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

申请号 CN201710088159.7 申请日 2014-10-09 公开(公告)号 CN106829654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申请人 佳能株式会社; 发明人 远藤昭孝;
摘要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双面传送路径,当在作为第一侧面的背面的第二侧面上形成图像时,通过成像单元在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经过所述双面传送路径;沿着所述双面传送路径设置的引导构件;能够沿着前向方向和反向方向旋转的反向辊对;以及设置在所述双面传送路径上的传送辊对,其中,所述反向辊对中的至少一个反向辊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使得由沿着反向方向旋转的所述反向辊对传送的片材的侧端部沿着宽度方向运动靠近 接触 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双面传送路径,当在作为片材的第一侧面的背面的片材的第二侧面上形成图像时,通过所述成像单元在片材的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经过所述双面传送路径;
沿着所述双面传送路径设置的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具有接触部,作为被传送片材的沿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部分的侧端部与所述接触部相接触,所述宽度方向正交于片材传送方向;
能够沿着前向方向和反向方向旋转的反向辊对,所述反向辊对在沿着前向方向旋转之后沿着反向方向旋转,以向所述双面传送路径传送片材;
其中,所述反向辊对构造成使得由所述反向辊对在沿着反向方向旋转时传送的片材的侧端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运动靠近所述引导构件的接触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反向辊对包括:驱动辊,所述驱动辊附接至轴,所述轴通过接收来自驱动源的驱动而旋转;以及从动辊,所述从动辊设置在面向所述驱动辊的位置处并且由所述驱动辊驱动而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反向辊对相对于传送方向倾斜地传送片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
从所述成像单元到所述反向辊对的反向传送路径,
其中,所述双面传送路径从所述反向传送路径上的分支点开始从所述反向传送路径分出,并且所述反向传送路径中从所述分支点到所述反向辊对的夹持部的距离小于从所述反向辊对的夹持部到传送辊对的夹持部的传送路径的距离。
5.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
成像单元,所述成像单元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双面传送路径,当在作为片材的第一侧面的背面的片材的第二侧面上形成图像时,通过所述成像单元在所述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经过所述双面传送路径;
沿着所述双面传送路径设置的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具有接触部,作为被传送片材的沿片材的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部分的侧端部与所述接触部相接触,所述宽度方向正交于片材传送方向;以及
三辊单元,所述三辊单元包括:
第一辊,所述第一辊构造成能够沿着前向方向和反向方向旋转;
第二辊,所述第二辊构造成使所述第二辊的旋转与所述第一辊沿前向方向的旋转一起进行以向堆叠部上排出片材;以及
第三辊,所述第三辊构造成在所述第一辊沿反向方向旋转之后使所述第三辊的旋转与所述第一辊沿前向方向的旋转一起进行,以将片材传送至所述成像单元从而在第二侧面上形成图像,所述第二侧面是通过所述成像单元在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的所述第一侧面的相对侧面,
其中,所述三辊单元构造成使得在所述第一辊沿前向方向旋转时由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三辊传送的片材的侧端部沿着所述宽度方向运动靠近所述引导构件的接触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辊由生成驱动力的驱动源驱动而旋转,所述第二辊由所述第一辊驱动而旋转,并且所述第三辊由所述第一辊驱动而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还包括:
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构造成将片材传送至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三辊的夹持部;以及
在所述传送单元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三辊的夹持部之间的传送路径,
其中,所述双面传送路径从所述传送路径上的分支点开始从所述传送路径分出,并且所述传送路径中从所述分支点到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三辊的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传送路径中从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三辊的夹持部到传送辊对的夹持部的距离。

说明书全文

成像设备

[0001] 本发明专利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0月9日、申请号为201410526160.X、并且发明名称为“成像设备”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具有一种机构,所述机构用于在向一个侧面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片材的背面上形成图像时使片材沿着正交于传送方向的方向运动。

背景技术

[0003] 介绍一种用于双面打印的传统成像设备,其具有一种机构,在所述机构中,在一个侧面上具有打印图像的片材上执行回转操作并且片材朝向相对于传送方向的侧向方向运动(这在公开号为2007-62960的日本专利申请中讨论)。如在图9中所示,由对齐辊对902传送通过片材给送辊901拾取的片材S。在片材S的一个侧面上,由转印辊903转印调色剂图像,并且由定影辊904定影调色剂图像。
[0004] 当在片材S的两个侧面上形成图像时,在由排出反向辊905传送的片材S的尾端通过点C之后,排出反向辊905沿着反向方向(旋转方向改变为相反的方向)旋转。然后,通过歪斜给送辊906使片材S沿着正交于传送方向的方向(片材S的宽度方向)运动至一侧,并且片材S与基准引导件910相接触
[0005] 在确保片材S沿宽度方向的位置精度的状态中,片材S由再给送辊907传送以进入第一侧面的传送路径中,并且向对齐辊对902传送。然后,通过转印辊903和定影辊904在片材S的背面上形成图像,然后通过排出反向辊905将片材S排出到排出托盘909上。
[0006] 随着近来要求成像设备的小型化,从排出反向辊到再给送辊的传送距离趋于缩短。此外,由于弯曲的传送路径的弯曲程度因成像设备的小型化而趋于增大,因此片材和传送引导件之间的摩擦阻也增大。结果,在某些情况下,不能通过歪斜给送辊使片材运动所需的量从而促使片材沿基准引导件相配合。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能够通过增加在一个侧面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片材的运动量,以使片材能够沿着基准引导件的表面充分运动来确保片材宽度方向上的打印精度。
[0008]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成像单元构造成在片材上形成图像,当在作为第一侧面的背面的第二侧面上形成图像时,通过成像单元在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经过双面传送路径,沿着所述双面传送路径设置引导构件,所述引导构件具有接触部,作为被传送片材的沿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部分的侧端部与所述接触部相接触,反向辊对能够沿着前向方向和反向方向旋转,所述反向辊对在沿着前向方向旋转之后沿着反向方向旋转,以向双面传送路径传送片材;并且在双面传送路径上设置传送辊对,所述传送辊对构造成向成像单元传送片材,其中所述反向辊对中的至少一个反向辊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使得由沿着反向方向旋转的反向辊对传送的片材的侧端部沿着宽度方向运动靠近接触部。
[0009] 参照附图,根据以下对示范性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更多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10] 图1A和图1B是均示出了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反向回转辊对的示意图;
[0011] 图2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反向回转辊对的前向方向旋转和片材传送方向的示意图;
[0012]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反向回转辊对的反向方向旋转和片材传送方向的示意图;
[0013]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反向回转辊对的前向方向旋转和片材传送方向的示意图;
[0014]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反向回转辊对的反向方向旋转和片材传送方向的示意图;
[0015] 图6A、6B、6C和6D是均示出了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反向回转辊对中的对向辊的倾斜和片材传送方向的示意图;
[0016]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整体视图;
[0017]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整体视图;
[0018] 图9是示出传统成像设备的截面图;
[0019] 图10A、10B和10C是均示出了应用于三辊结构的示范性实施例中的示例性构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各种示范性实施例、特征和各个方面。
[0021]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将介绍涉及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附图。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截面图。图7中的右侧是成像设备的前侧,而图7中的左侧是成像设备的后侧。
[0022] 图1A和图1B示出了从图7中示出的厚度方向(成像设备的从前至后的方向)观察的、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的反向回转辊和对向辊之间的关系。图2和图3是均示出了从与图1中的方向相同的方向观察的反向回转辊、对向辊和片材之间的传送关系的示意图。在图2中,片材被传送向设备的外部。在图3中,片材被反向并且被传送向设备的内部。
[0023] 参照图7,介绍从给送片材S到排出片材S所执行的操作。由对齐辊对702传送通过片材给送辊701拾取的片材S。在片材S的一个侧面上,由转印辊703转印调色剂图像,并且由定影辊704加热和定影调色剂图像。假设与由对齐辊对702传送片材S的方向正交的方向是片材S的宽度方向。宽度方向与感光鼓703a的轴线方向相同。在感光鼓(图像载体)703a上成像时,由对齐辊对702传送片材S。
[0024] 然后,由反向回转辊105-a传送片材S,并且片材S经过定影辊704。在片材S的尾端经过点(分支点)A之后,反向回转辊105-a将旋转方向从L(逆时针方向)改变为R(顺时针方向)。
[0025] 如图1A和图1B所示,回转辊105-b相对于回转辊105-a和回转辊105-a的轴线方向倾斜。换言之,回转辊105-b布置成处在相对于片材宽度方向倾斜的状态中。以这样的方式设置回转辊105-a,使得回转辊105-a能够通过接收来自于生成驱动力的达M(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沿着前向方向(方向L)和反向方向(方向R)旋转。通过回转辊105-a的旋转而驱动回转辊105-b旋转。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回转辊105-a和回转辊105-b用作反向辊对。沿着片材宽度方向设置多个回转辊105-b,并且如图1A所示,回转辊105-b中的每一个都相对于片材宽度方向沿着相同的方向倾斜。换言之,平行地设置多个回转辊105-b。这种构造类似地应用于下述的歪斜给送辊对705。
[0026] 当回转辊105-a沿着反向方向旋转时,在一个侧面(第一侧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S被传送至双面传送路径。已通过双面传送路径的片材S被再次传送至成像单元(转印辊703、感光鼓703a和定影辊704),并且在背面(作为第一侧面的背面的第二侧面)上形成图像。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在双面传送路径上,歪斜给送辊对705被设置作为传送辊对,用于向成像单元传送片材S。歪斜给送辊对705中的一个辊沿着与回转辊105-b相同的方向倾斜,并且倾斜地传送(倾斜给送)片材S,以使片材S的侧端部(沿着宽度方向的一个端部部分)与基准引导件(引导构件)710相接触。由歪斜给送辊对705沿着相对于传送方向倾斜的方向传送片材S使得片材S被传送向成像单元,其中,片材S的侧端部接触基准引导件710。沿着片材S的传送方向设置基准引导件710。片材S的端部部分接触基准引导件710A,以使得能够调整片材S沿宽度方向的位置。术语“倾斜”包括相对于基准引导件710倾斜的状态。
[0027] 在仅通过沿着旋转方向L旋转的反向辊对来传送片材S的XL区段(从定影辊704的夹持部到分支点A的距离)中,在片材平行于C方向运动的同时传送片材S,所述C方向是如图1A、图1B和图2中所示面向回转辊105-a的回转辊105-b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方向。在片材S被夹持在反向辊对的夹持部和定影辊704的夹持部中并且被传送时,定影辊704的传送力大于反向辊对的传送力。因此,片材S未被倾斜传送,并且反向辊对在片材S上滑动。
[0028] 如图1A、图1B和图3所示,在回转辊105-a的从方向L到方向R的反向操作之后,在XR区段(从回转辊105-a的夹持部到歪斜给送辊对705的夹持部的距离)中,回转辊105-a的旋转方向是反向的。因此,在片材S平行于C'方向运动的同时传送片材S,所述C'方向是回转辊105-b的向左下方倾斜的方向。也就是说,由沿着相对于传送方向倾斜的反向方向旋转的反向辊对传送片材S。这就实现了以这样的方式传送片材S,使得片材S沿着宽度方向的侧端部运动靠近基准引导件301和基准引导件710。
[0029] 如图7所示,双面传送路径以定影辊704和反向辊对之间的传送路径上的分支点S作为起点从传送路径分出。
[0030] 在第一示范性实施例中,仅由反向辊对传送片材S的区段XL的距离小于区段XR的距离。也就是说,由于回转辊105-a的反向操作之后的区段XR的距离更长,因此如图3所示在片材运动到左侧的同时传送片材。相对于片材S运动的方向,提供基准引导件(引导构件)301用于确定片材S沿着正交于片材传送方向的方向(片材S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因此,调节片材S的沿宽度方向的位置,与此同时由回转辊105-a倾斜地传送片材S并且片材S运动靠近基准引导件301,其中,片材S的侧部沿着(接触)基准引导件301运动。
[0031] 当由回转辊105-a传送的片材S的前缘抵达歪斜给送辊对705时,由歪斜给送辊对705进一步传送片材S并且片材S向基准引导件710运动,所述基准引导件710确定片材S的沿宽度方向的位置。在通过基准引导件710调节片材S的位置的状态中,由再给送辊706将片材S传送至对齐辊对702,并且通过转印辊703和定影辊704在背面上形成图像。然后,挡板707沿着箭头F的方向旋转,并且由排出辊对708将片材S排出到设置在设备外部的排出托盘709上。
[0032] 如上所述,根据第一示范性实施例,回转辊105-b和歪斜给送辊对705中的一个辊设置成处在相对于片材S的宽度方向沿着相同方向倾斜的状态中,能够增加片材S的运动量(片材S的倾斜传送量)。结果,片材S与基准引导件301和710可靠地形成接触,并且能够确保片材S沿着宽度方向的位置精度。
[0033] 根据上述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在反向辊对中,仅回转辊105-b倾斜。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构造。只要反向辊对中有至少一个辊倾斜,就能倾斜地传送片材S。因此,反向辊对中的两个辊可以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这种构造能够类似地应用于歪斜给送辊对705。
[0034] 在上述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用于排出片材S的辊对和用于使片材S反向的辊对被独立地设置。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构造。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公开号为2000-26002的日本专利申请中讨论的三辊构造(两个从动辊面向一个驱动辊的构造)。
[0035] 参照图10A、图10B和图10C,介绍了应用本发明的三辊构造示例。图10A、图10B和图10C都仅围绕三辊进行图示,所述三辊具有第一辊361、第二辊351和第三辊371。其它的部件与上述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的那些构件相类似并且省略其说明。
[0036] 以这样的方式设置第一辊361,使得第一辊361通过接收来自于生成驱动力的马达(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沿着前向方向和反向方向旋转。
[0037] 第二辊351的旋转中心设置在低于第一辊361的旋转中心的位置处,并且压抵在第一辊361上。第二辊351和第一辊361形成夹持部,并且第二辊351通过第一辊361的旋转而被驱动旋转。如图10A所示,在将片材S排出到堆叠部上时,第二辊351通过第一辊361沿着前向方向旋转而被驱动旋转。
[0038] 第三辊371的旋转中心设置在高于第一辊361的旋转中心的位置处,并且压抵在第一辊361上。第三辊371和第一辊361形成夹持部,并且第三辊371通过第一辊361的旋转而被驱动旋转。如图10B和图10C中所示,在将片材S再次传送至成像单元时,第三辊371通过第一辊361在沿反向方向旋转之后再沿前向方向旋转而被驱动旋转。
[0039] 在本发明应用于三辊的构造中,第三辊371设置成相对于第一辊361的轴线方向(与片材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倾斜。然而,不必将第二辊351设置成相对于第一辊361倾斜。因此,在本发明应用于三辊的构造中,当排出片材S时,能够通过第一辊361和第二辊351排出片材S。因为第一辊361和第二辊351并未倾斜,所以能够直线排出片材S。另一方面,当再次将片材S传送至成像单元时,因为第三辊371被倾斜地设置,所以能够通过第一辊361和第三辊371倾斜地传送片材S。由第一辊361和第三辊371倾斜传送的片材S被歪斜给送辊对705进一步倾斜地传送,所述歪斜给送辊对705设置成沿着与第三辊371相同的方向倾斜,并且片材S与基准引导件301和710相接触。
[0040]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第二辊351和第三辊371被第一辊361驱动旋转的构造。第二辊351和第三辊371可以通过接收来自于上述的马达或其它驱动源的驱动力而旋转。这能够类似地应用于本说明书中的其它构造。
[0041] 根据上述的第一示范性实施例,没有针对定影辊704和反向辊对之间的传送路径设置辊对(用于将片材S传送至反向辊对的传送单元是定影辊704)。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构造。
[0042]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在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下述说明中省略了与第一示范性实施例中的构造和操作相类似的构造和操作的说明。将介绍涉及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构造的附图。
[0043]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意性构造的截面图。图8的右侧是成像设备的正面,且图8的左侧是成像设备的背面。图4和图5是均示出了从图8中所示的粗箭头方向(成像设备的从前至后的方向)观察的排出反向回转辊、对向辊和片材S之间的传送关系的示意图。图4是示出了沿着一定方向将片材S传送至设备外部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了沿着一定方向将反向的片材S传送至设备内部的示意图。图6A和图6B是均示出了从与图8中所示的粗箭头方向相反的方向(从本体背面到本体正面的方向)观察的对向辊405-b和辊保持件(保持构件)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图6C和图6D是均示出了从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粗箭头方向观察的对向辊405-b和辊保持件601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0044] 参照图8,将介绍从给送片材S到排出片材S的操作。由对齐辊对802传送通过片材给送辊801拾取的片材S。然后由转印辊803和定影辊804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
[0045] 然后,由排出反向回转辊405-a传送片材S,并且片材S经过定影辊804。当片材S的尾端经过点B(分支点)时,排出反向回转辊405-a将旋转方向从L改变成R。
[0046] 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由作为单个辊对的反向辊对执行片材S的排出操作和反向操作。反向辊对包括排出反向回转辊405-a和对向辊405-b。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如图6A至图6D所示,用于保持对向辊405-b的辊保持件601通过第一开口601a和第二开口601b保持设置到对向辊405-b的两侧的轴。位于用于保持对向辊405-b的辊保持件601的一侧(左侧)的第一开口601a的宽度比位于辊保持件601的另一侧(右侧)的第二开口601b的宽度更宽。因此,对向辊405-b与辊保持件601相接触的位置基于旋转方向而改变。也就是说,在对向辊405-b沿着前向方向旋转时,对向辊405-b不倾斜,而在对向辊405-b沿着反向方向旋转时,对向辊405-b倾斜。
[0047] 在仅由沿着旋转方向L旋转的反向辊对传送片材S的区段XL中,片材S(沿着D方向)被直线传送,也就是说,片材S未被倾斜地传送。这是因为,如图4和图6A所示,面向排出反向回转辊405-a的对向辊405-b没有在旋转中倾斜。
[0048] 在排出反向回转辊405-a的反向操作之后,旋转方向被反向,并且对向辊405-b如图6B和图6D所示通过辊保持件601而倾斜。结果,沿着对向辊405-b的向右下方的倾斜方向D'倾斜地传送片材S(在从本体前侧观察时为左下方向)。相对于片材的运动方向,设置有基准引导件501以用于确定正交于传送方向的正交方向。沿着基准引导件501的接触表面传送片材S,并且确定片材S的沿宽度方向的位置。
[0049] 在由排出反向回转辊405-a传送的片材S的前端抵达歪斜给送辊对805时,由歪斜给送辊对805进一步传送片材S,以使片材S向基准引导件810运动,所述基准引导件810确定片材S的沿宽度方向的位置。因此确保在片材S的背面上的打印精度。然后,由再给送辊806将片材S传送至对齐辊对802,并且通过转印辊803和定影辊804在片材S的背面上形成图像。然后由排出反向回转辊405-a将片材排出到排出托盘809上。
[0050] 如上所述,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在反向辊对沿着前向方向旋转以排出片材S时,对向辊405-b并未倾斜且由此直线排出片材。在反向辊对沿着反向方向旋转以向双面传送路径传送片材S时,对向辊405-b倾斜。也就是说,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在反向辊对沿着前向方向旋转时,防止片材S沿着与片材的预期运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因此,根据第二示范性实施例,能够进一步增加通过反向辊对实现的运动量(片材S的倾斜传送量)。
[0051] 以上介绍了辊保持件601的第一开口601a的宽度比第二开口601b的宽度更宽的构造。可选地,例如,支撑对向辊405-b的轴的两侧的第一开口的宽度和第二开口的宽度可以相同,并且轴在对向辊405-b的一侧(左侧)的直径可以比在对向辊405-b的另一侧(右侧)的直径更小。
[0052] 尽管已经参照示范性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应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泛的解读,以便涵盖所有这样的变型以及等价的结构和功能。
[0053] 本申请要求在2013年10月9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3-211993的日本专利申请的权益,通过全文引用将其并入本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