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服装 / 衬衣;内衣;婴儿内衣;手帕 / 一种塑身衣面料及塑身衣

一种塑身衣面料及塑身衣

申请号 CN202211066496.3 申请日 2022-09-01 公开(公告)号 CN115387000A 公开(公告)日 2022-11-25
申请人 何群喜; 发明人 何群喜;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塑身衣面料及塑身衣,涉及 纺织面料 技术领域,解决了 现有技术 中面料易滑移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功能区域;所述功能区域包括沿纬向依序排布的多根经线;所述经线包括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所述第一经线沿经向直线延伸;相邻两所述第一经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所述第二经线,所述第二经线于经纬面上沿经向连续弯折延伸;所述功能区域还包括直径小于所述经线的第一 纱线 ;两相邻所述经线之间通过若干根所述第一纱线连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改变经编面料的织造结构,在面料 反面 经向的股线之间有明显的凹凸面,形成特殊的肌理结构,增加面料与肌肤表面的摩擦,减少塑形衣穿着时面料跑位、脂肪移动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塑身衣面料,为经编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功能区域(01);
所述功能区域(01)包括沿纬向依序排布的多根经线;所述经线包括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所述第一经线(11)沿经向直线延伸;相邻两所述第一经线(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所述第二经线(12),所述第二经线(12)于经纬面上沿经向连续弯折延伸;
所述功能区域(01)还包括直径小于所述经线的第一纱线(13);两相邻所述经线之间通过若干根所述第一纱线(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身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域(01)还包括第二纱线(14),所述第一经线(11)和所述第二经线(12)上缠绕设置有所述第二纱线(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身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第一纱线(13)形成所述塑身衣面料的面布连接层(011),所有所述经线形成所述塑身衣面料的底层(0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塑身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经线(11)和所述第二经线(12)设置为纶线,所述第一纱线(13)和所述第二纱线(14)设置为锦纶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身衣面料,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第一经线(11)之间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二经线(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塑身衣面料,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根所述第一经线(11)之间设置的两根所述第二经线的走向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塑身衣面料,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经线(11)纬向上一侧的所述第二经线(12)的走向同位于纬向上另一侧的所述第二经线(12)的走向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身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区域(01)的纬向上的边缘连接有布边区域(0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塑身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布边区域(02)设置为平面经编织造结构或提花图形织造结构。
10.一种塑身衣,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塑身衣面料。

说明书全文

一种塑身衣面料及塑身衣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塑身衣面料及塑身衣。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塑形衣常采用经编边布面料。经编是属于针织领域的一种纺织工艺。用一组或几组平行排列的纱线,于经向喂入机器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成圈而形成针织物,形
成的针织物称为经编织物。
[0003] 常见的用作塑身衣面料的经编面料如图6所示,经向的纶股线是平行织造排列的,相邻氨纶股线通过锦纶纱线在纬向上于中间位置连接织造在一起。此种经编面料的氨
纶股线之间的间隙小且沿经向方向规整一致,使得面料反面纹理规则,光滑,导致与皮肤
触的摩擦较小。在穿着此种面料制成的塑身衣时,时常会有面料滑移的情况,面料滑移对
脂肪不能起到很好的稳固、锁定效果,无法很好地对产生“束”身和稳定脂肪的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塑身衣面料及塑身衣,用以解决面料易滑移的问题。
[0005]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塑身衣面料,该种塑身衣面料为经编面料,包括功能区域;
[0007] 所述功能区域包括沿纬向依序排布的多根经线;所述经线包括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所述第一经线沿经向直线延伸;相邻两所述第一经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所述第二经
线,所述第二经线于经纬面上沿经向连续弯折延伸;
[0008] 所述功能区域还包括直径小于所述经线的第一纱线;两相邻所述经线之间通过若干根所述第一纱线连接。
[0009]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在塑身衣面料的功能区域内通过两种不同走向的经线以及第一纱线织造而成,改变了传统的经编面料的织造结构。第一经线直线走向,第二经线连续
弯折走向,使得走向不一致的相邻两经线之间的间隙存在沿经向的变化,使塑身衣面料形
成特殊的较为不规则的凹凸肌理结构,此种肌理结构可以增加面料与皮肤的摩擦,进而可
以减少在穿着时面料跑位和脂肪移动的现象,同时,相邻两经线之间的间隙变化使得之间
形成的凹槽结构也会随着进行大小变化,可以改善与脂肪的结合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对
人体约束和稳定脂肪的效果。
[0010]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功能区域还包括第二纱线,所述第一经线和所述第二经线上缠绕设置有所述第二纱线。
[0011]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上沿轴线缠绕有第二纱线,形成复合股线,可以增加第一经线和第二经线的强度。
[0012]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有所述第一纱线形成所述塑身衣面料的面布连接层,所有所述经线形成所述塑身衣面料的底层。
[0013] 采用上述设置结构时,第一纱线将所有的经线相互织造连接在一起,且同时成为面部连接层以作为塑身衣面料的表层,使得相邻经线之间的凹槽深度能够最大化,于塑身
衣面料的反面形成明显的凹凸结构,可以增加面料与肌肤表面的摩擦以及对脂肪的固定作
用。
[0014]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第一经线和所述第二经线设置为氨纶线,所述第一纱线和所述第二纱线设置为锦纶线。
[0015]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相邻两根所述第一经线之间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二经线。
[0016]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相邻两根所述第一经线之间设置的两根所述第二经线的走向一致。
[0017]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位于所述第一经线纬向上一侧的所述第二经线的走向同位于纬向上另一侧的所述第二经线的走向相反。
[0018]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功能区域的纬向上的边缘连接有布边区域。
[0019]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布边区域设置为平面经编织造结构或提花图形织造结构。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塑身衣,包括上述的塑身衣面料。
[0021]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22] 本发明中,在塑身衣面料的功能区域内通过两种不同走向的经线以及第一纱线织造而成,改变了传统的经编面料的织造结构。第一经线直线走向,第二经线连续弯折走向,
使得走向不一致的相邻两经线之间的间隙存在沿经向的变化,使塑身衣面料形成特殊的较
为不规则的凹凸肌理结构,此种肌理结构可以增加面料与皮肤的摩擦,进而可以减少在穿
着时面料跑位和脂肪移动的现象,同时,相邻两经线之间的间隙变化使得之间形成的凹槽
结构也会随着进行大小变化,可以改善与脂肪的结合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对人体约束和
稳定脂肪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示出了塑身衣面料的反面斜俯视结构;
[0025] 图2示出了塑身衣面料功能区域的局部放大结构;
[0026] 图3示出了塑身衣面料功能区域的织造肌理;
[0027] 图4示出了塑身衣面料功能区域的横截面结构;
[0028] 图5示出了第一纱线的连接方式;
[0029] 图6示出了现有的用作塑身衣面料的经编面料结构。
[0030] 图中标记为:
[0031] 01、功能区域;02、布边区域;
[0032] 011、面布连接层;012、底层;
[0033] 11、第一经线;12、第二经线;13、第一纱线;14、第二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
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
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003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
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
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
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7] 实施例1:
[0038] 一种塑身衣面料,通过改变经编面料的织造结构,在面料反面经向的股线之间有明显的凹凸面,形成特殊的肌理结构,增加面料与肌肤表面的摩擦,减少塑形衣穿着时面料
跑位、脂肪移动的情况,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0039] 该种塑身衣面料为单层的经编面料,包括经线和将经线在纬向上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纱线。该种塑身衣面料主要应用于塑身衣的制作,但也可以作为其他用途使用。
[0040] 该种塑身衣面料包括功能区域01,该功能区域01提供特殊的肌理结构用以增加面料与肌肤表面的摩擦,减少塑形衣穿着时面料跑位、脂肪移动的情况。
[0041] 该功能区域01包括沿纬向依序排布的多根经线,其中,经线包括有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都采用氨纶材质,但它们各自的走向方式不同,其
中,第一经线11沿经向直线延伸,而第二经线12于经纬面上沿经向连续弯折延伸,即第二经
线12的在纬向上来回折弯,呈S型的走势。
[0042] 功能区域01还包括直径小于经线的第一纱线13,第一纱线13采用锦纶材质,其起到连接经线的作用。第一纱线13采用图5所示的方式将两相邻经线连接起来,进而将全部的
经线相互连接成布。图5中,第一纱线13位于两相邻经线之间的位置,第一纱线13的一端于
一侧经线上绕圈后再延伸到另一侧的经向上绕圈,以此重复,沿经向一路延伸,将相邻两经
线连接起来。连接两相邻经线的第一纱线13可以是两根或者多根,不同的第一纱线13相互
衔接并交叉形成连接层。
[0043] 第一经线11设置有多根,第二经线12也设置有多根,且相邻的两第一经线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的第二经线12,相邻的经线之间形成间隙,间隙则构成塑身衣面料上以连
接层为槽底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用于卡入脂肪,将脂肪稳定起来。在第一经线11的纬向
上的侧方会形成一条第一经线11和一条第二经线12相组合的结构形式,此种形式中,由于
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的走向不同,则会形成槽宽沿经向不断往复变化的凹槽。
[0044] 本实施例中,在塑身衣面料的功能区域01内通过两种不同走向的经线以及第一纱线13织造而成,改变了传统的经编面料的织造结构,使得相邻经线之间的间隙大小不再一
致不变。第一经线11直线走向,第二经线12连续弯折走向,使得走向不一致的相邻两经线之
间的间隙存在沿经向的变化,使塑身衣面料形成特殊的较为不规则的凹凸肌理结构,此种
肌理结构可以增加面料与皮肤的摩擦,进而可以减少在穿着时面料跑位和脂肪移动的现
象,同时,相邻两经线之间的间隙变化使得它们之间形成的凹槽结构也会随着进行大小变
化,使得凹槽结构变化更复杂,可以改善与脂肪的结合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对人体约束和
稳定脂肪的效果。
[0045]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在塑身衣面料的功能区域01内,相邻的两根第一经线11之间均设置有两根第二经线12,同时,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根第一经线11之间
设置的两根第二经线的走向一致,即该两根第二经线同时朝向纬向上的一侧或另一侧弯
曲。
[0046] 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塑身衣面料的功能区域01内,相邻的两根第一经线11之间均设置有两根第二经线12,同时,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根第一经线
11之间设置的两根第二经线的走向一致,即该两根第二经线同时朝向纬向上的一侧或另一
侧弯曲;同时,位于第一经线11纬向上的一侧的第二经线12的走向同位于纬向上的另一侧
的第二经线12的走向相反,即位于第一经线11纬向上的不同侧的第二经线12之间的走向一
个朝纬向上的一侧弯曲,另一个槽纬向上的另一侧弯曲。
[0047] 实施例2:
[0048]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0049] 本实施例中,该种塑身衣面料如图3所示,所有第一纱线13形成塑身衣面料的面布连接层011,即第一纱线13于经线的表面位置进行织造,使面料表面平整、光滑有光泽。而经
线则成为塑身衣面料的底层012,使经线于面布连接层011的反面形成凸出的线条。
[0050] 本实施例中,第一纱线13将所有的经线组成的氨纶线组相互织造连接在一起,且同时成为面布连接层011以作为塑身衣面料的表层,使面料表面平整光滑,且带有光泽,这
样使得相邻经线之间的凹槽深度能够最大化,于塑身衣面料的反面形成十分明显的凹凸结
构,可以增加面料与肌肤表面的摩擦以及对脂肪的固定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对人体约束
和稳定脂肪的效果。
[0051] 实施例3:
[0052]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0053] 本实施例中,该种塑身衣面料的功能区域01还包括多根第二纱线14。第二纱线14采用锦纶材质。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上缠绕设置有第二纱线14,其中,第二纱线14沿着
第一经线11或第二经线12的轴线缠绕。
[0054] 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上沿轴线缠绕有第二纱线14,形成复合股线,可以增加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的强度。缠绕第二纱线14的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作为塑身衣
面料的底层摩擦层配合面布连接层011使面料反面具有更明显凹凸肌理,进一步提高面料
与肌肤的摩擦作用。
[0055] 实施例4:
[0056]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发明,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0057] 本实施例中,该种塑身衣面料除了功能区域01外还在功能区域01的纬向上的一侧或两侧边缘连接有布边区域02进行锁边。布边区域02采用沿经向直线延伸的第一经线11织
造而成,布边区域02的第一经线11采用第一纱线13连接起来,同时,布边区域02的第一经线
11上还缠绕有第二纱线14。
[0058] 布边区域02除了图1中所示的平面经编织造结构外,还可以设置为提花图形织造结构,其中,提花的图形样式不限。
[0059] 实施例5:
[006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塑身衣,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0061] 该种塑身衣采用塑身衣面料制作而成。
[0062] 该种塑身衣面料为单层的经编面料,包括经线和将经线在纬向上连接在一起的第一纱线。该种塑身衣面料主要应用于塑身衣的制作,但也可以作为其他用途使用。
[0063] 该种塑身衣面料包括功能区域01,该功能区域01提供特殊的肌理结构用以增加面料与肌肤表面的摩擦,减少塑形衣穿着时面料跑位、脂肪移动的情况。
[0064] 该功能区域01包括沿纬向依序排布的多根经线,其中,经线包括有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都采用氨纶材质,但它们各自的走向方式不同,其
中,第一经线11沿经向直线延伸,而第二经线12于经纬面上沿经向连续弯折延伸,即第二经
线12的在纬向上来回折弯,呈S型的走势。
[0065] 功能区域01还包括直径小于经线的第一纱线13,第一纱线13采用锦纶材质,其起到连接经线的作用。第一纱线13采用图5所示的方式将两相邻经线连接起来,进而将全部的
经线相互连接成布。图5中,第一纱线13位于两相邻经线之间的位置,第一纱线13的一端于
一侧经线上绕圈后再延伸到另一侧的经向上绕圈,以此重复,沿经向一路延伸,将相邻两经
线连接起来。连接两相邻经线的第一纱线13可以是两根或者多根,不同的第一纱线13相互
衔接并交叉形成连接层。
[0066] 第一经线11设置有多根,第二经线12也设置有多根,且相邻的两第一经线1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根的第二经线12,相邻的经线之间形成间隙,间隙则构成塑身衣面料上以连
接层为槽底的凹槽结构。该凹槽结构用于卡入脂肪,将脂肪稳定起来。在第一经线11的纬向
上的侧方会形成一条第一经线11和一条第二经线12相组合的结构形式,此种形式中,由于
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的走向不同,则会形成槽宽沿经向不断往复变化的凹槽。
[0067] 在塑身衣面料的功能区域01内,相邻的两根第一经线11之间均设置有两根第二经线12,同时,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根第一经线11之间设置的两根第二经线的走向一致,即该
两根第二经线同时朝向纬向上的一侧或另一侧弯曲;同时,位于第一经线11纬向上的一侧
的第二经线12的走向同位于纬向上的另一侧的第二经线12的走向相反,即位于第一经线11
纬向上的不同侧的第二经线12之间的走向一个朝纬向上的一侧弯曲,另一个槽纬向上的另
一侧弯曲。
[0068] 该种塑身衣面料如图3所示,所有第一纱线13形成塑身衣面料的面布连接层011,即第一纱线13于经线的表面位置进行织造,使面料表面平整、光滑有光泽。而经线则成为塑
身衣面料的底层012,使经线于面布连接层011的反面形成凸出的线条。
[0069] 该种塑身衣面料的功能区域01还包括多根第二纱线14。第二纱线14采用锦纶材质。第一经线11和第二经线12上缠绕设置有第二纱线14,其中,第二纱线14沿着第一经线11
或第二经线12的轴线缠绕。
[0070] 该种塑身衣面料除了功能区域01外还在功能区域01的纬向上的一侧或两侧边缘连接有布边区域02。布边区域02采用沿经向直线延伸的第一经线11织造而成,布边区域02
的第一经线11采用第一纱线13连接起来,同时,布边区域02的第一经线11上还缠绕有第二
纱线14。
[007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
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