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彰显清甜香型烟叶格特征的采烤方法

申请号 CN202311729636.5 申请日 2023-12-15 公开(公告)号 CN117717186A 公开(公告)日 2024-03-19
申请人 贵州省烟草公司毕节市公司; 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刘琼; 武圣江; 何轶; 涂永高; 李鹏志; 贺帅; 李磊磊; 黄赟; 罗贞宝; 李彩斌; 吴学巧; 涂勇; 韦克苏; 陈丽萍; 敬雪艳; 李德仑; 赵宇航; 莫静静; 戴杰; 蔡荣; 王杰; 李忠航; 刘明来; 赵泽宇; 赵祖勇;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彰显清甜香型烟叶 风 格特征的采烤方法,通过降低鲜烟叶采收成熟度1~2成,提前2~6 d采收,采用“43315” 烘烤 工艺进行烘烤,延长变黄前期烘烤时间20~30h、变黄中期烘烤时间15~20h、定色中期烘烤时间10~15h和定色后期烘烤时间5~10h,缩短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和干筋期烘烤时间各5~10h,减缓变黄前期、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干球 温度 的升温速度,适当降低定色前期烟叶的变黄程度,控制变黄中期、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定色中期 湿球温度 ,合理控制烤后青烟比例,有效提高烤后烟叶清甜香风格特征物质含量以及感官 质量 ,充分彰显清甜香型烟叶的风格特征。
权利要求

1.一种彰显清甜香型烟叶格特征的采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收:相比常规成熟采收,降低鲜烟叶采收成熟度1 2成,提前2 6d采收;
~ ~
S2,编(夹)烟和装炕:进行鲜烟分类、分类编(夹)烟和分类分层装炕;
S3,采用“43315”烘烤工艺进行烘烤,
所述“4”是延长变黄前期烘烤时间20 30h、变黄中期烘烤时间15 20h、定色中期烘烤时~ ~
间10 15h和定色后期烘烤时间5 10h;
~ ~
第一个“3”是指适当缩短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和干筋期烘烤时间各5 10h;
~
第二个“3”是指减缓变黄前期、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干球温度的升温速度;
“1”是指适当降低定色前期烟叶的变黄程度;
“5”是指控制变黄中期、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定色中期湿球温度,以及控制烤后含青烟比例在2%‑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彰显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采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前鲜烟叶采收时间为:相比常规成熟采收时间,下部烟叶提前2 3天,中部烟叶提前3 5天,~ ~
上部烟叶提前4 6天。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彰显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采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烟叶采收的成熟特征为:叶面以绿色为主,呈黄绿色,叶尖呈浅绿黄色,叶面2 3成黄,主~
脉1/2以上发白,支脉变白1/4 1/2发白,茸毛脱落30% 50%,叶面微皱,烟叶SPAD值为24 34。
~ ~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彰显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采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烟叶采收的成熟特征为:叶面以黄色为主,呈绿黄色,叶尖呈绿黄色,叶边、叶呈浅绿黄色,有淡绿黄色成熟斑,叶面4 5成黄,主脉2/3以上发白,支脉1/2 2/3发白,茸毛脱落50%~ ~
70%,叶面皱缩明显,烟叶SPAD值为20 30。
~ ~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彰显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采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烟叶采收的成熟特征为:叶面以黄色为主,呈浅黄色、淡黄色,叶尖、叶边呈黄色,叶耳呈浅绿黄色、淡绿黄色,有明显的黄色成熟斑块,叶面6 7成黄,主脉发白,支脉2/3以上发白,~
茸毛脱落70%以上,叶面皱缩感较强,烟叶SPAD值为10 20。
~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彰显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采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43315”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的操作步骤如下:
S3‑1,变黄前期:点火后,以1℃/1 2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29 31℃,湿球温度28~ ~ ~
30℃,稳温烘烤3 5h,叶片轻微发软,启动烟叶变黄;之后,以1℃/1 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 ~
温度升温到36℃,湿球温度35℃,稳温烘烤25 30h,烟叶变黄3 5成,叶片2/3以上发软;
~ ~
S3‑2,变黄中期:以1℃/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38℃,控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为36.5 37.5℃,稳温烘烤30 40h,烟叶变黄6 7成,叶片发软;
~ ~ ~
S3‑3,变黄后期:以1℃/2 3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40℃,控制湿球温度为~
35.5 36.5℃,稳温烘烤5 6h,烟叶变黄7 8成,烟叶凋萎发软;之后,以1℃/3 4h的升温速~ ~ ~ ~
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42℃,控制湿球温度为35 36℃,稳温烘烤6 8h,烟叶变黄8 9成,烟叶~ ~ ~
充分凋萎,叶尖干燥1 2cm;
~
S3‑4,定色前期:以1℃/3 4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45℃,控制湿球温度34.5~ ~
36.5℃,稳温烘烤6 8h,至叶片支脉4% 6%含青,叶尖干燥5 10cm;
~ ~ ~
S3‑5,定色中期:以1℃/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48℃,控制湿球温度35.5 37.5~
℃,稳温烘烤20 30h,至烟叶叶片干燥一半以上、主脉干燥1/3以上;
~
S3‑6,定色后期:以1℃/1 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53 55℃,湿球温度38 39℃,~ ~ ~
稳温烘烤20 25h,至整炕烟叶叶片全干、主脉干燥2/3以上;
~
S3‑7,干筋期:以1℃/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65 68℃,湿球温度40 41℃,稳温烘~ ~
烤10 15h,至整炕烟叶全干。
~
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彰显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采烤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提前采收和采用“43315”烘烤工艺进行烘烤,控制不同部位烟叶的含青烟比例:下部烟叶含青比例控制在3% 5%,中上部烟叶含青比例控制在2% 4%。
~ ~

说明书全文

一种彰显清甜香型烟叶格特征的采烤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彰显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采烤方法,属于烟叶采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一般认为,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征为清甜香突出、青香明显,化学特征为糖类等含量较高。近些年不同生态区烟叶香气品质有下降趋势、香型风格特征有所弱化。随着卷烟工业对特色优质烟叶及风格彰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充分彰显烟叶香型风格特征,开发优质特色烟叶已成为重要趋势。
[0003] 采收成熟度、烘烤工艺与烟叶质量和香型风格特征密切相关。现有烟叶成熟采收仍以常规生产方式进行采收,烘烤仍以三段式烘烤工艺为主开展工作,其采收成熟度及烘烤工艺难以充分彰显清甜香型烟叶的风格特征,故需要根据其加工条件要求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烘烤出所需香型的烟叶,可以提高烟叶价值。
[0004] 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9998145A)公开了一种清甜香型烟叶十个关键稳温点烘烤工艺,通过该工艺可促使烟叶大分子物质充分降解,小分子物质大量形成,烟叶充分发软凋萎,有利于提高烟叶柔软度,增加烟叶香气和油分,增强烟叶色度,避免僵硬;专利文献(公开号CN114568729A)公开了一种清甜香型烟叶烘烤的方法及其烘烤设备,减少低温变黄的时间,提高变黄温度,减缓升温速度,适当延长定色期时间,控制干筋期温度,从而提高烘烤质量,降低烘烤损失,达到烤黄、烤软、烤香的目的;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8433164A)公开了一种清香型烟叶的散叶烘烤工艺,包括变黄前期、变黄中期、变黄后期、干尖期、干片期和干筋期,将变黄前期结束后的干球温度升至40℃,湿球温度控制为40℃,少量排湿让湿球温度从40℃降至39℃,稳温烘烤16~18h;之后再少量排湿,使湿球温度降至38℃或37℃,稳温烘烤14~16h;接着将干球温度升至为41℃,并加大排湿让湿球温度降至37℃或36℃,稳温烘烤8~10h;能够有效解决下部叶烤后烟叶基尖差大、叶片薄,上部叶挂灰严重、色深、僵硬等问题;专利文献(公开号CN106174677A)公开了一种彰显清香型特色烟叶烘烤方法,采取各阶段湿球温度调低1~2℃,烟叶烘烤变黄程度调低1成和失程度调高3%,从而使烤后烟叶达到清香型的外观底色以白底为主,烟叶光泽度好,内在化学成分表现为糖高、低,香气成分主要表现为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较少,棕色化反应产物较少,酚类物质较多,最终达到彰显清香型风格特色烟叶、保障烟叶质量的要求。
[0005] 然而,上述各种方案虽然能够提高清甜香型烟叶质量,以及清香型烟叶质量与风格彰显度,但是高海拔烟区烟叶清甜香风格彰显度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方面在高海拔烟区生态问题导致整体气温偏低,烟叶成熟特征与低海拔烟区的差异较大,采收成熟度把握精准度尚有差距;另一方面,烘烤存在烤过熟的现象,导致烟叶清甜香风格特征弱化,目前这些并未能在技术层面上有明显突破。

发明内容

[0006]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彰显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采烤方法,以至少解决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 一种彰显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采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S1,采收:相比常规成熟采收,降低鲜烟叶采收成熟度1~2成,提前2~6d采收;
[0010] S2,编(夹)烟和装炕:进行鲜烟分类、分类编(夹)烟和分类分层装炕;
[0011] S3,采用“43315”烘烤工艺进行烘烤,
[0012] 所述“4”是延长变黄前期烘烤时间20~30h、变黄中期烘烤时间15~20h、定色中期烘烤时间10~15h和定色后期烘烤时间5~10h;
[0013] 第一个“3”是指适当缩短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和干筋期烘烤时间各5~10h;
[0014] 第二个“3”是指减缓变黄前期、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干球温度的升温速度;
[0015] “1”是指适当降低定色前期烟叶的变黄程度;
[0016] “5”是指控制变黄中期、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定色中期湿球温度,以及控制烤后含青烟比例在2%‑5%之间。
[0017] 进一步地,所述提前鲜烟叶采收时间为:相比常规成熟采收时间,下部烟叶提前2~3天,中部烟叶提前3~5天,上部烟叶提前4~6天。
[0018] 进一步地,所述下部烟叶采收的成熟特征为:叶面以绿色为主,呈黄绿色,叶尖呈浅绿黄色,叶面2~3成黄,主脉1/2以上发白,支脉变白1/4~1/2发白,茸毛脱落30%~50%,叶面微皱,烟叶SPAD值为24~34。
[0019]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烟叶采收的成熟特征为:叶面以黄色为主,呈绿黄色,叶尖呈绿黄色,叶边、叶呈浅绿黄色,有淡绿黄色成熟斑,叶面4~5成黄,主脉2/3以上发白,支脉1/2~2/3发白,茸毛脱落50%~70%,叶面皱缩明显,烟叶SPAD值为20~30。
[0020]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烟叶采收的成熟特征为:叶面以黄色为主,呈浅黄色、淡黄色,叶尖、叶边呈黄色,叶耳呈浅绿黄色、淡绿黄色,有明显的黄色成熟斑块,叶面6~7成黄,主脉发白,支脉2/3以上发白,茸毛脱落70%以上,叶面皱缩感较强,烟叶SPAD值为10~20。
[0021] 进一步地,所述采用“43315”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的操作步骤如下:
[0022] S3‑1,变黄前期:点火后,以1℃/1~2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29~31℃,湿球温度28~30℃,稳温烘烤3~5h,叶片轻微发软,启动烟叶变黄;之后,以1℃/1~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36℃,湿球温度35℃,稳温烘烤25~30h,烟叶变黄3~5成,叶片2/3以上发软;
[0023] S3‑2,变黄中期:以1℃/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38℃,控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为36.5~37.5℃,稳温烘烤30~40h,烟叶变黄6~7成,叶片发软;
[0024] S3‑3,变黄后期:以1℃/2~3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40℃,控制湿球温度为35.5~36.5℃,稳温烘烤5~6h,烟叶变黄7~8成,烟叶凋萎发软;之后,以1℃/3~4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42℃,控制湿球温度为35~36℃,稳温烘烤6~8h,烟叶变黄8~9成,烟叶充分凋萎,叶尖干燥1~2cm;
[0025] S3‑4,定色前期:以1℃/3~4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45℃,控制湿球温度34.5~36.5℃,稳温烘烤6~8h,至叶片支脉4%~6%含青,叶尖干燥5~10cm;
[0026] S3‑5,定色中期:以1℃/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48℃,控制湿球温度35.5~37.5℃,稳温烘烤20~30h,至烟叶叶片干燥一半以上、主脉干燥1/3以上;
[0027] S3‑6,定色后期:以1℃/1~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53~55℃,湿球温度38~39℃,稳温烘烤20~25h,至整炕烟叶叶片全干、主脉干燥2/3以上;
[0028] S3‑7,干筋期:以1℃/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65~68℃,湿球温度40~41℃,稳温烘烤10~15h,至整炕烟叶全干。
[0029] 进一步地,通过提前采收和采用“43315”烘烤工艺进行烘烤,控制不同部位烟叶的含青烟比例:下部烟叶含青比例控制在3%~5%,中上部烟叶含青比例控制在2%~4%。
[0030]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1] 发明通过降低鲜烟叶采收成熟度1~2成,提前2~6d采收,采用“43315”烘烤工艺进行烘烤,延长变黄前期烘烤时间20~30h、变黄中期烘烤时间15~20h、定色中期烘烤时间10~15h和定色后期烘烤时间5~10h,缩短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和干筋期烘烤时间各5~
10h,减缓变黄前期、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干球温度的升温速度,适当降低定色前期烟叶的变黄程度,控制变黄中期、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定色中期湿球温度以及合理控制烤后青烟比例。首先,本发明根据不同部位烟叶的成熟特征,提前采收鲜烟叶,可避免烟叶过熟和风格特征物质转化过度的同时,可精确掌控采收成熟度,操作更加便捷高效。其次,通过控制烘烤工艺,避免烘烤过熟现象,合理控制烤后青烟比例,有效提高烤后烟叶清甜香风格特征物质含量以及感官质量,充分彰显清甜香型烟叶的风格特征。
[0032]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一种彰显清甜香型烟叶风格特征的采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5] S1,采收:相比常规成熟采收,降低鲜烟叶采收成熟度1~2成,提前2~6d采收;
[0036] S2,编(夹)烟和装炕:进行鲜烟分类、分类编(夹)烟和分类分层装炕;
[0037] S3,采用“43315”烘烤工艺进行烘烤,
[0038] 所述“4”是延长变黄前期烘烤时间20~30h、变黄中期烘烤时间15~20h、定色中期烘烤时间10~15h和定色后期烘烤时间5~10h;
[0039] 第一个“3”是指适当缩短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和干筋期烘烤时间各5~10h;
[0040] 第二个“3”是指减缓变黄前期、变黄后期和定色前期干球温度的升温速度;
[0041] “1”是指适当降低定色前期烟叶的变黄程度;
[0042] “5”是指控制变黄中期、变黄后期、定色前期、定色中期湿球温度,以及控制烤后含青烟比例在2%‑5%之间。其中,通过提前采收和采用“43315”烘烤工艺进行烘烤,进而控制不同部位烟叶的含青烟比例:下部烟叶含青比例控制在3%~5%,中上部烟叶含青比例控制在2%~4%。
[0043] 步骤S1中,所述提前鲜烟叶采收时间为:相比常规成熟采收时间,下部烟叶提前2~3天,中部烟叶提前3~5天,上部烟叶提前4~6天。具体地,所述下部烟叶采收的成熟特征为:叶面以绿色为主,呈黄绿色,叶尖呈浅绿黄色,叶面2~3成黄,主脉1/2以上发白,支脉变白1/4~1/2发白,茸毛脱落30%~50%,叶面微皱,烟叶SPAD值为24~34;所述中部烟叶采收的成熟特征为:叶面以黄色为主,呈绿黄色,叶尖呈绿黄色,叶边、叶耳呈浅绿黄色,有淡绿黄色成熟斑块,叶面4~5成黄,主脉2/3以上发白,支脉1/2~2/3发白,茸毛脱落50%~70%,叶面皱缩明显,烟叶SPAD值为20~30;所述上部烟叶采收的成熟特征为:叶面以黄色为主,呈浅黄色、淡黄色,叶尖、叶边呈黄色,叶耳呈浅绿黄色、淡绿黄色,有明显的黄色成熟斑块,叶面6~7成黄,主脉发白,支脉2/3以上发白,茸毛脱落70%以上,叶面皱缩感较强,烟叶SPAD值为10~20。
[0044] 步骤S2中,按照《GB/T 23219—2008烤烟烘烤技术规程》进行鲜烟分类、分类编(夹)烟和分类分层装炕。
[0045] 步骤S3中,所述采用“43315”烘烤工艺进行烘烤的操作步骤具体如下:
[0046] S3‑1,变黄前期:减缓变黄前期升温速度、延长烘烤时间20~30h,
[0047] 具体地,点火后,以1℃/1~2h的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29~31℃,湿球温度28~30℃,稳温烘烤3~5h,叶片轻微发软,启动烟叶变黄;之后,以1℃/1~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36℃,湿球温度35℃,稳温烘烤25~30h,烟叶变黄3~5成,叶片2/3以上发软;
[0048] S3‑2,变黄中期:延长变黄中期烘烤时间15~20h、控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0049] 具体地,以1℃/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38℃,控制变黄中期湿球温度为36.5~37.5℃,稳温烘烤30~40h,烟叶变黄6~7成,叶片发软;
[0050] S3‑3,变黄后期:减缓变黄后期升温速度、控制变黄后期湿球温度、缩短变黄后期烘烤时间5~10h,
[0051] 具体地,以1℃/2~3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40℃,控制湿球温度为35.5~36.5℃,稳温烘烤5~6h,烟叶变黄7~8成,烟叶凋萎发软;之后,以1℃/3~4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温到42℃,控制湿球温度为35~36℃,稳温烘烤6~8h,烟叶变黄8~9成,烟叶充分凋萎,叶尖干燥1~2cm;
[0052] S3‑4,定色前期:减缓定色前期升温速度、控制定色前期湿球温度、缩短定色前期烘烤时间5~10h,适当降低定色前期烟叶变黄程度,
[0053] 具体地,以1℃/3~4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45℃,控制湿球温度34.5~36.5℃,稳温烘烤6~8h,至叶片支脉4%~6%含青,叶尖干燥5~10cm;
[0054] S3‑5,定色中期:延长定色中期烘烤时间10~15h、控制定色中期湿球温度,[0055] 具体地,以1℃/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48℃,控制湿球温度35.5~37.5℃,稳温烘烤20~30h,至烟叶叶片干燥一半以上、主脉干燥1/3以上;
[0056] S3‑6,定色后期:延长定色后期烘烤时间5~10h,
[0057] 具体地,以1℃/1~2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53~55℃,湿球温度38~39℃,稳温烘烤20~25h,至整炕烟叶叶片全干、主脉干燥2/3以上;
[0058] S3‑7,干筋期:缩短干筋期烘烤时间5~10h,
[0059] 具体地,以1℃/h的升温速度将干球温度升到65~68℃,湿球温度40~41℃,稳温烘烤10~15h,至整炕烟叶全干。
[0060] 为验证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效果,申请人开展了对比试验,试验于2021‑2023年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进行,供试烤烟品种为烟87,以下部叶第4~5叶位、中部叶第10~11叶位、上部叶第16~17叶位烟叶为试验材料。供试烟叶按照当地优质烟叶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管理,供试烤房为气流上升式生物质标准密集烤房,采用烟竿编烟方式。以当地常规采烤操作为对照,以本发明采烤操作为对比处理,开展对比试验。
[0061] 下面分别从烤后烟叶青烟比例、化学成分协调性、清甜香烟叶风格特征物质含量、感官质量和风格特征等方面对本发明采烤方法(处理)和常规采烤(对照)的烟叶进行评价分析。
[0062] 1、不同处理对烤后青烟比例的影响
[0063] 表1不同处理对烤后青烟比例的影响(%)
[0064]
[0065] 注:同时有青片、青筋的叶片分主次,以含青面积占比较大的进行分类;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0066] 由表1可知,本发明方法不同部位烤后烟叶青烟比例相对于常规采烤较高,但均在2%~5%的控制范围内,符合清甜香型烟叶风格彰显的青烟比例范围。
[0067] 2、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糖含量及其协调性的影响
[0068] 表2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糖含量及两糖比值的影响
[0069]
[0070] 注:两糖比值(还原糖与总糖的比值),大于0.9较为协调。
[0071] 前期研究表明,烤后烟叶糖含量高是清甜香烟叶具有的典型特征。由表2可知,本发明方法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糖含量均比常规采烤烤后烟叶含量偏高,且两糖比值较大,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
[0072] 3、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清甜香风格特征物质含量的影响
[0073] 表3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清甜香风格特征物质含量的影响
[0074]
[0075]
[0076] 前期研究表明,1‑(1H‑吡咯‑2‑基)‑乙、苯乙、茄酮和(E)‑3‑已烯‑1‑醇等4种物质对清甜香风格的彰显具有重要的贡献,可作为清甜香烟叶风格彰显的关键物质。由表3可知,与常规采烤相比,本发明方法烤后烟叶彰显清甜香风格的特征物质含量较高。
[0077] 4、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风格特征的影响
[0078] 表4不同处理对烤后烟叶风格特征的影响
[0079]
[0080] 注:单项评价指标满分均为9分,得分越高风格特征越突出。
[0081] 组织国内5~7名评吸专家对不同处理烤后烟叶感官质量进行评价。由表4可知,与常规采烤相比,本发明方法烤后烟叶清甜香型风格程度、浓度、劲头得分更高;3项指标平均值显著大于常规采烤,烤后烟叶风格特征更加彰显。
[0082]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保密的限制,任何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