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衬衣;内衣;婴儿内衣;手帕 / 袜;连裤袜 / 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屏蔽服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屏蔽服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申请号 CN201811284518.7 申请日 2018-10-31 公开(公告)号 CN109259355A 公开(公告)日 2019-01-25
申请人 保定三源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房戈; 张艳梅; 刘艳霞; 刘燃; 李君芳;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屏蔽服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其中屏蔽服面料,包括第一屏蔽区、第二屏蔽区和第三屏蔽区,第一屏蔽区包括若干个横向屏蔽区和若干个竖向屏蔽区,若干个横向屏蔽区和若干个竖向屏蔽区交织成网格,所述网格的交叉 位置 设置有第二屏蔽区,剩余部位为第三屏蔽区,第一屏蔽区、第二屏蔽区和第三屏蔽区为阻燃 纤维 和导电纤维的混纺 纱线 经纬交织成,制作面料的工艺包括:纺制21S/2和16S/2的纱线,制作好后进行 整经 、穿经和织造,由此面料做成的屏蔽服取消了现有的导 流线 ,减少整套衣服重量,舒适感强,穿着人员的动作灵活性提高,使其弯腰、蹲起活动自如。
权利要求

1.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屏蔽区(1)、第二屏蔽区(2)和第三屏蔽区(3),所述第一屏蔽区(1)包括若干个横向屏蔽区(1.1)和若干个竖向屏蔽区(1.2),所述若干个横向屏蔽区(1.1)和若干个竖向屏蔽区(1.2)交织成网格,所述网格的交叉位置设置有第二屏蔽区(2),剩余部位为第三屏蔽区(3),所述第一屏蔽区(1)、第二屏蔽区(2)和第三屏蔽区(3)为阻燃纤维和导电纤维的混纺纱线经纬交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作业屏蔽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纤维为极限指数不小于28的纤维,所述导电纤维为6~90μm的金属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作业屏蔽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区(1)导电纤维含量占第一屏蔽区(1)总量比的40%~50%,所述第二屏蔽区(2)导电纤维含量占第二屏蔽区(2)总量比的60%~95%,所述第三屏蔽区(3)导电纤维含量占第三屏蔽区(3)总量比的25%~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电作业屏蔽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屏蔽区(2)和所述第三屏蔽区(3)为正方形结构,正方形结构的边长为0.5~10cm。
5.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服面料制作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电作业屏蔽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服包括帽子(4)、柔性面屏(5)和连体衣裤(6),所述帽子(4)与所述连体衣裤(6)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所述帽子(4)前面插接有所述柔性面屏(5),帽子(4)后面的中间位置缝制有弹布,帽子(4)的顶部呈弧形结构,帽子(4)的两侧边缝制有贴(7),所述连体衣裤(6)的腰部位置缝制有伸缩褶皱(6.1),所述连体衣裤(6)的袖口和裤口缝制有金属带(8),所述金属带(8)分别连接有导电手套(9)和导电袜(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电作业屏蔽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耳贴(7)为经编网眼布,耳贴(7)上缝制有金属丝网。
8.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面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一)、纺制21S/2的纱线纤维:
1)牵切工序:将导电纤维丝束牵切成主体长度40~60mm的短纤维条,短纤维条2.5~
3g/m;
牵切工艺参数为:采用四区牵伸,罗拉隔距50~80mm,牵伸速度25~30m/min,采用气体加压,施加压力0.4~0.6MPa,
2)混合工序:将阻燃纤维和阻燃粘胶按2:1的重量配比进行开松、混合,将开松的纤维进行加湿处理,并在梳机上进行梳理,增大漏底尺寸到16~20吋;
3)并条工序:将牵切好的导电纤维条和混合好的阻燃纤维条进行三道并和;
4)粗纱工序:在毛纺粗纱机上将并条后的纤维条喂入粗纱机,粗纱工艺参数:牵伸倍数
4~6,米克重:0.8~0.9g/米,捻度38~40捻/米,罗拉中心距45~55×60~70mm;
5)细纱工序:牵伸倍数28~30,百米重量2~3g/100米,捻度800~850捻/米、锭速30~
40HZ;
6)并捻:将两根2~3g/100米的单纱并和加捻,捻度600~650捻/米,既得21S/2纱线纤维;
(二)、纺制16S/2的纱线纤维:
1)牵切工序:将6~10μm的导电纤维牵切成主体长度40~60mm的短纤维条,短纤维条5~6g/m;
牵切工艺参数:采用四区牵伸,罗拉隔距50~80mm,牵伸速度25~30m/min,采用气体加压,施加压力0.4~0.6MPa压力;
2)混合工序:将纤维长度55~65mm的阻燃纤维进行开松,将开松的纤维进行加湿处理,使纤维回潮率达到10~15%,在梳棉机上制成5~6g/m纤维条,使纤维回潮率达到10~
15%,增大漏底尺寸到16~20吋;
3)并条工序:将牵切好的导电纤维条和阻燃纤维条进行三道并和;
4)粗纱工序:在毛纺粗纱机上将并条后的纤维条喂入粗纱机,粗纱工艺参数:牵伸倍数
4~6,米克重:1~1.5g/米,捻度38~40捻/米,罗拉中心距45~55×60~70mm;
5)细纱工序:工艺参数:牵伸倍数28~30倍,百米重量3~4g/100米,捻度650~700捻/米、锭速30~40HZ;
S
6)并捻工序:将两根3~4g/100米的单纱合并加捻,捻度400~450捻/米,既得16/2金属混纺纱
(三)、织造工序:所述织造工序包括:
1)整经工序:在分条整经机上整经,经纱排列21S/2纱线为20~72根:16S/2纱线为20~S S
54根,每一条的经纱根数为40根~126根,横动尺寸在1mm~2mm,21/2混纺纱的张力比16/2混纺纱的张力大1~2g;
2)穿经工序:将21S/2和16S/2纤维纱线按顺穿法分别穿入不同综丝的棕眼,棕眼最大尺寸6mm×1.5mm,然后再按2入/筘的筘入法穿入筘中,筘号:57号/吋;
3)织造工序,先织入15-45根16S/2纱线,再织入15-65根21S/2纱线,采用斜纹或者平纹的沉浮规律与经纱交织,形成第一屏蔽区、第二屏蔽区和第三屏蔽区,纱线编织纹路形成从左下方向右上方35~45°的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电作业屏蔽服面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纺制21S/2的纱线纤维并条工序中,第一道并和是把牵切好的导电纤维条4根和混合好的阻燃纤维条8根进行并和,牵伸倍数8倍,第二道并和是把第一道混并的纤维条8根并和,牵伸倍数8.6倍,第三道并和是把第二道混并的纤维条6根并和,牵伸倍数6.5倍,罗拉隔距25mm~35mm,主牵伸区罗拉隔距比辅牵伸区罗拉隔距大10mm,在2~3罗拉之间的须条集束装置直径为2cm,混并后纤维条重量4.81g/m;所述纺制16S/2的纱线纤维并条工序中,第一道并和是把牵切好的导电纤维条8根和阻燃纤维条2根进行并和,牵伸倍数8倍,第二道并和是把第一道混并的纤维条8根并和,牵伸倍数8.6倍,第三道并和是把第二道混并的纤维条6根并和,牵伸倍数6.5倍,罗拉隔距25mm~35mm,主牵伸区罗拉隔距比辅牵伸区罗拉隔距大10mm,在2~3罗拉之间的须条集束装置直径为2cm,混并后纤维条重量6.279g/米。

说明书全文

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屏蔽服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屏蔽服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屏蔽服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现有的带电作业屏蔽服衣料都是阻燃纤维和不锈纤维混纺纱与1~2根丝或者1~2根纯不锈钢纱线织成4cm左右的网格布,整套衣服侧缝设置有具有导流作用的
金属线。目前这种衣服在遇到5A的电流时容易使铜丝或者纯不锈钢纱发热,引起附近纱线
焦糊,甚至断裂,形成破洞,起不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屏蔽服面料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屏蔽服重量轻,舒适度强,屏蔽效果好。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面料,包括第一屏蔽区、第二屏蔽区和第三屏蔽区,所述第一屏蔽区包括若干个横向屏蔽区和若干个竖向屏蔽区,所述若干个横向屏蔽区
和若干个竖向屏蔽区交织成网格,所述网格的交叉位置设置有第二屏蔽区,剩余部位为第
三屏蔽区,所述第一屏蔽区、第二屏蔽区和第三屏蔽区为阻燃纤维和导电纤维的混纺纱线
经纬交织而成。
[0006] 优选的,所述阻燃纤维为极限指数不小于28的纤维,所述导电纤维为6~90μm的金属纤维。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一屏蔽区导电纤维含量占第一屏蔽区总量比的40%~50%,所述第二屏蔽区导电纤维含量占第二屏蔽区总量比的60%~95%,所述第三屏蔽区导电纤维含
量占第三屏蔽区总量比的25%~30%。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二屏蔽区和所述第三屏蔽区为正方形结构,正方形结构的边长为0.5~10cm。
[0009] 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使用所述的屏蔽服面料制作而成。
[0010] 优选的,所述屏蔽服包括帽子、柔性面屏和连体衣裤,所述帽子与所述连体衣裤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所述帽子前面插接有所述柔性面屏,帽子后面的中间位置缝制有弹布,帽子的顶部呈弧形结构,帽子的两侧边缝制有贴,所述连体衣裤的腰部位置缝制有伸缩褶皱,所述连体衣裤的袖口和裤口缝制有金属带,所述金属带分别连接有导电手套和导
电袜。
[0011] 优选的,所述耳贴为经编网眼布,耳贴上缝制有金属丝网。
[0012] 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面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13] (一)、纺制21S/2的纱线纤维:
[0014] 1)牵切工序:将导电纤维丝束牵切成主体长度40~60mm的短纤维条,短纤维条2.5~3g/m;
[0015] 牵切工艺参数为:采用四区牵伸,罗拉隔距50~80mm,牵伸速度25~30m/min,采用气体加压,施加压力0.4~0.6MPa,
[0016] 2)混合工序:将阻燃纤维和阻燃粘胶按2:1的重量配比进行开松、混合,将混合好的混合纤维进行加湿处理,并在梳机上进行梳理,增大漏底尺寸到16~20吋;
[0017] 3)并条工序:将牵切好的导电纤维条和混合好的阻燃纤维条进行三道并和;
[0018] 4)粗纱工序:在毛纺粗纱机上将并条后的纤维条喂入粗纱机,粗纱工艺参数:牵伸倍数4~6,米克重:0.8~0.9g/米,捻度38~40捻/米,罗拉中心距45~55×60~70mm;
[0019] 5)细纱工序:牵伸倍数28~30,百米重量2~3g/100米,捻度800~850捻/米、锭速30~40HZ;
[0020] 6)并捻:将两根2~3g/100米的单纱并和加捻,捻度600~650捻/米,既得21S/2纱线纤维;
[0021] (二)、纺制16S/2的纱线纤维:
[0022] 1)牵切工序:将6~10μm的导电纤维牵切成主体长度40~60mm的短纤维条,短纤维条5~6g/m;
[0023] 牵切工艺参数:采用四区牵伸,罗拉隔距50~80mm,牵伸速度25~30m/min,采用气体加压,施加压力0.4~0.6MPa压力;
[0024] 2)混合工序:将纤维长度55~65mm的阻燃纤维进行开松,将纤维进行加湿处理,在梳棉机上制成5~6g/m纤维条,使纤维回潮率达到10~15%,增大漏底尺寸到16~20吋;
[0025] 3)并条工序:将牵切好的导电纤维条和阻燃纤维条进行三道并和;
[0026] 4)粗纱工序:在毛纺粗纱机上将并条后的纤维条喂入粗纱机,粗纱工艺参数:牵伸倍数4~6,米克重:1~1.5g/米,捻度38~40捻/米,罗拉中心距45~55×60~70mm;
[0027] 5)细纱工序:工艺参数:牵伸倍数28~30倍,百米重量3~4g/100米,捻度650~700捻/米、锭速30~40HZ;
[0028] 6)并捻工序:将两根3~4g/100米的单纱合并加捻,捻度400~450捻/米,既得16S/2金属混纺纱;
[0029] (三)、织造工序:所述织造工序包括:
[0030] 1)整经工序:在分条整经机上整经,经纱排列21S/2纱线为20~72根:16S/2纱线为20~54根,每一条的经纱根数为40根~126根,横动尺寸在1mm~2mm,21S/2混纺纱的张力
16S/2混纺纱的张力大1~2g;
[0031] 2)穿经工序:将21S/2和16S/2纤维纱线按顺穿法分别穿入不同综丝的棕眼,棕眼最大尺寸6mm×1.5mm,然后再按2入/筘的筘入法穿入钢筘中,筘号:57号/吋;
[0032] 3)织造工序,先织入15-45根16S/2纱线,再织入15-65根21S/2纱线,采用斜纹或者平纹的沉浮规律与经纱交织,形成第一屏蔽区、第二屏蔽区和第三屏蔽区,纱线编织纹路形成从左下方向右上方35~45°的度。
[0033] 优选的,所述纺制21S/2的纱线纤维并条工序中,第一道并和是把牵切好的导电纤维条4根和混合好的阻燃纤维条8根进行并和,牵伸倍数8倍,第二道并和是把第一道混并的纤维条8根并和,牵伸倍数8.6倍,第三道并和是把第二道混并的纤维条6根并和,牵伸倍数
6.5倍,罗拉隔距25mm~35mm,主牵伸区罗拉隔距比辅牵伸区罗拉隔距大10mm,在2~3罗拉之间的须条集束装置直径为2cm,混并后纤维条重量4.81g/m;所述纺制16S/2的纱线纤维并条工序中,第一道并和是把牵切好的导电纤维条8根和阻燃纤维条2根进行并和,牵伸倍数8倍,第二道并和是把第一道混并的纤维条8根并和,牵伸倍数8.6倍,第三道并和是把第二道混并的纤维条6根并和,牵伸倍数6.5倍,罗拉隔距25mm~35mm,主牵伸区罗拉隔距比辅牵伸区罗拉隔距大10mm,在2~3罗拉之间的须条集束装置直径为2cm,混并后纤维条重量
6.279g/米。
[0034]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35] 本发明的屏蔽服面料具有不同配比的导电纤维和阻燃纤维,并通过本发明的生产工艺使屏蔽服形成了三个不同的屏蔽区域,三个区面料的缩率不同,进而出现泡泡纱的外
观,尤其是第二屏蔽区织物会出现凸起现象,与第一屏蔽区和第三屏蔽区相比增加空气的
容纳量10%左右,提高面料的舒适度。采用此种面料制作的屏蔽服取消了现有的导流线,减少整套衣服重量,使得整套衣服最远端电阻在10~16Ω,衣料熔断电流≥9A,衣料电阻<
50mΩ,电磁屏蔽值≥70dB,满足1000kv及以上带电作业人员的防护需求,舒适感强,穿着人员的动作灵活性提高,使其弯腰、蹲起活动自如。
附图说明
[003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
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7] 图1为本发明屏蔽服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8] 图2为本发明屏蔽服背面结构示意图;
[0039] 图3为本发明屏蔽服面料局部示意图;
[0040] 其中,第一屏蔽区1,第二屏蔽区2,第三屏蔽区3,横向屏蔽区1.1,竖向屏蔽区1.2,帽子4,柔性面屏5,连体衣裤6,伸缩褶皱6.1,耳贴7,金属带8,导电手套9,导电袜10。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42]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43] 参考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屏蔽服面料,包括第一屏蔽区1、第二屏蔽区2和第三屏蔽区3,第一屏蔽区1包括若干个横向屏蔽区1.1和若干个竖向屏蔽区1.2,若干个横
向屏蔽区1.1和若干个竖向屏蔽区1.2交织成网格,若干个横向屏蔽区1.1和若干个竖向屏
蔽区1.2交织网格的交叉位置设置有第二屏蔽区2,剩余部位为第三屏蔽区3,第一屏蔽区1、第二屏蔽区2和第三屏蔽区3为阻燃纤维和导电纤维的混纺纱线经纬交织而成。
[0044] 进一步优化方案,阻燃纤维为极限氧指数不小于28的纤维,导电纤维为6~90μm的金属纤维,优选为不锈钢微丝或铜微丝。
[0045]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一屏蔽区1导电纤维含量占第一屏蔽区1总量比的40%~50%,第二屏蔽区2导电纤维含量占第二屏蔽区2总量比的60%~95%,第三屏蔽区3导电纤维含量占第三屏蔽区3总量比的25%~30%。
[0046] 进一步优化方案,第二屏蔽区2和第三屏蔽区3为正方形结构,正方形结构的边长为0.5~10cm。
[0047] 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使用屏蔽服面料制作而成,并且屏蔽服前片采用不断开裁剪,后片采用格子对接裁剪缝制工艺。
[0048] 进一步优化方案,屏蔽服包括帽子4、柔性面屏5和连体衣裤6,帽子4与连体衣裤6通过拉链可拆卸连接,并且在拉链处采用魔术贴封闭,帽子4前面插接有柔性面屏5,柔性面屏5采用高密度金属丝网制作而成,在帽子的前面开有面屏区,面屏区周边缝制有双沟槽,柔性面屏5插入到双沟槽中,有效防止了面屏的脱落,对电磁波屏蔽效果好,减少电磁波对电力检修人员面部的危害,帽子4后面的中间位置缝制有弹力布,弹力布长15cm左右,帽子4的顶部呈弧形结构,弧度优选为120°,使仰头、低头自如,帽子4的两侧边缝制有耳贴7,连体衣裤6的腰部位置缝制有伸缩褶皱6.1,伸缩褶皱6.1高度优选为10cm,每个伸缩褶1cm,每个伸缩褶有2倍的拉伸,增加了操作人员的灵活性,使其弯腰、蹲起活动自如,连体衣裤6的袖口和裤口缝制有金属带8,导电手套9和导电袜10内同样缝制有金属带8,连体衣裤6袖口缝
制的金属带8通过金属带连接头与导电手套9内缝制的金属带8相连接,连体衣裤6裤口缝制
的金属带8与导电袜10内缝制的金属带8通过金属带连接头相连接。
[0049] 进一步优化方案,耳贴7为经编网眼布,耳贴7上缝制有金属丝网,金属丝网为80~100目,增加透气性的同时又起到屏蔽效果。
[0050]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增加美感和电流路径通畅,连体衣裤6前片采用不断开裁剪,后片采用格子对接裁剪缝制,袖口采用魔术贴与橡根相结合紧口设计,增加衣服的封闭效果,提高屏蔽性;裤口加裤口袢、魔术贴,可调节裤口大小,以增加裤口的封闭性。
[0051] 一种带电作业屏蔽服面料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0052] (一)、纺制21S/2的纱线纤维:
[0053] 1)牵切工序:将导电纤维丝束牵切成主体长度40~60mm的短纤维条,短纤维条2.5~3g/m;
[0054] 牵切工艺参数为:采用四区牵伸,罗拉隔距50~80mm,牵伸速度25~30m/min,采用气体加压,施加压力0.4~0.6MPa,
[0055] 2)混合工序:将芳香族高性能阻燃纤维和阻燃粘胶按2:1的重量配比进行开松、混合,将混合好的混合纤维进行加湿处理,并在梳棉机上进行梳理,增大漏底尺寸到16~20
吋;
[0056] 3)并条工序:将牵切好的导电纤维条和混合好的阻燃纤维条进行三道并和;
[0057] 4)粗纱工序:在毛纺粗纱机上将并条后的纤维条喂入粗纱机,粗纱工艺参数:牵伸倍数4~6,米克重:0.8~0.9g/米,捻度38~40捻/米,罗拉中心距45~55×60~70mm;
[0058] 5)细纱工序:牵伸倍数28~30,百米重量2~3g/100米,捻度800~850捻/米、锭速30~40HZ;
[0059] 6)并捻:将两根2~3g/100米的单纱并和加捻,捻度600~650捻/米,既得21S/2纱线纤维;
[0060] (二)、纺织16S/2的纱线纤维:
[0061] 1)牵切工序:将6~10μm的导电纤维牵切成主体长度40~60mm的短纤维条,短纤维条5~6g/m;
[0062] 牵切工艺参数:采用四区牵伸,罗拉隔距50~80mm,牵伸速度25~30m/min,采用气体加压,施加压力0.4~0.6MPa压力;
[0063] 2)混合工序:将纤维长度55~65mm的阻燃纤维进行开松,将纤维条进行加湿处理,使纤维回潮率达到10~15%,在梳棉机上制成纤维条,增大漏底尺寸到16~20吋;减少纤维的损耗。
[0064] 3)并条工序:将牵切好的导电纤维条和阻燃纤维条进行三道并和采用小定量多并和工艺使纤维混合均匀;
[0065] 4)粗纱工序:在毛纺粗纱机上将并条后的纤维条喂入粗纱机,粗纱工艺参数:牵伸倍数4~6,米克重:1~1.5g/米,捻度38~40捻/米,罗拉中心距45~55×60~70mm;
[0066] 5)细纱工序:工艺参数:牵伸倍数28~30倍,百米重量3~4g/100米,捻度650~700捻/米、锭速30~40HZ;
[0067] 6)并捻工序:将两根3~4g/100米的单纱合并加捻,捻度400~450捻/米,既得16S/2金属混纺纱;
[0068] 进一步优化方案,纺制21S/2的纱线纤维并条工序中,第一道是把牵切好的导电纤维条4根和混合好的阻燃纤维条8根进行并和,牵伸倍数8倍,第二道是把第一道混并的纤维条8根并和,牵伸倍数8.6倍,第三道是把第二道混并的纤维条6根并和,牵伸倍数6.5倍,罗拉隔距25mm~35mm,主牵伸区罗拉隔距大于辅牵伸区罗拉隔距,在2~3罗拉之间的须条集
束装置直径为2cm,混并后纤维条重量4.81g/m;纺制16S/2的纱线纤维并条工序中,第一道是把牵切好的导电纤维条8根和阻燃纤维条2根进行并和,牵伸倍数8倍,第二道是把第一道混并的纤维条8根并和,牵伸倍数8.6倍,第三道是把第二道混并的纤维条6根并和,牵伸倍数6.5倍,罗拉隔距25mm~35mm,主牵伸区罗拉隔距大于辅牵伸区罗拉隔距,在2~3罗拉之间的须条集束装置直径为2cm,混并后纤维条重量6.279g/米。
[0069] 通过以上工序,将纺纱工艺减少到最短流程,减少纤维损耗,提高纤维含量的准确度,有利于提高屏蔽服的防护性能
[0070] (三)、织造工序:织造工序包括:
[0071] 1)整经工序:在分条整经机上整经,经纱排列21S/2纱线为20~72根:16S/2纱线为20~54根,每一条的经纱根数为40根~126根,横动尺寸在1mm~2mm,21S/2混纺纱的张力比
16S/2混纺纱的张力大1~2g;
[0072] 2)穿经工序:将21S/2和16S/2纤维纱线按顺穿法分别穿入不同综丝的棕眼,棕眼最大尺寸6mm×1.5mm,然后再按2入/筘的筘入法穿入钢筘中,筘号:57号/吋;
[0073] 3)织造工序,先织入15-45根16S/2纱线,再织入15-65根21S/2纱线,采用2/1的沉浮规律与经纱交织,形成第一屏蔽区1、第二屏蔽区2和第三屏蔽区3,纱线编织纹路形成从左下方向右上方35~45°的角度。
[0074] 通过此工序有效的控制了第二屏蔽区2和第三屏蔽区3为正方形结构格子的宽度,使屏蔽值达到了使用需求,布面不容易被电流烧成破洞,防护效果的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0075] 屏蔽服面料生产工艺实施例:
[0076] (一)、纺制21S/2的纱线:
[0077] 21S/2的纤维配比是:不锈钢纤维/芳纶1313/阻燃粘胶=25/50/25
[0078] 1)牵切工序:将8μm的不锈钢丝束牵切成主体长度50mm左右的短纤维,制成2.8g/米的不锈钢纤维条。为保证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牵切工艺参数为:采用四区牵伸,罗拉隔距
50~80mm,牵伸速度28m/min,采用气体加压施加压力0.6MPa压力。
[0079] 2)混合工序:芳纶1313和阻燃粘胶按2:1的重量配比进行开松、混合,为了混合均匀按开松一次混合一次的方法进行两次开松混合,为减少芳纶1313因静电产生的飞散缠绕
林现象,将混合好的纤维进行加湿处理,使纤维回潮率达到10-15%,在梳棉机上制成混合条,并在梳棉机上进行梳理,为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减少除尘刀,增大漏底尺寸到18吋。
[0080] 主要工艺参数:锡林330转/分、刺辊800转/分、道夫18转/分、锡林-盖板间隔距为0.25 0.23 0.2 0.2 0.23mm、出条重量4.2g/m.
[0081] 3)并条工序:将牵切好不锈钢纤维条和芳纶1313/阻燃粘胶进行三道并和,为保证纤维混合均匀,采用小定量多并和的原则。第一道并条不锈钢纤维条4根和芳纶1313/阻燃
粘胶混合条8根进行并和,牵伸倍数8倍,第二道是把第一道混并的纤维条8根并和,牵伸倍数8.6倍,第三道是把第二道混并的纤维条6根并和,牵伸倍数6.5倍,罗拉隔距25mm~35mm,为保证纤维伸直平行度、纤维条条干均匀度,主牵伸区罗拉隔距大于辅牵伸区罗拉隔距,在
2-3罗拉之间的须条集束装置直径为2cm,减少纤维消耗,提高制成率,混并后纤维条重量,
4.81g/米。
[0082] 4)粗纱工序:在毛纺粗纱机上将混并好的纤维条喂入粗纱机,以保证纱条的均匀度为主,粗纱主要工艺参数:牵伸倍数5.87,米克重:0.8194g/米,捻度39捻/米,罗拉中心距
50×65mm
[0083] 5)细纱工序:以提高成纱条干和强力为重点,工艺参数:牵伸倍数29.2,百米重量2.81g/100米,捻度823捻/米、锭速35HZ。
[0084] 6)并捻:将两根2.81g/100米的单纱并和加捻,捻度620捻/米,既得21S/2混纺纱
[0085] (二)、纺织16S/2的纱线纤维:
[0086] 16S/2纱线的纤维配比:金属纤维含量80%之间,芳纶1313纤维含量在20%
[0087] 1)牵切工序:将8μm的不锈钢丝束牵切成主体长度50mm左右的短纤维,制成5.85g/米的不锈钢纤维条。为保证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牵切工序的工艺参数为:采用四区牵伸,罗拉隔距50~80mm,牵伸速度28m/min,采用气体加压施加压力0.6MPa压力。
[0088] 2)混合工序:将纤维长度60mm左右芳纶1313进行开松,为减少芳纶1313因静电产生的飞散缠绕锡林现象,将混合好的纤维进行加湿处理,使纤维回潮率达到10-15%,在梳棉机上制成纤维条,为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减少除尘刀,增大漏底尺寸到18吋。
[0089] 主要工艺参数:锡林330转/分、刺辊800转/分、道夫18转/分、锡林-盖板间隔距为0.25 0.23 0.2 0.2 0.23mm、出条重量5.85g/m.
[0090] 3)并条工序:将牵切好不锈钢纤维条和芳纶1313纤维条进行三道并和,为保证纤维混合均匀,采用小定量多并和的原则。第一道并条不锈钢纤维条8根和芳纶1313纤维条2
根进行并和,牵伸倍数8倍,第二道是把第一道混并的纤维条8根并和,牵伸倍数8.6倍,第三道是把第二道混并的纤维条6根并和,牵伸倍数6.5倍,罗拉隔距25mm~35mm,为保证纤维伸直平行度、纤维条条干均匀度,主牵伸区罗拉隔距大于辅牵伸区罗拉隔距,在2-3罗拉之间的须条集束装置直径为2cm,减少纤维消耗,提高制成率,混并后纤维条重量,6.279g/米。
[0091] 4)粗纱工序:在毛纺粗纱机上将混并好的纤维条喂入粗纱机,以保证纱条的均匀度为主,粗纱主要工艺参数:牵伸倍数5.87,米克重:1.070g/米,捻度39捻/米,罗拉中心距
50×65mm。
[0092] 5)细纱工序:以提高成纱条干和强力为重点,工艺参数:牵伸倍数29倍,百米重量3.69g/100米,捻度682捻/米、锭速35HZ。
[0093] 6)并捻工序:将两根3.69g/100米的单纱合并加捻,捻度420捻/米,既得16S/2金属混纺纱
[0094] (三)、织造工序:织造工序包括:
[0095] 规格:纱支:21S/2混纺纱和16S/2混纺纱,经密×纬密60×52,
[0096] 导流网格带尺寸:2.5cm×2cm
[0097] 1)整经工序:在分条整经机上整经,经纱排列21S/2纱线为60根:16S/2纱线为48根,,每一条的经纱根数定为108根,横动尺寸在1mm~2mm之间,为保证使布面出现泡泡纱效果,21S/2混纺纱的张力比16S/2混纺纱的张力大1.5g左右,整经时经纱张力控制通过张力盘控制,前段比中间重1g,中间比后段重1g,中间层比上下层重1g,保证了经轴平整。
[0098] 2)穿经工序:将21S/2和16S/2按顺穿法(123456穿法)分别穿入不同综丝的棕眼,棕眼最大尺寸6mm×1.5mm,然后再按2入/筘的筘入法穿入钢筘中,筘号:57号/吋。
[0099] 3)织造工序,根据织物密度每个排列循环先织入42根16S/2纱,再织入60根21S/2纱,采用2/1的沉浮规律与经纱交织,分别形成第二屏蔽区、第一屏蔽区、第三屏蔽区,形成高、中、低不同金属纤维含量的三个区,纱线编织纹路形成从左下方向右上方40°左右的角度。上机动态张力3kg,静态张力2.5kg,开口时间290°~295°,增加织口的清晰度,减少断经。
[0100] 由于金属纤维含量不同,金属纤维含量高的纱线表观直径比金属纤维含量低的表观直径小,所以第二屏蔽区厚度比第一屏蔽区、第三屏蔽区厚度都小,另外由于金属纤维含量不同三个区的缩率不同,第二屏蔽区缩率最小,第一屏蔽区缩率次之,第三屏蔽区缩率最大,所以三个区的面料会因为缩率不同,而出现泡泡纱的外观,尤其是第二屏蔽区缩率最
小,织物会出现1-2mm不均匀凸起现象,从整体看来,形成泡泡纱织物,与第一屏蔽区、第三屏蔽区相比增加空气的容纳量10%左右,提高面料的舒适度。
[010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102]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
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