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粘附表面的印版滚筒

申请号 CN202180029217.3 申请日 2021-04-06 公开(公告)号 CN115443216B 公开(公告)日 2024-04-02
申请人 德莎欧洲股份公司; 发明人 S.伍尔夫; N.格里特纳;
摘要 本公开内容提供用于多次安装柔版印刷板(50)的印版滚筒(10)。该印版滚筒具有外圆周表面(12)和纵向轴(L)。它包括连接至印版滚筒(10)的粘附层(20),所述粘附层包括载体片(21),其具有面向印版滚筒的安装表面侧(22)和相对于纵向轴径向向外的粘附表面侧(23);以及多个粘附元件(25)。这些粘附元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相对于纵向轴径向向 外延 伸的细长主体(26)和用于通过粘附的方式连接印刷板的端面(28),其中所述粘附元件的端面形成粘附表面侧(23)。
权利要求

1.用于柔版印刷板(50)的多次应用和移除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粘附式印版滚筒(1)包括:
印版滚筒(10),所述印版滚筒(10)具有外圆周表面(12)和纵向轴(L),粘附层(20),所述粘附层(20)连接至印版滚筒(10)并且包括:
载体片(21),其具有面向印版滚筒(10)的安装表面侧(22)和相对于所述纵向轴径向向外的粘附表面侧(23),和
多个粘附元件(25),其中每个粘附元件(25)包括相对于纵向轴(L)径向向外延伸的细长主体(26)和用于通过粘附的方式连接印刷板(50)的端面(28),其中粘附元件(25)的端面(28)形成粘附表面侧(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粘附元件(25)的细长主体(26)的直径为10至80微米,并且高度为50至150微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粘附元件(25)的细长主体(26)的直径为20至7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粘附元件(25)的细长主体(26)的高度为80至12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细长主体(26)具有喇叭形头部部分(27),其最大直径为30至80微米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细长主体(26)具有喇叭形头部部分(27),其最大直径为35至70微米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所述头部部分(27)具有基本平坦或凹陷的端面(28)。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临近所述头部部分(27),细长主体(26)包括直径为10至35微米的颈部部分(29)。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临近所述头部部分(27),细长主体(26)包括直径为15至30微米的颈部部分(29)。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载体片(21)包括每平方厘米3,000至300,000个粘附元件(25)。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载体片(21)包括每平方厘米10,
000至100,000个粘附元件(25)。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载体片(21)包括每平方厘米20,
000至50,000个粘附元件(25)。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载体片(21)包括每平方厘米25,
000至30,000个粘附元件(25)。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粘附元件(25)的端面(28)覆盖载体片(21)的表面的30%至5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粘附元件(25)的端面(28)覆盖载体片(21)的表面的35%至40%。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进一步包括层(30),所述硅酮层(30)布置在粘附层(20)和印版滚筒(10)之间并且在两侧安装有胶粘粘合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在硅酮层(30)和印版滚筒(10)之间的胶粘粘合件通过双面胶粘剂膜(40)提供。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进一步包括双面胶粘剂膜(40)或双面胶粘剂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双面胶粘剂膜(40)或双面胶粘剂层由硅酮制成且布置在粘附层(20)和印版滚筒(10)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所述双面胶粘剂层为发泡层。
2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粘附层(20)由聚合物制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所述聚合物选自聚硅烷、聚酯或丙烯酸酯。
2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载体片(21)包括发泡材料。
2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载体片(21)的厚度在
200至600微米之间。
2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颈部部分(29)的直径小于粘附元件(25)的基部部分的直径,其中它从胶粘剂层的载体片(21)延伸。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其中粘附层(20)由聚乙烯硅氧烷制成。
27.制造用于安装柔版印刷板(50)的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粘附表面侧(23)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包括纵向轴(L)和外圆周表面(12)的印版滚筒(10),
使用胶粘粘合件将粘附层(20)安装至印版滚筒(10),使得粘附层(20)的载体片(21)面对印版滚筒(10),并且形成从载体片(21)延伸出来的可重复使用的粘附表面侧的粘附元件(25)相对于纵向轴(L)径向向外延伸,
其中粘附元件(25)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用于通过粘附的方式连接印刷板(50)的端面(28)。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胶粘粘合件通过粘附层(20)的胶粘表面、印版滚筒的胶粘表面或双面胶粘剂膜(40)建立。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安装粘附层(20)之前将硅酮层(30)安装至印版滚筒(10)的步骤。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安装硅酮层(30)包括使用硅酮层的胶粘表面(31)、印版滚筒(10)的胶粘表面或双面胶粘剂膜建立胶粘粘合件。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安装粘附层(20)包括使用粘附层的胶粘表面、硅酮层的胶粘表面或双面胶粘剂膜建立胶粘粘合件。
32.印刷板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将印刷板(50)可移除地连接至粘附式印版滚筒(1)的粘附层(20),所述粘附层(20)包括:
载体片(21),其具有安装表面侧(22)和粘附表面侧(23);和
多个粘附元件(25),其中每个粘附元件(25)包括从载体片(21)突出的细长主体(26)和用于通过粘附的方式连接印刷板(50)的端面(28),其中粘附元件(25)的端面(28)形成粘附表面侧(23)。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印刷板连接装置,其中所述粘附层(20)为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中所定义的粘附层(20)。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印刷板连接装置,其中粘附层(20)形成为箔。
35.根据权利要求32‑3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板连接装置,其中粘附层(20)形成为安装套筒,该安装套筒被配置为安装到印版滚筒(10)上。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印刷板连接装置,其中安装套筒被配置为推进到印版滚筒上,使得印刷板连接装置形成粘附式印版滚筒的圆周外表面。
37.通过将根据权利要求32‑3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板连接装置应用于印版滚筒(10)来翻新印版滚筒(10)方法。
38.粘附式印刷板,包括
印刷板(50)和
粘附层(20),
其中粘附层(20)包括:
载体片(21),其具有面向印刷板(50)的安装表面侧(22)和远离印刷板(50)的粘附表面侧(23),和
多个粘附元件(25),其中每个粘附元件(25)包括从载体片(21)突出的细长主体(26)和用于通过粘附的方式连接至印版滚筒(10)的端面(28),其中粘附元件(25)的端面(28)形成粘附表面侧(23)。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粘附式印刷板,其中粘附层(20)为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中所定义的粘附层(20)。
40.使用粘附层(20)的印刷工艺,所述粘附层包括具有安装表面侧(22)和粘附表面侧(23)的载体片(21),和多个粘附元件(25),其中每个粘附元件(25)包括从载体片(21)突出的细长主体(26)和端面(28),其中粘附元件(25)的端面(28)形成粘附表面侧(23),所述印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胶粘粘合件将粘附层(20)的安装表面侧(22)安装至印刷板(50)和印版滚筒(10)中的一个,
通过粘附的方式将所述粘附表面侧连接至印刷板(50)和印版滚筒(10)中的另一个,以及
在执行安装和连接的步骤后,使用印刷板(50)进行印刷。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使用粘附层(20)的印刷工艺,其中粘附层(20)为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中的粘附层。

说明书全文

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粘附表面的印版滚筒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柔版印刷板的粘附式印版滚筒,其使用具有胶粘性质的微结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具有用于安装柔版印刷板的可重复使用的粘附表面侧的粘附式印版滚筒和用于制造具有用于安装柔版印刷板的可重复使用的粘附表面侧的粘附式印版滚筒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利用粘附性的印刷板连接装置和用这种印刷板连接装置翻新印版滚筒的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粘附式印刷板和使用粘附层的印刷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在柔版印刷中,印版滚筒被用来在其上安装柔版印刷板,以便将所需的图案印刷到基材上。最广泛使用的将柔版印刷板连接至印版滚筒的方法是使用双面胶带。然而,当从印版滚筒移除胶带时,往往会出现困难,这导致残留物的出现。这种残留物后来在印版滚筒的重复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干扰并使印刷性能劣化。此外,均匀地贴上(attaching,连接)双面胶带而不造成损害印刷图像的表面不规则现象(如气泡)是一项繁琐的手工操作。
[0003] US 3,425,347公开了包括橡胶层的印刷板,该橡胶层具有外印刷表面和由间隔的均匀凸起图案形成的内安装表面,当该层被安装并胶粘地固定至弯曲的背衬构件时,所述凸起缓解印刷表面的张和凹陷。构成安装表面的凸起可由比印刷表面更软的橡胶形成,从而当印刷表面受到过度的局部压力时,它们可容易地屈服和变形
[0004] US 2017/0009105 A1描述了如下的压敏胶粘剂制品,其通过利用直接接触印刷的方式在压敏胶粘剂的表面上施加的多个非压敏胶粘性结构而进行了表面改性。这使得压敏胶粘剂制品可被定位或可被重新定位。
[0005] 较新的方法涉及使用包括可光聚合的胶粘剂组合物的胶粘剂连接层将印刷板连接至印刷滚筒(参见WO 95/19267)。在持续使用和重复使用过程中,胶粘剂印刷形式的连接层能够保持其粘附特性。与通常在印刷现场连接至印版滚筒的双面胶带相比,这种胶粘剂连接层可在制造现场安装至印版滚筒。在这种情况下,印版滚筒可在制造现场和印刷现场之间运输,以便重新安装。
[0006] 将印刷板粘附至印版滚筒的一个挑战是粘附的完整性。一方面,印刷板和印版滚筒之间的粘附力必须足以防止在印刷过程中出现意外分离。当将印刷板安装至印版滚筒的圆周表面时,印刷板被弹性地弯曲。印刷板的这种弯曲和弹性产生了试图将印刷板恢复到其原始平坦形状的力。因此,不断有力作用于印刷板和印版滚筒之间的连接处,其促进印刷板的分离。
[0007] 另一方面,印刷板和印版滚筒之间的粘附力应足够适中,以允许柔版印刷板的轻松分离,而不会留下残留物,所述残留物导致在安装新的印刷板之前需要进行清洁过程。

发明内容

[0008]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具有圆周表面的印版滚筒,其允许柔版印刷板的多次连接和分离。为此,由该表面提供的粘合强度应足够强以在印刷过程中保持印刷板就位(in place),并且同时允许在印刷后轻松分离印刷板,而不会留下影响下一个印刷板的连接的残留物。另一目的是简化具有新表面的印版滚筒的翻新过程,以便多次安装和移除印刷板。还有一个目的是方便清洁具有这种表面的印版滚筒,以从该表面除去残留物或异物(例如,异物体,如灰尘或油墨)。
[0009] 这些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的粘附式印版滚筒和制备这种粘附式印版滚筒的方法来解决。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其从属权利要求中具体说明。
[0010] 本发明人具有如下的构思,即利用微结构并且特别是纤维状微结构的胶粘性质将印刷板连接至印版滚筒。这些微结构充当干胶粘剂并且在现有技术中已被讨论。例如,Kamperman等人讨论了这种“Functional Adhesive Surfaces with“Gecko”Effect:The Concept of Contact Splitting”in Advanced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10,12,No.5(DOI:10.1002/adem.201000104)。
[0011] 因此,本公开内容提供用于柔版印刷板的多次应用和移除的粘附式印版滚筒。粘附式印版滚筒包括印版滚筒,该印版滚筒具有外圆周表面和纵向轴。粘附式印版滚筒还包括粘附层,所述粘附层连接至印版滚筒并且包括载体片,所述载体片具有面向印版滚筒的安装表面侧和相对于纵向轴径向向外的粘附表面侧。所述粘附层进一步包括多个粘附元件。这些粘附元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相对于纵向轴径向向外延伸的细长主体和用于通过粘附的方式连接印刷板的端面,其中所述粘附元件的端面形成粘附表面侧。
[0012] 粘附表面侧由粘附元件的端面形成。这些端面中的每一个都布置在相应的向外径向延伸的细长主体的末端,使得端面径向朝向外侧。端面基本上与平行的平面齐平并与载体片相距一定距离(在载体片平放的状态下)。该距离对应于细长主体的长度。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载体片可包括发泡材料,以便校准或调整硬度和压缩性。
[0013] 面向印版滚筒的安装表面侧可使用胶粘剂层连接,或者可在其表面上具有胶粘剂膜。
[0014] 利用上述配置,柔版印刷板能可以可靠地附着至粘附式印版滚筒的粘附层的端面。更具体地说,在粘附元件的端面和柔版印刷板之间建立的粘附力将印刷板牢固地固定至粘附式印版滚筒。
[0015] 粘附式印版滚筒优选地形成为可安装在印刷机的滚筒上的套筒。备选地,印版滚筒可形成为印刷机的滚筒。
[0016] 此外,由于粘附元件的灵活性(柔性),从而防止柔版印刷板的边缘和部在印刷过程中意外分离。由于粘附元件的端面位于其各自的细长主体的末端,因而它们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确保粘附元件的端面与柔版印刷板之间的紧密接触。
[0017] 即使柔版印刷板倾向于弯曲离开粘附式印版滚筒,粘附元件的上述灵活性将有助于防止印刷板的分离。这种灵活性还可防止在与印刷基材接触时对印刷板上施加不均匀的印刷压力。此外,与印刷基材的这种接触支撑柔版印刷板和粘附元件端面之间的结合,方式是,当粘附式印版滚筒在印刷机中旋转时定期地"刷新"这种结合。
[0018] 尽管如此,将柔版印刷板弯曲到一定程度(超过分离阈值),并且特别是向后,允许将印刷板从粘附式印版滚筒剥离。因此,从粘附式印版滚筒的粘附层剥离印刷板是一种方便的方式来分离柔版印刷板。由于粘附层的可重复使用性,不需要刮除任何残留物,特别是因为从粘附层剥离柔版印刷板可用钝器进行。这防止了粘附层和粘附元件被损坏。
[0019] 据认为,粘附元件的端面和柔版印刷板之间的粘附力是通过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建立的。由于这个原因,并由于粘附元件的结构布置,基本上不存在因柔版印刷板和粘附层之间封闭的气泡而产生的复杂情况。气泡是一种常见的麻烦,因为它们造成印刷表面的不平整。这种不平整不仅导致由于其在粘附式印版滚筒的径向方向上而且在圆周方向上的延伸而造成的印刷结果的问题。此外,印刷图案的变形延伸到封闭的气泡区域之外。相比之下,本公开内容的粘附元件基本上防止空气被困住,因为它可在这些元件的细长主体之间消散。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克服由于上述封闭的气泡而造成的印刷结果的劣化。
[0020] 应该指出的是,对于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升高的温度,并且尽管存在作为用于印刷到基材上的油墨的一部分的溶剂,也能实现可靠的粘附。此外,印刷残留物和异物体可在使用或重复使用前容易地从粘附层上擦掉,例如用,特别是与肥皂一起。
[0021] 多个粘附元件在粘附表面侧上形成微结构表面。尽管优选的是使微结构表面均匀地分布在粘附层的表面上,但仍可采用不均匀分布的方式。粘附元件的细长主体可具有10至80微米、优选20至70微米的直径,以及50至150微米、优选80至120微米的高度。
[0022] 这些尺寸是粘附元件的优选的直径和高度。它们代表允许产生上述的优点的粘附层的粘合强度和灵活性的尺寸。直径范围进一步能够实现粘附元件的密度,该密度对于将柔版印刷板的边缘和角部安装到粘附式印版滚筒是特别有利的。
[0023] 此外,载体片的厚度优选地在200至600微米之间,以便为粘附元件提供足够的支撑。
[0024] 细长主体可具有最大直径为30至80微米、优选35至70微米的喇叭形(flared,扩口式)头部部分,其中头部部分优选地具有基本平坦或凹陷的端面。
[0025] 为细长主体提供喇叭形头部部分,其中用于连接柔版印刷板的细长主体的端面至少大于细长主体的中间部分,这在不损害由这些元件提供的粘合强度的情况下,增加粘合元件的灵活性。
[0026] 此外,喇叭形头部部分增强端面对连接至粘附表面侧的柔版印刷板的表面的适应性。还可通过为端面提供凹陷来甚至进一步增强喇叭形部分的灵活性。这导致端面的外围区域中的材料厚度的减少,这降低了刚度并且增强了端面对连接至粘附层的端面的柔版印刷板的形貌的适应性。
[0027] 由喇叭形头部部分产生的粘附元件的缩腰(waisted)形状也具有防止剥离效应的优点,即粘附元件从其端面的一个外围侧开始分离。由于缩腰形状,如果发生剥离运动,则粘附元件通常保持连接。尽管有剥离运动,但最终分离粘附元件的拉力通常在端面的中间部分和法线方向上起作用。
[0028] 特别地,细长主体包括邻近头部部分的颈部部分,所述颈部部分具有10至35微米、优选15至30微米的直径。
[0029] 换句话说,上述喇叭形设计的颈部优选地在颈部部分处具有这些直径,以便增强粘附元件的灵活性。
[0030] 优选地,颈部部分的直径小于粘附元件的基部部分的直径,其中它从胶粘剂层的载体片延伸。粘附元件的细长主体可在基部侧上或在头部侧上具有其最大直径。优选地,它位于基部侧上,因为这有助于使用铸造技术生产粘附元件。
[0031] 直径的变化优选是连续的。换言之,直径的变化导致颈部一侧或两侧上的平截圆锥形(frustoconical shape,截头圆锥形)。这种平截圆锥形的轮廓基本上可由直线形成,但优选是弯曲的,并且最优选是凹曲线。
[0032] 就密度而言,载体片每平方厘米可包括3000至300000、优选10000至100000、甚至更优选20000至50000和最优选25000至30000个粘附元件。换言之,这些数量的粘附元件中的任一个可从每平方厘米的载体片延伸,以提供用于连接柔版印刷板的所需的粘合强度。
[0033] 粘附层所需的粘合强度可由覆盖载体片的表面的30%至50%、优选35%至40%的粘附元件的端面来提供。这种所需的粘合强度可在印刷过程中保持柔版印刷板的连接,同时允许通过弯曲它而用手将柔版印刷板从粘附式印版滚筒移除。
[0034] 粘附式印版滚筒可进一步包括层,所述硅酮层布置在粘附层和印版滚筒之间,并在两侧上安装有胶粘粘合件,其中硅酮层和印版滚筒之间的胶粘粘合件优选地由双面胶粘剂膜提供。在其作为胶粘粘合件的功能中,术语"双面胶粘剂膜"包括不同形状的膜材料,例如带和条。
[0035] 硅酮层具有阻尼效果并支撑粘附层。它也可用来准备粘附层的印版滚筒,使得包括硅酮层的印版滚筒的圆周表面被平整到一定程度,从而不干扰粘附表面侧的粘附性质。换句话说,硅酮层可帮助粘附元件的端面与围绕粘附式印版滚筒延伸的虚拟(virtual,实际上的)圆周平面平齐。围绕印版滚筒的纵向轴的该虚拟圆周或圆柱形平面(与粘附式印版滚筒的纵向轴重合)也形成柔版印刷板的连接平面。
[0036] 由于硅酮层不必在每次更换印刷板时更换,而是至少与粘附层一样持久,因此优选使用双面胶粘剂膜将其连接至印版滚筒的外表面。尽管双面胶粘剂膜在翻新印版滚筒或具有新粘附层的粘附式印版滚筒时较难移除,但它为硅酮层提供非常可靠和持久的附着力
[0037] 粘附式印版滚筒可进一步包括双面胶粘剂膜或双面胶粘剂层,其中双面胶粘剂膜或双面胶粘剂层优选由硅酮制成,并布置在粘附层和印版滚筒之间,并且双面胶粘剂层尤其是发泡层。
[0038] 与硅酮层与印版滚筒的连接类似,双面胶粘剂膜同样可提供粘附层与印版滚筒或(如果存在)硅酮层的持久且可靠的连接。如果使用由硅酮制成的双面胶粘剂层,则它可具有与上文已经关于硅酮层描述的相同的有利特性。此外,使用具有发泡结构的双面胶粘剂层允许将粘附式印版滚筒调整至预定的弹性或压缩性。
[0039] 粘附层优选由以下制成:聚合物,特别是硅烷,如聚乙烯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硅氧烷共聚物,聚酯,或丙烯酸酯。这里披露的聚合物和共聚物可按照典型的交联程序来制备,包括加成、缩合和自由基交联反应。当意图制备例如硅氧烷时,单体不限于二甲基硅氧烷,而是也可使用其他单体,如甲基‑苯基‑硅氧烷单体。因此,硅氧烷聚合物不限于任何特定类型的硅氧烷,正如聚氨酯或丙烯酸酯可从一整套不同的聚合物中选择那样。本文中讨论的聚合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们具有足够的交联性,以为粘附层和粘附元件提供弹性(而不是粘弹性)性质。
[0040] 这些聚合物材料进一步提供允许整体形成载体片和从其延伸的多个粘附元件的特性。此外,聚乙烯硅氧烷已被证明是提供本公开内容中所述特征的优秀材料。
[0041] 本公开内容进一步提供用于生产安装柔版印刷板的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粘附表面侧的粘附式印版滚筒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包括纵向轴和外圆周表面的印版滚筒;使用胶粘粘合件将粘附层安装到印版滚筒,使得粘附层的载体片面对印版滚筒,并且形成从载体片延伸出来的可重复使用的粘附表面侧的粘附元件相对于纵向轴径向向外延伸,其中粘附元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用于通过粘附的方式连接印刷板的端面。
[0042] 通过这种方法,可在生产现场提供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粘附表面的粘附式印版滚筒。换句话说,没有必要在印刷现场以外的地方生产新的粘附式印版滚筒或翻新破损的(run‑down)印版滚筒或粘附式印版滚筒。相反,至少可在印刷设备的现场对这样的印版滚筒进行翻新。这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在有必要更换破损的印版滚筒时,也允许更容易地作出反应。
[0043] 如上所述,粘附层包括载体片和从载体片一侧上延伸出来的粘附元件。相对于印版滚筒而言,载体片的安装表面侧位于面向印版滚筒(即径向向内)的粘附层侧上,而粘附元件位于面向径向向外(即面向待连接的印刷板)的粘附层的粘附表面侧上。
[0044] 使用胶粘粘合件,例如由双面胶粘剂膜或压敏胶粘剂提供的胶粘粘合件,提供粘附层的安装表面侧与印版滚筒的持久且可靠的连接。
[0045] 在这种情况下,在粘附层的粘附表面侧上发生的粘附(即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造成的连接允许柔版印刷板的多次应用和移除。相反,作用于印版滚筒和粘附层的载体片之间的胶粘粘合件被配置为一次性使用(即一次性连接和一次性移除)。换言之,胶粘粘合件不意图重复使用。例如,胶粘粘合件、粘附层、印版滚筒的外表面和/或可能存在于印版滚筒外侧的另外的层在从印版滚筒移除粘附层时可能会被损坏。此外,在使用这种胶粘粘合件将粘附层安装到印版滚筒上时,胶粘粘合件的残留物可能会被留下。此外,胶粘粘合件可通过粘附层的胶粘表面、印版滚筒的胶粘表面或双面胶粘剂膜来建立。
[0046] 换言之,粘附层的安装表面侧和/或印版滚筒或安装在印版滚筒上的另外的层的外表面被配置为胶粘表面,其中该胶粘表面的胶粘剂被配置为建立(永久)胶粘粘合。同样,胶粘粘合件可由双面胶粘剂膜提供,其中胶粘剂被施加至膜的相反侧以建立(永久)胶粘粘合。
[0047] 所述方法可进一步包括在将粘附层安装至印版滚筒之前将硅酮层安装至印版滚筒的步骤。硅酮层可具有用于安装粘附层的胶粘表面。
[0048] 该步骤为印版滚筒提供上面已经详细讨论过的优点,并通过包括作为印版滚筒的一部分的硅酮层来实现。
[0049] 与上述描述类似,安装硅酮层可包括使用硅酮层的胶粘表面、印版滚筒的胶粘表面或双面胶粘剂膜建立胶粘粘合件。
[0050] 同样,安装粘附层可包括使用粘附层的胶粘表面、硅酮层的胶粘表面或双面胶粘剂膜建立胶粘粘合件。
[0051] 使用双面胶粘剂膜可提供特别持久和可靠的胶粘粘合件。此外,这种类型的连接不需要对印刷现场的人员进行任何额外的培训,因为它经常在这种现场使用,而且所有必要的工具都是现成的。
[0052] 本公开内容进一步提供印刷板连接装置,其包括粘附层、优选地如上所述的粘附层,特别是关于粘附式印版滚筒的。粘附层用于将印刷板可移除地连接至粘附式印版滚筒。粘附层包括具有安装表面侧和粘附表面侧的载体片。它还包括多个粘附元件,其中每个粘附元件包括从载体片突出的细长主体和用于通过粘附的方式连接印刷板的端面,其中粘附元件的端面形成粘附表面侧。粘附层优选地形成为箔。
[0053] 印刷板连接装置的粘附层可形成为安装套筒,该套筒被配置为安装到印版滚筒上。
[0054] 优选地,安装套筒被配置为推进(advanced)到印版滚筒上,使得印刷板连接装置形成粘附式印版滚筒的圆周外表面。为此,安装套筒在印版滚筒的纵向轴的方向上被推动或拉动。为了将安装套筒固定至印版滚筒的外表面,安装套筒在安装过程中可被拉伸和/或收缩,以便通过弹性和摩擦力固定在印版滚筒上。作为替代或补充,安装套筒可利用印版滚筒和安装套筒的结构特征之间的形状配合被保持在位置上。
[0055] 本公开内容进一步提供通过将印刷板连接装置、优选地上文详述的印刷板连接装置施加至印版滚筒来翻新印版滚筒的方法。
[0056] 此外,本公开内容提供粘附式印刷板。该粘附式印刷板包括印刷板和粘附层。粘附层优选地如上所述配置并且包括载体片,其具有面向印刷板的安装表面侧和远离印刷板的粘附表面侧。粘附层还包括多个粘附元件,其中每个粘附元件包括从载体片突出的细长主体和用于通过粘附的方式连接至印版滚筒的端面,其中粘附元件的端面形成粘附表面侧。
[0057] 此外,本公开内容提供使用粘附层、优选地如上文更详细描述的粘附层的印刷工艺。所述粘附层包括具有安装表面侧和粘附表面侧的载体片、和多个粘附元件。每个粘附元件包括从载体片突出的细长主体和端面,其中粘附元件的端面形成粘附表面侧。所述印刷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胶粘粘合件将粘附层的安装表面侧安装至印刷版和印版滚筒中的一个;通过粘附的方式将所述粘附表面侧连接至印刷板和印版滚筒中的另一个;以及,在执行安装和连接的步骤后,使用连接的印刷板进行印刷。
[0058] 技术人员将明晰,在不偏离上述配置的情况下,可在印版滚筒和粘附层之间布置附加层。换言之,膜或层可面对或连接至另外的膜、层或印版滚筒,同时分别与所述膜、层或印版滚筒接触或不接触。如果不接触,则所述膜或层面对或通过又一另外的膜或层连接至另外的膜、层或印版滚筒。附图说明
[0059] 以下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不应被理解为限制性的,而只是为了在说明书的背景下加强对本发明的理解。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的是整个附图中具有相同或等同功能和/或结构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特征。为了简洁起见,一般省略对这些组件的重复描述。
[0060] 图1是包括粘附层的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粘附式印版滚筒的侧视图;
[0061] 图2显示图1中说明的粘附式印版滚筒沿A‑A线的横截面;
[0062] 图3是从载体片延伸出来的粘附元件的实施方式的详细视图;
[0063] 图4说明粘附层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多个粘附元件的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图1显示包括可重复使用的粘附层20和印版滚筒10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的示例性配置。如图2中所示,印版滚筒10优选地形成为套筒,该套筒包括内圆周表面11和外圆周表面12。印版滚筒10具有纵向轴L,其也代表粘附式印版滚筒1的纵向轴以及当粘附式印版滚筒1安装在印刷机(未显示)的印刷滚筒上时印刷期间的旋转轴。因此,印版滚筒10优选地被配置成安装为在印刷机(未显示)的印刷滚筒上的印版滚筒套筒。备选地,印版滚筒也可被配置为印刷机的印刷滚筒。
[0065] 首先,可将双面胶粘剂膜40安装在印版滚筒10的外圆周表面12上。在图2中所示的印版滚筒10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双面胶粘剂膜40的径向朝外的一侧是用于安装硅酮层30的。这样的硅酮层30起到阻尼元件的作用,并为印版滚筒10提供促进印刷压力的均匀分布的顺应性。代替使用双面胶粘剂膜40,可将胶粘剂施加至印版滚筒10的外圆周表面12或者待安装至该表面12的层,例如硅酮层30。
[0066] 硅酮层30可进一步用于平整印版滚筒10的外圆周表面12。在这种情况下,硅酮层30用于为连接至其的下一层提供更精确的圆筒形外表面。换言之,硅酮层30增强圆柱形的均匀性,即它接近于圆形的横截面。硅酮层30的这种外表面优选地为类似于双面胶粘剂膜的胶粘表面的胶粘表面31。
[0067] 如图2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示,然后,胶粘外表面31可用于连接粘附层20。粘附层20至少沿着硅酮层30的外圆周表面的一段延伸。图2中所示的沿着硅酮层30或印版滚筒10的外圆周表面的这种部分延伸提供了粘附层20的特别有效的使用。例如,粘附层20可与待安装至粘附式印版滚筒1的柔版印刷板50相适应。这使得用户更容易识别,在印刷工作中柔版印刷板50将被安装在粘附式印版滚筒1的哪一部分上。特别是其尺寸与柔版印刷板50相适应(即它至少具有柔版印刷板50的尺寸)的这样的粘附层20可进一步具有图3和图4中所示的不同密度的粘附元件25。更具体地说,在柔版印刷板50的边缘和角部在安装时将被安排的区域中可提供更高密度的粘附元件25。
[0068] 尽管如此,使用具有均匀分布或密度的粘附元件25的粘附层20有利于粘附层20的处理,并且可适应不同尺寸的柔版印刷板50。此外,具有均匀密度的粘附元件25的粘附层20可作为粘附层幅材提供,其可被切割成所需的尺寸(未显示)。
[0069] 粘附元件25优选地从载体片21的一个表面侧突出。粘附元件25和载体片21形成粘附层20并且优选地一体式地形成。
[0070] 就密度而言,载体片21可包括每平方厘米3,000至300,000个、优选10,000至100,000个、甚至更优选20,000至50,000个、并且最优选25,000至30,000个粘附元件25,以提供所需的粘附强度,从而用于连接柔版印刷板50。这种密度提供如下的粘合强度,其使柔版印刷板50在印刷过程中保持连接,同时允许通过弯曲它而将柔版印刷板50从粘附式印版滚筒
1移除,其中移除可用手进行。
[0071]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印版滚筒10的整个圆周上提供粘附层20增强了在可连接至印版滚筒10的柔版印刷板50的尺寸方面的灵活性。
[0072] 包括至少粘附层20和印版滚筒10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的构造被配置成用于柔版印刷板50的多次应用和移除。换言之,只有在执行多次印刷工作之后才需要更换或翻新粘附层20。出于这个原因,粘附层20和/或印版滚筒10与粘附层20之间的任何其他层(如果存在)优选使用双面胶粘剂膜连接至印版滚筒10。这样的双面胶粘剂膜在这些层之间提供胶粘粘合件,其承受得住多次印刷工作以及柔性印刷板50的多次应用和移除。胶粘粘合件特别地被配置成不受水以及用于印刷或清洁印版滚筒10的溶剂或添加剂的影响。胶粘粘合件应被理解为旨在用于长期或永久的固定。因此,移除被这种胶粘粘合件固定的层至少可导致胶粘剂的永久性损坏,这不允许连接和固定新的层。换言之,在连接新层之前,必须提供新的胶粘剂以形成新的胶粘粘合件。
[0073] 再看图3,为便于解释,该图显示了具有仅一个粘附元件25的粘附层20的一部分。如上所述,粘附层20包括载体片21和粘附元件25。粘附元件25从载体片21的基部表面24a延伸出来。与基部表面24a的一侧相反的那侧形成安装表面侧22。安装表面侧22可具有胶粘性质,以用于安装至印版滚筒10。在安装状态下,安装表面侧22面对印版滚筒10或与印版滚筒
10接触(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另外的层如双面胶粘剂膜)。
[0074] 载体片21的厚度优选地在200至600微米之间,以便为粘附元件25提供足够的支撑,并为其应用于印版滚筒10提供足够的灵活性。由于上述更详细的原因,粘附层20优选地由聚合物制成,所述聚合物特别是聚硅氧烷、聚氨酯或丙烯酸酯。另外,粘附层20优选地是一体式地形成的,也就是说,粘附元件25和载体片21形成一连续的材料。
[0075] 在与安装表面侧22相反的一侧是基部表面24a和粘附表面侧23。在粘附层20的安装状态下,多个粘附元件25从该基部表面24a沿印版滚筒10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这些粘附元件25中的每一个都包括从基部表面24a延伸出来的细长主体26。细长主体26可具有10至80微米、优选20至70微米的尺寸或直径,和50至150微米、优选80至120微米的长度。
[0076] 在细长主体26的末端的是头部部分27。头部部分27包括径向朝外的端面28。粘附元件25的端面28的每个表面23'形成粘附层20的粘附表面侧23的一部分。换言之,粘附元件25的端面28的累积表面形成粘附表面侧23(参见图4)。由于这种布置,端面28仅部分地覆盖粘附层20的表面。特别地,粘附元件25覆盖载体片21或粘附层20的表面的30%至50%、优选
35%至40%。
[0077] 如图3中所示,粘附元件25可进一步包括颈部部分29,即,沿粘附元件25的细长主体26具有最小直径的部分。优选的是,细长主体26的直径在颈部部分29的两侧都在增加。颈部部分可具有10至35微米、优选15至30微米的直径。
[0078] 在相对于颈部部分20的径向向外侧,头部部分27具有喇叭形或平截圆锥形的形状。如图3中所示,这种从端面28向印版滚筒10的中心逐渐变细(tapering)的喇叭形形状优选地具有弯曲的轮廓。尽管如此,喇叭形头部部分27的轮廓也可包括至少一条直线。喇叭形头部部分可具有30至80微米、优选35至70微米的最大直径。
[0079] 如果存在,同样适用于相对于颈部部分29径向向内并径向向外变细的部分。备选地,粘附元件25可仅包括这些变细部分之一。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粘附元件25不包括颈部部分29。
[0080] 图3和4显示了粘附元件25的一种实施方式,该粘附元件在其基部,即基部表面24a处的尺寸(例如直径)大于端面28的尺寸。尽管基部24和/或端面28优选地具有基本圆形的横截面,但任何其他几何形状都是可能的。如上所述,出于有效生产的原因,从载体片21延伸出来的细长主体26的基部24的尺寸优选地大于端面28的尺寸,因为其允许使用铸造技术。
[0081] 如前所述,包括喇叭形头部部分27的粘附元件25具有增加细长主体26的灵活性的优点。如果存在颈部部分29,情况更是如此。同时,由于头部部分27的直径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的增加,因而这样的配置仍然提供端面28的相当大的粘附表面侧23'。
[0082] 此外,头部部分27的喇叭形几何形状增加端面28的外周的顺应性,即,它增强端面的周边的灵活性。这导致对安装至粘附表面侧23(即所有粘附元件25的端面28的表面23'的总和)的柔版印刷板50的形貌的适应性增强。
[0083] 作为替代或补充,端面28可形成凹面而不是平面,以增加端面28的周边的灵活性。这也导致端面28对柔性印刷板50的形貌的顺应性增强,并且是由凹形端面28的边缘的材料厚度减少而引起的。相反,通过提供具有凸形的端面28可实现增加的刚度。
[0084] 图4也示出了粘附层20的段。与图3不同的是,图4中所示的段显示了从载体片21延伸出来的多个粘附元件25。如图所示,多个粘附元件25优选地布置成阵列,其中粘附元件以均匀的距离相互隔开。如图所示,端面28的表面23'的总和形成粘附层20的粘附表面侧23。该粘附表面23提供足够的粘附强度,以用于安装柔版印刷板50。这种粘附强度是由范德华力和静电相互作用提供的,这在先前已经有了更详细的讨论。
[0085]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粘附层20被安装到印版滚筒上,使得粘附元件25径向朝外,以用于连接柔版印刷板,但也可将粘附层20安装至印刷板的背面,使得粘附元件25的端面28朝后。更具体地说,载体片21的安装表面侧22通过胶粘粘合件固定至印刷板50的背面。粘附层20和印刷板50相互安装在一起,形成粘附式印刷板(未示出)。应该注意的是,至少一个另外的层可夹在印刷板50和粘附层20之间,如前面所述的硅酮层30。粘附层20、印刷板以及设置在其间的任何层都可具有以上关于先前的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征和性能。
[0086] 为了将该粘附式印刷板安装至印版滚筒10(即印刷机的套筒或滚筒),使粘附式印刷板的粘附元件25的端面28与印版滚筒10的外圆周表面12接触。这种接触导致粘附式印刷板通过具有上述优点的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而连接。
[0087] 为了增强作用在粘附式印刷板的粘附层20的粘附元件与印版滚筒10的外圆周表面12之间的粘附力,印版滚筒10的外圆周表面12具有光滑的表面。这同样适用于与以上披露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有关的实施方式中的柔版印刷板50。
[0088] 本公开内容的粘附层20用作印刷板连接装置。该印刷板连接装置用于将印刷板50连接至印版滚筒10,其中印刷板连接装置通过胶粘粘合件或另一种配置为永久固定的方法安装至印刷板50和印版滚筒10中的一个。对于印刷板50和印版滚筒10中的另一个,印刷板连接装置通过粘附元件28的端面28与印刷板50和印版滚筒10中的另一个之间的表面相互作用(即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而连接。
[0089] 优选的是,印刷板连接装置形成为箔。该箔可以是一体式地形成的,或者是多个箔相互安装的复合体。在任何情况下,印刷板连接装置的粘附层优选是一体式地形成的(参见以上描述)。如果被形成为复合体,则另外的层可以是前面提到的硅酮层30。
[0090] 此外,印刷板连接装置可形成为套筒,以便在安装过程中它可被推进到印版滚筒10上。换言之,粘附层可被推和/或拉到印版滚筒上。永久性的连接或固定可通过胶粘剂,特别是通过外部刺激可固化的胶粘剂,和/或通过将印刷板连接装置收缩到印版滚筒10上来实现。因此,形成为套筒的印刷板连接装置具有快速和容易安装的优点,并有利于印版滚筒的翻新。
[0091] 使用包括上述粘附元件25(印刷板连接装置)的粘附层20的优点之一是,可防止气泡残留在印版滚筒和印刷板之间。该有利的特性特别地避免了因被困气泡而可能引起的印刷错误。使用US 6,772,686 B2中并从第18列开始描述的放气测试方法作为基础,对粘附层的粘附表面侧23的这种有利性质进行了测试。
[0092] 在测试过程中,借助于玻璃板使用4kg的重量将样品在107mm×200mm的面积尺寸上按压到测试设备的表面上,以模拟在粘附层的粘附表面侧23向印刷板或印版滚筒的安装步骤的过程中的空气逸出。玻璃板具有380g的重量,从而施加(380g+4kg)/(107mm x2
200mm)≈0.2N/cm的压力。
[0093] 该测试得出以下放气值:
[0094] 样品1:
[0095] ‑放气,0.07巴:7qnl/h
[0096] ‑放气,0.14巴:28qnl/h
[0097] 样品2:
[0098] ‑放气,0.07巴:10qnl/h
[0099] ‑放气,0.14巴:31qnl/h
[0100] 特别是在高压下,观察到了空气通道的形成。假设空气被收集进来并通过这些通道逸出。关闭气压后,不再可见气泡,并且观察到了粘附层的连续连接。
[0101] 在上面讨论的任何实施方式中,可提供配置用于柔版印刷板50的多次应用和移除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或粘附式印刷板。此外,可容易地清洁粘附表面侧23的微结构。因此,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具有粘附层20的粘附式印版滚筒1提供了显著的优点,特别是与通过双面胶粘剂膜连接柔版印刷板50相比。
[0102] 附图标记
[0103] 1 粘附式印版滚筒
[0104] 10 印版滚筒
[0105] 11 内表面
[0106] 12 外圆周表面
[0107] 20 粘附层
[0108] 21 载体片
[0109] 22 安装表面侧
[0110] 23 粘附表面侧
[0111] 23’ 一个端面的粘附表面
[0112] 24 基部
[0113] 24a 基部表面
[0114] 25 粘附元件
[0115] 26 细长主体
[0116] 27 头部部分
[0117] 28 端面
[0118] 29 颈部部分
[0119] 30 硅酮层
[0120] 31 胶粘表面
[0121] 40 双面胶粘剂膜
[0122] 50 柔版印刷板
[0123] L 纵向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