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流包装

申请号 CN201910160236.4 申请日 2019-03-04 公开(公告)号 CN109677765B 公开(公告)日 2024-05-10
申请人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郭瑜; 王容平;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一种物流 包装 袋,包括一具有袋口的袋体,以及用于封盖袋口的封口舌,所述封口舌与所述袋体为一整体,所述袋体上靠近袋口的区域设置有第一粘贴区,所述封口舌上设置有第二粘贴区,所述第一粘贴区上设置有粘贴带,所述粘贴带由多层交替设置的粘胶层和隔离层构成。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多层交替的粘胶层和隔离层,每使用一次包装袋消耗一层粘胶层和一层隔离层,并不破坏包装袋的完整性,实现多次重复使用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物流包装袋,包括一具有袋口的袋体(100),以及用于封盖袋口的封口舌(110),所述封口舌(110)与所述袋体(100)为一整体,所述袋体(100)上靠近袋口的区域设置有第一粘贴区(101),所述封口舌(110)上设置有第二粘贴区(1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贴区(101)上设置有粘贴带(200),所述粘贴带(200)由多层交替设置的粘胶层和隔离层构成;
所述第二粘贴区(111)上设置金属箔层;所述隔离层以无纺布为基材,无纺布的一个面上设置有PE涂层、PP涂层或PET涂层;
所述粘贴带(200)包括第一粘胶层(210)和第一隔离层(220),所述第一粘胶层(210)粘贴在所述第一粘贴区(101)上,所述第一隔离层(220)覆盖在第一粘胶层(210)上, 第一隔离层(220)宽于第一粘胶层(210),余量与第一粘贴区(101)粘合,第一隔离层(220)与第一粘胶层(210)接触的面为非极性表面,第一隔离层(220)的另一面为极性表面;
所述粘贴带(200)还包括第二粘胶层(230)和第二隔离层(240),所述第二粘胶层(230)粘贴在所述第一隔离层(220)的极性表面上,所述第二隔离层(240)覆盖在第二粘胶层(230)上, 第二隔离层(240)宽于第二粘胶层(230),余量部分与第一隔离层(220)粘合,第二隔离层(240)与第二粘胶层(230)接触的面为非极性表面,第二隔离层(240)的另一面为极性表面;
第一隔离层、第二隔离层均为双层设计,上层隔离层为上一层粘胶粘接层,下层隔离层为下一层粘胶保护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220)上设置有第一拉(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层(240)上设置有第二拉耳(2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胶层由压敏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层为箔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流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箔层上设置有细微凹凸的纹理。

说明书全文

一种物流包装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物流设备领域,涉及包装袋。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快递行业的发展十分蓬勃,中国国家邮政局数据统计,2016年中国消耗的快递包裹超过313亿个,2017年全年的快递包裹量高达400.6亿个,连续4年荣登「全球快递大国」宝座,2018前三季度全国快递量347亿件。
[0003] 为了降低快递包装袋的使用量,现有技术出现了一种可循环利用环保快递包装袋,包括外包装袋及内包装袋,所述的内包装袋包裹货物后置于所述的外包装袋内;所述的外包装袋包括快递单口袋、口袋按扣、一对封口按扣、魔术贴钩面及魔术贴毛面,所述的快递单口袋设置在所述的外包装袋的外壁上,位于所述的外包装袋的一侧端面中部,所述的口袋按扣设置在所述的外包装袋及快递单口袋上,所述的快递单口袋通过所述的口袋按扣封口;所述的魔术贴钩面连接在所述的外包装袋的顶部开口处,所述的魔术贴毛面连接在所述的魔术贴钩面的顶部,所述的魔术贴钩面与所述的魔术贴毛面适配连接,使所述的外包装袋封口;所述的一对封口按扣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的外包装袋的一侧端面及魔术贴毛面的另一侧端面上,所述的魔术贴毛面翻折后通过所述的一对封口按扣活动连接在所述的外包装袋上;所述的内包装袋包括包裹毛面及多片包裹钩面,所述的包裹毛面设置在所述的内包装袋的一侧端面上,所述的多片包裹钩面分别设置在所述的内包装袋的另一侧端面边上,所述的包裹毛面包裹在物品表面并通过所述的多片包裹钩面粘合固定;所述的内包装袋由气泡层、泡沫面层、保温层及定型层构成,所述的气泡层、泡沫面层、保温层及定型层由外向内依次连接成一体结构,所述的泡沫面层为微孔聚酯材质制成。
[0004]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5] 1、现有技术中的可重复利用的包装袋,结构复杂,包装袋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较高;
[0006] 2、作为包装袋使用,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分辨出该包装袋是否被人开启过,货物安全性缺乏保障;
[0007] 3、缺乏市场竞争,难以大范围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0008] 鉴于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性有保障的并且可以重复多次使用的包装袋。
[0009] 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和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的改革创新,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物流包装袋,包括一具有袋口的袋体,以及用于封盖袋口的封口舌,所述封口舌与所述袋体为一整体,所述袋体上靠近袋口的区域设置有第一粘贴区,所述封口舌上设置有第二粘贴区,所述第一粘贴区上设置有粘贴带,所述粘贴带由多层交替设置的粘胶层和隔离层构成。
[0010] 根据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粘贴带包括第一粘胶层和第一隔离层,所述第一粘胶层粘贴在所述第一粘贴区上,所述第一隔离层覆盖在第一粘胶层上,第一隔离层宽于第一粘胶层,余量与第一粘贴区粘合,第一隔离层与第一粘胶层接触的面为非极性表面,第一隔离层的另一面为极性表面。
[0011] 根据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离层上设置有第一拉
[0012] 根据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粘贴带还包括第二粘胶层和第二隔离层,所述第二粘胶层粘贴在所述第一隔离层的极性表面上,所述第二隔离层覆盖在第二粘胶层上,第二隔离层宽于第二粘胶层,余量部分与第一隔离层粘合,第二隔离层与第二粘胶层接触的面为非极性表面,第二隔离层的另一面为极性表面。
[0013] 根据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隔离层上设置有第二拉耳。
[0014] 根据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粘胶层由压敏胶构成。
[0015] 根据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隔离层以无纺布为基材,无纺布的一个面上设置有PE涂层、PP涂层或PET涂层。
[0016] 根据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粘贴区上设置金属箔层。
[0017] 根据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金属箔层为箔层。
[0018] 根据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铝箔层上设置有细微凹凸的纹理。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0] a)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多层交替的粘胶层和隔离层,每使用一次包装袋消耗一层粘胶层和一层隔离层,并不破坏包装袋的完整性,实现多次重复使用的目的。
[0021] b)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多层交替的粘胶层和隔离层,仅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几分钱的材料成本,非常适合商业推广应用。
[0022] c)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隔离层和黏胶层的设计,能够明显区分该包装袋被使用过几次,可以有效保障物品的安全。
[0023] d)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拉耳,方便讲隔离层撕开。
[0024] e)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金属箔层,可以延迟包装袋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便于将粘胶从其表面剥离。
[0025] f)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金属箔选用铝箔,制造成本更低。
[0026] g)本发明物流包装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铝箔层上设置有细微凹凸的纹理,可以增加粘胶与铝箔的粘结力。附图说明
[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8] 图1是本发明物流包装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
[0029] 图2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3是本发明物流包装袋一较佳实施例中粘贴带设置示意图。
[0031] 图4是是图3中I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2] 图5是图3的横截面剖视示意图。
[0033] 图6是图5中II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4] 图中标记分别为:100袋体、101第一粘贴区、110封口舌、111第二粘贴区、200粘贴带、210第一粘胶层、220第一隔离层、221第一拉耳、230第二粘贴层、240第二隔离层、241第二拉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结合附图与一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0036]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
[0037]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以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8] 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物流包装袋,包括一具有袋口的袋体100,以及用于封盖袋口的封口舌110,所述封口舌110与所述袋体100为一整体。袋体100呈矩形口袋状,该矩形口袋三边封口,一边开口,如图1所示,袋体100有前面板和后面板,前面板外侧上靠近袋口的区域设置有长条状第一粘贴区101。封口舌110为后面板的延伸,封口舌110上设置有长条状第二粘贴区111,封口舌110向袋口方向翻折后,第一粘贴区与第二粘贴区重叠。所述第一粘贴区101上设置有粘贴带200,粘贴带200用于连接第一粘贴区和第二粘贴区,使封口舌封盖袋口。粘贴带200由多层交替设置的粘胶层和隔离层构成。本实施例中,粘贴带200由两层粘胶层和两层隔离层构成,当然,实际生产或者使用过程中,可以是一层粘胶层和一层隔离层,也可以是三层粘胶层和三层隔离层或四层粘胶层和四层隔离层,或者更多,每使用一次物流包装袋,消耗一层粘胶层和一层隔离层。使用本实施例物流包装袋,拆包装时不用破坏包装袋的整体结构,而只是破坏一层隔离层,使用一层粘胶层。每使用一次,都会留下隔离层被破坏的痕迹,因此,使用者或物流公司能够清晰掌握物流包装袋被使用次数。包装袋的使用次数,可以在物流公司系统中进行记录。
[0039] 隔离层以无纺布为基材,无纺布的一个面上设置有PE涂层、PP涂层或PET涂层。无纺布本身具有极性表面,易与粘胶粘贴。无纺布的另一个面进行非极性处理,即在其表面上设置一层PE涂层、PP涂层或PET涂层。非极性表面与粘胶粘接力小,容易剥离。
[0040] 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粘贴带200包括第一粘胶层210和第一隔离层220、第二粘胶层230和第二隔离层240。从前面板开始,依次设置第一粘胶层210、第一隔离层220、第二粘胶层230、第二隔离层240。第一粘胶层210、第一隔离层220、第二粘胶层230、第二隔离层240均为长条状。所述第一粘胶层210沿第一粘贴区的长度方向粘贴在所述第一粘贴区101上,所述第一隔离层220覆盖在第一粘胶层210上,第一隔离层220宽于第一粘胶层210,余量与第一粘贴区101粘合,第一隔离层220与第一粘胶层210接触的面为非极性表面,第一隔离层220的另一面为极性表面。前述第一隔离层的余量是指第一隔离层220宽于第一粘胶层的部分,图6示出了所述余量部分与粘贴区贴合的细节。
[0041] 所述第二粘胶层230粘贴在所述第一隔离层220的极性表面上,所述第二隔离层240覆盖在第二粘胶层230上,第二隔离层240宽于第二粘胶层230,第二隔离层余量部分与第一隔离层220粘合,第二隔离层240与第二粘胶层230接触的面为非极性表面,第二隔离层
240的另一面为极性表面。
[0042] 第一隔离层220上设置有第一拉耳221,第二隔离层240上设置有第二拉耳241。拉耳的设计,方便撕开隔离层。第一隔离层220、第二隔离层240可以是单层设计,也可以是双层设计。双层设计时,上层隔离层为上一层粘胶粘接层,下层隔离层为下一层粘胶保护层。
[0043] 粘胶层由压敏胶构成。压敏胶是现有材料, 压敏胶是压敏胶粘剂的简称,是一类具有对压力有敏感性的胶粘剂。主要用于制备压敏胶带。压敏胶按照主体树脂成分可分为橡胶型和树脂型两类。橡胶型又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类;树脂型又主要包括丙烯酸类、有机类以及聚氨酯类。
[0044] 本发明主要设计在于结构的设计,而不在于材料的改进。所使用的材料属于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材料。粘胶层的长度根据包装袋的尺寸变化而变化。粘胶层与隔离层的厚度也无特殊的要求,凡是能起到本发明功能的厚度尺寸,均是可以接受的。
[0045]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式,在第二粘贴区111上设置金属箔层,优选使用铝箔层,在铝箔层上设置有细微凹凸的纹理。设置铝箔层,主要作用在于可以将压敏胶从铝箔表面剥离,同时,减小第二粘贴区111与压敏胶的粘接力,增加封口舌的使用寿命。金属箔纸把金属(如金、铝、等)材料压延成很薄的箔片,利用熔融的树脂在压辊的强压力下,将经过预热的金属箔片与金属箔衬纸黏合起来而制成。或者用金属真空膜法,即在高度真空条件下使蒸发的金属冷凝在纸上而成。
[0046]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47]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8]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9]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