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盖及结合该容器盖的容器

申请号 CN202280059768.9 申请日 2022-09-06 公开(公告)号 CN117897344A 公开(公告)日 2024-04-16
申请人 安珍姬; 发明人 安珍姬;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容器盖,更详细地说,涉及与存放内容物的容器的容器口结合的容器盖及结合该容器盖的容器。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容器盖,包括:主体部(100),与存放内容物的容器(30)的容器口(20)结合,并且在上侧形成开口;盖部(200),通过 铰链 部(530)与所述主体部(100)连接成一体,通过铰链旋转来 开关 所述主体部(100)的上侧开口;分离部(300),通过第一连接部(510)与所述盖部(200)连接成一体,通过第二连接部(520)与所述主体部(100)可分离地连接成一体;固定部(400),形成在所述盖部(200),以在为使所述盖部(200)可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而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分离所述第二连接部(520)之后固定结合所述分离部(300)。
权利要求

1.一种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100),与存放内容物的容器(30)的容器口(20)结合,并且在上侧形成开口;
盖部(200),通过铰链部(530)与所述主体部(100)连接成一体,通过铰链旋转来开关所述主体部(100)的上侧开口;
分离部(300),通过第一连接部(510)与所述盖部(200)连接成一体,通过第二连接部(520)与所述主体部(100)可分离地连接成一体;
固定部(400),形成在所述盖部(200),以在为使所述盖部(200)可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而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分离所述第二连接部(520)之后固定结合所述分离部(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离部(300)为,在与所述主体部(100)连接的状态下从上侧观察时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凹槽部(310);
所述固定部(400)为,形成有突出部(410),在所述分离部(300)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而被掀开,在所述分离部(300)的凹槽部(310)插入所述突出部(410),进而与所述分离部(300)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部(310)及所述突出部(410)分别形成为一对以相互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部(310)为,以插入的方向为准形成狭窄的入口部分;
所述突出部(410)为,对应于所述凹槽部(310)的入口部分形成宽度更大的末端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部(310)为,形成有第一凸起部(319),所述第一凸起部(319)为从上侧观察时在中心部分从外廓侧向中心侧更加突出;
所述突出部(410)为,形成有第二凸起部(411),所述第二凸起部(411)与所述凹槽部(310)的第一凸起部(319)相向更加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400)包括覆盖部(490),所述覆盖部(490)具有在从上侧观察时将所述突出部(410)的上侧包括的投影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覆盖部(490)为,形成有卡部(491),所述卡块部(491)从容器盖的中心开始在末端部分向下侧突出;
所述分离部(300)为,形成有插入槽(391),所述插入槽(391)在所述分离部(300)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而向上侧折叠状态下插入于所述卡块部(49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100)为,形成有切口部(190),所述切口部(190)与所述分离部(300)的外周形状相对应;
所述第二连接部(520)为形成有一个以上,以连接于所述分离部(300)的边缘及所述切口部(190)的内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200)为,为了提高容器(30)的密封,形成有内环(280),所述内环(280)从底面突出以插入于容器口(20)的内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口(20)为,形成有凸出部(23),所述凸出部(23)为向内侧突出形成,以在所述盖部(200)结合于所述主体部(100)的状态下与所述内环(280)的内周面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环(280)为,相比于与所述固定部(400)相对应的部分,与所述铰链部(510)相对应的部分更加向下侧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环(280)包括:第一部分(281),将所述固定部(400)作为度中心形成预先设定的角度大小,并且上下距离保持不变;第二部分(282),将所述铰链部(510)的中心作为最低点,从所述第一部分(281)向下侧增加上下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200)为,还形成有辅助内环(293),所述辅助内环(293)相比于所述内环(280)在更外侧与所述容器口(20)的内周面紧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200)为,突出形成第二卡台(210),所述第二卡台(210)向内周侧突出,以卡在在容器口(20)的上端附近向外周侧突出的第一卡台(22)。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100)为,形成有第四卡台(110),所述第四卡台(110)卡在在容器口(20)中形成在外周侧的第三卡台(21),进而固定在所述容器口(20)。
16.一种容器,包括:
容器(30),存放内容物;
容器盖(10),结合于所述容器(30)的容器口(20),并且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项的容器盖(10)。

说明书全文

容器盖及结合该容器盖的容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盖,更详细地说,涉及与存放内容物的容器的容器口结合的容器盖及结合该容器盖的容器。

背景技术

[0002] 在存放内容物的容器口结合容器盖来密封容器,根据在容器存放的内容物的种类、倒出、开封等的方式结合各种容器盖。
[0003] 图1是示出结合现有技术的容器盖的容器的立体图。
[0004] 现有技术的容器盖作为结合于存放诸如口香糖的颗粒状内容物的容器3的容器盖,可如图1构成。
[0005] 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的容器盖1包括:主体部7,与存放内容物的容器3的容器口结合并且开放上侧;盖部5,与主体部7结合以开关主体部7的上侧开口;使用痕迹条9,结合于盖部5的下端及主体部7的上端,并且通过使用人员从盖部5及主体部7分离,可使盖部5能够开关主体部7的上侧开口。
[0006] 在此,所述使用痕迹条9结合于盖部5的下端及主体部7的上端,并且通过使用人员从盖部5及主体部7分离,可使盖部5能够开关主体部7的上侧开口。
[0007] 然后,所述使用痕迹条9的特征为:在通过塑料注塑成型形成容器盖1时一同形成,并且结合于盖部5的下端及主体部7的上端,沿着在盖部5的下端及主体部7的上端形成的切割印结构或者多个桥等的分离线7a、7b从盖部5的下端及主体部7的上端分离之后去除。
[0008] 然而,近来因为塑料的使用量激增,废弃塑料成为了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在国家或社会上要求将塑料使用量最小化或者再利用。
[0009] 另一方面,在图1示出的现有的容器盖使用使用痕迹条9,而使用痕迹条9是从容器盖1分离之后丢弃,因此存在增加废弃塑料的使用量的同时难以再利用塑料材料的问题。
[0010] 另外,在图1示出的现有的容器盖是需要使用人员沿着容器盖1的圆周方向分离使用痕迹条9,因此存在使用痕迹条9的分离操作繁琐的问题。
[0011] (专利文献1)WO WO2021/071348A1
[0012] (专利文献2)WO WO2021/071348A1

发明内容

[0013] 要解决的问题
[001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提供一种容器盖及结合该容器盖的容器,实现一体化的塑料容器盖,因此容易回收以用于废弃塑料再利用,并且使用方便。
[0015]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提供如下的容器盖及结合该容器盖的容器:在包括结合于容器口的主体部与通过铰链旋转与所述主体部拆装的盖部的容器盖中,提供提高针对容器的密封的容器盖。
[0016] 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7] 本发明是为了达到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而提出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部100,与存放内容物的容器30的容器口20结合,并且在上侧形成开口;盖部200,通过铰链部530与所述主体部100连接成一体,通过铰链旋转来开关所述主体部100的上侧开口;分离部300,通过第一连接部510与所述盖部200连接成一体,通过第二连接部520与所述主体部100可分离地连接成一体;固定部400,形成在所述盖部200,以在为使所述盖部200可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而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分离所述第二连接部520之后固定结合所述分离部300。
[0018] 所述分离部300为,在与所述主体部100连接的状态下从上侧观察时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凹槽部310;所述固定部400为,形成有突出部410,在所述分离部300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而被掀开,在所述分离部310的凹槽部310插入所述突出部410,进而可与所述分离部300结合。
[0019] 所述凹槽部310及所述突出部410可分别形成为一对以相互对应。
[0020] 所述凹槽部310为,以插入的方向为准形成狭窄的入口部分;所述突出部410为,对应于所述凹槽部310的入口部分可形成宽度更大的末端部分。
[0021] 所述凹槽部310为,形成有第一凸起部319,所述第一凸起部319为从上侧观察时在中心部分从外廓侧向中心侧更加突出;所述突出部410为,可形成有第二凸起部411,所述第二凸起部411与所述凹槽部310的第一凸起部319相向更加突出。
[0022] 所述固定部400可包括覆盖部490,所述覆盖部490具有在从上侧观察时将所述突出部410的上侧包括的投影面积。
[0023] 所述覆盖部490为,形成有卡部491,所述卡块部491从容器盖的中心开始在末端部分向下侧突出;所述分离部300为,可形成有插入槽391,所述插入槽391在所述分离部300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而向上侧折叠状态下插入于所述卡块部491。
[0024] 所述主体部100为,形成有切口部190,所述切口部190与所述分离部300的外周形状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520为可形成有一个以上,以连接于所述分离部300的边缘及所述切口部190的内周之间。
[0025] 所述盖部200为,为了提高容器30的密封力,可形成有内环280,所述内环280从底面突出以插入于容器口20的内周面。
[0026] 所述容器口20为,可形成有凸出部23,所述凸出部23为向内侧突出形成,以在所述盖部200结合于所述主体部100的状态下与所述内环280的内周面接触
[0027] 所述内环280为,相比于与所述固定部400相对应的部分,与所述铰链部510相对应的部分可更加向下侧突出。
[0028] 所述内环280可包括:第一部分281,将所述固定部400作为度中心形成预先设定的角度大小,并且上下距离保持不变;第二部分282,将所述铰链部510的中心作为最低点,从所述第一部分281向下侧增加上下距离。
[0029] 所述盖部200为,还可形成有辅助内环293,所述辅助内环293相比于所述内环280在更外侧与所述容器口30的内周面紧贴。
[0030] 所述盖部200为,可突出形成第二卡台210,所述第二卡台210向内周侧突出,以卡在在容器口20的上端附近向外周侧突出的第一卡台22。
[0031] 所述主体部200为,可形成有第四卡台110,所述第四卡台110卡在在容器口20中形成在外周侧的第三卡台21,进而固定在所述容器口20。
[0032]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容器,包括:容器30,存放内容物;容器盖10,结合于所述容器30的容器口20,并且包括具有上述结构的容器盖10。
[0033] 发明的效果
[0034] 本发明的容器盖及结合该容器盖的容器为,在确认容器的开封痕迹等方面,由结合于容器口并且在上侧形成有开口的主体部与开关主体的开口的盖部构成,并且还包括分离部,所述分离部与主体部及盖部中的任意一个形成一体并且与剩余一个可分离地结合,因此具有容易回收以用于废弃塑料再利用以及使用方便的优点。
[0035] 即,本发明的容器盖为,通过注塑成型等将主体部及盖部形成一体,进而具有容易回收以用于塑料再利用以及使用方便的优点。
[0036] 本发明的容器盖为,在首次开封时,通过第二连接部的断开开封,无需用于单独的使用痕迹的结构,因此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0037] 尤其是,现有的容器盖为,对于用于确认使用与否的工具使用从容器盖分离的带条等,因此增加不必要的塑料使用量,但是发本明为在首次开封时通过连接分离部及主体部的第二连接部的断开开封,所以通过使用人员的简单操作也可运作,无需用于单独的使用痕迹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以及不会产生作为废弃物的环境垃圾的优点。
[0038] 另外,本发明的容器盖为,在与容器口的结合结构方面,更加密封容器,具有可从外部空气及湿气中安全储存存放于容器的储存空间的各层材料(药丸、粉末、液体、其他)的内容物的优点。附图说明
[0039] 图1是示出结合现有技术的容器盖的容器的立体图。
[0040] 图2是示出结合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容器盖的容器的立体图。
[0041] 图3a是示出在图2的容器盖中分离部结合于固定部的状态的部分立体图;图3b是在图3a的状态下掀翻盖部的状态的部分立体图。
[0042] 图4a是图2中A‑A方向的剖面图;图4b是图3a中B‑B方向的剖面图;图4c是图3b中C‑C方向的剖面图。
[0043] 图5a是图4a中将D部分扩大的扩大剖面图;图5b是在图4b中将E部分扩大的扩大剖面图。
[0044] 图6a是图2的状态主视图;图6b是图3a状态的主视图。
[0045] 图7是图2及图3a状态的后视图。
[0046] 图8是图6b中F‑F方向的剖面图。
[0047] 图9是示出图4a的容器盖的容器口及盖部结合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部分剖面图。
[0048] 图10a至图10j是分别示出图4a的容器盖的容器口及盖部结合结构的第二实施例至第十实施例的部分剖面图。
[0049] 图11a及图11b作为分别示出结合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容器盖的容器的立体图;图11a是分离部的分离前的立体图;图11b是示出分离部的分离及与固定部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0] 图12a是图11a中A1‑A1方向的剖面图;图12b是图11b中B1‑B1方向的剖面图。
[0051] 图13a是图11a状态的主视图;图13b是图11b状态的主视图。
[0052] 图14是图11a状态的后视图。
[0053]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容器盖的立体图。
[0054] 图16a及图16b作为分别示出图15的容器盖的立体图;图16a是分离部分离前的立体图;图16b是示出分离部的分离及与固定部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0055] 图17a及图17b作为分别示出图15的容器盖的平面图;图17a是分离部的分离前的平面图;图17b是示出分离部的分离及与固定部结合的状态的平面图。
[0056] 图17c是将图15中G部分扩大的扩大立体图。
[0057] 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容器盖的立体图。
[0058] 图19a至图19e作为分别示出图18的容器盖的剖面图;图19a是分离部的分离前的剖面图;图19b是示出分离部的分离及与固定部结合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9c是示出盖部分离于容器口而被掀翻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9d是示出从盖部分离密封部件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9e是示出分离密封部件之后盖部再结合于容器口的状态的剖面图。
[0059] 图20是示出在图18的容器盖设置的密封部件的一示例的部分剖面图。
[0060]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容器盖的立体图。
[0061] 图22是示出在图21的容器盖中分离部的分离及与固定部结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0062] 图23a及图23b作为分别示出图21的容器盖的剖面图;图23a是分离部的分离前的剖面图;图23b是示出分离部的分离及与固定部结合的状态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3] 以下,参照附图如下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盖及结合该容器盖的容器(容器组件)。
[0064] 如图2所示,所述容器30作为存放液态物质、固态物质,尤其是颗粒、粉末状的内容物的容器,只要是可存放内容物的结构,可以是任意一种结构,并且只要形成向外部排出内容物并且结合容器盖10的容器口20,也可以是任意一种形状及结构。
[0065] 更进一步,考虑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盖10的结合力,所述容器30优选存放颗粒、粉末状的内容物,但是当然也可存放液态的内容物。
[0066] 另外,为了在使用前防止内容物发生变质等,所述容器30为在容器口20的开口结合密封部件(未示出)可密封容器30,但是本发明的情况具有不设置密封部件也可具有足够的密封力的特征。
[0067] 所述容器口20的上侧开口作为排出存放于所述容器30的内容物的部分,可具有各种平面形状,诸如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但是为了稳定的结合,在从上侧观察时优选形成为圆形。
[0068] 但是,所述容器口20及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的容器盖30的平面形状优选为圆形,但是当然也可具有各种形状,诸如四边形等的多边形等。
[0069] 另外,为了与后述的容器盖10的结合及密封,在所述容器口20外周面及内周面可形成各种环形状的突起部21、22、23。
[0070] 另外,如图2至图4c所示,所述容器口20可具有各种尺寸的外径,诸如与容器30的外径相同的外径、相对更小的外径等。
[0071] 尤其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容器口20可具有向上侧开口逐渐缩小内径的结构。
[0072] 所述容器盖10作为结合于容器口20来执行容器30的密封及开关的结构,可以有各种结构。
[0073] 在此,所述容器盖10的材料作为塑料,只要是可注塑的材料,诸如HDPE、PP、PET、PVC、PS等,也可以是任意一种结构。
[0074] 另一方面,所述容器盖10可包括主体部100及盖部200而成,所述主体部100结合于容器30的容器口20,所述盖部200对于所述主体部100连接于铰链部530以通过铰链旋转开关主体部100,即容器口20。
[0075] 更具体地说,如图所示,所述容器盖10包括:主体部100,结合于存放内容物的容器30的容器口20,并且在上侧形成开口;盖部200,通过铰链部530与所述主体部100连接成一体,并且通过铰链旋转开关所述主体部100的上侧开口。
[0076] 所述主体部100作为结合于存放内容物的容器30的容器口20并且在上侧形成开口的结构,根据与容器口20的结合结构,可以有各种结构。
[0077] 作为一示例,所述主体部100可具有与容器口20的平剖面形状相对应的环形状,诸如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
[0078] 另外,所述主体部100可螺纹结合于形成在容器口20外周面的外螺纹部,为此在主体部100的内周面可形成内螺纹部,以与容器口20的外螺纹部螺纹结合。
[0079] 另外,所述主体部100可形成有第四卡台110,所述第四卡台110卡在形成在容器口20外周侧的第三卡台21,进而所述主体部100固定在所述容器口20。
[0080] 所述第四卡台110作为形成在内周面以卡在形成在容器口20外周侧的第三卡台21来固定在所述容器口20的环形状的卡台,只要是与第三卡台21卡扣的结构,也可以是任意一种结构。
[0081] 尤其是,所述第四卡台110从上侧向下侧逐渐向下倾斜构成。
[0082] 此时,如图所示,所述容器口20的第三卡台21可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100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的状态下在与所述第四卡台110相对应的位置使末端部分紧贴于所述第四卡台110的上侧倾斜面。
[0083] 然后,如图3a及图3b所示,所述容器口20为形成有以主体部100的下端厚度凹陷的凹槽部21a,在结合所述主体部100的状态下容器口20的外周面及主体部100的外周面可构成接连的面。
[0084] 所述盖部200作为通过铰链部530与所述主体部100连接成一体,并且通过铰链旋转开关所述主体部100的上侧开口的结构,可以有各种结构。
[0085] 在此,所述铰链部530作为连接主体部100及盖部200以对于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的主体部100可进行铰链旋转的部分,可具有各种形状及结构。
[0086] 所述盖部200为,为了在未使用容器30时保持与主体部100结合的状态,通过现有的各种结构与主体部100结合,可封闭主体部100的上侧开口。
[0087] 然后,所述盖部200为与主体部100结合的基础上可与容器口20的上端部分的一部分结合。
[0088] 此时,所述盖部200优选为结合于盖部200的上端部,以对容器口20无旋转地可分离于主体部100。
[0089] 更进一步,为了在与容器口20的上端结合时防止内容物发生变质等,所述盖部200优选适用后述的阶梯结构来结合于容器口20。
[0090] 另一方面,所述主体部100及所述盖部200为在除了铰链部530以外的部分具有上下切割的结构,所述铰链部530为具有以圆周方向预先设定的圆周方向的宽度的带形状,并且可与主体部100及所述盖部200连接成一体。
[0091] 此时,所述铰链部530为,为了能够轻松弯曲,相比于主体部100及盖部200可形成更薄的厚度。
[0092] 然后,如图4a至图5b所示,所述铰链部530可形成为在所述主体部100侧以所述铰链部530的宽度形成切口部531,在主体部100侧可形成得更深,可实现所述盖部200的铰链旋转。
[0093] 即,为使在所述盖部200对于所述主体部100进行旋转时折叠的部分在低于所述主体部100的上端的位置折叠,优选为最薄的部分形成在低于所述主体部100的上端的位置。
[0094] 另一方面,所述容器口20为,在与主体部100结合的基础上还可结合盖部200,优选为结合成在与盖部200结合时提高密封力的结构。
[0095] 据此,为了提高容器30的密封力,所述盖部200可形成有内环280,所述内环280在底面突出插入于容器口20的内周面。
[0096] 所述内环280作为为了提高容器30的密封力而在盖部200的底面突出插入于容器口20内周面的结构,可具有各种形状。
[0097] 如图4a至图5b所示,所述内环280具有与所述盖部200的内周面间隔预先设定的间距的环形状,并且在盖部200的底面向下侧突出形成。
[0098] 此时,所述内环280形成为可轻柔插入于所述容器口20的内周面侧程度的厚度,并且可向下侧逐渐减小下端部分的厚度。
[0099] 然后,所述容器口20可形成有凸出部23,所述凸出部23可向内侧突出形成,以在所述盖部200结合于所述主体部100的状态下与所述内环280的内周面接触。
[0100] 所述凸出部23作为在所述容器口20的上端部分与所述内环280的外周面接触以用于密封容器30内部的结构,可形成为突出的曲面。
[0101] 另一方面,考虑到所述盖部200通过铰链部590的结合对于所述主体部100进行铰链旋转,所述内环280的与所述铰链部510相对应的部分比与所述固定部400相对应的部分可更加向下侧突出。
[0102] 尤其是,为了在通过连接所述盖部200及所述主体部100的铰链部590旋转盖部200时在内环280的外周面接触于容器口20的上端部分的状态下能够旋转预定角度,所述内环280优选形成为在与铰链部590相对应的部分具有足够的上下距离。
[0103] 据此,所述内环280可包括:第一部分281,将所述固定部400作为角度中心形成预先设定的角度大小,并且上下距离保持不变;第二部分282,将所述铰链部510的中心作为最低点,从所述第一部分281向下侧增加上下距离。
[0104] 所述第一部分281为为使下端部分形成水平而形成恒定的上下距离;所述第二部分282为将所述铰链部510的中心作为最低点缓慢增加上下距离。
[0105] 此时,所述第一部分281也可缓慢增加上下距离,或者所述第二部分282也可在预定区间中保持上下距离不变。
[0106] 另外,优选为,以在内环280通过所述盖部200的旋转分离于容器口20的上端部分之后再结合时不妨碍所述内环280的末端插入于容器口20的内周面侧的程度决定所述铰链部590的弹性及折叠的部分。
[0107] 另一方面,为了在所述盖部200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时提高该结合的密封力,所述盖部200还可形成有辅助内环293,所述辅助内环293相比于所述内环280在更外侧与所述容器口30的内周面紧贴。
[0108] 所述辅助内环293作为从所述盖部200的底面向下侧延伸形成以相比于所述内环280在更外侧与所述容器口30的内周面紧贴的部分,相比于以上说明的内环280可形成相对更小的上下距离。
[0109] 另一方面,所述内环280、辅助内环293等作为用于在与盖部200及容器口20结合时进行密封的结构,优选用可弹性变形的厚度及材料形成。
[0110] 另一方面,所述盖部200为可突出形成第二卡台210,所述第二卡台210向内周侧突出,以卡在在容器口20的上端附近向外周侧突出的第一卡台22。
[0111] 所述第一卡台22作为在容器口20的上端附近的外周侧突出的部分,垂直剖面的形状可形成为圆锥状。
[0112] 此时,所述第一卡台22为,在结合主体部100的状态下位于比所述主体部100的上端更高的位置,进而可容易与盖部100结合。
[0113] 所述第二卡台210作为形成在所述盖部200的内周面卡在以上说明的第一卡台22,进而所述盖部200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的结构,可以有各种结构。
[0114] 尤其是,所述第二卡台210的内周面可形成紧贴所述第一卡台22的末端部分的倾斜部分211。
[0115] 另一方面,所述容器口20的上端部分及所述盖部200为可实现用于提高针对于容器口20的密封力的各种变形及实施例。
[0116] 第一实施例为,如图9所示,所述容器口20可形成有环形状的上端凹槽29,以插入以上说明的辅助内环291。
[0117] 然后,在所述容器口2的上端部分外周面可形成环形状的卡槽26,以插入在盖部200的内周面突出形成的环形状的卡合突起220。
[0118] 所述卡合突起220为相比于以上说明的第二卡台210形成在更上侧的环形状的突出部,可与所述第二卡台210一同提高所述盖部200及所述容器口20的结合力。
[0119] 所述卡槽26为相对凹陷形成在容器口20的外周面以插入所述卡合突起220的部分,可具有插入所述卡合突起220的结构。
[0120] 第二实施例为,如图10a所示,在所述容器口20外周面形成从上端增加外径的环形状的倾斜面28,并且可形成一个以上的环形状的突起部292a、292b,所述突起部292a、292b在所述盖部200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的状态下接触于所述倾斜面28。
[0121] 所述倾斜面28作为在所述容器口20的外周面从上端开始增加外径而成的部分,可具有各种形状,诸如平面、曲面等。
[0122] 然后,所述突起部292a、292b作为从所述盖部200突出形成来接触于所述倾斜面28以将容器30的内部及外部隔开的结构,根据密封力可决定所述突起部292a、292b的数量。
[0123] 然后,所述突起部292a、292b可形成为各种形状,诸如在所述盖部200的底面、内周面等突出形成,或者如图10a所示形成为阶梯状等。
[0124] 另一方面,第二实施例为,所述容器口20及盖部200可具有第一实施例中的卡合突起220及卡槽26的结构。
[0125] 第三实施例为,作为第一实施例的变形,如图10b所示,所述容器口20为可变形插入辅助内环291的环形状的上端凹槽29的形状。
[0126] 具体地说,所述上端凹槽29的内周侧突出部分28a可低于外周侧突出部分28b而成。
[0127] 另一方面,第三实施例为,所述容器口20及盖部200可具有第一实施例中的卡合突起220及卡槽26的结构。
[0128] 第四实施例为,如图10c所示,所述盖部200形成有连接底面及内周面之间的环形状的倾斜面230,在所述容器口20的上端部分可形成接触于所述倾斜面230的一个以上的环形状的突起部27。
[0129] 第五实施例为,如图10d所示,作为与第四实施例相反的情况,在所述容器口20的上端形成环形状的倾斜面28,在所述盖部200可形成接触于所述倾斜面28的一个以上的环形状的突起部272。
[0130] 第六实施例为,如图10e所示,作为第四实施例的变形例,所述盖部200形成连接底面及内周面之间的环形状的倾斜面230,在所述容器口20的上端部分可形成接触于所述倾斜面230的一个以上的环形状的阶梯突起部26。
[0131] 第七实施例为,如图10f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卡槽28的深度,即从外周面至内周侧的深度可大于所述容器口20的上端宽度的1/2而成。
[0132] 第八实施例为,如图10g至图10j所示,在所述容器口20的内周面侧形成环形状的倾斜部24,所述盖部200可形成有接触于所述倾斜部24的一个以上的环形状的辅助内环291。
[0133] 具体地说,如图10g所示,在容器口20的内周面侧形成倾斜部24,所述倾斜部24形成倾斜并且由多个环形状的突起部24a构成,而所述辅助内环291可形成有一个以上,使所述辅助内环291与所述多个环形状的突起部24a中的至少一个接触。
[0134] 尤其是,所述辅助内环291形成得厚度薄,在接触于多个环形状的突起部24a时向倾斜方向弯曲紧贴于多个环形状的突起部24a,进而可密封容器口20。
[0135] 如图10h所示,所述倾斜部24形成为平面或者曲面,而所述辅助内环291可形成有一个以上,使所述辅助内环291接触于所述倾斜部24。
[0136] 另一方面,作为图10g的变形例,如图10i所示,所述盖部200可形成有倾斜面295,所述倾斜面295接触于所述倾斜部24,即多个环形状的突起部24a。
[0137] 最后,如图10j所示,容器口20的上端形成有多个环形状的突起部24a,而所述辅助内环291可形成有一个以上,使所述辅助内环291与所述多个环形状的突起部24a中的至少一个接触。
[0138] 另一方面,与所述盖部200及所述容器口20的结合及密封结构可具有专利文献1的图27a至图34c的结构。
[0139] 另一方面,考虑开封前针对于主体部100的结合力,所述盖部200通过分割线(未示出)或者多个桥(未示出)可上下连接于主体部100。
[0140] 另外,所述盖部200为,在开封前对于主体部100可结合成在专利文献1的图21a至图21c示出的结构。
[0141] 为了这种结构,所述铰链部530可以是在盖部200及主体部100注塑成型时一同形成一体。
[0142] 分离部及固定部
[0143] 另一方面,如图2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盖10还包括:分离部300,为了容器盖10的开封与否及容器口20的开关,通过第一连接部510与所述盖部200连接成一体,通过第二连接部520与所述主体部100可分离地连接成一体;固定部400,形成在所述盖部200,以在为使所述盖部200可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而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分离所述第二连接部520之后固定结合所述分离部300。
[0144] 所述分离部300作为形成在所述盖部200,以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断开所述第二连接部520来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之后使所述分离部300固定结合于所述固定部400的结构,可实现分离部300及固定部400的各种结合结构。
[0145] 具体地说,所述分离部300作为通过第一连接部510与所述盖部200连接成一体,通过第二连接部520与所述主体部100可分离地连接成一体的结构,可以有各种结构。
[0146] 在此,所述第一连接部510作为将所述盖部200及分离部300连接成一体的结构,考虑分离部300分离之后被掀开,优选为,相比于盖部200及主体部100的侧面,所述第一连接部510形成厚度更薄的膜(薄膜)。
[0147] 对于所述分离部300掀开的角度,根据与所述固定部400的结合结构,可进行各种设定,例如可设定各种角度,例如90°等。
[0148] 然后,所述第一连接部510可形成各种宽度,例如圆周方向宽度小于或相同于分离部300的宽度等。
[0149] 所述第二连接部520作为可分离地连接所述主体部100及所述分离部300的结构,可以有各种结构。
[0150] 尤其是,所述第二连接部520的特征在于,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断开第二连接部520,可使所述盖部200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
[0151] 具体地说,所述第二连接部520为可由切割槽或者多个桥等形成,以使使用人员通过操作容易断开,只要是可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容易分离、切断等的各种方式分离的结构,也可以有任意一种结构。
[0152] 另一方面,根据分离部300及主体部100的形成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520可结合于各种结构及位置。
[0153] 作为一示例,所述第二连接部520沿着分离部300的边缘可水平及/或者垂直连接。
[0154] 综上所述,所述第二连接部520作为在主体部100及盖部200注塑成型成一体时将分离部300连接于主体部100的结构,可由一个以上的桥构成,所述桥作为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即在向上侧加压分离部300时断开的部分,可形成相对更小的宽度及更薄的厚度。
[0155] 然后,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520的形成位置,考虑分离部300针对于主体部100的稳定的结合状态及断开,可形成在适当的位置,如图6a所示,在从正面看所述分离部300时,所述第二连接部520可形成在两侧边缘部分。
[0156] 另一方面,关于所述分离部300的形成,所述主体部100形成有与所述分离部300的外周形状相对应的切口部190,而所述第二连接部520可形成有一个以上,使所述第二连接部520连接于所述分离部300的边缘及所述切口部190的内周之间。
[0157] 尤其是,所述切口部190为,在所述主体部100及所述盖部200相互接触的边界附近可形成与所述分离部300的正面外形相对应的尺寸。
[0158] 另一方面,所述分离部300为,在与所述主体部100连接的状态下从上侧观察时可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凹槽部310。
[0159] 此时,所述固定部400为,形成有突出部410,所述突出部410对应于所述凹槽部310,所述分离部300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而被掀开,在所述分离部310的凹槽部310插入所述突出部410,进而所述固定部400可与所述分离部300结合。
[0160] 所述分离部300为,若分离于主体部100之后结合于固定部200,则在结合于固定部200的分离部300下侧形成供使用人员的手指容易操作的空间。
[0161] 另一方面,所述凹槽部310及所述突出部410可分别形成为一对以相互对应。
[0162] 另一方面,如图6a、图6b及图8所示,所述凹槽部310为以插入的方向为准形成窄的入口部分,对应于所述凹槽部310的入口部分,所述突出部410可形成更大的末端部分的宽度。
[0163] 即,如图8所示,所述凹槽部310形成有第一凸起部319,在从上侧观察时,所述第一凸起部319在中心部分从外廓侧向中心侧更加突出,所述突出部410可形成有第二凸起部411,所述第二凸起部411与所述凹槽部310的第一凸起部319相向更加突出。
[0164] 另外,所述凹槽部310通过中心突起部310a及一对外廓突起部310b可相对性形成,所述中心突起部310a为在所述分离部300结合于所述固定部100的状态下从上侧观察时向上侧突出形成,所述一对外廓突起部310b以所述中心突起部310a为中心间隔间距形成。
[0165] 所述中心突起部310a可具有在所述分离部300结合于所述固定部100的状态下从上侧观察时可具有末端部分缩窄的梯形形状。
[0166] 另一方面,所述固定部400的突起部410作为所述分离部300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被折叠而插入于所述分离部300的凹槽部310的部分,可具有各种形状。
[0167] 所述突起部410为,在所述分离部300折叠时形成在与所述凹槽部310相对应的位置,并且可形成插入槽,所述插入槽为在从上侧观察时相对性形成在插入所述中心突起部310a的位置。
[0168] 如图8所示,所述插入槽可具有向外侧逐渐缩窄的梯形形状。
[0169] 另外,所述突起部410优选形成为以容器口20的长度方向,即所述容器盖10的长度方向为准,向上侧逐渐缩窄宽度的形状。
[0170] 另一方面,如图4a至图4c所示,所述分离部300可形成为尤其是下端部311从主体部100的外周面向外侧更加突出,以使使用人员容易操作。
[0171] 即,所述分离部300通过从主体部100的外周面向外侧更加突出的部分可自然形成以上说明的凹槽部310。
[0172] 另一方面,所述分离部300为,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从下端部分311的底面侧向上侧进行加压来断开第二连接部520,为使使用人员的手指能够容易插入,下端部分311针对于主体部100的外周面可相对更加突出,或者如图11a及图11b所示,可形成手指进入凹槽部170,所述手指进入凹槽部170在主体部100结合分离部300的状态下凹陷形成在分离部300的下侧。
[0173] 所述手指进入凹槽部170为在主体部100结合分离部300的状态下凹陷形成在分离部300下侧以容易进入手指的结构,可具有各种形状。
[0174] 所述固定部300作为形成在所述盖部200,以在为使所述盖部200可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而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分离所述第二连接部520之后固定结合所述分离部300的结构,只要是可与所述连接部300结合的结构,也可以是任意一种结构。
[0175] 作为一示例,如上所述,所述固定部400为,在所述连接部300形成凹槽部310的情况下,对应于所述凹槽部310的形成,可形成插入于所述凹槽部310的突出部410。
[0176] 另一方面,所述固定部400可包括覆盖部490,所述覆盖部490为在从上侧观察时具有将所述突出部410的上侧全部包括的投影面积。
[0177] 所述覆盖部490形成有卡块部491,所述卡块部491从容器盖的中心开始在末端部分向下侧突出,而所述分离部300可形成有插入槽391,所述插入槽391在所述分离部300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向上侧折叠的状态下插入于所述卡块部491。
[0178] 另外,所述覆盖部490为,在从上侧观察时大于所述分离部300的上下投影面积,或者如图11a至图14所示,在从上侧观察时可小于所述分离部300的上下投影面积。
[0179] 在如上所述的凹槽部310及突起部410的结合的基础上,通过所述卡块部491及所述插入槽391的组合,可实现所述分离部300及所述固定部400的更加坚固的结合。
[0180] 另一方面,在图2及图4a示出的状态下,若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所述分离部300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之后结合于固定部400,则处于如图3a及图4b的状态,使用人员向上侧加压处于相互结合状态的所述分离部300及固定部400,进而可从容器口20分离盖部200。
[0181] 然后,使用人员向外部排出容器30的内容物,之后重新旋转盖部200可结合于容器口20。
[0182] 此时,如上所述,通过盖部200及容器口20之间的密封结合,容器30的内部可保持密封的状态。
[0183] 另一方面,对于参照图2至图8说明的本发明的容器盖10,举例说明了在从上侧观察时形成为圆形状,但是如图11a至图14所示,也可形成为八边形等的多边形形状。
[0184]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容器盖10为,相比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容器盖的结构,从上侧观察时具有八边形结构(可实现四边形(正四边形、直角四边形等)、六边形等各种多边形结构),除此之外的所有结构几乎相同或者类似,因此省略详细说明。在此,所述容器口20的内周面形状当然也可以是除了圆形以外的八边形结合(可实现四边形、六边形等各种多边形结构)。
[0185] 在此,在所述容器盖10及容器口20具有多边形结构的情况下,当然可在顶点附近具有曲率
[0186] 另一方面,以上说明的分离部300及固定部400可以有各种实施例。
[0187] 以下,关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容器盖,将参照图15至图17c进行说明。
[0188] 具体地说,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容器盖为,只改变分离部300及固定部400的结构,所以只说明改变的部分。
[0189] 首先,所述分离部300为,在下端部分311形成凹槽部310,并且从侧方观察时可形成为“L”字形状。
[0190] 然后,所述固定部400可形成有突起部410,所述分离部300分离于所述主体部100而折叠,在所述分离部300的凹槽部310插入所述突起部410。
[0191] 尤其是,所述固定部400形成有安装面440,所述安装面440面接触所述分离部300的下端部分311,所述突起部410可由向上侧突出的突出杆构成。
[0192] 即,所述固定部400为,在向上侧掀开所述分离部300时,可通过分离部300呈“U”字形状插入的插入部分形成在所述盖部200。
[0193] 在此,所述分离部300为,下端部分311的上侧部分形成为与所述固定部400的侧方外周面的形状相对应的曲面312。
[0194] 所述安装面440为,在结合在所述分离部300的状态下与所述盖部200的上面构成缓和的面或者相对少突出的凹陷的凹槽部。
[0195] 另一方面,在图15至图17c示出的第三实施例为,与第五实施例(参照图21至图23b)相同,根据突起部410及凹槽部310的形成位置可实现各种实施例。
[0196] 即,如图21至图23b所示,所述突起部410可从盖部200的外周面突出,此时所述凹槽部310可根据所述突起部410的形成位置及剖面形状形成。
[0197] 作为一示例,所述突起部410为在从盖部200的侧面观察时可构成为“一”、“1”字形状,与此对应,所述凹槽部310可形成为“一”、“1”字形状的狭槽。
[0198] 另外,为了在向上侧掀开所述分离部300时支撑作为较薄部位的第一连接部510,在所述突起部410的下侧还可形成辅助突起部441。
[0199]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容器盖,将参照图18至图19c进行说明。
[0200]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容器盖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变形例,还包括密封部件40,所述密封部件40为底面附着于所述容器10的容器口12的上端,并且结合于所述容器盖10,尤其是所述盖部200来密封容器10。
[0201] 所述密封部件40作为底面附着于所述容器30的容器口20的上端并且结合于所述容器盖10,尤其是所述盖部200来密封容器30的结构,根据所述容器盖10,尤其是所述盖部200的结合结构,可以有各种结构。
[0202] 尤其是,所述密封部件40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盖部200分离于所述容器口20时,为了分离于所述容器口20,所述密封部件40及所述容器盖10之间的结合力大于所述容器口20及所述密封部件40之间的结合力。
[0203] 作为一示例,如图16所示,所述密封部件40可包括金属垫层611、第一树脂层613及第二树脂层615,所述第一树脂层613及第二树脂层615结合于所述金属垫层611的上面及底面。
[0204] 在此,所述容器口20的上部面21a优选形成为平面,以附着密封部件40。
[0205] 所述金属垫层611作为通过密封部件40的刚性及电磁感应或者传导方式可附着于容器口20的上面22a的金属层,除了、铝合金材料以外,只要是使用于商用密封部件的金属材料,就都可使用。
[0206] 所述金属垫层611的厚度可以是6μm~200μm。
[0207] 所述第一树脂层613及所述第二树脂层615作为结合于所述金属垫层611的上面及底面的树脂层,尤其可由PET构成。
[0208] 所述第一树脂层613及所述第二树脂层615的厚度可以是10μm~150μm。
[0209] 此时,所述第一树脂层613及所述第二树脂层615可以是在铝垫材的表面通过粘合层(未示出)分别粘合于金属垫层611的上面及底面。
[0210] 在此,所述粘合层作为用于将诸如PET的树脂层粘合于铝垫材的表面的材料,可使用后述的商用密封部件的粘合剂
[0211] 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密封部件40的特征在于,在容器盖10结合于容器口20时,利用借助结合力的充分的粘合力可密封容器30,并且在从容器口20分离容器盖10时容易分离,因此容易密封及分离容器30。
[0212] 以供参考,所述密封部件40处于边缘部分41的末端插入于容器盖10的状态,因此在分离容器盖10时能够以容器盖10的状态分离于容器口20。
[0213] 尤其是,在所述密封部件40的底面中,边缘部分41的一部分也附着于支撑部733的上面,因此所述密封部件40针对于容器盖10的结合力可大于针对于所述容器口20的上部面22a的结合力。
[0214] 另一方面,所述密封部件40为,除了以上说明的实施例以外,为了针对容器口20的上面12a的粘合、针对于容器盖10的粘合,根据容器30的容器盖10的材料,可以有各种实施例。
[0215] 尤其是,所述密封部件40为,在上面及底面中的至少一面可形成赋予易剥离功能的功能性层。
[0216] 作为一示例,所述密封部件40作为用于适用于本发明的容器组件的结构,在所述第二树脂层615的底面可形成CPP层617。
[0217] 所述CPP层616作为用于与粘合层617一同赋予易剥离功能的具有热粘合性质的层,具有未拉伸聚丙烯(Casting poly propylene)的材料。
[0218] 所述CPP层616的厚度可以是10μm~30μm。
[0219] 所述密封部件40为,为了提高针对容器口20的粘合性能,在所述CPP层616的底面可形成用于与容器口20的上面22a粘合的粘合层617
[0220] 所述粘合层617作为用于与容器口20的上面22a粘合的层,可由在树脂之间的粘合上惯用的易剥离性质的材料。
[0221] 所述粘合层617的厚度可以是10μm~500μm。
[0222]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密封部件40为,针对容器口20的结合力应该低于针对容器盖20的结合力,所以优选具有易剥离功能的粘合性能。
[0223] 为此,本发明的密封部件40作为用于赋予易剥离功能的易剥离层,由丙烯酸(Acryl)、甲酸乙酯(Urethane)、聚乙烯(LDPE、LLDPE、MDPE、HDPE)、茂金属聚乙烯(Metallocene polyethylene)、聚丙烯、丁苯橡胶(SBR)、EVA、EAA、EEA、EMAA、EMA、离聚物(IONOMER)、沙林树脂(Surlyn)、聚酯纤维(Polyester)、共聚物(Co‑Polymer)、易剥离树脂(Easy peel Resin)等构成的易剥离层可形成在与容器口20的上面22a接触的面。
[0224] 作为另一示例,所述密封部件40可构成7层,从上开始1)易剥离涂层(1~100μm)322、2)聚脂薄膜的PET层(12~350μm)313、3)聚氨酯粘合层(1~12μm)312、4)硬质的1~100μm铝箔层611、5)聚氨酯粘合层(1~12μm)312、6)聚脂薄膜的PET层(12~350μm)315、7)易剥离涂层(1~100μm)321。
[0225] 另一方面,所述密封部件40为,除了图20的实施例以外,还可使用在WO2022/065883公开的各种材料的容器及密封部件。
[0226] 易剥离功能层
[0227] 作为形成具有所述易剥离功能的层的方法,有2种方法,即液态涂布及熔融挤出涂布。
[0228] 液态涂布方法如下:组合m‑PE、LDPE、HDPE、LLDPE、PP、EVA、烯(Olefin)、EAA、EMA、EMAA EEA、橡胶(Rubber)等的树脂可制成水性或者油性化的液态材料,并且使用凹版印刷M/C(设备)、微凹版印刷M/C、干式层压M/C涂敷于膜及垫材表面。
[0229] 熔融挤出涂布方法为使用挤出复合M/C在薄膜及垫材挤出预定厚度。该方式如下:将m‑PE、LDPE、HDPE、LLDPE、PP、EVA、烯烃(Olefin)、EAA、EMA、EMAA、EEA、橡胶(Rubber)等的树脂组合的树脂切片利用挤出机在150~350℃的范围内高温熔融的同时通过t型模头(T‑die)调节厚度来挤出。
[0230] 粘合剂层
[0231] 粘合剂层是通过使用耐热性、耐寒性、耐水性优秀的双组分聚氨酯,并且通过利用干式层压M/C使用粘合剂将薄膜或者垫材复合之后进行硬化的方式实现粘合。粘合剂可由主剂(聚酯、聚醚)、硬化剂(异氰酸酯)、溶剂(MEK、EA)构成。
[0232] PET薄膜层
[0233] 作为双轴拉伸聚脂薄膜,耐热性、耐寒性优秀,并且在两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将表面张力保持在36~60dyne/cm的范围。
[0234] 金属箔层(金属垫层)
[0235] 使用硬质铝、软质铝,并且可使用两面的表面张力都在60dyne/cm以上的箔。材料可使用铝纯度在99%以上的A1235、A1100等的A1000系列。
[0236] 易剥离Co‑EX薄膜层
[0237] 作为多层共挤薄膜,是在热粘合层赋予易剥离功能的功能性薄膜。组合m‑PE、LDPE、HDPE、LLDPE、PP、EVA、烯烃(Olefin)、EAA、EMA、EMAA、EEA、橡胶(Rubber)等的树脂生产多层薄膜。薄膜根据挤出机的形态可生产出从单层至12层的各种薄膜。
[0238] Co‑EX薄膜层
[0239] 作为多层挤出薄膜,是以普通热粘合用途使用最多的类型。组合m‑PE、LDPE、HDPE、LLDPE、PP、EVA、烯烃(Olefin)、EAA、EMA、EMAA、EEA、橡胶(Rubber)等的树脂可生产多层薄膜。没有易剥离功能,而是以热粘合为主使用。薄膜根据挤出机的形态可生产处单层至12层的各种薄膜。
[0240] 如上所述的密封部件40为,利用通过高频的施加(即,电磁感应方式)在金属垫层产生的热,上面粘合于容器盖20的结合部230的下部面,而底面则与容器口20的上部面22a粘合。
[0241] 此时,可使所述密封部件40的上面及底面的物理性质不同,所以所述密封部件40可具有用于区分底面及上面的标识,例如颜色、记号、文字等的标识。
[0242] 另一方面,通过如上所述的结构,所述密封部件40针对于所述盖部200的结合力更大,因此在从所述容器口20分离所述盖部200时,可容易从容器口20分离所述密封部件40。
[0243] 另外,为了从容器口20分离密封部件40,使用人员针对容器口20旋转容器盖10之后可从容器口20分离盖部200。
[0244] 另外,如图19c所示,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密封部件40为,从容器口20分离容器盖20之后从容器盖20清除,或者能够以存在于所述容器盖20内部的状态使用。
[0245] 尤其是,所述密封部件40为,以存在于所述容器盖20内部的状态使用时,针对于容器口20确保一定程度的粘合力,因此具有可保持容器60的一定程度的密封效果的优点。
[0246] 为此,所述密封部件40为,更加增厚边缘部分61的厚度,尤其是金属垫层611的厚度,或者更加提高硬度,进而可加强刚性。
[0247] 另外,为了加强刚性,所述密封部件40为,在不妨碍容器口20的上面22a及容器盖20的结合部230的底面的粘合及密封的水准下形成肋条等,可加强刚性。
[0248] 另一方面,所述盖部200包括:盖部主体810,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密封部件分离部820,设置在所述盖部主体810,以从所述盖部主体810分离所述密封部件40。
[0249] 所述盖部主体810作为与所述主体部100形成一体并且与所述主体部100铰链结合的同时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的结构,可具有各种结构。
[0250] 所述盖部主体810为对应于容器口20的平面形状可具有圆柱形状。
[0251] 另外,所述盖部主体810可通过插入结合与容器口20结合。
[0252] 另外,所述盖部主体810可由隔壁部812及容器结合部811构成,所述隔壁部812为以后述的结合部830为准在上侧相同或者高于后述的按压部821的上面而成,所述容器结合部811与所述容器口20结合。
[0253] 所述隔壁部812作为相同或者高于后述的按压部821的上面,以防止后述的按压部821被任意按压的部分,可以有各种结构。
[0254] 所述容器结合部811作为与容器口20结合的部分,根据容器口20的结合结构,可以有各种结构,可具有在去掉密封部件40之前及之后密封容器30内部的结构。
[0255] 然后,所述容器结合部811作为与主体部100形成一体的同时通过铰链部530可进行铰链旋转的结构,根据容器口20的结合结构,可具有如上所述的各种结构。
[0256] 另一方面,所述盖部200为,在从所述容器口20分离时,附着于所述容器口20上端的密封部件40也应该一同分离,所以所述密封部件40有必要结合于盖部200。
[0257] 在此,根据与所述密封部件40及所述盖部200的结合结构可以有各种实施例。
[0258] 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具有所述密封部件40的上面附着于盖部主体810的特征,为此,所述盖部主体810可包括结合部830,所述结合部830为对应于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的上部面22a的部分附着所述密封部件40的边缘41的上面。
[0259] 所述结合部830作为对应于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的上部面22a的部分附着所述密封部件40的边缘41的上面的结构,可以有各种结构。
[0260] 即,所述结合部830为从所述盖部主体810的内周面向内侧更加突出以紧贴于所述密封部件40的上面,并且与所述盖部主体810形成一体。
[0261] 作为一示例,如图19a至19c所示,所述结合部830可形成为平面,以与所述密封部件40的上面紧贴。
[0262] 根据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容器盖如下运作。
[0263] 首先,在首次开封之前处于密封所述容器口20的密封部件40及容器盖20结合于容器口20的状态。
[0264] 使用人员通过旋转或者按压分离所述容器盖20的情况下,密封部件40针对于所述容器盖20的结合力相对更大,因此可从容器口20一同分离所述容器盖20及所述密封部件40。
[0265] 使用人员向外部排出装在容器30中的内容物,诸如饮料,之后将容器盖20再结合于容器口20,进而可密封容器30。
[0266] 此时,所述密封部件40为通过接触于容器口20的面的易剥离功能可确保一定程度的密封力。
[0267] 另一方面,若使用人员根据选择按压按压部821,则可从容器盖20分离并去掉密封部件40。
[0268] 另一方面,所述盖部主体810可形成支撑部733,所述支撑部733与密封部件40的上面接触的结合部830的底面间隔间距的同时向内侧突出,以保持从容器口20分离的密封部件20结合于容器盖20的状态。
[0269] 所述支撑部733作为与密封部件40的上面接触的结合部830的底面间隔间距的同时从所述盖部主体810的内周面向内侧突出,以保持从容器口20分离的密封部件20结合于容器盖20的状态的结构,可以有各种结构。
[0270] 对于所述支撑部733,只要可插入密封部件40的边缘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任意一种形状,与密封部件40的上面接触的结合部830的底面间隔的间距实际上可相同、大于或者小于密封部件40的厚度。
[0271] 另一方面,所述支撑部733为,接触于容器口20的外周倾斜面22b,可利用于所述盖部200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时密封容器口20。
[0272] 尤其是,所述支撑部733为,在去掉密封部件40的状态下也接触于容器口20的外周倾斜面22b,进而在所述盖部200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时可密封容器口20。
[0273] 所述密封部件分离部820作为设置在所述盖部主体810以从所述盖部主体810分离所述密封部件40的结构,可实现各种结构。
[0274] 作为一示例,如图18至图19d所示,所述密封部件分离部820可包括:按压部821,向下侧移动来加压所述密封部件40,进而从所述盖部主体810分离所述密封部件40;连接部822,连接所述盖部主体810及所述按压部821,以通过弹性变形可向下侧移动所述按压部
821。
[0275] 所述按压部821作为向下侧移动来加压所述密封部件40进而从所述盖部主体810分离所述密封部件40的结构,只要可向下侧移动地设置在盖部主体810的结构,任何结构都可以。
[0276] 作为一示例,所述按压部821平面形状可具有各种形状,诸如圆形、椭圆形、直角四边形、星形状等。
[0277] 然后,所述按压部821为,根据连接部822的结构可实现各种结构,诸如在使用人员按压时保持下降状态,或者通过弹性恢复原位等。
[0278] 另一方面,在所述按压部821底面可具有加压所述密封部件40的一个以上的加压部323。
[0279] 所述加压部323作为通过所述按压部821的下侧方向移动加压所述密封部件40的结构,可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所述加压部323。
[0280] 对于所述加压部323,只要是可加压密封部件40的结构,也可以是任意一种结构。
[0281] 作为一示例,所述加压部323的平面形状可形成为各种形状,诸如环形状或者构成半圆形状等。
[0282] 另外,作为另一示例,所述加压部323为,根据按压部821的平面形状,可具有各种形状。
[0283] 作为一示例,所述按压部821可从容器盖20的中心偏心形成,此时根据所述按压部821的位置及形状,加压部323也可具有各种结构。
[0284] 另外,在所述按压部821构成为从容器盖20的中心偏心的圆形的情况下,加压部323可具有各种平面形状,诸如圆形、四边形等。
[0285] 所述连接部822作为连接所述盖部主体810及所述按压部821,以通过所述弹性变形使所述按压部821可向下侧移动的结构,可以有各种结构。
[0286] 尤其是,所述连接部822优选与所述按压部821及所述盖部主体810形成一体。
[0287] 更进一步,所述连接部822优选为保持向下移动状态,诸如按压部821下降之后恢复原状等,为此可具有薄膜、褶皱结构等各种结构。
[0288] 另外,如图19a至图19d所示,所述连接部822可形成为与所述按压部821一同上下隔开所述盖部主体810。
[0289] 即,所述容器盖20优选为全部通过注塑形成,所以所述密封部件分离部820优选与所述盖部主体810形成一体,以在所述盖部主体810结合于所述容器口20时密封所述容器30。
[0290] 此时,在所述密封部件40结合于容器盖20的状态下形成密封的单独的辅助空间S1,在所述辅助空间S1可存放饮用时可一体饮用的辅助物质。
[0291] 对于所述辅助物质,只要可装在辅助空间S1的物质,任何物质都可以,诸如颗粒状的物质、粉末状的物质、液态的物质等。
[0292] 另外,虽未示出,但是所述连接部822可由在所述盖部主体810的内周与所述按压部821之间可弹性变形的多个带条形成。
[0293] 此时,所述连接部822为,无法以上下方向密封容器盖20,因此优选保持密封部件40结合于容器盖30的状态。
[0294] 另一方面,所述连接部822为,在由多个带条形成的情况下,可以有各种结构,诸如锯齿结构、线结构等。
[0295] 然后,在所述盖部主体810的内周与所述按压部821之间可形成沿着圆周方向设置的一个以上的桥(未示出),进而可确认按压部821的首次下降与否。
[0296] 所述桥作为沿着圆周方向设置以确认按压部821的首次下降与否的结构,可由连接盖部主体810的内周与所述按压部821之间的薄带条形成。在此,所述连接部822优选为可弹性变形,以使按压部821能够下降;所述桥219优选形成为在按压部821下降时断开。
[0297] 另一方面,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容器组件可通过如下的过程使用。
[0298] 首先,根据装在容器30的内容物的种类,诸如饮料(奶、醋、酱油、果汁、豆油、酱料等的饮料)、酒类、机油、防冻液、食用油、乳制品等,所述密封部件40能够以插入于容器盖20的状态结合于容器30。
[0299] 然后,通过高频的施加,即电磁感应,密封部件40黏贴于容器盖20的结合部830及所述容器口20的上部面22a来密封容器30。
[0300] 经过如上所述的过程在市面上流通的容器组件是使用人员从容器30分离容器盖20来使用。
[0301] 此时,若从所述容器30分离容器盖20,则所述密封部件40针对于所述容器盖20的结合力大于针对容器口20的结合力,因此分离所述容器盖20的同时也从容器口20分离密封部件40。
[0302] 在分离所述容器盖20时,密封部件40也一同分离,据此使用人员倾斜容器30可按照用途饮用或者使用内容物。
[0303] 另一方面,除了一次性使用装在容器30的内容物的情况以外,使用人员可反复使用,在该情况下,将容器盖20结合于容器30来密封容器30。
[0304] 此时,根据所述密封部件40的结构,在结合于容器盖20的状态下再结合于容器30时,对于容器30提供足够的密封力,因此可有效密封容器30。
[0305] 另外,本发明的容器组件的特征在于,通过以上说明的结构,即使从容器盖20去掉密封部件20,也可对于容器30提供足够的容器盖20的密封力。
[0306] 更进一步,本发明的容器组件为,即使如下从容器盖20去掉密封部件20,也可提供容器盖20针对容器30的足够的密封力。
[0307]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情况举例说明了具有分离部300及固定部400的实施例,但是当然也可在没有分离部300及固定部400的状态下实施。
[0308] 把手作用及注塑成型
[0309] 另一方面,根据本发明的容器盖10为,分离部300及固定部400中的至少一个位于与铰链部530相向的位置,相互结合的分离部300及固定部400通过使用人员的操作从主体部100分离盖部200,可用作开放容器30的把手。
[0310] 另一方面,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容器盖10可使用合成树脂材料通过注塑形成。
[0311] 此时,本发明的容器盖10优选为,考虑制造便利性及使用之后的再利用,将主体部100、盖部200及分离部300形成一体。
[0312] 容器结构
[0313] 另一方面,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容器盖10为可结合于各种结构的容器,诸如在WO2021/071348A1公开的容器等。
[0314] 尤其是,本发明的容器盖10适合于装有粉末,尤其是颗粒结构的内容物的容器30,而且容器30结构也可专用于颗粒结构的内容物排出。
[0315] 另一方面,对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的容器盖10,说明了通过铰链部530将主体部100及盖部200形成一体的结构,但是当然也可以没有铰链部530,配置成主体部100及盖部
200相互分开的结构,即两件式结构。
[0316] 以上,仅是可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优选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相关说明,因此众所周知,不得限于上述的实施例解释本发明的范围,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其根本的技术思想全部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