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

申请号 CN202010648511.X 申请日 2020-07-07 公开(公告)号 CN111907241B 公开(公告)日 2021-04-02
申请人 上海盛通时代印刷有限公司; 发明人 范洪李;
摘要 本 申请 涉及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以及包括上料台和加工台,上料台上设置有滑座,上料台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杆,滑座套设在导向杆上并导向杆滑动;上料台端部和中部分别设置有换向轮和导向轮组,滑座连接有链条,链条一端连接滑座,另一端连接导向轮组;上料台一侧设置有 配重 块 ,配重块顶部设置有 滑轮 ,链条穿过滑轮,配重块通过链条以及滑轮与上料台活动连接;加工台靠近上料台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本申请具有便于进行生产线上料的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以及包括上料台(1)和加工台(2),其特征在于:上料台(1)上设置有滑座(4),上料台(1)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杆(11),滑座(4)套设在导向杆(11)上并导向杆(11)滑动;上料台(1)端部和中部分别设置有换向轮(13)和导向轮组(5),滑座(4)连接有链条(12),链条(12)一端连接滑座(4),另一端连接导向轮组(5);上料台(1)一侧设置有配重(6),配重块(6)顶部设置有滑轮(61),链条(12)穿过滑轮(61)、导向轮组(5)和换向轮(13),配重块(6)通过链条(12)以及滑轮(61)与上料台(1)活动连接;加工台(2)靠近上料台(1)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20);进料口(20)处设置有传送链(22),传送链(22)上设置有若干平的驱动短棍(23); 上料台(1)上活动安装有活动架(7),活动架(7)沿着上料台(1)宽度方向往复运动,上料台(1)上设置有驱动活动架(7)水平移动的驱动件一,活动架(7)远离滑座(4)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推板(71),活动架(7)上活动安装有驱动推板(71)水平移动的驱动件二;驱动件一包括转动安装在上料台(1)上的驱动丝杆(18),活动架(7)底部固定有和驱动丝杆(18)配合的丝杆螺母,驱动丝杆(18)驱动着丝杆螺母和活动架(7)沿上料台(1)宽度方向往复移动;上料台(1)上设置有卷筒(14),卷筒(14)上绕卷有拉绳(41),拉绳(41)端部和滑座(4)连接并驱动滑座(4)水平移动,上料台(1)上设置有驱动卷筒(14)转动的驱动电机(15),卷筒(14)连接有转轴(16),转轴(16)和驱动丝杆(18)上均连接有传动轮,传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驱动件二包括设置在活动架(7)上的横向气缸(79),横向气缸(79)的长度方向沿上料台(1)宽度方向设置,横向气缸(79)的活动杆端部连接推板(71);活动架(7)的两侧活动安装有水平的定位杆(72),定位杆(72)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板(75),定位杆(72)端部设置有凸块(73),定位杆(72)外部套设有定位弹簧(74),定位弹簧(74)两端分别连接凸块(73)和活动架(7)的外侧壁;定位板(75)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的弧面,定位板(75)从两侧到中心向定位板(75)靠近的一侧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活动架(7)顶部靠近滑座(4)的一侧设置有铰接板(76),活动架(7)一侧顶部设置有凸条,铰接板(76)的端部和凸条通过转动杆铰接,转动杆的轴线沿上料台(1)的宽度方向设置,活动架(7)上设置有转盘(77),转盘(77)位于凸条下方,上料台(1)上设置有固定块(19)和松紧带(78),松紧带(78)一端和固定块(19)连接,另一端穿过转盘(77)并与铰接板(76)的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加工台(2)上设置有多处水平的传送辊(26);上料台(1)侧面设置有挡板(25),挡板(25)靠近进料口(20)的端部弯曲设置,弯曲的方向为逐渐靠近上料台(1)并向滑座(4)的方向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其特征在于:上料台(1)上设置有托板(28)和分隔板(27),托板(28)位于分隔板(27)下方,分隔板(27)端部设置为尖状,分隔板(27)两侧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并向下倾斜。

说明书全文

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印刷产品加工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勒口书是指封皮沿书口向里进行折叠的书籍,相对于一般的平装书而言,勒口书有许多优点,不仅美观平整耐用,而且保护书芯,勒口封面的内页可以印上作者简介、相关书目等信息。
[0003] 现有技术在进行勒口加工时,如公告号为CN208684096U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的一种用于勒口机的封面前口折叠装置,应用在勒口机的技术领域中,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封面前口折叠的速度慢、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高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送书组件,还包括沿机架长度方向设置且用于限定封面位置的封面限位件、位于送书组件两侧并推动封面向送书组件倾斜的推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方且用于折叠封面的折叠组件,利用送书组件带动书本向前移动,将封面插入封面限位件间,利用推动组件顶住封面并向封面限位件倾斜,最后用折叠组件将封面折叠,最后将书本输出,从而可以方便快捷的将封面前口进行折叠。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进行上料时需要人工依次将书本封面放置到加工设备上,在推动的折叠之后实现勒口的加工,上料过程较为不便,影响了加工效率。

发明内容

[0005] 为了便于进行生产设备的上料,本申请提供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以及包括上料台和加工台,上料台上设置有滑座,上料台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导向杆,滑座套设在导向杆上并导向杆滑动;上料台端部和中部分别设置有换向轮和导向轮组,滑座连接有链条,链条一端连接滑座,另一端连接导向轮组;上料台一侧设置有配重,配重块顶部设置有滑轮,链条穿过滑轮、导向轮组和换向轮,配重块通过链条以及滑轮与上料台活动连接;加工台靠近上料台的一侧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处设置有传送链,传送链上设置有若干平的驱动短棍。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了滑座的结构用于进行书本封面的上料,滑动滑座使得滑座向远离加工台的方向移动,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于进行书本封面的放置,在进行书本封面的放置之后,在配重块的作用下会使得滑座向靠近加工台的方向移动,滑座作用在书本封面上,将书本封面压紧,靠近加工台的一处书本封面抵在加工台上,加工台上设置传送链和驱动短棍的结构,在传送链的工作过程中,将最靠近加工台的一处书本封面输送到加工台上,不需要人为地重复进行书本封面的依次上料,节省了人,提升了工作效率。
[0009] 优选的,上料台上活动安装有活动架,活动架沿着上料台宽度方向往复运动,上料台上设置有驱动活动架水平移动的驱动件一,活动架远离滑座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推板,活动架上活动安装有驱动推板水平移动的驱动件二。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活动架的结构,用于存放书本封面,在滑座远离加工台时,滑座和最近的书本封面之间留有间隔,活动架向滑座靠近,推板的结构将活动架中成垛的书本封面送入到滑座前方;在使用时向活动座中加入合适数量的书本封面即可,使用的人力较少;相较于直接向滑座前方加入书本封面,借助活动架的侧壁和推板可以使得书本封面较为整齐的排列,并且滑座逐步前进的较长时间内都可以进行活动架内书本封面的添加,更加不易出现书本封面排列不齐的现象。
[0011] 优选的,驱动件一包括转动安装在上料台上的驱动丝杆,活动架底部固定有和驱动丝杆配合的丝杆螺母,驱动丝杆驱动着丝杆螺母和活动架沿上料台宽度方向往复移动。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了驱动丝杆的结构,驱动丝杆的转动便可以带动丝杆螺母和活动架进行水平移动,驱动丝杆的转向改变,活动架的活动方向也会改变。
[0013] 优选的,上料台上设置有卷筒,卷筒上绕卷有拉绳,拉绳端部和滑座连接并驱动滑座水平移动,上料台上设置有驱动卷筒转动的驱动电机,卷筒连接有转轴,转轴和驱动丝杆上均连接有传动轮,传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卷筒的结构,卷筒通过拉绳对滑座进行拉动,使得滑座向远离加工台的方向移动,卷轴通过转轴、传动轮和皮带的结构,在卷筒转动、滑座移动的时候实现对驱动丝杆的驱动,在滑座向靠近加工台的方向移动时,活动座向远离滑座的方向移动,滑座向远离加工台的方向移动时,活动座向靠近滑座的方向移动;使用一个驱动便可以实现活动座和滑座的移动,便于实现同步。
[0015] 优选的,驱动件二包括设置在活动架上的横向气缸,横向气缸的长度方向沿上料台宽度方向设置,横向气缸的活动杆端部连接推板。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验横向气缸的结构作为驱动件二,在使用时横向气缸进入到伸展状态,会将推板向前推动,将活动架上的书本封面送入到滑座前方。
[0017] 优选的,活动架的两侧活动安装有水平的定位杆,定位杆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杆端部设置有凸块,定位杆外部套设有定位弹簧,定位弹簧两端分别连接凸块和活动架的外侧壁;定位板相互靠近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的弧面,定位板从两侧到中心向定位板靠近的一侧凸起。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定位杆和定位板的结构,在定位杆外部的定位弹簧的作用下,会使得定位板相互靠近,活动架中放入书本之后,通过定位板的结构可以对书本封面进行定位,使得书本封面较为整齐的排布;增加了定位板上凸起的弧面的结构,在进行书本封面的放置时,会向两侧挤压定位板,便于进行书本封面的放置;同时在推板进行推动时,也会向两侧挤压定位板,便于进行推板的推动。
[0019] 优选的,活动架顶部靠近滑座的一侧设置有铰接板,活动架一侧顶部设置有凸条,铰接板的端部和凸条通过转动杆铰接,转动杆的轴线沿上料台的宽度方向设置,活动架上设置有转盘,转盘位于凸条下方,上料台上设置有固定块和松紧带,松紧带一端和固定块连接,另一端穿过转盘并与铰接板的端部连接。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活动架上铰接板的结构,活动架沿着上料台宽度方向靠近滑座时,会将松紧带拉紧,使得松紧带的端部拉动铰接板的端部,使得铰接板翘起,便于推板将成垛的书本封面送入到滑座前方;在活动架向着远离滑座的方向移动时,松紧带会进入到放松的状态,铰接板复位,再次进入到水平状态,对书本封面进行阻挡,便于书本封面保持整齐放置。
[0021] 优选的,加工台上设置有多处水平的传送辊;上料台侧面设置有挡板,挡板靠近进料口的端部弯曲设置,弯曲的方向为逐渐靠近上料台并向滑座的方向弯曲。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传送链和驱动短棍的结构,滑座将书本封面压在进料口处,通过驱动短棍的移动,将书本封面依次从进料口移动向加工台上,实现书本封面的依次上料;增加了挡板的结构,不被驱动短棍驱动的书本封面会本挡板阻挡,增加了挡板上弯曲部分的结构,便于前进中的书本封面进入到加工台上。
[0023] 优选的,上料台上设置有托板和分隔板,托板位于分隔板下方,分隔板端部设置为尖状,分隔板两侧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并向下倾斜。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了托板和分隔板的结构,在传送辊带动书本封面前进时,会通过分隔板向两侧展开,将书本封面的侧面夹在托板和分隔板之间,便于在书本封面上压上折叠印痕。
[0025]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 使用了滑座的结构,滑动滑座使得滑座向远离加工台的方向移动,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于进行书本封面的放置,在进行书本封面的放置之后,在配重块的作用下会使得滑座向靠近加工台的方向移动,滑座作用在书本封面上,将书本封面压紧,加工台上设置传送链和驱动短棍的结构,在传送链的工作过程中,将最靠近加工台的一处书本封面输送到加工台上,不需要人为地重复进行书本封面的依次上料,节省了人力,提升了工作效率;
[0027] 增加了活动架的结构,并使用驱动丝杆和卷筒的结构进行活动架的驱动,活动架上存放的书本封面通过推板的结构可以进入到滑座前方,便于进行上料并且在上料过程中保持书本封面排布整齐;
[0028] 增加了加工台上挡板的结构,在驱动短棍工作时对不贴合加工台的其他书本封面进行遮挡,并且使用端部弯曲的结构,便于书本封面依次进入到加工台中。附图说明
[0029] 图1是申请实施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31] 图3是申请实施例中活动架结构示意;
[0032] 图4是申请实施例中上料口结构示意图;
[0033] 图5是图1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0034] 附图标记说明:1、上料台;11、导向杆;12、链条;13、换向轮;14、卷筒;15、驱动电机;16、转轴;17、滑槽;18、驱动丝杆;19、固定块;2、加工台;20、进料口;21、横板;22、传送链;23、驱动短棍;24、辊筒;25、挡板;26、传送辊;27、分隔板;28、托板;3、书本封面;4、滑座;41、拉绳;5、导向轮组;51、导向轮一;52、导向轮二;53、导向轮三;6、配重块;61、滑轮;7、活动架;71、推板;72、定位杆;73、凸块;74、定位弹簧;75、定位板;76、铰接板;77、转盘;78、松紧带;79、横向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参照图1,书本勒口生产线包括上料台1和加工台2,上料台1和加工台2相互垂直。
[0037] 参照图1、图2,上料台1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固定安装有导向杆11,导向杆11的外部套设有滑座4,滑座4沿着导向杆11的长度方向水平滑动。滑座4靠近加工台2的端部侧面转动安装与换向轮13,换向轮13的轴线沿着上料台1的宽度方向设置。在上料台1安装换向轮13的侧壁中部转动安装有导向轮组5,导向轮组5包括三处平行的导向轮,沿着逐渐靠近加工台2的方向分别为导向轮一51、导向轮二52和导向轮三53,导向轮一51上连接有链条12,上料台1通过链条12活动连接有配重块6,配重块6顶部转动安装有两处滑轮61,链条12依次穿过滑轮61、导向轮二52、另一处滑轮61、导向轮三53和换向轮13,链条12另一端和滑座4连接。滑座4在移动时会带动配重块6竖直移动,配重块6下落时也会带动滑座4向靠近加工台2的方向移动。加工台2靠近上料台1端部的一侧开始有进料口20,滑座4将书本封面3压在进料口20处。
[0038] 参照图1、图3,为了更进一步地方便上料,上料台1上活动安装有活动架7,活动架7在使用时其内装有成垛的书本封面3,活动架7沿着上料台1宽度方向往复运动,上料台1上安装有驱动活动架7水平移动的驱动件一,活动架7远离滑座4的一侧活动安装有推板71,活动架7上活动安装有驱动推板71水平移动的驱动件二。在上料台1上沿其宽度方向开设有滑槽17,驱动件一包括转动安装在滑槽17中的驱动丝杆18,驱动丝杆18的长度方向沿上料台1宽度方向设置,活动架7底部固定连接有丝杆螺母,丝杆螺母位于滑槽17中,丝杆螺母套设在驱动丝杆18上,驱动丝杆18转动时,会驱动着丝杆螺母和活动架7水平移动,通过驱动丝杆18转动方向的改变,可以实现活动架7在上料台1上的往复水平运动。
[0039] 参照图1、图3,上料台1上通过支架转动安装有卷筒14,卷筒14的轴线沿着上料台1的宽度方向设置,上料台1上安装有驱动卷筒14转动的驱动电机15,卷筒14上绕卷有拉绳41,拉绳41远离卷筒14的端部和滑座4固定连接,卷筒14转动会将拉绳41绕卷,将滑座4向远离加工台2的方向拉动,与此同时会使得配重块6向上移动。卷筒14连接有转轴16且二者的轴线重合,转轴16和驱动丝杆18的端部均连接有传动轮,传动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传动轮转动时会带动驱动丝杆18一起转动。驱动件二包括固定安装在活动架7上的横向气缸79,横向气缸79的长度方向沿上料台1宽度方向设置,横向气缸79的活动杆端部与推板71连接,横向气缸79进入到伸展状态时会将推板71向靠近滑座4的方向推动。
[0040] 参照图1、图3,在滑座4向靠近加工台2的方向移动时,卷筒14被拉伸拉动实现转动,卷筒14通过转轴16带动驱动丝杆18转动,驱动丝杆18实现对活动座的驱动,活动座向远离滑座4的方向移动,滑座4向远离加工台2的方向移动时,活动座向靠近滑座4的方向移动。使用一个驱动便可以实现活动座和滑座4的移动,便于实现同步。滑座4移动到远离加工台2的最远端时,横向气缸79进入伸展状态,推板71向前移动并将活动架7上书本封面3送入到滑座4前方,实现初步上料。
[0041] 参照图3,为了使得活动架7中的书本封面3放置的更加整齐,活动架7的两侧均活动安装有水平的定位杆72,定位杆72的长度方向沿着上料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定位杆72沿着长度方向滑动,两处定位杆72相互远离的一端固定有凸块73,定位杆72外部套设有定位弹簧74,定位弹簧74两端分别连接活动架7的外侧壁以及凸块73。定位杆72相互靠近的端部固定有定位板75,在定位弹簧74的作用下使得定位板75相互靠近,对定位板75之间的书本封面3进行定位,使其码放更加整齐。定位板75相互靠近地一侧成型有凸起的弧面,定位板75从上料台1宽度方向的两侧到中心向两处定位板75相互靠近的一侧凸起。
[0042] 参照图3,活动架7顶部靠近滑座4的一侧安装有铰接板76,活动架7一侧顶部成型有凸条,铰接板76的端部和凸条通过转动杆铰接,转动杆的轴线沿上料台1的宽度方向设置,活动架7上转动安装有转盘77,转盘77位于凸条下方并且转动杆的轴线沿着上料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上料台1(见图1)上设置有固定块19和松紧带78,松紧带78一端和固定块19连接,另一端穿过转盘77并与铰接板76的端部连接。在使用过程中,活动架7沿着上料台1宽度方向靠近滑座4时,会将松紧带78拉紧,使得松紧带78的端部拉动铰接板76的端部,使得铰接板76翘起,便于推板71将成垛的书本封面3送入到滑座4前方;在活动架7向着远离滑座4的方向移动时,松紧带78会进入到放松的状态,铰接板76复位,再次进入到水平状态,对书本封面3进行阻挡,便于书本封面3保持整齐放置。
[0043] 参照图4,加工台2于进料口20处安装有传送链22,传送链22通过竖直的辊筒24安装在加工台2上,传送链22上安装有多处水平的驱动短棍23,进料口20供驱动短棍23通过,驱动短棍23的长度大于最靠近加工台2的书本封面3到传送链22的水平距离,但该水平距离加上书本封面3的厚度就会大于驱动短棍23的长度,在使用时驱动短棍23一次只能作用在一个书本封面3上,传送链22工作时会带动驱动短棍23进行移动,将书本封面3依次从进料口20移动向加工台2上,实现书本封面3的依次上料。加工台2顶部成型有横板21,进料口20成型于横板21底部和加工台2之间,在送料是书本封面3抵在横板21上。
[0044] 参照图4、图5,加工台2上安装有多处水平的传送辊26,传送辊26的轴线沿着加工台2的宽度方向设置,上料台1侧面固定安装有挡板25,挡板25靠近进料口20的端部弯曲设置,弯曲的方向为逐渐靠近上料台1并向滑座4的方向弯曲。挡板25到横板21之间的距离大于一处书本封面3的厚度,但是小于两处封面的厚度。使用挡板25的结构,不被驱动短棍23驱动的书本封面3会本挡板25阻挡,增加了挡板25上弯曲部分的结构,便于前进中的一处书本封面3进入到加工台2上,再通过传送辊26向前输送。
[0045] 参照图5,上料台1上固定安装有托板28和分隔板27,托板28位于分隔板27下方,分隔板27端部设置为尖角状,分隔板27两侧向着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并向下倾斜。传动辊将书本封面3依次向前输送时,书本封面3的开口端朝向分隔板27,分隔板27将书本封面3的两侧向下挤压,传送过程中,书本封面3用于形成勒口的两侧位于托板28和分隔板27之间。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竖向的气缸对书本封面3的两侧进行挤压,形成折痕。之后再使用水平方向上的气缸对书本封面3的两侧的勒口部分进行挤压,使得勒口折叠起来。再通过传送辊26的结构实现下料。
[0046]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书本勒口生产线,实施原理为:在进行上料时,现在滑座4和加工台2之间整齐地堆放合适数量的书本封面3。在活动架7中也整齐地放置一垛书本封面3。
[0047] 驱动电机15带动卷筒14转动实现滑座4的滑动,使得滑座4向远离加工台2的方向移动,留出一定的空间用于进行书本封面3的放置。卷筒14转动时带动驱动丝杆18转动,驱动丝杆18使得活动架7沿着丝杆的方向朝着靠近滑座4的一侧移动,之后在横向气缸79的作用下降放置架上的书本封面3推入到滑座4前方,实现初步上料。
[0048] 在进行书本封面3的放置之后,驱动电机15停止工作,在配重块6的作用下会使得滑座4向靠近加工台2的方向移动,滑座4作用在书本封面3上,将书本封面3压紧。与此同时,活动架7会反向移动,在此过程中,可以进行活动架7上书本封面3的填充。在滑座4的作用下,靠近加工台2的一处书本封面3抵在加工台2上,加工台2上设置传送链22和驱动短棍23的结构,在传送链22的工作过程中,将最靠近加工台2的一处书本封面3输送到加工台2上,不需要人为地重复进行书本封面3的依次上料,节省了人力,提升了工作效率。
[0049]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