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上胶装置

申请号 CN202211291429.1 申请日 2022-10-21 公开(公告)号 CN115503371B 公开(公告)日 2023-08-08
申请人 兰溪弘达印刷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开; 陈金达; 陈师哲; 舒利华; 郭建华;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书本上胶装置。包括架体、驱动单元、传动单元、胶池及上胶组件。架体上包括有上胶台,驱动单元配置于架体上,传动单元及胶池配置于架体上,其与驱动单元传动连接,上胶组件包括上胶轮、上胶绳、 转轮 ,上胶轮配置于上胶台处,转轮转动配置于胶池内,上胶绳绕设于传动单元、转轮及上胶轮上,上胶绳至少部分部位位于胶 水 液位下方。本发明由上胶绳将胶池内的胶水带至上胶台处用以粘到上胶台处的书本上,通过上胶绳上胶方式胶水量更适中,且上胶量可通过接头单元调整;U型导向件可便于上胶绳的安装; 转轴 、活动槽与 支撑 柱的配合用以调整上胶通道的宽度,以适应不同宽度的书本。
权利要求

1.书本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所述架体上包括有上胶台;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配置于所述架体上;
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配置于所述架体上,其与所述驱动单元传动连接;
胶池,所述胶池配置于所述架体上,其内部具有胶;及
若干上胶组件,所述上胶组件包括上胶轮、上胶绳、转轮,所述上胶轮配置于所述上胶台处,所述转轮转动配置于所述胶池内,所述上胶绳绕设于所述传动单元、所述转轮及所述上胶轮上,所述上胶绳至少部分部位位于胶水液位下方;
当所述驱动单元启动时,所述上胶绳被所述传动单元带动做循环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本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组件至少具有两组,两组所述上胶组件中的两个所述上胶轮之间形成有用以供书本通过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书本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台包括有供书本抵靠的第一壁及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上开设有供其中一个所述上胶轮至少部分部位穿过的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本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胶台上固定有连接件,所述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驱动单元为电机
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具有传动轮,所述传动单元亦为传动轮,所述传动单元通过传动带与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的传动轮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书本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固定有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活动槽和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处配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延伸至所述活动槽内,并在该端处螺纹配合有支撑柱,所述上胶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书本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活动槽内的部位与所述活动槽的宽度相匹配;
所述转轴外端配置有手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本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池包括有用以留置胶水的腔体以及用以封盖所述腔体的盖板,所述盖板上配置有接头单元,所述接头单元包括定位于所述盖板上的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一部位螺纹配合的第二部位以及被所述第二部位覆盖在内的柔性套,所述上胶绳穿设于所述柔性套上或所述上胶绳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部位、所述柔性套及所述第二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书本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位内壁为斜面或锥形,以在所述第二部位旋转时促使所述柔性套收缩或回复;
所述柔性套为橡胶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书本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胶池内或转动设置于所述胶池内的固定板上,所述转轮上偏心设置有搅拌棍。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书本上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池内配置有与所述转轮相适配的U型导向件,所述U型导向件上具有可供所述上胶绳穿过的导向,所述U型导向件上包括有与所述上胶绳相适配的导向槽;
所述上胶绳为弹簧绳。

说明书全文

书本上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上胶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书本上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书本胶装是印刷流线中的重要环节,早期书本上胶通常采用人工方式,随着行业的发展,人工上胶方式逐步被淘汰,出现了如公开专利文献CN209987613U一种新型书本上胶装置的上胶方式,该种方式相较于人工上胶,其能够确保胶液液面的准确性,但该种装置中,胶液依旧由胶辊粘到书本上,胶辊所带胶量通常较多,其通过额外设定的刮胶刀刮除多余胶量,工序步骤较多,影响上胶效率,因此,设计一种相较于胶辊上胶更为合理的上胶结构有着积极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书本上胶装置。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5] 书本上胶装置,包括
[0006] 架体,所述架体上包括有上胶台;
[0007]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配置于所述架体上;
[0008] 传动单元,所述传动单元配置于所述架体上,其与所述驱动单元传动连接;
[0009] 胶池,所述胶池配置于所述架体上,其内部具有胶水;及
[0010] 若干上胶组件,所述上胶组件包括上胶轮、上胶绳、转轮,所述上胶轮配置于所述上胶台处,所述转轮转动配置于所述胶池内,所述上胶绳绕设于所述传动单元、所述转轮及所述上胶轮上,所述上胶绳至少部分部位位于胶水液位下方;
[0011] 当所述驱动单元启动时,所述上胶绳被所述传动单元带动做循环动作。
[0012]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胶组件至少具有两组,两组所述上胶组件中的两个所述上胶轮之间形成有用以供书本通过的通道。
[0013]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胶台包括有供书本抵靠的第一壁及第二壁,所述第二壁上开设有供其中一个所述上胶轮至少部分部位穿过的孔。
[0014]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上胶台上固定有连接件,所述驱动单元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驱动单元为电机
[0015] 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具有传动轮,所述传动单元亦为传动轮,所述传动单元通过传动带与所述驱动单元输出端的传动轮传动连接。
[0016]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上固定有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活动槽和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处配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延伸至所述活动槽内,并在该端处螺纹配合有支撑柱,所述上胶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
[0017]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活动槽内的部位与所述活动槽的宽度相匹配;
[0018] 所述转轴外端配置有手柄
[0019]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胶池包括有用以留置胶水的腔体以及用以封盖所述腔体的盖板,所述盖板上配置有接头单元,所述接头单元包括定位于所述盖板上的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一部位螺纹配合的第二部位以及被所述第二部位覆盖在内的柔性套,所述上胶绳穿设于所述柔性套上或所述上胶绳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部位、所述柔性套及所述第二部位。
[0020]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部位内壁为斜面或锥形,以在所述第二部位旋转时促使所述柔性套收缩或回复;
[0021] 所述柔性套为橡胶套。
[0022]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转轮转动设置于所述胶池内或转动设置于所述胶池内的固定板上,所述转轮上偏心设置有搅拌棍。
[0023]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胶池内配置有与所述转轮相适配的U型导向件,所述U型导向件上具有可供所述上胶绳穿过的导向,所述U型导向件上包括有与所述上胶绳相适配的导向槽;
[0024] 所述上胶绳为弹簧绳。
[002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6] 本发明由上胶绳将胶池内的胶水带至上胶台处用以粘到上胶台处的书本上,通过上胶绳上胶方式胶水量更适中,且上胶量可通过接头单元调整;
[0027] U型导向件可便于上胶绳的安装;
[0028] 转轴、活动槽与支撑柱的配合用以调整上胶通道的宽度,以适应不同宽度的书本。附图说明
[0029] 图1为本发明示意图。
[0030] 图2为本发明上胶通道示意图。
[0031] 图3为本发明上胶组件布局示意图。
[0032] 图4为本发明上胶组件与胶池内部结构的布局示意图。
[0033] 图5为本发明上胶台、驱动单元、传动单元及上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0034] 图6为本发明接头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0035] 图7为本发明限位单元与转轴的分解示意图。
[0036] 图8为本发明U型导向件、转轮与上胶绳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8] 参见图1‑图8,书本上胶装置,包括架体、驱动单元1、传动单元2、胶池3及若干上胶组件。
[0039] 架体起整体支撑作用,其至少包括有上胶台4,上胶台4支撑书本、限位书本、供书本通过,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上胶台4包括有供书本抵靠的第一壁41及第二壁42,第二壁42可由第一壁41弯折形成,两者可为与书本两个相邻壁相同或相似的度,如呈90度布置,在第二壁42上开设有孔421,该孔421用于供上胶轮51至少部分部位穿过,具体详见下文说明。
[0040] 为提升书本的抵靠强度,可将第二壁42的宽度增加以适应书本的高度,或在上胶台4上额外设置一板件43以适应书本的高度方向。
[0041] 上胶台4上固定有连接件44,驱动单元1安装于连接件上,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1为电机。驱动单元1具有一输出轴,可由其带动转动,而在输出轴外端装配有传动轮,与之相对应的,传动单元2设置于架体上,如在上胶台4上固定安装与连接件相类似的部件,而传动单元2则转动设置于该部件上。传动单元2又与驱动单元1传动连接,本实施例中,传动单元2为传动轮,其通过传动带21与驱动单元1上的传动轮传动连接,如图1‑4所示,传动单元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如图中所示,传动单元2的数量设置为三个,该种设定方式下,可带动两组上胶组件上的上胶绳52动作,其中一个传动单元起过渡作用。
[0042] 如图中所示,以两组上胶组件示意,上胶组件包括上胶轮51、上胶绳52及转轮53。
[0043] 本实施例中,两组上胶组件上的两个上胶轮51形成用以供书本通过的通道,如图2所示,上文中所述的第二壁42上开设的孔421供其中一个上胶轮51通过,以解决第二壁42对其的阻挡。
[0044] 而为适应不同厚度的书本,设定为两个上胶轮51之间的间距可调,由此,可将其中一组上胶组件中额外设定相应部件,以使该组上胶组件中的上胶轮51的位置可调。
[0045] 本实施例中,在连接件上固定有限位单元6,如图5、图7所示,限位单元6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活动槽61和装配孔62,其中活动槽61可为贯穿槽,装配孔62处装配有转轴63,具体的,转轴63一端由装配孔62外端穿入后进入到活动槽61内,而转轴63另一端(即外端)处可装配有手柄64,以便于转轴63的转动操作。
[0046] 转轴63进入到活动槽61内的部位或整体部位具有螺纹,在转轴63上螺纹配合有支撑柱65,支撑柱65位于活动槽61内的部位与活动槽61的宽度相匹配,从而活动槽61的内壁对其形成转动限位,在转动转轴63时,通过螺纹配合,使支撑柱65仅可沿活动槽61的内壁前后动作,而位置可调的上胶轮51设置于该支撑柱65处,上胶轮51又可与支撑柱65上端转动连接。
[0047] 因该上胶轮51的位置可调,可能存在上胶绳52受限不足的情况,为弥补,可在转轴63上设置多个支撑柱65,其中一个支撑柱65上设置对应的上胶轮51,其余支撑柱65上设置传动轮。
[0048] 上述内容中详细说明了上胶组件中的上胶轮51相关配合结构,而对于转轮53,其设置于胶池3内,胶池3可设置于架体上或由其他部件对其支撑,胶池3包括有用以存放、存储、留置胶水的腔体31以及用以封盖腔体31的盖板32,转轮53设置于腔体31内,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胶池3内底面上固定有固定板33,固定板33上设置有轴,转轮53设置于轴上,可转轮53与轴转动连接,轴与固定板33固定连接,亦可转轮53与轴固定连接,轴与固定板33转动连接,只需使转轮53可转动即可。
[0049] 在转轮53上可偏心设置有搅拌棍531,以在转轮53转动时带动搅拌棍531圆周运动,起到搅拌胶水的作用。
[0050] 如图4、图8所示,在胶池3内、转轮53处还设置有与转轮53相适配的U型导向件7,U型导向件7用于上胶绳52在转轮53处的安装,这是由于转轮53位于不易手操的内部,本实施例中,U型导向件7上包括有与上胶绳52相适配的导向槽71,U型导向件7上具有可供上胶绳52穿过的导向块72,由此只需将上胶绳52沿着U型导向件7一端开口处穿入,沿着U型导向件
7的形状导向,使上胶绳52可从U型导向件7另一端快速穿出。
[0051] 对于上胶绳52,其绕设与传动单元2、转轮53及上胶轮51上,为使上胶绳52运动时更为稳定,可在架体上或限位单元6上或连接件上或上胶台上转动设置若干传动轮或传动单元2,以图4所示为例,对于上胶轮位置可调的一组上胶组件,其在限位单元6上额外设置有固定块66,固定块66上设置有轴67,轴67两端分别具有对应的传动轮,其中一个传动轮可理解为传动单元2,同时在限位单元6上额外设置有延伸臂610,起过渡作用的传动单元2转动设置于延伸臂610上,该组上胶组件中,上胶绳52两端相连,绕设于转轮53、安装于轴67上的传动单元2、上胶轮51及安装于轴67端部的传动轮上,由驱动单元1作为动力源,依靠多个传动单元2的配合,带动上胶绳52循环动作,将胶池3内的胶水循环输送,用以书本上胶。
[0052]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上胶绳52可为钢丝弹簧绳,其主体部位上具有有一定的间隙部位或凹凸部位,用以胶水的滞留,当然,胶水的液位需确保上胶绳至少部分部位位于其液位下方,如胶水液位设定为没过转轮53或没过搅拌棍531的圆周运动最高点位置。
[0053] 对于胶池3的盖板32,其可用于遮挡胶池内部结构,并隔绝胶水与外部环境,其上配置有接头单元,接头单元两端贯通,用于供上胶绳52穿过,上胶绳52由此穿过盖板32或直接在盖板32上开设孔供其穿过。
[0054] 如图6所示,接头单元包括定位于盖板32上的第一部位81、与第一部位81螺纹配合的第二部位82以及被第二部位82覆盖在内的柔性套83,本实施例中,柔性套83可为橡胶套。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上胶绳52依次穿过第一部位81、柔性套83及第二部位82。
[0055] 接头单元的作用在于调节上胶量,具体通过第二部位82的转动促使柔性套83的收缩或伸张回复实现,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位82内壁为斜面或锥形,从而在与柔性套83接触的第二部位82内壁的位置改变下,缩小或增加柔性套83的容置空间,促使柔性套83形变,使其收缩或伸张回复,收缩时减小上胶量,伸张回复时增加上胶量。
[0056]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