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膜、包装袋以及包装体

申请号 CN202280055072.9 申请日 2022-08-23 公开(公告)号 CN117813199A 公开(公告)日 2024-04-02
申请人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发明人 佐藤正树; 大塚浩之; 福田悠华;
摘要 本 发明 的层叠膜具备基材层和包含聚烯 烃 树脂 的 密封剂 层,基材层是包含含聚烯烃树脂的第一树脂层和含激光吸收性树脂的第二树脂层的层叠膜,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密封剂层及第一树脂层中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不吸收激光,聚烯烃树脂在层叠膜整体中所占的总含有率为90 质量 %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层叠膜,其具备基材层和包含聚烯树脂密封剂层,
所述基材层是包含含聚烯烃树脂的第一树脂层和含激光吸收性树脂的第二树脂层的层叠膜,其中,所述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所述密封剂层及所述第一树脂层中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不吸收所述激光,
聚烯烃树脂在所述层叠膜整体中所占的总含有率为90质量%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膜,其中,所述激光吸收性树脂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以及乙烯‑乙烯醇中的至少一种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膜,其中,所述基材层利用共挤出而获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层叠膜,其中,所述基材层中,所述激光吸收性树脂为聚酰胺,所述第一树脂层所含的所述聚烯烃树脂为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中,
所述基材层具备所述第二树脂层和按照夹持所述第二树脂层的方式配置的2个所述第一树脂层,
所述激光吸收性树脂为聚酰胺。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中,
所述基材层具备所述第二树脂层和按照夹持所述第二树脂层的方式配置的2个所述第一树脂层,
所述激光吸收性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其中,
在所述基材层与所述密封剂层之间进一步具备阻隔层,
在所述阻隔层与所述第二树脂层之间具有所述第一树脂层。
8.一种包装袋,其使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膜而成,所述密封剂层朝向内侧、所述基材层朝向外侧。
9.一种包装体,其具备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袋和收纳在所述包装袋内的内容物。

说明书全文

层叠膜、包装袋以及包装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公开涉及层叠膜、包装袋以及包装体。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要求构建环境负荷少的循环型社会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相伴尝试着将包装材料再生后使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至少具备拉伸聚乙烯膜和热封性聚乙烯层的包装材料用聚乙烯层叠体。
[0003] 现有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66810号公报发明内容
[0006]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然而,在包装袋中收纳有内容物的包装体中,为了使其开封变得容易,已知会在包装袋的表面上形成半切线。
[0008] 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包装材料用聚乙烯层叠体即便是想在使用其制造的包装袋上利用由二气体激光器等产生的激光形成半切线,也具有无法充分地形成半切线、即便是形成了半切线也难以沿着半切线进行撕裂的问题。
[0009]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在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的同时提高沿着由激光形成的半切线的撕裂性的层叠膜、包装袋、以及包装体。
[0010]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1]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为一种层叠膜,其具备基材层和包含聚烯树脂密封剂层,上述基材层是包含含聚烯烃树脂的第一树脂层和含激光吸收性树脂的第二树脂层的层叠膜,上述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上述密封剂层及上述第一树脂层中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不吸收上述激光,聚烯烃树脂在上述层叠膜整体中所占的总含有率为90质量%以上。
[0012] 根据本公开的层叠膜,由于聚烯烃树脂在层叠膜整体中所占的总含有率为90质量%以上,因此可以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
[0013]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层叠膜,基材层包含含聚烯烃树脂的第一树脂层和含激光吸收性树脂的第二树脂层,第二树脂层所含的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密封剂层及第一树脂层中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不吸收激光。因此,为了形成半切线而将激光从基材层侧向层叠膜照射时,激光不会通过密封剂层而是到达第二树脂层,因而在几乎没有衰减的情况下照射至第二树脂层。结果,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该激光而将其高效地燃尽,高效地形成半切线。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层叠膜,可以在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的同时提高沿着由激光形成的半切线的撕裂性。
[0014] 另外,使用本公开的层叠膜制造包装袋时,密封剂层朝向内侧,含第二树脂层的基材层朝向外侧。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层叠膜,即便是在使用所述层叠膜制造包装袋之后,也可容易地形成半切线。
[0015] 上述层叠膜中,上述激光吸收性树脂优选由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及乙烯‑乙烯醇中的至少1种构成。
[0016] 此时,激光吸收性树脂由于可以高效地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沿着半切线的撕裂性。
[0017] 上述层叠膜中,上述基材层优选利用共挤出而获得。
[0018] 此时,基材层中变得不包含可以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的粘接层,可以更加充分地抑制基材层中发生层间剥离,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沿着半切线的撕裂性。
[0019] 上述层叠膜中,优选上述基材层中的上述激光吸收性树脂为聚酰胺、上述第一树脂层所含的上述聚烯烃树脂为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
[0020] 此时,第一树脂层与第二树脂层的粘度之差减小。因此,基材层利用共挤出而获得时,可抑制在基材层中第一树脂层及第二树脂层中的任一层发生弯曲。
[0021] 上述层叠膜中,优选上述基材层具备上述第二树脂层和按照夹持上述第二树脂层的方式配置的2个上述第一树脂层,并且上述激光吸收性树脂为聚酰胺。
[0022] 激光吸收性树脂为聚酰胺时,第二树脂层变得易于吸收分。根据该层叠膜,在基材层中,由于第二树脂层被疏水性高于第二树脂层的2个第一树脂层夹持,因此可充分地阻止水分浸入到第二树脂层中。因而,可以抑制第二树脂层因水分的吸收而膨胀以使第一树脂层发生弯曲。
[0023] 上述层叠膜中,优选上述基材层具备上述第二树脂层和按照夹持上述第二树脂层的方式配置的2个上述第一树脂层,并且上述激光吸收性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024] 激光吸收性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时,当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激光时,有时因激光吸收性树脂的燃尽而产生的残渣会飞散、或者产生烟。根据该层叠膜,基材层中,由于第二树脂层被2个第一树脂层夹持,因此在第二树脂层吸收激光时,可充分地抑制因第二树脂层的燃尽而产生的残渣飞散、或者产生烟。
[0025] 优选上述层叠膜在上述基材层与上述密封剂层之间进一步具备阻隔层、上述阻隔层与上述第二树脂层之间具有上述第一树脂层。
[0026] 此时,层叠膜由于在阻隔层与第二树脂层之间具有第一树脂层,因此即便是对基材层照射激光,也可充分地抑制因激光而第二树脂层燃尽时的热量的影响到达阻隔层。因而,可以抑制阻隔层的损伤、可以抑制阻隔层的阻隔性的降低。
[0027] 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为一种包装袋,其使用上述层叠膜而形成,上述密封剂层朝向内侧,上述基材层朝向外侧。
[0028] 根据本公开的包装袋,由于聚烯烃树脂在层叠膜整体中所占的总含有率为90质量%以上,因此即便作为包装袋也可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
[0029]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包装袋,在层叠膜中,基材层包含含聚烯烃树脂的第一树脂层和含激光吸收性树脂的第二树脂层,第二树脂层所含的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密封剂层及第一树脂层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不吸收激光。因此,为了形成半切线而将激光从包装袋的基材层侧向层叠膜照射时,激光不会通过密封剂层而是到达第二树脂层,因此在几乎不会衰减的情况下照射至第二树脂层。结果,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该激光而高效地燃尽,高效地形成半切线。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包装袋,可以在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的同时提高沿着由激光形成的半切线的撕裂性。因而,可以沿着半切线容易地撕裂包装袋。
[0030]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包装袋,由于密封剂层朝向内侧、含第二树脂层的基材层朝向外侧,因此可以从基材层侧容易地形成半切线。
[0031] 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为一种包装体,其具备上述包装袋和收纳在上述包装袋内的内容物。
[0032] 根据本公开的包装体,由于聚烯烃树脂在构成包装袋的层叠膜整体中所占的总含有率为90质量%以上,因此作为包装体也可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
[0033]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包装体,在构成包装袋的层叠膜中,基材层包含含聚烯烃树脂的第一树脂层和含激光吸收性树脂的第二树脂层,第二树脂层所含的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密封剂层及第一树脂层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不吸收激光。因此,为了形成半切线而将激光从包装袋的基材层侧向层叠膜照射时,激光不会通过密封剂层而是到达第二树脂层,因此在几乎不会衰减的情况下照射至第二树脂层。结果,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该激光而高效地燃尽,高效地形成半切线。因此,根据本公开的包装袋,可以在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的同时提高沿着由激光形成的半切线的撕裂性。因而,通过沿着半切线撕裂包装袋,可以容易地开封包装体,可以容易地将内容物取出。
[0034] 另外,根据本公开的包装体,在包装袋中,密封剂层朝向内侧、含第二树脂层的基材层朝向外侧,因此可以从基材层侧容易地形成半切线。
[0035] 发明效果
[0036]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能够在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的同时提高沿着由激光形成的半切线的撕裂性的层叠膜、包装袋以及包装体。附图说明
[0037] 图1为表示本公开层叠膜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0038] 图2为表示本公开层叠膜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0039] 图3为表示本公开包装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视图。
[0040] 图4为沿着图3的IV‑IV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以下根据情况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以下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示例,并不意味着将本公开限定于以下的内容。在说明中,具有相同要素或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符号,根据情况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的尺寸比例并不限于图示的比例。
[0042] <层叠膜>
[0043] 图1为表示本公开层叠膜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层叠膜100依次具备基材层10、粘接层30、以及包含聚烯烃树脂的密封剂层20。基材层10从粘接层30侧开始依次具备包含聚烯烃树脂的第一树脂层12、包含激光吸收性树脂的第二树脂层11、以及包含聚烯烃树脂的第一树脂层13。即,在基材层10中,第一树脂层12及第一树脂层13按照夹持第二树脂层
11的方式进行配置。
[0044] 这里,第二树脂层11包含激光吸收性树脂,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密封剂层20及第一树脂层12、13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不吸收上述激光。另外,在层叠膜100中,聚烯烃树脂在层叠膜100整体中所占的总含有率变为90质量%以上。
[0045] 根据层叠膜100,由于聚烯烃树脂在层叠膜100整体中所占的总含有率为90质量%以上,因此可以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
[0046] 另外,根据层叠膜100,基材层10包含含聚烯烃树脂的第一树脂层12和含激光吸收性树脂的第二树脂层11,第二树脂层11所含的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密封剂层20及第一树脂层12、13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不吸收激光。因此,为了形成半切线而将激光从基材层10侧向层叠膜100照射时,由于激光不会通过密封剂层20而是到达第二树脂层11,因此在几乎不会衰减的情况下照射至第二树脂层11。结果,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该激光而高效地燃尽,高效地形成半切线。因此,根据层叠膜100,可以在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的同时提高沿着由激光形成的半切线的撕裂性。
[0047] 另外,使用层叠膜100制造包装袋时,密封剂层20朝向内侧、包含第二树脂层11的基材层10朝向外侧。因此,根据层叠膜100,即便是使用所述层叠膜100来制造包装袋后,也可容易地形成半切线。
[0048] 以下详细地说明层叠膜100。
[0049] 层叠膜100中,聚烯烃树脂在层叠膜100整体中所占的总含有率为90质量%以上即可,从提高层叠膜100的再利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95质量%以上。
[0050] 另外,聚烯烃树脂在层叠膜100整体中所占的总含有率小于100质量%。
[0051] (基材层)
[0052] 基材层10可以是利用共挤出而获得者,也可以是利用干式层压法介由粘接剂将第二树脂层11与第一树脂层12、13分别粘贴而获得者,优选是利用共挤出而获得者。
[0053] 此时,基材层10中不包含可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的粘接层,可以更充分地抑制基材层10发生层间剥离,结果可以进一步提高沿着半切线的撕裂性。
[0054] 基材层10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10μm以上,也可以为50μm以上。基材层10的厚度可以为100μm以下,也可以为60μm以下。基材层10的厚度可根据用途或所要求的特性适当调整。
[0055] (1)第二树脂层
[0056] 第二树脂层11包含激光吸收性树脂即可,例如可以是整体由激光吸收性树脂构成,也可以是仅一部分由激光吸收性树脂构成。
[0057] 激光吸收性树脂由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的树脂构成即可。这里“吸收”是指通过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例如波长为10600nm下、输出功率为25W的激光)的照射而燃尽并形成空间。此外,将激光照射至基材层10来形成半切线时,只要是基材层10能够较激光照射前更易撕裂,则可以说利用构成第二树脂层11的激光吸收性树脂将激光吸收了。即可以说在第二树脂层11中,激光吸收性树脂沿着激光照射方向燃尽并形成空间。
[0058] 作为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具体地可举出由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振荡波长:96000nm或10600nm)或者YAG激光器(振荡波长:1064nm)出射的激光。
[0059] 作为激光吸收性树脂,例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尼龙(例如66‑尼龙)等聚酰胺、乙烯‑乙烯醇(EVOH)等。上述激光吸收性树脂可分别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0060] 上述激光吸收性树脂可以是使用由化石燃料获得的原料(单体)来获得的树脂,还可以是使用生物质来源的原料(单体)来获得的树脂,从降低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生物质来源的原料来获得的树脂。或者,上述激光吸收性树脂还可以是再生树脂。再生树脂可以是机械再生树脂,也可以是化学再生树脂。
[0061] 上述激光吸收性树脂中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乙烯‑乙烯醇、或者它们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0062] 此时,激光吸收性树脂由于能够高效地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沿着半切线的撕裂性。
[0063] 其中,当激光吸收性树脂为聚酰胺时,第二树脂层11通常易吸收水分。从此方面来说,根据层叠膜100,在基材层10中,由于第二树脂层11被疏水性高于第二树脂层11的2个第一树脂层12、13夹持。因此,可充分地阻止水分浸入第二树脂层11中。因此,可以抑制第二树脂层11因水分的吸收而膨胀以使第一树脂层12、13发生弯曲。
[0064] 另外,当激光吸收性树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时,在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激光时,有时因激光吸收性树脂的燃尽而产生的残渣会飞散或者产生烟。从此方面来说,根据层叠膜100,在基材层10中,由于第二树脂层11被2个第一树脂层12、13夹持,因此在第二树脂层11吸收激光时,可充分地抑制因第二树脂层11的燃尽而产生的残渣发生飞散或者产生烟。
[0065] 第二树脂层11可以含有选自填充物、防静电剂、增塑剂润滑剂、以及抗氧化剂等中的至少一种添加剂。
[0066] 第二树脂层11可以通过将多个同种者进行层叠来构成。第二树脂层11可以由拉伸及未拉伸的膜中的任一者构成。还可以是将至少一个拉伸膜与至少一个未拉伸膜层叠而成。第二树脂层11通过具有在双轴方向上任意拉伸而成的膜,可以提高机械强度及尺寸稳定性
[0067] 第二树脂层11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为1~40μm即可,优选为5~30μm。此时,可以在保持充分的易剪切性的同时提高再利用适合性。
[0068] (2)第一树脂层
[0069] 第一树脂层12、13包含聚烯烃树脂。作为聚烯烃树脂,例如可举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等。上述聚烯烃树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0070] 此外,LDPE及LLDPE的密度通常为0.900~0.930g/cm3、HDPE的密度通常大于3 3
0.930g/cm且为0.980g/cm以下。
[0071] 聚烯烃树脂可以是使用由化石燃料获得的原料(单体)来获得的树脂,还可以是使用生物质来源的原料(单体)来获得的树脂,从减少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优选是使用生物质来源的原料来获得的树脂。或者,聚烯烃树脂还可以是再生树脂。再生树脂可以是机械再生树脂,也可以是化学再生树脂。
[0072] 激光吸收性树脂为聚酰胺,且作为第一树脂层12、13所含聚烯烃树脂使用聚乙烯时,当基材层10利用共挤出来获得时,聚乙烯优选为LLDPE。此时,第一树脂层12、13与第二树脂层11的粘度差减小,在利用共挤出获得的基材层10中,可抑制第一树脂层12、13及第二树脂层11中的任一层发生弯曲。
[0073] 第一树脂层12、13可以通过将多个同种者层叠来构成。第一树脂层12、13可以由拉伸及未拉伸的膜中的任一者构成。还可以是将至少一个拉伸膜与至少一个未拉伸膜层叠而成。第一树脂层12、13通过具有在双轴方向上任意拉伸而成的膜,可以提高机械强度及尺寸稳定性。
[0074] 第一树脂层12、13可以由彼此相同的聚烯烃树脂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聚烯烃树脂构成。
[0075] 第一树脂层12、13可以含有选自填充剂、防静电剂、增塑剂、润滑剂、以及抗氧化剂等中的至少一种添加剂。
[0076] 第一树脂层12、13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为10~60μm即可,优选为10~30μm。此时,可以提高再利用适合性。
[0077] 第一树脂层12的厚度与第一树脂层13的厚度彼此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抑制层叠膜100的翘曲的观点出发,优选第一树脂层13的厚度与第一树脂层12的厚度相同。
[0078] (粘接层)
[0079] 粘接层30是具有粘接基材层10和密封剂层20的功能的层。通过层叠膜100具有粘接层30,可以进一步提高基材层10与密封剂层20的密合性,可以进一步充分地抑制基材层10与密封剂层20的剥离。
[0080] 粘接层30例如由聚烯烃系树脂构成。作为这种聚烯烃系树脂,具体地可举出高密度聚乙烯树脂(HDPE)、中密度聚乙烯树脂(MDPE)、LDPE、LLDPE、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EMAA)、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离聚物、聚丙烯(PP)、酸改性聚乙烯、酸改性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包含聚乙烯树脂以外的树脂时,优选所述树脂相对于聚烯烃系树脂整体控制在10重量%以内。为了提高粘接强度,还可以对基材层10或者密封剂层20的表面实施电晕处理、臭氧处理、锚涂等。粘接层30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2μm以上且50μm以下。通过使粘接层30的厚度为2μm以上,可以获得充分的粘接强度。
[0081] 作为粘接层30,可以代替由聚烯烃系树脂构成的层而是使用了含有干式层压粘接剂等的粘接剂组合物的粘接层。
[0082] 作为干式层压粘接剂,可举出基甲酸酯系粘接剂、聚酯系粘接剂、聚酰胺系粘接剂、环氧系粘接剂、以及异氰酸酯系粘接剂等公知的粘接剂。其中优选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此时,由于能够在低温下高效地进行粘接、原材料丰富,因此粘接剂的设计容易,可以容易地粘接在塑料或金属等多种被粘接体上。
[0083] 另外,粘接层30可以包含生物质成分也可以不包含,从减小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优选包含生物质成分。作为生物质成分,具体地可举出DIC株式会社制的“DICDRY BM系列”及东洋油墨株式会社制的“ECOAD系列”。此外,生物质成分可作为聚烯烃系树脂或除聚烯烃系树脂以外的成分含有,或者可作为粘接剂或除粘接剂以外的成分含有。或者,生物质成分可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及除聚烯烃系树脂以外的成分含有,或者可作为粘接剂及除粘接剂以外的成分含有。
[0084] 粘接剂组合物可以是进一步包含有机溶剂的粘接剂组合物,也可以是不含有机溶剂的粘接剂组合物,从减小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优选是不含有机溶剂的粘接剂组合物(无溶剂型粘接剂组合物)。
[0085] 粘接层30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从抑制基材层10与密封剂层20的剥离并抑制层叠膜100变得过厚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20μm、更优选为2~15μm。
[0086] (密封剂层)
[0087] 密封剂层20包含聚烯烃树脂。作为这种聚烯烃树脂,例如可举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等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树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这些物质可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两种以上。其中,作为基材层10的第一树脂层12、13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使用聚乙烯时,从提高再利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密封剂层20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也为聚乙烯。
[0088] 此外,作为密封剂层20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使用聚乙烯时,优选聚乙烯的密度为3
0.890~0.930g/cm。
[0089] 聚烯烃树脂可以是使用由化石燃料获得的原料(单体)来获得的树脂,也可以是使用生物质来源的原料(单体)来获得的树脂,从减小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优选是使用生物质来源的原料来获得的树脂。或者,聚烯烃树脂还可以是再生树脂。再生树脂可以是机械再生树脂、也可以是化学再生树脂。
[0090] 密封剂层20所含的聚烯烃树脂的熔点从在层叠膜100的热封时抑制基材层10中的第一树脂层12、13的熔融的观点出发,优选比第一树脂层12、13所含聚烯烃树脂的熔点低。例如作为基材层10中的第一树脂层12、13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使用LLDPE时,作为密封剂层20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使用具有低于LLDPE熔点的LDPE。
[0091] 密封剂层20例如可以通过将包含聚烯烃树脂的片材粘贴在粘接层30上来形成。
[0092] 密封剂层20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为20μm以上,还可以为50μm以上。密封剂层20的厚度可以为150μm以下、还可以为60μm以下。
[0093] 图2为表示本公开层叠膜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层叠膜200在粘接层30与基材层10之间进一步具备阻隔层40,且在粘接层30与密封剂层20之间进一步具备印刷层50,这方面与层叠膜100是不同的。
[0094] 层叠膜200中,由于在阻隔层40与第二树脂层11之间具有第一树脂层12,因此即便是对基材层10照射激光,也可以充分地抑制因激光而第二树脂层11燃尽时的热量的影响到达阻隔层40。因此,可以抑制阻隔层40的损伤,可以抑制阻隔层40的阻隔性降低。因而,层叠膜200在使用层叠膜200来制造包装袋时,可以充分地抑制氧及水蒸气等侵入到包装袋内。由此,可以抑制收纳在包装袋中的内容物的劣化。
[0095] 同样,在层叠膜200中,由于在印刷层50与第二树脂层11之间具有第一树脂层12,即便是对基材层10照射激光,也可充分地抑制激光到达印刷层50。因而,可以抑制印刷层50的损伤。
[0096] 阻隔层40是对于氧及水蒸气等气体具有阻隔性的层。作为阻隔层40,例如可举出由无机物形成的蒸膜、金属箔、树脂膜、以及在树脂膜上层叠有蒸镀层者等。具体地说,可举出二氧化等无机蒸镀膜、蒸镀膜、铝箔、铝箔层叠PET膜、以及尼龙系阻隔膜及乙烯‑乙烯醇系阻隔膜等各种阻隔膜。阻隔层40可以单独具有其中的1种或者组合具有其中的2种以上。
[0097] 阻隔层40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阻隔层40例如由蒸镀层形成时,其厚度例如为5~100nm。阻隔层40例如由铝箔形成时,其厚度例如为3~20μm。如此,根据阻隔层40的材质以及层叠膜200的用途适当调整厚度。阻隔层40例如可以利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离子镀法、等离子体气相沉积法(CVD)、干式层压法、挤出层压法等来形成。
[0098] 印刷层50例如是使用在氨基甲酸酯系、丙烯酸系、硝基纤维素系、或橡胶系等粘合剂树脂中添加各种颜料、增塑剂、干燥剂及稳定剂等而成的油墨来形成的层。通过该印刷层,可以显示文字、图案等。
[0099] 油墨可以是水性油墨,也可以是油性油墨,优选是水性油墨。水性油墨由于溶剂使用水或醇,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小环境负荷。特别是当粘接剂组合物为无溶剂型粘接剂组合物时,作为油墨使用水性油墨时,可以大幅度地减小环境负荷。另外,油墨可以是生物质油墨,也可以不是生物质油墨,从减小环境负荷的观点出发,优选是生物质油墨。这里,生物质油墨是指包含由花、纸浆、糠、植物油、被子植物的种子等生物来源的资源(生物质)而获得的成分的油墨。
[0100] 作为印刷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胶印印刷、凹版印刷、柔性印刷、丝网印刷、喷墨印刷等公知的印刷方法。另外,通过对密封剂层20的表面作为前处理预先实施电晕处理或臭氧处理,可以提高印刷层50对密封剂层20的密合性。
[0101] <包装体>
[0102] 接着,参照图3及图4说明本公开包装体的实施方式。图3为表示本公开包装体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视图,图4为沿着图3的IV‑IV线的截面图。
[0103] 如图3及图4所示,包装体500具备包装袋400和收纳在包装袋400内的内容物C。包装袋400使用一对层叠膜100而形成。这里,层叠膜100的密封剂层20朝向内侧、基材层10朝向外侧。包装袋400由收纳内容物C的收纳部503和设置在收纳部503周围的粘接部501构成。粘接部501是粘接相向的层叠膜100的密封剂层20之间而成的部分,收纳部503是未粘接相向的层叠膜100的密封剂层20之间的部分。
[0104] 根据包装体500,由于聚烯烃树脂在构成包装袋400的层叠膜100整体中所占的总含有率为90质量%以上,因此作为包装体500也可以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
[0105] 另外,根据包装体500,在构成包装袋400的层叠膜100中,基材层10包含含聚烯烃树脂的第一树脂层12、13和含激光吸收性树脂的第二树脂层11,第二树脂层11所含的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用于形成半切线而使用的激光,密封剂层20及第一树脂层12、13所含的聚烯烃树脂不吸收激光。因此,为了形成半切线而将激光从包装袋400的基材层10侧向层叠膜100照射时,由于激光不通过密封剂层20而是到达第二树脂层11,因此在几乎不会衰减的情况下照射至第二树脂层11。结果,激光吸收性树脂吸收该激光而高效地燃尽,高效地形成半切线510。因而,根据包装体500,可以在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的同时利用激光(例如由特定波长的红外线形成的激光)形成半切线510之后,提高沿着半切线510的撕裂性。因此,通过沿着半切线510撕裂包装袋400,可以容易地开封包装体500,可以容易地将内容物C取出。
[0106] 另外,根据包装体500,在包装袋400中,密封剂层20朝向内侧、包含第二树脂层11的基材层10朝向外侧,因此可以从基材层10侧容易地形成半切线510。
[0107] (内容物)
[0108] 内容物C并无特别限定,根据包装袋400的用途适当选择即可。作为内容物C,例如可举出食物,或者洗发水、洗涤剂、浴盐等洗浴用品,化妆品等。
[0109] (包装袋)
[0110] 构成包装袋400的一对层叠膜100并非必须具有相同的层构成,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层构成。
[0111] 包装袋400可以在半切线510的两端或一端具备易开封加工部520(参照图3)。作为易开封加工部520,可举出瘢痕组、V字状、U字状或I字状等缺口。
[0112] 包装袋400的粘接部501中,一对层叠膜100的密封剂层20彼此可以通过热熔融粘合直接粘接(参照图3),也可以利用粘接剂彼此粘接。
[0113] (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0114] 接着,使用层叠膜100说明制造包装体500的方法。
[0115] 首先准备一对层叠膜100。然后,使一对层叠膜100的密封剂层20彼此相向来准备层叠体,将密封剂层20彼此粘接。此时,将层叠体的边缘部的一部分按照成为“コ”字状的方式进行粘接来形成粘接部501,同时形成未粘接的部分(未粘接部)。如此,获得具有未粘接部的包装袋。
[0116] 接着,从具有未粘接部的包装袋的未粘接部填充内容物C。之后,在未粘接部中,使层叠膜100的密封剂层20彼此粘接,未粘接部也变为粘接部501。如此,可以制造具备包装袋400和收纳在其中的内容物C的包装体500。
[0117] 以上说明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基材层10从粘接层30侧开始依次具备第一树脂层12、第二树脂层11、以及第一树脂层13,但第一树脂层12或第一树脂层13也可以省略。
[0118]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层叠膜100、200具备粘接层30,但也可以省略粘接层30而将基材层10与密封剂层20直接粘接。
[0119]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层叠膜200具备印刷层50,但印刷层50也可以省略,还可以设置在阻隔层40与粘接层30之间或者阻隔层40与基材层10之间。另外,印刷层50和阻隔层40还可以彼此互换位置
[0120]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层叠膜200具备阻隔层40,但也可以代替阻隔层40而设置印刷层50。进而,基材层10依次层叠第二树脂层11、第一树脂层13、第一树脂层12而成时,还可以在第一树脂层13与第二树脂层11之间或者第一树脂层12与第二树脂层11之间设置阻隔层40。
[0121] 上述实施方式中,包装袋400的形状不限于图3所示的四边密封袋,还可以是自立袋形状的包装袋、两边密封袋、三边密封袋、合掌袋或琴袋。包装袋400还可以具备容器嘴塞、或者通过带状突起部和带状沟槽部进行嵌合而能够反复密封的合成树脂制的拉链
[0122] 进而,上述实施方式中,包装袋400使用一对层叠膜100而形成,但可以代替层叠膜100而使用层叠膜200。另外,还可以将一张层叠膜100、200以密封剂层20为内侧进行折叠,将重合的边缘部彼此粘接来制造包装袋。
[0123] 实施例
[0124] 参照实施例及比较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公开的内容,但本公开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125] (实施例1)
[0126] 作为基材层准备依次具备厚度为15μm的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的第一树脂层、由尼龙形成的厚度为10μm的第二树脂层、以及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的厚度为15μm的第一树脂层的共挤出层叠体膜(Tamapoly株式会社制、商品名:ZPB102)。
[0127] 进而,在基材层的第一树脂层上使用干式层压机涂饰氨基甲酸酯系粘接剂(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商品名:A626/A50),粘贴厚度为100μm的由LLDPE(密度:0.91~0.92g/3
cm)形成的密封剂层来制作层叠膜。如此,制作具有图1所示层叠结构的层叠膜。如此制作的层叠膜中,作为聚烯烃树脂的高密度聚乙烯及LLDPE的总含有率为92质量%。
[0128] (比较例1)
[0129] 除了将基材层变更为作为由高密度聚乙烯形成的厚度为30μm的膜(密度:0.945~3
0.955g/cm 、Tamapoly株式会社制、商品名:HS31)的HDPE层,在基材层中不设置第二树脂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层叠膜。
[0130] <撕裂性的评价>
[0131] 分别准备各5张的实施例1及比较例1的层叠膜,对于5张层叠膜分别使用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振荡波长:10600nm、输出功率:25W)从层叠膜的基材层侧沿着MD方向(基材层的共挤出方向)及TD方向以扫描速度1000mm/min照射激光。
[0132] 进而,沿着MD方向及TD方向分别撕裂层叠膜,根据JIS K 7128测定撕裂强度。将结果示于表1中。
[0133] 表1
[0134]
[0135]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的层叠膜中,沿着MD方向及TD方向形成半切线,即便进行撕裂,撕裂强度n1~n5的平均值在MD方向上为3.3N(平均值)、在TD方向上为6.0N(平均值)。而对于比较例1的层叠膜,即便是沿着照射了激光的部位想要进行撕裂,密封剂层及HDPE层也会延展而无法进行撕裂,未能测定撕裂强度。
[0136] 由以上确认了,根据本公开的层叠膜,可以在维持良好的再利用性的同时提高沿着由激光形成的半切线的撕裂性。
[0137] 符号说明
[0138] 100,200层叠膜、10基材层、11第二树脂层、12、13第一树脂层、20密封剂层、30粘接层、40阻隔层、50印刷层、400包装袋、500包装体、510半切线、C内容物。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