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用衣

申请号 CN201680037597.4 申请日 2016-10-24 公开(公告)号 CN107734986B 公开(公告)日 2021-04-20
申请人 美津浓株式会社; 发明人 江部素弘; 田中启之; 大森富男; 横野比斗志;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运动用衣,其为由具有伸缩性的布料构成、穿在上半身的运动用衣(10),其包含衣服前身(1)、衣服后身(2)及袖部(3),袖部(3)具有按照从斜方肌上部 纤维 起始点的第7颈椎开始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及肱三头肌、到达肘上部的方式配置的第1绷紧部(11)。袖部(3)优选进一步具有按照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开始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肱二头肌、肘内侧部或肘外侧部及前臂后表面、到达前臂中央部或前臂远侧部的方式配置的第2绷紧部(12)。由此,提供能够使跑步时的上肢动作接近于正确跑步姿势的运动用衣。
权利要求

1.一种运动用衣,其特征在于,其为由具有伸缩性的布料构成、穿在上半身的运动用衣,其包含衣服前身、衣服后身及袖部,
所述袖部具有赋予将上臂向后牵引的张的、按照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开始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及肱三头肌、到达肘上部的方式配置的第1绷紧部,和促进肘的弯曲、支持肘的弯曲姿势的保持的、按照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开始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肱二头肌、肘内侧部或肘外侧部及前臂后表面、到达前臂中央部或前臂远侧部的方式配置的第2绷紧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用衣,其中,所述第2绷紧部在覆盖斜方肌上部纤维的区域处与所述第1绷紧部一体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用衣,其中,所述衣服后身具有配置于将肩胛骨内侧、胸椎及骨盆覆盖的区域的第3绷紧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用衣,其中,所述衣服前身具有配置于将髂骨的一部分覆盖的区域的第4绷紧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动用衣,其中,所述衣服前身具有配置于将髂骨的一部分覆盖的区域的第4绷紧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动用衣,其中,所述第1绷紧部、所述第2绷紧部、所述第3绷紧部及所述第4绷紧部均由配置在所述具有伸缩性的布料上的树脂材料构成。

说明书全文

运动用衣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在跑步时可以穿在上半身的运动用衣。

背景技术

[0002] 一直以来,为了对进行运动时的姿势进行矫正、对运动功能进行辅助,提出了使布料中部分地带有张差的运动用衣。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在袖口周围及衣服后身上部衬上贴合布料、形成绷紧部,能够矫正姿势的贴身内衣。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投球动作辅助衣,其具有沿着肩线设置的第1难伸展性构件,和与第1难伸展性构件连续地设置的、在领口部附近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心线沿斜向方向上延伸的第2难伸展性构件。另外,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具有形成于衣服前身一部分的前张力区域和形成于衣服后身一部分的后张力区域,使前张力区域及后张力区域的原材料张力比其他部分的张力大的田径短跑系用衣。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48391号公报
[0006]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15289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3-1852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9]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贴身内衣是按照从弓着背的驼背姿势对背肌进行拉伸的方式进行矫正的产品,并未研究对跑步时的动作进行矫正。专利文献2中,虽然研究了按照使肘的位置不降低的方式对投球姿势进行矫正,但并未研究对跑步时的动作进行矫正。专利文献3中,研究了通过在对躯干姿势进行矫正的同时、使骨盆处于起立状态,使脚的着地点的来自地面的推斥力最大化,没有浪费地将行走功率转化成动能力,但并未研究对跑步时的上肢动作进行矫正。
[0010]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了能够使跑步时的上肢动作接近于正确跑步姿势的运动用衣。
[0011]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0012]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动用衣,其特征在于,其为由具有伸缩性的布料构成、穿在上半身的运动用衣,其包含衣服前身、衣服后身及袖部,所述袖部具有按照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开始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及肱三头肌、到达肘上部的方式配置的第1绷紧部。
[0013] 所述袖部优选进一步具有按照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开始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肱二头肌、肘内侧部或肘外侧部及前臂后表面、到达前臂中央部或前臂远侧部的方式配置的第2绷紧部。另外,所述第1绷紧部和所述第2绷紧部优选在覆盖斜方肌上部纤维的区域处一体化。
[0014] 所述衣服后身优选具有配置于将肩胛骨内侧、胸椎及骨盆覆盖的区域的第3绷紧部。
[0015] 所述衣服前身优选具有配置于将髂骨的一部分覆盖的区域的第4绷紧部。
[0016] 所述第1绷紧部、所述第2绷紧部、所述第3绷紧部及所述第4绷紧部均优选由配置在所述具有伸缩性的布料上的树脂材料构成。
[0017] 发明效果
[0018]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动用衣,其为穿在上半身的运动用衣,其通过配置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及肱三头肌、到达肘上部的第1绷紧部,能够使跑步时的上肢动作接近于正确跑步姿势的运动用衣。附图说明
[0019] 图1A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运动用衣的正面图、图1B为该背面图。
[0020] 图2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运动用衣的正面图、图2B为该背面图。
[0021] 图3A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运动用衣的正面图、图3B为该背面图。
[0022] 图4为实施例1的运动用衣的剪裁图案图。
[0023] 图5为实施例2的运动用衣的剪裁图案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在跑步中,挥臂等上肢动作会对上半身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以往面向跑步的压缩上衣等运动用衣虽然有如专利文献3记载的那样对躯干进行拉紧者,但并未研究对跑步时的上肢动作进行矫正者。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对保持上肢的跑步动作中的挥臂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发现,通过在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及肱三头肌、到达肘上部的区域上设置纵长的第1绷紧部,能够使跑步时的上肢动作接近于正确的跑步姿势,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25] 本发明的运动用衣由具有伸缩性的布料(以下也记为主体布料)构成。本发明中,“具有伸缩性”是指形成运动衣的布料在身体周向上的延伸率(以下也仅记为短轴延伸率)和/或身体长度方向上的延伸率(以下也仅记为长轴延伸率)超过0%。本发明中,延伸率是指基于JIS L 1096测定的数值,具体而言,当将未施加荷重的状态的布料片长度记为A、将施加15N荷重的状态的布料片长度记为B时,用延伸率=(B-A)/A×100进行计算。本发明中虽无特别限定,但主体布料的长轴延伸率优选为80~120%、更优选为90~110%。另外,本发明中虽无特别限定,但布料的短轴延伸率优选为160~200%、更优选为170~190%。
[0026] 本发明中,“绷紧部”是指绷紧力强于主体布料的部分。通常,布料的延伸率越低,则绷紧力越强,本发明中,绷紧力强是指延伸率低、身体长度方向上的延伸率低。绷紧部可以通过在主体布料上重叠加上其他布料而形成,但从易于调整绷紧力的观点出发,优选在主体布料上配置树脂材料而形成。通过在主体布料上配置树脂材料、形成第1绷紧部等绷紧部,可以利用树脂材料的形状等控制绷紧部的伸缩性。虽无特别限定,绷紧部的长轴延伸率优选为30~70%、更优选为40~60%。另外,本发明中虽无特别限定,布料的短轴延伸率优选为55~95%、更优选为65~85%。
[0027] 本发明中,作为布料,只要具有伸缩性即可,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织物、编织物等。作为织物,例如可举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变化平纹组织、变化斜纹组织、变化缎纹组织、多臂提花组织、提花组织、单层组织、双层组织、多层组织、经起毛组织、纬起毛组织、纱罗组织等。作为编织物,例如可举出圆编、纬编、经编(包含钩编、拉舍尔经编)、毛圈编织、平针编织(pile knitting)、平针织物(plain stitch)、罗纹编织、双罗纹组织(毛布)、罗纹编织、双反面组织(purl knitting)、经平组织编织(denbigh stitch)、经绒组织(cord stitch)、经编缎纹组织(atlas stitch)、编链组织(chain stitch)、夹衬组2
织(inlay stitch)等。所述布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160~340g/m的范围、更优选为180~280g/m2的范围。为上述范围时,具有不损害运动功能、耐久性也良好、轻且易于活动的优点。
[0028] 作为构成所述布料的纤维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纤维、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醋酸酯纤维、棉花纤维、人造丝纤维、乙烯-乙烯基醇纤维、尼龙纤维等。
[0029] 所述运动用衣穿在上半身,包含衣服前身、衣服后身、袖部。袖部在衣服前身及衣服后身与肩的部分处连接。袖部可以具有达到穿用者前臂中央附近的7分袖型的形状,可以具有到达穿用者前臂的远侧部的8分袖型或9分袖型的形状,还可以具有到达穿用者手腕附近的长袖型的形状。
[0030] 所述袖部具有第1绷紧部,所述第1绷紧部按照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开始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及肱三头肌、到达肘上部的方式而配置。第1绷紧部在上臂部的后表面、以纵长的曲线状的线条形成。通过第1绷紧部,可以赋予将上臂向后牵引的张力。由此,在跑步时,可以使胳膊不会过于向前、而是使胳膊稳固地向后挥,可以使跑步时的上肢动作接近于正确的跑步姿势。
[0031] 所述袖部优选进一步具有按照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开始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肱二头肌、肘内侧部或膝外侧部及前臂后表面,到达前臂中央部或前臂远侧部的方式配置的第2绷紧部。第2绷紧部由从上臂前表面介由肘内侧或肘外侧、通过前臂后表面到达前臂中央部或前臂远侧部的纵长曲线状的线条形成。利用第2绷紧部,可以促进肘的弯曲、支持肘的弯曲姿势的保持。由此,肘的弯曲伸直少、可以稳定地挥动胳膊,可以使跑步时的上肢动作更接近于正确的跑步姿势。优选第2绷紧部与第1绷紧部在覆盖斜方肌上部纤维的区域处相连(一体化)。由此,领口的端部变为锚栓,易于发挥由第1绷紧部及第2绷紧部带来的使跑步时的上肢动作接近正确跑步姿势的效果。
[0032] 所述衣服后身优选具有配置于将肩胛骨内侧、胸椎及骨盆覆盖的区域的第3绷紧部。通过第3绷紧部,可以拉近肩胛骨、支撑脊柱、拉紧躯干。因此,在跑步时脊柱直立,可以保持拉近肩胛骨、扩开胸部的姿势,易于获得由第1绷紧部及第2绷紧部带来的使跑步时的上肢动作接近正确跑步姿势的效果。
[0033] 所述衣服前身优选具有配置在将髂骨一部分覆盖的区域的第4绷紧部。第4绷紧部具有与配置于覆盖骨盆的区域的第3绷紧部一起协作、抑制躯干摇晃的效果。
[0034] 所述第1绷紧部、所述第2绷紧部、所述第3绷紧部及所述第4绷紧部从易于调整伸缩性即绷紧力的观点出发,优选在主体布料上配置、例如涂布树脂材料来构成。作为树脂材料,可以使用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聚氨酯、有机树脂、聚氯乙烯、聚酰胺弹性体、聚酯弹性体、橡胶系弹性体、烯系弹性体、聚乙烯、聚丙烯、尼龙、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等。
[0035] 所述绷紧部的树脂材料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树脂材料例如可以是线状、蜂窝状、点状、圆柱状、半圆球状、四面柱状、三面柱状、圆锥状、四面锥状、三面锥状及它们的组合等任一种形状。虽无特别限定,例如通过在可流动的状态下(例如液态)利用印刷加工将这些树脂材料涂布到主体布料上,使其加热、固化,从而形成绷紧部。通过调整树脂材料的形状、厚度、密度等,可以调整绷紧部的绷紧力。
[0036]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运动用衣。以下的附图中,同一符号表示同一物。
[0037] 图1A为本发明运动用衣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面图,图1B为其背面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中,运动用衣10包含衣服前身1、衣服后身2及袖部3。袖部3具有按照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开始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及肱三头肌到达肘上部的方式配置的第1绷紧部11。第1绷紧部11在上臂的后表面由纵长的曲线状的线条形成。通过第1绷紧部,将上臂向后方牵引、赋予张力,在跑步时胳膊不会过于向前、可以使胳膊稳固地向后挥。
[0038] 该实施方式中,第1绷紧部11由配置(例如涂布)于主体布料上的树脂材料构成,树脂材料具有点状的图案。本发明中,第1绷紧部中的树脂材料的形状如上所述,并非限定于点状。该实施方式中,第1绷紧部11在上臂的后表面由相互间分离的纵长的两根曲线状的线条形成。本发明中,第1绷紧部在上臂的后表面可以由一根曲线状的线条形成,也可以由相互间分离的3根以上的曲线状的线条形成。在上臂的后表面,第1绷紧部11的宽度并无特别限定,从充分地抑制在跑步时胳膊过于向前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8cm、更优选为5~7cm。另外,第1绷紧部11的宽度为8cm以下时,穿着感也良好。这里,在第1绷紧部11由两根以上相互间分离的曲线状的线条形成时,第1绷紧部11的宽度是指两根以上的曲线状的线条的总宽度。第1绷紧部中,树脂材料的面积与主体布料的面积的比例优选为50~90%、更优选为
60~80%。
[0039] 袖部3还具有按照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肱二头肌肘内侧部及前臂后表面、到达前臂远侧部的方式配置的第2绷紧部12。该实施方式中,第2绷紧部12与第1绷紧部11在覆盖斜方肌上部纤维的区域处相连。本发明中,第2绷紧部还可以按照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开始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肱二头肌、肘外侧部及前臂后表面、到达前臂远侧部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第2绷紧部还可以按照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开始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肱二头肌、肘内侧部及前臂后表面到达前臂中央部的方式进行配置。另外,第2绷紧部还可以按照从斜方肌上部纤维起始点的第7颈椎开始通过斜方肌上部纤维、肱二头肌、肘外侧部及前臂后表面到达前臂中央部的方式进行配置。第2绷紧部12由从上臂部前表面介由肘内侧或肘外侧通过前臂后表面到达前臂中央部或前臂远侧部的曲线状的线条形成。利用第2绷紧部,可以促进肘的弯曲、支持肘的弯曲姿势的保持。
[0040] 第2绷紧部12由配置(例如涂布)在主体布料上的树脂材料构成,树脂材料具有点状的图案。本发明中,第2绷紧部中的树脂材料的形状如上所述并不限定于点状。该实施方式中,第2绷紧部12由两根相互间分离的曲线状的线条形成。本发明中,第2绷紧部可以由一根曲线状的线条形成,也可以由相互间分离的3根以上的曲线状的线条形成。第2绷紧部12的宽度并无特别限定,从促进肘的弯曲、有效地支持肘的弯曲姿势保持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8cm、更优选为5~7cm。另外,当第2绷紧部12的宽度为8cm以下时,穿着感也良好。这里,在第2绷紧部12由相互间分离的两根以上的曲线状的线条形成时,第2绷紧部12的宽度是指两根以上的曲线状的线条的总宽度。第2绷紧部中,树脂材料的面积与主体布料的面积的比例优选为50~100%、更优选为60~80%。
[0041] 图2A为本发明运动用衣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面图、图2B为该背面图。如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中,运动用衣20包含衣服前身1、衣服后身2及袖部3。另外,袖部3具有第1绷紧部11及第2绷紧部12。第1绷紧部11及第2绷紧部12如上所述。
[0042] 该实施方式的运动衣20进一步在衣服后身2处具有配置于将肩胛骨内侧、胸椎及骨盆覆盖的区域的第3绷紧部13。第3绷紧部13具体而言由配置于收在两肩胛骨内侧的位置的肩胛骨绷紧部13A,按照从较肩胛骨绷紧部13A更靠下方的位置沿着胸椎的方式、即在衣服后身的中央处向纵方向配置的胸椎绷紧部13B,和自背面将骨盆覆盖的背面骨盆绷紧部13C构成。另外,该实施方式的运动衣20具有从较肩胛骨绷紧部13A更靠斜下方的位置朝向腋下在斜方向上延伸的侧部绷紧部15。
[0043] 第3绷紧部13由配置(例如涂布)在主体布料上的树脂材料构成,树脂材料具有点状的图案。本发明中,第3绷紧部中的树脂材料的形状如上所述,并不限定于点状。第3绷紧部中,树脂材料的面积与主体布料的面积的比例优选为50~100%、更优选为60~90%。
[0044] 图3A为本发明运动用衣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面图、图3B为该背面图。如图3所示,该实施方式中,运动用衣30包含衣服前身1、衣服后身2及袖部3。袖部3具有第1绷紧部11及第2绷紧部12。衣服后身2具有第3绷紧部13。第1绷紧部11、第2绷紧部12及第3绷紧部13如上所述。该实施方式的运动用衣30中,侧部绷紧部15延伸至衣服前身的腋下。
[0045] 该实施方式的运动衣30进一步在衣服前身1具有配置于从前表面将髂骨的一部分覆盖的区域的第4绷紧部14。第4绷紧部14优选至少配置在从衣服前身的下端开始至衣服前身长度的20%的区域,且最多配置在从衣服前身的下端开始至衣服前身长度的40%的区域。即,第4绷紧部14的长度(身长方向)为衣服前身的长度的20%以上且40%以下。另外,衣服前身1中,第4绷紧部14与衣服后身2相连,第4绷紧部14中,树脂材料与第3绷紧部13C的树脂材料连续地配置。
[0046] 第4绷紧部14由配置(例如涂布)于主体布料上的树脂材料构成,树脂材料具有点状的图案。本发明中,第4绷紧部中的树脂材料的形状如上所述,并不限定于点状。第4绷紧部中,树脂材料的面积与主体布料的面积的比例优选为50~100%、更优选为60~95%。
[0047] 实施例
[0048] 以下使用实施例更为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其中,本发明并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定。
[0049] (实施例1)
[0050] 作为主体布料,使用长轴延伸率为176.3%、短轴延伸率为96.7%、单位面积重量为200g/m2的钩编织物(聚酯纤维为84质量%、聚氨酯纤维为16质量%)。如图4所示,在主体布料的规定位置上,按照变成规定图案的方式以点状涂布液态的聚氨酯树脂,加热至150℃之后,自然冷却至常温(20℃),从而制作袖部用的布料片102及103。从主体布料中将衣服前身用的布料片101、衣服后身及衣服前身的部分用布料片104剪出。接着,对这些布料片101、102、103、104进行缝制,制作图1所示的具有衣服前身1、衣服后身2、袖部3的运动衣(上衣)
10(JASPO的标准男性M码)。布料片104中,线I及II表示衣服前身与衣服后身的边界线。图1中,粗线及虚线表示缝制线。运动衣10具有由主体布料构成的领口4。运动衣10具有第1绷紧部11及第2绷紧部12,第1绷紧部11及第2绷紧部12在覆盖斜方肌上部纤维的区域处一体化。
在上臂的后表面,第1绷紧部11的宽度为6cm。第2绷紧部12的宽度为6cm。第1绷紧部11及第2绷紧部12中,树脂距离主体布料表面的高度约为18μm。第1绷紧部及第2绷紧部的长轴拉伸率均为48%、短轴拉伸率均为75.9%。
[0051] (实施例2)
[0052] 作为主体布料,使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主体布料。如图5所示,在主体布料的规定位置上,按照变成规定图案的方式以点状涂布液态的聚氨酯树脂,加热至150℃之后,自然冷却至常温(20℃),从而制作袖部用的布料片202及203、衣服后身及衣服前身的部分用布料片204、衣服前身的部分用布料片205及206。从主体布料中将衣服前身用的布料片201剪出。接着,对这些布料片201、202、203、204、205及206进行缝制,制作图3所示的具有衣服前身1、衣服后身2、袖部3的运动衣(上衣)30(JASPO标准男性M码)。布料片204中,线III及IV表示衣服前身与衣服后身的边界线。图3中,粗线及虚线表示缝制线。运动衣30具有由主体布料构成的领口4。运动衣30具有第1绷紧部11、第2绷紧部12、第3绷紧部13、第4绷紧部14及侧部绷紧部15,第1绷紧部11及第2绷紧部12在覆盖斜方肌上部纤维的区域处一体化。在上臂的后表面,第1绷紧部11的宽度为6cm。第2绷紧部12的宽度为6cm。第1绷紧部11、第2绷紧部12、第
3绷紧部13及第4绷紧部14及袖部绷紧部15中,树脂距离主体布料表面的高度约为18μm。第1绷紧部11、第2绷紧部12、第4绷紧部14、胸椎绷紧部13B、背面骨盆绷紧部13C及侧部绷紧部
15的长轴拉伸率均为48%、短轴拉伸率均为75.9%。肩胛骨绷紧部13A的长轴拉伸率为
41%、短轴拉伸率为62%。
[0053] (比较例1)
[0054] 使用主体布料制作运动衣(JASPO标准男性M码)。比较例1的运动衣除了不具有第1绷紧部及第2绷紧部以外,具有与实施例1的运动衣同样的构成。
[0055] 使7名受试者(男性)穿上实施例1~2及比较例1的运动衣,如下地确认对跑步时的跑步姿势的影响。
[0056] (挥臂及肘的度保持)
[0057] 对于挥臂及肘的角度保持而言,使用Mizuno跑步姿势诊断系统“F.O.R.M”测定上臂角度Max及前臂角MaxMin,从而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中。表1的数据为7名受试者的平均值。上臂角度Max为“-”,同时绝缘值越高,则表示胳膊越稳固地向后挥。另外,前臂角度MaxMin的值越低,则表示肘的角度越得以保持、肘的弯曲伸直越少、越稳定地挥动胳膊。这里,上臂角度Max是指通过投影于矢状面的肩峰的垂线与连接肩峰和肘外侧的线的最大角度,将背面侧记为负值。另外,前臂角度MaxMin是指连接投影于矢状面的肩峰和肘外侧的线与连接肘外侧和尺骨茎状突起的直线所成的角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0058] (姿势矫正)
[0059] 姿势矫正是使外踝和肩峰带有标记的受试者穿上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运动用衣,从侧面拍摄数码照片,测定投影于矢状面时的通过外踝标记的垂线(姿势轴)与肩峰标记的距离,进行评价。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中。表1的数据是7名受试者的平均值。姿势轴与肩峰间的距离越小,则说明躯干被拉得越紧、越扩展胸部的姿势。
[0060] 表1
[006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上臂角度Max(°) -14.0 -14.2 -12.7
前臂角度MaxMin(°) 31.9 32.4 37.4
姿势轴与肩峰间的距离(mm) 21.2 18.3 24.8
[0062] 由表1的结果可知,穿着实施例1及2的运动衣时,与穿着比较例1的运动衣时相比,跑步时胳膊不会过于向前而稳固地使胳膊向后挥。另外,穿着实施例1及2的运动衣时,与穿着比较例1的运动衣时相比,肘的弯曲伸直少。另外,穿着实施例1及2的运动衣时,与穿着比较例1的运动衣时相比,为扩展胸部的姿势。穿着实施例2的运动衣时,与穿着实施例1的运动衣时相比,为躯干被拉得更紧、更扩展胸部的姿势。
[0063] 符号说明
[0064] 1            衣服前身
[0065] 2            衣服后身
[0066] 3            袖部
[0067] 4            领口
[0068] 10、20、30    运动用衣
[0069] 11           第1绷紧部
[0070] 12           第2绷紧部
[0071] 13           第3绷紧部
[0072] 13A          肩胛骨绷紧部
[0073] 13B          胸椎绷紧部
[0074] 13C          背面骨盆绷紧部
[0075] 14           第4绷紧部
[0076] 15           侧部绷紧部
[0077] 101、102、103、104、201、202、203、204、205、206 布料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