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分类库 / 装订;图册;文件夹;特种印刷品 / 装订 / 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及修补方法

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及修补方法

申请号 CN202211380195.8 申请日 2022-11-05 公开(公告)号 CN115503372A 公开(公告)日 2022-12-23
申请人 高雄; 发明人 高雄; 石小波; 杨柳; 海芳芳; 魏真真;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及修补方法,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图书涂胶并且修补过程中容易导致胶液外溢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当完成胶 水 的涂抹后,本方案首先采用由外向内的方式初步按压脱落的书页,以实现将涂抹的胶液进行初步封堵,进而在后续将书本合拢过程中不会使得原本涂抹于书脊 位置 处的胶液向外推移,而且当书本合拢后在 挤压 过程中,通过在书两端设置竖直部可较好的避免涂抹于书脊两头位置的胶液在挤压过程中向外溢出的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承托台(2)且底座(1)上竖向滑动安装有置于承托台(2)上方的U形箱(3),所述U形箱(3)包括两竖直部(4)且与两竖直部(4)连通的平部(5),两所述竖直部(4)相向一侧壁、水平部(5)上下侧壁均由弹性橡胶制成且其余侧壁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U形箱(3)内充有液体介质(6);
所述U形箱(3)上滑动安装有承载架(7)且承载架(7)上竖向滑动安装有与之弹性连接的碾压辊(8),所述碾压辊(8)内设有磁发生器且承托台(2)上端面设有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台(2)内间隔设有两容纳腔(10)且容纳腔(10)内竖向滑动安装有与之弹性连接的升降板(11),所述升降板(11)上设有升降铁片(12),所述升降板(11)两侧分别设有与竖直部(4)内侧相配合的清理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升降板(11)两侧的下V形板(13)且升降板(11)上转动安装有与下V形板(13)配合的上V形板(14),所述上V形板(14)、下V形板(13)相抵接位置设有刮除板(15);
所述上V形板(14)连接有设于升降板(11)上的驱动装置且当有磁场穿过该驱动装置时,可实现带动上V形板(14)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与上V形板(14)同轴转动的小齿轮(16)且小齿轮(16)啮合有转动安装于升降板(11)上的大齿轮(17),所述大齿轮(17)啮合有竖向滑动安装于升降板(11)且与之弹性连接的齿条(18),所述齿条(18)上设有驱动铁片(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V形板(14)上端面一体设有与升降板(11)下端面保持平齐的承载板(20)且承载板(20)上端面设有承载铁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0)内间隔设有两升降气筒(22)且升降气筒(22)内设有经升降板(11)驱动的升降活塞(23),所述升降气筒(22)上端连通有置于容纳腔(10)内的中转筒(24)且中转筒(24)内设有与之弹性连接的中转活塞(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7)两端设有承载筒(26)且承载筒(26)内设有承载活塞(27),所述承载活塞(27)向外伸出承载筒(26)一端与碾压辊(8)固定连接,所述承载筒(26)底部连通有设于承载架(7)上的缓冲筒(28)且缓冲筒(28)内设有与之弹性连接的缓冲活塞(29)。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介质(6)为磁流变液
9.一种图书侧边修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沿书脊长度延伸方向所产生裂缝周围的胶进行清理;
S2:在与裂缝对应位置且靠近裂缝的书页上表面均匀涂抹适量的胶;
S3:拿取与涂有胶书页相邻且脱落的书页,平铺于涂有胶的书页上,在平铺过程中需使得脱落的书页由远离书脊一端向靠近书脊一端进行合拢;
S4:由远离书脊一端向靠近书脊一端轻微挤压合拢在一起的书页并且挤压的范围限于:涂有胶且远离书脊一端的部分区域,随后将书完全合拢;
S5:将完全合拢的书放置于承托台并且使得书开合一端朝外侧放置,随后启动磁发生器并且带动碾压辊在U形箱上移动,直至越过书脊;
S5:随后控制磁发生器停止工作并且使得碾压辊沿反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然后再次启动磁发生器,重复上述动作并且达到设定次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图书侧边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当碾压辊移动至靠近书脊位置时,在磁发生器的作用下同步实现对U形箱另一侧两竖直部相向一侧壁上的胶进行刮除。

说明书全文

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及修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图书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及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书籍由于制作量大,通常采用的装订方式多是胶粘(无线胶装),在书籍的使用过程中,大多数会出现时间过长,造成位于书脊部位的胶产生断裂(沿书本书脊长度延伸方向断裂),上述情况多存在于厚度较厚的书本上并且断裂带通常位于书本的厚度的中间位置附近(由于书本厚度较厚,阅读者阅读位于书本中间部位的书页时,此时位于书脊中间部位的胶受到来书本被分开两部分的牵扯最大),从而导致在断裂部位处会有一部分书页脱落;故,图书馆内的藏书通常会有人定期进行修补,保证图书的正常使用(延长图书的使用寿命,减轻其损毁程度),在进行修补时,通常会在书脊的断裂部位涂抹一定量的胶,随后将书本合拢并且用力按压(以使得涂抹的胶能够得以填充,以实现将脱落的书页、断裂带得以重新粘接牢固),由于上述过程中:当完成胶的涂抹并且将书本合拢时,被分开两部分且靠近书脊部位的纸张会首先接触,进而会导致将涂抹于书脊断裂带位置的胶朝向远离书脊的方向推移一定距离,从而造成被推走的部分胶液将书页远离书脊位置区域粘接(影响后续的翻页、使用);
而且将书本合拢后并且在按压过程中,会导致涂抹在靠近书脊两头位置处的胶液向外挤出,挤出的胶液附着在其他书页的上、下端面处,从而造成污染;
鉴于此,我们提供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及修补方法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及修补方法,当完成胶的涂抹后,本方案首先采用由外向内的方式初步按压脱落的书页,以实现将涂抹的胶液进行初步封堵,进而在后续将书本合拢过程中不会使得原本涂抹于书脊位置处的胶液向外推移,而且当书本合拢后在挤压过程中,通过在书两端设置竖直部可较好的避免涂抹于书脊两头位置的胶液在挤压过程中向外溢出的情况。
[0004] 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包括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承托台且底座上竖向滑动安装有置于承托台上方的U形箱,所述U形箱包括两竖直部且与两竖直部连通的水平部,两所述竖直部相向一侧壁、水平部上下侧壁均由弹性橡胶制成且其余侧壁由硬质材料制成,所述U形箱内充有液体介质;所述U形箱上滑动安装有承载架且承载架上竖向滑动安装有与之弹性连接的碾压辊,所述碾压辊内设有磁发生器且承托台上端面设有板。
[0005]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1)在本方案中,当完成胶水的涂抹后,本方案首先采用由外向内的方式初步按压脱落的书页,以实现将涂抹在书脊位置处的胶液进行初步封堵,进而在后续将书本合拢过程中不会使得原本涂抹于书脊位置处的胶液向外推移,而且当书本合拢后在挤压过程中,通过在书两端设置竖直部可较好的避免涂抹于书脊两头位置的胶液在挤压过程中向外溢出的情况;
(2)在本方案中,碾压辊所施加的挤压力,由液体介质传递至书本表面,可实现对书本更为均匀的挤压,以免因书本表面不平整或者挤压滚表面存在凸凹而导致书本表面不同所受挤压力不同的情况;
(3)在书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竖直部且竖直部与书上、下两端抵接部位为弹性橡胶材质,由于两竖直部、水平部连通,故,当碾压辊施加在水平部一定压力时,两竖直部会同时产生一个挤压书上、下两端的挤压力,可较好的避免位于书脊两头位置的胶液在挤压过程向外溢出,由于是弹性橡胶直接与书的上、下两端接触,故,在书页上、下两端面(N端面)与弹性橡胶接触部位不会产生缝隙进而会实现较好的防外溢效果。
附图说明
[0006]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剖视后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U形箱、承托台剖视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碾压辊工作时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U形箱、承托台分离时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升降板、承载板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清理机构工作时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修补器工作时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竖直部、水平部用料成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涂胶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9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0008]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如附图1所示,包括底座,本方案的改进之处在于:在底座上设有承托台且底座上竖向滑动安装有置于承托台上方的U形箱(在U形箱两端分别设有与底座竖向滑动安装的圆杆,其中一圆杆表面设有螺纹且与底座螺纹配合在,操作者通过旋拧该圆杆可实现调节U形箱相对于底座在竖向的位置),如附图2所示,U形箱包括两竖直部以及与两竖直部连通的水平部,在U形箱内存储有液体介质,如附图8中所示,U形箱的上顶壁(J)、下底壁(H)分别由弹性橡胶材质加工而成(上顶壁与碾压辊接触,下底壁与书本上表面接触),两竖直部相向一侧壁(即,F侧壁,分别和书的两H端面相抵接)由弹性橡胶加工而成,其与侧壁均由硬质材料加工而成;
如附图1所示,在U形架的两竖直部上滑动安装有承载架(承载架上设有电机且电机输出轴上套固有齿轮,在来那个竖直部外侧壁上设有与齿轮啮合的齿系,齿轮、齿系在图中示出均未标号),操作者可通过控制电机的启动进而实现带动承载架相对于U形箱进行移动,在碾压辊内设有磁发生器(可产生一定强度的磁场),在承托台的上表面设有铁板;
如附图9所示,在使用该修补器前,操作者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1、首先将书本打开并且将其分为两部分(两部分之间为书脊的断裂带),需要在书脊的断裂位置处涂抹适量的胶液(沿着书脊的长度延伸方向进行涂抹,在封皮与分开的两部分且未脱落的书页之间填充有胶层,该胶层为书本完成装订时所涂抹的胶液),使得部分胶液涂抹在靠近书脊断裂带位置且与书脊未脱离的书页上表面位置处;
2、随后操作者拿起已经与书脊脱离的书页(多张)并且使得其远离书脊一端(C端)与书本书口位置对其,随后由C端向D端缓慢将该脱落的书页与未脱落的书页进行合拢,以至使得脱落书页的D端完全压在涂抹的胶液上;
3、随后操作者用手(或者借助其他工具)针对脱落书页且靠近D端位置的I段进行初步轻微的按压(使得位于脱落书页最下面的一张书页的I段与涂抹的胶液初步粘接在一起);
4、随后操作者将书的分开的两部分进行合拢;
在合拢过程中,两部分未脱落且靠近书脊位置处的书页会首先接触并且挤压涂抹在书脊断裂带位置的新胶液,由于此时处于I段区域新涂抹的胶液已经与脱落的书页进行初步粘接,故,伴随着书本的合拢不会将涂抹于断裂带位置的新胶液向朝着远离书脊的方向推走(将脱落书页的I段与新涂抹的胶液进行初步粘接实现了对涂抹于断裂带位置处胶液进行阻隔的效果),可较好避免书本在合拢过程中,将涂抹于书脊断裂带位置处的胶液向书页远离书脊方向推移(造成书页过多部分被粘接在一起,影响后续使用);
上述过程为前期准备工作,随后操作者将合拢后的书本(设定两竖直部相向一侧的两F侧壁之间距离稍大于待修补书本两H端面之间的距离)放置于承托台上并且使得书脊位于U形箱下方位置处(如附图7所示),初始时,碾压辊位于U形箱一端(靠近边缘位置处,如附图7中虚线所示位置),随后操作者通过旋拧与底座螺纹配合的圆杆调整U形箱在竖向的位置高度,使得U形箱中的水平部且由硬质材料加工而成的两侧壁(E侧壁)下端面抵触于书本的上表面(控制U形箱在竖向的位置高度,使得E侧壁下端面与书本上表面之间以一定的抵接力抵触在一起),随后同步控制设于碾压辊内的磁发生器(产生一定强度的磁场)、电机启动;
当磁发生器启动并且产生一定强度的磁场时,安装在承托台上表面的铁板受到磁力的吸附作用进而迫使碾压辊向下移动(碾压辊竖向滑动安装在承载架上且与之连接有弹簧,初始磁发生器未启动时,在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碾压辊处于如附图7中虚线所示位置),当磁发生器启动后,在磁场力的作用下会迫使碾压辊相对于承载架下移一定距离并且挤压水平部的上顶壁(J),由于U形箱内存储有液体介质,磁场力作用于碾压辊上并且碾压辊向下碾压水平部的上顶壁,最终通过液体介质将碾压力均匀的传递至书本的上表面(若直接将碾压辊与书本上表面接触,则会因为书本上表面以及碾压辊的外壁不平整而导致施加在书本上表面的碾压力大小不一致,导致涂抹的局部胶液不能充分进行碾压,使得局部胶液压实度较低,而影响最终修补效果),从而实现对合拢的书本施加一定大小的挤压力(该挤压力的大小可通过控制磁发生器所产生的磁场力大小来进行调节),伴随着电机的启动工作,会同步带动承载架从水平不的边缘位置向中间位置移动(即,使得碾压辊由靠近书口一端向靠近书脊一端移动);
注:之所以需要使得碾压辊由靠近书口一端向靠近书脊一端移动,是为了使得能够对涂抹于书脊断裂带位置的胶液能够沿着远离书口的方向到靠近书脊的方向进行逐步压实,从而使得在由书口逐步向书脊压实过程中,使得所涂抹的胶液只能朝向书脊方向产生移动,即,使得胶液尽可能充分的全部被挤压至书脊的断裂带中(若沿反方向进行碾压,则导致涂抹于断裂带位置的胶液从断裂带位置向书口方向推移一定距离,影响修补效果),伴随着碾压辊的移动,以至使得碾压辊完全越过书脊并且越过一定距离(在碾压辊由书口向书脊位置移动过程中,使得涂抹的胶液充分填充在书脊的断裂带内的间隙中,从而确保能够使得若干脱落的书页能够与新涂抹的胶液进行充分融合,实现较好的粘接效果);
如附图7所示,带碾压辊越过书脊位置一定距离后,操作者控制电机沿反方向转动并且同步控制磁发生器停止工作(此时不再有磁场力存在,故,碾压辊会在其与承载架之间连接的弹簧作用下向上移动并且移动至初始位置高度),使得碾压辊在沿反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碾压辊与书本上表面之间不产生碾压力(或者产生较小的碾压力),以免碾压辊沿反方向移动过程中,施加较大的碾压力而导致新涂抹的胶液朝着靠近书口方向被推移(造成书页过多区域被粘接,影响翻页),待碾压辊移动至初始位置处时,操作者可重复上述过程中(以达到所设定次数),进而实现对书本的多次碾压(以使得涂抹的胶液得以充分且均匀的填充于书脊的断裂带以及相邻书页之间的间隙中),待重复上述过程达到设定次数后,控制磁发生器停止工作,此时碾压辊上移至初始位置,与此同时,碾压辊不再施加在水平部上顶壁(J)碾压力,进而使得两竖直部相向一侧(F侧壁)不再产生弹性形变并且不再与书本两H端面接触,随后操作者可将书本从U形箱下方取出;
与上述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是:如附图3所示,当磁发生器启动工作并且产生磁场力时,会使得碾压辊向下移动一定距离并且使得水平部的上顶壁(J)向下挤压并且产生凹陷,由于U形箱内填充有液体介质,故,会导致原本处于水平部内的液体介质流向于两竖直部内,并且使得两竖直部相向一侧壁(F侧壁)产生弹性形变(如附图3中局部放大视图所示,迫使其产生弹性形变部位紧紧抵触于书本的两个H端面位置处),由于U形箱内填充的是液体介质加之与弹性橡胶的配合可实现当其抵触于书本两端面(H端面)时,在书本两个H端面和F侧壁之间不会存在任何间隙(从而能够更好的阻止碾压辊对书本上表面碾压时,位于书脊两头位置处的胶液因受到挤压而向外溢出),注:书脊中的断裂带一般多出现于书脊的中间位置处,因为该处位置的胶层受到打开的两部分书页向外侧牵扯的力最大,而产生弹性形变的F侧壁刚好可实现将书脊中产生断裂带位置的两端面(H端面)进行完全抵接并且实现封堵(较好的避免新涂抹于断裂带位置且处于书脊两头处的胶液因受挤压而向外溢出的情况发生);
而且两竖直部相向一侧(F侧壁)产生弹性形变并且施加在书本两端面处的抵接力大小取决于碾压辊施加在水平部上顶壁(J)的碾压力的大小,当碾压辊施加在书本上表面的碾压力较大时(此时位于书脊两头处的胶液向外溢出的险加大),两竖直部的F侧壁施加在书本H端面上的抵接力也同步增大(实现F侧壁施加在书本H端面处的抵接力可随着碾压辊施加在书本上表面的碾压力而同步进行调整)。
[0009]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7所示,在承托台内间隔设有两容纳腔,如附图2所示,容纳腔内竖向滑动安装有与之弹性连接的升降板,升降板上表面设有升降铁片,在升降板两侧分别设有与竖直部内侧(F侧壁)相配合的清理机构;如附图4、7所示,将U形箱两竖直部相向一侧壁(F侧壁)分为A、B两个区域,即,每次对一本书进行修补时,只需使用其中一个区域(A或者B区域),本实施例以附图7所示为例进行说明:
如附图7所示,使得待修补书的书脊放置于B区域范围内(此时另一A区域处于备用状态),待完成对书本的碾压修补后,将书本向外取出,此时两竖直部相向一侧的F侧壁且与书脊中断裂带对应位置处,会残留稍许胶液(碾压辊碾压书本上表面时,位于书脊两头处的胶液在两竖直部F侧壁的紧紧抵触下虽然不会向外溢出,但是会有胶液与F侧壁接触并且最终在F侧壁与断裂带对应位置处残留、附着稍许胶液);
当需要对下一本待修补的书进行修补时,此时需要将其的书脊一端放置于A区域范围内(若仍放置于B区域内,则会导致残留在B区域F侧壁上的稍许胶液蹭在书本的H端面处,造成污染),将下一本待修补的书直接放置于A区域可较好避免上述情况,将书本放置于A区域内和在B区域内对书本的修补碾压过程相同(碾压辊只不过是从A的边缘一侧向中间位置移动),在此不做过多描述;
另外,当对处于A区域范围内书本进行碾压修补过程中,以至碾压辊越过书脊并且向B区域移动时,此时设于碾压辊内的磁发生器产生的磁场力会将处于B区域内的升降板快速向上吸起,如附图6所示,此时处于A区域内两竖直部的F侧壁紧紧抵触于书本的H端面位置,但是处于B区域内两竖直部F侧壁因没有受到任何阻碍,故,其向外产生的弹性形变量较大(如附图6所示),当升降板在磁场力作用下向上移动时,通过设于其两侧的清理机构可实现对B区域内两竖直部的F侧壁上残留的胶液进行清理(上述过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待碾压辊越过书脊一定距离后,控制电机反转并且使得磁发生器停止工作,进而使得升降板在与之连接弹簧的作用下快速向下移动(以至达初始位置),完成对B区域两竖直部F侧壁上残留的胶液进行清理(由于一本书孔内需要N次碾压修补,故,对B区域内F侧壁的清理也会同步进行N次);
待完成对A区域内书本的碾压修补后,方可开始对下一本待修补的书(将其放置于B区域内)进行碾压修补(而且此时B区域内两竖直部的F侧壁也已经完成清理工作);
注:当对A区域内书本进行碾压修补时,处于A区域内的升降板上端面放置有书本,故,即使其受到来自碾压辊内磁发生器产生的磁场力,也不会向上移动。
[0010] 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附图5所示,清理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升降板两侧的下V形板且升降板上转动安装有与下V形板配合的上V形板,上V形板、下V形板相抵接位置设有刮除板(两刮除板相抵接位置呈刀片状),如附图2中左侧局部放大图所示,初始当升降板位于容纳腔内时,相配合的上V形板、下V形板抵接在一起并且紧挨容纳腔一侧壁,设定当碾压辊内的磁发生器未启动时,水平部上顶壁(J)不受到来自碾压辊的碾压,此时两竖直部的F侧壁不会产生弹性形变(或者仅产生稍许的弹性形变);上V形板连接有设于升降板上的驱动装置,当碾压辊将要越过待修补的书的书脊或者移动至书脊还有少量距离时,此时碾压辊内磁发生器产生的磁场已经覆盖到另一区域内设置于升降板上的驱动装置,进而实现带动上V形板相对于升降板产生转动(上V形板选用材质较轻的材料加工而成,故,当有少量的磁场力覆盖到驱动装置时,即可实现带动上V形板产生转动并且转动至如附图6中局部放大图中所示位置后停止转动),设定此时覆盖到另一区域内的磁场力较小并且还不足以将该区域内的升降板向上吸起,以至碾压辊完全越过书本的书脊并且进入至另一区域内时,此时覆盖在该区域内的磁场力明显增大,进而可吸附升降板向上移动(即,上V形板的转动过程会先于升降板向上移动发生);
在升降板上移的过程中,通过设于下V形板上的刮除板可实现对残留于该区域两竖直部相向一侧的F侧壁上的胶液进行刮除,设定当碾压辊越过待修补书的书脊后,控制磁发生器并且使得其产生的磁场强度适当降低(因为此时无需对书本进行碾压,确保剩余的磁场力足以将升降板向上吸引至设定位置),此时碾压辊施加在水平部上顶壁的碾压力减小(此时该区域内两竖直部F侧壁产生的弹性形变幅度也减小,在不影响下V形板对F侧壁表面胶液刮除的前提下,还可适当可减少升降板上移时来自F侧壁所施加的阻力,节省时间);
如附图6中所示,下V形板与竖直部的F侧壁接触部位的高度低于升降板的高度,故,当升降板上升至设定高度位置时,下V形板与竖直部的F侧壁接触位置无法达到与升降板同样高度位置,不过由于书本中书脊内的胶层断裂带一般分布于书本靠近中间部位的一定区域内(断裂带几乎不会出现在靠近书本上下两壁位置处),故,该修补器可实现对大多数情况下损毁的书本进行修补并且完成修补后通过下V形板可实现对残留于竖直部F侧壁上的胶液进行刮除、清理;
待碾压辊越过书脊一定距离后,控制电机反转并且使得磁发生器停止工作,此时磁场力消失,上V形板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快速朝着初始位置转动,在上V形板朝着初始位置转动并且与下V形板合拢过程中,可实现将下V形板所刮除且仍停留在竖直部的F侧壁上的部分胶液(如附图6中的右侧第二局部放大图所示,因为下V形板在向上移动并且刮除胶液的过程中,不借助外部辅助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将末端位置处的胶液全部刮入至下V形板内),全部刮入至下V形板中(以实现对胶液彻底的清理)。
[0011] 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如附图5所示,驱动装置包括与上V形板同轴转动的小齿轮且小齿轮啮合有转动安装于升降板上的大齿轮,大齿轮啮合有竖向滑动安装于升降板的齿条(齿条与升降板之间连接有弹簧),齿条设置为U形一端悬臂上设有与大齿轮啮合的齿系,另一端悬臂竖向滑动安装于升降板,在齿条底部设有驱动铁片,当碾压辊移动至靠近待修补书的书脊位置处时,会有稍许磁场覆盖到驱动铁片(此时的磁场线较为稀疏),由于上V形板选用材质较轻的材料加工而成,故,此时较小的磁场力即可实现带动齿条相对于升降板向上移动,伴随着齿条的上移,则通过大齿轮、小齿轮的配合同步实现带动上V形板转动(即,使得原本与下V形板处于合拢状态向打开状态转变);可在齿条与升降板竖向滑动部位设有挡,以限制齿条的上移距离,进而使得上V形板转动至设定位置后,不再继续转动,采用大齿轮、小齿轮配合,可实现当齿条上移稍许距离时,即可通过大齿轮、小齿轮的传动比而实现带动上V形板快速转动至设定位置(从而加快上V形板转动的速度,进而缩短其转动至设定位置所需的时间)。
[0012]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较好的,在上V形板上端面一体设有与升降板下端面保持平齐的承载板,如附图4所示,当上V形板、下V形板处于合拢状态时(如附图2中左侧局部放大所示,此时安装在上V形板、下V形板上的刮除板相互抵接在一起),安装于上V形板上的承载板刚好能够与升降板保持平齐,从而能够为放置于承托台上的书本提供支撑,以免碾压辊在碾压过程中,使得书本位于上V形板部位因缺少支撑而向下产生凹陷(影响修补效果);可在承载板上端面设有承载铁片(图中未示出),使得当有稍许磁场力覆盖到时,通过一起吸附承载铁片、以及设于齿条上的驱动铁片共同实现带动上V形板进行转动(承载铁片相对于驱动铁片的位置高度更高一些,磁场线对承载铁片的覆盖程度稍大于驱动铁片,故,会加快上V形板转动至设定位置)。
[0013] 实施例6,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附图2所示,在容纳腔内间隔设有两升降气筒且升降气筒内设有经升降板驱动的升降活塞(升降活塞经与之同轴心设置且一体连接的杆向上穿出升降气筒并且与升降板底壁连接),升降气筒底部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孔(图中示出未标号,如附图5所示),升降气筒顶部连通有中转筒(经管道连通,使得管道的内径设置较小一些)且中转筒内设有中转活塞(中转活塞与中转筒之间连接有弹簧并且中转筒远离与之对应的升降气筒一端与外界连通);初始时,升降板在其重力作用下处于如附图2所示状态(此时升降板、承载板上端面和设于承托台上端面的铁板保持平齐),此时与中转活塞连接的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当碾压辊移动至书脊位置处且还为越过书脊时,此时有少量的磁场线覆盖到另一区域中,会首先使得另一区域中的上V形板转动至设定位置(升降板的重量较大,此时的磁场力不足以带动其向上移动),以至碾压辊完全越过书脊并且移动至另一区域位置上方,此时磁场力明显增大,进而通过吸附设于升降板上的升降铁片而实现带动升降板上移,进而会同步带动升降活塞在升降气筒内上移(使得气体经管道进入至中转气筒内并且使得中转活塞产生移动,压缩与之连接的弹簧),以至使得升降板上移至设定位置(可在升降气筒靠近顶壁位置设有与升降活塞配合的挡块用于限制升降活塞的上移高度);
待升降板上移至设定位置高度后,此时操作者控制磁发生器停止工作,此时磁场力消失,故,升降板开始下移(此时中转活塞在与之连接弹簧作用下朝着初始位置移动),由于连通于中转气筒、升降气筒之间的管道内径较小,加之气体具有不可压缩性,故,在磁场力消失的瞬间,升降板几乎不会向下移动或者向下移动很小的距离,但是在磁场力消失的瞬间,齿条会因失去磁场力的吸附而在与之连接的弹簧作用下快速下移并且使得上V形板快速转动至与下V形板合拢状态,如附图6所示,在磁场力消失瞬间,升降板还未来得及下移(或者只下移很小距离),此时上V形板快速转动并且转动至再次与下V形板合拢状态,在上V形板转动至将要与下V形板合拢时,通过设于其上的刮除板可实现将仍停留在竖直部的F侧壁上的部分胶液刮进下V形板中(以实现对胶液彻底清理);
本实施例中设置中转气筒、升降气筒以及将连接与两者之间的管道内径设置较小一些,是为了使得当磁场力消失的瞬间,在升降板还未来得及下移或者下移很小距离时,使得上V形板快速转动至与下V形合拢状态(即,使得下V形板上的刮除板与竖直部的F侧壁接触点不发生移动或者仅仅移动稍许距离),以实现将部分停留在竖直部的F侧壁上的胶液刮进下V形板中。
[0014] 实施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附图2所示,在承载架两端设有承载筒且承载筒内设有承载活塞(承载筒上端与外界连通),承载活塞向外伸出承载筒一端与碾压辊固定连接,承载筒底部连通有设于承载架上的缓冲筒(缓冲筒上端与外界连通,缓冲筒、承载筒之间经管道连通且管道同样设置较小内径),缓冲筒内设有缓冲活塞且与之连接有弹簧;初始当磁发生器未启动时,碾压辊处于如附图2中所示位置,此时承载活塞、缓冲活塞在与之连接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当磁发生器启动时,产生磁场力进而迫使碾压辊下移,进而同步带动承载活塞下移,使得缓冲活塞在缓冲筒内上移(压缩弹簧),当碾压达到设定次数后,操作者控制磁发生器停止工作,磁场力消失,在磁场力消失的瞬间,由于气体的不可压缩性以及较小的管道内径,使得碾压辊不会立即上移,与此同时,上V形板可快速转动至与下V形板合拢位置,如附图6所示;
设置相配合的缓冲筒、承载筒以及将与之连通的管道内径设置较小一些,是为了使得当磁场消失时,碾压辊不会立即上移或者只是上移很小的距离,以确保在上V形板转动至与下V形板合拢之前,两竖直部的F侧壁不会向内收缩(若碾压辊上移,则其对水平部上顶壁的碾压力度减小,则势必会导致两竖直部的F侧壁向内侧收缩),若两竖直部的F侧壁在上V形板还未转动至与下V形板合拢时就已经向内收缩,则会导致下V形板上的刮除板无法紧紧抵触于F侧壁上,进而使得上V形板在转动过程中,无法将停留在F侧壁上的部分胶液刮紧下V形板内;
即,当磁场消失的瞬间,使得上V形板先于碾压辊上移之前转动至与下V形板合拢状态,以实现对胶液的彻底清理。
[0015] 实施例8,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较好的,可将本方案中的液体介质设置为磁流变液,磁流变液属于流动性可控的流体,在外部无磁场时呈现低粘度顿流体特性,在外加磁场时呈现为高粘度、低流动性(粘稠度增加),液体的粘度大小与磁通量存在对应关系,这种转换能耗低、易于控制、响应迅速(在毫秒级);如附图7所示,当碾压辊由初始位置向中间位置移动过程中,设于碾压辊内的磁发生器产生的磁场线覆盖到位于其下方U形箱内的磁流变液,进而使得其呈高粘度且低流动性,此时碾压辊施加的碾压力经高粘度且低流动性的磁流变液传递至书本上表面(同时,位于两竖直部内的磁流变液也呈高粘度且低流动性),当碾压辊在碾压过程中,位于书脊两头处的胶液受到较大挤压力而有向外溢出的迹象时,此时位于两竖直部内的磁流变液因外部磁场而变的高粘度、低流动性,进而可更好的阻止位于书脊两头处的胶液向外溢出;
若液体介质选用流动性好的介质,如水,则当位于书脊两头处的胶液而受到较大挤压力时,有可能会迫使与之抵接的F侧壁向内凹陷稍许,因为此时其内部的液体介质流动性较强,加之位于书脊两头处的胶液基本呈线条状分布并且作用于F侧壁上,位于书脊两头处的胶液受到较大竖向挤压力的同时,也施加给与之抵接的F侧壁上较大的侧向挤压力,故,存在以下情况:当侧向挤压力较大时,使得与呈线条状分布的胶液对应位置的F侧壁部位受到挤压且产生凹陷,导致部分胶液向外溢出,而此时,若液体介质具有高粘度且低流动性,则无疑时增加了上述情况发生的难度,具有更好的阻止胶液外溢的效果;
如附图6所示,当完成对书本的碾压并且操作者控制碾压辊向初始位置移动时(此时同步控制磁发生器停止工作),不再有磁场线穿过U形箱内的磁流变液(此时液体介质呈低粘度且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使得原本被挤入至两竖直部中的液体介质可快速返流至水平部中,以实现将U形箱快速完成复位(恢复初始状态),以便于快速开始下一次的碾压过程;
磁发生器可以是设于碾压辊内的电磁铁且电磁铁连接有电性回路,通过控制电性回路的通断可控制电磁铁是否产生磁场(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描述)。
[0016] 实施例9,一种图书侧边修补方法,采用实施例1‑8中任一所述的一种图书侧边修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沿书脊长度延伸方向所产生裂缝(断裂带)周围的胶进行清理;
S2:在与裂缝对应位置且靠近裂缝的书页上表面均匀涂抹适量的胶;
S3:拿取与涂有胶书页相邻且脱落的书页(保持书页原来的排布顺序),平铺于涂有胶的书页上,在平铺过程中需使得脱落的书页由远离书脊一端向靠近书脊一端进行合拢;
S4:由远离书脊一端向靠近书脊一端轻微挤压合拢在一起的书页并且挤压的范围限于:涂有胶且远离书脊一端的部分区域(如附图9中所示的I段),随后将书完全合拢;
S5:将完全合拢的书放置于承托台并且使得书开合(书口)一端朝外侧放置,随后启动磁发射器并且带动碾压辊在U形箱上移动,直至越过书脊;
S5:随后控制磁发射器停止工作并且使得碾压辊沿反方向移动至初始位置,然后再次启动磁发射器,重复上述动作并且达到设定次数。
[0017] 实施例10,在实施例9的基础上,在S5中:当碾压辊移动至靠近书脊位置时,在磁发生器的作用下同步实现对U形箱另一侧两竖直部相向一侧壁上的胶进行刮除,由于刮除过程中,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在此不对其进行过多说明。
[0018] 上面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