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装车方法

申请号 CN202110421454.6 申请日 2021-04-20 公开(公告)号 CN113135445A 公开(公告)日 2021-07-20
申请人 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剑纯; 袁旺鲜; 曾政;
摘要 一种模板装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粘贴胶合件于缓冲件的一面上;通过所述胶合件将缓冲件粘贴于所述侧面上;将多个所述模板并排且竖向放置,所述缓冲件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模板之间。通过使用胶合件将缓冲件粘附于模板的侧面上,并使缓冲件位于两个模板之间,以在车体颠簸而带动多个模板晃动时,缓冲件能缓解模板晃动产生的压迫 力 ,从而防止 铝 模板损伤。且采用胶合件将缓冲件粘附于模板的方式简单易操作,降低了模板运输的难度,且缓冲件易回收,且成本较低,从而降低了模板运输的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模板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粘贴胶合件于缓冲件的一面上;
通过所述胶合件将所述缓冲件粘贴于模板的侧面上;
将多个所述模板并排且竖向放置,所述缓冲件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模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件的宽度大于或等于
16mm,所述胶合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将所述缓冲件带有所述胶合件的一面粘贴于所述侧面上”包括步骤:
包装所述模板并在所述模板的外表层形成包装层;
将带有胶合件的所述缓冲件粘贴于所述包装层位于所述模板侧面的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板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将所述缓冲件带有所述胶合件的一面粘贴于所述包装层上”包括步骤:
提供多个所述缓冲件;
将多个所述缓冲件带有所述胶合件的一面均匀的粘贴于所述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模板之间形成等距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板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垂直所述侧面的方向,所述间隙的宽度等于所述缓冲件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板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模板的排列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模板放置于承载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板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有多个,多个所述承载件平行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板装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为长条状结构。

说明书全文

模板装车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板装车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模板在国内的迅速推广,越来越多的建筑选择使用铝模板进行施工。在铝模板的装车运输过程中,车体颠簸会导致铝模板之间相互碰撞而出现铝模板损伤的问题。现有的解决方式通常是在两个铝模板之间设置长木方以隔离两个铝模板,而木方的采购成本高,且回收难度大,从而增加了铝模板的运输成本。
发明内容
[0003]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运输成本低的模板装车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装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粘贴胶合件于缓冲件的一面上;通过所述胶合件将所述缓冲件粘贴于模板的侧面上;将多个所述模板并排且竖向放置,所述缓冲件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模板之间。
[0005] 通过使用胶合件将缓冲件粘附于模板的侧面上,并使缓冲件位于两个模板之间,以在车体颠簸而带动多个模板晃动时,缓冲件能缓解模板晃动产生的压迫,从而防止铝模板损伤。且采用胶合件将缓冲件粘附于模板的方式简单易操作,降低了模板运输的难度,且缓冲件易回收,且成本较低,从而降低了模板运输的成本。
[0006]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合件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6mm,所述胶合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
[0007] 将胶合件设置成上述尺寸,以增加缓冲件与模板连接的稳固性。
[0008]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步骤“将所述缓冲件带有所述胶合件的一面粘贴于所述侧面上”包括步骤:包装所述模板并在所述模板的外表层形成包装层;将带有胶合件的所述缓冲件粘贴于所述包装层位于所述模板侧面的位置上。
[0009] 通过将缓冲件粘贴于模板的包装层上,以避免胶合件直接与模板接触,从而在将缓冲件从模板上拆离时,防止由于胶合件与模板产生粘连而导致的模板外表面损伤的问题。且在模板外表层设置包装层,可进一步避免模板外表面与其他部件接触而损伤的问题。
[0010]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步骤“将所述缓冲件带有所述胶合件的一面粘贴于所述包装层上”包括步骤:提供多个所述缓冲件;将多个所述缓冲件带有所述胶合件的一面均匀的粘贴于所述侧面上。
[0011] 上述方案通过在模板的侧面上设置多个缓冲件,以在车体颠簸较严重时,多个缓冲件能在模板的多个地方同时缓解模板产生的压迫力,以更好的防止模板损伤。
[0012]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模板之间形成等距的间隙。
[0013] 上述方案通过在每两个模板之间形成间隙,以便于模板件的卸货。
[0014]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沿垂直所述侧面的方向,所述间隙的宽度等于所述缓冲件的宽度。
[0015] 上述方案通过使间隙的宽度等于缓冲件的宽度,以使多个模板在排布时,每两相邻的模板之间均贴合于缓冲件上,防止由于模板与缓冲件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的模板晃动的问题。
[0016]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模板的排列方式相同。
[0017] 上述方案通过以相同的方向依次排布多个模板,以使每两模板之间只存在一个缓冲件,避免两个缓冲件位于同一间隙内而产生的干涉问题。
[0018]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将所述模板放置于承载件上。
[0019] 上述方案通过在车体上设置承载件,并将模板的底面放置于承载件上,以防止模板在装载于车体内的过程中,底面直接与车体接触而出现划伤的问题。
[0020]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有多个,多个所述承载件平行设置。
[0021] 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平行的承载件,以进一步防止模板的底面与车体接触而出现划伤的问题。
[0022]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为长条状结构。
[0023] 上述方案通过将承载件设置为长条状结构,以在模板底面能全部承载于承载件时,承载件具有最小的面积,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一实施例中模板装车方法的流程框图
[0025] 图2为一实施例中模板、缓冲件和承载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模板、缓冲件和承载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8] 模板                                 10
[0029] 侧面                                 11
[0030] 底面                                 12
[0031] 缓冲件                               20
[0032] 承载件                               30
[0033] 第一长度                             L1
[0034] 第二长度                             L2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顶”、“底”、“上”、“下”、“左”、“右”、“前”、“后”、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7]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装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粘贴胶合件于缓冲件的一面上;通过所述胶合件将所述缓冲件粘贴于模板的侧面上;将多个所述模板并排且竖向放置,所述缓冲件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模板之间。
[0038] 上述方案通过使用胶合件将缓冲件粘附于模板的侧面上,并使缓冲件位于两个模板之间,以在车体颠簸而带动多个模板晃动时,缓冲件能缓解模板晃动产生的压迫力,从而防止铝模板损伤。且采用胶合件将缓冲件粘附于模板的方式简单易操作,降低了模板运输的难度,且缓冲件易回收,且成本较低,从而降低了模板运输的成本。
[003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40] 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模板10装车方法,用于将模板10装载于车体(图未示)内,所述模板10包括相邻设置的侧面11和底面12,所述底面12接触所述车体,所述模板10装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1] S10:粘贴胶合件于缓冲件20的一面上;
[0042] S20:通过所述胶合件将所述缓冲件20粘贴于所述侧面11上;
[0043] S30:将多个所述模板10并排且竖直放置,所述缓冲件20位于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模板10之间。
[0044] 上述方案通过使用胶合件将缓冲件20粘贴于模板10的方式来连接缓冲件20和模板10,以使缓冲件20能与模板10拆卸连接,以在模板10装车时,通过将缓冲件20粘贴于模板10上,来减缓模板10的晃动,从而防止模板10损伤。并在模板10卸车时,便于将缓冲件20从模板10上拆除以重复使用,从而降低模板10的运输成本。
[0045]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模板10竖向放置是指将多个模板10的底面12放置于车体上,以使多个模板10的侧面之间相互平行。
[0046]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模板10为楼面板,沿模板10的放置方向,模板10具有第一长度L1,第一长度L1的范围在1600mm至3000mm。
[0047] 请参阅图3,在另一实施例中,模板10为墙面板,沿模板10的放置方向,模板10具有第二长度L2,第二长度L2的范围为小于等于1500mm。
[0048] 可以理解的是,模板10的类型不限于此,如在第三实施例中,模板10还可为转模板10或其他部位的模板10等。优选的,模板10的材质为铝模板10。
[0049]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件20为泡沫,但显然并不限于此,如在另一实施例中,缓冲件20还可为泡等可起到缓冲作用的结构等。
[0050] 在一实施例中,胶合件为海绵胶,但显然并不限于此,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胶合件还可为其他能将缓冲件20粘贴于模板10上的胶等。
[0051] 进一步地,所述胶合件的宽度大于或等于16mm,所述胶合件的厚度大于或等于2mm,以使缓冲件20与通过胶合件粘贴于模板10上时,模板10具有足够的粘性与模板10固定,以增加缓冲件20与模板10连接的稳固性。
[0052] 步骤S20包括:步骤S201,包装所述模板10并在所述模板10的外表层形成包装层;步骤S202,将所述缓冲件20带有所述胶合件的一面粘贴于所述包装层上。
[0053] 通过将缓冲件20粘贴于模板10的包装层上,以避免胶合件直接与模板10接触,从而在将缓冲件20从模板10上拆离时,防止由于胶合件与模板10产生粘连而导致的模板10外表面损伤的问题。且在模板10外表层设置包装层,可进一步避免模板10外表面与其他部件接触而损伤的问题。
[0054] 步骤S202包括:步骤S2021,提供多个所述缓冲件20;和步骤S2022,将多个所述缓冲件20带有所述胶合件的一面均匀的粘贴于所述侧面11上。
[0055] 通过在模板10的侧面11上设置多个缓冲件20,以在车体颠簸较严重时,多个缓冲件20能在模板10的多个地方同时缓解模板10产生的压迫力,以更好的防止模板10损伤。
[0056] 在一实施例中,每两个相邻的模板10之间形成等距的间隙,以便于模板10件的卸货。
[0057] 在一实施例中,沿垂直于侧面11的方向,所述间隙的宽度等于所述缓冲件20的宽度,以使多个模板10在排布时,每两相邻的模板10之间均贴合于缓冲件20上,防止由于模板10与缓冲件20之间存在间隙而导致的模板10晃动的问题。
[0058]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模板10的排列方向相同,以使每两模板10之间只存在一个缓冲件20,从而避免两个缓冲件20位于同一间隙内而产生的干涉问题。
[0059] 步骤S30之后还包括步骤:将所述承载件30放置于所述车体内,并将所述底面12承载于所述承载件30上。通过在车体上设置承载件30,并将模板10的底面12放置于承载件30上,以防止模板10在装载于车体内的过程中,底面12直接与车体接触而出现划伤的问题。
[0060]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30有多个,多个所述承载件30平行设于所述车体内,以进一步防止模板10的底面12与车体接触而出现划伤的问题。
[006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件30为长条状结构,如长条形的木方等。以在模板10底面12能全部承载于承载件30时,承载件30具有最小的面积,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可以理解的是,承载件30的类型及材质不限于此,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承载件30还为长条形的条等。
[0062] 上述方案通过使用胶合件将缓冲件20粘附于模板10的侧面11上,并使缓冲件20位于两个模板10之间,以在车体颠簸而带动多个模板10晃动时,缓冲件20能缓解模板10晃动产生的压迫力,从而防止铝模板10损伤。且采用胶合件将缓冲件20粘附于模板10的方式简单易操作,降低了模板10运输的难度,且缓冲件20易回收,且成本较低,从而降低了模板10运输的成本。
[0063] 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的公开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