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及智能调节方法

申请号 CN202111080171.6 申请日 2021-09-15 公开(公告)号 CN113772492A 公开(公告)日 2021-12-10
申请人 江苏德顺纺织有限公司; 发明人 茹秋利; 郭建洋; 钟利冬; 丁培; 赵慧娟; 陈科萌;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及智能调节方法,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顶部安装有U型架,且U型架的内侧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安装台底部的两侧对称均匀设置有插座,所述安装台的底部设置有与插座相互配合的调节组件,所述安装台顶部的两侧对称均匀设置有八组转动座。本发明中控制第一电动 推杆 缩短,使得安装条同时向靠近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移动,直到安装条上设置的 挤压 辊紧紧贴在络纱管的外侧,使得络纱管上缠绕的 纱线 更加紧紧地贴在络纱管的外侧,络纱管转动时也会带动挤压辊转动,随着络纱管外侧缠绕的纱线逐渐增多,迫使U型杆逐渐向远离络纱管一端移动,复位 弹簧 受 力 逐渐被拉长,纱线会进一步紧紧缠绕在络纱管上。
权利要求

1.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包括安装台(9),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台(9)的顶部安装有U型架(1),且U型架(1)的内侧设置有升降板(10),所述安装台(9)底部的两侧对称均匀设置有插座(8),所述安装台(9)的底部设置有与插座(8)相互配合的调节组件(7),所述安装台(9)顶部的两侧对称均匀设置有八组转动座(16),所述安装台(9)的底部设置有与十六组转动座(16)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装置(6),所述转动座(16)的顶部插设有络纱管(13),所述升降板(10)的两侧对称均匀安装有八组第二导线环(19),所述U型架(1)内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络纱管(13)相互配合的辅助卷线组件(3),所述U型架(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与络纱管(13)相互配合的取料组件(2),所述U型架(1)内部的两端共同设置有与取料组件(2)相互配合的第二驱动装置(4),所述U型架(1)内部的两端共同设置有与升降板(10)相互配合的第四驱动装置(12),所述安装台(9)一侧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7)包括导向轮(701)、安装板(702)、驱动电机(703)、交接条(704)、固定板(705)、第一导线环(706)、条形板(707)、第二螺纹杆(708)、缓冲弹簧(709)、第二铰接杆(710)和第二内螺纹(711),所述安装台(9)底部两组支撑板内侧的顶部安装有条形板(707),所述安装台(9)底部两组支撑板内侧的中间位置处共同安装有固定板(705),且固定板(705)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驱动电机(703),所述驱动电机(703)的输出端穿过固定板(705)并安装有第二螺纹杆(708),所述第二螺纹杆(708)的外侧螺纹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块(711),且第二内螺纹块(711)的外侧对称铰接有第二铰接杆(710),所述条形板(707)两侧的顶部对称铰接有安装板(702),所述安装板(702)外侧的顶部均匀铰接有交接条(704),且交接条(704)外侧的底部安装有导向轮(701),所述交接条(704)内侧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弹簧(709),所述缓冲弹簧(709)的底端与安装板(702)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接杆(710)远离第二内螺纹块(711)的一端穿过条形板(707)与相邻一组安装板(702)的内侧铰接,所述条形板(707)外侧的底部均匀安装有第一导线环(70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01)、第一螺纹杆(202)、第一内螺纹块(203)、活动框(204)、活动板(205)、抵板(206)、第一铰接杆(207)、固定块(208)和插管(209),所述U型架(1)的内顶部设置有活动板(205),且活动板(205)外侧均匀套设有活动框(204),所述活动框(204)底部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插管(209),所述插管(209)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纹杆(202),且第一螺纹杆(202)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螺纹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块(203),所述第一螺纹杆(202)外侧的底部套设有与插管(209)内侧固定连接的固定块(208),所述插管(209)内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抵板(206),所述抵板(206)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对称铰接有第一铰接杆(207),且两组第一铰接杆(207)远离抵板(206)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内螺纹块(203)和固定块(208)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框(204)顶部的一侧安装有与两组第一螺纹杆(202)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201),所述控制面板(5)通过导线与第一驱动装置(201)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卷线组件(3)包括安装条(301)、第一电动推杆(302)、挤压辊(303)、U型杆(304)、复位弹簧(305)、挡块(306)、连接滑块(307)和连接滑槽(308),所述U型架(1)内顶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连接滑块(307),且连接滑块(307)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滑槽(308),所述连接滑槽(308)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安装条(301),所述安装条(301)一侧的底部设置有U型杆(304),且U型杆(304)远离安装条(301)的一侧安装有与络纱管(13)相互配合的挤压辊(303),所述U型杆(304)远离挤压辊(303)一侧的两端穿过安装条(301)并安装有挡块(306),所述U型杆(304)远离挤压辊(303)的一侧套设有复位弹簧(305),且复位弹簧(305)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条(301)和挡块(306)固定连接,所述U型架(1)内部靠近控制面板(5)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30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02)的输出端与两组连接滑槽(308)的外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装置(12)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传动皮带、第三螺纹杆、升降滑槽和升降滑块,所述U型架(1)内部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升降滑槽,两组升降滑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三螺纹杆,且第三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设置有与升降滑槽相互配合的升降滑块,而升降滑块的外侧与升降板(10)固定连接,两组第三螺纹杆的顶端延伸至U型架(1)的上方并安装有第一皮带轮,且两组第一皮带轮的外侧共同设置有第一传动皮带,所述U型架(1)顶部一端的一侧安装有与相邻第三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4)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四螺纹杆、第二皮带轮和第二传动皮带,所述U型架(1)内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第四螺纹杆,且第四螺纹杆顶端和底端分别与U型架(1)的内顶部和安装台(9)的顶部转动连接,活动板(205)顶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与第四螺纹杆相互配合的连接螺纹孔,两组第四螺纹杆外侧的顶端皆安装有第二皮带轮,且两组第二皮带轮的外侧共同设置有第二传动皮带,所述U型架(1)顶部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与第四螺纹杆传动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装置(6)包括第三伺服电机、链轮和链条,十六组所述转动座(16)的底端穿过安装台(9)并安装有链轮,且十六组链轮的外侧共同设置有链条,所述安装台(9)底部一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而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相邻一组转动座(16)的底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205)顶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11),所述第二电动推杆(11)的输出端与相邻一组活动框(20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205)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动槽(15),且滑动槽(15)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条(14),所述滑动条(14)的外侧与八组活动框(204)的内侧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16)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的顶端和插管(209)的底部皆安装有与络纱管(13)内侧相互配合的固定球(18)。
10.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的调节方法,其调节方法步骤如下:
一、首先将管纱分别插到对应的插座(8)上,然后将原纱线头依次经过第一导线环(706)、导向轮(701)和第二导线环(19)后,将原纱线头固定在对应的络纱管(13)外侧,接着控制第三驱动装置(6)带动多组转动座(16)同步同向转动,转动座(16)带动络纱管(13)一同转动,使得络纱管(13)开始对原纱线进行卷绕;
二、在过程中,若是卷绕较粗的原纱线,则控制驱动电机(703)带动第二螺纹杆(708)顺时针转动,因螺纹作用迫使第二内螺纹块(711)上升,第二铰接杆(710)便会将两组安装板(702)向外侧撑动,使得两组安装板(702)与条形板(707)之间的夹逐渐增大,与此同时原纱盘和络纱管(13)之间纱线的松紧度也逐渐增大,而缓冲弹簧(709)也受缩短,反之,若是络纱管(13)卷绕较细的纱线,则控制驱动电机(703)带动第二螺纹杆(708)逆时针转动即可;
三、在原纱盘上的纱线不断向络纱管(13)移动时,原纱盘与导向轮(701)之间的纱线会出现不断抖动的现象,而缓冲弹簧(709)会根据纱线抖动出现的纱线松紧度变化而不断伸长或缩短,保持导向轮(701)和络纱管(13)之间的纱线不会出现松弛状态。

说明书全文

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及智能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及智能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络丝机,亦称络筒机、络纱机,其主要包括管纱插座、清纱器、张器以及卷纱装置,它的工作原理是纱线或丝自管纱上退绕下来,再经过清纱器将清除纱线或丝上的杂质和疵点,然后在张力器的作用下,通过卷纱装置,将纱或丝绕至线筒上,完成了纱线或丝的准备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后道工序的劳动生产率和设备生产。
[0003] 当前的智能络丝机通常是操作人员手动将络纱管插到络纱管插座上,也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将卷满线的络纱管逐一取下并进行更换,而由于目前的智能络丝机往往是可以同时带动多组络纱管进行卷线,操作人员却只能逐一拆卸每一组络纱管后,才能固定新的络纱管,从而降低了整个智能络丝机的生产效率;且当前的智能络丝机多是仅仅依靠络纱管自身对纱线进行卷线,而络纱管自身卷线的过程中,纱线缠绕到络纱管上的松紧度十分有限,无法进一步提高纱线缠绕到络纱管上的松紧度;同时当前智能络丝机中的络纱管在卷线的过程中,由于原纱盘在放线的过程中,原纱盘和络纱管之间纱线的松紧度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而不同粗细的纱线所能承受的拉力大小也皆不相同,若是无法根据不同粗细的纱线自由调整纱线的松紧度,则可能会影响络纱管的卷线效果,也可能会导致纱线因松紧度不合适而发生断裂现象。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及智能调节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包括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顶部安装有U型架,且U型架的内侧设置有升降板,所述安装台底部的两侧对称均匀设置有插座,所述安装台的底部设置有与插座相互配合的调节组件,所述安装台顶部的两侧对称均匀设置有八组转动座,所述安装台的底部设置有与十六组转动座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转动座的顶部插设有络纱管,所述升降板的两侧对称均匀安装有八组第二导线环,所述U型架内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络纱管相互配合的辅助卷线组件,所述U型架内部的顶端设置有与络纱管相互配合的取料组件,所述U型架内部的两端共同设置有与取料组件相互配合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U型架内部的两端共同设置有与升降板相互配合的第四驱动装置,所述安装台一侧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
[0006] 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导向轮、安装板、驱动电机、交接条、固定板、第一导线环、条形板、第二螺纹杆、缓冲弹簧、第二铰接杆和第二内螺纹,所述安装台底部两组支撑板内侧的顶部安装有条形板,所述安装台底部两组支撑板内侧的中间位置处共同安装有固定板,且固定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固定板并安装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块,且第二内螺纹块的外侧对称铰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条形板两侧的顶部对称铰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外侧的顶部均匀铰接有交接条,且交接条外侧的底部安装有导向轮,所述交接条内侧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与安装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铰接杆远离第二内螺纹块的一端穿过条形板与相邻一组安装板的内侧铰接,所述条形板外侧的底部均匀安装有第一导线环。
[0007] 优选的,所述取料组件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一螺纹杆、第一内螺纹块、活动框、活动板、抵板、第一铰接杆、固定块和插管,所述U型架的内顶部设置有活动板,且活动板外侧均匀套设有活动框,所述活动框底部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插管,所述插管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螺纹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块,所述第一螺纹杆外侧的底部套设有与插管内侧固定连接的固定块,所述插管内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抵板,所述抵板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对称铰接有第一铰接杆,且两组第一铰接杆远离抵板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内螺纹块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框顶部的一侧安装有与两组第一螺纹杆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控制面板通过导线与第一驱动装置电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辅助卷线组件包括安装条、第一电动推杆挤压辊、U型杆、复位弹簧、挡块、连接滑块和连接滑槽,所述U型架内顶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连接滑块,且连接滑块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滑槽,所述连接滑槽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一侧的底部设置有U型杆,且U型杆远离安装条的一侧安装有与络纱管相互配合的挤压辊,所述U型杆远离挤压辊一侧的两端穿过安装条并安装有挡块,所述U型杆远离挤压辊的一侧套设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条和挡块固定连接,所述U型架内部靠近控制面板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两组连接滑槽的外侧固定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第四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传动皮带、第三螺纹杆、升降滑槽和升降滑块,所述U型架内部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升降滑槽,两组升降滑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三螺纹杆,且第三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设置有与升降滑槽相互配合的升降滑块,而升降滑块的外侧与升降板固定连接,两组第三螺纹杆的顶端延伸至U型架的上方并安装有第一皮带轮,且两组第一皮带轮的外侧共同设置有第一传动皮带,所述U型架顶部一端的一侧安装有与相邻第三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四螺纹杆、第二皮带轮和第二传动皮带,所述U型架内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第四螺纹杆,且第四螺纹杆顶端和底端分别与U型架的内顶部和安装台的顶部转动连接,而活动板顶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与第四螺纹杆相互配合的连接螺纹孔,两组第四螺纹杆外侧的顶端皆安装有第二皮带轮,且两组第二皮带轮的外侧共同设置有第二传动皮带,所述U型架顶部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与第四螺纹杆传动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第三伺服电机、链轮和链条,十六组所述转动座的底端穿过安装台并安装有链轮,且十六组链轮的外侧共同设置有链条,所述安装台底部一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而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相邻一组转动座的底端固定连接。
[0012]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顶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输出端与相邻一组活动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板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条,所述滑动条的外侧与八组活动框的内侧固定连接。
[0013] 优选的,所述转动座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顶端和插管的底部皆安装有与络纱管内侧相互配合的固定球。
[0014] 优选的,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的调节方法,其调节方法步骤如下:一、首先将管纱分别插到对应的插座上,然后将原纱线头依次经过第一导线环、导向轮和第二导线环后,将原纱线头固定在对应的络纱管外侧,接着控制第三驱动装置带动多组转动座同步同向转动,转动座带动络纱管一同转动,使得络纱管开始对原纱线进行卷绕;
二、在过程中,若是卷绕较粗的原纱线,则控制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顺时针转动,因螺纹作用迫使第二内螺纹块上升,第二铰接杆便会将两组安装板向外侧撑动,使得两组安装板与条形板之间的夹逐渐增大,与此同时原纱盘和络纱管之间纱线的松紧度也逐渐增大,而缓冲弹簧也受力缩短,反之,若是络纱管卷绕较细的纱线,则控制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逆时针转动即可;
三、在原纱盘上的纱线不断向络纱管移动时,原纱盘与导向轮之间的纱线会出现
不断抖动的现象,而缓冲弹簧会根据纱线抖动出现的纱线松紧度变化而不断伸长或缩短,保持导向轮和络纱管之间的纱线不会出现松弛状态。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及智能调节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在需要更换下卷满纱线的络纱管时,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活动板逐渐下降,直到插管插进对应的络纱管内,之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螺纹杆顺时针转动,由于螺纹作用迫使第一内螺纹块在插管的内部下降,迫使第一铰接杆将两组抵板向插管的外侧推动,从而使得两组抵板的外侧紧紧贴在络纱管内侧的顶部,之后便控制第二驱动装置带动活动板上升,上升的活动板也带动络纱管一同上升,实现自动将所有的络纱管同步从转动座上取下,使得该络丝机更加智能化,之后控制第二电动推杆缩短,此时多组络纱管便会自动离开多组转动座的正上方,既便于操作人员手动将未卷线的络纱管重新插到多组转动座上,也便于操作人员后续手动将卷满纱线的络纱管从插管外侧向下拉动并取走,取走插管外侧的络纱管时,先控制第一驱动装置逆时针转动,使得两组抵板不再紧紧贴在络纱管的内壁上,之后操作人员便可以快速将卷满纱线的络纱管取下,加快了络纱管的更换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整个智能络丝机的生产效率。
[0016] 2、本发明中络纱管在卷纱线的过程中,控制第一电动推杆缩短,使得多组安装条同时向靠近第一电动推杆的一端移动,直到安装条上设置的挤压辊紧紧贴在络纱管的外侧,使得络纱管上缠绕的纱线能够更加紧紧地贴在络纱管的外侧,络纱管转动时也会带动挤压辊转动,随着络纱管外侧缠绕的纱线逐渐增多,迫使U型杆逐渐向远离络纱管一端移动,复位弹簧受力逐渐被拉长,纱线会进一步紧紧缠绕在络纱管上。
[0017] 3、本发明在络纱管卷绕不同粗细的纱线时,控制驱动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顺时针转动,因螺纹作用迫使第二内螺纹块上升,第二铰接杆便会将两组安装板向外侧撑动,使得两组安装板与条形板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原纱盘和络纱管之间纱线的松紧度自动逐渐增大,此时络纱管也能将纱线更加紧致地卷绕起来,而缓冲弹簧也受力缩短,实现了该络丝机能够根据不同粗细的纱线自由调整纱线在被卷绕过程中的松紧度,有助于该络丝机的使用效果和智能性。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发明工作时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一主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主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的侧视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活动板的侧视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活动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3的A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图3的B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图3的C处放大图。
[0019] 图中:1、U型架;2、取料组件;201、第一驱动装置;202、第一螺纹杆;203、第一内螺纹块;204、活动框;205、活动板;206、抵板;207、第一铰接杆;208、固定块;209、插管;3、辅助卷线组件;301、安装条;302、第一电动推杆;303、挤压辊;304、U型杆;305、复位弹簧;306、挡块;307、连接滑块;308、连接滑槽;4、第二驱动装置;5、控制面板;6、第三驱动装置;7、调节组件;701、导向轮;702、安装板;703、驱动电机;704、交接条;705、固定板;706、第一导线环;707、条形板;708、第二螺纹杆;709、缓冲弹簧;710、第二铰接杆;711、第二内螺纹块;8、插座;9、安装台;10、升降板;11、第二电动推杆;12、第四驱动装置;13、络纱管;14、滑动条;15、滑动槽;16、转动座;17、连接杆;18、固定球;19、第二导线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包括安装台9,安装台9的顶部安装有U型架1,且U型架1的内侧设置有升降板10,安装台9底部的两侧对称均匀设置有插座8,安装台9的底部设置有与插座8相互配合的调节组件7,安装台9顶部的两侧对称均匀设置有八组转动座16,安装台9的底部设置有与十六组转动座16传动连接的第三驱动装置6,转动座16的顶部插设有络纱管13,升降板10的两侧对称均匀安装有八组第二导线环19,U型架1内部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与络纱管13相互配合的辅助卷线组件3,U型架1内部的顶端设置有与络纱管13相互配合的取料组件2,U型架1内部的两端共同设置有与取料组件2相互配合的第二驱动装置4,U型架1内部的两端共同设置有与升降板10相互配合的第四驱动装置12,安装台9一侧的一端安装有控制面板5。
[0022]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7包括导向轮701、安装板702、驱动电机703、交接条704、固定板705、第一导线环706、条形板707、第二螺纹杆708、缓冲弹簧709、第二铰接杆710和第二内螺纹块711,安装台9底部两组支撑板内侧的顶部安装有条形板707,安装台9底部两组支撑板内侧的中间位置处共同安装有固定板705,且固定板705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驱动电机703,驱动电机703的输出端穿过固定板705并安装有第二螺纹杆708,第二螺纹杆708的外侧螺纹设置有第二内螺纹块711,且第二内螺纹块711的外侧对称铰接有第二铰接杆710,条形板707两侧的顶部对称铰接有安装板702,安装板702外侧的顶部均匀铰接有交接条704,且交接条704外侧的底部安装有导向轮701,交接条704内侧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弹簧709,缓冲弹簧709的底端与安装板702的外侧固定连接,第二铰接杆710远离第二内螺纹块711的一端穿过条形板707与相邻一组安装板702的内侧铰接,条形板707外侧的底部均匀安装有第一导线环706,控制驱动电机703带动第二螺纹杆708顺时针转动,因螺纹作用迫使第二内螺纹块711上升,第二铰接杆710便会将两组安装板702向外侧撑动,使得两组安装板702与条形板707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实现了该智能络丝机能够根据不同粗细的纱线自由调整纱线在被卷绕过程中的松紧度。
[0023] 进一步地,取料组件2包括第一驱动装置201、第一螺纹杆202、第一内螺纹块203、活动框204、活动板205、抵板206、第一铰接杆207、固定块208和插管209,U型架1的内顶部设置有活动板205,且活动板205外侧均匀套设有活动框204,活动框204底部的两侧对称安装有插管209,插管209内部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螺纹杆202,且第一螺纹杆202外侧的中间位置处螺纹设置有第一内螺纹块203,第一螺纹杆202外侧的底部套设有与插管209内侧固定连接的固定块208,插管209内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抵板206,抵板206内侧的顶部和底部对称铰接有第一铰接杆207,且两组第一铰接杆207远离抵板206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内螺纹块203和固定块208固定连接,活动框204顶部的一侧安装有与两组第一螺纹杆202传动连接的第一驱动装置201,控制面板5通过导线与第一驱动装置201电连接,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活动板205上升,上升的活动板205也带动络纱管13一同上升,之后控制第二电动推杆
11缩短,此时多组络纱管13便会离开多组转动座16的正上方,既便于操作人员手动将未卷线的络纱管13重新插到多组转动座16上。
[0024] 进一步地,辅助卷线组件3包括安装条301、第一电动推杆302、挤压辊303、U型杆304、复位弹簧305、挡块306、连接滑块307和连接滑槽308,U型架1内顶部的两侧对称开设有连接滑块307,且连接滑块307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滑槽308,连接滑槽308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安装条301,安装条301一侧的底部设置有U型杆304,且U型杆304远离安装条301的一侧安装有与络纱管13相互配合的挤压辊303,U型杆304远离挤压辊303一侧的两端穿过安装条301并安装有挡块306,U型杆304远离挤压辊303的一侧套设有复位弹簧305,且复位弹簧305的两端分别与安装条301和挡块306固定连接,U型架1内部靠近控制面板5一端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第一电动推杆302,第一电动推杆302的输出端与两组连接滑槽308的外侧固定连接,控制第一电动推杆302缩短,使得多组安装条301同时向靠近第一电动推杆302的一端移动,直到安装条301上设置的挤压辊303紧紧贴在络纱管13的外侧,使得络纱管13上缠绕的纱线能够更加紧紧地贴在络纱管13的外侧。
[0025] 进一步地,第四驱动装置12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一传动皮带、第三螺纹杆、升降滑槽和升降滑块,U型架1内部的两端对称开设有升降滑槽,两组升降滑槽的内部对称设置有第三螺纹杆,且第三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设置有与升降滑槽相互配合的升降滑块,而升降滑块的外侧与升降板10固定连接,两组第三螺纹杆的顶端延伸至U型架1的上方并安装有第一皮带轮,且两组第一皮带轮的外侧共同设置有第一传动皮带,U型架1顶部一端的一侧安装有与相邻第三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控制第一伺服电机带动两组第三螺纹杆同步转动,因螺纹作用迫使升降滑块在升降滑槽内上升或下降,也就带动了整个升降板10上升或下降。
[0026]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装置4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四螺纹杆、第二皮带轮和第二传动皮带,U型架1内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第四螺纹杆,且第四螺纹杆顶端和底端分别与U型架1的内顶部和安装台9的顶部转动连接,而活动板205顶部两端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与第四螺纹杆相互配合的连接螺纹孔,两组第四螺纹杆外侧的顶端皆安装有第二皮带轮,且两组第二皮带轮的外侧共同设置有第二传动皮带,U型架1顶部一端的中间位置处安装有与第四螺纹杆传动连接的第二伺服电机,控制第二伺服电机带动两组第四螺纹杆同步转动,因螺纹作用迫使活动板205在U型架1的内侧上升或下降。
[0027] 进一步地,第三驱动装置6包括第三伺服电机、链轮和链条,十六组转动座16的底端穿过安装台9并安装有链轮,且十六组链轮的外侧共同设置有链条,安装台9底部一端的一侧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而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相邻一组转动座16的底端固定连接,控制第三伺服电机同时带动所有的转动座16同步同向转动,使得转动座16上的络纱管13可以稳定地进行卷线。
[0028] 进一步地,活动板205顶部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电动推杆11,第二电动推杆11的输出端与相邻一组活动框204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动板205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滑动槽15,且滑动槽15的内部设置有滑动条14,滑动条14的外侧与八组活动框204的内侧固定连接,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1缩短,使得所有活动框204同步向靠近第二电动推杆11的一端移动,插管209外侧固定的络纱管13也会移动离开转动座16的正上方,而滑动条14在滑动槽15的内部滑动。
[0029] 进一步地,转动座16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的顶端和插管209的底部皆安装有与络纱管13内侧相互配合的固定球18,有助于将络纱管13稳定的固定在转动座16或插管209的外侧。
[0030] 进一步地,涨紧度可调节的智能络丝机的调节方法,其调节方法步骤如下:一、首先将管纱分别插到对应的插座8上,然后将原纱线头依次经过第一导线环
706、导向轮701和第二导线环19后,将原纱线头固定在对应的络纱管13外侧,接着控制第三驱动装置6带动多组转动座16同步同向转动,转动座16带动络纱管13一同转动,使得络纱管
13开始对原纱线进行卷绕;
二、在过程中,若是卷绕较粗的原纱线,则控制驱动电机703带动第二螺纹杆708顺时针转动,因螺纹作用迫使第二内螺纹块711上升,第二铰接杆710便会将两组安装板702向外侧撑动,使得两组安装板702与条形板707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与此同时原纱盘和络纱管13之间纱线的松紧度也逐渐增大,而缓冲弹簧709也受力缩短,反之,若是络纱管13卷绕较细的纱线,则控制驱动电机703带动第二螺纹杆708逆时针转动即可;
三、在原纱盘上的纱线不断向络纱管13移动时,原纱盘与导向轮701之间的纱线会出现不断抖动的现象,而缓冲弹簧709会根据纱线抖动出现的纱线松紧度变化而不断伸长或缩短,保持导向轮701和络纱管13之间的纱线不会出现松弛状态。
[0031] 实施例1,如图1‑9所示,在需要更换下卷满纱线的络纱管时,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活动板205逐渐下降,直到插管209插进对应的络纱管内,之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01带动第一螺纹杆202顺时针转动,由于螺纹作用迫使第一内螺纹块203在插管209的内部下降,迫使第一铰接杆207将两组抵板206向插管209的外侧推动,从而使得两组抵板206的外侧紧紧贴在络纱管13内侧的顶部,之后便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活动板205上升,上升的活动板205也带动络纱管13一同上升,迫使络纱管13与转动座16分离,之后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1缩短,由于多组活动框204皆与两组滑动条14的外侧固定连接,便使得多组活动框204一同向靠近第二电动推杆11的一端移动,此时多组络纱管13便会离开多组转动座16的正上方,既便于操作人员手动将未卷线的络纱管13重新插到多组转动座16上,也便于操作人员后续手动将卷满纱线的络纱管13从插管209外侧向下拉动并取走,取走插管209外侧的络纱管13时,先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01逆时针转动,使得两组抵板206不再紧紧贴在络纱管13的内壁上,之后操作人员便可以快速将卷满纱线的络纱管取下,加快了络纱管的更换效率。
[0032] 实施例2,如图1、2、3、4和10所示,络纱管13在卷纱线的过程中,控制第一电动推杆302缩短,连接滑槽308在连接滑块307的内部也向靠近连接滑槽308的一端移动,使得多组安装条301同时向靠近第一电动推杆302的一端移动,直到安装条301上设置的挤压辊303紧紧贴在络纱管13的外侧,使得络纱管13上缠绕的纱线能够更加紧紧地贴在络纱管13的外侧,络纱管13转动时也会带动挤压辊303转动,随着络纱管13外侧缠绕的纱线逐渐增多,迫使U型杆304逐渐向远离络纱管13一端移动,复位弹簧305受力逐渐被拉长,纱线会进一步紧紧缠绕在络纱管13上,与此同时,控制第四驱动装置12带动升降板10不断匀速上下移动,使得原纱线能够均匀地缠绕到络纱管13的外侧。
[0033] 实施例3,如图1‑5所示,在络纱管13卷绕不同粗细的纱线时,控制驱动电机703带动第二螺纹杆708顺时针转动,因螺纹作用迫使第二内螺纹块711上升,第二铰接杆710便会将两组安装板702向外侧撑动,使得两组安装板702与条形板707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原纱盘和络纱管之间纱线的松紧度逐渐增大,此时络纱管13也能将纱线更加紧致地卷绕起来,而缓冲弹簧709也受力缩短,实现了该智能络丝机能够根据不同粗细的纱线自由调整纱线在被卷绕过程中的松紧度。
[0034] 工作原理:使用前将装置接通电源,在需要更换下卷满纱线的络纱管时,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活动板205逐渐下降,直到插管209插进对应的络纱管内,之后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01带动第一螺纹杆202顺时针转动,由于螺纹作用迫使第一内螺纹块203在插管209的内部下降,迫使第一铰接杆207将两组抵板206向插管209的外侧推动,从而使得两组抵板206的外侧紧紧贴在络纱管13内侧的顶部,之后便控制第二驱动装置4带动活动板205上升,上升的活动板205也带动络纱管13一同上升,迫使络纱管13与转动座16分离,之后控制第二电动推杆11缩短,由于多组活动框204皆与两组滑动条14的外侧固定连接,便使得多组活动框204一同向靠近第二电动推杆11的一端移动,此时多组络纱管13便会离开多组转动座16的正上方,既便于操作人员手动将未卷线的络纱管13重新插到多组转动座16上,也便于操作人员后续手动将卷满纱线的络纱管13从插管209外侧向下拉动并取走,取走插管209外侧的络纱管13时,先控制第一驱动装置201逆时针转动,使得两组抵板206不再紧紧贴在络纱管13的内壁上,之后操作人员便可以快速将卷满纱线的络纱管取下,加快了络纱管的更换效率;
络纱管13在卷纱线的过程中,控制第一电动推杆302缩短,连接滑槽308在连接滑
块307的内部也向靠近连接滑槽308的一端移动,使得多组安装条301同时向靠近第一电动推杆302的一端移动,直到安装条301上设置的挤压辊303紧紧贴在络纱管13的外侧,使得络纱管13上缠绕的纱线能够更加紧紧地贴在络纱管13的外侧,络纱管13转动时也会带动挤压辊303转动,随着络纱管13外侧缠绕的纱线逐渐增多,迫使U型杆304逐渐向远离络纱管13一端移动,复位弹簧305受力逐渐被拉长,纱线会进一步紧紧缠绕在络纱管13上,与此同时,控制第四驱动装置12带动升降板10不断匀速上下移动,使得原纱线能够均匀地缠绕到络纱管
13的外侧;在络纱管13卷绕不同粗细的纱线时,控制驱动电机703带动第二螺纹杆708顺时针转动,因螺纹作用迫使第二内螺纹块711上升,第二铰接杆710便会将两组安装板702向外侧撑动,使得两组安装板702与条形板707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原纱盘和络纱管之间纱线的松紧度逐渐增大,此时络纱管13也能将纱线更加紧致地卷绕起来,而缓冲弹簧
709也受力缩短,实现了该智能络丝机能够根据不同粗细的纱线自由调整纱线在被卷绕过程中的松紧度。
[003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地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36]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0037]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