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

申请号 CN201680021266.1 申请日 2016-05-13 公开(公告)号 CN107531442B 公开(公告)日 2020-06-23
申请人 东丽株式会社; 发明人 山口纯郎; 村田祥; 林刚史;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系单丝的50重量%以上由乳酸 单体 构成,卷装体最内层部的单丝的干热收缩应 力 为0.04cN/dtex以下。本发明提供纱织物的品质和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优异的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系单丝的纤度为15dtex~40dtex,所述聚乳酸系单丝的50重量%以上由乳酸单体构成,所述单丝的拉伸强度为3.5cN/dtex以上,卷装体最内层部的单丝的干热收缩应为0.040cN/dtex以下,其中,所谓卷装体最内层部,是将卷厚5mm以内的部分定义为最内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丝的沸收缩率为20%以下。

说明书全文

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更详细而言,涉及可得到优异的纱织物的品质、并且整经、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优异的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防止全球变暖、保存化石资源、削减废弃物等环境问题已被普遍提出,在此背景下,利用了生物质的生物降解聚合物受到关注,作为该生物降解性聚合物,聚乳酸聚合物特别受到关注。聚乳酸聚合物是以通过将从植物中提取的淀粉进行发酵而得到的乳酸作为原料的聚合物,在利用了生物质的生物降解性聚合物中,透明性、学特性、耐热性、成本的均衡性最优异。通常,聚乳酸单丝的制造方法包括先卷绕未拉伸丝、然后进行拉伸的二工序法(专利文献1);将聚合物熔融后、直接进行拉伸、卷绕的一工序法(专利文献2);将复丝分纤的直接(straight)分纤法(专利文献3)。从聚乳酸单丝的制造成本方面考虑,一工序法比二工序法、直接分纤法更优异。
[0003] 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在聚乳酸单丝卷装体端面上不存在掉丝的卷装体的一工序法,提出了将拉伸张力控制为0.04cN/dtex~0.35cN/dtex、将卷绕张力控制为0.04cN/dtex~0.20cN/dtex的制造方法。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31826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32223号公报
[0008]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8428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0]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聚乳酸单丝而言,由于是二工序法,因而在制造成本方面强烈希望成本进一步下降,强烈希望应用一工序法进行工业生产。
[0011] 对于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而言,在整经、织造时,通过抑制从卷装体解舒单丝时的解舒张力变动,可得到高品质的织物,但卷装体最内层部的收缩应力变高,仍然存在因最内层部的丝解舒不良而导致的断丝的问题。
[0012] 对于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聚乳酸系单丝而言,由于将复丝拉伸丝分纤,因而存在在制成高密度织物时容易发生纤度不均的问题。另外,由于是直接分纤法,因而在制造成本方面强烈希望成本进一步下降。
[001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前述以往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可得到优异的纱织物的品质、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优异的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
[0014]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5] 本发明为了达成上述的课题,采用以下的构成。
[0016] (1)一种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系单丝的50重量%以上由乳酸单体构成,卷装体最内层部的单丝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40cN/dtex以下。
[0017] (2)如(1)所述的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单丝的拉伸强度为2.5cN/dtex以上,沸收缩率为20%以下。
[0018] (3)如(1)或(2)所述的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其特征在于,前述单丝的纤度为15dtex~40dtex。
[0019] 发明的效果
[0020] 通过本发明,可提供可得到优异的纱织物的品质、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优异的聚乳酸系单丝圆筒状卷装体。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聚乳酸系单丝圆筒状卷装体的正面概略图。
[0022] 图2为制造本发明的聚乳酸系单丝圆筒状卷装体的纺丝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乳酸系聚合物是以-(O-CHCH3-CO)–为重复单元的聚合物,是指将乳酸、丙交酯(lactide)等乳酸的低聚物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乳酸中存在D-乳酸和L-乳酸这2种光学异构体,因此,其聚合物也包括仅由D体形成的聚(D-乳酸)和仅由L体形成的聚(L-乳酸)及由两者形成的聚乳酸聚合物。随着聚乳酸聚合物中的D-乳酸或L-乳酸的光学纯度降低,结晶性下降,熔点下降增大。因此,为了提高耐热性,光学纯度优选为90%以上。但是,与如上所述地将2种光学异构体单纯混合而成的体系不同,若在将前述2种光学异构体共混(blend)并成型成纤维后,实施140℃以上的高温热处理,制成形成有外消旋晶体(racemic crystal)的立体复合物(stereocomplex),则可飞跃性地提高熔点,因而更优选。
[0024] 对于本发明的聚乳酸系单丝而言,从保存化石资源、生物再循环的观点考虑,需要使构成聚合物的乳酸单体的比率为50重量%以上。优选使构成聚合物的乳酸单体为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75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重量%以上。另外,也可共聚乳酸以外的成分,只要在不损害上述范围内的聚乳酸的性质的范围内即可。
[0025] 本发明的圆筒状卷装体中,被卷绕在卷装体最内层部的聚乳酸系单丝的干热收缩应力需要为0.040cN/dtex以下。
[0026] 此处所谓卷装体最内层部,是将卷厚5mm以内的部分定义为最内层。另外,所谓干热收缩应力,是指纤维轴向的连续干热收缩应力,使丝条在送丝辊与引丝辊的辊间行进,在上述辊间实施干热处理,然后利用张力测定器连续地测定收缩应力(cN)。测定频率为每1cm 6次,将其平均值作为1个数据,采集1000个数据。由得到的1000个数据算出平均值,算出干热收缩应力。
[0027] 通过使干热收缩应力为0.040cN/dtex以下,从而可抑制在织造时聚乳酸系单丝从卷装体最内层部被解舒时的断丝,成为可得到优异的纱织物的品质、高次通过性优异的卷装体。超过0.040cN/dtex时,卷装体最内层部的聚乳酸系单丝受到残留收缩应力的影响,上层的丝变得容易钻入至下层的丝之下,在解舒时容易断丝,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有时变差。另外,关于织物品质,有时也发生因最内层部的高次通过性而导致的紧纬缺陷、因断丝而导致的织机停止段的缺陷等,纱织物的品质变差。干热收缩应力优选为0.030cN/dtex以下。干热收缩应力越小越好,但实质上,本发明中的干热收缩应力最小值为0.020cN/dtex左右。
[0028] 作为将干热收缩应力控制为上述范围的方法,包括下述方法:如后文所述,以使图2中的卷绕装置14的辊牵引环12相对于卷装体3的表面速度超速(overfeed)(加速)0.05%~2.00%的方式进行强制地驱动、控制、使丝松弛而进行卷绕的方法;将对辊牵引环12与卷装体3接触的线长施加的负荷(以下,称为面压)设定为50N/m~125N/m的范围而进行卷绕的方法;等等。另外,通过将这些方法组合而实施,能进一步降低干热收缩应力。
[0029] 构成本发明的圆筒状卷装体的聚乳酸系单丝的拉伸强度优选为2.5cN/dtex以上。通过使所述拉伸强度为2.5cN/dtex以上,从而可抑制在织造时从卷装体解舒聚乳酸单丝时的断丝,另外,在制成纱织物时可得到良好的织物强度。拉伸强度更优选为3.5cN/dtex以上。强度越大越好,但本发明中的强度最大值为5.0cN/dtex。另外,对于强度而言,利用经加热的第1导丝辊与经加热的第2导丝辊的速度差而进行拉伸,得到规定强度。
[0030] 构成本发明的圆筒状卷装体的聚乳酸系单丝的伸长率优选为35%~55%。通过使所述伸长率为上述范围,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制成茶包时的高次加工稳定性提高。进一步优选伸长率为40%~50%。对于伸长率而言,利用经加热的第1导丝辊和经加热的第2导丝辊的速度差而进行拉伸,得到规定伸长率。
[0031] 构成本发明的圆筒状卷装体的聚乳酸系单丝的纤度优选为15dtex~40dtex。通过使所述纤度为上述范围,从而在制成茶包用纱织物时,可形成最合适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孔面积,成为最适于茶类的提取速度,成为有味道的茶。
[0032] 构成本发明的圆筒状卷装体的聚乳酸系单丝的沸水收缩率优选为20%以下。通过使所述沸水收缩率为20%以下,从而在加工成茶包用纱织物时,即使在注入热水时发生收缩,也能形成最合适的每单位面积的开孔面积,成为最适于茶类的提取速度,成为有味道的茶。沸水收缩率更优选为17%以下。
[0033] 接下来,按照图2的工序概略图来说明本发明的聚乳酸系单丝卷装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聚乳酸系单丝卷装体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工序概略图。
[0034] 熔融纺丝机中的纺丝箱体(spinning block)4通过未图示的加热装置而被加热。将喷丝头5安装于前述纺丝箱体4,将聚乳酸系聚合物熔融,从喷丝头5吐出聚合物而形成丝条1,通过设置于喷丝头5的下游侧的未图示的冷却装置将丝条1均匀冷却,然后,通过供油装置6向丝条1赋予油剂,在第1导丝辊7、8与第2导丝辊9、10间进行拉伸,然后通过卷绕装置
14进行卷绕,形成卷装体3。
[0035]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单丝的卷绕方法中,优选以0.04cN/dtex~0.15cN/dtex的卷绕张力进行卷绕。上述卷绕张力例如可通过第1导丝辊7、8与第2导丝辊9、10的速度差、或第2导丝辊9、10与卷绕装置14的速度差等来控制。通过使卷绕张力为0.04cN/dtex以上,从而能以稳定的操作进行卷绕。另外,通过使卷绕张力为0.15cN/dtex以下,从而能在往复运动(traverse)的折回时使得丝不从卷装体端面掉丝地形成圆筒状卷装体。卷绕张力更优选为0.06cN/dtex~0.10cN/dtex。通过以上述范围的卷绕张力进行卷绕,从而可抑制从卷装体端面掉丝、并且可得到良好的圆筒状卷装体形态(form)。此外,卷绕了规定时间而形成的卷装体3不发生卷紧,能容易地从芯轴(spindle)13拔出卷装体3,并且可得到稳定的操作性。
[0036]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单丝的卷绕方法中,优选进行设定以使卷绕装置14的辊牵引环12相对于卷装体3的表面速度的超速率(以下,称为RB驱动OF率)成为0.05%~2.00%。
[0037] RB驱动OF率由辊牵引环12的设定速度(VR)、设定卷绕速度(V)、利用VR=V×(1+OF率/100)算出。辊牵引环12的设定速度(VR)与辊牵引环OF率无关,常常以使以卷绕速度(V)进行旋转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对于芯轴13而言,为了在强制驱动辊牵引环12时,以设定卷绕速度(V)使辊牵引环12旋转,需要在辊牵引环12上安装制动器。因此,将会使得芯轴13的速度比设定卷绕速度(V)减少。即,辊牵引环12的速度为设定卷绕速度(V)而进行旋转,芯轴13的速度小于设定卷绕速度(V)而进行旋转,因此,辊牵引环12与芯轴13之间成为松弛状态,因此,能以缓张力状态卷绕丝条1。
[0038] 因此,通过使RB驱动OF率为上述范围,能以适度的缓张力状态卷绕辊牵引环12与芯轴13之间的丝条1,可实现残留收缩应力的缓和。因此,尤其是可将被卷绕于卷装体最内层部的聚乳酸系单丝的干热收缩应力优选控制为0.040cN/dtex以下,可得到能得到优异的纱织物的品质、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优异的聚乳酸单丝圆筒状卷装体。另外,即使在满卷卷装体形成时,也可抑制卷装体的崩坏、膨胀,可得到良好的形状的聚乳酸系单丝圆筒状卷装体。RB驱动OF率更优选为0.10%~1.00%。
[0039] 调节被安装于卷绕装置14的用于设定面压的压缩空气压力,设定成规定的压力。例如,在将面压设定为70N/m时,在卷宽A为70mm、在安装于芯轴13的纸管上的卷绕数为12筒(drum)时,调节面压设定用的压缩空气压力,将辊牵引环12向芯轴13施加的压力设定成
58.8N。
[0040]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单丝的卷绕方法中,优选使对卷绕装置14的辊牵引环12与卷装体3接触的线长施加的负荷(以下,称为面压)为50N/m~125N/m。通过为上述范围,可向卷装体赋予适度的硬度,可稳定地进行卷绕,可实现残留收缩应力的缓和。因此,尤其是可将被卷绕于卷装体最内层部的聚乳酸系单丝的干热收缩应力优选控制为0.040cN/dtex以下,可得到能得到优异的纱织物的品质、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优异的聚乳酸系单丝圆筒状卷装体。面压更优选为60N/m~100N/m。
[0041] 因此,如上所述,特别优选在适度的缓张力状态下,在向卷装体赋予适度的硬度的状态下卷绕辊牵引环12与芯轴13之间的丝条1,特别优选使OF率为0.05%~2.00%并且使面压为50N/m~125N/m而进行卷绕。
[0042] 本发明的聚乳酸系单丝卷装体的制造方法中的油剂赋予可使用公知的纺丝油剂、供油装置进行。作为纺丝油剂,可以以经矿物油稀释的直馏型油剂、经水稀释的乳液系油剂等通常可使用的纺丝油剂中的任意形态使用。作为纺丝油剂成分中的平滑剂成分、乳化剂成分,可举出酯系、矿物油系、醚酯系等平滑剂、在分子中具有聚基亚烷基的醚型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多元醇部分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基亚烷基多元醇脂肪酸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关于供油装置,可举出给油辊方式、供油导槽(guide)方式等。作为向纤维赋予油剂的优选的油剂附着量,为0.3重量%~1.0重量%,更优选为0.5重量%~0.8重量%。
[0043] 本发明的由聚乳酸系单丝形成的圆筒状卷装体的制造方法中,加热拉伸通常使用导丝辊进行,需要使加热拉伸温度为60℃~120℃。对于加热拉伸而言,优选使用加热导丝辊进行拉伸,导丝辊温度是用接触式温度计实际测得的值。
[0044] 导丝辊例如包括第1导丝辊和第2导丝辊,为了提高丝的追从性,导丝辊优选使用以2个导丝辊为一对的纳尔逊导丝辊。用第1导丝辊进行牵拉,在速度不同的导丝辊间进行拉伸。例如,在1阶段拉伸的情况下,在第1、第2导丝辊间进行。在2阶段拉伸的情况下,在第1、第2导丝辊间与第2、第3导丝辊间等进行。拉伸倍率、拉伸阶段数可以是任何数值,优选拉伸倍率为3.5~4.5倍,为1阶段拉伸。牵拉导丝辊(第1导丝辊)的温度为80℃~120℃的范围。通过使第1导丝辊温度为80℃以上,从而能不存在结晶结构不均地进行均匀的拉伸,能不发生失透现象、不发生拉伸强度的下降地得到稳定的品质。通过使第1导丝辊温度为120℃以下,可抑制因纺丝张力的下降而导致的断丝,可得到稳定的操作性。更优选为90℃~
110℃以下。
[0045] 拉伸导丝辊(第2导丝辊)的温度为100℃~130℃的范围。通过使第2导丝辊的温度为100℃以上,从而可提高取向结晶性,可降低聚乳酸单丝的沸水收缩率。通过使第2导丝辊的温度为130℃以下,可抑制因卷绕张力的下降而导致的断丝,可得到稳定的操作性。更优选为110℃~120℃。
[0046] 对于本发明的圆筒状卷装体而言,卷宽A优选为60mm~120mm。通过使所述卷宽A为上述范围,从而抑制丝解舒时的张力变动,使织物品质提高。更优选为70mm~90mm。
[0047] 作为构成本发明的圆筒状卷装体的聚乳酸系单丝的丝截面形状,可以是圆截面、Y型截面、T型截面、扁平截面、或使它们进一步变形而成的的形状。
[0048] 实施例
[0049] 利用以下实施例,进一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利用如下所述的方法测定实施例中的物性值,使用图2所示的纺丝装置实施熔融纺丝。
[0050] (1)干热收缩应力(cN/dtex)
[0051] 使用聚乳酸单丝圆筒状卷装体的卷厚2mm的筒(drum),使丝条以10cm/min的速度在送丝辊与引丝辊的辊间行进,在该辊间于100℃实施干热处理,利用位于其后方的张力测定器连续地测定收缩应力(cN)。测定频率为每1cm 6次,将其平均值作为1个数据,采集1000个数据。由得到的1000个数据算出平均值。测定装置使用了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社制的连续热收缩测定器FTA-500。
[0052] (2)纤度(dtex)
[0053] 按照JIS L1013(2010)8.3.1公量纤度(A法)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使公定回潮率为0%。
[0054] (3)沸水收缩率(%)
[0055] 按照JIS L1013(2010)8.18.1进行测定。使用框架周长为1.125m的测长器,将试样制作成卷绕圈数为20圈的绞丝(日文原文:カセ),测定放置24小时后的绞丝长,然后在沸水(99±1.0℃)中浸渍30分钟,测定自然干燥后的绞丝长,由沸水浸渍前后的绞丝长算出沸水收缩率(%)。
[0056] (4)拉伸强度(cN/dtex)、拉伸伸长率(%)
[0057] 按照JIS L1013(2010)8.5拉伸强度及伸长率进行测定。需要说明的是,使夹持间隔为500mm,拉伸速度为500mm/min。使用反复测定3次的平均值。
[0058] (5)加工断丝(次)
[0059] 准备卷厚为40mm、丝重量为1kg的聚乳酸单丝圆筒状卷装体100筒(drum),用喷气织机进行打纬评价,计数断丝次数。另外,对于断丝的计数而言,计数卷厚超过5mm的卷的断丝次数及作为最内层部分的卷厚为5mm以下的卷的断丝次数,将合计的断丝次数为5次以下的情况判定为合格,将为6次以上的情况判定为不合格。
[0060] (6)织物品质
[0061] 准备卷厚为40mm、丝重量为1kg的聚乳酸单丝圆筒状卷装体100个,用喷气织机实施打纬评价,在照明的亮度为250勒克斯以上1250勒克斯以下的位置检查外观,对坯布中的带状的光泽差进行观察。将不存在紧纬的状态判定为A,将稍微观察到紧纬的状态(弱水平)判定为B,将断续地观察到紧纬的状态(中水平)判定为C,将断续地严重观察到紧纬的状态(高水平)判定为D,以这4个阶段进行判定,将A、B水平作为合格。
[0062] (7)聚乳酸聚合物
[0063] 针对由光学纯度为99.5%的L乳酸制造的丙交酯,在双(2-乙基己酸)催化剂(丙交酯相对于催化剂摩尔比=10000:1)的存在下,在氮气气氛下于180℃进行180分钟聚合,得到聚乳酸聚合物。
[0064] (8)卷绕张力(cN/dtex)
[0065] 将使用東レエンジニアリング社制的TENSION METER和FT-Rpickup sensor,在图2所示的第2导丝辊9、10至卷绕装置14之间测得的张力值除以纤度而得到的值(cN/dtex)作为卷绕张力。
[0066] [实施例1]
[0067] 于230℃将70重量%以上由乳酸单体构成的聚乳酸碎片熔融,将其供于熔融纺丝用箱,将从喷丝头5吐出孔吐出的丝条冷却,用给油辊方式的供油装置6赋予(附着量为0.7重量%)经矿物油稀释的直馏纺丝油剂后,用已加热至100℃的第1导丝辊7、8和已加热至115℃的第2导丝辊9、10拉绕,拉伸至4.0倍并进行热处理后,一边用微型凸轮往复方式的往复运动装置11以5.6°的导丝度(日文原文:綾角)进行往复运动,一边在面压为70N/m、RB驱动OF率为1.00%、设定卷绕速度(V)为3000m/min的卷绕条件下,得到卷宽A为70mm、卷厚为40mm、卷量为1.0kg的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圆筒状卷装体的卷绕形态良好。
[0068]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1cN/dtex,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28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7%。
[0069] 使用喷气织机对得到的卷装体100筒实施打纬评价(经纱为30dtex的聚乳酸单丝),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0次,最内层部以外的加工断丝为1次,合计为1次,确认为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也不存在紧纬,为A水平,为良好。即,可知可得到优异的纱织物的品质,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优异。
[0070] [实施例2]
[0071] 将面压变更为100N/m,将RB驱动OF率变更为0.50%,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圆筒状卷装体的卷绕形态良好。
[0072]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2cN/dtex,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34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7%。
[0073]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1次,最内层部以外的加工断丝为0次,合计为1次,确认为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也不存在紧纬,为A水平,为良好。
[0074] [实施例3]
[0075] 将面压变更为125N/m,将RB驱动OF率变更为0.5%,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圆筒状卷装体的卷绕形态良好。
[0076]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3cN/dtex,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39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8%。
[0077]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对于在面压稍高的状态下进行了卷绕的实施例3而言,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2次,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为1次,合计3次,加工断丝稍微增加,但确认为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为部分地稍微观察到紧纬的程度的B水平,为合格水平。
[0078] [实施例4]
[0079] 将面压变更为55N/m,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由于在面压低于实施例1的状态下卷绕圆筒状卷装体,因而卷装体硬度稍低,因此虽然是作为制品没有问题的水平,但卷装体端面部分是稍微呈阶梯状的卷绕形态。
[0080]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2cN/dtex,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25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8%。
[0081]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0次,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为3次,合计3次,确认为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也不存在紧纬,为A水平,为良好。
[0082] [实施例5]
[0083] 将RB驱动OF率变更为1.5%,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圆筒状卷装体的卷绕形态良好。由于在RB驱动OF率高于实施例1的状态下卷绕圆筒状卷装体,因此,在辊牵引环12与芯轴13之间,松弛状态稍微变大,因丝卷绕至辊牵引环12而导致的纺丝断丝发生数次。
[0084]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3cN/dtex,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26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8%。
[0085]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0次,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为1次,合计为1次,确认为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也不存在紧纬,为A水平,为良好。
[0086] [实施例6]
[0087] 将面压变更为65N/m,将RB驱动OF率变更为2.00%,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由于在RB驱动OF率高于实施例1的状态下卷绕圆筒状卷装体,因此,在辊牵引环12与芯轴13之间,松弛状态稍微变大,因丝卷绕至辊牵引环12而导致的纺丝断丝发生数次。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3cN/dtex,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20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8%。
[0088]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及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均未发生,确认为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也不存在紧纬,为A水平,为良好。
[0089] [实施例7]
[0090] 将RB驱动OF率变更为0.05%,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由于在RB驱动OF率低于实施例1的状态下卷绕圆筒状卷装体,因此,虽然是作为制品没有问题的水平,但为稍微膨胀的卷绕形态。
[0091]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3cN/dtex,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36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8%。
[0092]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1次,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为1次,合计2次,确认为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也不存在紧纬,为A水平,为良好。
[0093] [实施例8]
[0094] 变更吐出量,拉伸至3.9倍,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圆筒状卷装体的卷绕形态良好。
[0095]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17dtex,拉伸强度为4.1cN/dtex,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29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6%。
[0096]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1次,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为1次,合计2次,确认为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也不存在紧纬,为A水平,为良好。
[0097] [实施例9]
[0098] 使第2导丝辊温度为90℃,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圆筒状卷装体的卷绕形态良好。
[0099]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0cN/dtex,最内层部分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30cN/dtex,沸水收缩率为26%。
[0100]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0次,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为1次,合计为1次,确认为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虽然因沸水收缩特性差而导致的紧纬增加,但也为部分地稍微观察到紧纬的程度的B水平,为合格水平。
[0101] [实施例10]
[0102] 将面压变更为100N/m,将RB驱动OF率变更为0.50%,将1GR速度变更为759m/min,将2GR速度变更为3035m/min,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圆筒状卷装体的卷绕形态良好,但存在纺丝时的断丝多的倾向。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2cN/dtex,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34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7%。
[0103]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1次,最内层部以外的加工断丝为0次,合计为1次,确认为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也不存在紧纬,为A水平,为良好。
[0104] [实施例11]
[0105] 将面压变更为100N/m,将RB驱动OF率变更为0.00%,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圆筒状卷装体的卷绕形态良好。
[0106]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1cN/dtex,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39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7%。
[0107]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2次,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为1次,合计3次,虽然加工断丝稍微增加,但确认为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为部分地稍微观察到紧纬的程度的B水平,为合格水平。
[0108] [比较例1]
[0109] 将面压变更为178N/m,将RB驱动OF率变更为0.10%,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
[0110]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3cN/dtex,最内层部分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43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7%。
[0111]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分的加工断丝为18次,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为1次,合计19次,尤其是最内层部分的加工断丝多,确认为不合格水平。即,对于在面压高的状态下卷绕的比较例1而言,成为下述结果: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高,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差。
[0112] [比较例2]
[0113] 将面压变更为178N/m,将RB驱动OF率变更为0.01%,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
[0114]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2cN/dtex,最内层部分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50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8%。
[0115]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48次,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为1次,合计49次,尤其是最内层部分的加工断丝多,确认为不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为断续地观察到紧纬的程度的C水平,为不合格水平。即,对于在面压高、OF率低的状态下进行了卷绕的比较例2而言,成为下述结果: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高,纱织物的品质和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差。
[0116] [比较例3]
[0117] 将面压变更为178N/m,将RB驱动OF率变更为0.00%,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
[0118]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2cN/dtex,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54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7%。
[0119]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75次,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为2次,合计77次,尤其是最内层部分的加工断丝多,确认为不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为断续地观察到紧纬的程度的C水平,为不合格水平。即,对于在面压高、OF率低的状态下进行了卷绕的比较例3而言,成为下述结果: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高,纱织物的品质和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差。
[0120] [比较例4]
[0121] 将面压变更为178N/m,变更为无RB驱动,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
[0122]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1cN/dtex,最内层部分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58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7%。
[0123]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89次,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为2次,合计91次,尤其是最内层部分的加工断丝多,确认为不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为断续地严重观察到紧纬的状态的D水平,为不合格水平。即,对于在面压高、无RB驱动的状态下进行了卷绕的比较例4而言,成为下述结果: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高,纱织物的品质和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差。
[0124] [比较例5]
[0125] 将面压变更为100N/m,变更为无RB驱动,除此之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得到聚乳酸单丝的圆筒状卷装体。
[0126] 对于得到的聚乳酸单丝的原丝物性而言,纤度为30dtex,拉伸强度为4.2cN/dtex,最内层部分的干热收缩应力为0.053cN/dtex,沸水收缩率为17%。
[0127]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实施打纬评价,结果,最内层部的加工断丝为70次,最内层以外的加工断丝为2次,合计72次,尤其是最内层部分的加工断丝多,确认为不合格水平。另外,对于织物品质而言,为断续地严重观察到紧纬的程度的C水平,为不合格水平。即,对于在无RB驱动的状态下进行了卷绕的比较例5而言,成为下述结果:最内层部的干热收缩应力高,纱织物的品质和织造时的高次通过性差。
[0128] 将实施例、比较例的纺丝条件、原丝特性、织物评价结果示于表1、表2。
[0129] [表1]
[0130]
[0131] [表2]
[0132]
[0133] 附图标记说明
[0134] 1:丝条
[0135] 2:纸管
[0136] 3:聚乳酸系单丝卷装体
[0137] 4:纺丝箱体
[0138] 5:喷丝头
[0139] 6:供油装置
[0140] 7:第1导丝辊(U)
[0141] 8:第1导丝辊(L)
[0142] 9:第2导丝辊(U)
[0143] 10:第2导丝辊(L)
[0144] 11:往复运动装置
[0145] 12:辊牵引环
[0146] 13:芯轴
[0147] 14:卷绕装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