置,例如使用了株式会社AMI TECHNO制造的接触压力测定器(产品编号AMI 3037‑10)。
接着,如图31的下栏所示,该测定装置的设备构成由气囊(受压传感器)、气缸和带显示部的压力测定器构成,该气囊由袋和管构成,该气缸具备活塞和排气孔,该带显示部的压力测定器内置有测量与大气之间的压差的压力传感器
在该测定装置中,具备一个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测定器的测量为,将置于部位的受压传感器的管连接在连接部上,将中继管连接在连接口上,拔出旋塞,进行空气封入操作,在显示部上示出测量值(压力值)。在该测定装置中,通过将安装在测定部位的各气囊(受压传感器)的管与压力测定器的连接部连接并反复进行测量操作,能够进行多点测量。另外,对于图31所示的测定装置及其各器具,省略了参照符号。
另外,作为测量方法,准备在被视为模拟生物体的工件(例如使用氯乙烯管。)的例如8个测定部位A、B、C、D、E、F、G、H的各部位安装由袋和管构成的气囊(受压传感器),并将例如图9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穿戴在该工件上而得的装置。
然后,通过上述测定装置,测量与8个测定部位A、B、C、D、E、F、G、H的各部位对应的筒状编织物体10的8个测定部位A、B、C、D、E、F、G、H的各部位的压力值。同样,测量图10~图
29所示的筒状编织物体10的测定部位A、B、C、D、E、F、G、H的各部位的压力值。
[0024] 图32是示出图9~图20所示的样品No.1~No.12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表的说明图。图33是示出图9~图20所示的样品No.1~No.12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另一表的说明图。图34的(A)是示出图21~图23所示的样品No.13~No.15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表的说明图,图34的(B)是示出图21~图23所示的样品No.13~No.15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另一表的说明图。图35的(A)是示出图24~图26所示的样品No.16~No.18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表的说明图,图35的(B)是示出图24~图26所示的样品No.16~No.18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另一表的说明图。图36是示出图27~图29所示的样品No.19~No.21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表的说明图。另外,图37的(A)是示出图9所示的样品No.1、图12所示的样品No.4、图15所示的样品No.7和图18所示的样品No.10的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表的说明图,图37的(B)是示出图9所示的样品No.1、图12所示的样品No.4、图15所示的样品No.7和图18所示的样品No.10的各筒状编织物体的穿戴压(压力值)的测定结果的另一表的说明图。
另外,关于图32~图37的表中的“绕入”,从构造的观点来看,代为表示在筒状编织物体10上编织已述的第一编织部14及第二编织部16的情况,从编织方法的观点来看,代为表示实施上述的步骤4、步骤5、步骤7、步骤8、步骤17、步骤18等编织工序。
更详细而言:
所谓线圈的绕入,是指以前后针床编织成筒状或截面大致C字形筒状的编织物中,使位于一方针床上的线圈中位于左右一侧端的线圈移动至位于相对的针床上的线圈中位于左右一侧端的线圈的侧方外侧,即,使编织物在针床上旋转。作为线圈的绕入的具体方法,例如配置为,当在前针床和后针床的针上以相互相对的方式卡定相同数量的线圈时,将后针床例如向右方向横移,卡定于前后针床的针的线圈成为在左右方向上位置错开的形态。此时,成为与后针床的右端的线圈相对的前针床的针上没有线圈、与前针床的左端的线圈相对的后针床的针上没有线圈的状态。因此,通过将该位置错开后的侧端的线圈移圈到相对的针床的空针上,成为编织物例如顺时针旋转后的状态。
[0025] 以下示出对图32和图33的测定结果进行研究的考察和考察结果。<考察>
·从样品No.1~样品No.12来看,各个有绕入的情况与没有绕入的情况相比压力值(穿戴压)更高。
·比较样品No.1的有绕入的情况和样品No.4的有绕入的情况时,相比于集圈,成圈的压力值(穿戴压)稍微增加。
·从样品No.1和样品No.4来看,插入有橡胶线的区域和未插入橡胶线的区域的压力值之差(穿戴压之差)变大。此时,样品No.4的压力值之差(穿戴压之差)更大。
·从样品No.7和样品No.10的绕入的有无来看的情况下,压力值(穿戴压)不因绕入的有无而存在较大的差。
·比较样品No.1和样品No.7时,整体的压力值(穿戴压)在样品No.7中较高,但压力值之差(穿戴压之差)在样品No.1中较大。
·从样品No.1~样品No.3及样品No.7~样品No.9来看,无关于绕入的有无、面纱组织的差异,在整个面上编入橡胶线的情况相比于仅在单面上编入的情况而言,压力值(穿戴压)大。
·从样品No.1~样品No.3及样品No.4~样品No.6来看,在有绕入的情况下,若为成圈,则JQ的压力值(穿戴压)变小,若为集圈,则JQ的压力值(穿戴压)变大。
·从样品No.1~样品No.6和样品No.7~样品No.12来看,整个面的情况下的压力值之差(穿戴压之差)小。
·从样品No.1~样品No.6和样品No.7~样品No.12来看,压力值之差(穿戴压之差)在有绕入时比没有绕入时大。即,有绕入的情况与没有绕入的情况相比,压力值之差(穿戴压之差)大幅度增加。
·从样品No.1~样品No.3和样品No.4~样品No.6来看,在单面插入了橡胶线(进行了橡胶集圈)且没有绕入的情况相比于未在单面插入橡胶线且没有绕入的情况而言,相对面的压力值有降低的倾向。
[0026] <考察结果>·通过绕入,部分压力值(穿戴压)增加。
·对橡胶线进行插入或集圈的区域(穿戴压区域)位于单面时,压力值之差更大,发挥有效的压力值(穿戴压)。
·从样品No.1~样品No.12来看,整体来说,成圈的情况相比于集圈的情况而言,压力值(穿戴压)有变强的倾向,但压力值之差(穿戴压之差)在集圈的情况下更有效。
·认为样品No.1、样品No.4和样品No.6发挥了有效的压力值(穿戴压)。
根据对图32和图33的测定结果进行研究的考察和考察结果,通过在单面绕入将橡胶线插入或集圈的区域(穿戴压区域),将该橡胶线插入或集圈的区域(穿戴压区域)的压力值(穿戴压)变大。
[0027] 在此,在图32及图33的测定结果中,尤其是抽出样品No.1、样品No.4、样品No.7及样品No.10的测定结果进行研究时,在以样品No.1的单面橡胶集圈的绕入的有无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插入有橡胶线的区域(穿戴压区域)的压力值在有绕入的情况下更高。另外,在以样品No.4的单面橡胶成圈的绕入的有无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对橡胶圈进行了集圈的区域(穿戴压区域)的压力值在有绕入的情况下更高。另外,在以样品No.7的整个面橡胶集圈的绕入的有无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有无绕入不会导致压力值(穿戴压)产生较大的差。另外,在比较样品No.10的整个面橡胶成圈的绕入的有无的情况下,有无绕入不会导致压力值(穿戴压)产生较大的差。
[0028] 即,关于有无绕入,有绕入的一方的橡胶线插入部分的压力值更高。另外,在没有绕入的情况下,与橡胶线插入部分相比,相对面部分的压力值更高。另外,在整个面插入了橡胶线的情况下,筒状编织物体的整体的压力值(穿戴压)变高,但压力值之差(穿戴压之差)变小。尤其是,在单面插入橡胶线的单面橡胶集圈的情况下或者在单面编入有橡胶线的单面橡胶成圈的情况下,能够增大由绕入引起的橡胶线插入部分的压力值(穿戴压)与由绕入引起的未插入橡胶线的部分(相对面的部位)的压力值之间的差。
[0029]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的筒状编织物体10通过上述的绕入和弹性纱的编入,在将该编织物体10穿戴在上肢或下肢的特定部位时,能够对该特定部位施加穿戴压差。此时,认为能在穿戴该筒状编织物体10的部位促进肌肉深部的血流,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浮肿、懒倦的缓和。因此,得到穿戴时的合身感、穿戴压舒适感、浮肿及疲劳感减轻效果等优异的筒状编织物体10。另外,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的筒状编织物体10的编织组织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成圈、集圈、松紧口的组织或它们的组合,由此编织图案。
[符号的说明]
[0030] 10 筒状编织物体12 编织物主体
14 第一编织部
16 第二编织部
18 线圈
20 弹性纱
22 第一编织部和第二编织部邻接的边界部
24、28 一方的口部
26、30 另一方的口部
1 比较例的筒状编织物体
1a 比较例的编织物主体
3 比较例的编织部
5 比较例的一方的口部
7 比较例的另一方的口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