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申请号 CN200510006430.5 申请日 2005-01-31 公开(公告)号 CN1711926A 公开(公告)日 2005-12-28
申请人 加藤好司; 发明人 加藤好司;
摘要 在领下盘底襟(3B)的上料设置第2钮孔(6),在下料缝接 橡胶 带的左端,在右端缝接移动布,在移动布的右端缝接衬料,其右端缝入到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内,在移动布牢固地缝接最上部的钮扣(4),可在第2钮孔(6)内如由点划线所示那样自由移动。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即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在第2钮孔(6)的右端与突出部(3C)之间存在足够的余量,第2钮孔(6)与其内部的缝制容易。另外,通过改进突出部(3C)的形状,使得设计也优良。
权利要求

1.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使衬衫(1)的领 下盘(3)(在具有衣领的衬衫中挡到衣领下的颈围部分,在具有外领 (2)的衬衫中挡到外领(2)下的颈围部分)的底襟(3B)从上述衬 衫(1)的底襟本体(1B)突出出来,在设于领下盘底襟(3B)的第 2钮孔(6)内部的移动布7a安装最上部的钮扣(4),可将上述最上 部的钮扣(4)朝颈围方向移动到上述第2钮孔(6)内的所希望的位 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领下盘的大襟(3A)也从上述衬衫(1)的大襟本体(1A)突 出出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 于:上述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和上述领下盘大襟(3A) 的突出部(3D)的前端形状为有棱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 于:将上述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和上述领下盘大襟(3A) 的突出部(3D)形成为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其特征在于:将上述最上部的钮扣(4)直接安装于自由伸缩的弹性材 料(8),或在上述弹性材料(8)的前端缝接上述移动布(7a),然后 安装于上述移动布(7a),将上述弹性材料(8)的另一端缝接到上述 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 为了限制上述弹性材料(8)或上述移动布(7a)的朝上下方向的摆动, 在上述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安装纵带(9),在上述弹性材 料(8)或移动布(7a)的背侧可朝横向移动地穿过上述纵带(9)下 而缝接横向带(1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弹性材料(8)或上述移动布(7a)下的上述领下盘底襟(3B) 的下料(3b)的与上述第2钮孔(6)相当的位置缝接横长带(11)的 空出上述第2钮孔(6)长度的两端,在上述弹性材料(8)或上述移 动布(7a)的背侧穿过纵向带(12)将上下端缝接到空出上述横长带 11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弹性材料(8)或上述移动布(7a)下的上述领下盘底襟(3B) 的下料(3b)的与上述第2钮孔(6)相当的位置仅缝接横长带(11) 的左端,在上述弹性材料(8)或上述移动布(7a)的背侧使纵向带(12) 穿到上述横长带(11)的下侧地缝接其上下端,在与上述第2钮孔(6) 的右端相当的位置将纵带(9)安装于上述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 (3b),在上述弹性材料(8)或上述移动布(7a)的背侧缝接上述横 长带(11)的右端。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弹性材料(8)或上述移动布(7a)按折曲线(14a)缝接折曲 成“ㄑ”字形的带(14),上述带(14)的两端缝接在上述领下盘底襟 (3B)的下料(3b),上述缝接的折曲线(14a)的左右多余的带(14) 折成褶裥。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其特征在于:上述纵带和/或上述横长带或折曲成“ㄑ”字形的带仅缝 接在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的内侧缝接的衬料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领下盘底襟(3B)中设置可与上述领下盘底 襟(3B)分离地移动的移动布(7a),在该移动布(7a)具有适当长 度的线足或绕线结(牢固地卷绕于钮扣的线足而固定的线结)地缝接 上述最上部的钮扣(4),从内侧在上述第2钮孔(6)的周围粘贴在上 述第2钮孔(6)部分开设了长孔的硬质衬垫(15),使上述最上部的 钮扣(4)从上述第2钮孔(6)来到外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布由与衬衫的布料相同材料的布料或其它 布料包住衬垫而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领下盘底襟中设置仅由可与上述领下盘底襟 分离地移动的衬垫构成的移动布,在该移动布具有适当长度的线足或 绕线结(牢固地卷绕于钮扣的线足而固定的线结)地缝接上述最上部 的钮扣,
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上料内侧在形成上述第2钮孔的周围安装较 大的硬质衬垫,或进一步从其上在形成上述第2钮孔的部分上安装切 成上述第2钮孔的长度左右的较小的硬质衬垫,
从上述较大的硬质衬垫上粘贴或缝接覆盖全体的大小的、与衬衫 的布料相同材料的布料或其它布料,或在形成上述第2钮孔的部分粘 贴或缝接上述第2钮孔的长度左右的大小的与衬衫的布料相同材料的 布料或其它布料,
或者从上述较小的硬质衬垫上粘贴或缝接覆盖上述较大的硬质衬 垫全体的大小的或覆盖上述较小的硬质衬垫的大小的与衬衫的布料相 同材料的布料或其它布料,
形成上述第2钮孔,
使上述最上部的钮扣从上述第2钮孔来到外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上述移动布通过用激光裁剪或热裁剪将布料或在硬 质衬垫粘接布料而形成的材料切成上述移动布的形状而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1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领下盘底襟(3B)的包含上述突出部(3C)的前 端部分的上述第2钮孔(6)侧全体上粘贴在上述第2钮孔(6)部分 开设了长孔的上述硬质衬垫(16)。
16.根据权利要求1~5、11和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布(7a)的背侧缝接上述硬质 衬垫(17)。
17.根据权利要求11~1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使用较薄的耐热性塑料板代替上述硬质衬垫。
1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使用耐热性塑料板代替上述移动布,具有适当长度 的线足或绕线结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使其从上述第2钮孔来到 外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 在代替上述移动布(7a)的耐热性塑料板(40)上缝接布带(41),在 该布带(41)或该布带(41)和上述耐热性塑料板(40)上具有适当 长度的线足或绕线结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4),使其从上述第2 钮孔(6)来到外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1~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布、将硬质衬垫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 布、将耐热性塑料板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布、或上述耐热性塑料板 上缝接自由伸缩的弹性材料,将上述弹性材料的另一端缝接到上述领 下盘底襟的下料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布、将硬质衬垫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 布、将耐热性塑料板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布、或上述耐热性塑料板 的一端上缝接自由伸缩的弹性材料,朝颈围收紧方向对上述最上部的 钮扣施加弹性地将上述弹性材料的另一端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 下料,在上述移动布、将硬质衬垫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布、将耐热 性塑料板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布、或上述耐热性塑料板的另一端上 缝接由没有伸缩性的坯布构成的止动部件,限制上述最上部的钮扣朝 颈围收紧的方向的移动地将上述止动部件的另一端缝接于上述领下盘 底襟的下料。
22.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移动布(45)、将硬质衬垫缝接于上述背侧的 移动布、将耐热性塑料板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布、或上述耐热性塑 料板(40)缝接于自由伸缩的长的弹性材料(44)上,将上述弹性材 料的两端分别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
23.根据权利要求5~2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不将上述弹性材料(32)的端部直接缝接于上述领 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而是缝接于衬垫材料(33),将上述衬 垫材料(33)粘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当缝合上 述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与上料(3a)时,上述衬垫材料(33) 的上下端都缝接。
24.根据权利要求5~2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弹性材料的端部缝接到领下盘衬垫后,将上 述领下盘衬垫粘接于领下盘下料的内侧。
25.根据权利要求18~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用布料包住上述耐热性塑料板。
26.根据权利要求18~2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耐热性塑料板的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
27.根据权利要求5~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弹性材料或上述移动布上具有适当长度的线 足或绕线结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使其从上述第2钮孔来到外侧, 在上述第2钮孔浸渍热硬性树脂使其热硬化。
28.根据权利要求5~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弹性材料或上述移动布上具有适当长度的线 足或绕线结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使上述最上部的钮扣从由合成 树脂的线进行了眼的上述第2钮孔来到外侧。
29.根据权利要求5~10、12~14、16、17、20~28中任何一项 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弹性材料的两端 缝接限制上述弹性材料的伸长的防伸材料。
3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领下盘底襟(3B)中比上述第2钮孔(6) 长地将横带(19)铺开到上述第2钮孔(6)的位置,将两端缝接于上 述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夹住上述横带(19)的空心部分 地在上述横带(19)的上下边缘缝接2片的纵向带(18),使得可沿上 述横带(19)移动,在上述2片的纵向带(18)中的表侧缝接钮扣(4), 使其从上述第2钮孔(6)来到外侧。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 上述横带为2条,在上述2条的横带(19a、19b)的上下边缘分别缝 接上述2片纵向带(18),使其可沿上述2条横带(19a、19b)移动。
32.根据权利要求30或31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 征在于:仅在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的内侧的衬 料上缝接上述横带(19、19a、19b)。
33.根据权利要求1~3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移动布或上述耐热性塑料板的一端缝接通常 限制上述移动布或上述耐热性塑料板的移动的止动部件,将上述止动 部件的另一端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端部。
34.根据权利要求1~3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将没有脱线的贯通孔设置到不对上述移动布或起到 其作用的部件施加力的状态下的上述最上部的钮扣所处的领下盘底襟 背侧的下料上。
35.根据权利要求1~3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连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与移动 布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两者的线足和起到绕线结的作用的部件的任一 个或全部为金属、塑料、高弹体、橡胶、木、陶瓷、玻璃中的任一种 制成。
36.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使衬衫的领下盘 底襟(3B)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出来,或使衬衫的领下 盘底襟(3B)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以及使上述领下盘大 襟(3A)从上述衬衫的大襟本体(1A)突出,在短棒状的高弹体(20) 上安装上述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4),使上述短棒状的高弹体(20) 穿过设于领下盘底襟(3B)的第2钮孔(6),扩展上述短棒状的高弹 体(20)的下端地粘接于塑料板(21),并在该塑料板(21)的周围粘 接高弹体板(22),将该高弹体板(22)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3B) 的下料(3b)。
37.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使衬衫的领下盘 底襟(3B)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出来,或使衬衫的领下 盘底襟(3B)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以及使上述领下盘大 襟(3A)从上述衬衫的大襟本体(1A)突出,在短棒状的高弹体(20) 上安装上述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4),使上述短棒状的高弹体(20) 穿过设于领下盘底襟(3B)的第2钮孔(6),扩展上述短棒状的高弹 体(20)的下端地粘接于塑料板(24),并在该塑料板(24)的一端粘 接弹性材料(8),将该弹性材料(8)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3B) 的下料(3b)。
38.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使衬衫的领下盘 底襟(3B)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出来,或使衬衫的领下 盘底襟(3B)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以及使上述领下盘大 襟(3A)从上述衬衫的大襟本体(1A)突出,在短棒状的高弹体(20) 上安装上述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4),使上述短棒状的高弹体(20) 穿过设于领下盘底襟(3B)的第2钮孔(6),将上述短棒状的高弹体 (20)的下端粘接于小而薄的塑料板(25),并用导向板(26)覆盖, 该导向板(26)具有上述短棒状的高弹体(20)的下端部在其中滑动 的椭圆形的槽(26a)和上述小而薄的塑料板(25)在其中滑动的长方 形的槽(26b),由薄的塑料板(27)或硬质衬垫材料闭塞该导向板(26) 的背侧。
39.根据权利要求1~3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钮孔(6)的上述领下盘底襟(3B)的内 端侧稍向下倾斜。
40.根据权利要求1~3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第2钮孔(6)内端从上述领下盘底襟(3B) 与上述外领(2)的连接部分的正下方朝上述领下盘底襟(3B)的外 侧离开地设置上述第2钮孔(6)。
41.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使衬衫的领下盘 底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出来,或使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上述 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和使领下盘大襟从上述衬衫的大襟本体突出,使 适当长度的线足或绕线结贯通设于上述领下盘底襟上料的第2钮孔, 将上述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缝接于止动配件,可使上述最上部的钮扣 沿颈围方向移动到上述第2钮孔内的所希望的位置。
42.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使衬衫的领下盘 底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出来,或使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上述 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和使领下盘大襟从上述衬衫的大襟本体突出,通 过贯通设于上述领下盘底襟上料的第2钮孔的脚部连接上述衬衫的最 上部的钮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可使上述最上部的钮扣 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沿颈围方向移动到上述第2钮孔内的所希望的位 置。
43.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使衬衫的领下盘 底襟(3B)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出来,或使衬衫的领下 盘底襟(3B)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以及使上述领下盘大 襟(3A)从上述衬衫的大襟本体(1A)突出,使适当长度的线足或绕 线结(63)贯通设于上述领下盘底襟(3B)的领下盘贯通钮孔(61), 将上述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4)缝接于止动配件(62),可使上述最 上部的钮扣(4)沿颈围方向移动到上述领下盘贯通钮孔(61)内所希 望的位置。
44.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使衬衫的领下盘 底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出来,或使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上述 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和使领下盘大襟从上述衬衫的大襟本体突出,通 过贯通设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领下盘贯通钮孔的脚部连接上述衬衫的 最上部的钮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可使上述最上部的钮 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沿颈围方向移动到上述领下盘贯通钮孔内的所 希望的位置。
45.根据权利要求41~4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配件(62)为比上述最上部的钮扣(4)大 的钮扣(62)。
46.根据权利要求41~4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其特征在于:起到上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配件、上述固定配 件、及上述脚部中的任一个或全部为金属、塑料、高弹体、橡胶、木、 陶瓷、玻璃中的任一种制成。
47.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使衬衫的领下盘 底襟(3B)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出来,或使衬衫的领下 盘底襟(3B)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以及使上述领下盘大 襟(3A)从上述衬衫的大襟本体(1A)突出,在上述衬衫的领下盘的 大襟(3A)端安装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54),当穿用上述衬衫时, 在上述领下盘底襟(3B)的上述环(54)具有适当弹性力地接合的位 置安装接合部件(53)。
48.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其特征在于:使衬衫的领下盘 底襟(3B)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出来,或使衬衫的领下 盘底襟(3B)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以及使上述领下盘大 襟(3A)从上述衬衫的大襟本体(1A)突出,在上述衬衫的领下盘底 襟(3B)端安装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58),在上述领下盘的大襟(3A) 背侧的当穿用上述衬衫时上述环58具有适当弹性力地接合的位置安 装接合配件(57)。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穿在套服·礼服等外衣下、系领带的西式衬衫等 用钮扣收紧颈围的衬衫(也包含女衬衫等),特别是涉及可不影响形象、 轻松地穿用颈围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背景技术

穿在套服·礼服等外衣下的西式衬衫以在颈围系上领带为前提, 所以,用钮扣固定到颈围的最上部,在零售店分别按1cm等级准备颈 围和袖长,由穿用的人选择最合身的衬衫。即使这样,穿上颈围正好 合适的西式衬衫长时间维持从其上系上领带的状态时感到拘束的人还 是很多。
因此,在日本特开平5-30220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敞领衬衫(西 式衬衫)的发明,该衬衫的领构造可调节颈围的长度,并具有即使稍 松地系上领带也不产生不谐调感的构造。在该专利文献的发明中,使 用带止动部件的滑动扣件代替钮孔,安装钩或用于短布袜的别扣代替 钮扣,安装多个眼或别扣挂代替钮孔,形成用1对面扣(粘接布)固 定敞口衬衫的最上部的构造,从而可调节敞口衬衫的颈围的长度。当 使敞口衬衫的颈围为最短时,使衣领的中央部重合地安装衣领,从而 在增大敞口衬衫的颈围长度时正好使敞口衬衫的两领的中央部对齐, 不给观看的人松开颈围的印象
然而,在上述日本特开平5-302201号公报的技术中,对于最初稍 紧地系住敞口衬衫的颈围、途中变拘束后使颈围长度变长的场合,必 须一度使领带大幅度松开,使滑动扣件滑动,重新在别的位置将钩或 别扣挂上,或使面扣一时剥开重新粘贴。这样的动作容易受人注意, 特别是在结婚仪式或守夜·葬礼这样的冠婚葬祭的场合,这样做没礼 貌,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另外,在该技术中,在接触于衣领下侧的领下盘(在通常的西式 衬衫分别设置最上部的钮扣和钮孔的部分)的表面直接安装滑动扣件 和粘接布·多个眼·多个别扣挂这样的硬部件,所以,即使用衣领挡 住,也存在轮廓显现或者某些时候衣领上翻而被看到的可能性,有损 形象。另外,缝制很麻烦,而且在未系紧领带的场合,当将颈围扩大 时,存在外观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颈围调 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显眼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 所希望的长度,在衣领不会露出夹具等的轮廓或因衣领上翻而看到夹 具,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未系紧领带的场合,将颈圈扩大时也不会 损害外观、设计也非常优良。
按照本发明的第1方面,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使衬衫的领下盘(在具有衣领的衬衫中挡到衣 领下的颈围部分,在具有外领的衬衫中挡到外领下的颈围部分)的底 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在设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第2钮孔内 部的移动布安装最上部的钮扣,可将上述最上部的钮扣朝颈围方向移 动到上述第2钮孔内的所希望的位置。因此,可从钮扣处于第2钮孔 的离通常的钮孔最远的位置的颈围最紧的状态到钮扣处于第2钮孔的 最靠通常的钮孔侧的颈围最松的状态,将最上部的钮扣保持扣到通常 的钮孔的状态,通过用双手或单手的指尖夹住衬衫的领根稍拉伸的动 作,可调节到所希望的紧固状态。
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所以,即使第2 钮孔较长,从第2钮孔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的前端也存在余量,缝制 作业容易。另外,穿用时,即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弛的状态, 领下盘底襟的突出部也由领下盘大襟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 对突出部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得良好。
这样,不进行显眼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 希望的长度,不在衣领显现夹具等的轮廓或因衣领上翻而露出夹具等, 冷时可收紧,热时可松开,可快速地对应周围的温度变化,另外,可 快速地从外领间张大的休闲状态转换到使外领严实地并起的正规状 态,可舒适地长时间穿用。另外,可成为这样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 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在这里,上述领下盘的大襟也可从上述衬衫的大襟本体突出。这 样,设计变优良,另外,穿用时即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弛的状 态,领下盘底襟的突出部也由领下盘大襟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 另外,通过对突出部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得良好。
在这里,也可使上述领下盘底襟的突出部和上述领下盘大襟的突 出部的前端形状为有棱的形状。这样,在第2钮孔内移动的移动布 的形状也形成为大体长方形,缝制变得更容易。
另外,也可将上述领下盘底襟的突出部和上述领下盘大襟的突出 部形成为三角形。这样,突出部的面积小,不明显,另外,设计也稳 重。
按照本发明的第2方面,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将上述最上部的钮扣直接安装于自由伸缩的弹性 材料,或在上述弹性材料的前端缝接上述移动布,然后安装于上述移 动布,将上述弹性材料的另一端缝接到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
在这里,“弹性材料”可使用橡胶板、橡胶带、网眼橡胶带、弹性 针织物等。这样,通过在将最上部的钮扣扣到通常的钮孔的状态下由 弹性材料朝颈围收紧的方向施加弹性,从而在作为弹性材料使用橡 胶板、橡胶带那样的具有强力的拉力的部件的场合,即使要使稍进 入颈围而用两手夹住两领根松开,如松手,则由弹性材料的弹性力重 新恢复到原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
另外,在作为弹性材料使用网眼橡胶带那样的拉力较弱的构件的 场合,当感到颈围过紧时,如用双手夹住两领根将最上部的钮扣移动 到所希望的位置,则由于弹性材料的弹性力弱,所以,由与第2钮孔 的眼部分的摩擦使得最上部的钮扣不立即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是 缓慢地经过较长时间由感受不到的程度的移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所 以,穿用者可短时间维持颈围轻松的状态。这样,即使在出席葬礼等 时必须长时间保持相同姿势的场合,也可不引人注目地使颈围轻松。
这样,对于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 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通过选择弹性材料 的弹性力,可立即恢复到原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或短时间维持松开 颈围的状态,也不会在衣领呈现夹具等的轮廓或因衣领上翻而露出夹 具等,另外,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 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在这里,也可为了限制上述弹性材料或上述移动布的朝上下方向 的摆动,在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安装纵带,在上述弹性材料或上述 移动布的背侧可朝横向移动地穿过上述纵带下后缝接横向带。这样, 弹性材料或移动布在沿颈围移动时不朝上下方向摆动,可平稳地移动。 因此,可在一瞬间松开颈围,没有被人发现的危险。
这样,对于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 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长时间舒适地穿 用,另外,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 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在上述弹性材料或上述移动布下的上述领下盘底襟的 下料的与上述第2钮孔相当的位置缝接横长带的空出上述第2钮孔长 度的量后的两端,使纵向带穿过上述横长带的空出部分将上下端缝接 到上述弹性材料或上述移动布的背面侧。这样,弹性材料或移动布在 沿颈围移动时不朝上下方向摆动,可平稳地移动。因此,可在一瞬间 松开颈围,没有被人发现的危险。
这样,对于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 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长时间舒适地穿 用,另外,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 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在上述弹性材料或上述移动布下的领下盘底襟的下料 的与上述第2钮孔相当的位置仅缝接横长带的左端,在上述弹性材料 或上述移动布的背侧穿过纵向带将上下端缝接到空出上述横长带的部 分,在与上述第2钮孔的右端相当的位置将纵带安装于上述领下盘底 襟的下料,在上述弹性材料或上述移动布的背侧缝接上述横长带的右 端。这样,最上部的钮扣的移动的范围在左端和右端都受到限定,不 在弹性材料施加过大的力,而且,可平稳地使最上部的钮扣在第2钮 孔内移动。
这样,对于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 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使弹性材料具有 良好的耐用性,另外,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 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在上述弹性材料或上述移动布按折曲线缝接折曲成 “ㄑ”字形的带,上述带的两端缝接在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上述 缝接的折曲线的左右的多余的带折成褶裥。这样,当最上部的钮扣在 第2钮孔内朝颈围松弛的方向受拉时,带的中央的褶裥朝上下分散, 所以,游动范围变小。因此,即使强行朝第2钮孔外拉最上部的钮扣, 也由其挂住,不易发生固定了最上部的钮扣的移动布和弹性材料的一 部分跳出到第2钮孔外面的所谓的“冒出”。
这样,对于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 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不易发生冒 出,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 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上述纵带和/或上述横长带或折曲成“ㄑ”字形的带也可仅 缝接在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的内侧缝接的衬料。所以,这些部件 的缝接线不露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的表面,露出的仅是缝接弹性材料 的另一端的线(仅弹性材料仅缝接于衬料时不能承受),所以,外观改 善。
这样,对于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 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外观良好, 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 观,设计也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3方面,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在上述领下盘底襟中设置可与上述领下盘底襟分 离地移动的移动布,在该移动布具有适当长度的线足或绕线结(牢固 地卷绕于钮扣的线足而固定的线结)牢固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 从内侧在上述第2钮孔的周围粘贴在上述第2钮孔部分开设了长孔的 硬质衬垫,使上述最上部的钮扣从上述第2钮孔来到外面。
在这里,“硬质衬垫”可使用巴林(バイリ一ン)衬垫(由聚酯、 尼龙等构成的无纺布的衬垫,具有多种厚度)、因贝鲁(インベル)衬 垫(也称皮带衬垫,或简称为衬垫,例如聚酯等的织物衬垫,手感从 软到硬具有多种)等。
这样,由于存在粘贴于第2钮孔的周围的硬质衬垫,所以,第2 钮孔不能自由变形,可有效地防止“冒出”。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不易发生冒出,而 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 设计也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4方面,上述移动布也可由与衬衫的布料相同材 料的布料或其它布料包住衬垫而构成。在这里,“衬垫”例如可使用上 述那样的巴林(バイリ一ン)衬垫、因贝鲁(インベル)衬垫等。在 衬垫的表面具有大的凹凸,布料的表面凹凸小。因此,当用布料包住 衬垫作为移动布使用时,特别是从内侧在第2钮孔的周围将在第2钮 孔部分开设了长孔的硬质衬垫粘贴到第2钮孔部分的场合,移动布的 表面具有小凹凸的布料与硬质衬垫的表面的大的凹凸产生正好的摩擦 力,可在第2钮孔的适当的位置停止移动布,或使其移动。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不易发生冒出,而 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 设计也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5方面,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在上述领下盘底襟中设置仅由可与领下盘底襟分 离地移动的衬垫构成的移动布,在该移动布具有适当长度的线足或绕 线结(牢固地卷绕于钮扣的线足而固定的线结)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 钮扣,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上料内侧在形成上述第2钮孔的周围安装 较大硬质衬垫,或进一步从其上在形成上述第2钮孔的部分安装切成 上述第2钮孔的长度左右的较小硬质衬垫,从上述较大硬质衬垫上粘 贴或缝接覆盖全体的大小的与衬衫的布料相同材料的布料或其它布 料,或在形成上述第2钮孔的部分粘贴或缝接上述第2钮孔的长度左 右的大小的与衬衫的布料相同材料的布料或其它布料,或者从上述较 小硬质衬垫上粘贴或缝接覆盖上述较大硬质衬垫全体的大小的或覆盖 上述较小硬质衬垫的大小的与衬衫的布料相同材料的布料或其它布 料,形成上述第2钮孔,使上述最上部的钮扣从上述第2钮孔来到外 侧。
即,利用上述那样的衬垫与布料的匹配的良好性,相反地将第2 钮孔的周围作为布料表面,将移动布作为衬垫。这样,第2钮孔周围 的表面具有小凹凸的布料与构成移动布的衬垫的表面的大的凹凸产生 正好的摩擦力,可在第2钮孔的适当的位置停止移动布,或使其移动。 是否在领下盘上料内侧安装较大硬质衬垫后进一步安装较小硬质衬 垫,相应于衬衫的材料产生最佳的摩擦力地决定即可。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不易发生冒出,而 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 设计也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6方面,上述移动布也可通过用激光裁剪或热裁 剪将布料或在布料或硬质衬垫粘接布料后获得的材料切成上述移动布 的形状而构成。这样,移动布周围由激光裁剪或热裁剪的热固定,所 以,不会脱线,制作移动布时可省去用缝纫机进行的缝纫工序,具有 可减小移动布的厚度的优点。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制作容易,而且缝 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 计也良好。
在这里,也可在上述领下盘底襟的包含上述突出部前端部分的上 述第2钮孔侧全体粘贴在上述第2钮孔部分开设了长孔的上述硬质衬 垫。这样,领下盘底襟的前端部分的第2钮孔侧整体由硬质衬垫强化, 所以,第2钮孔不能自由变形,冒出更不易发生。另外,通过在领下 盘的前端部具有拉力,可增大与移动布之间的摩擦,可将最上部的钮 扣停留在第2钮孔的所希望的位置,如必要,可用指尖夹住收紧,另 外,由于在移动布的移动范围不起皱或弯曲,所以,可使移动布平稳 地移动。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显眼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 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希望的长度,另外,更不易发生冒出,冷时 可收紧,热时可松开,可快速地对应周围的温度变化,另外,可快速 地从外领间张大的休闲状态切换到使外领严实地并起的正规状态,可 舒适地长时间穿用,另外,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 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在上述移动布的背侧缝接上述硬质衬垫。这样,移动 布全体的硬度增加,所以,冒出更不易发生,另外,移动布可更平稳 地在领下盘底襟的前端部分的内部移动,所以,可由指尖夹住用较小 的力调节颈围。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显眼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 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希望的长度,另外,更不易发生冒出,另外, 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 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使用较薄的耐热性塑料板代替上述硬质衬垫。在这里, 耐热性塑料狭义上指到约200℃不软化的塑料材料。如为该材料,则 对于用熨斗熨的温度最高(约200℃)的制西式衬衫等也可用于代 替硬质衬垫。广义上还包含软化温度更低(约100℃~约180℃)的塑 料材料。这是因为,在聚酯制的西式衬衫等的场合,用熨斗熨的温度 为约160℃~约180℃,较低,而且并不直接将熨斗接触到耐热性塑料, 而是夹住坯布间接地加热,所以,可认为耐热性塑料的温度低得多。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更不易发生冒出, 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 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使用耐热性塑料板代替上述移动布,具有适当长度的 线足或绕线结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使其从上述第2钮孔来到外 面。在这里,耐热性塑料如上述那样,狭义上指到约200℃不软化的 塑料材料。具体地说,具有聚偏氯乙烯或聚偏氯乙烯与聚氯乙烯(PVC) 的共聚物,或用于小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而且, 广义上还包含软化温度更低(约100℃~约180℃)的塑料材料。这是 因为,在聚酯制的西式衬衫等的场合,用熨斗熨的温度为约160℃~ 约180℃,较低,而且并不直接将熨斗接触到耐热性塑料,而是夹住 坯布间接地加热,所以,可认为耐热性塑料的温度低得多。因此,根 据衬衫的坯布的种类的厚度,也可使用聚氯乙烯(PVC)。
这些耐热性塑料板如不太厚,则可用缝纫机缝接,所以,可用手 缝针或钉扣机缝接最上部的钮扣。另外,由于这些塑料板具有适度的 硬度,所以,不设置用于防止冒出的纵带和横带等,也不会发生冒出。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更不易发生冒出, 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 观,设计也良好。
也可在代替上述移动布的耐热性塑料板缝接布带,在该布带或该 布带和上述耐热性塑料板具有适当长度的线足或绕线结地缝接上述最 上部的钮扣,使其从上述第2钮孔来到外面。耐热性塑料板如不太厚, 则可用缝纫机缝接,所以,可用手缝针或钉扣机缝接最上部的钮扣。 另外,由于具有适度的硬度,所以,具有不设置用于防止冒出的纵带 和横带等也不会发生冒出的优点,但在最上部的钮扣脱落的场合一般 难以由消费者重新钉上。通过在耐热性塑料板缝接布带,从而当最上 部的钮扣脱落时,一般消费者也可容易地重新缝接最上部的钮扣。
在这里,可在代替移动布的耐热性塑料板仅缝接布带的两端,中 央从耐热性塑料板浮起,仅在布带缝接最上部的钮扣,也可在耐热性 塑料板缝接布带的周围,使其紧密接触于耐热性塑料板,贯通布带与 耐热性塑料板地缝接最上部的钮扣。在前者的场合,当最上部的钮扣 脱落时,消费者容易重新缝接最上部的钮扣,但存在按布带浮起的量 发生冒出的难点。另一方面,在后者的场合,由于布带紧密接触于耐 热性塑料板,所以,消费者将最上部的钮扣重新仅钉到布带可能较困 难,但由于针尖在耐热性塑料板滑动,所以,可容易引导地将最上部 的钮扣重新钉到布带。
另外,通过从耐热性塑料板的一端伸出地缝接较长的布带,从而 使伸出部分起到止动部件的作用,所以,部件数量减少,工程缩短, 还使得成本降低。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在最上部的钮扣脱 落的场合也可容易地重新钉上,同时,还可安装止动部件,另外,缝 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 计也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7方面,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在上述移动布(包含用激光裁剪或热裁剪切出而 构成),将硬质衬垫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布,将耐热性塑料板缝接于 上述背侧的移动布,或上述耐热性塑料板缝接自由伸缩的弹性材料, 将上述弹性材料的另一端缝接到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
在这里,“弹性材料”可使用橡胶板、橡胶带、网眼橡胶带等。这 样,通过在将最上部的钮扣扣到通常的钮孔的状态下由弹性材料朝颈 围收紧的方向施加弹性力,从而在作为弹性材料使用橡胶板、橡胶带 那样的具有强力的拉力的部件的场合,即使要使风稍进入颈围而用手 夹住两领根松开,如松手,则由弹性材料的弹性力重新恢复到原来的 严实收紧的状态。
另外,在作为弹性材料使用网眼橡胶带那样的拉力较弱的带的场 合,当感到颈围过紧时,如用双手夹住两领根将最上部的钮扣移动到 所希望的位置,则由于弹性材料的弹性力弱,所以,由与第2钮孔的 锁眼部分的摩擦使得最上部的钮扣不立即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是缓 慢地经过较长时间由感受不到的程度的移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所以, 穿用者可短时间维持颈围轻松的状态。这样,即使在出席葬礼等时必 须长时间保持相同姿势的场合,也可不引人注目地使颈围轻松。
另外,在作为弹性材料使用网眼橡胶带那样的拉力较弱的带的场 合,如从颈围最紧的状态成为使颈围松开到任意的位置的状态,则通 过移动布等特别是在背侧缝接了硬质衬垫的移动布和在背侧缝接了耐 热性塑料板的移动布那样较厚的部件与第2钮孔锁眼部分的摩擦可使 最上部的钮扣停留在该位置,可成为所希望的收紧状况。另外,必要 时用指尖夹住即可关闭外领与外领间。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更不易发生冒出, 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 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在这里,也可在上述移动布、将硬质衬垫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 布、将耐热性塑料板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布、或上述耐热性塑料板 的一端缝接自由伸缩的弹性材料,朝颈围收紧方向对上述最上部的钮 扣施加弹性力地将上述弹性材料的另一端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 料,在上述移动布、将硬质衬垫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布、将耐热性 塑料板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布、或上述耐热性塑料板的另一端缝接 由没有伸缩性的坯布构成的止动部件,限制上述最上部的钮扣朝颈围 收紧的方向的移动地将上述止动部件的另一端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 的下料。
这样,即使在作为弹性材料使用橡胶板、橡胶带那样的具有强力 的拉力的部件的场合,也可不过度受拉地由止动部件将最上部的钮扣 保持在获得了平衡的位置。另外,在作为弹性材料使用网眼橡胶带那 样的拉力较弱的部件的场合,如从由止动部件限制的颈围最紧的状态 成为使颈围松开到任意的位置的状态,则通过移动布等特别是在背侧 缝接了硬质衬垫的移动布和在背侧缝接了耐热性塑料板的移动布那样 较厚的部件与第2钮孔锁眼部分的摩擦可使最上部的钮扣停留在该位 置,可成为所希望的收紧状况。另外,由止动部件使得更不易发生冒 出。另外,必要时用指尖夹住即可关闭外领与外领间。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更不易发生冒出, 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 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也可将上述移动布、将硬质衬垫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布、将耐 热性塑料板缝接于上述背侧的移动布、或上述耐热性塑料板缝接于自 由伸缩的长的弹性材料上,将上述弹性材料的两端分别缝接于上述领 下盘底襟的下料。这样,弹性材料的一方起到与止动部件同样的作用, 所以,缝制简单,可获得与缝接止动部件同样的作用效果。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更不易发生冒出, 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 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8方面,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将上述弹性材料的端部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 的下料,而是缝接于衬垫材料,将上述衬垫材料粘接于上述领下盘底 襟的下料,当缝合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与上料时,上述衬垫材料的 上下端都缝接。在这里“衬垫”可使用巴林(バイリ一ン)衬垫(由 聚酯、尼龙等构成的无纺布的衬垫,具有多种厚度)、因贝鲁(インベ ル)衬垫(也称皮带衬垫,或简称为衬垫,例如聚酯等的织物衬垫, 手感从软到硬具有多种)等。巴林(バイリ一ン)衬垫虽然也具有软 衬垫和硬衬垫,但通常软衬垫、硬衬垫指因贝鲁(インベル)衬垫的 软衬垫、硬衬垫。
这样,弹性材料的端部的缝接线从外部看不到,仅与通常的衬衫 同样的针迹可从外部看到。通过在缝合领下盘底襟的上料与上料时缝 接衬垫材料的上下端,即使多次洗涤等使粘接面受到剥离,也不脱落。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从外面看不到多余 的针迹,外观良好,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另外,缝制容易,即使在 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在将上述弹性材料的端部缝接到领下盘衬垫后,将上 述领下盘衬垫粘接于领下盘下料的内侧。在这里,“领下盘衬垫“为在 领下盘下料全周的内侧粘接的衬垫材料。在将该领下盘衬垫粘接于领 下盘下料的内侧之前,如将弹性材料的端部缝接于预定的位置,则弹 性材料的端部的缝接线不能从外部看到,仅与通常的衬衫同样的针迹 可从外部看到。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从外面看不到多余 的针迹,外观良好,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另外,缝制容易,即使在 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也可形成为用布料包住上述耐热性塑料板的结构。这样,即使在 耐热性塑料板较薄的场合也不易折曲,另外,即使在耐热性塑料板部 分可从第2钮孔看到的场合,由于用布料包住,所以,没有由塑料板 表面反射光而对外观产生不谐调感的危险。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更不易发生冒出, 不会使外观产生不谐调感,另外,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 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形成在上述耐热性塑料板的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的结 构。这样,即使在可从第2钮孔看到耐热性塑料板部分的场合,即使 未由布料包住也不由塑料板表面反射光,没有对外观产生不谐调感的 危险。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更不易发生冒出, 没有使外观产生不谐调感的危险,另外,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 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9方面,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在上述弹性材料或上述移动布具有适当长度的线 足或绕线结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使其从上述第2钮孔来到外面, 在上述第2钮孔浸渍热硬性树脂使其热硬化。在这里,热硬性树脂具 有环树脂、三聚氰酰胺、树脂、尿烷树脂等,但由于缝接最上 部的钮扣的线与第2钮孔多次相互摩擦,所以,对于硬度太高的树脂 存在断线的危险,所以,最好为硬化后也具有弹性的树脂。通过这样 固定第2钮孔,从而使得冒出不易发生。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更不易发生冒出, 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 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也可在上述弹性材料或上述移动布具有适当长度的线足或绕线结 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使上述最上部的钮扣从由合成树脂的线进 行了锁眼的上述第2钮孔来到外面。
近年来,开始使用具有适度的张力、耐热性也强的合成树脂的线, 由该合成树脂的线进行锁眼的第2钮孔不易产生大的变形,因此,不 易发生冒出。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更不易发生冒出, 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 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在这里,也可在上述弹性材料的两端缝接限制上述弹性材料的伸 长的防伸材料。这样,即使在由于某种原因在弹性材料作用大的拉力 的场合,弹性材料也仅伸长到防伸长材料的长度,所以,不作用过大 的应力,不会无益地缩短弹性材料的寿命。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使弹性材料经久耐用, 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 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10方面,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在上述领下盘底襟中比上述第2钮孔长地将横带 铺开到上述第2钮孔的位置,将两端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 夹住上述横带的空心部分地在上述横带的上下边缘缝接2片的纵向 带,使得可沿上述横带移动,在上述2片的纵向带中的表侧缝接钮扣, 使其从上述第2钮孔来到外面。这样,2片的纵向带与横带间的摩擦 增大,最上部的钮扣不易从一度移动了的位置偏移。另外,由于不使 用弹性材料,所以,构造简单,可实现低成本化。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构造简单,可实现低 成本化,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另外,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 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使上述横带为2条,在上述2条的横带的上下的边缘 分别缝接上述2片的纵向带,使得可沿上述2条的横带移动。这样,2 片的纵向带与横带间的摩擦增大,最上部的钮扣不易从一度移动了的 位置偏移。另外,必要时用指尖夹住即可关闭外领与外领间。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构造简单,可实现低 成本化,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另外,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 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仅在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内侧的衬料缝接上 述横带。这样,横带的两端的缝接线不显现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表面, 另外,不使用弹性材料,所以,在领下盘底襟的下料表面缝接线完全 不显露,成为与通常的衬衫没有变化的外观,外观非常良好。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构造简单,可实现低 成本化,另外,外观非常良好,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 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在上述移动布或上述耐热性塑料板的一端通常缝接限 制上述移动布或上述耐热性塑料板的移动的止动部件,将上述止动部 件的另一端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端部。移动布或耐热性塑料板通 常时由缝接的最上部的钮扣在第2钮孔内限制移动,但在最上部的钮 扣脱落的场合,成为可在领下盘底襟中自由移动的状态,所以,恢复 到原来的位置较困难。然而,通过安装这样的止动部件,从而用手拉 动止动部件即可容易地将移动布或耐热性塑料板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可重新钉上最上部的钮扣。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在最上部的钮扣脱 落的场合也可容易地重新钉上,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 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11方面,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将没有脱线的贯通孔设置到在不对上述移动布或 起到其作用的部件施加力的状态下上述最上部的钮扣所处的领下盘底 襟背侧的下料。由于该贯通孔为了最上部的钮扣脱落的场合设置,所 以,在消费者自己将最上部的钮扣重新钉到移动布或起到其作用的部 件的场合,使设于领下盘底襟上料的第2钮孔稍扩大,用带有缝线的 针挑在不对移动布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施加力的状态下最上部的钮扣 应存在的位置。此时,当深挑时,存在挑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最上 部的钮扣缝接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的危险。
因此,在领下盘底襟背侧的下料设置没有脱线的贯通孔,为了不 挑到下料,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挑,而是在将针在贯通孔中贯通确认后 使其反复多次,这样,可将最上部的钮扣缝接到移动布或起到其作用 的部件。这样,消费者可没有错误、简单地重新钉上最上部的钮扣。 在这里,作为没有脱线的贯通孔,可使用菊孔或金属·塑料等的环孔。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在最上部的钮扣脱落的场合消费 者也可简单而且确实地重新钉上最上部的钮扣,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 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缝制容 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 良好。
也可使连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与移动布或起 到其作用的部件两者的线足和起到绕线结的作用的部件的任一个或全 部由金属、塑料、高弹体、橡胶、木、陶瓷、玻璃中的任一种制成。
例如,最上部的钮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可由金属制成,线足或 起到绕线结作用的部件由橡胶制的线状部件。另外,如连接最上部的 钮扣与移动布两者的部分由塑料一体形成,则可大量生产,可大幅度 降低成本。另外,如最上部的钮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及线足或起到 绕线结的作用的部件由金属、木、陶瓷、玻璃等制成,则成为外观美、 图案设计优良的衬衫。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可大量生产,图案设 计优良,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另外,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 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12方面,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使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 出,在短棒状的高弹体安装上述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使上述短棒状 的高弹体穿过设于领下盘底襟的第2钮孔,扩展上述短棒状的高弹体 的下端地粘接于塑料板,并在该塑料板的周围粘接高弹体板,将该高 弹体板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
按照这样的构成,可由高弹体板的变形力使最上部的钮扣在第2 钮孔内朝颈围方向移动,当停止加力时,由高弹体板的弹性力使最上 部的钮扣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松开 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如松开手,则恢复到原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 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 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使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在 短棒状的高弹体安装上述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使上述短棒状的高弹 体穿过设于领下盘底襟的第2钮孔,扩展上述短棒状的高弹体的下端 地粘接于塑料板,并在该塑料板的一端粘接弹性材料,将该弹性材料 缝接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下料。按照该构造,可由弹性体材料的伸缩 力使最上部的钮扣在第2钮孔内朝颈围方向移动,当停止加力时,由 弹性体材料的伸缩力使最上部的钮扣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松开 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如松开手,则恢复到原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 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 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使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在 短棒状的高弹体安装上述衬衫最上部的钮扣,使上述短棒状的高弹体 穿过设于领下盘底襟的第2钮孔,将上述短棒状的高弹体的下端粘接 于小而薄的塑料板,并由导向板覆盖,该导向板具有上述短棒状的高 弹体的下端部滑动的椭圆形的槽和上述小而薄的塑料板滑动的长方形 的槽,该导向板的背侧由薄的塑料板或硬质衬垫材料闭塞。这样,如 使滑动方向与第2钮孔的纵向对齐地安装于领下盘底襟的内部,则最 上部的钮扣可在第2钮孔内滑动,由短棒状的高弹体的下端部与椭圆 形的槽的摩擦,可在所希望的位置固定。必要时由指尖夹住即可关闭 外领与外领间。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 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 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上述第2钮孔的上述领下盘底襟的内端侧(远离领下盘底 襟的前端的一侧)稍向下倾斜。在第2钮孔的周边粘贴硬质衬垫,调 节与最上部的钮扣的摩擦,调节弹性材料的弹性力,由此等等,即使 最上部的钮扣在第2钮孔内的任意位置停留,当第2钮孔平设置时, 最上部的钮扣朝领下盘底襟内侧的返回也不太好。因此,本发明者经 过认真的实验研究后发现,当第2钮扣的内侧朝下倾斜时,最上部的 钮扣朝领下盘底襟内侧的返回良好,由此完成了本发明。具体地说, 第2钮孔的长度为1.2cm~2.cm左右,当第2钮孔内侧端相对其下降 约2mm左右时,最上部的钮扣朝领下盘底襟内侧的返回良好。必要 时由指尖夹住即可关闭外领与外领间。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 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 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使上述第2钮孔内端从上述领下盘底襟与上述外领的 连接部分的正下方朝上述领下盘底襟的外侧离开地设置上述第2钮 孔。即使第2钮孔内端位于领下盘底襟与外领的连接部分的正下方, 通过使最上部的钮扣朝第2钮孔外端移动,挂到通常的钮孔,从而可 打开外领与外领之间。因此,通过使第2钮孔的长度增大,可使外领 与外领之间张开更大,但第2钮孔过长时,外观变差,第2钮孔易于 打开,冒出也容易发生。而如通过使第2钮孔朝外侧偏移增大最大打 开宽度,则第2钮孔的长度可较短,外观也良好,冒出也不发生。
另外,也可使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使 适当长度的线足或绕线结贯通设于上述领下盘底襟上料的第2钮孔地 将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缝接于固定配件,可使上述最上部的钮扣沿颈 围方向在上述第2钮孔内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通过使线足或绕线结 为适当的长度,可利用领下盘底襟上料与固定配件的摩擦,停留于第 2钮孔内的所希望的位置。而且,由于为不使用止动部件和弹性材料 的简单的构造,所以,可容易而且廉价地制造。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容易而且廉价地制造, 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 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使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通 过贯通设于上述领下盘底襟上料的第2钮孔的脚部连接上述衬衫的最 上部的钮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可使上述最上部的钮扣 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沿颈围方向在上述第2钮孔内移动到所希望的位 置。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如系上领带,则最上部的钮扣看不到,所 以,也可使用钮扣以外的部件,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如使用金属等闪 光物或陶瓷等代替最上部的钮扣,则图案设计也优良。另外,连接最 上部的钮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的部件不限于线足或绕线 结,只要具有适当的长度和强度,则什么都可使用。而且,由于为不 使用止动部件和弹性材料的简单的构造,所以,可容易而且廉价地制 造。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容易而且廉价地制造, 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 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13方面,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使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 出,使适当长度的线足或绕线结贯通设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领下盘贯 通钮孔,将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缝接于止动部件,可使上述最上部的 钮扣沿颈围方向在上述领下盘贯通钮孔内移动到所希望的位置。
此前说明的第2钮孔都设在领下盘底襟上料,领下盘底襟下料不 贯通,所以,需要在领下盘底襟内部的作业,消费者难以简单地改变 内部内部构造。
然而,在本发明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设置贯通领下盘底 襟的领下盘贯通钮孔,由贯通该领下盘贯通钮孔的线足或绕线结连接 最上部的钮扣与固定配件。因此,不需要在领下盘底襟内部的作业, 制造容易,成本降低,另外,相应于消费者的爱好将最上部的钮扣和 固定配件与其它部件交换也容易。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容易而且廉价地制造, 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 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使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通 过贯通设于上述领下盘底襟的领下盘贯通钮孔的脚部连接上述衬衫的 最上部的钮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可使上述最上部的钮 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沿颈围方向在上述领下盘贯通钮孔内移动到所 希望的位置。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如系上领带,则最上部的钮扣看 不到,所以,也可使用钮扣以外的部件,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如使用 金属等闪光物或陶瓷等代替最上部的钮扣,则图案设计也优良。另外, 连接最上部的钮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的脚部只要具有适 当的长度和强度,则什么都可使用。而且,由于为不使用止动部件和 弹性材料的简单的构造,所以,可容易而且廉价地制造。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容易而且廉价地制造, 图案设计也优良,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 系领带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上述固定配件也为比上述最上部的钮扣大的钮扣。如使用 钮扣作为固定配件,则与最上部的钮扣的连接也可由线足或绕线结简 单地实现,如使用比最上部的钮扣大的钮扣,则没有挤过第2钮孔或 领下盘贯通钮孔而脱落的危险。另外,由于钮扣易于相对衬衫坯布打 滑,所以,可在第2钮孔内和领下盘贯通钮孔内平稳地移动。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容易而且廉价地制造, 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即 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使起到上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部件、上述固定配 件、及上述脚部中的任一个或全部由金属、塑料、高弹体、橡胶、木、 陶瓷、玻璃中的任一种制成。
例如,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部件也可由金属制成,脚部也 可为由橡胶制的线状部件或硬质的塑料。另外,如起到最上部的钮扣 的作用的部件、脚部、及固定配件的部分由塑料一体形成,则可大量 生产,可大幅度降低成本。另外,如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部件 和脚部由金属、木、陶瓷、玻璃等制成,则成为外观美、图案设计优 良的衬衫。另外,如脚部由高弹体制成或橡胶制成,则可自由伸缩。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可大量生产,图案设 计优良,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的 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按照本发明的第14方面,提供一种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该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使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 出,在上述衬衫的领下盘的大襟端安装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在当穿 用上述衬衫时上述领下盘的底襟的、由上述环具有适当弹性力地接合 的位置安装接合配件。
这样,将最上部的钮扣扣到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将由弹性 材料构成的环挂到领下盘的底襟的接合配件,从而当在通常的钮孔的 长度范围内扩展领根时,在将环的弹性力设定得较强的场合,如松手, 则自然地恢复到领根收紧的状态,如通常的钮孔与最上部的钮扣的摩 擦力(通过缩短线足·绕线结)相对环的弹性力变强,则在通常的钮 孔的长度范围内扩展领根的场合,在任意的位置停留,用指尖夹住, 则领根恢复到收紧的状态。
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和领下盘的底襟的接合配件被挡到外领下, 所以,不会有损外观。另外,作为“弹性材料”可使用橡胶、橡胶带、 剪切橡胶等。另外,作为“接合配件”,可使用钮扣、钩等。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设置第2钮孔和领下盘贯通钮 孔,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 望的长度,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 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另外,也可使衬衫的领下盘底襟从上述衬衫的底襟本体突出,在 衬衫的领下盘的底襟端安装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在当穿用上述衬衫 时上述领下盘的大襟背侧的、由上述环具有适当弹性力地接合的位置 安装接合配件。这样,将最上部的钮扣扣到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 将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挂到领下盘的大襟背侧的接合配件,从而当在 通常的钮孔的长度范围内扩大领根时,在将环的弹性力设定得较强的 场合,如松手,则自然地恢复到领根收紧的状态,如通常的钮孔与最 上部的钮扣的摩擦力(通过缩短线足·绕线结)相对环的弹性力变强, 则在通常的钮孔的长度范围内扩大领根的场合,在任意的位置停留, 用指尖夹住,则领根恢复到收紧的状态。
由弹性材料构成的环和领下盘的大襟背侧的接合配件被挡到领下 盘的大襟背侧,所以,不会有损外观。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设置第2钮孔和领下盘贯通钮 孔,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 望的长度,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而且,缝制容易,即使在不系领带 的场合,即使扩大颈围,也不影响外观,设计也良好。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好处如通过参照清晰地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 施例的附图和以下的说明可清楚地理解。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扣上最 上部的钮扣的状态的上部正面图,图1b为从通常的钮孔脱开带颈围调 节功能的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可看到设于领下盘底襟的第2钮孔和 邻下盘底襟突出部的图。
图2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的打开了底襟侧的外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2b为示出本发明 实施形式1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打开了底襟侧的 外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的打开了底襟侧的外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朝上下方向打开地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第4变型例的 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底襟的图, 图4a为示出弹性材料收缩的状态的图,图4b为示出弹性材料受拉而 伸长的状态的图。
图5为朝上下方向打开地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第5变型例的 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底襟的图。
图6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打开了 大襟侧和底襟侧的外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7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2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的打开了大襟侧的外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7b为示出本发明 实施形式2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打开了大襟侧的 外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朝上下方向打开地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3的带颈围调节功 能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底襟的图,图8a为示出 弹性材料收缩的状态的图,图8b为示出弹性材料受拉而伸长的状态的 图。
图9为朝上下方向打开地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4的带颈围调节功 能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底襟的图。
图10a为朝上下方向打开地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5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的图,图10b为放大地 示出“ㄑ”字形带的前端部分的图,图10c为放大地示出最上部的钮 扣已移动时的“ㄑ”字形带的前端部分的图。
图11为朝上下方向打开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5的变型例的带颈围 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底襟的图。
图12为作为领下盘底襟的断面示出发生冒出的场合和不发生冒 出的场合的示意图。
图13a为从上观看本发明实施形式6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 领下盘底襟的前端部分的图,图13b为从上观看本发明实施形式6的 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领下盘底襟的前端部分的图, 图13c为仅取出本发明实施形式5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的衬垫观看到的图,图13d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5的第3变型 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打开了领下盘底襟的前端部分看到的 图。
图14为朝上下方向打开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 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底襟的图。
图15a、图15b为示出将2个弹性材料都缝接于安装了最上部的 钮扣4的衬垫7a的状态的图。
图16a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最 上部的钮扣移动的机构的图,图16b为示出使其变型例的最上部的钮 扣移动的机构的图。
图17a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9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最 上部的钮扣移动的机构的透视图,图17b为其断面图。
图18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10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最 上部的钮扣移动的机构的断面图。
图19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1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最 上部的钮扣移动的机构的透视断面图。
图20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13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领 下盘内部构造的图。
图21a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14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领 下盘内部构造的图,图21b为示出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的领下盘内部构造的图,图21c为示出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 能的衬衫的领下盘内部构造的图,图21d为示出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 调节功能的衬衫的领下盘内部构造的图。
图22a、图22b、图22c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5和第1变型例 及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移动布的构造和弹性体及止 动部件的构造的图。
图23a、23b、23c、23d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5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的用布料包住移动布的各种方法的图。
图24a、24b、24c为示出在本发明实施形式15的第3变型例的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移动布中将衬垫置于弹性材料上用布料包住的 工序的图。
图25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6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在作 为移动布的衬垫接触的硬质衬垫粘贴布料的例的图,图25b、图25c、 图25d、图25e、图25f为示出其第1~第5变型例的图。
图26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在 作为移动布的衬垫接触的硬质衬垫上粘贴布料的例的图,图26b、图 26c、图26d、图26e、图26f为示出其第1~第5变型例的图。
图27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在作 为移动布的衬垫接触的硬质衬垫粘贴布料的例的图,图27b、图27c、 图27d、图27e、图27f为示出其第1~第5变型例的图。
图28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9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代替 移动布的耐热性塑料板的平面图,图28b为示出将止动部件安装于耐 热性塑料板的平面图,图28c为进一步示出安装了弹性材料的部位的 平面图。
图29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20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将移 动布安装于长弹性材料的部位的平面图,图29b为示出将代替移动布 的耐热性塑料板安装于长弹性材料的部位的平面图。
图30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0b为示出 使颈围最短的状态的图,图30c为示出使颈围稍长、外领严实地并起 的状态,图30d为示出进一步增大颈围、外领稍打开的状态的图,图 30e为示出使颈围更长、外领进一步打开的状态的图,图30f为打开本 发明实施形式21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示出领下盘 的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0g为打开本发明实施 形式21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出领下盘的 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1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1b为示出 使颈围最短、外领严实并起的状态的图,图31c为示出稍增大颈围、 外领稍打开的状态的图,图31d为示出使颈围更长、外领进一步打开 的状态的图,图31e为示出使颈围更长、外领大大地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31f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2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的外领、示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2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2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 的衬衫的外领示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2b为示出使颈围最短的状态的图,图32c为示出稍增大颈围、外 领严实并起的状态的图,图32d为示出使颈围更长、外领稍打开的状 态的图,图32e为示出使颈围更长、外领进一步打开的状态的图,图 32f为示出使颈围更长、外领大大地打开的状态的图,图32g为打开 本发明实施形式22的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 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3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3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和接合配件的位置关 系的图,图33b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3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出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 环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3c为打开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的外领示出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的位置 关系的图,图33d为打开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的位置关系的 图,图33e为打开第4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出领 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3f 为打开第5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出领下盘大襟的 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4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4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5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5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6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6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与贯通领下盘底襟而设置的领下盘贯通 钮孔的图,图36b为示出重合大襟与底襟将最上部的钮孔扣到通常的 钮孔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37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26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 的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与固定配件的连接构造的透视图,图37b为示 出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 部件与固定配件的连接构造的透视图,图37c为示出第3变型例的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的 连接构造的透视图,图37d为示出第4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的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的连接构造的透视 图,图37e为示出第5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起到最上部 的钮扣的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的连接构造的透视图,图37f为示出 第6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部 件与固定配件的连接构造的透视图。
图38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设于领下盘底襟的上料的第2钮孔的图,图38b为将图38a翻过 来示出设于领下盘底襟的下料的贯通孔的图,图38c为示出最上部的 钮扣脱落时的缝接方法的图。
图39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7的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的外领示出设于领下盘底襟的上料的第2钮孔的图,图39b为将图 39a翻过来示出设于领下盘底襟的下料的变型例的贯通孔的图,图39c 为示出最上部的钮扣脱落时的缝接方法的图。
图40a为示出将用于本发明实施形式2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的作为最上部的钮扣的带贯通针的塑料钮扣扎入移动布时的放大正面 图,图40b为示出使带贯通针的塑料钮扣贯通后、折取贯通针部分的 状态的放大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形式。以下所示本发明的各实施形式例 示出将本发明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主要适用于西式衬衫的场合。 在各实施形式中,对同一部件或要素采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其说 明。
实施形式1
首先,参照图1~图5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
图1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扣上最 上部的钮扣的状态的上部正面图,图1b为从通常的钮孔脱开带颈围调 节功能的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可看到设于领下盘底襟的第2钮孔和 邻下盘底襟突出部的图。图2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第1变型例 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打开了底襟侧的外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 图,图2b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的打开了底襟侧的外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的打开了底襟侧的外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朝上下方向 打开地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第4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的、安装了最上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底襟的图,图4a为示出弹性材料 收缩的状态的图,图4b为示出弹性材料受拉而伸长的状态的图。图5 为朝上下方向打开地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的第5变型例的带颈围调 节功能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底襟的图。
如图1(a)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 外观上为穿在套装等下面的通常的带长袖·外领2的西式衬衫。最上 部的钮扣4缝接于领下盘3的右臂侧(图示左侧),扣到设于领下盘3 的左臂侧(图示右侧)的通常的钮孔5而固定。
如图1(b)所示那样,当从通常的钮孔5脱开最上部的钮扣4时, 显现领下盘底襟3B和第2钮孔6,领下盘底襟前端从底襟本体1B突 出地形成突出部3C,最上部的钮扣4可在该第2钮孔6内如点划线所 示那样朝颈围方向移动。通过这样使最上部的钮扣4在第2钮孔6内 移动,从而可松开或收紧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的颈围。另外,由 于这样具有突出部3C,从而使得容易形成第2钮孔6。
如图2a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1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 的衬衫1V的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的形状与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1不同。即,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的从底襟本体1B突出的 突出部3C的上边成为圆角形状,而对于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V, 领下盘底襟3B的从外领2的根部到突出部3C直线地变窄,前端呈有 棱角的形状。另外,如图2b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1的第2变型例的 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W的领下盘底襟3B与外领2的边界线以直 线状延伸到突出部3C前端,前端呈有棱角的形状。
成对的领下盘大襟3A的前端的形状与突出部3C的形状对应,例 如相对如图1b所示那样上边呈圆角形状的突出部3C,领下盘大襟3A 的前端的上边也形成为圆角形状,在如图2a、图2b所示那样突出部 3C呈有棱角的形状的场合,最好领下盘大襟3A的前端也呈有棱角的 形状。
另外,如图3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1的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 节功能的衬衫1U的领下盘底襟3B与外领2的边界线以直线状延伸到 突出部3C边界,突出部3C呈三角形的形状。另外,第2钮孔6的内 端稍下降,且稍朝右上升。这样,在第2钮孔6内朝前端侧移动了的 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容易返回到内端侧。在图2a、图2b、图3 的所有图都省略了最上部的钮扣4。
下面,参照示出本实施形式的第4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的领下盘底襟3B内部的图4说明使最上部的钮扣4在第2钮孔6 内移动的构成。为了方便说明,在图4以后的图中,最上部的钮扣4 的具有4个或2个的钮扣孔和通过该处的线在所有图示中省略。如图 4(a)所示那样,当朝上下打开领下盘3的底襟3B的前端部分时, 在领下盘底襟3B的上料3a设置第2钮孔6,在领下盘底襟3B的下 料3b将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带8缝接于图中未示出的左端。(在上料 3a和下料3b为了强化都在全面粘贴衬垫材料。这一点在以下所述所 有的实施形式中都一样。)
另一方面,在橡胶带8的右端缝接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的左端, 并在衬垫7a的右端缝接作为止动部件的衬料7b,衬料7b的右端缝入 到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内。然后,在衬垫7a采用适当长度的绕 线结(牢固地卷绕于钮扣的线足而固定的线结)牢固地缝接最上部的 钮扣4。当组合这些上料3a和下料3b进行缝合时,第4变型例的领 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的形状成为矩形。
在本实施形式1中,采用绕线结进行缝接,但也可用适当长度的 线足缝接钮扣4。特别是在衬衫的钮扣的场合,用机械缝接的场合较 多,所以,仅使用线足的场合也较多。另外,在图4中,由于领下盘 底襟3B的前端呈有棱角的形状(矩形),所以,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 也形成为长方形,但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形成为流线形和窄形的场 合也较多,在该场合,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也对应于领下盘底襟3B 的前端的形状形成为带圆角的形状或细头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形式1中,将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和作为止动部 件的衬料7b分开形成,然后进行缝接,但也可将移动布7a和止动部 件7b作为一体的筒状的布料,仅在移动布7a的部分将衬垫材料缝入 到内部。另外,虽然将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带8缝接到领下盘底襟3B 的下料3b,但也可缝接到领下盘底襟3B的上料3a。在该场合,橡胶 带8的缝接线由外领2挡住,所以不能从外部看到。关于这些点,在 以下各实施形式中也一样。
另外,在衬垫7a下,将纵带9的上下端缝接于领下盘底襟3B的 下料3b,使横向带10穿过该纵带9与下料3b之间,该横向带10的 两端分别缝接于衬垫7a和衬料7b的背侧。这样,成为纵带9由包括 衬垫7a和衬料7b的移动布和止动部件与横向带10夹住的构造,将最 上部的钮扣4扣到上料3a的第2钮孔6,反抗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带 8的拉伸力如图4(b)所示那样朝右侧移动时,可不朝上下晃动地平 稳移动。
下面来看作为成品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如图1(a)所示 那样,将直到最上部的钮扣4的钮扣全部扣上,将图中未示出的领带 系到外领2下的领下盘3周围,在出席冠婚葬祭等正规场合,当长时 间采用相同姿势使得颈围感到太紧时,若无其事地用双手夹住左右的 领根在外侧加力,则用通常的钮孔5的端部拉最上部的钮扣4,如图4 (b)所示那样在第2钮孔6内朝右侧移动,颈围伸长,变得轻松,可 让风进入。
当从领根松开双手时,在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带8具有强力的拉 力的场合,由橡胶带8的弹性力恢复到原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另外, 在作为橡胶带8使用网眼橡胶带那样的拉力较弱的带的场合,由于弹 性材料的弹性力弱,所以,由与第2钮孔6的锁眼部分的摩擦使得最 上部的钮扣4不立即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是缓慢地经过较长时间由 感受不到的程度的移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所以,穿用者可短时间维 持颈围轻松的状态。这样,即使在出席葬礼等时必须长时间保持相同 姿势的场合,也可不引人注目地使颈围轻松。
在不想由橡胶带8的弹性力立即恢复到原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的 场合,最好使最上部的钮扣4的绕线结(牢固地卷绕于钮扣的线足而 固定的线结)长一些,在希望缓慢地经过较长时间由感受不到的程度 的移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的场合,最好缩短最上部的钮扣4的绕线结, 增大最上部的钮扣4与钮孔5的锁眼部分的摩擦。
下面,参照图5说明本实施形式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第 5变型例。如图4所示那样,本变型例在将纵带9缝接到领下盘底襟 3B的下料3b之前与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第4变型例相同。不同 点在于不使用横向带10,而是使橡胶带8通过纵带9与下料3b之间, 空出与最上部的钮扣4的移动行程(即第2钮孔6的长度)相当的空 间,将2个部位缝接于衬垫7a的背侧。这样,成为纵带9由衬垫7a 与橡胶带8夹住的构造,当反抗橡胶带8的拉力使最上部的钮扣4朝 右侧移动时,可不朝上下晃动地平稳地移动。另外,不使用横向带10 使得构造相应地变得更简单。
在图5中,由于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呈具有棱角的形状(矩形), 所以,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也呈长方形,但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成 为流线形或细头的形状的场合也较多,在该场合,作为移动布的衬垫 7a也对应于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的形状形成为带圆角的形状和细头 的形状。
这样,对于本实施形式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 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通过 选择弹性材料的弹性力,可立即恢复到原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或短 时间维持松开颈围的状态,也不会在衣领呈现夹具等的轮廓或因衣领 上翻而露出夹具等,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
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出来,所以, 即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的 前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为 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挡 住,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 也变得良好。
另外,由于在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上缝接作为止动部件的衬料 7b,所以,即使在最上部的钮扣4脱落的场合,通过用手拉衬料7b, 可将衬垫7a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可将最上部的钮扣4重新设置到衬垫 7a。
实施形式2
下面参照图6和图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2。
图6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打开了 大襟侧和底襟侧的外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7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 形式2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打开了大襟侧的外领 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图7b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2的第2变型例的 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打开了大襟侧的外领的状态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6中,省略了第2钮孔6内最上部的钮扣。
如图6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T不 仅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3C从底襟本体1B突出,而且领下盘大襟3A 的前端3D也从大襟本体1A突出。突出部3C、3D都呈三角形的形状, 在领下盘大襟3A设置贯通的通常的钮孔5,在领下盘底襟3B设置仅 贯通上料的第2钮孔6。在第2钮孔6内设置由图4、图5说明的那样 的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的移动机构。第2钮孔6的内端稍下降, 且稍朝右上升。这样,在第2钮孔6内朝前端侧移动了的图中未示出 的最上部的钮扣容易返回到内端侧。
如图7a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2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 能的衬衫1S中,同样,不仅图中未示出的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3C、 而且领下盘大襟3A的前端3D也从大襟本体1A突出。突出部3D变 窄,前端呈具有棱角的形状,所以,当与图2b所示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1W的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组合时,与图6同样地呈左右 对称,设计也稳重。
如图7b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2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 能的衬衫1R中,同样,不仅图中未示出的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3C、 而且领下盘大襟3A的前端3D也从大襟本体1A突出。突出部3D的 上边成为圆角形状,所以,当与图1b所示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 的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组合时,与图6同样地呈左右对称,设 计也稳重。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不进行引人 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通过 选择弹性材料的弹性力,可立即恢复到原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或短 时间维持松开颈围的状态,也不会在衣领呈现夹具等的轮廓或因衣领 上翻而露出夹具等,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
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以,即 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的前 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大襟3A 也从衬衫的大襟本体1A突出,所以,即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 弛的状态,领根也由领下盘大襟3A的突出部3D和领下盘底襟3B的 突出部3C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另外,通过形成为左右对称的 突出形状,设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例3
下面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实施例3。
图8为朝上下方向打开地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3的带颈围调节功 能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底襟的图,图8a为示出 弹性材料收缩的状态的图,图8b为示出弹性材料受拉而伸长的状态的 图。
下面,参照图8说明使最上部的钮扣4在第2钮孔6内移动的构 成。如图8a所示那样,当朝上下打开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部分时, 在领下盘底襟3B的上料3a上设置第2钮孔6,将作为弹性材料的橡 胶带8在图中未示出的左端缝接于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如上述 那样,在上料3a和下料3b为了强化都在全面粘贴衬垫材料。另一方 面,在橡胶带8的右端缝接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的左端,并在衬垫 7a的右端缝接作为止动部件的衬料7b,衬料7b的右端缝入到领下盘 3的下料3b内。然后,在衬垫7a采用适当长度的绕线结(牢固地卷 绕于钮扣的线足而固定的线结)牢固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4。在 本实施形式3中采用绕线结进行缝接,但也可用适当长度的线足缝接 钮扣4。
另外,在衬垫7a下,将横长带11的左右端在与第2钮孔6相当 的位置缝接于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使该纵向带12穿过该横长带 11与下料3b之间,该纵向带12的上下两端分别缝接于衬垫7a的背 侧。这样,成为横长带11由包括衬垫7a的移动布与纵向带12夹住的 构造,将最上部的钮扣4扣到上料3a的第2钮孔6,反抗作为弹性材 料的橡胶带8的拉伸力如图8b所示那样朝右侧移动时,可不朝上下晃 动地平稳移动。在图8中,由于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的突出部3C呈 具有棱角的形状,所以,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也呈长方形,但领下盘 底襟3B的前端的突出部3C成为流线形或细头的形状的场合也较多, 在该场合,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也成为与领下盘3的前端的形状对应 的形状。
在该实施形式3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也与实施形式1同 样,当在松开颈围后从领根松开双手时,在橡胶带8具有强力的拉力 的场合,由橡胶带8的弹性力恢复到原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另外, 在作为橡胶带8使用网眼橡胶带那样的拉力较弱的带的场合,由于弹 性材料的弹性力弱,所以,由与第2钮孔6的锁眼部分的摩擦使得最 上部的钮扣4不立即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是缓慢地经过较长时间由 感受不到的程度的移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所以,穿用者可短时间维 持颈围轻松的状态。这样,即使在出席葬礼等时必须长时间保持相同 姿势的场合,也可不引人注目地使颈围轻松。
在不想由橡胶带8的弹性力立即恢复到原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的 场合,最好使最上部的钮扣4的绕线结长一些,在希望缓慢地经过较 长时间由感受不到的程度的移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的场合,最好缩短 最上部的钮扣4的绕线结,增大最上部的钮扣4与钮孔5的锁眼部分 的摩擦。
这样,对于本实施形式3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 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通过 选择弹性材料的弹性力,可立即恢复到原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或短 时间维持松开颈围的状态,也不会在衣领呈现夹具等的轮廓或因衣领 上翻而露出夹具等,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
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以,即 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的前 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 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挡住, 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 得良好。
实施形式4
下面参照图9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4。图9为朝上下方向打开 地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4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部 的钮扣侧的领下盘底襟的图。
下面,参照图9说明使最上部的钮扣4在第2钮孔6内移动的构 成。如图9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4成为组合上述实施形式1与实施 形式3的构造。即,横长带11在左端缝接于下料3b,纵向带12在构 成移动布的衬垫7a的背侧缝接上下端,成为由纵向带12与衬垫7a 夹住横长带11的状态,而横长带11的右端缝接于构成止动部件的衬 料7b的背侧,纵带9穿过横长带11上将上下端缝接于下料3b,成为 由横长带11与衬料7b夹住纵带9的状态。
这样,当最上部的钮扣4在第2钮孔6内移动时,进一步没有晃 动地笔直地移动,移动时的摩擦增大,所以,减弱了橡胶带8的弹性 力,同时,缩短了将最上部的钮扣4缝接到构成移动布的衬垫7a时的 绕线结,使最上部的钮扣4移动到第2钮孔6内的所希望的位置,适 合保持使颈围轻松的状态。另外,最上部的钮扣4移动的范围由2个 纵带牢固地限定,所以,不在橡胶带8施加过大的力,寿命延长。
在图9中,由于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的突出部3C呈有棱角的形 状,所以,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形成为长方形,但领下盘底襟3B的 前端的突出部3C成为流形线或细头形状的场合也较多,在该场合, 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也形成为对应于领下盘3的前端的形状。
这样,本实施形式4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 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可使 弹性材料经久耐用,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
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以,即 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的前 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 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挡住, 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 得良好。
实施形式5
下面参照图10和图11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5。
图10a为朝上下方向打开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5的带颈围调节功 能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的图,图10b为放大地示 出“ㄑ”字形带的前端部分的图,图10c为放大地示出最上部的钮扣 已移动时的“ㄑ”字形带的前端部分的图。图11为朝上下方向打开示 出本发明实施形式5的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 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的图。
如图10a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5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 将在中央部设置褶裥地折叠成“ㄑ”字形的带14的上下缝接于领下盘 底襟3B的下料3b,沿带14的中央线缝接构成移动布的衬垫7a,在 衬垫7a上缝接最上部的钮扣4,在衬垫7a的左端缝接作为弹性材料 的橡胶带8。如图10b的放大图所示那样,带14的折叠成“ㄑ”字形 的中央部分成为褶裥,当最上部的钮扣4朝颈围松弛的方向受拉时, 如图10c所示那样,中央部分的褶裥朝上下分散,带14的游动范围变 小,即使作用朝上抬起最上部的钮扣4的力,也不易发生安装最上部 的钮扣4的衬垫7a、带14、橡胶带8等收容物从第2钮孔6跳出到外 面的所谓的“冒出”。
在此前说明的实施形式1~4中,安装有最上部的钮扣4的衬垫 7a由纵向的带或横向的带推压到下料3b,所以,即使最上部的钮扣4 受拉也不易发生冒出,但在本实施形式5那样没有推压衬垫7a的部件 的场合,通过用折叠成“ㄑ”字形、将中央部分形成为褶裥的带14 将衬垫7a安装于下料3b,也可使得冒出不易发生。
下面,参照图11说明本实施形式5的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的领下盘部分的构造。如图11所示那样,在该变型例中,将衬垫 7a折叠成“ㄑ”字形,由将中央部分形成为褶裥的带14安装于下料 3b,同时,使横向带13穿过带14下,将两端分别缝接于构成移动布 和止动部件的衬垫7a和衬料7b的背侧。这样,带14由横向带13与 衬垫7a、衬料7b夹住,这样,缝接于衬垫7a的最上部的钮扣4朝右 方向的移动变得平稳,同时,可使得冒出更不易发生。
在图11中,由于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的突出部3C呈具有棱角 的形状,所以,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也呈长方形,但领下盘底襟3B 的前端的突出部3C成为流线形或细头形状的场合也较多,在该场合, 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也对应于领下盘3的前端的形状形成为带圆角的 形状。
在这里,参照图12说明发生冒出的场合和不发生冒出的场合。图 12为作为领下盘底襟的断面示出发生冒出的场合和不发生冒出的场 合的示意图。即使从如图12(a)所示那样不对橡胶带8施加拉力、 最上部的钮扣4位于第2钮孔6的左端的状态,如图12(b)所示那 样对最上部的钮扣4施加朝右方向(颈围松弛的方向)施加拉力,并 朝上方向施加拉力,也由于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衬垫7a由纵向的带 或横向的带推压到下料3b,所以,不易发生冒出。而在未采取任何对 策的场合,如图12(c)所示那样从第2钮孔6将衬垫7a拉出,橡胶 带8、衬料7b也被拉出,发生所谓的“冒出”。
实施形式6
因此,在本发明实施形式6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为了更 有效地防止冒出进行了改进,下面参照图13进行说明。
图13a为从上观看本发明实施形式6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 领下盘底襟的前端部分的图,图13b为从上观看本发明实施形式6的 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领下盘底襟的前端部分的图, 图13c为仅取出本发明实施形式5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的衬垫观看到的图,图13d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5的第3变型 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打开了领下盘底襟的前端部分看到的 图。
如图13a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6中,在领下盘底襟3B的上 料3a的第2钮孔6的周围从背侧粘贴在第2钮孔6部分开设了长孔的 上述硬质衬垫15。这样,即使对最上部的钮扣4作用朝上方拉的力, 第2钮孔6也不能自由变形,所以,衬垫7a不能从第2钮孔6跳出, 可有效地防止“冒出”。
另外,在第1实施形式中,如图13b所示那样,在领下盘底襟3B 的上料3a的前端部分整体从背侧粘贴在第2钮孔6部分开设了长孔的 硬质衬垫16。这样,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部分的第2钮孔6侧整体 由衬垫16进行强化,所以,第2钮孔6更不能自由变形,冒出更不易 发生。
另外,在第2变型例中,如图13c所示那样,在缝接最上部的钮 扣4、在领下盘底襟3B的内部构成移动布的衬垫7a的背侧整体粘贴 硬质衬垫17。这样,移动布的衬垫7a部分的硬度增加,所以,冒出 更不易发生,另外,移动布的衬垫7a部分可更顺序地在领下盘底襟 3B的前端部分的内部移动,所以,同时还可获得由较小的力调节颈围 的这样的效果。
另外,在第3变型例中,如图13d所示那样,在领下盘底襟3B 的上料3a的第2钮孔6的周围从背侧粘贴在第2钮孔6部分开设了长 孔的硬质衬垫15,同时,在缝接最上部的钮扣4、在领下盘底襟3B 的内部构成移动布的衬垫7a的背侧整体粘贴硬质衬垫17。而且,在 图13d中,省略了左侧的橡胶带8和右侧的衬料7b的图示。这样, 由本实施形式6和第2变型例的叠加效果,可完全防止冒出。
也可使用薄的耐热性塑料板代替本实施形式6和其变型例的硬质 衬垫15、16、17。在这里,耐热性塑料狭义上指到约200℃不软化的 塑料材料。如为该材料,则对于用熨斗熨的温度最高(约200℃)的 棉制的西式衬衫等也可用于代替硬质衬垫15、16、17。
实施形式7
下面,参照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图14为朝上下方向打开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 的衬衫的安装了最上部的钮扣侧的领下盘底襟的图。
如图14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 将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带8缝接到构成移动布的衬垫7a的深处,在第 2钮孔6的位置,空出比第2钮孔6长的空间地将横长带11的两端缝 接于下料3b,将通过横长带11下的纵向带12的上下端缝接于衬垫7a, 衬垫7a和衬料7b可朝横向滑动。
这样,橡胶带8钻入到衬垫7a的深处,使最上部的钮扣4移动的 机构变短,变得不明显,具有与通常的西式衬衫完全没有差别的效果。 在图14中,由于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的突出部3C呈具有棱角的形 状,所以,虽然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呈长方形,但领下盘底襟3B前 端的突出部3C成为流线形或细头的形状的场合也较多,在该场合, 作为移动布的衬垫7a也成为与领下盘3的前端的形状对应的形状。
这样,对于本实施形式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 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而且, 为与通常的衬衫没有差别的外观,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另外,由于 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以,即使第2钮 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存在余 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弛的 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挡住,所以, 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得良好。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对于上述各实施形式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如使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带8具有强力,使最上部的钮扣4绕线 结(牢固地卷绕于钮扣的线足而固定的线结)长一些,则当用指尖松 开颈围使风进入时,如松手,则立即恢复到严实地贴到颈围的原来的 状态。另外,如橡胶带8的弹性力较弱,使最上部的钮扣4的绕线结 较短,则当将最上部的钮扣4移动到所期望的位置时,即使松开手, 也不立即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可保护颈围轻松的状态。
下面,参照图15说明为了时常保持正好贴身的状态而使弹性材料 具有强力的方法。图15a、图15b为示出将2根弹性材料都缝接于安 装了最上部的钮扣4的衬垫7a的状态的图。
如图15a、图15b所示那样,将组合成V字形的橡胶带8a、8b 或8c、8d缝接到安装最上部的钮扣4的衬垫7a的左端,将图中未示 出的橡胶带8a、8b或8c、8d的左端缝接于下料3b,则由2根橡胶带 8a、8b或8c、8d可获得强力的弹性力,当用指尖松开颈围使风进入 时,如松手,则立即恢复到严实地贴身的原来的状态。
实施形式8
下面,参照图16说明本实施形式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图 16a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最上部的 钮扣移动的机构的图,图16b为示出使其变型例的最上部的钮扣移动 的机构的图。
如图16a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 不使用弹性材料,在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上离开最上部的钮扣4 的移动行程(即第2钮孔6的长度)量或其以上地缝接较粗的横带19 的两端,从表面和背面夹住该横带19,将2片纵向带18缝接到横带 19的上下边缘,使该纵向带18可沿横带19移动,将最上部的钮扣4 缝接到2片纵向带18中的表侧,使其从图中未示出的第2钮孔6来到 外面。这样,2片纵向带18与横带19间的摩擦增大,最上部的钮扣4 不易从一度移动后的位置偏移。另外,由于未使用弹性材料,所以, 构造简单,成本低。
另外,在本发明实施形式8的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 如图16b所示那样,使用2根横带19a、19b将其平行地铺开,将两 端缝接于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从表面和背面夹住这些横带19a、 19b地在2根横带19a、19b的上下边缘分别缝接2根纵向带18,使 该纵向带18可沿2根横带19a、19b移动,将最上部的钮扣4缝接到 2根纵向带18中的表侧,使其从图中未示出的第2钮孔6来到外面。 这样,2根纵向带和2根横带间的摩擦进一步增大,最上部的钮扣4 更不易从一度移动后的位置偏移。
这样,在本发明实施形式8和其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中,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 望的长度,而且构造简单,成本低,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另外,由 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以,即使第2 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存在 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弛 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挡住,所以, 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得良好。
而且,在本发明实施形式8和其变型例中,虽然将横带19a、19b 的两端缝接于领下盘3的下料3b,但如仅缝接于下料3b的衬料,则 在下料3b的表侧完全不露出缝线,所以,外观与通常的衬衫完全没有 差别,成为外观极为良好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实施形式9
下面,参照图17说明本实施形式9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图 17a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9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最上部的 钮扣移动的机构的透视图,图17b为其断面图。
如图17a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9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 不用线将最上部的钮扣4缝接于衬垫,而是安装到棒状的高弹体20 的前端。棒状的高弹体20的下端粘接于圆形的塑料板21,圆形的塑 料板21的周围由与图中未示出的第2钮孔6的长度对应的大体长方形 的高弹体板22覆盖。然后,如图17b也示出的那样,该高弹体板22 沿外周由缝线23缝接于领下盘3的下料3b。
按照该构造,由高弹体板22的变形力可使最上部的钮扣4在第2 钮孔6内朝颈围方向移动,当停止加力时,由高弹体板22的弹性力使 最上部的钮扣4立即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这样,对于本实施形式9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 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松开,如松手,则恢复到原 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维持正好贴身的状态。另外,由于衬衫的领下 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以,即使第2钮孔6较长, 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存在余量,所以缝 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 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 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形式10
下面,参照图18说明本实施形式10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18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10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最上部 的钮扣移动的机构的断面图。
如图18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10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 不由线将最上部的钮扣4缝接到衬垫,而是安装于棒状高弹体20的前 端。棒状的高弹体20的下端粘接于大体长方形的塑料板24,在大体 长方形的塑料板24的侧面粘接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带8,橡胶带8的 左端缝接于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
按照该构造,由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带8的伸缩力可使最上部的 钮扣4在图中未示出的第2钮孔6内朝颈围方向移动,当停止加力时, 由橡胶带8的伸缩力使最上部的钮扣4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这样,对于本实施形式10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 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松开,如松手,则恢复到原 来的严实收紧的状态,维持正好贴身的状态。另外,由于衬衫的领下 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以,即使第2钮孔6较长, 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存在余量,所以缝 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 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 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形式11
下面,参照图19说明本实施形式1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19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1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最上部 的钮扣移动的机构的透视断面图。
如图19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1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 不由线将最上部的钮扣4缝接到衬垫,而是安装于棒状高弹体20的前 端。棒状的高弹体20的下端粘接于大体正方形的薄而小型的塑料板 25,该塑料板25上由导向板26覆盖,该导向板26具有棒状的高弹体 20可在其中滑动的椭圆形的槽26a和大体正方形的薄而小型的塑料板 25可朝与棒状的高弹体20相同方向滑动的长方形的槽26b,在该导向 板26的背侧粘贴薄而结实的塑料板27。
这样,如使滑动方向与第2钮孔6的纵向一致地安装于领下盘底 襟3B的内部,则最上部的钮扣4可在第2钮孔6内滑动,由短棒状 的高弹体20的下端部与椭圆形的槽26a的摩擦,可在所希望的位置固 定。
这样,对于本实施形式1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 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长 时间舒适地穿用。另外,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 体1B突出,所以,即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 到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 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 由领下盘大襟3A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 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形式12
下面,说明本实施形式1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在本实施形 式1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使用耐热性塑料板代替作为移动布 的衬垫7a。具体地说,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板切成与 衬垫7a相同程度的大小,缝接最上部的钮扣4,在一方的端部缝接作 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带8,在另一方的端部缝接作为止动部件的衬料7b, 橡胶带8和衬料7b的另一端分别与上述各实施形式同样地缝接。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软化点约为260℃,足以承受约200℃的 熨斗熨烫。另外,如不为厚板,则可用缝纫机缝接,所以,可用手缝 针或钉扣机缝接最上部的钮扣4。在考虑大批量生产的场合,如在安 装PET板的最上部的钮扣4的位置开设2个或2个以上的小孔,则手 缝针和缝纫机针容易通过,针不易弯曲,针尖不易变形,针尖不易折 断。
另外,由于PET具有适度的硬度,所以,即使不设置用于防止冒 出的纵带和横带等,也不会发生冒出。如在PET板的表面形成微小的 凹凸,则即使在可从第2钮孔6间看到PET板的表面,也不反射光, 所以,不会对外观产生不谐调感。另外,如用布料包住PET板,则即 使PET板较薄,也不易折曲,即使在在表面未设置凹凸,也不反射光, 所以,不会对外观产生不谐调感。
这样,对于本实施形式1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通过使用耐 热性塑料板代替移动布,从而不进行特别的改进即可防止冒出。另外, 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以,即使第 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存在 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弛 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挡住,所以, 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得良好。
在本实施形式12中,作为耐热性塑料示出使用PET的例子,但 除此以外也可使用聚偏氯乙烯(软化点185℃~200℃)或聚偏氯乙烯 与聚氯乙烯(PVC)的共聚物。
另外,耐热性塑料广义上还包含软化温度更低(约100℃~约180 ℃)的塑料材料。在聚酯制的西式衬衫等的场合,用熨斗熨的温度为 约160℃~约180℃,较低,而且并不直接将熨斗接触到耐热性塑料, 而是夹住坯布间接地加热,所以,可认为耐热性塑料的温度低得多。 因此,根据衬衫的坯布的种类的厚度,也可使用聚氯乙烯(PVC)。
实施形式13
下面,根据图20说明本实施形式13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20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13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领下盘 内部构造的图。在本实施形式13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从外面 看不到将弹性材料缝接于领下盘的下料的针迹。
即,如图20所示那样,在移动布30具有适当长度的绕线结地牢 固地缝接最上部的钮扣4,在移动布30的右端缝接作为止动部件的没 有伸缩性的布带31,在移动布30的左端缝接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带 32。在本实施形式13中,用绕线结缝接了钮扣4,但也可用适当长度 的线足缝接钮扣4。然后,将橡胶带32的左端牢固地缝接到具有与领 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的宽度大体相同长度的作为衬垫材料的巴林 (バイリ一ン)衬垫33,用粘接剂将巴林(バイリ一ン)衬垫33粘 贴到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
如由缝合线34将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与图中未示出的上料 缝合,则作为止动部件的没有伸缩性的布带31的右端也和作为衬垫材 料的巴林(バイリ一ン)衬垫33的上下端都缝接,完成最上部的钮扣 4的移动机构。在这里,作为弹性材料的橡胶带32的左端缝接到巴林 (バイリ一ン)衬垫33,所以,针迹不贯通领下盘的下料3b,橡胶带 32的针迹从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表面完全看不到,外观非常良好。
另外,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 以,即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 的前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 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 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 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形式14
下面,根据图21说明本实施形式14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21a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14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领下盘 内部构造的图,图21b为示出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 领下盘内部构造的图,图21c为示出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的领下盘内部构造的图,图21d为示出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的领下盘内部构造的图。
如图21a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14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 领下盘底襟3B的上料3a的前端部分,全面地由粘接剂粘接作为硬质 衬垫的软衬垫35,在软衬垫35的中央部分上贯通上料3a地设置第2 钮孔6。在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上设置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 扣4的移动机构,在移动布等上具有适当长度的绕线结或线足地缝接 最上部的钮扣4,通过第2钮孔6使其来到外面。然后,通过缝合线 34将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与上料3a缝合,从而与软衬垫35一起 缝接,所以,即使反复清洗,软衬垫35也不会脱落,什么时候都不变 形。
这样,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部分的第2钮孔6侧整体由作为较 硬的软衬垫35强化,所以,第2钮孔6不能自由变形,冒出更不易发 生。另外,通过在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部具有拉力,可增大与移动 布之间的摩擦,可将最上部的钮扣4停留在第2钮孔6的所希望的位 置,另外,由于在移动布等的移动范围内折皱不扭转或弯曲,所以, 可平稳地使移动布等移动。但是,即便使最上部的钮扣4在第2钮孔 6的所期望的位置停留,由于相反存在返回变差的场合,所以,需要 选择移动布等的种类(包含在移动布的背侧缝接硬质衬垫的场合,耐 热塑料板,用激光裁剪或热裁剪获得的移动布等)和弹性材料的强度, 使最上部的钮扣4停留在所期望的位置而且使返回平稳地进行调节。
另外,当将第2钮孔6内的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4扣到图 中未示出的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5从而穿用本实施形式14的带颈 围调节功能的衬衫时,如图1b所示那样,领下盘底襟3B侧稍弯曲成 “ㄑ”字形,带有圆角,如图21a所示那样,缝合领下盘底襟3B的 上料3a与下料3b而形成的空间变窄,与移动布之间的摩擦增加,当 扩展领根时,可将最上部的钮扣4停留在所期望的位置。
在这里,“由激光裁剪或热裁剪构成的移动布”用激光裁剪或热裁 剪将布料或在硬质衬垫粘接布料后获得的材料切成移动布的形状而构 成。这样,移动布的周围用激光裁剪或热裁剪产生的热固定,所以, 不会脱线,可省去制作移动布时由缝纫机缝制的工序,具有可使移动 布的厚度较薄的优点。
下面,参照图21b说明本实施形式14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如图21b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14的第1变型例中, 仅作为硬质衬垫使用硬衬垫36代替图21a的软衬垫35这一点不同, 其它构造相同。这样,通过改变硬质衬垫的种类,也可调节最上部的 钮扣4的返回。
另外,当将第2钮孔6内的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4扣到图 中未示出的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5从而穿用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 调节功能的衬衫时,如图1b所示那样,领下盘底襟3B侧稍弯曲成“ㄑ” 字形,带有圆角,如图21b所示那样,缝合领下盘底襟3B的上料3a 与下料3b形成的空间变窄,与移动布之间的摩擦增加,当扩展领根时, 可将最上部的钮扣4停留在所期望的位置。
下面,参照图21c说明本实施形式14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如图21c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14的第2变型例中, 作为硬质衬垫使用巴林(バイリ一ン)衬垫37代替图21a的软衬垫 35,并仅在第2钮孔6的周围重叠地粘贴硬衬垫38。在这里,巴林(バ イリ一ン)衬垫为聚酯、尼龙等的无纺布的衬垫,具有多种厚度,但 在本实施形式14的第2变型例中,使用稍薄的柔软的衬垫,用作为硬 质衬垫的巴林(バイリ一ン)衬垫37较柔和地对领下盘3的前端部分 的第2钮孔6侧整体进行强化,仅第2钮孔6的周围由硬衬垫38较硬 地强化,从而可在调节最上部的钮扣4的返回的同时,确实地防止冒 出。
另外,当将第2钮孔6内的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4扣到图 中未示出的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5从而穿用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 调节功能的衬衫时,如图1b所示那样,领下盘底襟3B侧稍弯曲成“ㄑ” 字形,带有圆角,如图21c所示那样,缝合领下盘底襟3B的上料3a 与下料3b形成的空间变窄,与移动布之间的摩擦增加,当扩展领根时, 可将最上部的钮扣4停留在所期望的位置。
下面,参照图21d说明本实施形式14的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如图21d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14的第3变型例中, 在图21a的软衬垫35上仅在第2钮孔6的周围重叠地粘贴硬衬垫38。 这样,比巴林(バイリ一ン)衬垫37硬但比硬衬垫36柔和地对领下 盘底襟3B的前端部分的第2钮孔6侧整体进行强化,仅第2钮孔6 周围由硬衬垫38较硬地强化,从而可在调节最上部的钮扣4的返回的 同时,确实地防止冒出。
另外,当将第2钮孔6内的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4扣到图 中未示出的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5从而穿用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 调节功能的衬衫时,如图1b所示那样,领下盘底襟3B侧稍弯曲成“ㄑ” 字形,带有圆角,如图21d所示那样,缝合领下盘底襟3B的上料3a 与下料3b形成的空间变窄,与移动布之间的摩擦增加,当扩展领根时, 可将最上部的钮扣4停留在所期望的位置。
在本实施形式14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由于衬衫的领下盘 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以,即使第2钮孔6较长,由 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的前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 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 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 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形式15
下面,根据图22~图24说明本实施形式15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图22a、图22b、图22c为示出使本发明实施形式15和第1变 型例和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移动布构造及弹性体和 止动部件的构造的图。图23a、23b、23c、23d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 15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用布料包住移动布的各种方法的图。图 24a、24b、24c为示出在本发明实施形式15的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 节功能的衬衫的移动布中将衬垫置于弹性材料上用布料包住的工序的 图。
如图22a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15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移 动布80由与衬衫的布料相同材料的布料80b包住衬垫80a用线缝接周 围。在这里,作为衬垫80a例如可使用上述那样的巴林(バイリ一ン) 衬垫、因贝鲁(インベル)衬垫等。在本实施形式15中,在该移动布 80的两端分别缝接作为弹性材料的弹性针织物81,使右侧的弹性针织 物81起到止动部件的作用。
在这样由与衬衫相同材料的布料80b包住衬垫80a构成移动布80 的场合,当如在上述实施形式14说明的那样在领下盘3的前端部分的 第2钮孔6侧粘贴硬质衬垫35、36而强化时,在这些硬质衬垫35、 36的表面存在较大的凹凸,所以,当作为随着最上部的钮扣的移动而 与这些硬质衬垫35、36的表面相互摩擦的移动布80使用由布料80b 包住衬垫80a获得的材料时,具有较小的凹凸的布料80b与硬质衬垫 35、36的表面较大的凹凸产生正好的摩擦力,可在第2钮孔6的适当 位置使移动布停止或移动。
在图22b所示的例子为本实施形式15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 移动布80的安装方法的第1变型例,移动布80由与衬衫的布料相同 材料的布料80b包住衬垫80a,用线缝接周围,在移动布80的左端缝 接作为弹性材料的弹性针织物81,在右端缝接作为止动部件的没有弹 性的布带82。另外,作为本实施形式15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 移动布的安装方法的第2变型例,如图22c所示那样,在移动布83 的左端缝接作为弹性材料的弹性针织物81,右端将与包住衬垫80a的 衬衫的布料相同材料的布料83a直接延伸成筒状,从而使其起到作为 止动部件的作用。即,在第2变型例中,将包住衬垫80a的布料与止 动部件一体化。
下面,参照图23说明由布料80b包住衬垫80a的方法。作为该方 法,具有如图23a所示那样在中心对布料80b进行缝切而包住衬垫80a 的方法,及图23b所示那样在中心切断布料80b后重叠缝接的方法, 如图23c所示那样重叠2片布料80b缝接上下后翻布,将衬垫80a装 入其中的方法,如图23d所示那样使接缝偏往一侧仅缝接单方的方法 等。这些方法都由与衬衫的布料相同材料的布料80b或其它布料包住 衬垫80a,从而可使移动布80、83的表面光滑。
下面,参照图24说明本实施形式15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 移动布的第3变型例。在该第3变型例中,如图24c所示那样,通过 将衬垫80a载置于作为弹性材料的弹性针织物81上,从其上由相同材 料的布料80b包住,从而构成移动布80A。首先,如图24a所示那样, 在1条弹性针织物81上载置衬垫80a,另一方面,如图24b所示那样, 折叠布料80b的两端的缝边。然后,如图24c所示那样,从衬垫80a 上卷绕布料80b,在下面折曲,缝缀衬垫80a的周围。
这样,按照本实施形式15的移动布80、80A、83,可获得适度的 摩擦力,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 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不易发生冒出,可长 时间舒适地穿用。
实施形式16
下面,根据图25说明本实施形式16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25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6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在作为移 动布的衬垫接触的硬质衬垫粘贴布料的例的图,图25b、图25c、图 25d、图25e、图25f为示出其第1~第5变型例的图。
在本实施形式16中,作为移动布仅使用衬垫,在该衬垫,具有适 当长度的线足或绕线结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4,使其从上述第2 钮孔6来到外面进行移动。此时,不发生冒出地在领下盘底襟的上料 3a的内侧粘贴硬质衬垫35(软衬垫)或36(硬衬垫),但就这样的话, 在表面具有大的凹凸的移动布的衬垫与硬质衬垫35、36相互摩擦,摩 擦增大。因此,作为反向思维,不在移动布侧安装布料,而是在领下 盘底襟的上料3a的内侧从硬质衬垫上安装布料,从而可获得与上述实 施形式14同样的适当的摩擦。
即,如图25a所示那样,在领下盘3的底襟的上料3a内侧覆盖上 料3a的前端整体地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 另外,在形成第2钮孔6的部分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 为较小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另外,还从其上缝接覆盖 较大硬质衬垫35(36)整体的大小的相同材料(衬衫布料)的布料85。 然后,开设第2钮孔6的贯通孔,也包含布料85在内地进行锁眼,形 成第2钮孔6,使在图中未示出的作为移动布的衬垫缝接的图中未示 出的最上部的钮扣从第2钮孔6来到外面。
这样,通过形成第2钮孔6,由锁眼也固定布料85的中央部分。 然后,当最上部的钮扣与作为移动布的衬垫一体在第2钮孔6内移动 时,具有大的凹凸的衬垫与布料85相互摩擦,可获得适度的摩擦。另 外,通过由缝合线34将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与上料3a缝合,从 而使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及布料85都缝接,所以,即使反复清洗, 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和布料85也不脱落,任何时候都不变形。
作为图25b所示的第1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 35或硬衬垫36,从其上由相同材料的布料86包住切成第2钮孔6的 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后,进行缝接。 此后,形成第2钮孔6。
作为图25c所示第2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 或硬衬垫36,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质 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进而从其上在全周缝接切成较小硬质 衬垫35(36)的大小的相同材料的布料86,然后从其上形成第2钮孔 6,由锁眼也固定布料86的中央部分。
作为图25d所示第3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 或硬衬垫36,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质 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然后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 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再从其上缝接 从领下盘上料3a的上到下的长度的相同材料的布料87,布料87的左 右边缘进行锁定处理。此后,形成第2钮孔6。
作为图25e所示第4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 或硬衬垫36,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质 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进一步从其上粘贴相同材料的布料88, 沿较小硬质衬垫的形状进行热裁剪。此后,形成第2钮孔6。
作为图25f所示第5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 或硬衬垫36,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质 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粘接相同材料的 布料89。从其上形成第2钮孔6,从而由锁眼也固定布料89的中央部 分。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16和其第1~第5变型例中,都在缝接较大 较硬的作为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后,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 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但对于某些 衬衫的坯料等,也可仅缝接较大硬质衬垫35(36),不缝接较小硬质 衬垫,直接安装相同材料的布料85、86、87、88、89。另外,作为布 料85、86、87、88、89,说明了与衬衫相同材料的布料的场合,但也 可使用其它布料。
实施形式17
下面,根据图26说明本实施形式1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26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在作为移 动布的衬垫接触的硬质衬垫粘贴布料的例的图,图26b、图26c、图 26d、图26e、图26f为示出其第1~第5变型例的图。
如图26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1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 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呈具有棱角的形状。关于其它部分,采用 与上述实施形式16同样的构成。
即,在本实施形式17中,作为移动布仅使用衬垫,在该衬垫上, 具有适当长度的线足或绕线结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4,使其从上 述第2钮孔6来到外面进行移动。此时,不发生冒出地在领下盘底襟 的上料3a的内侧粘贴硬质衬垫35A(软衬垫)或36A(硬衬垫),但 就这样的话,在表面具有大的凹凸的作为移动布的衬垫与硬质衬垫 35、36相互摩擦,摩擦增大。因此,作为反向思维,不在移动布侧安 装布料,而是在领下盘底襟的上料3a的内侧从硬质衬垫上安装布料, 从而可获得与上述实施形式14同样的适当的摩擦。
即,如图26a所示那样,在领下盘3的底襟的上料3a内侧覆盖上 料3a的前端整体地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A或硬衬垫 36A,另外,在形成第2钮孔6的部分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 右的作为较小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另外,还从其上缝 接覆盖较大硬质衬垫35A(36A)整体的大小的相同材料(衬衫布料) 的布料85A。然后,开设第2钮孔6的贯通孔,也包含布料85A在内 地进行锁眼,形成第2钮孔6,使在图中未示出的作为移动布的衬垫 缝接的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从第2钮孔6来到外面。
这样,通过形成第2钮孔6,由锁眼也固定布料85A的中央部分。 然后,当最上部的钮扣与作为移动布的衬垫一体在第2钮孔6内移动 时,具有大的凹凸的衬垫与布料85A相互摩擦,所以,可获得适度的 摩擦。另外,通过由缝合线34将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与上料3a 缝合,从而使软衬垫35A或硬衬垫36A及布料85A都缝接,所以, 即使反复清洗,软衬垫35A或硬衬垫36A和布料85A也不脱落,任 何时候都不变形。
作为图26b所示的第1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 35A或硬衬垫36A,从其上由相同材料的布料86A包住切成第2钮孔 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A或硬衬垫36A后,进 行缝接。此后,形成第2钮孔6。
作为图26c所示第2变型例,缝接较大较硬的作为衬垫的软衬垫 35A或硬衬垫36A,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 小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A或硬衬垫36A,进而在全周缝接切成较小硬 质衬垫35(36)的大小的相同材料的布料86A,从其上形成第2钮孔 6,由锁眼也固定布料86A的中央部分。
作为图26d所示第3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A 或硬衬垫36A,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 质衬垫的软衬垫35A或硬衬垫36A,然后从其上缝接从领下盘上料3a 的上到下的长度的相同材料的布料87A、布料87A的左右边缘进行锁 定处理。此后,形成第2钮孔6。
作为图26e所示第4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A 或硬衬垫36A,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 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进一步从其上粘贴相同材料的布料 88A,沿较小硬质衬垫的形状进行热裁剪。此后,形成第2钮孔6。
作为图26f所示第5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A 或硬衬垫36A,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 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然后从其上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粘 接相同材料的布料89A。从其上形成第2钮孔6,从而由锁眼也固定 布料89A的中央部分。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17和其第1~第5变型例中,都在缝接作为 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A或硬衬垫36A后,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 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但对于某些 衬衫的坯料等,也可仅缝接较大硬质衬垫35A(36A),不缝接较小硬 质衬垫,直接安装相同材料的布料85A、86A、87A、88A、89A。另 外,作为布料85A、86A、87A、88A、89A,说明了与衬衫相同材料 的布料的场合,但也可使用其它布料。
实施形式18
下面,根据图27说明本实施形式1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27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在作为移 动布的衬垫接触的硬质衬垫粘贴布料的例的图,图27b、图27c、图 27d、图27e、图27f为示出其第1~第5变型例的图。
如图27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1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 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的前端呈具有棱角的形状。关于其它部分, 采用与上述实施形式16、17同样的构成。
即,在本实施形式18中,作为移动布仅使用衬垫,在该衬垫,具 有适当长度的线足或绕线结地缝接上述最上部的钮扣4,使其从上述 第2钮孔6来到外面进行移动。此时,不发生冒出地在领下盘底襟的 上料3a的内侧粘贴硬质衬垫35B(软衬垫)或36B(硬衬垫),但就 这样的话,在表面具有大的凹凸的作为移动布的衬垫与硬质衬垫35B、 36B相互摩擦,摩擦增大。因此,作为反向思维,不在移动布侧安装 布料,而是在领下盘底襟的上料3a的内侧从硬质衬垫上安装布料,从 而可获得与上述实施形式15、16、17同样的适当的摩擦。
即,如图27a所示那样,在领下盘3的底襟的上料3a内侧覆盖上 料3a的前端整体地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B或硬衬垫 36B,另外,在形成第2钮孔6的部分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 右的作为较小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另外,还缝接从其 上覆盖较大硬质衬垫35B(36B)整体的大小的相同材料(衬衫布料) 的布料85B。然后,开设第2钮孔6的贯通孔,布料85B也包含在内 进行锁眼,形成第2钮孔6,使在图中未示出的作为移动布的衬垫缝 接的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从第2钮孔6来到外面。
这样,通过形成第2钮孔6,由锁眼也固定布料85B的中央部分。 然后,当最上部的钮扣与作为移动布的衬垫一体在第2钮孔6内移动 时,具有大的凹凸的衬垫与布料85B相互摩擦,所以,可获得适度的 摩擦。另外,通过由缝合线34将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与上料3a 缝合,从而使软衬垫35B或硬衬垫36B及布料85B都缝接,所以,即 使反复清洗,软衬垫35B或硬衬垫36B和布料85B也不脱落,任何时 候都不变形。
作为图27b所示的第1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 35B或硬衬垫36B,并由相同材料的布料86B包住切成第2钮孔6的 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后,进行缝接。 此后,形成第2钮孔6。
作为图27c所示第2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B 或硬衬垫36B,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 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进而从其上在全周缝接切成较小硬 质衬垫35(36)的大小的相同材料的布料86B,然后形成第2钮孔6, 由锁眼也固定布料86B的中央部分。
作为图27d所示第3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B 或硬衬垫36B,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 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然后从其上缝接从领下盘上料3a的 上到下的长度的相同材料的布料87B,布料87B的左右边缘进行锁定 处理。此后,形成第2钮孔6。
作为图27e所示第4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B 或硬衬垫36B,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 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进一步从其上粘贴相同材料的布料 88B,沿较小硬质衬垫的形状进行热裁剪。此后,形成第2钮孔6。
作为图27f所示第5变型例,缝接作为较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B 或硬衬垫36B,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 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然后从其上用粘接剂或双面胶带粘 接相同材料的布料89B。从其上形成第2钮孔6,从而由锁眼也固定 布料89B的中央部分。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18和其第1~第5变型例中,都缝接作为较 大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B或硬衬垫36B,从其上缝接切成第2钮孔6 的长度左右的作为较小硬质衬垫的软衬垫35或硬衬垫36,但对于某 些衬衫的坯料等,也可仅缝接较大硬质衬垫35B(36B),不缝接较小 硬质衬垫,直接安装相同材料的布料85B、86B、87B、88B、89B。另 外,作为布料85B、86B、87B、88B、89B,说明了与衬衫相同材料的 布料的场合,但也可使用其它布料。
实施形式19
下面,根据图28说明本实施形式19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28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19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代替移动 布的耐热性塑料板的平面图,图28b为示出将止动部件安装于耐热性 塑料板的平面图,图28c为进一步示出安装了弹性材料的部位的平面 图。
首先,如在实施形式12说明的那样,通过使用耐热性塑料板代替 移动布可获得多种优点,但在最上部的钮扣脱落的场合,一般消费者 难以重新钉上。因此,如图28a所示那样,通过在耐热性塑料(PET) 板40缝接布带41,从而可在最上部的钮扣4脱落了的场合,一般消 费者也可容易地重新钉上。在这里,也可仅将布带41的两端缝接到代 替移动布的耐热性塑料板40,中央从耐热性塑料板40浮起,仅在布 带41缝接最上部的钮扣4,但在本实施形式19中,将布带41的周围 用缝线42缝接到耐热性塑料板40使其与耐热性塑料板紧密接触,贯 通布带41与耐热性塑料板40地缝接最上部的钮扣4。
在前者的场合,当最上部的钮扣4脱落时,消费者容易将最上部 的钮扣4重新仅缝接到布带41,但存在按布带41的中间部浮起的量 发生冒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本实施形式19的场合,由于布带 41紧密接触于耐热性塑料板40,所以,可以认为消费者难以将最上部 的钮扣4重新仅缝接到布带41,但由于针尖在耐热性塑料板41上滑 动,所以,可容易引导地将最上部的钮扣4重新仅缝接于布带41。
另外,如图28b所示那样,通过从耐热性塑料板40的右端伸出地 缝接较长的布带41A,从而使伸出部分41a起到止动部件的作用,所 以,部件数量减少,工序缩短,成本也可降低。
另外,如图28c所示那样,在耐热性塑料板40的左端缝接作为弹 性材料的网眼橡胶带43,完成使最上部的钮扣4在图中未示出的第2 钮孔6中移动的构造。在本实施形式19中,作为弹性材料使用拉力不 太强的网眼橡胶带43,以使最上部的钮扣4移动到任意的位置停留。
这样,该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另外,在最上部的钮扣脱 落的场合也可容易地重新钉上,同时,还可安装止动部件,可舒适地 长时间穿用。
另外,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 以,即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 的前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 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 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 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形式20
下面,根据图29说明本实施形式20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29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20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将移动布 安装于长弹性材料的部位的平面图,图29b为示出将代替移动布的耐 热性塑料板安装于长弹性材料的部位的平面图。
如图29a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20中,移动布45的两端用缝 线46缝接到作为长的弹性材料的网眼橡胶带44上,从其上贯通移动 布45和网眼橡胶带44地缝接最上部的钮扣4。这样,作为长弹性材 料的网眼橡胶带44的右侧起到与止动部件同样的作用,所以,缝制简 单,可获得与缝接止动部件的场合同样的作用。
同样,如图29b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20的变型例中,在与上 述实施形式19同样的耐热性塑料(PET)板40缝接布带41后获得的 材料的两端用缝线46缝接到作为长弹性材料的网眼橡胶带44上,从 其上贯通布带41、耐热性塑料板40、及网眼橡胶带44地缝接最上部 的钮扣4。这样,作为长弹性材料的网眼橡胶带44的右侧起到与止动 部件同样的作用,所以,缝制简单,可获得与缝接止动部件的场合同 样的作用。
另外,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 以,即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 的前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 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 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 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形式21
下面,根据图30说明本实施形式2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30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0b为示出 使颈围最短的状态的图,图30c为示出使颈围稍长、外领严实地并起 的状态,图30d为示出稍增大颈围、外领稍打开的状态的图,图30e 为示出使颈围更长、外领进一步打开的状态的图,图30f为打开本发 明实施形式21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示出领下盘的 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0g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 式21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出领下盘的通 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
如图30a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2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X 的领下盘3的端部如由实线所地那样变圆,但在如由点划线所示那样 具有棱角的场合,以下所述作用效果也完全相同。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1X在铺面销售时,颈围和袖长如“39(cm)-78(cm)”那样按 1cm等级显示,消费者将这些数字作为标准购买符合自己的尺寸的衬 衫,但颈围如图30a、图30f、图30g所示那样,按从设于领下盘3的 大襟3A的通常的钮孔5的中间点β到设于领下盘3的底襟3B的第2 钮孔6的内端δ的长度表示。
在这里,第2钮孔6在图30a中水平设置地图示,但实际上内端 δ侧下降约2mm,朝右上升。这样,移动到外端ε侧的图中未示出的 最上部的钮扣容易返回。对此,如水平地设置第2钮孔6,则最上部 的钮扣难以返回。
本实施形式2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X的颈围为41cm,扣 上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颈部周围的尺寸变得最小时为如图 30b所示那样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的内端δ并将最上部的 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内端γ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为40.4cm。 外领2严实地并起时为如图30c所示那样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 孔6的内端δ并扣到通常的钮孔5的中间点β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 寸成为41cm的颈围尺寸。
另外,如图30d所示那样,在使最上部的钮扣处于第2钮孔6的 内端δ并扣到通常的钮孔5外端α的场合,外领2稍打开,颈部周围的 尺寸成为41.6cm。本实施形式2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X的颈部 周围的尺寸变得最大时为如图30e所示那样使最上部的钮扣移动到第 2钮孔6的外端ε并扣到通常的钮孔5的外端α的场合,颈部周围的 尺寸为42.8cm。
这样,本实施形式2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X的颈部周围的 尺寸从最小40.4cm到最大42.8cm,在2.4cm的范围变化,所以,冷 时可收紧,热时可松开,可快速地对应周围的温度变化。另外,可快 速地从外领2间张大的图30e的休闲状态切换到使外领2严实地并起 的图30c的正规状态。
下面,参照图30f说明本实施形式21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如图30f所示那样,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1Y的领下盘大襟3A侧从外领2的根部的突出长度为2.5cm,增加 0.5cm。按照与此相应的量,通常的钮孔5的位置也朝外侧偏移,另外, 第2钮孔6的长度也为1.5cm,变得较长。在该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 调节功能的衬衫1Y中,扣上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颈部周围 的尺寸变得最小时为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的内端δ并将最 上部的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内端γ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为 40.4cm。
另外,当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的内端δ并挂到通常的 钮孔5中间点β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成为41cm,成为外领2间稍 打开的状态。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Y的颈部周围的 尺寸变得最大时为使最上部的钮扣移动到第2钮孔6的外端ε并挂到 通常的钮孔5的外端α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为43.1cm。这样,在 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Y中,颈部周围的尺寸从最小 40.4cm到最大43.1cm,在2.7cm的范围变化。
在这里,第2钮孔6虽然在图30f中也水平地设置地图示,但实 际上内端δ也下降约2mm,朝右上升。这样,已朝外端ε侧移动了的 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容易返回。
下面,参照图30g说明本实施形式21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如图30g所示那样,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1Z的领下盘大襟3A侧从外领2的根部的突出长度为3.0cm,进一 步增加0.5cm。与此相应,通常的钮孔5的位置也朝外侧偏移,另外, 第2钮孔6的长度为1.8cm,也较长。在该第2实施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1Z中,扣上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颈部周围的尺 寸变得最小时为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的内端δ并将最上部 的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内端γ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为40.4cm。
另外,在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的内端δ并挂到通常的 钮孔5中间点β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成为41cm,成为外领2间稍 打开的状态。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Z的颈部周围的 尺寸变得最大时为使最上部的钮扣移动到第2钮孔6的外端ε并挂到 通常的钮孔5的外端α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为43.4cm。这样,在 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Z中,颈部周围的尺寸从最小 40.4cm到最大43.4cm,在3.0cm的范围变化。
在这里,第2钮孔6虽然在图30g中也水平地设置地图示,但实 际上内端δ仍然下降约2mm,朝右上升。这样,已朝外端ε侧移动了 的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容易返回。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2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X、1Y、1Z 中,颈部的周围的尺寸在2.4cm~3.0cm的范围变化,所以,冷时可收 紧,热时可松开,可快速地对应周围的温度变化。另外,可快速地从 外领2间张大的休闲状态切换到使外领2严实地并起的正规状态。
另外,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 以,即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 的前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 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 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 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形式22
下面,根据图31和图32说明本实施形式2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图31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 领示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1b为示 出使颈围最短、外领严实并起的状态的图,图31c为示出稍增大颈围、 外领稍打开的状态的图,图31d为示出使颈围更长、外领进一步打开 的状态的图,图31e为示出使颈围更长、外领大大地打开的状态的图, 图31f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2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的外领、示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2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2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 的衬衫的外领示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 图32b为示出使颈围最短的状态的图,图32c为示出稍增大颈围、外 领严实并起的状态的图,图32d为示出使颈围更长、外领稍打开的状 态的图,图32e为示出使颈围更长、外领进一步打开的状态的图,图 32f为示出使颈围更长、外领大大地打开的状态的图,图32g为打开 本发明实施形式22的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 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第2钮孔的位置关系的图。
在图31a、图31f、图32a、图32g中,第2钮孔6水平设置地图 示,但实际仍然是内端δ侧或内端ε侧下降约2mm,朝右上升。这样, 移动到外端ε侧或ζ侧的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容易返回。
如图31a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2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1A 的颈围为41.5cm,扣上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颈部周围的尺寸 变得最小时为如图31b所示那样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的内 端δ并将最上部的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内端γ的场合,颈部周围 的尺寸为40.9cm,成为外领2严实地并起的状态。因此,颈围41cm 的人也可穿用,当在铺面销售时,也可作为“颈围41cm”的衬衫销售。
另外,如图31c所示那样,在使最上部的钮扣处于第2钮孔6的 内端δ并将最上部的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中间位置β的场合,颈部 周围的尺寸成为41.5(颈围尺寸)cm,成为外领2间稍打开的状态。 另外,在如图31d所示那样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的内端δ, 将最上部的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外端α的场合,颈部的周围的尺 寸成为42.1cm,成为外领2间进一步打开的状态。另外,如图31e所 示那样,使最上部的钮扣移动到第2钮孔6的外端ε,在将最上部的 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外端α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成为最大的 43.3cm,成为外领2间大大地打开的状态。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2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1A中,颈部 周围的尺寸从最小40.9cm到最大43.3cm,在2.4cm的范围变化,所 以,冷时可收紧,热时可松开,可快速地对应周围的温度变化。另外, 可快速地从外领2间张大的图31e的休闲状态切换到使外领2严实地 并起的图31b的正规状态。另外,当通常地穿用时(图31c的状态), 领根打开0.5cm,所以,在西式衬衫等容易打领带,容易获得适度的 合身感。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2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X中,外领 2的最大打开宽度为1.8cm,而在本实施形式2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51A中,由于第2钮孔6朝外侧偏移0.5cm,所以,大襟的钮孔 5的长度和第2钮孔6的长度都为相同的1.2cm,并且外领2的最大打 开宽度为2.3cm。如使第2钮孔6较长,则可较大地打开最大打开宽 度,但第2钮孔6过长时,外观较差,第2钮孔6容易打开,冒出也 容易发生。对此,如通过使第2钮孔6朝外侧偏移,增大最大打开宽 度,则第2钮孔6的长度可较短,外观良好,冒出也不易发生。
下面,参照图31f说明本实施形式22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如图31f所示那样,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51B与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1A同样,使第2钮孔6朝朝外侧偏 移0.5cm,并使第2钮孔6的长度稍长,为1.5cm。第1变型例的带颈 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1B为41.5cm,扣上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 颈部周围的尺寸最小时为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的内端δ, 将最上部的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内端γ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 成为40.9cm,外领2成为严实并起的状态。
在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的内端δ并将最上部的钮扣挂 到通常的钮孔5中间位置β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成为41.5cm(颈 围尺寸),成为外领2间稍打开的状态。在使最上部的钮扣移动到第2 钮孔6的外端ε并将最上部的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外端α的场合, 颈部周围的尺寸为最大的43.6cm,外领2间为2.6cm,成为大大地打 开的状态。
下面,参照图32a~图32f说明本实施形式22的第2变型例的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如图32a所示那样,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51C与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1A同样,使第2钮孔6朝 外侧偏移0.5cm,并使通常的钮孔5朝内侧延伸0.5cm,使长度增大到 1.7cm。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1C的颈围为41.5cm, 扣上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颈部的周围的尺寸最小时为如图 32b所示那样,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内的内端ε,将最上 部的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内端δ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成为 40.4cm,成为外领2的前端稍重叠的状态。
在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内的内端ε并将最上部的钮扣 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中间偏右的γ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成为 41.0cm,如图32c所示那样,成为外领2的前端严实并起的状态。在 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的内端ε并将最上部的钮扣挂到通常 的钮孔5中间偏左的β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成为41.5cm(颈围尺 寸),成为图32d所示那样外领2间稍打开的状态。
另外,在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内端ε、将最上部的钮 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外端α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成为42.1cm, 如图32e所示那样,成为外领2间进一步打开的状态。在使最上部的 钮扣移动到第2钮孔6外端ζ、将最上部的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 外端α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成为最大的43.3cm,如图32f所示那 样,成为外领2间大大地打开成2.3cm的状态。
下面,参照图32g说明本实施形式22的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如图32g所示那样,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51D与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1A同样,使第2钮孔6朝朝外侧偏 移0.5cm,并使第2钮孔6的长度稍长,为1.5cm。第3变型例的带颈 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1B为41.5cm,扣上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使 颈部周围的尺寸最小时为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的内端ε, 将最上部的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内端γ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 成为40.4cm,外领2成为稍重叠的状态。
在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第2钮孔6内的内端ε并将最上部的钮扣 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中间偏右的γ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成为 41.0cm,成为外领2的前端严实并起的状态。在使最上部的钮扣位于 第2钮孔6的内端ε并将最上部的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中间偏左的 β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成为41.5cm(颈围尺寸),成为外领2间 稍打开的状态。在使最上部的钮扣移动到第2钮孔6外端ζ、将最上 部的钮扣挂到通常的钮孔5的外端α的场合,颈部周围的尺寸成为最 大的43.6cm,成为外领2间大大地打开成2.6cm的状态。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2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1A、51B、51C、 51D中,颈部周围的尺寸从最小到最大在2.4cm~3.2cm的范围变化, 所以,冷时可收紧,热时可松开,可快速地对应周围的温度变化。另 外,可快速地从外领2间张大的休闲状态切换到使外领2严实地并起 的正规状态。另外,当通常地穿用时,领根打开0.5cm,所以,在西 式衬衫等容易打领带,容易获得适度的合身感。
另外,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 以,即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 的前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 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 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 计也变得良好。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式21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1X中,外领 2的最大打开宽度为1.8cm,而在本实施形式22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51A、51B、51C、51D中,由于第2钮孔6朝外侧偏移0.5cm, 所以,外领2的最大打开宽度为2.3cm或2.6cm,变得较大。如使第2 钮孔6较长,则可较大地打开最大打开宽度,但第2钮孔6过长时, 外观较差,第2钮孔6容易打开,冒出也容易发生。对此,如通过使 第2钮孔6朝外侧偏移而增大最大打开宽度,则第2钮孔6的长度可 较短,外观良好,冒出也不易发生。
实施形式23
下面,根据图33说明本实施形式23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33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3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和接合配件的位置关 系的图,图33b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3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出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 环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3c为打开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的外领示出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的位置 关系的图,图33d为打开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的位置关系的 图,图33e为打开第4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出领 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的位置关系的图,图33f 为打开第5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出领下盘大襟的 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的位置关系的图。
如图33a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23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2A 与上述实施形式1~实施形式22不同,在领下盘底襟3B不设置第2 钮孔,最上部的钮扣4缝接固定于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作为其 替代,在领下盘大襟3A的突出部前端缝接作为弹性材料的由松紧绳 构成的环54,在领下盘底襟3B的与由松紧绳构成的环54对应的位置 缝接作为接合配件的钮扣53。
这样,在领下盘大襟3A的通常的钮孔5扣上最上部的钮扣4,同 时,将由松紧绳构成的环54扣到领下盘底襟3B的钮扣53,这样,当 在通常的钮孔5的长度范围内扩展领根时,如将环54的弹性力设定得 较强,则当松手时,自然地返回到领根收紧的状态,如通常的钮孔5 与最上部的钮扣4的摩擦力相对环54的弹性力较强,则当在通常的钮 孔5的长度范围内扩展领根时,在任意的位置停留,通过用指尖捏住 返回到领根收紧的状态。
在本实施形式23中,通过使线足为0.2cm,较短,从而使通常的 钮孔5与最上部的钮扣4的摩擦力相对环54的弹性力较强,为此,当 在通常的钮孔5的长度范围内扩展领根时,在任意的位置停留,通过 用指尖捏住返回到领根收紧的状态。
如图33b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23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 能的衬衫52B的通常的钮孔5以外领2的根部为中心具有1.2cm的长 度,使线足为0.2cm,较短,所以,在1.2cm的范围内停留在扩展了 领根的任意的位置,由指尖捏住,将领根返回到收紧的状态。
如图33c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23的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 能的衬衫52C的通常的钮孔5跨过外领2的根部具有1.7cm的长度, 使线足为0.2cm,较短,所以,在比1.7cm宽的范围内停留在扩展了 领根的任意的位置,通过由指尖捏住将领根返回到收紧的状态。
如图33d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23的第3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 能的衬衫52D的通常的钮孔5从外领2的根部向外具有1.5cm的长度, 使绕线结为0.2cm,较短,所以,在比1.5cm宽的范围内停留在扩展 了领根的任意的位置,通过由指尖捏住将领根返回到收紧的状态。
如图33e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23的第4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 能的衬衫52E的通常的钮孔5从外领2的根部离开向外具有1.2cm的 长度,使绕线结为0.2cm,较短,所以,在1.2cm的范围内停留在扩 展了领根的任意的位置,通过由指尖捏住将领根返回到收紧的状态。
如图33f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23的第5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 能的衬衫52F的通常的钮孔5从外领2的根部向外具有1.7cm的长度, 使绕线结为0.2cm,较短,所以,在比1.7cm宽的范围内停留在扩展 了领根的任意的位置,通过由指尖捏住而将领根返回到收紧的状态。
作为“弹性材料”,除了松紧绳外,可使用橡胶、剪切橡胶等。另 外,作为“接合配件”,除了钮扣外,可使用钩等。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23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2、52A、52B、 52C、52D、52E、52F不设置第2钮孔6和后述的领下盘贯通钮孔, 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 长度,由松紧绳构成的环54和领下盘底襟的钮扣53被挡到外领2下, 所以,不影响外观,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
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以,即 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 由领下盘大襟3A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另外,通过对突出部3C 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形式24
下面,根据图34说明本实施形式24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34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4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出 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的位置关系的图。虽然省 略了图示,但在领下盘底襟侧与图33a同样地缝接作为接合配件的钮 扣53,在领下盘底襟缝接最上部的钮扣4也同样。
如图34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24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2G 与图33所示实施形式23不同之外在于,缝接于领下盘大襟3A的突 出部前端的由作为弹性材料构成的环55与环54相比,成为纵长,因 此,弹性力也增强。这样,将最上部的钮扣4扣到领下盘大襟3A的 通常的钮孔5,同时,将由松紧绳构成的环55扣到领下盘的底襟的钮 扣53,从而当在通常的钮孔5的长度范围内扩展领根的场合,将环55 的弹性力设定得较强,所以,如松手,则自然地恢复到领根收紧的状 态。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24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2G不设置第2 钮孔6和后述的领下盘贯通钮孔,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扩大西 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如松手,则自然地恢复到领根收紧的状态,由 松紧绳构成的环55和领下盘底襟的钮扣53被挡到外领2下,所以, 不影响外观,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
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以,即 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 由领下盘大襟3A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另外,通过对突出部3C 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形式25
下面,根据图35说明本实施形式25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35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5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出 领下盘的通常的钮孔与由弹性材料制成的环的位置关系的图。
如图35所示那样,本实施形式25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6 与图33所示实施形式23不同之外在于,由作为弹性材料的松紧绳构 成的环58缝接于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前端,而不是领下盘大 襟3A,另外,将作为接合配件的钮扣57缝接于领下盘大襟3A的背 侧(内侧)的由松紧绳构成的与环58对应的位置。
这样,将由松紧绳构成的环58扣到领下盘的大襟背侧的钮扣57, 同时,将最上部的钮扣4扣到领下盘大襟3A的通常的钮孔5,这样, 当在通常的钮孔5的长度范围内扩展领根时,如将环58的弹性力设定 得较强,则当松时,自然地返回到领根收紧的状态,如通常的钮孔5 与最上部的钮扣4的摩擦力相对环58的弹性力较强,则当在通常的钮 孔5的长度范围内扩展领根时,在任意的位置停留,通过用指尖捏住 返回到领根收紧的状态。
在本实施形式25中,通过使线足为0.2cm,较短,从而使通常的 钮孔5与最上部的钮扣4的摩擦力相对环58的弹性力较强,为此,当 在通常的钮孔5的长度范围内扩展领根时,在任意的位置停留,通过 用指尖捏住返回到领根收紧的状态。而且,由松紧绳构成的环58和领 下盘大襟背侧的钮扣57被挡到领下盘的大襟3A背侧,所以,不影响 外观,具有通常的衬衫的外观。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25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56不设置第2 钮孔6和后述的领下盘贯通钮孔,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 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由松紧绳构成的环58和领下 盘大襟背侧的钮扣57被挡住,不影响外观,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
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以,即 使不系领带,即使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 由领下盘大襟3A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另外,通过对突出部3C 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形式26
下面,根据图36和图37说明本实施形式26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
图36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6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领下盘大襟的通常的钮孔与贯通领下盘底襟设置的领下盘贯通钮 孔的图,图36b为示出重合大襟与底襟将最上部的钮孔扣到通常的钮 孔的状态的断面图。
图37a为示出本发明实施形式26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 的衬衫的最上部的钮扣与固定配件的连接构造的透视图,图37b为示 出第2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 部件与固定配件的连接构造的透视图,图37c为示出第3变型例的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的 连接构造的透视图,图37d为示出第4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的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的连接构造的透视 图,图37e为示出第5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起到最上部 的钮扣的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的连接构造的透视图,图37f为示出 第6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部 件与固定配件的连接构造的透视图。
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作为第2钮孔6,如图2~图11、图17~ 图27所示那样,说明了仅贯通领下盘底襟的上料3a而不贯通下料3b 的构造。即,此前说明的第2钮孔6都设于领下盘底襟3B的上料3a, 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不贯通,所以,需要在领下盘底襟3B内部 的作业,消费者难以简单地改变内部构造。
然而,如图36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26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60中,设置贯通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的领下盘贯通钮孔61, 由贯通该领下盘贯通钮孔61的绕线结63连接最上部的钮扣4和作为 止动配件的大1圈的钮扣62。因此,不需要在领下盘底襟3B内部的 作业,制造更容易,成本降低,另外,相应于消费者的喜好将最上部 的钮扣4和止动配件62与其它部件交换也可容易地进行。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26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60中,不进行 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 可容易而且廉价地制造,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在本实施形式26的带 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60中,由贯通该领下盘贯通钮孔61的绕线结63 连接最上部的钮扣4和作为止动配件的大1圈的钮扣62,但也可为其 它各种各样的变型例。
如图37a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26的第1变型例的带颈围调节 功能的衬衫中,由贯通领下盘贯通钮孔61的作为脚部的橡胶足64连 接最上部的钮扣4和作为止动配件的大1圈的钮扣62。另外,如图37b 所示那样,在第2变型例中,由贯通领下盘贯通钮孔61的作为脚部的 1对阳螺纹·阴螺纹66连接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金属制圆板65 和作为止动配件的大1圈的金属制圆板67。
另外,如图37c所示那样,在第3变型例中,由贯通领下盘贯通 钮孔61的作为脚部的凸侧钩凸部69a连接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 凹侧钩68和作为止动配件的大1圈的凸侧钩69。
另外,如图37d所示那样,在第4变型例中,在作为脚部的棒状 的高弹体20的前端安装最上部的钮扣4。棒状的高弹体20的下端粘 接于圆形的塑料板21,圆形的塑料板21的周围由与领下盘贯通钮孔 61的长度对应的大体长方形的高弹体板22覆盖。该高弹体板22沿外 周用缝线缝接于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3b的背侧。按照该构成,可由 高弹体板22的变形力使最上部的钮扣4在领下盘贯通钮孔61内朝颈 围方向移动,当停止加力时,由高弹体板22的弹性力使最上部的钮扣 4立即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如图37e所示那样,在第5变型例中,起到最上部的钮扣 的作用的金属制圆板70、金属制脚部70a、及作为止动配件的金属制 的细长椭圆形板71一体制作,细长椭圆形板71可相对金属制脚部70a 回转地安装。因此,在按由实线所示方向使细长椭圆形板71平行于领 下盘贯通钮孔61贯通后,如按点划线所示那样使其回转约90度,则 不从领下盘贯通钮孔61脱出。另外,如图37f所示那样,在第6变型 例中,起到最上部的钮扣的作用的圆板部分72a、脚部72b、及作为止 动配件的较大的圆板部分72c由具有强度的塑料一体成形,成为1个 塑料部件72,可大量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如系上领带,则最上部的钮扣4看不到, 所以,也可使用钮扣以外的部件,在不系领带的场合,如使用金属等 闪光物、木材、陶瓷、玻璃等代替最上部的钮扣,则外观美,图案设 计也优良。另外,连接最上部的钮扣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与固定配件 的脚部只要具有适当的长度和强度,则什么都可使用。另外,如脚部 由高弹体或橡胶制成,则可自由伸缩。而且,由于为不使用止动部件 和弹性材料的简单的构造,所以,可容易而且廉价地制造。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26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不进行引人 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可容 易而且廉价地制造,外观设计优良,可长时间舒适地穿用。另外,衬 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但即使不系领带,即 使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 3A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 设计也变得良好。
在本实施形式26中说明了在领下盘贯通钮孔61中使用图36a、 图36b、图37a~图37f所示那样的仅由止动配件形成的滑动机构的场 合,但也可将其适用到上述各实施形式说明的那样的具有第2钮孔6 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即,在领下盘底襟上料3a与下料3b间夹 住止动配件,使最上部的钮扣4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沿第2钮孔6滑 动。这样,由于为不使用止动部件和弹性材料的简单的构造,所以, 可容易而且廉价地制造。
实施形式27
下面,根据图38和图39说明本实施形式2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
图38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 示出设于领下盘底襟的上料第2钮孔的图,图38b为将图38a翻过来 示出设于领下盘底襟的下料的贯通孔的图,图38c为示出最上部的钮 扣脱落时的缝接方法的图。图39a为打开本发明实施形式27的变型例 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外领示出设于领下盘底襟的上料的第2钮 孔的图,图39b为将图39a翻过来示出设于领下盘底襟的下料的变型 例的贯通孔的图,图39c为示出最上部的钮扣脱落时的缝接方法的图。
如图38c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2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 作为贯通孔的菊孔75为了图中未示出的最上部的钮扣脱落的场合而 设置,在消费者自己将最上部的钮扣重新钉到移动布或起到其作用的 部件的场合,稍扩大如图38a所示那样设于领下盘底襟3B的上料的 第2钮孔6,用带缝线的针N挑在不对移动布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施 加力的状态下最上部的钮扣应处于的位置。此时,当深挑时,存在挑 到领下盘底襟3B的下料而将最上部的钮扣缝接到领下盘底襟3B的下 料的危险。
因此,在领下盘底襟3B背侧的下料设置没有脱线的作为贯通孔 的菊孔75,为了不挑到下料,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挑,而是在将针N在 贯通孔中贯通确认后使其反复多次,这样,可将最上部的钮扣缝接到 移动布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这样,消费者可没有错误、简单地重新 钉上最上部的钮扣。
另外,如图39a所示那样,在本实施形式27的变型例的带颈围调 节功能的衬衫中,第2钮孔6的左端位于外领2的根部,在不对移动 布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施加力的状态下最上部的钮扣应处于的位置也 移动到外领2的根部,所以,如图39b所示那样,作为没有脱线的贯 通孔的金属制的环孔76也设于外领2的根部。然后,如图39c所示那 样,在将针N在环孔76中贯通确认后使其反复多次,这样,可将最 上部的钮扣缝接到移动布或起到其作用的部件。这样,消费者可没有 错误、简单地重新钉上最上部的钮扣。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27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即使在最上 部的钮扣脱落的场合消费者也可简单而且确实地重新钉上最上部的钮 扣,不进行引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 望的长度。
另外,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 以,即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 的前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 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 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 计也变得良好。
实施形式28
下面,根据图40说明本实施形式2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 图40a为示出将用于本发明实施形式2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的作 为最上部的钮扣的带贯通针的塑料钮扣扎入移动布时的放大正面图, 图40b为示出使带贯通针的塑料钮扣贯通后、折取贯通针部分的状态 的放大正面图。
如图40a所示那样,作为在本实施形式2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 衫中使用的最上部的钮扣的带贯通针的塑料钮扣77包括钮扣部分 77a、轴部分77b、1对防脱部分77c、缩小部77d、贯通针部分77e, 贯通针部分77e的前端非常尖,如扎入移动布30并加力,则可使直到 1对防脱部分77c的部分贯通。此后,在缩小部77d折取贯通针部分 77e,从而如图40b所示那样,作为最上部的钮扣的钮扣部分77a由1 对防脱部分77c不脱开地牢固地安装于移动布30。
这样,在本实施形式28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中,可极为容易 地将最上部的钮扣部分77a安装于移动布30,带贯通针的塑料钮扣77 也由一体成形制造,价格低廉,所以,可大幅度降低成本,不进行引 人注目的动作即可将西式衬衫等衬衫的颈围调节到所期望的长度。
另外,由于衬衫的领下盘底襟3B从衬衫的底襟本体1B突出,所 以,即使第2钮孔6较长,由于从第2钮孔6的前端到领下盘底襟3B 的前端存在余量,所以缝制作业也容易。另外,即使不系领带,即使 为颈围松弛的状态,领下盘底襟3B的突出部3C也由领下盘大襟3A 挡住,所以,不影响外观,通过对突出部3C的形状进一步改进,设 计也变得良好。
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假设将本发明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衬衫主 要适用于西式衬衫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带颈围调节功能的 衬衫可对在领下盘安装了钮扣的所有衬衫适用,也可适用于轻便衬衫、 女衬衫、无外领衬衫等。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说明了领下盘的宽度为通常的大小 的场合,但在领下盘的宽度较大的特殊的场合,也可按上下2段设置 通常的钮孔5和第2钮孔6。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说明了不仅领下盘底襟而且领下盘 大襟也从衬衫的大襟本体突出的场合,但在其它实施形式中,也可为 不仅领下盘底襟而且领下盘大襟也从衬衫的大襟本体突出的场合。在 该场合,突出部的形状可在大襟与底襟对称,也可为不同形状。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将纵带9、横向带10、横长带11、 纵向带12等缝接于领下盘3的下料3b,但如将这些带类仅缝接于领 下盘3的下料3b的衬料,则由于在下料3b的表侧仅露出缝接橡胶带 8的线的针迹,所以,外观非常良好。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第2钮孔由通常的线锁眼,但也可 在钮孔的锁眼浸渍热硬性树脂使其热硬化,或由合成树脂制的线进行 锁眼。这样,第2钮孔不易变形,可防止冒出。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形式中,作为止动部件使用与移动布7a相同 宽度的衬料7b,但止动部件的材质也可选择此外的坯布、布带等各种, 宽度也可比移动布7a细。
安装了钮扣4的贯通第2钮孔6的短棒状的高弹体20的形状可形 成为能够在第2钮孔6内滑动地沿钮孔的纵向伸长的长圆或椭圆断面 的柱状体。
此外,记录于本说明书的优选实施例用于例示,不进行限定。本 发明的范围由后附权利要求示出,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所有变 型例包含于本发明。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