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短两用的衬衣

申请号 CN201822010113.6 申请日 2018-12-01 公开(公告)号 CN209251772U 公开(公告)日 2019-08-16
申请人 深圳市易菲妮时装有限公司; 发明人 代志中; 林啟刚;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衬衣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长短两用的衬衣,包括衬衣主体以及袖子,所述衬衣主体为短袖衬衣,所述衬衣主体在两个袖口 位置 均围绕袖口设有拉 锁 ,所述袖子的上端围绕袖子设有 拉链 ,所述拉链与拉锁可匹配咬合连接,所述袖子通过拉链可拆卸的连接在衬衣主体上,衬衣主体在拉锁的内侧设有 内衬 ,所述衬衣主体上于拉锁的外侧设有挡边,所述挡边与内衬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袖子的空腔。本实用新型具有穿戴舒适且袖子可挽起收纳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长短两用的衬衣,包括衬衣主体(1)以及袖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衬衣主体(1)为短袖衬衣,所述衬衣主体(1)在两个袖口位置均围绕袖口设有拉(6),所述袖子(2)的上端围绕袖子(2)设有拉链(5),所述拉链(5)与拉锁(6)可匹配咬合连接,所述袖子(2)通过拉链(5)可拆卸的连接在衬衣主体(1)上,衬衣主体(1)在拉锁(6)的内侧设有内衬(4),所述内衬(4)是沿衬衣主体(1)的袖口周向设置的环形布,所述内衬(4)靠近衬衣主体(1)的袖口的一端高于拉锁(6)、另一端向下延伸后将拉锁(6)覆盖,所述衬衣主体(1)上于拉锁(6)的外侧设有挡边(3),所述挡边(3)是沿衬衣主体(1)的袖口周向设置的环形布,所述挡边(3)靠近衬衣主体(1)的袖口的一端高于拉锁(6)、另一端向下延伸后将拉锁(6)覆盖,所述挡边(3)与内衬(4)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袖子(2)的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两用的衬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4)上于远离衬衣主体(1)袖口的一端且靠近拉锁(6)的一侧设有子扣(7),所述子扣(7)沿内衬(4)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挡边(3)上于远离衬衣主体(1)袖口的一端且靠近拉锁(6)的一侧设有母扣(8),母扣(8)与子扣(7)可匹配扣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短两用的衬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8)与子扣(7)分别均匀设置在挡边(3)与内衬(4)上,并且均不少于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短两用的衬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子(2)上于拉链(5)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孔(11),所述固定孔(11)与子扣(7)、母扣(8)的数量、位置均对应,使所述子扣(7)与母扣(8)穿过固定孔(11)后匹配扣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两用的衬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子(2)上沿袖子(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折缝(12),所述折缝(12)是围绕袖子周向一圈的环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长短两用的衬衣,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折缝(12)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挡边(3)与内衬(4)沿袖子(2)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两用的衬衣,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3)与内衬(4)形状相同,关于拉锁(6)里外对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两用的衬衣,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子(2)的袖口处设有袖扣(9)以及于袖扣(9)匹配的袖扣孔(10)。

说明书全文

一种长短两用的衬衣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长短两用的衬衣。

背景技术

[0002] 衬衣,作为日常的上衣,通常有长袖和短袖两种形态,夏天穿短袖,其他季节穿长袖,但都是单一的,不能互换,导致衬衣利用率较低。
[0003] 授权公告号为CN2025662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长短两用的衬衫,所述衬衫的上半部分为一个短袖体,下方通过拉链连接可分离的袖腿。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拉链直接接触皮肤会引起皮肤的不舒适,而且袖腿只能通过拆卸来决定长度,在春夏、夏秋的季节交替时节,常常早冷午热,安装、拆卸会很麻烦,挽起又不能固定、影响美观。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短两用的衬衣,具有穿戴舒适且袖子可挽起收纳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长短两用的衬衣,包括衬衣主体以及袖子,所述衬衣主体为短袖衬衣,所述衬衣主体在两个袖口位置均围绕袖口设有拉,所述袖子的上端围绕袖子设有拉链,所述拉链与拉锁可匹配咬合连接,所述袖子通过拉链可拆卸的连接在衬衣主体上,衬衣主体在拉锁的内侧设有内衬,所述内衬是沿衬衣主体的袖口周向设置的环形布,所述内衬靠近衬衣主体的袖口的一端高于拉锁、另一端向下延伸后将拉锁覆盖,所述衬衣主体上于拉锁的外侧设有挡边,所述挡边是沿衬衣主体的袖口周向设置的环形布,所述挡边靠近衬衣主体的袖口的一端高于拉锁、另一端向下延伸后将拉锁覆盖,所述挡边与内衬之间围合形成容纳袖子的空腔。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袖子通过其上拉链与衬衣主体上的拉锁配合可拆卸的连接在衬衣主体的袖口位置,实现衬衣主体的长短袖切换;内衬和挡边分别设置在拉锁的内、外侧,形成了容纳袖子的空腔,可将袖子进行折叠挽起后进行收纳、固定。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衬上于远离衬衣主体袖口的一端且靠近拉锁的一侧设有子扣,所述子扣沿内衬周向均匀分布,所述挡边上于远离衬衣主体袖口的一端且靠近拉锁的一侧设有母扣,母扣与子扣可匹配扣接。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衬上设置子扣,挡边上设置匹配的母扣,使袖子在收纳进内衬与挡边之间后通过子扣与母扣的卡接使袖子能够稳定的待在内衬与挡边之间,不发生掉落。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母扣与子扣分别均匀设置在挡边与内衬上,并且均不少于三个。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母扣与子扣的均匀设置使对袖子的承重均匀分配,不少于三个是保证了对袖子的固定程度和承重力度。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袖子上于拉链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与子扣、母扣的数量、位置均对应,使所述子扣与母扣穿过固定孔后匹配扣接。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孔的设置,使袖子在展开状态下,保证内衬与挡边均可沿袖子垂顺向下,隔绝皮肤同时又使挡边不发生翘起,衬衣更垂顺、美观。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袖子上沿袖子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折缝,所述折缝是围绕袖子周向一圈的环形结构。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缝的设置,使袖子挽起时每次挽起的长度相等,使每次挽起袖子均比较方便快捷,从而便于进行收纳。可以避免每次挽起的宽度不一致导致不易收纳在挡边与内衬围成的空腔内。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折缝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挡边与内衬沿袖子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折缝间距小于挡边与内衬的长度,保证了袖子在完全折叠挽起后可完全收纳至挡边与内衬之间。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边与内衬形状相同,关于拉锁里外对称设置。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边与内衬对称设置使袖子在挽起收纳后,挡边可完全覆盖内衬,并保证了子扣与母扣承重平均,不发生歪斜,衬衣整体更美观。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袖子的袖口处设有袖扣以及于袖扣匹配的袖扣孔。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袖扣的设置,既可使袖子在张开状态下可在手腕处贴合、整体,又保证了挽起时,袖子整体处于同一内围,更方便进行折叠、挽起。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 1.袖子上端的拉链配合衬衣主体上的拉锁,将袖子可拆卸的连接在衬衣主体上,实现衬衣主体的长短袖的切换,使衬衣穿戴时间更久、利用率更高;内衬与挡边对称设置在拉锁的两侧,给袖子提供容纳的空腔,使袖子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进行折叠、挽起,在季节交替时方便随时进行切换又不必进行拆卸;
[0025] 2.折缝的设置,保证了袖子每次折叠的宽度一致,折叠整体又利于后续收纳;折缝间距小于挡边和内衬的宽度,确保袖子折叠后可完全置于内衬与挡边之间,不露出来影响美观;
[0026] 3.内衬上设置子扣、挡边设置对应的母扣,在袖子张开状态下,保证内衬沿袖子垂顺向下,隔绝拉链与拉锁不接触皮肤,挡边也垂顺向下不发生翘起,影响美观;在袖子完全折叠后,子扣与母扣对袖子进行支撑、固定,保证了袖子不会从内衬与挡边之间掉落。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剖面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衬衣主体袖口处的剖面示意图。
[0030] 图中,1、主体;2、袖子;3、挡边;4、内衬;5、拉链;6、拉锁;7、子扣;8、母扣;9、袖扣;10、袖扣孔;11、固定孔;12、折缝。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长短两用的衬衣,包括衬衣主体1和袖子2,衬衣主体1是短袖衬衣。参照图2和图3,在衬衣主体1的两侧袖口的位置沿围绕袖口周向设有拉锁6,袖子2上端沿围绕袖子2周向设有拉链5,通过拉链5与拉锁6的配合,袖子2可拆卸的连接在衬衣主体1上,方便袖子2配合衬衣主体1进行长短袖的变换。衬衣主体1在拉锁6贴紧身体的内侧设置有从拉锁6延伸至拉锁6下方的内衬4,内衬4靠近衬衣主体1的袖口的一端高于拉锁6、另一端向下延伸后将拉锁6覆盖,使拉锁6与拉链5拉合后,内衬4完全覆盖拉链5和拉锁6,将拉链5和拉锁6与皮肤隔绝,避免拉链5和拉锁6带来的不舒适感。在衬衣主体1上、拉锁6远离身体的外侧设有挡边3,挡边3与内衬4形状相同、位置相对。挡边3设置在衬衣主体1上于拉锁6的外侧,挡边3靠近衬衣主体1的袖口的一端高于拉锁6、另一端向下延伸后将拉锁6覆盖,使拉锁6与拉链5拉合后,挡边3将拉链5和拉锁6遮盖,隐藏可拆卸的结构,使衬衣更美观。参照图2和图3,在内衬4不贴近身体的外侧下端沿内衬4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子扣7,在挡边3靠近内衬4的内侧下端沿挡边3的周向均匀分布有多个母扣8,母扣8的位置与子扣7一一对应且匹配扣接。母扣8与子扣7的数量不少于三个。
[0032] 参照图1和图2,袖子2在拉链5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孔11,固定孔11的直径介于子扣7的锁扣的直径与子扣7外轮廓直径之间,固定孔11的位置与子扣7、母扣8的位置一一对应,使子扣7的锁扣穿过固定孔11卡接在母扣8中。子扣7与母扣8的设置,在袖子2挽起折叠至高于挡边3的位置后用子扣7,配合母扣8进行固定、支撑,将挽起的袖子2藏至挡边3与内衬4围合成容纳袖子的空间内,美观又整齐;在袖子2完全展开时子扣7与母扣8连接在固定孔11中,使内衬4与挡边3与衬衣主体1贴紧,不发生翘起,衬衣主体1与袖子2连接处平整美观,同时又可保持拉链5与拉锁6的隐蔽性。袖子2的袖口处设有袖扣9和袖扣孔10,袖扣9和袖扣孔10对称设置,袖扣9和袖扣孔10的设置,在袖子2完成展开时可进行袖口位置的固定,使袖子
2更加整体、舒展,在袖子2进行挽起时,又可放松袖口,使袖子2更易挽起。
[0033] 参照图1和图2,为了方便每次袖子2的挽起并且保证每次挽起后都可以收纳到内衬4与挡边3围成的空腔内,在袖子2上沿袖子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五条折缝12,折缝12是围绕袖子2的周向一圈的环形结构。沿袖子2长度方向上下相邻的折缝12之间的间距小于挡边3与内衬4沿袖子2长度方向上的长度。
[0034]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拉链5配合拉锁6将袖子2可拆卸的连接在衬衣主体1的袖口位置,使衬衣主体1可以进行长短袖之间的切换,利用率更高。在袖子2展开使用时,内衬4上的子扣7贯穿衬衣主体1上的固定孔11,与袖子2外侧设置的挡边3里侧的母扣8按接,使内衬4与挡边3能够紧贴衬衣主体1,保证内衬4将拉链5与拉锁6与皮肤隔离,保证皮肤的舒适度,同时保证挡边3垂直向下,遮挡拉链5与拉锁6不被发现且使挡边3不发生翘起,影响衬衣主体1与袖子2连接处的整体垂顺效果。在袖子2需要挽起时,解开子扣7、母扣8和袖扣9.将袖子2按照折缝12进行折叠挽起,当袖子2挽起到高于最靠近拉链5的折缝12时,将子扣7重新卡接在母扣8里,将袖子2完全隐藏在挡边3与内衬4围成的空腔内,并有子扣7与母扣8的配合进行固定、不掉落。
[0035]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