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药箱、药盒及用药管理系统

申请号 CN202311783080.8 申请日 2023-12-22 公开(公告)号 CN117959178A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 发明人 谢文森; 彭丹;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供药箱、药盒及用药管理系统,供药箱包括包括 箱体 、驱动 电机 、分药部和药盒, 驱动电机 的驱动端设有第一 齿轮 和 棘轮 ,箱体上设有取药口。分药部包括药仓和分药槽,分药部有若干个,药仓的底部设有与分药槽进药端连通的出药口,分药槽内设有导药螺旋,导药螺旋连接有第一驱动杆,棘轮与第二驱动杆连接,第二驱动杆与若干个第一驱动杆中的一个固定连接,若干个第一驱动杆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药盒位于滑 块 上,第一齿轮与第一带轮连接,第一带轮上设有第二传送带,滑块与第二传送带连接。本方案中的供药箱只有一个驱动电机,通过一个驱动电机控制供药箱工作,使得供药箱工作时更加稳定,且供药箱维护和管理的成本更低。
权利要求

1.一种供药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及位于所述箱体(1)内腔的驱动电机(2)、分药部和药盒(4),所述驱动电机(2)的驱动端设有第一齿轮(5)和棘轮(6),所述箱体(1)上设有取药口(101),
所述分药部包括用以储存药品容器(24)的药仓(7)和用以导出药品容器(24)的分药槽(8),所述分药部有若干个,所述药仓(7)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分药槽(8)进药端连通的出药口(701),所述分药槽(8)内设有导药螺旋(9),所述导药螺旋(9)连接有第一驱动杆(10),所述棘轮(6)与第二驱动杆(11)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11)与若干个所述第一驱动杆(10)中的一个固定连接,若干个所述第一驱动杆(10)通过第一传送带(12)连接,
所述箱体(1)内设有与所述箱体(1)滑动连接的滑(14),所述药盒(4)位于所述滑块(14)上,所述第一齿轮(5)与第一带轮(15)连接,所述第一带轮(15)上设有用以驱动所述滑块(14)滑动的第二传动带(16),所述滑块(14)与所述第二传动带(1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药螺旋(9)的旋转杆(901)上设有第一锥齿轮(17),所述第一驱动杆(10)上设有第二锥齿轮(18),所述第一锥齿轮(17)与所述第二锥齿轮(18)啮合,所述导药螺旋(9)和所述第一驱动杆(10)通过所述第一锥齿轮(17)和所述第二锥齿轮(18)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1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19),所述第一传送带(12)绕过若干个所述第二带轮(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药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箱体(1)内腔的滑轨(20),所述第一带轮(15)位于所述滑轨(20)的一端并与所述滑轨(20)转动连接,所述滑轨(20)的另一端还转动连接有第三带轮(21),所述第二传动带(16)绕过所述第一带轮(15)和所述第三带轮(21),所述滑块(14)与所述滑轨(20)滑动连接,所述滑块(14)通过所述滑轨(20)与所述箱体(1)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供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4)上设有用以容纳所述药盒(4)的药盒座(22),所述药盒座(22)包括底板(2201)和侧板(2202),所述底板(2201)与所述滑块(14)固定连接,所述侧板(2202)与所述底板(2201)固定连接,所述侧板(2202)为弧形,所述底板(2201)和所述弧形侧壁形成安置槽,所述药盒(4)位于所述安置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药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分药部底部的托药盘(3),所述托药盘(3)上设有若干个过药孔(301),每个所述过药孔(301)均与一个所述分药槽(8)的出药端连通,所述托药盘(3)的底部设有用以拦截所述过药孔(301)的挡片(13),所述挡片(13)与所述托药盘(3)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供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13)包括与所述托药盘(3)转动连接的丝杆(1301)和用以拦截所述过药孔(301)的支条(1302),所述支条(1302)与所述丝杆(1301)固定连接,所述托药盘(3)上设有螺纹孔(302),所述丝杆(1301)与所述螺纹孔(302)螺纹连接,所述药盒(4)上设有用以将所述丝杆(1301)顶起的抵接块(401),所述抵接块(401)可与所述丝杆(1301)抵接并将所述丝杆(1301)顶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供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药盘(3)上还设有限位口(304),所述支条(1302)穿过所述限位口(304),当所述支条(1302)拦截所述过药孔(301)时,所述支条(1302)与所述限位口(304)的一侧的侧壁抵接;当所述支条(1302)所述过药孔(301)错位时,所述支条(1302)与所述限位口(304)的另一侧的侧壁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药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药仓(7)内腔的药品容器(24)为圆柱形或球形,所述药仓(7)内设有若干个用以分割所述药仓(7)的挡板(702),所述挡板(702)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倾斜,若干个所述挡板(702)平行设置。
9.一种药盒,包括盒体与盒盖,所述盒体与所述盒盖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底部设有重传感器用以监测所述药盒内药品的重量,所述盒体内还设有定时器和报警器,所述定时器与所述重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盒体为如权利要求1所述药盒。
10.一种用药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医生终端、患者终端和配药终端,所述医生终端用以在医生完成看诊后向所述云平台发送患者病例,所述患者终端携带有患者信息,当所述患者终端位于所述配药终端后,所述配药终端接收所述患者终端内的患者信息,并将患者信息发送至所述云平台,所述云平台在接收到来自所述配药终端的患者信息后,将患者信息与患者病例进行配对,配对完成后将患者病例中的开药信息发送至所述配药终端,所述配药终端根据开药信息进行开药,所述患者终端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药盒,所述配药终端为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供药箱。

说明书全文

一种供药箱、药盒及用药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药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供药箱、药盒及用药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病已呈现出高发态势。慢性病是指不构成传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的总称,一旦防治不及,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的危害。慢性病群体需要长期服药抑制病情,在服药的过程中,需要患者自己拿取不同数量的药品,但是老年患者因记忆下降,容易出现忘记服药或错误用药的问题。
[0003] 为了解决老年患者容易出现忘记服药或错误用药的问题,发明了能够自动分拣药品的装置,如现有的一种自动分药型药箱,包括箱体控制器、胶囊分药装置、药片储存装置、药出药装置,的箱体的前侧板上设有胶囊取药口、药片出药口和药水出药孔,胶囊取药口对应开设于胶囊分药装置的出药口处,药片储存装置沿药片出药口穿出箱体,药片储存装置的出药口设于箱体外,药水出药装置的出药管沿药水出药孔穿出箱体。该方案能够自动配药,避免患者自主取药时出现取药数量不合适、取错药的问题。
[0004] 但是该方案中设置了多个电机,当其中一个电机出现故障后装置就无法顺利工作,大大增加了药箱工作的不稳定性,并且还会增加药箱维护和管理的成本。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药箱设置了多个电机,增加了药箱工作的不稳定性和药箱管理、维护成本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供药箱及用药管理系统。本方案采用一个电机来驱动供药箱的工作,使得供药箱的工作更加稳定且管理、维护成本更低。
[0006]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供药箱,包括箱体及位于箱体内腔的驱动电机、分药部和药盒,驱动电机的驱动端设有第一齿轮棘轮,箱体上设有取药口。分药部包括用以储存药品容器的药仓和用以导出药品容器的分药槽,分药部有若干个,每个分药部内都储存有一种药品,药仓的底部设有与分药槽进药端连通的出药口,分药槽内设有导药螺旋,导药螺旋连接有第一驱动杆,棘轮与第二驱动杆连接,第二驱动杆与若干个第一驱动杆中的一个固定连接,若干个第一驱动杆通过第一传送带连接。药盒位于滑上,第一齿轮与第一带轮连接,第一带轮上设有用以驱动滑块滑动的第二传送带,滑块与第二传送带连接。药品容器为能够打开的盒体结构,药品容器内储存有待服用的药品,同时为了区分不同种类的药品容器,每种药品容器外表面的颜色均不相同。
[0007] 取药时,患者通过取药口将药盒放置于滑块上,驱动电机正向转动带动第一齿轮和棘轮转动。棘轮的正向转动带动第二驱动杆进行转动,第二驱动杆的转动带动与第二驱动杆连接的第一驱动杆转动,与第二驱动杆连接的第一驱动杆通过第一传送带带动全部的第一驱动杆转动,第一驱动杆的转动带动导药螺旋进行转动,导药螺旋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将分药槽和导药螺旋间隙的药品容器从分药槽的进药端运输至分药槽的出药端,然后药品容器从分药槽内掉出。第一齿轮的正向转动带动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的转动带动第二传送带运动,第二传动带的运动带动滑块和药盒向分药槽出药端运动。当药盒运动至分药槽出药端的正下方时,药品容器从分药槽内掉出,掉落到药盒内。然后驱动电机反向转动,驱动电机反向转动带动第一齿轮和棘轮反向转动,棘轮反向转动无法带动第二驱动杆进行转动,使得导药螺旋无法进行转动,但是第一齿轮反向转动,能够带动第一带轮和第二传送带反向运动,第二传送带反向运动带动滑块和药盒向取药口方向运动,直至药盒穿过取药口,此时驱动电机停止运动,患者通过取药口将药盒从滑块上取走,完成一次配药和取药的工作。
[0008] 本方案中的供药箱只有一个驱动电机,通过一个驱动电机控制供药箱工作,使得供药箱工作时更加稳定,且供药箱维护和管理的成本更低;使用分药槽和导药螺旋将药仓内的药品容器有序的导出;第二传送带和滑块的设置使得药盒能够在箱体内做往复运动;棘轮的设置使得在驱动电机反向转动时避免分药部中的导药螺旋反向运动。
[0009] 优选的,导药螺旋的旋转杆上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驱动杆上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导药螺旋和第一驱动杆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连接,第一驱动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第一传送带绕过若干个第一带轮。通过啮合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来完成第一驱动杆和导药螺旋的连接,能够有效通过第一驱动杆来带动导药螺旋转动。当药品容器内储存有该类药品的一次服用剂量时,每个分药部中的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传动比均相同;当药品容器内储存有一片该类药品时;通过调节不同分药部中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的传动比来控制分药槽的出药速度,使得在一次出药过程中,不同的分药部能够导出不同数量的药品容器。
[0010] 优选的,还包括位于箱体内腔的滑轨,第一带轮位于滑轨的一端并与滑轨转动连接,滑轨的另一端还转动连接有第三带轮,第二传送带绕过第一带轮和第三带轮,滑块与滑轨滑动连接,滑块通过滑轨与箱体滑动连接。第一带轮和第三带轮位于滑轨的两端,滑块位于第一带轮和第三带轮之间,第一带轮带动第二传送带运动后,与第二传动带固定连接的滑块在滑轨上滑动。滑轨和第三带轮的设置,便于滑块带动药盒在箱体内滑动。
[0011] 优选的,滑块上设有用以容纳药盒的药盒座,药盒座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与滑块固定连接,侧板与底板固定连接,侧板为弧形,底板和弧形侧板形成安置槽,药盒位于安置槽内。设置药盒座能够更方便的将药盒放置在滑块上,避免药盒在滑块运动时移位,还能避免药盒从滑块上掉落。
[0012] 优选的,还包括位于分药部底部的托药盘,托药盘上设有若干个过药孔,每个过药孔均与一个分药槽的出药端连通,托药盘的底部设有用以拦截过药孔的挡片,挡片与托药盘转动连接。当药品容器从分药槽内掉出时,药品容器掉落到托药盘上的过药孔内。药品容器的底部位于托药盘上的挡片上的,使得药品容器停留在过药孔内。当药盒运动至托药盘的正下方时,挡片转动至与过药孔发生错位,使得挡片无法继续支撑药品容器,药品容器从过药孔内掉落至药盒内。托药盘的设置能够使药品容器顺利的掉落至药盒内。
[0013] 优选的,挡片包括与托药盘转动连接的丝杆和用以拦截过药孔的支条,支条与丝杆固定连接,托药盘上设有螺纹孔,丝杆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丝杆通过螺纹孔与托药盘转动连接,药盒上设有用以将丝杆顶起的抵接块,抵接块可与丝杆抵接并将丝杆顶起。当药盒运动至抵接块将丝杆顶起时,丝杆向上运动,丝杆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沿着螺纹孔内的螺纹发生转动,丝杆转动带动支条转动,支条在转动后与过药孔发生错位,使得过药孔内的药品容器从过药孔内掉出。当药盒运动至抵接块与丝杆分离时,丝杆由于自身重力向下运动,在丝杆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丝杆会沿螺纹螺纹孔内的螺纹反向转动,丝杆反向转动带动支条复位,支条重新拦截过药孔。
[0014] 优选的,托药盘上还设有限位口,支条穿过限位口,当支条拦截过药孔时,支条与限位口一侧的侧壁抵接;当支条与过药孔错位时,支条与限位槽的另一侧的侧壁抵接。限位口可以限制支条的摆动度,进而限制丝杆上下运动的位移,能够避免丝杆从螺纹孔内掉落出去。
[0015] 优选的,药仓内腔的药品容器为圆柱形或球形,药仓内设有若干个用以分割药仓的挡板,挡板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倾斜,若干个挡板平行设置。在药仓内腔设置倾斜挡板,便于药品容器沿着倾斜挡板在药仓内向下滑动,药品容器为圆柱形或球形,更便于药品容器进行滑动。
[0016] 一种药盒,包括盒体与盒盖,盒体与盒盖可拆卸连接,盒体的底部设有重力传感器用以监测药盒内药品的重量,盒体内还设有定时器和报警器,定时器与重力传感器均与报警器电连接,盒体为上述的药盒。本方案中的药盒在配合如前文所述的供药箱时,将盒体放置在药盒座上,供药箱工作使得药片容器落入盒体内腔,重力传感器监测盒体内药品的质量,当监测到药品质量达到目标值且重量3秒内不再变化后,报警器发出取药完毕报警直至患者取出盒体并将盒盖盖上;当监测到药品质量未达到目标值且重量3秒内不再变化后,报警器发出药品不足报警提醒患者本次配药的药量不足,需寻找工作人员解决药品不足的问题;当监测到药品质量超过目标值且重量3秒内不再变化后,报警器发出药品过多报警提醒患者本次配药的药量过多,需寻找工作人员复核盒体内药品的种类与数目。正常情况下患者随身携带药盒,当定时器检测到患者服用时间后,报警器发出用药提醒,提醒患者及时用药并且根据患者服药量前后药盒内药品的重量差判断患者服药的数量及种类是否准确。本方案中的药盒不但能够提醒患者及时用药、判断患者是否正确用药,并且在供药箱配药时还能够监测供药箱的配药量是否准确。
[0017] 一种用药管理系统,包括平台、医生终端、患者终端和配药终端,医生终端用以在医生完成看诊后向云平台发送患者病例,患者终端携带有患者信息,当患者终端位于配药终端后,配药终端接收患者终端内的患者信息,并将患者信息发送至云平台,云平台在接收到来自配药终端的患者信息后,将患者信息与患者病例进行配对,配对完成后将患者病例中的开药信息发送至配药终端,配药终端根据开药信息进行开药。本方案中的患者终端为上述方案中的药盒,本方案中的配药终端为上述方案中的供药箱。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的供药箱只有一个驱动电机,通过一个驱动电机控制供药箱工作,使得供药箱工作时更加稳定,且供药箱维护和管理的成本更低;使用分药槽和倒要螺旋将药仓内的药品容器有序的导出;托药盘的设置能够避免出现药品容器掉入箱体内腔,无法顺利进入药盒;第二传送带和滑块的设置使得药盒能够在箱体内做往复运动;棘轮的设置使得在驱动电机反向转动时避免分药部中的导药螺旋反向运动。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一种供药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一种供药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供药箱内部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供药箱的药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供药箱上驱动电机驱动滑块运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供药箱上驱动电机导药螺旋运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供药箱的托药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供药箱的托药盘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供药箱的托药盘上与丝杆连接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供药箱的托药盘上与丝杆连接端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供药箱的托药盘的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用药管理系统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品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0021]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2]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为一种供药箱的实施例1,包括箱体1及位于箱体1内腔的驱动电机
2、分药部和药盒4,驱动电机2的驱动端设有第一齿轮5和棘轮6,箱体1上设有取药口101。
[0023] 分药部包括用以储存药品容器24的药仓7和用以导出药品容器24的分药槽8,分药部有五个,每个分药部内都储存有一种药品,药仓7的底部设有与分药槽8进药端连通的出药口701,分药槽8内设有导药螺旋9,导药螺旋9连接有第一驱动杆10,棘轮6与第二驱动杆11连接,第二驱动杆11上设有棘爪25,棘轮6通过棘爪25与第二驱动杆11连接,第二驱动杆
11与五个第一驱动杆10中的一个固定连接,五个第一驱动杆10通过第一传送带12连接。
[0024] 药盒4位于滑块14上,第一齿轮5与第一带轮15通过第二齿轮23连接,第二齿轮23与第一齿轮5啮合,第二齿轮23与第一带轮15同轴心且第二齿轮23和第一带轮15固定连接,第一带轮15上设有用以驱动滑块14滑动的第二传动带16,滑块14与第二传动带16连接。
[0025] 药品容器24为能够打开的盒体结构,药品容器24内储存有待服用的药品,同时为了区分不同种类的药品容器24,每种药品容器24外表面的颜色均不相同。
[0026]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取药时,患者通过取药口101将药盒4放置于滑块14上,驱动电机2正向转动带动第一齿轮5和棘轮6转动。棘轮6的正向转动带动第二驱动杆11进行转动,第二驱动杆11的转动带动与第二驱动杆11连接的第一驱动杆10转动,与第二驱动杆11连接的第一驱动杆10通过第一传送带12带动全部的第一驱动杆10转动,第一驱动杆10的转动带动导药螺旋9进行转动,导药螺旋9在转动的过程中会将分药槽8和导药螺旋9间隙的药品容器24从分药槽8的进药端运输至分药槽8的出药端,然后药品容器24从分药槽8内掉出。第一齿轮5的正向转动带动第一带轮15转动,第一带轮15的转动带动第二传动带16运动,第二传动带的运动带动滑块14和药盒4向分药槽8的出药端运动。当药盒4运动至分药槽8出药端的正下方时,药品容器24从分药槽8内掉出,掉落到药盒4内。然后驱动电机2反向转动,驱动电机2反向转动带动第一齿轮5和棘轮6反向转动,棘轮6反向转动无法通过棘爪25带动第二驱动杆11进行转动,使得导药螺旋9无法进行转动,但是第一齿轮5反向转动,能够带动第一带轮15和第二传动带16反向运动,第二传动带16反向运动带动滑块14和药盒4向取药口101方向运动,直至药盒4穿过取药口101,此时驱动电机2停止运动,患者通过取药口101将药盒4从滑块14上取走,完成一次配药和取药的工作。
[0027]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的供药箱只有一个驱动电机2,通过一个驱动电机2控制供药箱工作,使得供药箱工作时更加稳定,且供药箱维护和管理的成本更低;使用分药槽8和导药螺旋9将药仓7内的药品容器24有序的导出;第二传动带16和滑块14的设置使得药盒4能够在箱体1内做往复运动;棘轮6的设置使得在驱动电机2反向转动时避免分药部中的导药螺旋9反向运动。
[0028] 实施例2一种供药箱的实施例2,如图1‑图8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供药箱的结构进
一步限定。
[0029] 具体的,导药螺旋9的旋转杆901上设有第一锥齿轮17,第一驱动杆10上设有第二锥齿轮18,第一锥齿轮17与第二锥齿轮18啮合,导药螺旋9和第一驱动杆10通过第一锥齿轮17和第二锥齿轮18连接,第一驱动杆10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19,第一传送带12绕过五个第一带轮15完成五个第一驱动杆10的连接。药品容器24内储存有该类药品的一次服用剂量,每个分药部中的第一锥齿轮17和第二锥齿轮18的传动比均相同。
[0030] 具体的,还包括位于箱体1内腔的滑轨20,第一带轮15位于滑轨20的一端并与滑轨20转动连接,滑轨20的另一端还转动连接有第三带轮21,第二传动带16绕过第一带轮15和第三带轮21,滑块14与滑轨20滑动连接,滑块14通过滑轨20与箱体1滑动连接。
[0031] 具体的,滑块14上设有用以容纳药盒4的药盒座22,药盒座22包括底板2201和侧板2202,底板2201与滑块14固定连接,侧板2202与底板2201固定连接,侧板2202为弧形,底板
2201和弧形侧板2202形成安置槽,药盒4位于安置槽内。
[0032] 具体的,托药盘3上设有五个过药孔301,每个过药孔301均与一个分药槽8的出药端连通,托药盘3的底部设有用以拦截过药孔301的挡片13,挡片13与托药盘3转动连接箱体1内设有与箱体1滑动连接的滑块14。挡片13包括与托药盘3转动连接的丝杆1301和用以拦截过药孔301的支条1302,支条1302与丝杆1301固定连接,托药盘3上设有螺纹孔302,丝杆
1301与螺纹孔302螺纹连接,丝杆1301通过螺纹孔302与托药盘3转动连接,药盒4上设有用以将丝杆1301顶起的抵接块401,抵接块401可与丝杆1301抵接并将丝杆1301顶起。
[0033] 具体的,托药盘3上还设有限位口304,支条1302穿过限位口304,当支条1302拦截过药孔301时,支条1302与限位口304一侧的侧壁抵接;当支条1302与过药孔301错位时,支条1302与限位槽的另一侧的侧壁抵接。
[0034] 具体的,药仓7内腔的药品容器24为圆柱形或球形,药仓7内设有四个用以分割药仓7的挡板702,挡板702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向下倾斜,四个挡板702平行设置,每个挡板702上都放有一行呈线性排布的药品容器24,挡板702上向下倾斜的一端和药品容器24的侧壁之间留有供药品容器24穿过的间隙,药品由于自身重力原因在药仓7内呈“S”形运动轨迹从药仓7的顶部运动到药仓7上的出药口701处。
[0035]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药品容器24从分药槽8内掉落至托药盘3上的过药孔301内后,被挡片13阻拦,停留在过药孔301内。当药盒4运动至抵接块401将丝杆1301顶起时,丝杆1301向上运动,丝杆1301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会沿着螺纹孔302内的螺纹发生转动,丝杆1301转动带动支条1302转动,直至转动到支条1302与限位口304一侧的侧壁抵接,此时丝杆1301到达最大上移位置,支条1302与过药孔301发生错位,药品容器24从过药孔301内掉出。当药盒4运动至抵接块401与丝杆1301分离时,丝杆1301由于自身重力向下运动,在丝杆130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丝杆1301会沿螺纹孔302内的螺纹反向转动,直至转动到支条1302与限位口304另一侧的侧壁抵接,此时丝杆1301反向转动带动支条1302复位,丝杆1301无法继续下滑,支条1302重新拦截过药孔301。
[0036]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通过啮合的第一锥齿轮17和第二锥齿轮18来完成第一驱动杆10和导药螺旋9的连接,能够有效通过第一驱动杆10来带动导药螺旋9转动。滑轨20和第三带轮21的设置,便于滑块14带动药盒4在箱体1内滑动。设置药盒座22能够更方便的将药盒4放置在滑块14上,避免药盒4在滑块14运动时移位,还能避免药盒4从滑块14上掉落。托药盘的设置能够使药品容器顺利的掉落至药盒内。限位口304可以限制支条1302的摆动角度,进而限制丝杆1301上下运动的位移,能够避免丝杆1301从螺纹孔302或螺旋状凹槽303内掉落出去。在药仓7内腔设置倾斜挡板702,便于药品容器24沿着倾斜挡板702在药仓7内向下滑动,药品容器24为圆柱形或球形,更便于药品容器24进行滑动。
[0037] 实施例3一种供药箱的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改变出药数量的手段不
同。
[0038] 具体的,不同种类药物的药品容器24中的药品数量相同,每个分药部中的第一锥齿轮17和第二锥齿轮18的传动比不同,在驱动电机2的一次正向旋转过程中,每个分药部中的导药螺旋9旋转角度不同,将不同数量的药品容器24从分药槽8内导出。
[0039]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每个分药部中的第一锥齿轮17和第二锥齿轮18的传动比不同,使得当第一传送带12运动第一驱动杆10运动时,每个分药部中的导药螺旋9转速不同。导药螺旋9转速更快,同样时间内的配药数量更多,使得一次服用不同数量的药品时,不同数量的药品容器24能够同时排出。
[0040]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方案中通过每个分药部中第一锥齿轮17和第二锥齿轮18不同的传动比实现导药螺旋9转速的差异化,进而实现不同数量的药品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分配工作。
[0041] 本实施的其他特征、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实施例2一致。
[0042] 实施例4一种供药箱的实施例4,如图9‑1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托药盘3
上设置有螺旋状的凹槽303,丝杆1301上设有位于凹槽303内并与凹槽303滑动连接的凸起
1311,药盒4上设有用以将丝杆1301顶起的抵接块401,抵接块401可与丝杆1301抵接并将丝杆1301顶起。
[0043]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当药盒4运动至抵接块401将丝杆1301顶起时,丝杆1301向上运动,丝杆1301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丝杆1301上的凸起1311会沿着螺纹状的凹槽303向上滑动,丝杆1301在向上滑动的过程中会带动支条1302转动,直至转动到支条1302与限位口304一侧的侧壁抵接,此时丝杆1301到达最大上移位置,支条1302与过药孔
301发生错位,药品容器24从过药孔301内掉出。当药盒4运动至抵接块401与丝杆1301分离时,丝杆1301由于自身重力在向下运动,在丝杆1301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丝杆1301上的凸起
1311会沿螺旋状凹槽303反向转动,直至转动到支条1302与限位口304另一侧的侧壁抵接,此时丝杆1301反向转动带动支条1302复位,丝杆1301无法继续下滑,支条1302重新拦截过药孔301。
[0044] 本实施的其他特征、工作原理以及有益效果与实施例2一致。
[0045] 实施例5一种药盒,包括盒体与盒盖,盒体与盒盖可拆卸连接,盒体的底部设有重力传感器
用以监测药盒内药品的重量,盒体内还设有定时器和报警器,定时器与重力传感器均与报警器电连接,盒体为如实施例1‑4所述的药盒。
[0046]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本方案中的药盒在配合如前文所述的供药箱时,将盒体放置在药盒座上,供药箱工作使得药品容器落入盒体内腔,重力传感器监测盒体内药品的质量,当监测到药品质量达到目标值且重量3秒内不再变化后,报警器发出取药完毕报警直至患者取出盒体并将盒盖盖上;当监测到药品质量未达到目标值且重量3秒内不再变化后,报警器发出药品不足报警提醒患者本次配药的药量不足,需寻找工作人员解决药品不足的问题;当监测到药品质量超过目标值且重量3秒内不再变化后,报警器发出药品过多报警提醒患者本次配药的药量过多,需寻找工作人员复核盒体内药品的种类与数目。正常情况下患者随身携带药盒,当定时器检测到患者服用时间后,报警器发出用药提醒,提醒患者及时用药并且根据患者服药量前后药盒内药品的重量差判断患者服药的数量及种类是否准确。
[0047]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方案中的药盒不但能够提醒患者及时用药、判断患者是否正确用药,并且在供药箱配药时还能够监测供药箱的配药量是否准确。
[0048] 实施例6一种用药管理系统,如图12所示,包括云平台、医生终端、患者终端和配药终端,医生终端用以在医生完成看诊后向云平台发送患者病例,患者终端携带有患者信息,当患者终端位于配药终端后,配药终端接收患者终端内的患者信息,并将患者信息发送至云平台,云平台在接收到来自配药终端的患者信息后,将患者信息与患者病例进行配对,配对完成后将患者病例中的开药信息发送至配药终端,配药终端根据开药信息进行开药。本方案中的配药终端为实施例1‑4任一所述的供药箱,本方案中的患者终端为实施例5所述的药盒。
[0049]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