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

申请号 CN200510068505.2 申请日 2005-04-28 公开(公告)号 CN1695508A 公开(公告)日 2005-11-16
申请人 郡是株式会社; 发明人 安泽敏雄; 铃置勉;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衣物。在穿着具有开口部并将面状扣件作为结合部件的现有样式的服装而进行屈伸身体和全身运动等的场合,排列设置于与肌肤一侧相 接触 的开口部处的面状扣件中有刺扎感的侧边部接触肌肤,从而肌肤( 皮肤 )可能会产生 疼痛 、 瘙痒 和划伤等而有损于穿着感。根据本发明,在具有在前开襟处通过设置对 门 襟而形成的开口部、将设于上述开口部上的面状扣件作为结合部件的服装中,为了不使排列设置于与肌肤一侧接触的对门襟处的上述面状扣件的开口部侧边部露出,用 覆盖 用布包覆开口部侧边部。因此,由覆盖用布包覆住面状扣件的侧边部,在屈伸身体和做全身运动等时,肌肤(皮肤)不会产生疼痛和瘙痒等,从而能够获得舒适感和穿着感极佳的服装。
权利要求

1.一种服装,在前开襟处具有由对襟结构形成的开口部,将设 于上述开口部的面状扣件作为结合部件,其特征在于:用覆盖用布包 覆开口部侧边部,以使排列设置于与肌肤一侧相接的对门襟上的上述 面状扣件的开口部侧边部不露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上述覆盖用布由接结 带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上述覆盖用布由带状 布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于:上述覆盖用布为翻转 与上述肌肤侧相接的开口部侧边部而配置的。
5.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服装,其特征在 于:用覆盖用布包覆以使上述面状扣件的开口部侧边部不露出的范围 是从上述面状扣件的开口部侧边部向内侧方向2mm或2mm以上,并 且是面状扣件宽度的1/2或1/2以下。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服装,其中对于衬衣、衬裤、睡衣裤等具有自由 开合的开口部的各种服装,用覆盖用布包覆设在开口部处的面状扣件 的侧边部,面状扣件不直接接触到肌肤,从而避免肌肤产生疼痛和瘙 痒等。

背景技术

图8~图10是表示前襟一侧为自由开合的现有例的女士衬衣70的 图,72、73分别为左侧和右侧前襟,75为对襟,将两端折卷的带状 布77、78分别在79、80处缝制于上述前襟72、73的内侧和表面的侧 边部上形成上侧和下侧对门襟82、83。另外用塑料线在裁剪成圆形的 塑料织物85表面织成多个绒头86,形成众所周知的面状扣件88、88, 将面状扣件88、88在90、91处缝制于带状布77、78的各自的内侧和 表面,构成对门襟75,从而衬衣的前襟一侧变成自由开合。
在穿着上述女士衬衣70的场合,在下侧对门襟83上,由于面状 扣件88由比较硬的塑料材料制成,所以在穿着衬衣时,如图10所示, 与面状扣件88相比,由线等非常柔软的纤维材料制成的下侧对门襟 83的侧边部93会向肌肤(皮肤)一侧翻转并折卷,上述侧边部93受 到挤压而被压缩,形成带有折褶的状态。在上述状态下穿着服装,在 屈伸、扭转身体、做全身运动等时,面状扣件88的有刺扎感的侧边部 95一侧容易接触肌肤(皮肤)98,有可能导致肌肤(皮肤)产生疼痛 和瘙痒、划伤等。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特开2002-173810号
要解决的课题为:穿着具有开口部并将面状扣件作为结合部件的 服装,在做身体屈伸运动或全身运动等的场合,排列设置于与肌肤一 侧接触的开口部处的面状扣件的有刺扎感的侧边部与肌肤接触,可能 会导致肌肤(皮肤)产生疼痛和瘙痒、划伤等,从而会有损于穿着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舒适感和穿着感极佳的服装,在前开襟处具有由 对门襟结构而形成的开口部,并将设于上述开口部处的面状扣件作为 结合部件的服装中,为了不使排列设置于与肌肤一侧相接的对门襟处 的上述面状扣件的开口部侧边部露出,用覆盖用布包覆开口部侧边部, 从而由覆盖用布包覆住面状扣件的侧边部,在屈伸身体和做全身运动 等时,肌肤(皮肤)不会产生疼痛和瘙痒,划伤等。
根据本发明的服装,在前开襟处具有由对门襟结构而形成的开口 部,并将设于上述开口部处的面状扣件作为结合部件,为了不使设于 与肌肤一侧相接的对门襟处的上述面状扣件的开口部侧边部露出,用 覆盖用布包覆开口部侧边部,从而由覆盖用布包覆住面状扣件有刺扎 感的侧边,其结果是肌肤接触感变好,即使在扭转或屈伸身体、做全 身运动等的场合,肌肤(皮肤)也不会产生疼痛和瘙痒、划伤等,从 而获得舒适感和穿着感等极佳的服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女士衬衣的示意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女士衬衣中对门襟的放大示意正视图。
图3为图1中X-X截面的示意截面图。
图4为表示图3的其他应用例中第1应用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5为表示图3的其他应用例中第2应用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6为表示图3的其他应用例中第3应用例的示意截面图。
图7为放大用带状布覆盖而加以缝制的面状扣件的一部分的、缝 制说明的示意正视图。
图8为现有例中女士衬衣的示意正视图。
图9为图8中Y-Y截面的示意截面图。
图10为折卷说明用示意截面图,表示了图9中下侧对门襟的开口 部一侧的侧边部向下方折卷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为了不使排列设置于与肌肤一侧接触的开口部上的 面状扣件的开口部侧边部露出,采用覆盖用布包覆,使得面状扣件侧 边部的刺扎感有所缓和,可以充分提高穿着感。
实施例1
图例中,1为将前襟2一侧作成自由开合的女士衬衣,3为后襟, 4为领口,5、6分别为左侧和右侧前襟布,将上述左右前襟布5、6 的开口部22一侧的边缘折卷成两层。8为对门襟,10、11分别为带状 布,折卷带状布10、11的两端部,并将其分别缝制15、16于左侧和 右侧前襟布5、6的内侧和表面侧边部,从而分别形成上侧及下侧对门 襟20、21,如上所述,22为将前襟2的中央侧作成自由开合的开口部。
23为众所周知的面状扣件,用塑料线在裁剪成圆形的塑料绒面织 物25表面上织成多个绒头27而形成卡止部,将上述面状扣件23、23 分别在28、28处缝制于上述带状布10、11的内侧和表面,形成由上 侧和下侧对门襟20、21构成的对门襟8,并且使衬衣的前襟一侧为自 由开合而形成开口部22。
图3中,32为覆盖用布,将上述覆盖用布32的一侧边部折卷成 两层,从而形成具有折卷部33的接结带状布35。用接结带状布35包 覆下侧对门襟21的面状扣件23、带状布11和右侧前襟布6的各自的 开口部22一侧的侧边部,并在36处将其缝合,同时将上述折卷部33 缝制于带状布11一侧的面状扣件23的上表面。
图4~图6分别为表示图3中覆盖用布32的其他应用例的图,在 图4的第1应用例中,形成与上述接结带状布35不同的接结带状布 40,该接结带状布40具有折卷带状布的两侧边部成两层而形成的折卷 部38、39。用上述接结带状布40包覆下侧对门襟21的面状扣件23、 带状布11和右侧前襟布6各自的开口部22一侧的侧边部,并在41 处将其缝合,同时将上述一侧的折卷部38在42处缝合而布置于带状 布11一侧的面状扣件23的上表面位置处。
在图5的第2应用例中,形成与上述接结带状布35不同的两端折 卷的带状布50,该带状布50具有折卷带状布的两侧边部成两层而形 成的折卷部46、47,用上述带状布50包覆下侧对门襟21的面状扣件 23和带状布的11各自的开口部22一侧的侧边部,并在51、51处将 其缝合。
在图6的第3应用例中,在位于面状扣件23内侧的带状布53两 端的折卷部55、56中,将开口部22一侧的折卷部55一侧进一步地向 外方延长,从而形成延长部57,将该延长部57向上方翻转,包覆面 状扣件23的开口部22一侧的侧边部,并在58处进行缝合。
对于为了不使面状扣件23的开口部一侧的侧边部露出而用覆盖 用布32进行包覆的范围,例如,若对如图7所示的接结带状布35的 情况进行说明,则用接结带状布35包覆面状扣件23的范围(宽度) W为距离面状扣件23的开口部22一侧的侧边部60处2mm或2mm 以上,而且最好是面状扣件23宽度的1/2或1/2以下,若是上述以外 的范围,则面状扣件23的包覆不充分,可能会产生肌肤(皮肤)疼痛 和瘙痒、划伤等,令人不满意。
作为服装的适用范围,本发明适用于具有自由开合的开口部的男 士及女士衬衣和短裤等贴身衣物,睡衣类、游泳衣以及毛衣和裤子等 外衣等的广泛领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