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型张紧框架

申请号 CN202080053949.1 申请日 2020-08-12 公开(公告)号 CN114269562A 公开(公告)日 2022-04-01
申请人 先进装配系统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明人 克里斯托弗·谢泼德;
摘要 一种用于张紧印刷丝网的张紧 框架 ,包括用于加强组成梁的支柱。这些支柱可以设置在辅助 支撑 板上或与梁一体成型。可用轴将接合体保持在形成于该梁中的凹穴内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张紧印刷丝网的张紧框架,该张紧框架是平面的并且包括围绕该张紧框架的周边延伸以限定该张紧框架的多个细长梁,每个梁包括:
接合侧,其布置成使得每个梁的所述接合侧共面并且平行于所述张紧框架的平面定向;
梁体;
形成在所述梁体内的细长通道,其平行于所述梁的长度延伸并且在所述接合侧具有开口;
位于所述通道内的接合体,其承载用于在使用中与印刷丝网接合的接合表面,所述接合表面能够相对于所述梁体沿垂直于所述梁的长度的平面内的行程范围移动;以及致动器,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接合体,用于相对于所述梁体移动所述接合体,并由此移动所述接合表面;
其中至少一个梁包括至少一个跨过所述细长通道的支柱,使得所述接合表面在所述接合表面的至少部分行程范围内,从所述细长通道的开口向外伸出所述梁并超过所述支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框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适于安装到与所述细长通道的开口相邻的所述梁体,所述支撑板包括尺寸设计成容纳所述接合表面的孔口,并且其中所述支柱形成在所述支撑板内来界定所述孔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所述支撑板包括分别位于其相对侧的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在使用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与位于所述通道开口相对侧的所述梁体上的相应功能件接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所述撑板与所述梁体能相互分离。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所述接合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梁体围绕平行于所述梁的长度布置的轴线可旋转地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所述接合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梁体线性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所述细长通道沿所述梁的长度是不连续的,以形成由相应壁隔开的多个凹穴,所述接合体位于所述凹穴内,并且其中所述支柱包括一个分隔相邻凹穴的这种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张紧框架,包括细长轴,所述细长轴在所述梁内延伸并平行于其长度穿过位于所述梁体中的孔,并穿过形成在所述接合体中的通孔,使得所述接合体被保持在所述凹穴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所述细长轴具有轴线并且所述接合体能够围绕所述轴线可旋转地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所述通孔形成为细长槽,并且其中所述接合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轴线性移动,该线性移动的程度受到所述轴沿所述细长槽的相对移动的限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框架,包括至少一个附加的接合体,该接合体承载相应的接合表面,使得每个接合体的所述接合表面形成沿所述梁延伸的复合接合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每个接合表面间隔开至少一个支柱的宽度,使得所述复合接合表面是不连续的。
13.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7的权利要求11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每个接合表面的长度大于位于所述细长通道中的所述接合体的一部分,使得所述复合接合表面沿所述梁的长度基本上是连续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框架,该张紧框架为矩形形式并且包括四个细长梁。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相邻的梁通过转部分连接。
16.一种用于张紧印刷丝网的张紧框架,该张紧框架是平面的并且包括围绕该张紧框架的周边延伸以限定该张紧框架的多个细长梁,每个梁包括:
接合侧,其布置成使得每个梁的所述接合侧共面并且平行于所述张紧框架的平面定向;
梁体;
形成在所述梁体内的细长通道,其平行于相应梁的长度延伸并且在所述接合侧具有开口;
位于所述通道内的接合体,其承载用于在使用中与印刷丝网接合的接合表面,所述接合表面能够相对于所述梁体沿垂直于所述梁的长度的平面内的行程范围移动;以及致动器,其可操作地连接到所述接合体,用于相对于所述梁体移动所述接合体,并由此移动所述接合表面,
其中所述接合体包括通孔,所述梁包括细长轴,该细长轴穿过所述梁体和所述接合体的所述通孔,以将所述接合体保持在所述细长通道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所述细长轴在所述梁内延伸并且平行于其长度穿过位于所述梁体中的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所述细长通道沿所述梁的长度是不连续的,以形成由相应壁隔开的多个凹穴,所述接合体位于所述凹穴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张紧框架,包括位于相应凹穴中的至少一个附加的接合体,每个接合体承载相应的接合表面,使得每个接合体的所述接合表面形成沿所述梁延伸的复合接合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所述细长轴具有轴线并且所述接合体能够围绕所述轴线可旋转地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所述通孔形成为细长槽,并且其中所述接合体能够相对于所述轴线性移动,该线性移动的程度受到所述轴沿所述细长槽的相对移动的限制。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张紧框架,其中所述孔形成为细长槽,并且其中所述接合体能够相对于所述梁体线性移动,该线性移动的程度受到所述轴沿所述细长槽的相对移动的限制。

说明书全文

加强型张紧框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张紧印刷丝网的张紧框架。

背景技术

[0002] 工业丝网印刷机通常使用有度的刀片或刮刀通过印刷丝网(有时称为掩模或模板)中的孔口图案施加导电印刷介质,从而将例如焊膏或导电油墨之类的导电印刷介质施加到电路板等的平面工件上。
[0003] 印刷丝网是基本上平面的片材,在使用之前将其切割成包括限定待印刷图案的孔口。在一种常见的形式中,它包括由金属或塑料材料形成的丝网片,而在另一种常见的形式中,它包括具有柔性穿孔片的网,例如聚丙烯或不锈线的编织网。在这两种形式中,都需要将印刷丝网在印刷操作期间保持在张下,传统上这是通过将印刷丝网可拆卸地附接到矩形张紧框架来实现的。存在多种这样的张紧框架和用于在印刷丝网和张紧框架之间提供接合的方法,一个众所周知的示例是在WO‑2003093012‑A1、WO‑2005046994‑A2、WO‑2007091035‑A1、WO‑2009047012‑A2和GB‑2526536‑A中描述的Vectorguard(RTM)系统。其它系统在例如US‑5606911、US‑5606912、US‑5941171、US‑6038969、US‑6067903、US‑6289804、WO‑2017164493‑A1、WO‑2017188555‑A1和WO‑2019103284‑A1中有所描述。
[0004] 图1以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已知的Vectorguard张紧框架1的下侧,而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与印刷丝网3接合的Vectorguard张紧框架的梁2A的横截面。如图1所示,张紧框架1是平面的并且由围绕张紧框架1的周边延伸的多个(这里是四个)细长梁2A‑2D限定,张紧框架形成矩形且在使用中可以围绕和张紧印刷丝网3。各梁的结构相同。相邻的梁2通过转角件4连接,其中一个转角件还包括气动端口6。每个梁包括多个接合表面5,用于在使用中与印刷丝网3接合。如图1所示,每个梁2的单独的接合表面5是相邻的,并且一起形成一个复合接合表面。特别参考图2,可以看出每个梁(此处示出梁2A)是中空的,包含有形成在其中的细长通道,该通道平行于相应梁2的长度延伸并且在其接合侧(即下侧)具有开口6,每个梁2的接合侧共面并且平行于框架1的平面定向。因此,梁2的横截面近似为U形。位于通道内的接合体7具有三个大致径向延伸的臂:第一臂8与位于臂8和梁2A的内表面之间的偏置构件(这里是弹簧9)接合;第二臂10与位于臂10和梁2A的内表面之间的气动充气管件11接合并连接到气动端口13;以及第三臂12承载接合表面5。接合体7安装成围绕作为梁2的一体的部件的主轴14旋转,该旋转由与弹簧9的偏置作用相抵的管件11的充气控制。第三臂12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接合表面5在接合体的旋转期间的接合表面的至少部分行程范围内从通道开口6向外伸出梁。为了张紧印刷丝网3,首先将管件11充气使接合体7如图所示顺时针旋转,由此使接合表面5如图所示向左移动并稍微缩回到通道中。然后将具有图案化箔或网15以及支撑边缘16的印刷丝网3定位为靠近框架1的下侧。接着通过管件11的放气释放气压,这允许接合体7如图所示在弹簧9的偏置压力下逆时针旋转,以便接合表面5如图所示向右移动,并稍微向外移动与边缘16的相应轮廓接合,由此给印刷丝网3施加张紧力。
[0005] 实际上,Vectorguard张紧框架是通过将每个梁2和每个接合体7形成为金属挤压件来制造的。然后每个接合体7可以从梁2一端滑到主轴14上,并且将弹簧9和管件11也插入梁的一端并沿其滑动到预期位置
[0006] Vectorguard系统特别地提供了简单、一致和可靠的操作,使其在业界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自从引入Vectorguard系统以来,业界的普遍趋势是经由这种张紧框架增加施加到印刷丝网上的张力,以进一步提高印刷性能,预计这种趋势将持续下去。施加高张紧力,例如大约50N/cm或以上的张紧力,会造成张紧框架的对应的高机械应力。虽然可以为张紧框架提供所建议的最大操作张紧力,但是在生产环境中并不能保证遵守这些准则。因此,如果施加过大的张力,则张紧框架可能会有弯曲、扭曲或屈服的险。特别地,考虑图2,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首先,由于通道开口6的打开或关闭,U形梁2通常会最容易变形;其次,接合体从梁2一端滑动到其中来组装框架的需求使得无法加入任何帮助通道开口6保持在预期尺寸的加强结构,这是因为通道必须沿其长度保持打开。
[0007] 本发明旨在通过提供一种能提供更大的结构一体性和具有高操作张力抵抗能力的机械方案来克服这个问题。
[0008]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张紧框架的新构造来实现,该构造允许使用增加张紧框架的结构一体性的支柱或横梁。该类型的构造同样适用于与原Vectorguard系统大致相似的具有旋转接合体(即相对于张紧框架一侧旋转的接合体)的张紧框架,以及具有相对于张紧框架一侧线性移动的线性可移动接合体的张紧框架。

发明内容

[0009]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张紧印刷丝网的张紧框架,该张紧框架是平面的并且包括围绕该张紧框架的周边延伸以限定该张紧框架的多个细长梁,每个梁包括:
[0010] 接合侧,其布置成使得每个梁的接合侧共面并且平行于张紧框架的平面定向;
[0011] 梁体;
[0012] 形成在梁体内的细长通道,其平行于梁的长度延伸并且在接合侧具有开口;
[0013] 位于通道内的接合体,其承载用于在使用中与印刷丝网接合的接合表面,接合表面可相对于梁体沿垂直于梁的长度的平面内的行程范围移动;以及
[0014] 致动器,其可操作地连接到接合体,用于相对于梁体移动接合体并由此移动接合表面;
[0015] 其中至少一个梁包括至少一个跨过通道的支柱,使得接合表面在接合表面的至少部分行程范围内从通道的开口向外伸出梁并超过支柱。
[0016]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张紧印刷丝网的张紧框架,该张紧框架是平面的并且包括围绕该张紧框架的周边延伸以限定该张紧框架的多个细长梁,每个梁包括:
[0017] 接合侧,其布置成使得每个梁的接合侧共面并且平行于张紧框架的平面定向;
[0018] 梁体;
[0019] 形成在梁体内的细长通道,其平行于相应梁的长度延伸并且在接合侧具有开口;
[0020] 位于通道内的接合体,其承载用于在使用中与印刷丝网接合的接合表面,接合表面可相对于梁体沿垂直于梁的长度的平面内的行程范围移动;以及
[0021] 致动器,其可操作地连接到接合体,用于相对于梁体移动接合体并由此移动接合表面,
[0022] 其中接合体包括通孔,梁包括细长轴,细长轴穿过梁体和接合体的通孔,以将接合体保持在细长通道内。
[0023] 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阐述了本发明的其它特定方面和特征。
[0024]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印刷丝网”一般用于包括箔和网型丝网,无论是否提供印刷孔口的图案。附图说明
[0025] 现将参照附图(未按比例)描述本发明,其中:
[0026] 图1以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已知的张紧框架的下侧;
[0027]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与印刷丝网接合的图1的张紧框架的梁的横截面;
[0028] 图3从上方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支撑板;
[0029] 图4A示意性地示出了未安装状态下的支撑板和梁的下部的截面图;
[0030] 图4B从下方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A的支撑板的一部分;
[0031] 图4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图4A的支撑板和梁的截面图;
[0032] 图5A示意性地示出了未安装状态下的支撑板和梁的下部的截面图;
[0033] 图5B从下方示意性地示出了图5A的支撑板的一部分;
[0034] 图5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图5A的支撑板和梁的截面图;
[0035] 图6A示意性地示出了未安装状态下的支撑板和梁的下部的截面图;
[0036] 图6B从下方示意性地示出了图6A的支撑板的一部分;
[0037] 图6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图6A的支撑板和梁的截面图;
[0038] 图7A示意性地示出了未安装状态下的支撑板和梁的下部的截面图;
[0039] 图7B从下方示意性地示出了图7A的支撑板的一部分;
[0040] 图7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图7A的支撑板和梁的截面图;
[0041] 图8A示意性地示出了未安装状态下的支撑板和梁的下部的截面图;
[0042] 图8B从下方示意性地示出了图8A的支撑板的一部分;
[0043] 图8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图8A的支撑板和梁的截面图;
[0044] 图9A示意性地示出了未安装状态下的支撑板和梁的下部的截面图;
[0045] 图9B从下方示意性地示出了图9A的支撑板的一部分;
[0046] 图9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图9A的支撑板和梁的截面图;
[0047] 图10A示意性地示出了未安装状态下的支撑板和梁的下部的截面图;
[0048] 图10B从下方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0A的支撑板的一部分;
[0049] 图10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图10A的支撑板和梁的截面图;
[0050] 图11A示意性地示出了未安装状态下的支撑板和梁的下部的截面图;
[0051] 图11B从下方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1A的支撑板的一部分;
[0052] 图11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图11A的支撑板和梁的截面图;
[0053] 图12以分解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梁的结构部件;
[0054] 图13以分解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梁的结构部件;以及[0055] 图14以分解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梁的结构部件。
[0056] 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附图中对相似特征都保持了附图标记。
[0057] 附图标记说明:
[0058] 1‑张紧框架
[0059] 2A‑2D‑梁
[0060] 3‑印刷丝网
[0061] 4‑转角件
[0062] 5‑接合表面
[0063] 6‑通道开口
[0064] 7‑接合体
[0065] 8‑第一臂
[0066] 9‑弹簧
[0067] 10‑第二臂
[0068] 11‑气动充气管件
[0069] 12‑第三臂
[0070] 13‑气动端口
[0071] 14‑主轴
[0072] 15‑箔/网
[0073] 16‑边缘
[0074] 20,40,50,60,70,80,100,110‑支撑板
[0075] 21‑层
[0076] 22‑孔口
[0077] 23‑支柱
[0078] 41,51,61,71,81,91,101‑梁
[0079] 42,52,62,72‑平面主体部分
[0080] 43、44、53、54、63‑65、73、74、85、103、104‑支撑板接合部
[0081] 45,46,55,56,66‑68,75,76,82,83,96,97,105,106‑梁体接合部[0082] 47,57,69,77,86,95,107‑梁体
[0083] 48,84‑通道开口
[0084] 92‑线性接合体
[0085] 93‑弹簧
[0086] 94‑气动充气管件
[0087] 98‑伸出部
[0088] 99‑接合表面
[0089] 120,130,140‑梁体
[0090] 121,131,141‑接合体
[0091] 122,132,142‑轴
[0092] 123,133‑凹穴
[0093] 124,134,144‑侧壁
[0094] 125,135‑窗口
[0095] 126,136,146‑壁孔
[0096] 127,137,147‑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97]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张紧框架的结构加强是通过使用单独的加强结构或“支撑板”来提供的,通过在张紧框架的每个梁体上提供定位适配,将接合体安装到它们相应的通道内之后,可以将加强结构或“支撑板”安装到梁体上。
[0098] 图3从上方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这种支撑板20。所示的支撑板20是一体成型的、由例如钢、或其它金属、纤维或其它适当坚固的人造材料等制成的刚性材料层21。然而,优选地,虽然该材料将表现出对压缩或膨胀的强抵抗力,但该材料将具有足够的弯曲能力以被卡扣到梁上,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那样。在支撑板20内通过例如机械加工激光切割等形成孔口22的线性阵列,其尺寸设计成容纳接合体的接合表面(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使得它在接合表面的整个行程范围内通过相应的孔口22伸出而不影响支撑板20。因此,所形成的孔口22的数量将取决于张紧框架的尺寸和在梁中保持的接合体的数量。应当注意,虽然在优选布置中单个支撑板20将沿梁的整个长度附接,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多个支撑板20可以沿单个梁附接成一直线。在支撑板20内,相邻的孔口22之间形成界定相邻的孔口22的多个支柱23。支撑板20适于配合到与其通道开口相邻的梁上,且为了实现这种配合,支撑板20和梁设有互补的机械接合部或轮廓。图4到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这种轮廓的示例,以及支撑板和旋转式张紧框架梁之间产生的配合,即接合体适合以与图1和图2所示的传统Vectorguard系统类似的方式进行可旋转地移动。
[0099] 图4A示意性地示出了未安装状态下的支撑板40和梁41(参见图4C)的挤压梁体47的下部的截面图。为了清楚起见,该图中省略了梁41的接合体等内部部件。图4B从下方示意性地示出了支撑板40的一部分,即当其安装到梁体47时支撑板40的一侧从外部是可见的。图4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包括其支撑板40的梁41的截面图。为清楚起见,该图中省略了梁41的诸如弹簧、气动管件等某些内部部件。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40包括主要的平面主体部分42,以及分别位于其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43、44,其形式为垂直于主体部分42的平面的向下伸出的折叠边缘。同时,梁体47设置有互补的接合部45、46,用于在使用中分别与接合部43、44接合。这里,接合部45、46形成为梁体47中的凹部,其尺寸设计成在使用中接收和容纳接合部43、44,使得支撑板40覆盖梁开口48。由支柱23分开的孔口22允许相应接合体7的接合表面5在其整个旋转行程范围内从孔口22伸出。优选地,支撑板40能够有限地弯曲,以确保支撑板40和梁体47可以相互分离,例如在需要时允许修复张紧框架。这种形式的支撑板40特别有效地防止了梁体47的变形(这种变形会导致开口48关闭),以及梁体
47的扭转变形。
[0100] 应当注意,相邻接合体7的接合表面5必须间隔开,使得支柱23可以位于两个相邻接合表面5之间的每个间隙中。这可以通过多种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方式实现。在第一替代方案中,板或盘形式的间隔件(未示出)例如可以设置在相邻接合体7之间,间隔件的厚度基本上对应于支柱23的宽度。间隔件在组装过程中滑入每个接合体7之间的梁体47内。由于接合体将抵接相邻的间隔件,因此间隔件优选地由摩擦力相对较低的材料形成,例如塑料材料。在第二个替代方案中,每个接合体7的接合表面可以长度小于接合体的其余部分的方式制作,使得接合体7本身在组装时处于梁体47内的抵接关系的同时,接合表面被隔开以允许支柱23位于它们之间。一旦所有接合体7以及可选的间隔件滑入梁体47中,支撑板40就可以卡接到位以形成梁41,然后通过附接多个梁41(具有四个梁以形成最适合现代印刷工艺的矩形形式)并将相邻的梁41与如图1中所示的相应的转角部分相连来形成最终的张紧框架。
[0101] 图5A‑C示出了与图4A‑C相似的视图,其具有改进形式的支撑板50和挤压梁体57。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50包括主要的平面主体部分52,以及分别位于其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53、54。接合部53具有垂直于主体部分52的平面的向下伸出的折叠边缘的形式。接合部54包括形成“L”形的指向上方的伸出部和横向向外延伸的伸出部。同时,梁体57设置互补的接合部55、56,用于在使用时分别与接合部53、54接合。在这里,接合部55、56形成为挤压梁体57中的凹部,其尺寸设计成在使用中接收和容纳接合部53、54。图5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包括其支撑板50的梁51的截面图。这种形式的支撑板50特别有效地防止了梁体57的变形(这种变形会导致开口关闭),以及梁体57的扭转变形。
[0102] 图6A‑C示出了与图5A‑C相似的视图,其具有改进形式的支撑板60和挤压梁体69。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60包括主要的平面主体部分62,以及分别位于其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63、64。接合部63具有垂直于主体部分62的平面的向下伸出的折叠边缘的形式。接合部64包括形成“L”形的指向上方的伸出部和横向向外延伸的伸出部。此外,从主体部分62向上伸出部形式的第三接合部65设置在接合部63和孔口22之间。同时,梁体69设置互补的接合部66、67和68,用于在使用中分别与接合部63,64和65接合。这里,接合部66、67和68形成为梁体69中的凹部,其尺寸设计成在使用中接收和容纳接合部63、64、65。图6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包括其支撑板60的梁61的截面图。这种形式的支撑板60有效地防止了梁体69的变形(这种变形会导致开口的关闭或加宽),以及梁体69的扭转变形。
[0103] 图7A‑C示出了与图4A‑C相似的视图,其具有改进形式的支撑板70和挤压梁体77。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70包括主要的平面主体部分72,以及分别位于其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73、74。接合部73、74各自具有槽的形式,该槽以平行于形成在主体部分72内的支撑板70的长度的方式延伸。同时,梁体77设置互补的接合部75、76,用于在使用中分别与接合部73、74接合。这里,接合部75、76形成为梁体77中的向下延伸的伸出部,其尺寸设计成在使用中被接收和容纳在接合部73、74内。图7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包括其支撑板
70的梁71的截面图。这种形式的支撑板70有效地防止了梁体77的变形(这种变形会导致开口的关闭或加宽),以及梁体77的扭转变形。
[0104] 图8A‑C示出了与图7A‑C相似的视图,其具有改进形式的支撑板80和梁81。在该实施例中,挤压梁体86具有限定开口84的部分82和83,其中部分82和83相对于梁81的接合表面处于不同高度。如图所示,部分83略高于部分82。为了抵消这种高度差,支撑板80的接合部85包括相对较厚的区域,该区域向上伸出的距离等于部分82和83之间的高度差。图8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包括其支撑板80的梁81的截面图。这种形式的支撑板80有效地防止了梁体86的变形(这种变形会导致开口的关闭或加宽),以及梁体86的扭转变形。
[0105] 虽然参考图4‑8描述的实施例都涉及旋转式系统,其中的接合体适合以与图1和图2所示的传统Vectorguard系统类似的方式进行可旋转地移动,但是使用的支撑板同样适用于采用相对于梁内张紧框架的一侧线性移动的线性可移动接合体的直线式系统。图9A‑C示出了示例性实施例,其中所使用的支撑板与图4A‑C的支撑板基本相同。图4A示意性地示出了未安装状态下的支撑板40和挤压梁体95的下部的截面图。虽然梁体91以高度示意的形式示出,但是其包括接合体92,该接合体92具有钩状伸出部98,并且接合表面99承载在钩状伸出部98的下侧。在实践中,多个单独的接合体可以沿张紧框架的每个梁91的长度定位。接合体92被限制为沿左右方向线性移动,该左右方向如由挤压梁体95限定的对应尺寸的引导空间所示。弹簧93和气动充气管件94形式的偏置装置位于梁体95内接合体92的相应侧上,使得接合体92以及接合表面99由于管件94的充气向左移动,而随后管件94放气允许接合体92由于弹簧93施加的偏置压力向右移动。梁体95包括位于由梁体95形成的通道的开口任一侧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96、97。这里,接合部96、97形成为挤压梁体95中的凹部,其尺寸设计成在使用中接收和容纳接合部43、44(见下文),以便支撑板40覆盖开口。图9B从下方示意性地示出了支撑板40的一部分,即当其安装到梁体95时支撑板40的一侧从外部是可见的。图9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包括其支撑板40的梁91的截面图。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40包括主要的平面主体部分42,以及分别位于其相对侧的第一和第二接合部43、44,其形式为垂直于主体部分42的平面的向下伸出的折叠边缘,用于在使用中分别与互补的接合部96、
97接合。由支柱23隔开的孔口22允许伸出部98和接合表面99在其整个线性行程范围内从孔口伸出。优选地,支撑板40能够有限地弯曲,以确保支撑板40和梁体95可以相互分离,例如在需要时允许修复张紧框架。这种形式的支撑板40特别有效地防止了梁体95的变形(这种变形会导致开口的关闭),以及梁体95的扭转变形。
[0106] 在替代实施例(未示出)中,通过在支撑板和梁体上适当地提供互补接合部,与图5‑8中类似的支撑板同样可以用于这种直线式系统。
[0107]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梁体和支撑板可以重新配置,使得支撑板包括梁的整个接合表面。图10A‑C和图11A‑C分别示出了用于旋转式和直线式接合体的此类实施例。
[0108] 图10A示意性地示出了未安装状态下的支撑板100和梁101(参见图10C)的挤压梁体107的下部的截面图。为了清楚起见,该图中省略了梁101的诸如接合体等内部部件。图10B从下方示意性地示出了支撑板100的一部分,即,当其安装到梁体107时支撑板100的一侧从外部是可见的。图10C示意性地示出了安装状态下的包括其支撑板100的梁101的截面图。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100以梁101的接合表面的最终轮廓作为其轮廓。第一和第二接合部103、104分别位于其相对的端部,呈向上伸出的销钉的形式。同时,梁体107设置互补的接合部105、106,用于在使用中分别与接合部103、104接合。这里,接合部105、106形成为梁体
107中的凹部,其尺寸设计成在使用中接收和容纳接合部103、104,使得支撑板100覆盖整个下接合表面。由支柱23隔开的孔口22允许相应接合体7的接合表面5在其整个旋转行程范围内从孔口伸出。在该实施例中,支撑板100不需要具有任何弯曲能力以确保支撑板100和梁
101可以相互分离,实际上,支撑板100优选地具有尽可能大的刚性以获得最大的结构一体性。
[0109] 图11A‑C与图10A‑C相似,除了这里的接合体7是直线型的。支撑板110的一般形式与图10的支撑板100相似并且在操作上相同。
[0110] 对于图10和图11的两个实施例,组装过程需要在附接支撑板之前将接合体7和致动装置插入到梁体内。然而,由于梁体底座的可用空间增加(例如,与图4A所示的相反),接合体可以直接放置到位,而不是从梁体的一端滑入其中。对于图10所示的旋转式接合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接合体卡扣到其主轴上。
[0111] 如前所述,在与图4‑11所示的实施例相似的实施例中,相邻接合体的接合表面必须间隔开,使得支柱可以位于两个相邻接合表面之间的每个间隙中。这可以通过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来实现。在第一替代方案中,板或盘形式的间隔件(未示出)例如可以设置在相邻接合体之间,间隔件的厚度基本上与支柱的宽度对应。在组装过程中,将间隔件滑入(或可选地在图10和图11所示实施例的情况下直接放置在)每个接合体之间的梁体内。由于接合体将抵接相邻的间隔件,因此间隔件优选地由摩擦力相对较低的材料形成,例如塑料材料。在第二个替代方案中,每个接合体的接合表面可以长度小于接合体的其余部分的方式制作,使得接合体本身在组装时处于梁体内的抵接关系的同时,接合表面被隔开以允许支柱位于它们之间。一旦所有接合体以及可选的间隔件滑入梁体中,支撑板就可以卡接到位形成梁,然后通过附接多个梁(具有四个梁以形成最适合现代印刷工艺的矩形形式)并将相邻的梁与如图1中所示的相应的转角部分相连来形成最终的张紧框架。因此,沿梁的长度对齐的相邻接合体的接合表面将形成沿梁延伸的不连续的复合接合表面,该复合接合表面中的间隙至少与支撑板中的支柱的宽度相对应,即,每个单独的接合表面间隔开至少一个支柱的宽度。或者,通过延伸每个单独接合表面的长度以使其长度大于位于通道中的接合体的一部分,可以形成沿梁的长度基本连续的复合接合表面,从而使得相邻的接合表面非常接近。可以实现上述目的的一种方式(未示出)是使用模化接合体,其中包括接合表面的接合件可以从主接合体分离,允许支撑板固定到位,然后将接合件附接至接合体。
[0112] 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不涉及支撑板,而是使用梁和接合体的新构造。同样,这样的实施例同样适用于旋转式和直线式张紧框架。
[0113] 图12以分解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梁的结构部件。梁的外部尺寸由梁体120限定,梁体120由诸如铝或钢等刚性材料形成。还示出了两个旋转接合体121和用于将接合体121固定在梁体120内的细长轴122。
[0114] 梁体120具有沿其长度形成的中空腔体或凹穴123的线性阵列,使得在包括多个凹穴123的梁体120的内部并沿其长度形成不连续的通道。凹穴123可以例如通过机加工或铣削形成。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梁体120仅包括两个这样的凹穴123,用于在其中容纳相应的接合体121,但实际上梁体可以包括更多的凹穴123,例如八个至十二个。相邻凹穴123由与梁体120一体形成的相应侧壁124隔开,这些侧壁用作提供梁体结构的机械加强的支柱。凹穴和接合体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每个接合体可以位于相应的凹穴内并且能够相对其旋转,接合体的接合表面在接合表面的至少部分行程范围内从通道的开口向外伸出,而接合体沿梁体120的长度的行程受到相邻侧壁124的限制。窗口125设置在每个侧壁124中,且窗口的尺寸设计成容纳气动充气管件(未示出),该气动充气管件沿梁体120的长度延伸并且在使用中被充气以使相邻的接合体121旋转。在每个侧壁124中设置壁孔126,壁孔的尺寸设计成且布置成使得细长轴122可以容纳在其中使其平行于梁的长度在梁内延伸。每个接合体121类似地设置通孔127,该通孔127沿接合体的旋转轴线延伸贯穿接合体121并且其尺寸设计成容纳轴122,使得轴122的轴线用作旋转轴线,接合体可绕该轴线旋转移动。此外,每个凹穴123的尺寸设计成容纳诸如弹簧等偏置装置,在使用中该偏置装置作用在接合体121上以抵抗由气动充气管件的充气施加的力,使得接合体121的总体致动操作与上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的致动操作类似。
[0115] 为了组装梁,将每个接合体121定位或“落入”相应的凹穴123中,然后将轴122通过壁孔126和通孔127插入梁体120中,使得接合体121螺纹连接到梁体120上,以将每个接合体121保持在其相应的凹穴123内。根据弹簧的期望位置,弹簧可以在接合体之前、之后或与其同时位于凹穴内。气动充气管件可以在引入接合体121之前或之后通过梁体的窗口125螺纹连接。然后可以使用包括与气动充气管件可操作地连通的气动接头的转角件(未示出)将不同的梁连接在一起形成张紧框架。
[0116] 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使接合体121旋转,例如:
[0117] i)轴122可以相对于梁体120固定,例如通过轴122和壁孔126的内表面之间的过盈配合固定,而通孔127足够大以允许接合体121和轴122的相对旋转,可选地,可以在通孔127周围设置轴承或衬套以促进这种旋转;或者
[0118] ii)接合体121相对于轴122固定,例如通过轴122和通孔127的内表面之间的过盈配合固定,而壁孔126足够大以允许轴122和梁体120的相对旋转,可选地,可以在壁孔126周围设置轴承或衬套以促进这种旋转。可选地,可以在轴122上设置键控功能(未示出)以使接合体121沿轴122正确对齐。
[0119] 图13以分解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梁的结构部件。梁的外部尺寸由梁体130限定,梁体130由诸如铝或钢等刚性材料形成。还示出了两个线性接合体131和用于将接合体131固定在梁体130内的细长轴132。
[0120] 与图12所示的实施例类似,梁体130具有沿其长度形成的中空腔体或凹穴133的线性阵列,使得在包括多个凹穴133的梁体130的内部和沿其长度形成不连续的通道。凹穴133可以例如通过机加工或铣削形成。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梁体130仅包括两个这样的凹穴133,用于在其中容纳相应的接合体131,但实际上梁体可以包括更多的凹穴133,例如八个至十二个。相邻的凹穴133由与梁体130一体形成的相应侧壁134隔开,这些侧壁用作提供梁体结构的机械加强的支柱。凹穴和接合体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每个接合体可以位于相应的凹穴内并且能够相对其平行于侧壁134线性移动,接合体的接合表面在接合表面的至少部分行程范围内从通道的开口向外伸出,而接合体沿梁体130的长度的行程受到相邻侧壁134的限制。窗口135设置在每个侧壁134中,窗口135的尺寸设计成容纳气动充气管件(未示出),该气动充气管件沿梁体130的长度延伸并且在使用中被充气以使相邻的接合体131线性移动。在每个侧壁134中设置壁孔136,壁孔的尺寸设计成且布置成使得细长轴132可以容纳在其中并平行于梁的长度在梁内延伸。每个接合体131设置有延伸穿过其的通孔137,该通孔137的尺寸设计成容纳轴132。通孔137形成为细长槽,使得接合体131能够相对于轴132线性移动,该线性移动的程度受到轴132沿细长槽的相对移动的限制。此外,每个凹穴133的尺寸设计成容纳诸如弹簧等偏置装置,在使用中,该偏置装置作用在接合体131上以抵抗由气动充气管件的充气施加的力,使得接合体131的总体致动操作与上面参考图9描述的致动操作类似。
[0121] 为了组装梁,将每个接合体131定位或“落入”相应的凹穴133中,然后将轴132通过壁孔136和通孔137插入梁体130中,使得接合体131螺纹连接到梁体130上,以将每个接合体131保持在其相应的凹穴133内。弹簧可以在接合体之前、之后或与其同时位于凹穴内。气动充气管件可以在引入接合体131之前或之后通过梁体的窗口135螺纹连接。然后可以使用包括与气动充气管件可操作地连通的气动接头的转角件(未示出)将不同的梁连接在一起形成张紧框架。
[0122] 图14以分解透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梁的结构部件。该实施例本质上是图13所示实施例的修改,为了简洁,省略了所有部件的重复详细说明。梁体140与图13的梁体130类似,除了这里的壁孔146采取平行于侧壁144并相对于梁体140的长度横向延伸的细长槽的形式。壁孔146的尺寸设计成使得在使用中,细长轴可以沿该槽的长度自由移动。接合体141与图13的接合体131大致类似,除了这里的通孔147具有圆形截面,并且其尺寸设计成紧密地容纳细长轴142,两者过盈配合以防止在使用中它们之间的相对移动。因此可以看出,在组装时,接合体141和轴142可以作为一个单元相对于梁体140直线地移动,该直线移动的范围受到壁孔146的槽的长度限制。
[0123] 尽管对于结构一体性来说是非必需的,但是形式上与图3所示类似的板件(未示出)可以可选地附接到梁的接合表面,从而提供盖板并限制接近弹簧、接合体和气动管件。
[0124] 应该注意的是,在与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实施例类似的实施例中,沿梁的长度对齐的相邻接合体的接合表面将形成沿梁延伸的不连续的复合接合表面,该复合接合表面内的间隙至少与形成在梁体内的支柱的宽度对应,即每个单独的接合表面间隔开至少一个支柱的宽度。或者,通过延伸每个单独接合表面的长度以使其长度大于位于通道中的接合体的一部分,可以形成沿梁的长度基本连续的复合接合表面,从而使得相邻的接合表面非常接近。由于梁是通过将接合体“落入”通道的相应凹穴而不是将它们滑入通道中来组装的(如图4‑10的实施例),因此设置更长的接合表面不会影响组装过程。
[0125] 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在本发明范围内的其它可能性和替代方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用于接合体的其它形式的致动器也是可能的。作为具体示例,可以使用气动活塞气缸而非气动充气管件来驱动接合体。
[0126] 在此描述的接合体的形式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在以类似的原理操作的同时可以采用许多不同的形式。
[0127] 可以认识到的是,虽然优选地在张紧框架的每根梁上设置支柱,但是如果以这种方式加强仅一个或一些组成梁,则将实现相当程度的结构加强措施。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