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用原版、其层叠体、印刷版的制版方法及印刷方法

申请号 CN201980062832.7 申请日 2019-09-26 公开(公告)号 CN112752656B 公开(公告)日 2023-05-09
申请人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发明人 岛中修知; 渡边骏平;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印刷用原版、印刷用原版层叠体、印刷版的制版方法及印刷方法,上述印刷用原版在 铝 支承体的印刷面侧具有包含粒子的层,上述粒子的 弹性模量 为0.1GPa以上,在将上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设为a秒的情况下,满足特定的式(1),a≤1000(1)。
权利要求

1.一种印刷用原版,在支承体的印刷面侧具有包含粒子的层,在将所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设为a秒的情况下,满足下述式(1),
a≤1000 (1),
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粒子的层是图像记录层,所述图像记录层还包含粒子形状的高分子化合物,所述粒子形状的高分子化合物为热塑性聚合物粒子或微凝胶,所述热塑性聚合物粒子含有苯乙烯和/或丙烯腈作为构成单元,
所述粒子的弹性模量为0.7GPa以上,
所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3μm以上且20μm以下,所述印刷用原版用于机上显影的印刷方法,所述印刷方法包括:对所述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的工序;供给印刷油墨及润版液中的至少任一种并在印刷机上去除图像记录层的未曝光部而制作印刷版的工序;以及利用所得到的印刷版进行印刷的工序,所述Bekk平滑度是依照JIS P8119(1998)测定的,
所述算术平均高度Sa是依照ISO 25178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所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a秒满足下述式(2),
a≤300 (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在将所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设为a秒,且将与所述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设为b秒的情况下,满足下述式(1)及式(3),a≤1000 (1)
1/a+1/b≥0.002 (3),
所述Bekk平滑度是依照JIS P8119(1998)测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与所述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
所述算术平均高度Sa是依照ISO 25178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所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和与所述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的合计值超过0.3μm且为20μm以下,
所述算术平均高度Sa是依照ISO 25178中所记载的方法测定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所述图像记录层还包含红外线吸收剂、聚合引发剂以及聚合性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包含两种以上的所述聚合性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2
所述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上且20μm以下,所述粒子的面内密度为10000个/m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在所述印刷面侧具有保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所述保护层包含溶性聚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所述水溶性聚合物是皂化度为50%以上的聚乙烯醇。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所述保护层的厚度小于0.2μm。
13.一种印刷用原版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其通过层叠多张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而成,且使所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和与所述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直接接触而层叠。

说明书全文

印刷用原版、其层叠体、印刷版的制版方法及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用原版、印刷用原版层叠体、印刷版的制版方法及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印刷用原版、例如平版印刷版原版常常作为叠加多张而成的层叠体而进行保管、传送。该层叠体中,通常以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的集成位移,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彼此的粘
结,防止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图像记录层侧表面的擦伤等为目的,在平版印刷版原版之间插
入衬纸。但是,衬纸的使用本身包含成本上升、废弃处理等问题,并且需要在曝光工序之前
去除,因此成为制版工序的负载、产生衬纸剥离不良故障的险。而且,去除衬纸时,需要考虑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图像记录层侧表面不受损伤。因此,需要研发能够以无衬纸的方式进
行层叠的平版印刷版原版。
[0003] 作为能够以无衬纸的方式进行层叠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负型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层叠该平版印刷版原版而成的层叠体,该负型平版印刷版原版
中,在最上层具有含有用亲聚合物进行了表面涂覆的有机树脂微粒的保护
层。并且,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能够形成图像的要件及层叠该能够形成图像的要件而
成的层叠体,该能够形成图像的要件中,根据能够形成图像的组合物及能够形成图像的层
的重量,能够形成图像的层含有约0.01wt%~10wt%的硅酸盐涂层聚合物粒子,上述硅酸
盐涂层聚合物粒子具有约1μm~约20μm的直径,上述能够形成图像的要件含有光热转换材
料。
[0004] 以往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015503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6‑5167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9] 平版印刷版原版(以下,还称为“原版”。)通常为了如下目的而在原版与原版之间插入衬纸而层叠原版:防止制造原版时的版集成位移;防止原版彼此的粘结;在从集成体逐
一取出原版的制版工序中防止多次给版;在原版制造、集成、输送、用户制版时及印刷前等
一连串的工序中防止擦伤等。但是,有时为了防止用户制版时的衬纸剥离不良故障、提高制
版速度、降低成本而设为不含衬纸的方式(还称为“减少衬纸”。)。
[0010] 在减少衬纸的情况下,如上所述,有时采用在表面层(最外层)含有树脂粒子的方法。但是,在最外层含有树脂粒子,并对最外层表面赋予凸部的情况下,产生新的问题。例
如,发生原版制造、集成、输送时的凸部的脱落、由凸部引起的擦伤的发生、由凸部引起的显影延迟等。
[0011] 即,平版印刷版原版需要从集成体取出原版的工序中的多次给版的防止性、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的脱落防止性、由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引起的擦伤
防止性、由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引起的显影延迟防止性等特性优异。但是,根据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技术,显影延迟防止性差,无法满足所有上述特性。
[0012] 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减少衬纸从集成体取出原版的工序中的多次给版的防止性、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的脱落防止性、由赋予到原版的最外
层表面的凸部引起的擦伤防止性、由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引起的显影延迟防止
性等特性也均优异的印刷用原版及使用了该印刷用原版的印刷用原版层叠体、印刷版的制
版方法以及印刷方法。
[0013]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0014] 在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中包含以下方式。
[0015] <1>
[0016] 一种印刷用原版,其中,
[0017] 在支承体的印刷面侧具有包含粒子的层,上述粒子的弹性模量为0.1GPa 以上,在将上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设为a秒的情况下,满足下述式(1)。
[0018] a≤1,000 (1)
[0019] <2>
[0020] 根据<1>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21] 上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a秒满足下述式(2)。
[0022] a≤300 (2)
[0023] <3>
[0024] 根据<1>或<2>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25] 在将上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设为a秒,且将与上述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设为b秒的情况下,满足下述式(1)及式(3)。
[0026] a≤1,000 (1)
[0027] 1/a+1/b≥0.002 (3)
[0028] <4>
[0029] 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30] 上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3μm以上且20μm以下。
[0031] <5>
[0032] 根据<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33] 与上述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
[0034] <6>
[0035] 根据<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36] 上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和与上述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的合计值超过0.3μm且为20μm以下。
[0037] <7>
[0038] 根据<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39] 上述粒子的弹性模量为0.7GPa以上。
[0040] <8>
[0041] 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42] 在上述印刷面侧具有图像记录层。
[0043] <9>
[0044] 根据<8>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45] 上述图像记录层包含红外线吸收剂、聚合引发剂、聚合性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
[0046] <10>
[0047] 根据<9>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48] 上述高分子化合物为包含苯乙烯和/或丙烯腈作为构成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
[0049] <11>
[0050] 根据<9>或<10>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包含两种以上的上述聚合性化合物。
[0051] <12>
[0052] 根据<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53] 上述图像记录层为包含上述粒子的层,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上且20μm2
以下,上述粒子的面内密度为10,000个/mm以下。
[0054] <13>
[0055] 根据<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56] 在上述印刷面侧具有保护层。
[0057] <14>
[0058] 根据<13>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59] 上述保护层包含水溶性聚合物。
[0060] <15>
[0061] 根据<14>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62] 上述水溶性聚合物是皂化度为50%以上的聚乙烯醇。
[0063] <16>
[0064] 根据<13>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65] 上述保护层为包含上述粒子的层,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上且2 0μm以2
下,上述粒子的面内密度为10,000个/mm以下。
[0066] <17>
[0067] 根据<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68] 上述保护层的厚度小于0.2μm。
[0069] <18>
[0070] 根据<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71] 在上述印刷面侧具有非感光性树脂层。
[0072] <19>
[0073] 根据<18>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74] 上述非感光性树脂层为包含上述粒子的层,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5μm 以上且2
20μm以下,上述粒子的面内密度为10,000个/mm以下。
[0075] <20>
[0076] 根据<18>或<19>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77] 在上述印刷面侧具有保护层。
[0078] <21>
[0079] 根据<20>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80] 上述保护层包含水溶性聚合物。
[0081] <22>
[0082] 根据<21>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83] 上述水溶性聚合物是皂化度为50%以上的聚乙烯醇。
[0084] <23>
[0085] 根据<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86] 上述保护层为包含上述粒子的层,上述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5μm以上且2 0μm以2
下,上述粒子的面内密度为10,000个/mm以下。
[0087] <24>
[0088] 根据<20>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其中,
[0089] 上述保护层的厚度小于0.2μm。
[0090] <25>
[0091] 一种印刷用原版层叠体,其通过层叠多张<1>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而成,且使上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和与上述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直接接触
层叠。
[0092] <26>
[0093] 一种印刷版的制版方法,其包括:对<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的工序;以及供给印刷油墨及润版液中的至少任一种并在印刷机上去除图像记
录层的未曝光部而制作印刷版的工序。
[0094] <27>
[0095] 一种印刷版的制版方法,其包括:对<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的工序;及供给pH为2以上且12以下的显影液并去除图像记录层的未曝光部而
制作印刷版的工序。
[0096] <28>
[0097] 一种印刷版的制版方法,其包括:对<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的工序;及供给pH为2以上且10以下的显影液并去除图像记录层的未曝光部的
工序,并且在未曝光部去除工序之后不包括水洗工序。
[0098] <29>
[0099] 一种印刷方法,其包括:对<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的工序;供给印刷油墨及润版液中的至少任一种并在印刷机上去除图像记录层的未曝光
部而制作印刷版的工序;以及利用所得到的印刷版进行印刷的工序。
[0100] <30>
[0101] 一种印刷方法,其包括:对<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的工序;供给pH为2以上且12以下的显影液并去除图像记录层的未曝光部而制作印刷版
的工序;及利用所得到的印刷版进行印刷的工序。
[0102] <31>
[0103] 一种印刷方法,其包括:对<8>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的工序;印刷版的制版工序,包括供给pH为2以上且10以下的显影液并去除图像记录层的
未曝光部的工序,并且在未曝光部去除工序之后不包括水洗工序;及利用所得到的印刷版
进行印刷的工序。
[0104] <32>
[0105] 一种印刷版的制版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不对<18>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而供给印刷油墨及润版液中的至少任一种并在印刷机上去除非
感光性树脂层来制作印刷版。
[0106] <33>
[0107] 一种印刷版的制版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不对<18>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而供给pH为2以上且12以下的显影液并去除非感光性树脂层来
制作印刷版。
[0108] <34>
[0109] 一种印刷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不对<18>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而供给印刷油墨及润版液中的至少任一种并在印刷机上去除非感光性树
脂层来制作印刷版;及利用所得到的印刷版进行印刷。
[0110] <35>
[0111] 一种印刷方法,其包括如下工序:不对<18>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而供给pH为2以上且12以下的显影液并去除非感光性树脂层来制作印刷
版;及利用所得到的印刷版进行印刷。
[0112] 发明效果
[0113]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减少衬纸从集成体取出原版的工序中的多次给版的防止性、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的脱落防止性、由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
凸部引起的擦伤防止性、由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引起的显影延迟防止性等特性
也均优异的印刷用原版及使用了该印刷用原版的印刷用原版层叠体、印刷版的制版方法以
及印刷方法。
附图说明
[0114] 图1是表示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所使用的交替波形电流波形图的一例的图表。
[0115] 图2是表示使用了交流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的径向型单元的一例的侧视图。
[0116] 图3是阳极氧化处理中所使用的阳极氧化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0117] 图4是表示能够优选用于本发明的显影处理装置的一例的结构的示意图。
[0118] 图5是表示铝支承体的制作中的机械粗糙化处理中所使用的刷粒工序的概念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19] 以下所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有时是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来进行的,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
[0120] 在本说明书中,表示数值范围的“~”以将其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而包含的含义进行使用。
[0121] 本说明书中的基团(原子团)的标记中,未标有取代及未取代的标记不仅包含不具有取代基的基团,而且还包含具有取代基的基团。例如,“烷基”不仅包含不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未取代的烷基),还包含具有取代基的烷基(取代的烷基)。
[0122] 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为用作包含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这两者的含义的术语,“(甲基)丙烯酰基”为用作包含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这两者的含义的术语。
[0123] 本说明书中的“工序”这一术语不仅包含独立的工序,即使在无法与其他工序明确区分的情况下,只要可实现该工序的预期目的,则也包含于本术语中。
[0124] 在本发明中,2个以上的优选的方式的组合为更优选的方式。
[0125] 并且,只要无特别说明,则本发明中的质均分子量(Mw)及数均分子量 (Mn)为通过使用了TSKgel GMHxL、TSKgel G4000HxL、TSKgel G2000HxL(均为TOSOH CORPORATION制商
品名称称)的管柱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装置,并通过溶剂THF(四氢呋喃)、差示折射计
检测,并作为标准物质而使用聚苯乙烯换算的分子量。
[0126] 在本说明书中,“印刷用原版”这一术语不仅包含平版印刷版原版,而且包含印刷用废弃版原版。并且,“印刷版”这一术语不仅包含根据需要对印刷用原版进行曝光、显影等操作而制作的平版印刷版,而且包含印刷用废弃版。在印刷用废弃版原版的情况下,未必需
要曝光、显影的操作。印刷用废弃版是指例如在彩色报刊印刷中以单色或双色对一部分版
面进行印刷的情况下,用于安装于未使用的印版滚筒上的印刷版。另外,印刷用废弃版有时
还称为水版、虚拟版、空版等。
[0127]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128] 〔印刷用原版〕
[0129]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在铝支承体(以下,还简称为“支承体”。)的印刷面侧具有包含粒子的层,上述粒子的弹性模量为0.1GPa以上,在将上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设为a秒的情况下,满足下述式(1)。
[0130] a≤1,000 (1)
[0131] 本发明人等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能够提供从集成体取出原版的工序中的多次给版的防止性、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
面的凸部的脱落防止性、由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引起的擦伤防止性、由赋予到
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引起的显影延迟防止性等特性均优异的印刷用原版。
[0132] 虽然可得到上述优异的效果的机制尚不明确,但推断如下。认为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由赋予到如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a 秒满足式(1)那样的
最外层表面的凸部构成集成体的情况下,在接触的原版之间形成能够供空气流入的间隙,
因此具有多次给版的防止效果。并且,所含有的粒子具有0.1GPa以上的高的弹性模量,因此
不容易发生由层叠时等的压引起的粒子的变形,能够减小图像记录层(或非感光性树脂
层)的压接面积。压接面积越大,则越难以进行显影,因此认为压接面积小的本发明所涉及
的印刷用原版具有防止显影延迟的效果。
[0133]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在铝支承体(以下,还称为“支承体”。) 的印刷面侧具有包含粒子的层,上述粒子的弹性模量为0.1GPa以上。
[0134] 在此,铝支承体的“印刷面侧”是指在印刷时适用印刷油墨的侧。在平版印刷版原版中,为具有图像记录层的侧,在印刷用废弃版原版中,为具有非感光性树脂层的侧。
[0135] 并且,“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为铝支承体的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 (非印刷面侧),且是指在印刷时与印刷机的印版滚筒接触的侧。
[0136]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可以在支承体上的印刷面侧具有底涂层。并且,可以在支承体的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具有背涂层
[0137]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可以是机上显影中所使用的印刷用原版,也可以是基于显影液的显影中所使用的印刷用原版。
[0138]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在支承体的印刷面侧具有包含粒子的层。
[0139] 包含粒子的层(以下,还称为含粒子层)中所包含的粒子优选为选自有机树脂粒子及无机粒子中的至少一种粒子。
[0140] 作为有机树脂粒子,可优选地举出由聚(甲基)丙烯酸酯类、聚苯乙烯及其衍生物、聚酰胺类、聚酰亚胺类、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类、聚甲酸酯、聚脲、聚酯类等合成树脂组成的粒子及由壳多糖、壳聚糖、纤维素、交联淀粉、交联纤维素等天然高分子组成的粒子等。
[0141] 其中,合成树脂粒子具有容易控制粒子尺寸,且通过表面改性而容易控制所希望的表面特性等优点。
[0142] 关于有机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通过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相对硬的树脂还能够进行基于破碎法的微粒化,但从粒径的易控制性、精度考虑,优选采用通过乳化悬浮聚
合法合成粒子的方法。
[0143] 有机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详细记载在“超微粒和材料”日本材料科学会编, Shokabo1993年发行,“粒子/粉体的制作和应用”川口春监修、CMC出版20 05年发行等。
[0144] 有机树脂粒子还能够作为市售品而获得,例如可举出Soken Chemical&E ngineering Co.,LTD.制交联丙烯酸树脂MX‑40T、MX‑80H3wT、MX‑150、MX‑180 TA、MX‑300、MX‑500、MX‑1000、MX‑1500H、MR‑2HG、MR‑7HG,MR‑10HG、MR‑3G SN、MR‑5GSN、MR‑7G、MR‑10G、MR‑5C、MR‑7GC、苯乙烯树脂系SX‑350H、SX‑5 00H、Sekisui Plastics Co.,Ltd.制丙烯酸树脂MBX‑5、MBX‑8、MBX‑12、MBX‑ 15、MBX‑20、MB20X‑5、MB30X‑5、MB30X‑8、MB30X‑20、SBX‑6、SBX‑8、SBX‑1 2、SBX‑17、Mitsui Chemicals,Inc.制聚烯烃树脂、CHEMIPEARL W100、W200、 W300、W308、W310、W400、W401、W405、W410、W500、WF640、W700、W800、W 900、W950、WP100等。
[0145] 作为无机粒子,可举出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二氧化黑、石墨、BaSO4、ZnS、MgCO3、CaCO3、ZnO、CaO、WS2、MoS2、MgO、SnO2、α‑Fe2O3、α‑FeOOH、SiC、CeO2、BN、SiN、MoC、BC、WC、碳化钛、刚玉、人造金刚石、石榴石、二氧化硅、Triboli、硅藻土、白石等。
[0146] 上述粒子优选为具有亲水性表面的粒子。具有亲水性表面的粒子包含具有亲水性表面的有机树脂粒子及具有亲水性表面的无机粒子。
[0147] 具有亲水性表面的有机树脂粒子优选被选自包含二氧化硅、氧化铝、二氧化钛及氧化锆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无机化合物涂覆的有机树脂粒子,尤其优选被二氧化硅涂覆的有
机树脂粒子。
[0148] 构成具有亲水性表面的有机树脂粒子的有机树脂优选为选自包含聚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酚系树脂及三聚氰胺树脂的组中的至少
一种树脂。
[0149] 以下,关于具有亲水性表面的有机树脂粒子,以被二氧化硅涂覆的有机树脂粒子(以下,还称为“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树脂粒子”。)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中的具有亲水性表面的有机树脂粒子并不限定于此。
[0150] 涂覆二氧化硅的有机树脂粒子为用二氧化硅对由有机树脂组成的粒子进行了表面涂覆的粒子。构成芯的有机树脂粒子优选不会因空气中的湿气或温度而被软化,或者发
粘。
[0151] 作为构成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树脂粒子中的有机树脂粒子的有机树脂,例如可举出聚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环氧系树脂、苯酚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
[0152] 作为形成涂覆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树脂粒子的表面的二氧化硅层的材料,可优选地举出烷氧基硅氧烷类化合物的缩合物等具有烷氧基甲硅烷基的化合物,尤其可优选地
举出硅氧烷类材料,具体而言,可优选地举出二氧化硅溶胶、胶体二氧化硅、二氧化硅纳米
粒子等二氧化硅粒子等。
[0153] 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树脂粒子的结构可以是在有机树脂粒子表面作为固体成分而粘附有二氧化硅粒子的结构,也可以是使烷氧基硅氧烷类化合物缩合反应而在有机树
脂粒子表面形成了硅氧烷类化合物层的结构。
[0154] 二氧化硅未必一定要涂覆有机树脂粒子表面的整个区域,优选至少相对于有机树脂粒子的总质量,以0.5质量%以上的量涂覆表面。即,在有机树脂粒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
分中存在二氧化硅,由此能够实现有机粒子表面中的共存的水溶性高分子,例如,能够实现
与聚乙烯醇(PVA)的亲和性的提高,且即使受到外部应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粒子的脱落,
并维持优异的耐划痕性、以无衬纸的方式进行层叠时的剥离容易性。因此,本发明中的“涂
覆有二氧化硅”还包含如此在有机树脂粒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中存在二氧化硅的状态。
[0155] 二氧化硅的表面涂覆状态能够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等进行形态观察而确认。并且,二氧化硅的涂覆量能够通过利用荧光X射线分析等元素分析检测Si原子,并计算
存在于Si原子中的二氧化硅的量而进行确认。
[0156] 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以是使二氧化硅粒子或二氧化硅前体化合物与成为有机树脂粒子的原料的单体成分共存而形成有机树脂粒
子的同时形成二氧化硅表面涂覆层的方法,并且也可以是在形成有机树脂粒子之后,将二
氧化硅粒子物理性地粘附于表面,然后固定化的方法。
[0157] 以下,举出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的1例。首先,向包含从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酸等水溶性高分子或磷酸、碳酸钙等无机类悬浮剂等中适当
选择的悬浮稳定剂的水中添加二氧化硅和原料树脂(更具体而言,构成上述有机树脂的、能
够悬浮聚合的单体、能够悬浮交联的预聚物或树脂液等原料树脂)并搅拌、混合而制备分散
有二氧化硅和原料树脂的悬浮液。此时,通过调节悬浮稳定剂的种类、其浓度、搅拌次数等,能够形成具有目标粒径的悬浮液。接着,对该悬浮液进行加温而使其引发反应,且使树脂原
料悬浮聚合或悬浮交联而生成树脂粒子。此时,共存的二氧化硅固定于通过聚合或交联反
应而固化的树脂粒子,尤其由于该物性而固定于树脂粒子表面附近。然后,对悬浮液进行固
液分离,并通过清洗而去除粘附在粒子的悬浮稳定剂,且使其干燥。如此,可得到二氧化硅
固定而成的所希望粒径的大致球形的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树脂粒子。
[0158] 如此,能够在悬浮聚合或悬浮交联时控制条件而得到所希望的粒径的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树脂粒子,且还能够在未严密进行这种控制的情况下生成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
机树脂粒子之后,通过筛网过滤法等而得到所希望大小的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粒子。
[0159] 关于通过上述方法制造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粒子时的混合物中的原料的添加量等,例如,可优选举出如下方式:在原料树脂与二氧化硅的总量为100 质量份的情况下,
首先对作为分散介质的水200质量份~800质量份添加悬浮稳定剂0.1质量份~20质量份,
并充分溶解或分散,对该液中投入上述100质量份的原料树脂与二氧化硅的混合物,以分散
粒子成为规定粒度的方式调节搅拌速度的同时进行搅拌,且在进行了该粒度调节之后将液
温升温至30℃~90℃而反应1小时~8小时。
[0160] 关于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树脂粒子的制造方法,上述的方法为其1例,例如还能够将通过日本特开2002‑32703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17341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
307837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6‑038246号公报等中详细记载的方法得到的涂覆有二氧化硅
的有机树脂粒子优选地使用于本发明中。
[0161] 并且,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树脂粒子还能够作为市售品而获得,具体而言,可举出Negami Chemical Industrial Co.,Ltd制ART PEARL G‑200透明、 ART PEARL G‑400透
明、ART PEARL G‑800透明、ART PEARL GR‑400透明、ART PEARL GR‑600透明、ART PEARL GR‑800透明、ART PEARL J‑7P。
[0162] 以上,以涂覆有二氧化硅的有机树脂粒子为例,对本发明所使用的有机树脂粒子进行了说明,但对于被二氧化铝、二氧化钛或二氧化锆涂覆的有机树脂粒子,也能够通过替
代二氧化硅而使用二氧化铝,二氧化钛或二氧化锆而以相同的方式实施。
[0163] 上述粒子的形状优选圆球状形状,但可以是平板形状或如投影图成为椭圆形的、所谓的纺锤形状。
[0164] 关于含粒子层中所包含的粒子,只要是弹性模量为0.1GPa以上的粒子,则并无特别限定。
[0165] 从显影延迟防止性的观点考虑,期望含粒子层中所包含的粒子的弹性模量高。弹性模量优选为0.7GPa以上,更优选为1.25GPa以上。
[0166] 关于含粒子层中所包含的粒子的弹性模量,利用微型硬度试验机(PICODE NTOR HM500,FISCHER INSTRUMENTS K.K.制),以荷载:1mN/2sec将平面压头(50mm×50mm)压入并
进行测定,将所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拟合为平板和球的下述接触式(赫兹式)并进行计算。
[0167] [数式1]
[0168]
[0169] E1:球的弹性模量
[0170] δ:位移量
[0171] R0:粒子的半径
[0172] v1:球的泊松比
[0173] P:荷载
[0174] 作为弹性模量是0.1GPa以上的粒子,除了上述ART PEARL G‑200透明、A RT PEARLG‑400透明、ART PEARL G‑800透明、ART PEARL GR‑400透明、ART PEARL GR‑600透明、ART PEARL GR‑800透明、ART PEARL J‑7P以外,还可举出ART PEARL J‑4P、ART PEARL J‑5P、ART PEARL J‑6P、ART PEARL J‑3PY、A RT PEARL J‑4PY、ART PEARL J‑6PF、ART PEARL J‑7PY(以上为Negami Chemi cal Industrial Co.,Ltd制)、TOSPEARL 120、TOSPEARL 130、
TOSPEARL 145、 TOSPEARL 2000B(以上为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 Worldwide
LLC 制)等。
[0175] 含粒子层中所包含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0.5μm~20μm。平均粒径更优选为0.5μm~10μm,进一步优选为0.5μm~7μm。
[0176] 含粒子层中所包含的粒子的平均粒径为体积平均粒径,体积平均粒径的测定通过激光衍射/散射式粒度分布计来进行。具体而言,例如,使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micro‑trac MT‑3300II”(Nikkiso Co.,LTD.制)进行测定。
[0177] 并且,在本发明中,只要无特别说明,关于其他粒子,也通过上述测定方法测定平均粒径。
[0178] 含粒子层中的粒子的面内密度优选10,000个/mm2以下。面内密度更优选为 100~2 2
5000个/mm,进一步优选为100~3000个/mm。
[0179] 含粒子层中的粒子的面内密度能够通过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印刷用原版的表面来求出。具体而言,能够通过利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 M)对印刷用原版的表
面观察5处并对粒子的个数进行计数,转换为每平方毫米的观察视野面积的粒子个数,并求
出其平均值,从而计算面内密度。
[0180]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a 秒满足下述式(1)。
[0181] a≤1,000 (1)
[0182] 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a秒优选满足下述式(2)。
[0183] a≤300 (2)
[0184] 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a秒更优选满足下述式(2a)。
[0185] a≤100(2a)
[0186] 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Bekk秒)的测定能够依照JIS P8119(1998) 来进行。具体而言,使用KUMAGAI RIKI KOGYO Co.,Ltd.制别克平滑度试验机,以标准空气量的1/10、
即1mL的空气量进行测定。
[0187]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在将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设为a秒,且将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设为b 秒的情况下,满足下述
式(1)及式(3)。
[0188] a≤1,000 (1)
[0189] 1/a+1/b≥0.002 (3)
[0190] 通过Bekk平滑度a秒和Bekk平滑度b秒满足式(1)及式(3),多次给版的防止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
[0191] 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b秒优选为1,000秒以下,更优选为300秒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秒以下。
[0192] 作为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a秒的倒数及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b秒的倒数的合计值的1/a+1/b的值优选为0.004以上,更优选为
0.01以上。
[0193] a、b优选小,下限值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超过0。
[0194]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作为实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 平滑度a秒满足式(1)的必要条件的方式,并无特别限制,但例如可优选举出如下述方式A1、方式
A2及方式A3那样印刷面侧的最外层具有凹凸的方式。
[0195] <方式A1>
[0196] 保护层包含平均粒径为0.5μm~20μm的粒子,上述粒子的面内密度为10, 000个/2
mm以下的方式。
[0197] <方式A2>
[0198] 图像记录层包含平均粒径为0.5μm~20μm的粒子,上述粒子的面内密度为10,0002
个/mm以下的方式。
[0199] <方式A3>
[0200] 非感光性树脂层包含平均粒径为0.5μm~20μm的粒子,上述粒子的面内密度为10,2
000个/mm以下的方式。
[0201]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 Sa优选为0.3μm以上且20μm以下。
[0202] 若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3μm以上,则在构成集成体的情况下,在接触的原版之间形成能够供空气流入的间隙,因此多次给版的防止效果得到提高。
若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20μm 以下,则在构成集成体等情况下凸部
被抑制到图像记录层的深处而不会发生如图像记录层受损而发生显影延迟的问题。并且,
若算术平均高度Sa为0.3μm 以上且20μm以下,则擦伤防止性优异。
[0203] 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更优选为0.5~10μm,进一步优选为0.5~7μm。
[0204] 能够依照ISO 25178中所记载的方法进行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 的测定。具体而言,利用Ryoka Systems Inc.制微型地图MM3200‑M100,从相同的样品选择3处以上
进行测定,并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算术平均高度Sa。测定范围设为从样品表面随机选择的
1cm×1cm的范围内。
[0205]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优选为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
[0206] 若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为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则在构成集成体等情况下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被抑制到图像记
录层的深处而不会发生如图像记录层受损而发生显影延迟的问题。
[0207] 作为与上述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可举出支承体的与上述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表面或背涂层表面。
[0208] 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更优选为0.3~20 μm,进一步优选为0.5~10μm,尤其优选为0.5~7μm。
[0209]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 Sa和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的合计值超过0. 3μm且为20μm以
下。
[0210] 若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和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的合计值超过0.3μm且为20μm以下,则多次给版的防止效果、显影延迟防止效果得到提高。
[0211] 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和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的合计值优选为0.4~20μm,更优选为1~20μm,尤其优选为1~14μm。
[0212]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在支承体的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具有最外层(例如,背涂层),在最外层中含有上述粒子或在最外层上形成突起物,由此能够将最外层表
面的Bekk平滑度b秒、最外层表面的算术平均高度Sa调节在上述所期望的范围内。由此,本
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的上述特性进一步优异。
[0213] <支承体>
[0214]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具有铝支承体。
[0215]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所使用的支承体,可使用公知的支承体。其中,优选经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板,更优选经粗糙化处理且经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板。
[0216] 上述粗糙化处理及阳极氧化处理能够通过公知的方法来进行。
[0217] 关于铝板,能够根据需要对其适当选择进行如下处理,即日本特开2001‑2 53181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01‑32236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阳极氧化皮膜的微孔的扩大处理或封孔
处理及基于如美国专利第2,714,066号、美国专利第3,181, 461号、美国专利第3,280,734
号及美国专利第3,902,734号的各说明书中所记载的金属硅酸盐或如美国专利第3,276,
868号、美国专利第4,153,461号及美国专利第4,689,272号的各说明书中所记载的聚乙烯
基膦酸等的表面亲水处理
[0218] 支承体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10μm~1.2μm。
[0219] 并且,支承体中,微孔在阳极氧化皮膜表面中的平均直径优选为10~100n m。
[0220] 铝支承体优选具有铝板和配置于铝板上的铝的阳极氧化皮膜。
[0221] 铝板(铝支承体)为尺寸稳定的、以铝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属,且包含铝或铝合金。作为铝板,可举出纯铝板、以铝作为主要成分且包含微量异种元素的合金板、或者层合或蒸
铝(合金)而成的塑料薄膜或者纸。而且,可以是如日本特公昭48‑018327号公报中所记载的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上结合铝片而成的复合片。
[0222] 在铝合金中所包含的异种元素中有硅、、锰、、镁、铬、锌、铋、镍及钛等,相对于合金的总质量,合金中的异种元素的含量为10质量%以下。作为铝板18,优选纯铝板,但从冶炼技术出发,完全纯粹的铝是难以制造的,因此可以包含少许异种元素。
[0223] 作为铝板,其组成并无限定,能够适当地利用公知公用的原材料(例如, JIS A 1050、JIS A 1100、JIS A 3103及JIS A 3005)。
[0224] 并且,优选铝板的宽度为400mm~2,000mm左右,且厚度为大约0.1mm~0. 6mm左右。关于该宽度或厚度,能够根据印刷机的大小、印刷版的大小及欲得到的目标印刷物等而
适当地变更。
[0225] (阳极氧化皮膜)
[0226] 阳极氧化皮膜是指通过阳极氧化处理在铝板的表面上制作的、具有微孔的阳极氧化铝皮膜。微孔从与铝板相反的一侧的阳极氧化皮膜表面沿着厚度方向 (铝板侧,深度方
向)延伸。
[0227] 从色调再现性、印刷耐久性及刷子污染性的观点考虑,上述微孔的阳极氧化皮膜表面中的平均直径(平均开口直径)优选为7nm~150nm,更优选为10n m~100nm,进一步优
选为10nm~60nm,尤其优选为15nm~60nm,最优选为18n m~40nm。
[0228] 阳极氧化皮膜中的微孔优选由大径孔部和小径孔部构成,该大径孔部从阳极氧化皮膜表面延伸至深度10nm~1,000nm的位置,该小径孔部与大径孔部的底部连通,且从连通
位置进一步延伸至深度20~2,000nm的位置。
[0229] 以下,对大径孔部及小径孔部进行详细叙述。
[0230] ‑大径孔部‑
[0231] 从色调再现性、印刷耐久性及刷子污染性的观点考虑,大径孔部的阳极氧化皮膜表面中的平均直径(平均开口直径)优选为7nm~150nm,更优选为15n m~150nm,进一步优
选为15nm~60nm,尤其优选为18nm~40nm。
[0232] 关于大径孔部的平均直径,用倍率15万倍的场发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F E‑SEM)2
以N=4张观察阳极氧化皮膜表面,在所得到的4张图像中,测定存在于400×600nm的范围
内的微孔(大径孔部)的直径(diameter),并计算为直径的算术平均值。
[0233] 另外,在大径孔部的形状不是圆形的情况下,使用圆当量直径。“当量圆直径”是指将开口部的形状假定为具有与开口部的投影面积相同的投影面积的圆时的圆的直径。
[0234] 大径孔部的底部优选位于从阳极氧化皮膜表面距深度70nm~1,000nm(以下,还称为深度A)处。即,大径孔部优选为从阳极氧化皮膜表面沿着深度方向(厚度方向)延伸70nm
~1,000nm的孔部。其中,从本发明所涉及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造方法的效果更优异的观
点考虑,深度A更优选90nm~850nm,进一步优选90nm~800nm,尤其优选90nm~600nm。
[0235] 另外,关于上述深度,拍摄阳极氧化皮膜的截面的照片(15万倍),测定 25个以上的大径孔部的深度,并将其计算为算术平均值。
[0236] 大径孔部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大致直管状(大致圆柱状) 及直径随着朝向深度方向(厚度方向)而变小的圆锥状,优选大致直管状。并且,大径孔部的底部的形
状并无特别限制,可以是曲面状(凸状),也可以是平面状。
[0237] 大径孔部的内径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与开口部的直径相同程度的大小或者小于开口部的直径。另外,大径孔部的内径可以与开口部的直径有1nm~10n m左右的差。
[0238] ‑小径孔部‑
[0239] 小径孔部为与大径孔部的底部连通,且从连通位置进一步沿着深度方向 (厚度方向)延伸的孔部。一个小径孔通常与一个大径孔部连通,但2个以上的小径孔部可以与一个
大径孔部的底部连通。
[0240] 小径孔部的连通位置处的平均直径优选为13nm以下,更优选为11nm以下,尤其优选为10nm以下。下限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5nm以上。
[0241] 关于小径孔部的平均直径,可通过如下方式来计算:用倍率15万倍的FE‑ SEM以N2
=4张观察阳极氧化皮膜20表面,在所得到的4张图像中,测定存在于 400×600nm的范围
内的微孔(小径孔部)的直径(diameter),并求出直径的算术平均值。另外,在大径孔部的深
度深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对阳极氧化皮膜的上部(具有大径孔部的区域)进行切割(例
如,通过氩气进行切割),然后用上述FE‑SEM观察阳极氧化皮膜20的表面,并求出小径孔部
的平均直径。
[0242] 另外,在小径孔部的形状不是圆形的情况下,使用圆当量直径。“当量圆直径”是指将开口部的形状假定为具有与开口部的投影面积相同的投影面积的圆时的圆的直径。
[0243] 小径孔部的底部优选位于从与上述大径孔部的连通位置(相当于上述的深度A)进一步沿着深度方向延伸至20nm~2,000nm的位置。换句话说,小径孔部为从与上述大径孔部
的连通位置进一步沿着深度方向(厚度方向)延伸的孔部,小径孔部的深度优选为20nm~2,
000nm,更优选为100nm~1,500nm,尤其优选为200nm~1,000nm。
[0244] 另外,关于上述深度,拍摄阳极氧化皮膜的截面的照片(5万倍),测定25个以上的小径孔部的深度,并将其计算为算术平均值。
[0245] 小径孔部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制,可举出大致直管状(大致圆柱状)及直径随着朝向深度方向而变小的圆锥状,优选大致直管状。并且,小径孔部的底部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制,
可以是曲面状(凸状),也可以是平面状。
[0246] 小径孔部的内径并无特别限制,但可以是与连通位置处的直径相同程度的大小,或者可以小于上述直径,也可以大于上述直径。另外,小径孔部的内径通常可以与开口部的
直径有1nm~10nm左右的差。
[0247] 大径孔部的阳极氧化皮膜表面上的平均直径与小径孔部的连通位置处的平均直径之比、(大径孔部的阳极氧化皮膜表面上的平均直径)/(小径孔部的连通位置处的平均直
径)优选为1.1~13,更优选为2.5~6.5。
[0248] 并且,大径孔部的深度与小径孔部的深度之比、(大径孔部的深度)/ (小径孔部的深度)优选0.005~50,更优选0.025~40。
[0249]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支承体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公知的方法。
[0250] 以下,例示支承体的制造方法,但当然并不限定于这些。
[0251] 作为铝支承体的制造方法,例如作为具备具有从图像记录层侧的表面沿着深度方向延伸的微孔的阳极氧化皮膜的铝支承体的制造方法,优选依次实施以下工序的制造方
法。(粗糙化处理工序)对铝板实施粗糙化处理的工序、(阳极氧化处理工序)对经粗糙化处
理的铝板进行阳极氧化的工序、(扩孔处理工序)使具有在阳极氧化处理工序中得到的阳极
氧化皮膜的铝板与酸水溶液或碱水溶液接触,扩大阳极氧化皮膜中的微孔的直径的工序
[0252] 以下,对各工序的步骤进行详细叙述。
[0253] ‑粗糙化处理工序‑
[0254] 粗糙化处理工序为对铝板的表面实施包括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粗糙化处理的工序。本工序优选在后述的阳极氧化处理工序之前实施,但若铝板的表面已具有优选的表面
形状,则无需特别实施该工序。
[0255] 关于粗糙化处理,可以仅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但也可以组合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与机械粗糙化处理和/或化学粗糙化处理来实施。
[0256] 在组合机械粗糙化处理和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情况下,优选在机械粗糙化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257] 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优选在以硝酸盐酸为主体的水溶液中使用直流(DC) 或交流(AC)来进行。
[0258] 机械粗糙化处理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但例如可举出日本特公昭50‑04004 7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方法。
[0259] 化学粗糙化处理也并无特别限制,可举出公知的方法。
[0260] 优选在机械粗糙化处理之后,实施以下化学蚀刻处理。
[0261] 在机械粗糙化处理之后实施的化学蚀刻处理是为了如下目的而进行:使铝板的表面的凹凸形状的边缘部分光滑,防止印刷时的油墨附着(catching o n),从而提高印刷版
的防污性,并且去除残留在表面上的研磨材料粒子等不必要的物质。
[0262] 作为化学蚀刻处理,可举出使用酸的蚀刻及使用碱的蚀刻,作为在蚀刻效率方面特别优异的方法,可举出使用碱水溶液的化学蚀刻处理(以下,还称为“碱蚀刻处理”。)。
[0263] 碱水溶液中所使用的碱剂并无特别限制,但例如可举出苛性钠、苛性、偏硅酸钠、碳酸钠、铝酸钠及葡萄糖酸钠。
[0264] 碱水溶液可以包含铝离子。
[0265] 碱水溶液的碱剂的浓度优选0.01质量%以上,更优选3质量%以上,并且优选30质量%以下。
[0266] 在实施了碱蚀刻处理的情况下,为了去除通过碱蚀刻处理产生的产物,优选使用低温的酸性水溶液来实施化学蚀刻处理(以下,还称为“除污处理”。)。
[0267] 酸性水溶液中所使用的酸并无特别限制,但例如可举出硫酸、硝酸及盐酸。并且,酸性水溶液的温度优选20℃~80℃。
[0268] 作为粗糙化处理工序,优选按以下所示的顺序实施A方式或B方式中所示的处理的方法。
[0269] ‑A方式‑
[0270] (2)使用了碱水溶液的化学蚀刻处理(第1碱蚀刻处理)
[0271] (3)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化学蚀刻处理(第1除污处理)
[0272] (4)使用了以硝酸为主体的水溶液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第1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273] (5)使用了碱水溶液的化学蚀刻处理(第2碱蚀刻处理)
[0274] (6)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化学蚀刻处理(第2除污处理)
[0275] (7)以盐酸为主体的水溶液中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第2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276] (8)使用了碱水溶液的化学蚀刻处理(第3碱蚀刻处理)
[0277] (9)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化学蚀刻处理(第3除污处理)
[0278] ‑B方式‑
[0279] (10)使用了碱水溶液的化学蚀刻处理(第4碱蚀刻处理)
[0280] (11)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化学蚀刻处理(第4除污处理)
[0281] (12)使用了以盐酸为主体的水溶液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第3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282] (13)使用了碱水溶液的化学蚀刻处理(第5碱蚀刻处理)
[0283] (14)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化学蚀刻处理(第5除污处理)
[0284] 根据需要,可以在上述A方式的(2)处理前或B方式的(10)处理前,实施(1)机械粗糙化处理。
[0285] 第1碱蚀刻处理及第4碱蚀刻处理中的铝板的溶解量优选0.5g/m2~30g/m2,更优选2 2
1.0g/m~20g/m。
[0286] 作为A方式中的第1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所使用的以硝酸为主体的水溶液,可举出在使用了直流或交流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使用的水溶液。例如,可举出在1g/L~100g/L
的硝酸水溶液中添加硝酸铝、硝酸钠或硝酸铵等而得到的水溶液。
[0287] 作为A方式中的第2电化学粗糙化处理及B方式中的第3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所使用的以盐酸为主体的水溶液,可举出在使用了直流或交流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使用的水
溶液。例如,可举出在1g/L~100g/L的盐酸水溶液中添加0g/L~30g/L的硫酸而得到的水溶
液。另外,可以在该溶液中进一步添加硝酸铝、硝酸钠及硝酸铵等硝酸离子;氯化铝、氯化钠氯化铵等盐酸离子。
[0288] 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交流电源波形能够使用正弦波、矩形波、梯形波及三形波等。频率优选0.1Hz~250Hz。
[0289] 图1是表示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所使用的交替波形电流波形图的一例的图表。
[0290] 图1中,ta为阳极反应时间,tc为阴极反应时间,tp为电流从0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Ia为阳极循环侧的峰值时的电流,Ic为阴极循环侧的峰值时的电流。在梯形波中,电流
从0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tp优选1msec~10msec。用于电化学粗糙化的交流的一个循环的条
件优选:铝板的阳极反应时间ta与阴极反应时间tc之比tc/ta为1~20,铝板为阳极时的电
量Qc与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Qa之比Qc/Qa为0.3~20,阳极反应时间ta在5msec~1,000msec
的范围内。关于电流密度,梯形波的电流峰值的阳极循环侧Ia、阴极循环侧Ic 均优选10~
2
200A/dm 。Ic/Ia优选0.3~20。在电化学粗糙化结束的时点的参与铝板的阳极反应的总电
2 2
量优选25C/dm~1,000C/dm。
[0291] 在使用了交流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能够使用图2中所示的结构的装置。
[0292] 图2是表示使用了交流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的径向型单元的一例的侧视图。
[0293] 图2中,50为主电解槽,51为交流电源,52为径向鼓辊,53a及53b为主极,54为电解液供给口,55为电解液,56为狭缝,57为电解液通路,58为辅助阳极,60为辅助阳极槽,W为铝板。在使用2个以上的电解槽时,电解条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294] 将铝板W卷装于浸渍于主电解槽50中而配置的径向鼓辊52,并在输送过程中通过与交流电源51连接的主极53a及主极53b进行电解处理。电解液55 从电解液供给口54通过
狭缝56并被供给至径向鼓辊52与主极53a及主极53b 之间的电解液通道57。对于在主电解
槽50中进行了处理的铝板W,接着在辅助阳极槽60中进行电解处理。在该辅助阳极槽60中辅
助阳极58与铝板W对置配置,电解液55以在辅助阳极58与铝板W之间的空间流动的方式被供
给。
[0295] 从容易制造规定的印刷用原版的观点出发,第2碱蚀刻处理中的铝板的溶解量优2 2 2
选1.0g/m以上,更优选2.0g/m~10g/m。
[0296] 从容易制造规定的印刷用原版的观点出发,第3碱蚀刻处理及第4碱蚀刻处理中的2 2 2 2
铝板的溶解量优选0.01g/m~0.8g/m,更优选0.05g/m~0.3g/m。
[0297] 在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化学蚀刻处理(第1~第5除污处理)中,可优选使用包含磷酸,硝酸,硫酸,铬酸,盐酸或包含它们中的两种以上的酸的混合酸的酸性水溶液。
[0298] 酸性水溶液的酸的浓度优选0.5质量%~60质量%。
[0299] ‑阳极氧化处理工序‑
[0300] 关于阳极氧化处理工序的步骤,只要可得到上述的微孔,则并无特别限制,可举出公知的方法。
[0301] 在阳极氧化处理工序中,能够将硫酸、磷酸及草酸等的水溶液用作电解池。例如,硫酸的浓度可举出100g/L~300g/L。
[0302] 阳极氧化处理的条件可根据所使用的电解液适当地设定,但例如可举出液温5℃2 2 2 2
~70℃(优选为10℃~60℃)、电流密度0.5A/dm~60A/dm (优选为5 A/dm ~60A/dm)、电
2
压1V~100V(优选为5V~50V)、电解时间1秒~100秒 (优选为5秒~60秒)及皮膜量0.1g/m
2 2 2
~5g/m(优选为0.2g/m~3g/m)。
[0303] ‑扩孔处理‑
[0304] 扩孔处理为扩大存在于通过上述的阳极氧化处理工序形成的阳极氧化皮膜中的微孔的直径(孔径)的处理(孔径扩大处理)。
[0305] 扩孔处理能够通过使通过上述的阳极氧化处理工序得到的铝板与酸水溶液或碱水溶液接触来进行。接触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浸渍法及喷涂法。
[0306] 支承体中能够根据需要在背面设置含有日本特开平5‑04588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日本特开平6‑035174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硅的烷氧基化合物的背涂层。
[0307] 以下,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的一方式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进行记载。
[0308] [平版印刷版原版]
[0309] 本发明所涉及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在支承体的印刷面侧具有图像记录层。平版印刷版原版可以根据需要而在支承体与图像记录层之间具有底涂层,且在图像记录层上具有保
护层。平版印刷版原版中的图像记录层或保护层为相当于上述印刷用原版中的包含粒子的
层的层。
[0310] <图像记录层>
[0311] 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图像记录层优选包含红外线吸收剂、聚合引发剂、聚合性化合物及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可以作为图像记录层的粘合剂聚合物而发挥作用,也可
以作为粒子形状的高分子化合物而存在于图像记录层中。
[0312] 作为上述高分子化合物,优选包含苯乙烯和/或丙烯腈作为构成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
[0313] 作为上述苯乙烯,可举出苯乙烯、对甲基苯乙烯、对甲氧基苯乙烯、β‑ 甲基苯乙烯、对甲基‑β‑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甲氧基‑β‑甲基苯乙烯等,优选苯乙烯。
[0314] 作为上述丙烯腈,可举出(甲基)丙烯腈等,优选丙烯腈。
[0315]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中的优选的一方式,图像记录层为含有红外线吸收剂、聚合引发剂、聚合性化合物及粘合剂聚合物的图像记录层 (以下,还称为“图像
记录层A”。)。
[0316]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中的优选的另一方式,图像记录层为含有红外线吸收剂、聚合引发剂、聚合性化合物及粒子形状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图像记录层(以下,
还称为“图像记录层B”。)。
[0317]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中的优选的又一方式,图像记录层为含有红外线吸收剂及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的图像记录层(以下,还称为“图像记录层C”。)。
[0318] (图像记录层A)
[0319] 图像记录层A含有红外线吸收剂、聚合引发剂、聚合性化合物及粘合剂聚合物。以下,对图像记录层A的构成成分进行说明。
[0320] (红外线吸收剂)
[0321] 红外线吸收剂具有将所吸收的红外线转换为热的功能和通过红外线而被激发并向后述的聚合引发剂电子移动和/或能量移动的功能。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红外线吸收剂优
波长760nm~1200nm下具有极大吸收的染料或颜料,更优选染料。
[0322] 作为染料,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14‑104631号公报的0082~0088段中所记载的染料。
[0323] 作为颜料的平均粒径,优选0.01μm~1μm,更优选0.01μm~0.5μm。分散颜料时,能够使用油墨制造或调色剂制造等中所使用的公知的分散技术。详细内容记载于“最新颜料应用技术”(CMC出版,1986年刊)等。
[0324] 红外线吸收剂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0325]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红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为0.05质量%~30 质量%,更优选为0.1质量%~20质量%,尤其优选为0.2质量%~10质量%。
[0326] (聚合引发剂)
[0327] 聚合引发剂为引发并促进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的化合物。作为聚合引发剂,能够使用公知的热聚合引发剂、具有键离解能较小的键的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等。具体而言,
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14‑104631号公报的0092~0106段中所记载的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0328] 聚合引发剂中,作为优选的化合物,可举出鎓盐。其中,尤其优选举出碘嗡盐及锍盐。在每一种盐中优选的具体化合物与日本特开2014‑104631号公报的0104~0106段中所
记载的化合物相同。
[0329]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50质量%,更优选为0.5质量%~30质量%,尤其优选为0.8质量%~20质量%。在该范围内可得到更良
好的灵敏度和印刷时的非图像部的更良好的耐污性。
[0330] [聚合性化合物‑2]
[0331] 聚合性化合物为具有至少一个烯属不饱和键的加成聚合性化合物,优选选自具有至少一个末端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更优选选自具有两个以上的末端烯属不饱和键的化
合物。这些例如具有单体、预聚物、即二聚体、三聚体及低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等化学形态。
[0332] 作为单体的例子,可举出不饱和羧酸(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巴豆酸、异巴豆酸、马来酸等)、其酯类、酰胺类,优选使用不饱和羧酸和多元醇化合物的酯、不饱和羧酸和多元胺化合物的酰胺类。并且,还优选使用羟基或氨基、巯基等具有亲核性取代基的不饱和羧酸酯或酰胺类与单官能或多官能异氰酸酯类或环氧类的加成反应物及与单官能
或多官能羧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物等。并且,还优选异氰酸酯基或、环氧基等具有亲电子性取
代基的不饱和羧酸酯或酰胺类与单官能或多官能醇类、胺类、硫醇类的加成反应物,更优选
卤素基或、甲苯磺酰氧基等具有脱离性取代基的不饱和羧酸酯或酰胺类与单官能或多官能
醇类、胺类、硫醇类的取代反应物。
[0333] 作为另一例,还能够使用替换为不饱和膦酸、苯乙烯、乙烯基醚等来代替上述不饱和羧酸的化合物组。这些记载于包含日本特表2006‑50838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87344
号公报、日本特开2008‑25685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 ‑34222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
17929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17929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17929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
29493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 243493号公报、日本特开2002‑275129号公报、日本特开
2003‑06413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28018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333321号公报的参考文献。
[0334] 可举出多元醇化合物和不饱和羧酸的酯单体的具体例,作为丙烯酸酯,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亚甲基二醇二丙烯酸酯、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山
梨糖醇三丙烯酸酯、异氰脲酸环氧乙烷(EO) 改性三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低聚物等。作
为甲基丙烯酸酯,可举出四亚甲基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
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双〔对‑(3‑甲基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二甲基甲烷、双〔对‑(甲基丙烯酰氧基乙氧基)苯基〕二甲基甲烷等。并且,可举出多元胺化合物和不饱和羧酸的酰胺单体的具体例,有亚甲基双丙
烯酰胺、亚甲基双甲基丙烯酰胺、1,6‑六亚甲基双丙稀酰胺、1,6‑六亚甲基双甲基丙烯酰
胺、二乙烯三胺三丙烯酰胺、亚二甲苯基双丙烯酰胺、亚二苯基双甲基丙烯酰胺等。
[0335] 利用异氰酸酯与羟基的加成反应而制造的氨基甲酸酯系加成聚合性化合物也为较佳,作为这种具体例,例如可举出对日本特公昭48‑04170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使在1分子
中具有2个以上的异氰酸酯基的聚异氰酸酯化合物与由下述式(b)表示的含有羟基的乙烯
基单体加成的在1分子中含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乙烯基的乙烯基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等。
[0336] CH2=C(Rb4)COOCH2CH(Rb5)OH (b)
[0337] 其中,Rb4及Rb5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0338] 如日本特开昭51‑037193号公报、日本特公平2‑032293号公报、日本特公平2‑016765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344997号公报、日本特开2006‑065210 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或日本特公昭58‑049860号公报、日本特公昭56‑017654号公报、日本特公昭62‑039417号公报、日本特公昭62‑039 41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0‑25021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09413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具有环氧乙烷系骨架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化合物类、或美
国专利第7153 632号说明书、日本特表平8‑50595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293221号公报、日本特开2007‑293223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具有亲水基的聚氨酯丙烯酸酯化合物类也为较
佳。
[0339] 上述中,从显影性所涉及的亲水性和印刷耐久性所涉及的聚合能力的平衡优异的观点考虑,尤其优选异氰脲酸环氧乙烷改性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在分子内具有氨基甲酸酯键
或脲键的化合物。
[0340] 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仅使用1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0341] 聚合性化合物的结构、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添加量等的使用方法的详细内容可对应于最终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性能设计而任意设定。
[0342]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聚合性化合物的含量优选5质量%~75质量%,更优选10质量%~70质量%,尤其优选15质量%~60质量%。
[0343] (粘合剂聚合物)
[0344] 粘合剂聚合物主要以提高图像记录层的膜强度为目的而使用。粘合剂聚合物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聚合物,优选具有皮膜性的聚合物。其中,优选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醛
树脂、聚氨酯树脂等。
[0345] 作为较佳的粘合剂聚合物,可举出如日本特开2008‑19501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在主链或侧链具有用于提高图像部的皮膜强度的交联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优选在侧链具有的
聚合物。通过交联性基团在聚合物分子间形成交联,并促进固化。
[0346] 作为交联性官能团,优选(甲基)丙烯酸基、乙烯基、烯丙基、苯乙烯基等烯属不饱和基团或环氧基等,交联性官能团能够通过高分子反应或共聚合而导入于聚合物。例如,能
够利用在侧链具有羧基的丙烯酸聚合物或聚氨酯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反应,或具有
环氧基的聚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等含有烯属不饱和基团的羧酸的反应。
[0347] 粘合剂聚合物中的交联性基团的含量对每1g粘合剂聚合物,优选为0.1~ 10.0mmol,更优选为0.25~7.0mmol,尤其优选为0.5~5.5mmol。
[0348] 并且,粘合剂聚合物优选具有亲水性基团。亲水性基团有助于向图像记录层赋予机上显影性。尤其,通过使交联性基团与亲水性基团共存,可兼备印刷耐久性和机上显影
性。
[0349] 作为亲水性基团,例如,可举出羟基、羧基、环氧烷结构、氨基、铵基、酰胺基、磺基、磷酸基等。其中,优选具有1个~9个碳原子数2或3的环氧烷单元的环氧烷结构。向粘合剂聚合物赋予亲水性基团时,例如能够通过将具有亲水性基团的单体共聚合来进行。
[0350] 为了控制着墨性,粘合剂聚合物中还能够导入烷基、芳基、芳烷基、烯基等亲油性基团。例如,能够通过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含亲油性基团的单体共聚合来进行。
[0351] 粘合剂聚合物优选质均分子量(Mw)为2,000以上,更优选为5,0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0~300,000。
[0352]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粘合剂聚合物的含量优选3质量%~90质量%,更优选5质量%~80质量%,进一步优选10质量%~70质量%。
[0353] 作为粘合剂聚合物的优选例,可举出在侧链具有聚氧化烯链的高分子化合物。通过在图像记录层含有高分子化合物(以下,还称为“含POA链高分子化合物”。),润版液的浸透性得到促进,且机上显影性得到提高,该高分子化合物在侧链具有聚氧化烯链。
[0354] 作为构成含POA链高分子化合物的主链的树脂,可举出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氨酯树脂、聚脲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酚醛清漆型酚醛系树脂、聚酯树脂、合成橡胶、天然橡胶等,尤其优选丙烯酸树脂。
[0355] 另外,在本发明中,“主链”表示在构成树脂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中相对最长的连接链,“侧链”表示从主链分支的分子链。
[0356] 含POA链高分子化合物为实质上不包含全氟烷基的化合物。“实质上不包含全氟烷基”为高分子化合物中作为全氟烷基而存在的氟原子的质量比小于0. 5质量%,优选不包
含氟原子。氟原子的质量比可通过元素分析法测定。
[0357] 并且,“全氟烷基”为烷基的所有氢原子被氟原子取代的基团。
[0358] 作为聚氧化烯链中的环氧烷(氧亚烷基)优选碳原子数为2~6的环氧烷,更优选环氧乙烷(氧乙烯)或环氧丙烷(氧丙烯),进一步优选环氧乙烷。
[0359] 聚氧化烯链、即聚环氧烷部位中的环氧烷的重复数优选2~50,更优选 4~25。
[0360] 环氧烷的重复数为2以上,则可充分提高润版液的浸透性,并且,重复数为50以下,则印刷耐久性不会因磨损而降低,因此优选。
[0361] 关于聚环氧烷部位,优选日本特开2014‑104631号公报的0060~0062段中所记载的结构。
[0362] 为了提高图像部的皮膜强度,含POA链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具有交联性。关于具有交联性的含POA链高分子化合物,记载在日本特开2014‑104631号公报的0063~0072段中。
[0363] 相对于构成含POA链高分子化合物的总重复单元,具有聚(环氧烷)部位的重复单元的比率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0.5摩尔%~80摩尔%,更优选为0.5 摩尔%~50摩尔%。
关于含POA链高分子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日本特开201 4‑104631号公报的0075~0076
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
[0364] 含POA链高分子化合物能够根据需要而同时使用日本特开2008‑19501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聚丙烯酸、聚乙烯醇等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并且,还能够同时使用亲油性高分子
化合物和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
[0365] 含POA链高分子化合物在图像记录层中的形态为如下:作为发挥连接图像记录层成分的功能的粘合剂而存在,除此以外,还可以以粒子形状存在。在以粒子形状存在的情况
下,平均粒径优选在10nm~1,000nm的范围内,更优选在 20nm~300nm的范围内,尤其优选
在30nm~120nm的范围内。
[0366]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含POA链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3质量%~90质量%,更优选为5质量%~80质量%。若在上述范围内,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兼备润版液的浸
透性和图像形成性。
[0367] 作为粘合剂聚合物的另一优选例,可举出具有以6官能以上且10官能以下的多官能硫醇作为核,并通过硫醚键键合到该核的聚合物链,且该聚合物链具有聚合性基团的高
分子化合物(以下,还称为星型高分子化合物)。作为星型高分子化合物,例如能够优选使用
日本特开2012‑14855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化合物。
[0368] 关于星型高分子化合物,可举出在主链或侧链,优选在侧链具有如日本特开2008‑195018号公报中所记载的用于提高图像部的皮膜强度的烯属不饱和键等聚合性基团的化
合物。通过聚合性基团在聚合物分子间形成交联,且促进固化。
[0369] 作为聚合性基团,优选(甲基)丙烯酸基、乙烯基、烯丙基、苯乙烯基等烯属不饱和基团或环氧基等,从聚合反应性的观点考虑,更优选(甲基)丙烯酸基、乙烯基或苯乙烯基,
尤其优选(甲基)丙烯酸基。这些基团能够通过高分子反应或共聚合而导入于聚合物。例如,
能够利用在侧链具有羧基的聚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反应或具有环氧基的聚合
物与甲基丙烯酸等含烯属不饱和基团的羧酸的反应。这些基团可以同时使用。
[0370] 星型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交联性基团的含量对每1g星型高分子化合物,优选为0.1mmol~10.0mmol,更优选为0.25mmol~7.0mmol,尤其优选为0.5mmo l~5.5mmol。
[0371] 并且,星型高分子化合物优选还具有亲水性基团。亲水性基团有助于向图像记录层赋予机上显影性。尤其,通过使聚合性基团与亲水性基团共存,可兼备印刷耐久性和显影
性。
[0372] 作为亲水性基团,可举出‑SO3M1、‑OH、‑CONR1R2(M1表示氢原子、金属离子、铵离子或1 2 1 2 +
鏻离子,R及R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烯基、芳基。R与R 可以键合而形成环。)、‑N
3 4 5 ‑ 3 5 ‑
RRR X (R ~R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X 表示抗衡阴离子。)、‑(CH2CH2O)nR
及‑(C3H6O)mR。
[0373] 上述式中,n及m分别独立地表示1~100的整数,R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18的烷基。
[0374] 在此,星型高分子化合物为在侧链具有聚氧化烯链(例如,‑(CH2CH2O)nR 及‑(C3H6O)mR)的星型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下,这种星型高分子化合物为在侧链具有上述聚氧
化烯链的高分子化合物。
[0375] 这些亲水性基团中,优选‑CONR1R2、‑(CH2CH2O)nR或‑(C3H6O)mR,更优选 ‑CONR1R2或‑(CH2CH2O)nR,尤其优选‑(CH2CH2O)nR。而且,‑(CH2CH2O)nR中, n更优选1~10,尤其优选1~4。并且,R更优选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4的烷基,尤其优选氢原子或甲基。这些亲水性基团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0376] 并且,星型高分子化合物优选实质上不具有羧酸基、磷酸基、膦酸基。具体而言,优选小于0.1mmol/g,更优选小于0.05mmol/g,尤其优选为0.03mmol /g以下。这些酸基小于0.1mmol/g时显影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0377] 并且,为了抑制着墨性,星型高分子化合物中可导入烷基、芳基、芳烷基、烯基等亲油性基团。具体而言,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含亲油性基团的单体共聚即可。
[0378] 作为星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日本特开2014‑104631号公报的 0153~0157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
[0379] 存在上述多官能硫醇化合物的情况下,星型高分子化合物能够通过将构成聚合物链的上述单体自由聚合等公知的方法来合成。
[0380] 星型高分子化合物的质均分子量优选5,000~500,000,更优选10,000~2 50,000,尤其优选20,000~150,000。在该范围内,机上显影性及印刷耐久性变得更加良好。
[0381] 星型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并且,可以与通常的直链型粘合剂聚合物同时使用。
[0382]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星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含有率优选5质量%~9 5质量%,更优选10质量%~90质量%以下,尤其优选15~85质量%以下。
[0383] 尤其,从润版液的浸透性得到促进,机上显影性得到提高的方面考虑,优选日本特开2012‑148555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星型高分子化合物。
[0384] (其他成分)
[0385] 图像记录层A中能够根据需要而含有以下所记载的其他成分。
[0386] (1)低分子亲水性化合物
[0387] 为了不降低印刷耐久性而提高机上显影性,图像记录层可以含有低分子亲水性化合物。
[0388] 作为低分子亲水性化合物,例如作为水溶性有机化合物,可举出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等乙二醇类及其醚或酯衍生物类、甘油、季戊四醇、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等多元醇类、三乙醇胺、二乙醇胺、单乙醇胺等有机胺类及其盐、烷基磺酸对甲苯磺酸、苯磺酸等有机磺酸类及其盐、烷基氨基磺酸等有机氨基磺酸类
及其盐、烷基硫酸、烷基醚硫酸等有机硫酸类及其盐、苯基膦酸等有机膦酸类及其盐、酒石
酸、草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葡萄糖酸、氨基酸类等有机羧酸类及其盐、甜菜碱类等。
[0389] 这些中,优选含有选自包含多元醇类、有机硫酸盐类、有机磺酸盐类及甜菜碱类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0390] 作为有机磺酸盐的具体化合物,可举出日本特开2007‑276454号公报的00 26~0031段、日本特开2009‑154525号公报的0020~0047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等。盐可以为钾
盐、锂盐。
[0391] 作为有机硫酸盐,可举出日本特开2007‑276454号公报的0034~0038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
[0392] 作为甜菜碱类,优选为针对氮原子的烃取代基的碳原子数为1~5的化合物,作为具体例,可举出三甲基铵醋酸盐、二甲基丙基铵醋酸盐、3‑羟基‑4‑ 三甲基铵丁酸盐、4‑(1‑吡啶基)丁酸盐、1‑羟基乙基‑1‑咪唑醋酸盐、三甲基铵甲烷磺酸盐、二甲基丙基铵甲烷磺酸盐、3‑三甲基铵基‑1‑丙烷磺酸盐、3 ‑(1‑吡啶基)‑1‑丙烷磺酸盐等。
[0393] 低分子亲水性化合物由于疏水性部分的结构小,因此润版液不会浸透于图像记录层曝光部(图像部)而降低图像部的疏水性或皮膜强度,且能够良好地维持图像记录层的受
墨性或印刷耐久性。
[0394]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低分子亲水性化合物的添加量优选0.5质量%~20质量%,更优选1质量%~15质量%,进一步优选2质量%~10质量%。在该范围内可得到良
好的机上显影性及印刷耐久性。
[0395] 低分子亲水性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0396] (2)感脂化剂
[0397] 为了提高着墨性,图像记录层中能够使用鏻化合物、含氮低分子化合物、含铵基聚合物等感脂化剂。尤其,保护层中含有无机质层状化合物的情况下,这些化合物作为无机质
层状化合物的表面涂覆剂而发挥功能,并具有防止因无机质层状化合物而印刷中途的着墨
性降低的作用。
[0398] 鏻化合物、含氮低分子化合物、含铵基聚合物的具体内容记载在日本特开 2014‑104631号公报的0184~0190段中。
[0399]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感脂化剂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30.0质量%,更优选为0.1质量%~15.0质量%,尤其优选为1质量%~10质量%。
[0400] (3)其他成分
[0401] 图像记录层中作为其他成分,还能够含有表面活性剂着色剂、印出剂、聚合抑制剂、高级脂肪酸衍生物、增塑剂、无机粒子、无机质层状化合物、共增感剂、链转移剂等。具体而言,能够优选使用日本特开2008‑284817号公报的0114~0159段、日本特开2006‑091479
号公报的0023~0027段、美国专利公开第2008/0311520号说明书的0060段中所记载的化合
物及添加量。
[0402] (图像记录层A的形成)
[0403] 图像记录层A通过如下形成:例如,如日本特开2008‑195018号公报的01 42~0143段中所记载,将必要的上述各成分分散或溶解于公知的溶剂来制备涂布液,在支承体上将
该涂布液直接或隔着底涂层并通过棒涂布机涂布等公知的方法进行涂布并干燥。涂布、干
2
燥后得到的支承体上的图像记录层涂布量(固体成分)根据用途而不同,优选0.3g/m ~
2
3.0g/m。在该范围内,可得到良好的灵敏度和图像记录层的良好的皮膜特性。
[0404] ‑图像记录层B‑
[0405] 图像记录层B含有红外线吸收剂、聚合引发剂、聚合性化合物及粒子形状高分子化合物。以下,对图像记录层B的构成成分进行说明。
[0406] 关于图像记录层B中的红外线吸收剂、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能够同样使用图像记录层A中所记载的红外线吸收剂、聚合引发剂及聚合性化合物。
[0407] (粒子形状的高分子化合物)
[0408] 粒子形状的高分子化合物优选选自包含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热反应性聚合物粒子、具有聚合性基团的聚合物粒子、内含疎水性化合物的微胶囊及微凝胶 (交联聚合物粒
子)的组中。其中,优选具有聚合性基团的聚合物粒子及微凝胶。尤其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粒子形状高分子化合物至少包含一个烯属不饱和聚合性基团。由于存在这种粒子形状高分子
化合物,可得到提高曝光部的印刷耐久性及未曝光部分的机上显影性的效果。
[0409] 并且,粒子形状的高分子化合物优选为热塑性聚合物粒子。
[0410] 作为热塑性聚合物粒子,优选1992年1月的Research Disclosure No.33 303、日本特开平9‑12338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13185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17124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171250号公报及欧洲专利第931647号说明书等中所记载的热塑性聚合物粒子。
[0411] 作为构成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的聚合物的具体例,能够举出乙烯、苯乙烯、氯乙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偏二氯乙烯、丙烯腈、乙烯咔唑、具有聚亚烷基结构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等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
物。优选能够举出聚苯乙烯、包含苯乙烯及丙烯腈的共聚物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热塑性聚
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0. 01μm~3.0μm。
[0412] 作为热反应性聚合物粒子,可举出具有热反应性基的聚合物粒子。热反应性聚合物粒子通过基于热反应的交联及此时的官能团变化而形成疏水化区域。
[0413] 作为具有热反应性基团的聚合物粒子中的热反应性基团,若可形成化学键,则可以为进行任何反应的官能团,优选为聚合性基团,作为其例,优选举出进行自由聚合反应的
烯属不饱和基团(例如,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等)、阳离子聚合性基团
(例如,乙烯基、乙烯氧基、环氧基、氧杂环丁基等)、进行加成反应的异氰酸酯基或其嵌段
物、环氧基、乙烯氧基及作为这些的反应对象的具有活性氢原子的官能团(例如,氨基、羟
基、羧基等)、进行缩合反应的羧基及作为反应对象的羟基或氨基、进行开环加成反应的酸
酐及作为反应对象的氨基或羟基等。
[0414] 作为微胶囊,例如如日本特开2001‑277740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27774 2号公报中所记载,在微胶囊内含图像记录层的构成成分的至少一部分。图像记录层的构成成分还
能够在微胶囊外含有。含有微胶囊的图像记录层的优选方式为如下结构,即在微胶囊内含
疏水性构成成分,且在微胶囊外含有亲水性构成成分。
[0415] 微凝胶(交联聚合物粒子)能够在其表面或内部的至少一方含有图像记录层的构成成分的一部分。尤其,从图像形成灵敏度或印刷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在其表面具有自
由聚合性基团的反应性微凝胶。
[0416] 将图像记录层的构成成分微胶囊化或微凝胶化时,能够应用公知的方法。
[0417] 并且,作为粒子形状的高分子化合物,从印刷耐久性、防污性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考虑,优选通过作为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的多元酚化合物和异佛尔二异氰酸酯
的加成物的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及具有活性氢的化合物的反应而得到的聚合物粒子。
[0418] 作为上述多元酚化合物,优选具备多个具有酚性羟基的苯环的化合物。
[0419] 作为具备具有上述活性氢的化合物的化合物,优选多元醇化合物或多胺化合物,更优选多元醇化合物,进一步优选选自包含丙二醇、甘油及三羟甲基丙烷的组中的至少一
种化合物。
[0420] 作为通过作为在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羟基的多元酚化合物和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的加成物的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及具有活性氢的化合物的反应而得到的树脂的粒子,优
选举出日本特开2012‑206495号公报的0032~0095段中所记载的聚合物粒子。
[0421] 而且,作为粒子形状的高分子化合物,从印刷耐久性及耐溶剂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具有疏水性主链,并包含i)具有与上述疏水性主链直接键合的氰基侧基的构成单元及ii)
具有包含亲水性聚烯化氧链段的侧基的构成单元这两者。
[0422] 作为上述疏水性主链,可优选地举出丙烯酸树脂链。
[0423] 作为上述氰基侧基的例,可优选地举出‑[CH2CH(C≡N)‑]或‑[CH2C(CH3) (C≡N)‑]。
[0424] 并且,具有上述氰基侧基的构成单元能够从乙烯系不饱和型单体、例如丙烯腈或甲基丙烯晴或从它们的组合轻松地衍生。
[0425] 并且,作为上述亲水性聚烯化氧链段中的环氧烷,优选为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更优选为环氧乙烷。
[0426] 上述亲水性聚烯化氧链段中的环氧烷结构的重复数优选为10~100,更优选为25~75,进一步优选为40~50。
[0427] 作为具有疏水性主链,并包含i)具有与上述疏水性主链直接键合的氰基侧基的构成单元及ii)具有包含亲水性聚烯化氧链段的侧基的构成单元这两者的树脂的粒子,可优
选地举出日本特表2008‑503365号公报的0039~0068段中所记载的粒子。
[0428] 粒子形状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平均粒径优选0.01μm~3.0μm,更优选0.03 μm~2.0μm,进一步优选0.10μm~1.0μm。在该范围内,可得到良好的分辨率和经时稳定性。
[0429]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粒子形状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优选5质量%~90质量%。
[0430] (其他成分)
[0431] 图像记录层B中能够根据需要而含有上述图像记录层A中所记载的其他成分。
[0432] (图像记录层B的形成)
[0433] 关于图像记录层B的形成,能够应用形成上述图像记录层A的记载。
[0434] ‑图像记录层C‑
[0435] 图像记录层C含有红外线吸收剂及热塑性聚合物粒子。以下,对图像记录层C的构成成分进行说明。
[0436] (红外线吸收剂)
[0437] 图像记录层C中所包含的红外线吸收剂优选为在波长760nm~1,200nm的范围内具有极大吸收的染料或颜料。更优选染料。
[0438] 作为染料,能够利用市售的染料及文献(例如“染料便览”有机合成化学协会编辑,昭和45年刊,“化学工业”1986年5月号P.45~51的“近红外吸收色素”,“90年代功能性色素的开发和市场动向”第2章2.3项(CMC出版,1990年刊))或日本专利中所记载的公知的染料。
具体而言,优选偶氮染料、金属络盐偶氮染料、吡唑啉酮偶氮染料、蒽醌染料、酞菁染料、碳鎓染料、醌亚胺染料、聚次甲基染料、花青染料等红外线吸收染料。
[0439] 这些中,添加于图像记录层C时尤其优选的染料为具有水溶性基的红外线吸收染料。
[0440] 以下示出红外线吸收染料的具体例,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0441] [化学式1]
[0442]
[0443] [化学式2]
[0444]
[0445] 作为颜料,能够利用市售的颜料及比色指数(C.I.)便览、“最新颜料便览”(日本颜料技术协会编,1977年刊),“最新颜料应用技术”(CMC出版, 1986年刊),“印刷油墨技术”(CMC出版,1984年刊)中所记载的颜料。
[0446] 颜料的粒径优选0.01μm~1μm,更优选0.01μm~0.5μm。作为分散颜料的方法,能够使用油墨制造或调色剂制造等中所使用的公知的分散技术。详细内容记载于“最新颜料应用技术”(CMC出版,1986年刊)。
[0447]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红外线吸收剂的含量优选为0.1质量%~30 质量%,更优选为0.25质量%~25质量%,尤其优选为0.5质量%~20质量%。若在上述范围
内,则不会损害图像记录层的膜强度且可得到良好的灵敏度。
[0448] (热塑性聚合物粒子)
[0449] 热塑性聚合物粒子优选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60℃~250℃。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的Tg更优选70℃~140℃,进一步优选80℃~120℃。
[0450] 作为Tg为60℃以上的热塑性聚合物粒子,例如作为较佳的粒子能够举出 1992年1月的Reseach Disclosure No.33303、日本特开平9‑12338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13185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17124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17 1250号公报及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
931647号公报等中所记载的热塑性聚合物粒子。
[0451] 具体而言,能够例示由乙烯、苯乙烯、氯乙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偏二氯乙烯、丙烯腈、乙烯咔唑等单体构成的均聚物或共聚物或它们的混合物等。作为优选例,可举出聚苯乙烯、包含苯乙烯及丙烯腈的共聚物、或聚甲基
丙烯酸甲酯等。
[0452] 从分辨率及经时稳定性的观点考虑,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 0.005μm~2.0μm。该值还可作为混合有两种以上的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的情况下的平均粒径而应
用。平均粒径更优选为0.01μm~1.5μm,尤其优选为0.05 μm~1.0μm。混合有两种以上的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的情况下的多分散性优选为0.2以上。平均粒径及多分散性可通过激光散
射法来计算。
[0453] 可以混合使用两种以上的热塑性聚合物粒子。具体而言,可举出使用粒子尺寸不同的至少两种或使用Tg不同的至少两种的情况。通过混合使用两种以上,图像部的皮膜固
化性进一步提高,作为平版印刷版的情况下,印刷耐久性进一步提高。
[0454] 例如,作为热塑性聚合物粒子使用粒子尺寸相同的粒子的情况下,在热塑性聚合物粒子间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孔隙,且即使通过图像曝光而使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熔融固化,
有时皮膜固化性也达不到所希望的程度。相对于此,作为热塑性聚合物粒子而使用粒子尺
寸不同的粒子的情况下,可降低热塑性聚合物粒子间的孔隙率,其结果,能够提高图像曝光
后的图像部的皮膜固化性。
[0455] 并且,作为热塑性聚合物粒子而使用Tg相同的粒子的情况下,通过图像曝光而图像记录层的温度未充分上升时,热塑性聚合物粒子未充分熔融固化而有时皮膜固化性达不
到所希望的程度。相对于此,作为热塑性聚合物粒子而使用Tg不同的粒子的情况下,即使通
过图像曝光而图像记录层的温度未充分上升,也能够提高图像部的皮膜固化性。
[0456] 混合使用两种以上的Tg不同的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的情况下,至少一种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的Tg优选为60℃以上。此时,Tg之差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20℃以上。并且,优选相对于所有热塑性聚合物粒子含有70质量%以上的 Tg为60℃以上的热塑性聚合物粒子。
[0457] 热塑性聚合物粒子可具有交联性基团。使用具有交联性基团的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由此通过图像曝光部中所产生的热而交联性基团热反应并在聚合物间形成交联,图像
部的皮膜强度得到提高,且印刷耐久性变得更加优异。若作为交联性基团可形成化学键,则
可以为进行任何反应的官能团,例如,能够举出进行聚合反应的烯属不饱和基团(例如,丙
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等)、进行加成反应的异氰酸酯基或其嵌段物及作为其反应对象的具有活性氢原子的基团(例如,氨基、羟基、羧基等)、同样地进行加成反应的
环氧基及作为其反应对象的氨基、羧基或羟基、进行缩合反应的羧基和羟基或氨基、进行开
环加成反应的酸酐和氨基或羟基等。
[0458] 作为具有交联性基团的热塑性聚合物粒子,具体而言,能够举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环氧基、氨基、羟基、羧基、异氰酸酯基、酸酐及保护这些的基团等具有交联性基团的粒子。将这些交联性基团导入到聚合物时,可以在聚合物粒子聚合时进
行,也可以在聚合物粒子聚合之后利用高分子反应来进行。
[0459] 在聚合物粒子聚合时导入交联性基团的情况下,优选乳液聚合或悬浮聚合具有交联性基团的单体。作为具有交联性基团的单体的具体例、能够举出甲基丙烯酸烯丙酯、丙烯
酸烯丙酯、甲基丙烯酸乙烯酯、丙烯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2‑甲基丙烯酸异氰基乙酯或基于其醇等的封端异氰酸酯、2‑丙烯酸异氰基乙酯或基于其醇
等的封端异氰酸酯、2‑氨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氨乙基丙烯酸酯、2‑甲基丙烯酸羟乙酯、2‑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2官能丙烯酸酯、2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
[0460] 作为在聚合物粒子聚合之后进行交联性基团的导入时所利用的高分子反应,例如能够举出国际公开第96/34316号中所记载的高分子反应。
[0461] 关于热塑性聚合物粒子,聚合物粒子彼此可以经由交联性基团而反应,也可以与添加在图像记录层的高分子化合物或低分子化合物反应。
[0462]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的含量优选50质量%~95 质量%,更优选60质量%~90质量%,尤其优选70质量%~85质量%。
[0463] (其他成分)
[0464] 图像记录层C中可根据需要而还含有其他成分。
[0465] 作为其他成分,可优选举出具有聚氧化烯基或羟基的表面活性剂。
[0466] 作为具有聚氧化烯基(以下,还记载为“POA基”。)或羟基的表面活性剂,能够适当地使用具有POA基或羟基的表面活性剂,但优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
有POA基或羟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优选具有POA基的阴离子表面
活性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0467] 作为POA基,优选聚氧乙烯基、聚氧丙烯基、聚氧丁烯基等,尤其优选聚氧乙烯基。
[0468] 氧化烯基的平均聚合度优选2~50,更优选2~20。
[0469] 羟基的数量优选1~10个,更优选2~8个。但是,氧化烯基中的末端羟基并不包含于羟基的数量中。
[0470] 作为具有POA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聚氧化烯烷基醚羧酸盐类、聚氧化烯烷基磺基琥珀酸盐类、聚氧化烯烷基醚硫酸酯盐类、烷基苯氧基聚氧化烯丙
基磺酸盐类、聚氧化烯烷基磺基苯醚类、聚氧化烯芳基醚硫酸酯盐类、聚氧化烯多环苯基醚
硫酸酯盐类、聚氧化烯苯乙烯基苯基醚硫酸酯盐类、聚氧化烯烷基醚磷酸酯盐类、聚氧化烯
烷基苯基醚磷酸酯盐类、聚氧化烯全氟烷基醚磷酸酯盐类等。
[0471] 作为具有羟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羟基羧酸盐类、羟烷基醚羧酸盐类、羟烷基磺酸盐类、脂肪酸单甘油酯硫酸酯盐类、脂肪酸单甘油酯磷酸酯盐类
等。
[0472]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具有POA基或羟基的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优选 0.05质量%~15质量%,更优选0.1质量%~10质量%。
[0473] 以下,举出具有POA基或羟基的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但并不限定于这些。下述表面活性剂A‑12为ZONYL FSP的产品名且能够从Du Pont公司得到。并且,下述表面活性剂N‑
11为ZONYL FSO 100的产品名且能够从Du Pont公司得到。另外,A‑12中的m及n分别独立地
表示1以上的整数。
[0474] [化学式3]
[0475]
[0476] [化学式4]
[0477]
[0478] 以确保图像记录层的涂布的均匀性为目的,图像记录层中可以含有不具有聚氧化烯基及羟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479] 上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只要能实现上述目的,则并无特别限制。其中,优选烷基苯磺酸或其盐、烷基磺酸或其盐、(二)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或其盐、烷基硫酸酯盐。
[0480] 相对于具有聚氧化烯基或羟基的表面活性剂的总质量,不具有聚氧化烯基及羟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优选1质量%~50质量%,更优选1质量%~30质量%。
[0481] 以下,举出不具有聚氧化烯基及羟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
[0482] [化学式5]
[0483]
[0484] 并且,以确保图像记录层的涂布的均匀性为目的,可以使用不具有聚氧化烯基及羟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氟类表面活性剂。例如,优选使用日本特开昭62‑170950号公报
中所记载的氟系表面活性剂。
[0485] 图像记录层能够含有亲水性树脂。作为亲水性树脂,例如优选具有羟基、羟乙基、羟丙基、氨基、氨乙基、氨丙基、羧基、羧酸盐基、磺基、磺酸基、磷酸基等亲水基团的树脂。
[0486] 作为亲水性树脂的具体例,能够举出阿拉伯胶、酪蛋白、明胶、淀粉衍生物、羧甲基纤维素及其钠盐、醋酸纤维素、海藻酸钠、醋酸乙烯‑马来酸共聚物类、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类、聚丙烯酸类及其盐、聚甲基丙烯酸类及其盐、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羟乙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羟丙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羟丙基丙
烯酸酯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羟丁基丙烯酸酯的均
聚物及共聚物、聚乙二醇类、羟丙烯聚合物类、聚乙烯醇类、水解度优选至少为60%、更优选至少为80%的水解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缩甲醛、聚乙烯醇丁缩醛、聚乙烯吡咯烷酮、丙
烯酰胺的均聚物及共聚物、甲基丙烯酰胺的均聚物及共聚物、N‑ 羟甲基丙烯酰胺的均聚物
及共聚物等。
[0487] 从可得到充分的皮膜强度和印刷耐久性的观点考虑,亲水性树脂的质均分子量优选为2,000以上。
[0488]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亲水性树脂的含量优选0.5质量%~50质量%,更优选1质量%~30质量%。
[0489] 不同于上述凹凸形成用,图像记录层可以含有无机粒子。作为无机粒子,可将二氧化硅、二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钛、碳酸镁、海藻酸钙或它们的混合物等作为较佳的例而举
出。无机粒子能够以强化皮膜等为目的而使用。
[0490] 无机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5nm~10μm,更优选10nm~1μm。在该范围内,能够与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稳定地分散,充分保持图像记录层的膜强度,并形成不易产生印刷污染且亲水性优异的非图像部。
[0491] 无机粒子能够作为胶体二氧化硅分散物等市售品而容易地得到。
[0492]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无机粒子的含量优选1.0质量%~70质量%,更优选5.0质量%~50质量%。
[0493] 图像记录层中,为了赋予涂膜的柔软性等而能够含有增塑剂。作为增塑剂,例如可举出聚乙二醇、柠檬酸三丁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己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辛酯、四氢糠基油酸酯等。
[0494] 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增塑剂的含量优选0.1质量%~50质量%,更优选1质量%~30质量%。
[0495] 图像记录层中,使用具有热反应性官能团(交联性基团)的聚合物粒子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需要添加引发或促进热反应性官能团(交联性基团)的反应的化合物。作为引发或
促进热反应性官能团的反应的化合物,能够举出通过热而产生如自由基或阳离子的化合
物。例如,可举出包含洛粉碱二聚体、三卤甲基化合物、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重氮盐、二苯碘鎓盐等的鎓盐、酰基膦、酰亚胺磺酸等。相对于图像记录层的总质量,这种化合物的添加
量优选1质量%~20质量%,更优选1质量%~10质量%。在该范围内,不会损害机上显影性
且可得到引发或促进反应的良好的效果。
[0496] (图像记录层C的形成)
[0497] 图像记录层C如下形成:将必要的上述各成分溶解或分散于适当的溶剂来制备涂布液,并在支承体上直接或隔着底涂层涂布该涂布液。作为溶剂,可使用水或水与有机溶剂
的混合溶剂,但从使涂布后的面状为良好的方面考虑,优选混合使用水与有机溶剂。有机溶
剂的量根据有机溶剂的种类而不同,因此无法明确确定,优选在混合溶剂中为5容量%~50
容量%。然而,有机溶剂需要以热塑性聚合物粒子不凝聚的范围的量使用。图像记录层用涂
布液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1质量%~50质量%。
[0498] 用作涂布液的溶剂的有机溶剂优选可溶解于水的有机溶剂。具体而言,可举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1‑甲氧基‑2‑丙醇等醇溶剂、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溶剂、乙二醇二甲醚等二醇醚溶剂、γ‑丁内酯、N,N‑二甲基甲酰胺、 N,N‑二甲基乙酰胺、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等。尤其,优选沸点为120℃以下,且相对于水的溶解度(相对于水100g的溶解量)为10g
以上的有机溶剂,更优选20g以上的有机溶剂。
[0499] 作为图像记录层用涂布液的涂布方法,能够利用各种方法。例如,可举出棒涂布机涂布、旋转涂布、喷射涂布、帘式涂布、浸渍涂布、气刀涂布、刮板涂布、辊式涂布等。涂布、干
2
燥后得到的支承体上的图像记录层的涂布量(固体成分)根据用途而不同,优选0.5g/m ~
2 2 2
5.0g/m,更优选0.5g/m~2.0g/m。
[0500] 以下,对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其他构成要件进行记载。
[0501] <底涂层>
[0502] 本发明所涉及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中,在图像记录层与支承体之间,能够根据需要设置底涂层。底涂层由于在曝光部中强化支承体与图像记录层的粘合,且在未曝光部分中
使得容易从图像记录层的支承体产生剥离,从而不损害印刷耐久性而有助于提高机上显影
性。并且,红外线激光曝光的情况下,底涂层作为绝热层而发挥功能,由此具有通过曝光而
产生的热扩散于支承体而防止灵敏度下降的作用。
[0503] 作为使用于底涂层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可举出日本特开平10‑282679号公报中所记载的具有可加成聚合的烯属双键反应性基团的硅烷偶联剂、日本特开平2‑304441号公报
中所记载的具有烯属双键反应性基团的磷化合物。作为优选的化合物,可举出如日本特开
2005‑125749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6‑18803 8号公报中所记载那样,具有可吸附于支承体
表面的吸附性基团、亲水性基团及交联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作为这种高分子化合物,优
选为具有吸附性基团的单体、具有亲水性基团的单体及具有交联性基团的单体的共聚物。
进一步具体而言,可举出酚性羟基、羧基、‑PO3H2、‑OPO3H2、‑CONHSO2‑、‑SO2NHSO2‑、 ‑COCH2COCH3等具有吸附性基团的单体、磺基等具有亲水性基团的单体、及甲基丙烯酸基、烯
丙基等具有可聚合交联性基团的单体的共聚物。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具有通过高分子化合物
的极性取代基与具有相反电荷的取代基及具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的盐形成而导入的
交联性基团。并且,可以进一步共聚合上述以外的单体,优选亲水性单体。
[0504] 底涂层用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烯属不饱和键的含量对每1g高分子化合物,优选为0.1~10.0mmol,更优选为2.0~5.5mmol。
[0505] 底涂层用高分子化合物的质均分子量优选为5,000以上,更优选为10,00 0~300,000。
[0506] 底涂层中,除了上述底涂层用化合物以外,为了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的污染,能够含有螯合剂、仲胺或叔胺、聚合抑制剂、具有氨基或具有聚合抑制能的官能团和与铝支承体
表面相互作用的基团的化合物等(例如,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DABCO)、2,3,5,6‑四羟基‑对苯醌、氯醌、磺基邻苯二甲酸、羟乙基乙二胺三乙酸、二羟乙基乙二胺二乙酸、羟乙基亚氨二乙酸等)。
[0507] 底涂层可通过公知的方法来涂布。底涂层的涂布量以干燥后的涂布量计优选2 2 2 2
0.1mg/m~100mg/m,更优选1mg/m~30mg/m。
[0508] <保护层>
[0509] 本发明所涉及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中,可以在图像记录层上具有保护层。保护层除了通过阻氧来抑制图像形成阻碍反应的功能以外,还具有防止图像记录层中产生伤痕及防
止高照度激光曝光时烧蚀的功能。
[0510] 关于具有这种功能的保护层,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14‑104631号公报的02 02~0204段中所记载的保护层。
[0511] 保护层优选包含水溶性聚合物。作为保护层中所使用的水溶性聚合物,例如,可举出聚乙烯醇、改性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性纤维素衍生物、聚乙二醇、聚(甲基)丙烯腈等。
[0512] 作为改性聚乙烯醇,优选使用具有羧基或磺基的酸改性聚乙烯醇。具体而言,可举出日本特开2005‑250216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6‑259137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改性聚乙烯醇。
[0513] 在水溶性聚合物中,优选聚乙烯醇,更优选皂化度为50%以上的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的皂化度优选60%以上,更优选70%以上,进一步优选85%以上。皂化度的上限并无特别
限定,可以是100%以下。
[0514] 皂化度能够根据JIS K 6726:1994中所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0515] 保护层可通过公知的方法来涂布。可以没有保护层,在图像记录层上设置保护层的情况下,保护层的膜厚优选小于0.2μm。
[0516] 平版印刷版原版能够通过如下来制造,即依照通常的方法涂布各结构层的涂布液,并干燥而形成各结构层。涂布中使用模具涂布法、浸渍涂布法、气刀涂布法、帘式涂布
法、辊式涂布法、线棒涂布机涂布法、凹版涂布法、滑动式涂布法等。
[0517] 以下,对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的另一方式的印刷用废弃版原版进行记载。
[0518] 印刷用废弃版原版为用于经与平版印刷版原版相同的制版工序(其中,不进行图像曝光)而制作印刷用废弃版的原版,基本上不具有感光性。关于印刷用废弃版,如在印刷
领域中众所周知那样,例如,在彩色报刊印刷(多色印刷) 中需要用2色或1色对一部分的纸
面进行印刷时,安装于印版滚筒而使用。
[0519] [印刷用废弃版原版]
[0520]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废弃版原版中,在支承体的印刷面侧具有非感光性树脂层。印刷用废弃版原版可以根据需要在支承体与非感光性树脂层之间具有底涂层,且在非
感光性树脂层上具有亲水性层(还称为保护层)。印刷用废弃版原版中的非感光性树脂层或
亲水性层相当于上述印刷用原版中的包含粒子的层。
[0521] 印刷用废弃版原版中的非感光性树脂层优选包含水溶性粘合剂聚合物或水不溶性且碱溶性粘合剂聚合物(以下,还称为“粘合剂聚合物”。)。并且,非感光性树脂层能够含有在350~800nm具有极大吸收的着色剂及低分子酸性化合物。
[0522] 印刷用废弃版原版中的非感光性树脂层中所含有的粘合剂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12‑218778号公报的〔0069〕‑〔0074〕段中。
[0523] 印刷用废弃版原版中的非感光性树脂层及其形成方法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 2012‑218778号公报的〔0021〕‑〔0054〕段中。
[0524] 印刷用废弃版原版中的亲水性层含有粘合剂。亲水性层的形成能够通过如下而形成,即例如应用美国专利第3,458,311号说明书或日本特开昭55‑04972 9号公报中所记载
的方法,将对粘合剂及根据目的而添加的着色剂、水溶性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等各种添加剂
进行搅拌、混合而制备的亲水性层涂布液涂布于非感光性层上。
[0525] 印刷用废弃版原版中的亲水性层中所含有的粘合剂例如记载在日本特开20 12‑218778号公报的〔0069〕‑〔0074〕段中。
[0526] 〔印刷用原版层叠体〕
[0527]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层叠体为层叠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而成的层叠体,优选为层叠多张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而成,并使上述印刷面侧的最外层和与
上述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直接接触而层叠的层叠体。
[0528]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层叠体优选为不隔着衬纸而将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层叠多张而成的层叠体。
[0529] 作为层叠张数,并无特别限制,但优选为2张~500张。
[0530]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层叠体中,由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所具有的特性,多次给版的防止性、擦伤防止性也优异,并且具有不容易发生集成位移的特性。
[0531] 〔印刷版的制版方法及印刷方法〕
[0532]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版的制版方法,只要是制作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的方法,则并无特别限制,但为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制作印刷版的方法,优选包
括: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的工序 (还称为“图像曝光工序”。);以及供给印刷油墨及润版液中的至少任一种并在印刷机上去除图像记录层的未曝光部而制作
印刷版的工序(还称为“显影处理工序”。)。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印刷用废弃版原版不经过图像曝光工序而进行显影处理工序。在显影处理工序中,去除非感光性树
脂层。
[0533] 以下,还将上述制版方法称为“机上显影方式”。
[0534]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方法为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制作印刷版并进行印刷的方法,优选包括: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的工序(还称为“图像
曝光工序”。);供给印刷油墨及润版液中的至少任一种并在印刷机上去除图像记录层的未
曝光部而制作印刷版的工序(还称为“显影处理工序”。);以及利用所得到的印刷版进行印
刷的工序(还称为“印刷工序”。)。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印刷用废弃版原版不经过图像曝光工序而进行显影处理工序。
[0535] <图像曝光工序>
[0536] 印刷用原版的图像曝光能够依据通常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图像曝光操作来进行。
[0537] 关于图像曝光,通过具有线图像、网点图像等的透明原图而激光曝光或通过基于数字数据的激光扫描等进行。优选使用波长为700nm~1,400nm的光源。作为700nm~1,
400nm的光源,优选辐射红外线的固体激光及半导体激光。关于红外线激光,输出优选为
2
100mW以上,每1像素的曝光时间优选为20微秒以内,且照射能量优选为10mJ/cm~300mJ/
2
cm 。为了缩短曝光时间,优选使用多束激光设备。曝光机构可以为内鼓方式、外鼓方式、平板方式等中的任一个。图像曝光能够使用板定型机等并通过常规方法来进行。
[0538] <显影处理工序>
[0539] 显影处理能够通过通常的方法来进行。若在机上显影的情况下,对经图像曝光的印刷用原版,在印刷机上供给润版液及印刷油墨中的至少任一种,则在图像记录层的曝光
部中,由通过曝光而固化的图像记录层形成具有亲油性表面的印刷油墨容纳部。另一方面,
在未曝光部分,通过所供给的润版液及印刷油墨中的至少任一种,未固化的图像记录层通
过溶解或分散而被去除,且亲水性表面露出于该部分。其结果,润版液附着于露出的亲水性
表面,印刷油墨着墨于曝光区域的图像记录层而开始进行印刷。
[0540] 在此,最初向印刷用原版的表面供给的可以为润版液也可以为印刷油墨,但为了使润版液浸透而促进机上显影性,优选最初供给润版液。
[0541] <印刷工序>
[0542] 使用所得到的印刷版的印刷能够通过通常的方法来进行。能够向印刷版供给所期望的印刷油墨及根据需要的润版液,并进行印刷。
[0543] 印刷油墨及润版液的供给量并无特别限制,可以根据所期望的印刷适当地设定。
[0544] 向印刷版供给印刷油墨及润版液的供给方法并无特别限制,能够通过公知的方法来进行。
[0545]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能够适当选择作为图像记录层的构成成分的粘合剂聚合物等,并通过使用显影液的显影处理来制作平版印刷版。
[0546]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版的制版方法的另一方式优选包括: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的工序(还称为“图像曝光工序”。);及供给pH 为2以上且14以下的显
影液而去除未曝光部的显影工序(还称为“显影液显影工序”。)。
[0547] 以下,还将上述制版方法称为“显影液处理方式”。
[0548] 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方法的另一方式为使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制作印刷版并进行印刷的方法,优选包括: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的工序(还
称为“图像曝光工序”。);供给pH为2以上且14以下的显影液而去除未曝光部的显影工序(还称为“显影液显影工序”。);及利用所得到的印刷版进行印刷的工序(还称为“印刷工序”。)。
[0549] <图像曝光工序>
[0550] 显影液处理方式中的图像曝光工序与上述机上显影方式中的图像曝光工序相同。
[0551] <显影液显影工序>
[0552] 使用显影液的显影处理包含包括供给pH为2以上且12以下的显影液而去除图像记录层的未曝光部的工序的方式(还称为简单显影处理。)。pH为2以上且12以下的显影液可以
含有选自包含表面活性剂及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0553] 并且,包括供给pH为2以上且10以下的显影液而去除图像记录层的未曝光部的工序,且在未曝光部去除工序之后不包括水洗工序的方式也是简单显影处理的优选方式。
[0554] 通过根据需要在显影液中含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等的方法,还能够同时进行显影及胶溶液处理工序。
[0555] 因此,尤其不需要进行后水洗工序,而在通过1液1工序进行显影和胶溶液处理之后,还能够进行干燥工序。从而,作为使用显影液的显影处理,优选包括通过pH为2以上且12以下的显影液对图像曝光后的印刷用原版进行显影处理的工序的印刷版的制作方法。在显
影处理之后,优选使用挤压辊去除剩余的显影液之后进行干燥。
[0556] 即,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版的制作方法的显影工序中,优选通过1液1 工序进行显影处理和胶溶液处理。
[0557] 在1液1工序中进行显影和胶溶液处理是指,用1液在1工序中进行显影处理和胶溶液处理,而不将显影处理和胶溶液处理作为不同的工序而进行。
[0558] 显影处理能够通过具备显影液的供给机构及摩擦部件的自动显影处理机而优选地进行。作为摩擦部件,尤其优选使用旋转刷辊的自动显影处理机。
[0559] 旋转刷辊优选为2根以上。而且,自动显影处理机优选在显影处理机构之后具备挤压辊等去除剩余的显影液的机构或暖风装置等干燥机构。并且,自动显影处理机优选在显
影处理机构之前具备用于对图像曝光之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进行加热处理的前加热机构。
[0560] 基于这种自动显影处理机的处理具有如下优点:在具有在所谓的机上显影处理的情况下产生的图像记录层、非感光性树脂层及保护层的情况下,可从对源自保护层的显影
残渣的应对释放。
[0561] 在显影中,在为手动处理的情况下,作为显影处理方法,例如优选举出使海绵、脱脂等中含有水溶液,一边摩擦整个版面一边进行处理,并在处理结束之后进行干燥的方
法。在为浸渍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可优选举出将印刷用原版在含有水溶液的大桶或深槽
中浸渍约60秒钟并搅拌之后,用脱脂棉或海绵等一边摩擦一边干燥的方法。
[0562] 显影处理中优选使用将结构简单化,并将工序简单化的装置。
[0563] 例如,在碱显影处理中,通过前水洗工序去除保护层,接着通过高pH碱性显影液进行显影,然后通过后水洗工序去除碱,通过涂胶工序进行胶处理,通过干燥工序进行干燥。
简单显影处理中,能够用1液同时进行显影及涂胶。因此,能够省略后水洗工序及胶处理工
序,优选在用1液进行显影和涂胶(胶溶液处理)之后,根据需要进行干燥工序。
[0564] 而且,优选不进行前水洗工序而用1液同时进行保护层的去除、显影及涂胶。并且,优选在显影及涂胶之后,使用挤压辊去除剩余的显影液之后,进行干燥。
[0565] 在显影处理中,可以是在显影液中浸渍1次的方法,也可以是浸渍2次以上的方法。其中,优选在上述显影液中浸渍1次或2次的方法。
[0566] 关于浸渍,可以使已曝光的印刷用原版钻进蓄积有显影液的显影液槽中,也可以通过喷雾器等向已曝光的印刷用版原版的版面上喷射显影液。
[0567] 另外,即使在显影液中浸渍2次以上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显影液或使用显影液和通过显影处理图像记录层的成分溶解或分散的显影液(疲劳液)浸渍 2次以上时,称为用1
液进行的显影处理(1液处理)。
[0568] 在显影处理中,优选使用摩擦部件,去除图像记录层的非图像部的显影浴中优选设置刷子等摩擦部件。
[0569] 关于显影处理,能够按照常规方法,并通过优选在0℃~60℃的温度下,更优选在15℃~40℃的温度下,例如能够将经曝光处理的印刷用原版浸渍在显影液中并使用刷子摩
擦或用抽吸注入到外部的罐中的处理液而从喷雾器喷嘴喷射并使用刷子摩擦等来进行。
这些显影处理还能连续进行多次。例如,能够通过用泵抽吸注入到外部的罐中的处理液而
从喷雾器喷嘴喷射并使用刷子摩擦之后,再次从喷雾器喷嘴喷射处理液并使用刷子摩擦等
来进行。在使用自动显影处理机来进行显影处理的情况下,根据处理量的增大而显影液会
疲劳,因此优选使用补充液或新鲜的显影液恢复处理能力。
[0570] 在显影处理中,以往还能够使用已知为PS版(Presensitized Plate:预制感光版)及CTP(Computer to Plate:计算机直接制版)用的胶涂布机或自动显影处理机。在使用自
动显影处理机的情况下,例如还能够应用用泵抽吸注入到显影槽中的显影液或注入到外部
的罐中的显影液而从喷雾器喷嘴喷射并进行处理的方式、在装满显影液的槽中通过液中导
辊等浸渍传送印刷版并进行处理的方式、将实质上未使用的显影液向每一版供给所需要的
量而进行处理的所谓的一次性处理方式中的任意方式。在任意方式中,更优选有基于刷子
或双面绒等擦洗机构。例如,能够利用市售的自动显影处理机(Clean Out Unit C85 /
C125、Clean‑Out Unit+C85/120、FCF 85V、FCF 125V、FCF News(Glunz& Jensen公司制)、Azura CX85、Azura CX125、Azura CX150(AGFA GRAPHICS 公司制)。并且,还能够利用将激
光曝光部和自动显影处理机部分组装成一体的装置。
[0571] 以下,对显影工序中所使用的显影液的成分等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0572] ‑pH‑
[0573] 显影液的pH优选为2~12,更优选为5~9,进一步优选为7~9。从显影性及图像记录层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有利的是将pH的值设定为较高,但关于印刷性、特别是污染的抑
制,有效的是将pH的值设定为较低。
[0574] 在此,pH为使用pH计(型号:HM‑31,DKK‑TOA CORPORATION制)在25℃下测定的值。
[0575] ‑表面活性剂‑
[0576] 显影液中能够含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表面活性剂。
[0577] 从刷子污染性的观点考虑,上述显影液优选含有选自包含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及两性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
[0578] 并且,上述显影液优选包含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更优选含有选自包含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及两性表面活性剂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0579] 作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优选举出由下述式(I)表示的化合物。
[0580] R1‑Y1‑X1 (I)
[0581] 式(I)中,R1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环烷基、烯基、芳烷基或芳基。
[0582] 作为烷基,例如优选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具体而言,能够优选地举出甲基、乙基、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己基、2‑乙基己基、辛基、癸基、十二烷基、十六烷基、十八烷基等。
[0583] 作为环烷基,可以是单环型,也可以是多环型。作为单环型,优选为碳原子数3~8的单环型环烷基,更优选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或环辛基。作为多环型,例如能够优选地举出金刚烷基、降片基、异冰片基、莰基、二环戊基、α‑菔基、三环癸烷基等。
[0584] 作为烯基,例如优选为碳原子数2~20的烯基,具体而言,能够优选地举出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环己烯基等。
[0585] 作为芳烷基,例如优选为碳原子数7~12的芳烷基,具体而言,能够优选地举出苄基、苯乙基、萘甲基等。
[0586] 作为芳基,例如优选为碳原子数6~15的芳基,具体而言,能够优选地举出苯基、甲苯基、二甲基苯基、2,4,6‑三甲基苯基、萘基、蒽基、9,10‑二甲氧基蒽基等。
[0587] 作为取代基,可使用除了氢原子以外的一价非金属原子团,作为优选的例子,可举出卤素原子(F、Cl、Br或I)、羟基、烷氧基、芳氧基、酰基、酰胺基、酯基、酰氧基、羧基、羧酸阴离子基、磺酸阴离子基等。
[0588] 作为取代基中的烷氧基的具体例,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异丙氧基、丁氧基、戊氧基、己氧基、十二烷氧基、硬脂氧基、甲氧基乙氧基、聚 (乙烯氧基)、聚(丙烯氧基)基等优选为碳原子数1~40的烷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作为芳氧基,可举出苯氧基、甲苯氧基、二甲苯氧基、均三甲苯基氧基、枯烯氧基、甲氧基苯氧基、乙氧基苯氧基、氯苯氧基、溴苯氧基、萘氧基等碳原子数6~18的芳氧基。作为酰基,可举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苯甲酰基、萘甲酰基等碳原子数2~24的酰基。作为酰胺基,可举出乙酰胺基、丙酸酰胺基、十二烷酸酰胺基、棕榈酸酰胺基、硬脂酸酰胺基、苯甲酸酰胺基、萘甲酸酰胺基等碳原子数2~24的酰胺基。作为酰氧基,可举出乙酰氧基、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萘甲酰氧基等碳原子数2~20的酰氧基。作为酯基,可举出甲酯基、乙酯基、丙酯基、己酯基、辛酯基、十二烷基酯基、十八烷基酯基等碳原子数1~24的酯基。取代基可以由上述取代基的 2个以
上的组合构成。
[0589] X1表示磺酸盐基、硫酸单酯盐基、羧酸盐基或磷酸盐基。
[0590] Y1表示单键、‑CnH2n‑、‑Cn‑mH2(n‑m)OCmH2m‑、‑O‑(CH2CH2O)n‑、‑O‑(CH2CH2CH2 O)n‑、‑CO‑NH‑或包括它们的2个以上的组合的2价连接基,并满足n≥1及n ≥m≥0。
[0591] 从耐划痕污染性的观点考虑,由式(I)表示的化合物中,优选由下述式(I‑A)或式(I‑B)表示的化合物。
[0592] [化学式6]
[0593]
[0594] 式(I‑A)及式(I‑B)中,RA1~RA10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烷基,nA表示1~3的整A1 A2 A1 A2
数,X 及X 分别独立地表示磺酸盐基、硫酸单酯盐基、羧酸盐基或磷酸盐基,Y 及Y 分别独
立地表示单键、‑CnH2n‑、‑Cn‑mH2(n‑m)OCmH2m‑、‑O‑ (CH2CH2O)n‑、‑O‑(CH2CH2CH2O)n‑、‑CO‑NH‑或A1 A5 A6 A10
包括它们的2个以上的组合的 2价连接基,并满足n≥1及n≥m≥0,R ~R 或R ~R 中及
A1 A2
Y 或Y 中的碳原子数的总和为3以上。
[0595] 由上述式(I‑A)或式(I‑B)表示的化合物中的RA1~RA5及Y1A或、RA6~RA10及YA2的总碳原子数优选为25以下,更优选为4~20。上述烷基的结构可以是直链,也可以是支链。
[0596] 式(I‑A)或式(I‑B)表示的化合物中的XA1及XA2优选为磺酸盐基或羧酸盐基。并且,A1 A2X 及X 中的盐结构中,碱金属盐尤其对水系溶剂的溶解性良好,因此优选。其中,尤其优选
钠盐或钾盐
[0597] 作为由上述式(I‑A)或式(I‑B)表示的化合物,能够参考日本特开2007 ‑206348号公报的0019~0037段的记载。
[0598] 作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还能够优选地使用日本特开2006‑065321号公报的0023~0028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
[0599] 显影液中所使用的两性表面活性剂并无特别限定,可举出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等氧化胺系、烷基甜菜碱、脂肪酸酰胺丙基甜菜碱、烷基咪唑等甜菜碱系、烷基氨基脂肪酸钠等
氨基酸系。
[0600] 尤其,可优选地使用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二甲基氧化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羧基甜菜碱、可以具有取代基的烷基磺基甜菜碱。作为这些的具体例,能够举出日本特开
2008‑203359号公报的0256段的由式(2)表示的化合物、日本特开2008‑276166号公报的
0028段的由式(I)、式(II)、式(VI)表示的化合物、日本特开2009‑047927号公报的0022~
0029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
[0601] 作为显影液中所使用的两性离子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由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或由式(2)表示的化合物。
[0602] [化学式7]
[0603]
[0604] 式(1)及(2)中,R1及R11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8~20的烷基或具有总碳原子数8~20的连接基的烷基。
[0605] R2、R3、R12及R1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或含有环氧乙烷结构的基团。
[0606] R4及R14分别独立地表示单键或亚烷基。
[0607] 并且,R1、R2、R3及R4中的2个基团可以相互键结而形成环结构,R11、R12、 R13及R14中的2个基团可以相互键结而形成环结构。
[0608] 由上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或式(2)表示的化合物中,若总碳原子数值变大则疏水部分变大,水系向显影液的溶解性降低。此时,通过助溶解的醇等有机溶剂作为溶解助剂混
合于水中,溶解性得以优化,但在总碳原子数值过度变大的情况下,无法在适当混合范围内
1 4 11 14
溶解表面活性剂。因此,R~R 或R ~R  的碳原子数的总和优选为10~40,更优选为12~
30。
[0609] 由R1或R11表示的具有连接基的烷基表示在烷基之间具有连接基的结构。即,在连接基为1个的情况下,能够由“‑亚烷基‑连接基‑烷基”表示。作为连接基,可举出酯键、羰基键、酰胺键。连接基可以是2个以上,但优选为1 个,尤其优选为酰胺键。与连接基键合的亚烷基的总碳原子数优选为1~5。该亚烷基可以是直链也可以是支链,但优选为直链亚烷基。
与连接基键合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3~19,可以是直链也可以是支链,但优选为直链烷
基。
[0610] 在R2或R12为烷基的情况下,碳原子数优选为1~5,尤其优选为1~3。可以是直链、支链中的任1种,但优选为直链烷基。
[0611] 在R3或R13为烷基的情况下,碳原子数优选为1~5,尤其优选为1~3。可以是直链、支链中的任1种,但优选为直链烷基。
[0612] 作为由R3或R13表示的含有环氧乙烷结构的基团,能够举出由‑Ra(CH2CH2O) nRb表a b
示的基团。其中,R表示单键、氧原子或2价有机基团(优选碳原子数1 0以下),R 表示氢原子或有机基团(优选碳原子数10以下),n表示1~10 的整数。
[0613] 在R4及R14为亚烷基的情况下,碳原子数优选为1~5,尤其优选为1~3。可以是直链、支链中的任1种,但优选为直链烷基。
[0614] 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或由式(2)表示的化合物优选具有酰胺键,作为 R1或R11的连接基更优选具有酰胺键。
[0615] 以下,示出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或由式(2)表示的化合物的代表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
[0616] [化学式8]
[0617]
[0618] [化学式9]
[0619]
[0620] [化学式10]
[0621]
[0622] 由式(1)或(2)表示的化合物能够按照公知的方法进行合成。并且,还能够使用市售的化合物。作为市售品,由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举出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
Ltd.制SOFTAZ0LINE LPB、SOFTAZ0LINE LPB‑R、vista MAP、TAKEMOTO OIL&FAT Co.,Ltd.制Takesafu C‑157L等。由式(2)表示的化合物可举出Kawaken Fine Chemicals Co.,Ltd.制
SOFTAZ0LINE LAO、 DAI‑ICHI KOGYO SEIYAKU CO.,LTD.制AMOGEN AOL等。
[0623] 两性离子系表面活性剂在显影液中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0624] 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举出聚氧乙烯烷基醚类、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类、聚氧乙烯聚苯乙烯基苯基醚、甘油脂肪酸偏酯类、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偏酯类、新戊四醇脂肪
酸偏酯类、丙二醇单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偏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偏酯类、聚
氧乙烯山梨糖醇脂肪酸偏酯类、聚乙二醇脂肪酸酯类、聚甘油脂肪酸偏酯类、聚氧乙烯甘油
脂肪酸偏酯类、聚氧乙烯二甘油类、脂肪酸二乙醇酰胺类、N,N‑双‑2‑羟基烷基胺类、聚氧乙烯烷基胺、三乙醇胺脂肪酸酯、三烷基氧化胺、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类、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类等。
[0625] 并且,还同样地能够使用乙炔二醇系与乙炔醇系的氧乙烯加成物、氟系等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能够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0626] 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可尤其优选地举出由下述式(N1)表示的非离子性芳香族醚系表面活性剂。
[0627] XN‑YN‑O‑(A1)nB‑(A2)mB‑H (N1)
[0628] 式中,XN表示可以具有取代基的芳香族基,YN表示单键或碳原子数1~10 的亚烷1 2
基,A及A为相互不同的基团,且表示‑CH2CH2O‑或‑CH2CH(CH3)O‑中的任一个,nB及mB分别独立地表示0~100的整数,其中,nB与mB不会同时为 0,并且在nB及mB中的任一个为0的情况
下,nB及mB并不是1。
[0629] 式中,作为XN的芳香族基,可举出苯基、萘基、蒽基等。这些芳香族基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取代基,可举出碳原子数1~100的有机基团。另外,式中,A及B同时存在时,可以是无规则或嵌段共聚物。
[0630]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1~100的有机基团的具体例,可以是饱和也可以是不饱和可以是直链也可以是支链的脂肪族烃基、芳香族烃基,例如可举出烷基、烯基、炔基、芳基、芳烷基等,除此以外可举出烷氧基、芳氧基、N‑烷基氨基、 N,N‑二烷基氨基、N‑芳基氨基、N,N‑二芳基氨基、N‑烷基‑N‑芳基氨基、酰氧基、氨基甲酰氧基、N‑烷基氨基甲酰氧基、N‑芳基氨基甲酰氧基、N,N‑二烷基氨基甲酰氧基、N,N‑二芳基氨基甲酰氧基、N‑烷基‑N‑芳基氨基甲酰氧基、酰氨基、N‑烷基酰氨基、N‑芳基酰氨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氨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基甲酰基、N‑烷基氨基甲酰基、N,N‑二烷基氨基甲酰基、N‑芳基氨基甲酰基、N,N‑二芳基氨基甲酰基、N‑烷基‑N‑芳基氨基甲酰基、与聚氧化烯链、聚氧化烯链键合的上述有机基团等。上述烷基可以是直链,也可以是支链。
[0631] 并且,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还能够优选地使用日本特开2006‑06532 1号公报的0030~0040段中所记载的化合物。
[0632] 作为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举出烷基胺盐类、季铵盐类、烷基咪唑啉翁盐、聚氧乙烯烷基胺盐类、聚乙烯多胺衍生物等。
[0633] 表面活性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0634] 相对于显影液的总质量,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优选为1质量%~25质量%,更优选为2质量%~2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15质量%,尤其优选为5 质量%~10质量%。
若为上述范围,则耐划痕污染性进一步优异,显影残渣的分散性优异,并且所得到的平版印
刷版的油墨着墨性优异。
[0635] ‑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0636] 从调节显影液的粘度且保护所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的版面的观点考虑,显影液能够包含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0637] 作为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能够含有大豆多糖类、改性淀粉、阿拉伯树胶、糊精、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羧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及其改性体、普鲁兰多糖、聚乙烯基醇及其衍生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及丙烯酰胺共聚物、乙烯基甲基
醚/马来酸酐共聚物、醋酸乙烯酯/马来酸酐共聚物、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水溶性高分
子化合物。
[0638] 作为上述大豆多糖类,能够使用以往已知的物质,例如作为市售品有Soya fibe(FUJI OIL CO.,LTD.制),且能够使用各种品级的物质。能够优选使用的物质的10质量%水
溶液的粘度在10mPa·s~100mPa·s的范围。
[0639] 作为上述改性淀粉,优选由下述式(III)表示的淀粉。作为由式(III) 表示的淀粉,还能够使用玉米、马铃薯、木薯、米、小麦等中的任1种淀粉。这些淀粉的改性能够通过利用酸或酶等在每1分子中葡萄糖残基数为5~30的范围内进行分解,进而在碱中加成氧化丙
烯的方法等来进行。
[0640] [化学式11]
[0641]
[0642] 式中,醚化度(取代度)为每葡萄糖单元0.05~1.2的范围,n表示3~3 0的整数,m表示1~3的整数。
[0643] 作为在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中也尤其优选的化合物,可举出大豆多糖类、改性淀粉、阿拉伯胶、糊精、羧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等。
[0644] 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能够同时使用两种以上。
[0645] 在显影液包含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情况下,相对于显影液的总质量,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3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质量%以下。若为上述方式,则显影液的
粘度适当,并能够抑制显影残渣等堆积于自动显影处理机的辊部件中。
[0646] ‑其他添加剂‑
[0647] 除了上述以外,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显影液还能够含有湿润剂、防腐剂、螯合化合物、消泡剂、有机酸、有机溶剂、无机酸、无机盐等。
[0648] 作为湿润剂,可优选地使用乙二醇、丙二醇、三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二甘油等。湿润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相对于显影液的总质量,湿润剂的含量优选为0.1 质量%~5质量%。
[0649] 作为防腐剂,能够优选地举出苯酚或其衍生物、福尔马林、咪唑衍生物、脱氢乙酸钠、4‑异噻唑啉‑3‑酮衍生物、苯并异噻唑啉‑3‑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苯并三唑衍生物、脒胍衍生物、季铵盐类、吡啶、喹啉、胍等衍生物、二嗪、三唑衍生物、噁唑、噁嗪衍生物、硝基溴醇系2‑溴‑2‑硝基丙烷‑ 1,3‑二醇、1,1‑二溴‑1‑硝基‑2‑乙醇、1,1‑二溴‑1‑硝基‑2‑丙醇等。
[0650] 防腐剂的添加量为相对于细菌、霉菌、酵母等稳定地发挥其效力的量,且根据细菌、霉菌、酵母的种类而不同,但相对于显影液的总质量优选为0.01 质量%~4质量%的范
围。并且,优选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防腐剂,以使对各种霉菌、杀菌有效力。
[0651] 作为螯合化合物,例如能够举出如乙二胺四乙酸、其钾盐、其钠盐;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其钾盐、其钠盐;三亚乙基四胺六乙酸、其钾盐、其钠盐、羟基乙基乙二胺三乙酸、其钾盐、其钠盐;次氮基三乙酸、其钠盐;1‑羟基乙烷‑1,1‑二膦酸、其钾盐、其钠盐;氨基三(亚甲基膦酸)、其钾盐、其钠盐等的有机膦酸类。替代螯合剂的钠盐、钾盐,有机胺盐也有效。
[0652] 螯合剂优选为稳定地存在于处理液组成中,且不阻碍印刷性。相对于显影液的总质量,螯合剂的含量优选为0.001质量%~1.0质量%。
[0653] 作为消泡剂,能够使用一般的硅酮系自乳化型、乳化型、非离子系HLB(H 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亲水亲油平衡值)为5以下等的化合物。优选硅酮系消泡
剂。
[0654] 另外,将硅酮系表面活性剂视为消泡剂。
[0655] 相对于显影液的总质量,消泡剂的含量优选为0.001质量%~1.0质量%的范围。
[0656] 作为有机酸,可举出柠檬酸、乙酸、草酸、丙二酸、水杨酸、辛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酰丙酸、对甲苯磺酸、二甲苯磺酸、植酸、有机膦酸等。有机酸还能够以其碱金属盐或铵盐的形态使用。相对于显影液的总质量,有机酸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0.5质量%。
[0657] 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举出脂肪族烃类(己烷、庚烷、“ISOPAR E、ISOP AR H、ISOPAR G”(Esso Chemical Co.,Ltd.制)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化烃(二氯
甲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烯、一氯苯等)、极性溶剂等。
[0658] 作为极性溶剂,可举出醇类(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苄醇、乙二醇单甲醚、2‑乙氧基乙醇、二甘醇单乙基醚、二甘醇单己基醚、三甘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甲醚、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二醇、四甘醇、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苄醚、乙二醇单苯基醚、甲基苯基甲醇、正戊醇、甲基戊醇等)、酮类(丙酮、甲基乙基酮、乙基丁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等)、酯类(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戊酯、乙酸苄酯、乳酸甲酯、乳酸丁酯、乙二醇单丁基乙酸酯、丙二醇单甲醚乙酸酯、二甘醇乙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乙酰丙酸
丁酯等)、其它(磷酸三乙酯、磷酸三甲苯酯、N‑苯基乙醇胺、N‑苯基二乙醇胺等)等。
[0659] 在上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的情况下,还能够使用表面活性剂等使其可溶于水而使用,在显影液中含有有机溶剂的情况下,从安全性、可燃性的观点考虑,显影液中的溶剂的
浓度优选小于40质量%。
[0660] 作为无机酸及无机盐,可举出磷酸、偏磷酸、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钾、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钾、六偏磷酸钠、硝酸镁、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硫酸钠、硫酸钾、硫酸铵、亚硫酸钠、亚硫酸铵、硫酸氢钠、硫酸镍等。
相对于显影液的总质量,无机盐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0.5质量%的量。
[0661] 显影液可根据需要将上述各成分溶解或分散于水中而制备。显影液的固体成分浓度优选为2质量%~25质量%。作为显影液,还能够制作浓缩液,并在使用时用水稀释来使
用。
[0662] 显影液优选为水性显影液。
[0663] 从显影残渣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显影液优选含有醇化合物。
[0664] 作为醇化合物,可举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苄醇等。其中,优选为苄醇。
[0665] 从显影残渣的分散性的观点考虑,相对于显影液的总质量,醇化合物的含量优选为0.01质量%~5质量%,更优选为0.1质量%~2质量%,尤其优选为0. 2质量%~1质
量%。
[0666] <印刷工序>
[0667] 作为使用通过显影液处理方式得到的印刷版的印刷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印刷。
[0668] 例如,可举出对印刷版供给油墨及根据需要的润版液并进行印刷的方法。
[0669] 除了上述工序以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方法还可以包括公知的其他工序。作为其他工序,例如可举出在各工序之前确认印刷用原版的位置或朝向等的检版工序或者在显
影处理工序之后确认印刷图像的确认工序等。
[0670] 实施例
[0671]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在实施例中,所谓“%”、“份”,只要无特别说明,则分别是指“质量%”、“质量份”。高分子化合物中,在无特别规定的情况以外,分子量为质均分子量(Mw),结构重复单元的比率为摩尔百分率。质
均分子量(Mw)为作为基于凝胶渗透色谱(GPC)法的聚苯乙烯换算值而测定的值。
[0672] 〔实施例1~实施例38及比较例1~比较例4〕
[0673] <支承体1的制作>
[0674] 对厚度为0.3mm的铝板(材质JIS A 1052)实施下述(a)~(f)的处理,从而制作了支承体1。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轧辊进行了排
液。
[0675] (a)碱蚀刻处理
[0676] 从喷射管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5质量%、铝离子浓度100g/L、温度60℃的水溶2
液而进行了蚀刻处理。在铝板之后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蚀刻量为3g/m。
[0677] (b)除污处理
[0678] 从喷射管喷吹5秒钟的温度35℃的硫酸水溶液(浓度300g/L)而进行了除污处理。
[0679] (c)电解粗糙化处理
[0680] 使用在1质量%盐酸水溶液中溶解氯化铝而将铝离子浓度设为4.5g/L的电解液(液温35℃),利用60Hz的交流电源并使用扁平电池型电解槽连续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
理。交流电源的波形使用了正弦波。在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交流的峰值时的铝板的阳极反
2
应时的电流密度为30A/dm 。铝板的阳极反应时的电流总和与阴极反应时的电流总和之比
2
为0.95。电量以铝板的阳极时的电流总和计为480C/dm 。关于电解液,使用泵而使液循环,
由此在电解槽内进行了搅拌。
[0681] (d)碱蚀刻处理
[0682] 从喷射管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铝离子浓度5g/L、温度35℃的水溶液而2
进行了蚀刻处理。铝板的实施了电解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蚀刻量为0. 05g/m。
[0683] (e)除污处理
[0684] 从喷射管喷吹5秒钟的硫酸浓度300g/L、铝离子浓度5g/L、液温35℃的水溶液而进行了除污处理。
[0685] (f)阳极氧化处理
[0686] 对于铝板,将22质量%磷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38℃、电流密度1 5A/dm2的2
条件下进行了阳极氧化处理。然后,利用喷雾器进行了水洗。氧化皮膜量为1.5g/m。支承体
1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为30nm。
[0687] 铝支承体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通过以下方法来求出。用倍率15万倍的FE‑SEM观察N=4张铝支承体的印刷面侧表面,在所得到的4张图像中,测定存在于400
2
×600nm的范围内的微孔的直径(直径),并计算出平均值。在微孔的形状并非圆形的情况
下,使用了圆当量直径。“当量圆直径”是指将开口部的形状假定为具有与开口部的投影面
积相同的投影面积的圆时的圆的直径。
[0688] <支承体2~支承体4的制作>
[0689] 对厚度为0.3mm的材质1S的铝板(铝合金板)实施下述(A‑a)~(A‑g) 的处理而制作了支承体2~支承体4。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
轧辊进行了排液。
[0690] (A‑a)碱蚀刻处理
[0691] 在温度7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6质量%及铝离子浓度6.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溶解量为
2
5g/m。
[0692] (A‑b)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693]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0℃且硫酸浓度150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694] (A‑c)使用了盐酸水溶液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695] 使用盐酸浓度14g/L、铝离子浓度13g/L及硫酸浓度3g/L的电解液,并利用交流电流而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的液温为30℃。添加氯化铝而对铝离子浓度进行了
调节。
[0696] 交流电流的波形为正与负的波形对称的正弦波,频率为50Hz,交流电流1 周期中的阳极反应时间与阴极反应时间为1:1,电流密度以交流电流波形的峰值电流值计为75A/
2 2
dm 。并且,电量以铝板向阳极反应供给的电量总和计为450 C/dm ,电解处理以每112.5C/
2
dm隔开4秒钟的通电间隔而分4次进行。铝板的对电极中使用了碳电极。
[0697] (A‑d)碱蚀刻处理
[0698] 在温度45℃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实施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的溶解量为
2
0.2g/m。
[0699] (A‑e)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700]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在液温30℃的阳极氧化处理工序中产生的废液(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701] (A‑f)阳极氧化处理
[0702] 使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而进行了阳极氧化处理。使2
用170g/L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50℃、电流密度30A/dm的条件下进行阳极氧化处
2
理,形成了皮膜量0.3g/m的阳极氧化皮膜。
[0703] 图3所示的阳极氧化处理装置410中,铝板416如图3中箭头所示被搬送。在储藏有电解液418的供电槽412中铝板416通过供电电极420而带(+)电。而且,铝板416在供电槽412
中通过辊422而搬送至上方,且在通过轧辊424 向下方改变方向之后,朝向储藏有电解液
426的电解处理槽414搬送,并通过辊428向水平方向转换方向。接着,铝板416通过电解电极
430而带(‑)电,由此在其表面形成阳极氧化皮膜,离开电解处理槽414的铝板416被搬送到
后续工序。在上述阳极氧化处理装置410中,由辊422、轧辊424及辊428构成方向转换机构,
铝板416在供电槽412与电解处理槽414的槽间部通过上述辊 422、424及428而被搬送成山
型及倒U字型。供电电极420和电解电极430与直流电源434连接。
[0704] (A‑g)扩孔处理
[0705] 将已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板在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中在28℃下浸渍3秒钟(支承体2)、在40℃下浸渍3秒钟(支承体3)、在40℃下
浸渍15秒钟(支承体4)而进行了扩孔处理。然后,利用喷雾器进行了水洗。支承体2、支承体
3、支承体4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3nm、30nm、100nm。
[0706] <支承体5的制作>
[0707] 对厚度为0.3mm的材质1S的铝板(铝合金版)实施下述(B‑a)~(B‑h) 的处理而制作了支承体5。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轧辊进行
了排液。
[0708] (B‑a)碱蚀刻处理
[0709] 在温度7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6质量%及铝离子浓度6.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溶解量为
2
5g/m。
[0710] (B‑b)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711]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0℃且硫酸浓度150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712] (B‑c)使用了盐酸水溶液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713] 使用盐酸浓度14g/L、铝离子浓度13g/L及硫酸浓度3g/L的电解液,并利用交流电流而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的液温为30℃。添加氯化铝而对铝离子浓度进行了
调节。
[0714] 交流电流的波形为正与负的波形对称的正弦波,频率为50Hz,交流电流1 周期中的阳极反应时间与阴极反应时间为1:1,电流密度以交流电流波形的峰值电流值计为75A/
2 2
dm 。并且,电量以铝板向阳极反应供给的电量总和计为450 C/dm ,电解处理以每112.5C/
2
dm隔开4秒钟的通电间隔而分4次进行。铝板的对电极中使用了碳电极。
[0715] (B‑d)碱蚀刻处理
[0716] 在温度45℃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实施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的溶解量为
2
0.2g/m。
[0717] (B‑e)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718]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在液温30℃的阳极氧化处理工序中产生的废液(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719] (B‑f)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
[0720] 利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2
处理。使用170g/L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50℃、电流密度30 A/dm的条件下进行阳
2
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0.3g/m的阳极氧化皮膜。
[0721] (B‑g)扩孔处理
[0722] 将已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板在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中在40℃下浸渍3秒钟而进行了扩孔处理。
[0723] (B‑h)第2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
[0724] 利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2阶段的阳极氧化2
处理。使用170g/L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50℃、电流密度13 A/dm的条件下进行阳
2
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2.1g/m的阳极氧化皮膜。然后,利用喷雾器进行了水洗。支承体
5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为 30nm。
[0725] <支承体6的制作>
[0726] 对厚度为0.3mm的材质1S的铝板(铝合金版)实施下述(D‑a)~(D‑l) 的处理而制作了支承体6。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轧辊进行
了排液。
[0727] (D‑a)机械粗糙化处理(刷粒法)
[0728] 使用图5所示的结构的装置,将浮石粉悬浮液(比重1.1g/cm3)作为研磨浆液而向铝板表面供给的同时通过旋转的硬毛束刷来进行了机械性粗糙化处理。在图5中,1为铝板,
2及4为滚筒刷(在本实施例中为硬毛束刷),3为研磨浆液,5、6、7及8为支撑辊。
[0729] 在机械粗糙化处理中,将研磨材料的中值粒径(μm)设为30μm,将刷子根数设为4根,将刷子转速(rpm)设为250rpm。硬毛束刷的材质为6·10尼龙,刷毛的直径为0.3mm,毛长
为50mm。刷子在φ300mm的不锈制筒中开孔并进行植毛而使其变密。硬毛束刷下部的2根
支撑辊(φ200mm)的距离为300mm。将硬毛束刷按压至使刷子旋转的驱动马达的负载比向铝
板按压硬毛束刷之前的负载大10kW为止。刷子的旋转方向与铝板的移动方向相同。
[0730] (D‑b)碱蚀刻处理
[0731] 在温度7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6质量%及铝离子浓度6.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溶解量为
2
10g/m。
[0732] (D‑c)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733]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5℃的下一个工序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使用的硝酸的废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734] (D‑d)使用了硝酸水溶液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735] 使用60Hz的交流电压来连续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使用了向硝酸10.4g/L的水溶液添加硝酸铝而将铝离子浓度调节为4.5g/L且液温35℃的电解液。交流电
源波形为图1所示的波形,并使用电流值从零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tp为0.8msec、duty比1:
1、梯形矩形波交流而对碳电极进行电化学粗糙化处理来作为对电极。辅助阳极中使用了铁
2
氧体。电解槽使用了图2所示的结构的电解槽。电流密度以电流的峰值计为30A/dm ,使来自
2 2
电源的5%的电流向辅助阳极分流。电量(C/dm)以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总和计为185C/dm。
[0736] (D‑e)碱蚀刻处理
[0737] 在温度5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7质量%及铝离子浓度2. 5质2
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铝溶解量为0.5g/m。
[0738] (D‑f)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739]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0℃且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740] (D‑g)使用了盐酸水溶液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741] 使用60Hz的交流电压来连续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使用了向盐酸6.2g/L的水溶液添加氯化铝来将铝离子浓度调节为4.5g/L的液温35℃的电解液。交流电源
波形为图1所示的波形,并使用电流值从零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tp为0.8msec、duty比1:1、
梯形矩形波交流而对碳电极进行电化学粗糙化处理来作为对电极。辅助阳极中使用了铁氧
2
体。电解槽使用了图2所示的结构的电解槽。电流密度以电流的峰值计为25A/dm ,盐酸电解
2 2
中的电量(C/dm) 以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总和计为63C/dm。
[0742] (D‑h)碱蚀刻处理
[0743] 在温度6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 5质2
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铝溶解量为0.1g/m。
[0744] (D‑i)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745] 利用喷雾器经4秒钟对铝板喷吹在液温35℃的阳极氧化处理工序中产生的废液(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746] (D‑j)阳极氧化处理
[0747] 使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而进行了阳极氧化处理。使2
用170g/L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50℃、电流密度30A/dm的条件下进行阳极氧化处
2
理,形成了皮膜量2.4g/m的阳极氧化皮膜。
[0748] (D‑k)扩孔处理
[0749] 将已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板在温度40℃、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中浸渍3秒钟而进行了扩孔处理。铝支承体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
孔的平均直径为30nm。
[0750] (D‑l)亲水化处理
[0751] 为了确保非图像部的亲水性,将铝板在50℃下经7秒钟浸渍于2.5质量%的3号硅2
酸钠水溶液中来实施了硅酸盐处理。Si的附着量为8.5mg/m 。然后,利用喷雾器进行了水
洗。
[0752] <支承体7的制作>
[0753] 对厚度为0.3mm的材质1S的铝板(铝合金版)实施下述(F‑a)~(F‑g) 的处理而制作了支承体7。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轧辊进行
了排液。
[0754] (F‑a)碱蚀刻处理
[0755] 在温度7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6质量%及铝离子浓度6.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溶解量为
2
5g/m。
[0756] (F‑b)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757]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0℃且硫酸浓度150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758] (F‑c)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759] 使用盐酸浓度14g/L、铝离子浓度13g/L及硫酸浓度3g/L的电解液,并利用交流电流而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的液温为30℃。添加氯化铝而对铝离子浓度进行了
调节。
[0760] 交流电流的波形为正与负的波形对称的正弦波,频率为50Hz,交流电流1 周期中的阳极反应时间与阴极反应时间为1:1,电流密度以交流电流波形的峰值电流值计为75A/
2 2
dm 。并且,电量以铝板向阳极反应供给的电量总和计为450 C/dm ,电解处理以每112.5C/
2
dm隔开4秒钟的通电间隔而分4次进行。铝板的对电极中使用了碳电极。
[0761] (F‑d)碱蚀刻处理
[0762] 在温度45℃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实施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的溶解量为
2
0.2g/m。
[0763] (F‑e)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764]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5℃且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765] (F‑f)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
[0766] 利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2
处理。使用150g/L磷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35℃、电流密度4. 5A/dm的条件下进行
2
阳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1g/m的阳极氧化皮膜。
[0767] (F‑g)第2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
[0768] 利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2阶段的阳极氧化2
处理。使用170g/L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50℃、电流密度13 A/dm的条件下进行阳
2
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2.1g/m的阳极氧化皮膜。然后,利用喷雾器进行了水洗。支承体
7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为 40nm。
[0769] <支承体8的制作>
[0770] 对厚度为0.3mm的材质1S的铝板(铝合金版)实施下述(G‑a)~(G‑h) 的处理而制作了支承体8。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轧辊进行
了排液。
[0771] (G‑a)碱蚀刻处理
[0772] 在温度7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6质量%及铝离子浓度6.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溶解量为
2
5g/m。
[0773] (G‑b)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774]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0℃且硫酸浓度150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775] (G‑c)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776] 使用盐酸浓度14g/L、铝离子浓度13g/L及硫酸浓度3g/L的电解液,并利用交流电流而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的液温为30℃。添加氯化铝而对铝离子浓度进行了
调节。
[0777] 交流电流的波形为正与负的波形对称的正弦波,频率为50Hz,交流电流1 周期中的阳极反应时间与阴极反应时间为1:1,电流密度以交流电流波形的峰值电流值计为75A/
2 2
dm 。并且,电量以铝板向阳极反应供给的电量总和计为450 C/dm ,电解处理以每112.5C/
2
dm隔开4秒钟的通电间隔而分4次进行。铝板的对电极中使用了碳电极。
[0778] (G‑d)碱蚀刻处理
[0779] 在温度45℃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实施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的溶解量为
2
0.2g/m。
[0780] (G‑e)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781]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5℃且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782] (G‑f)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
[0783] 利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2
处理。使用150g/L磷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35℃、电流密度4. 5A/dm的条件下进行
2
阳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1g/m的阳极氧化皮膜。
[0784] (G‑g)扩孔处理
[0785] 将已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板在温度40℃、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中浸渍4秒钟而进行了扩孔处理。
[0786] (G‑h)第2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
[0787] 利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2阶段的阳极氧化2
处理。使用170g/L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50℃、电流密度13 A/dm的条件下进行阳
2
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2.1g/m的阳极氧化皮膜。然后,利用喷雾器进行了水洗。支承体
8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为 100nm。
[0788] <支承体9的制作>
[0789] 对厚度为0.3mm的材质1S的铝板(铝合金版)实施下述(H‑a)~(H‑g) 的处理而制作了支承体9。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轧辊进行
了排液。
[0790] (H‑a)碱蚀刻处理
[0791] 在温度7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6质量%及铝离子浓度6.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溶解量为
2
5g/m。
[0792] (H‑b)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793]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0℃且硫酸浓度150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794] (H‑c)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795] 使用盐酸浓度14g/L、铝离子浓度13g/L及硫酸浓度3g/L的电解液,并利用交流电流而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的液温为30℃。添加氯化铝而对铝离子浓度进行了
调节。
[0796] 交流电流的波形为正与负的波形对称的正弦波,频率为50Hz,交流电流1 周期中的阳极反应时间与阴极反应时间为1:1,电流密度以交流电流波形的峰值电流值计为75A/
2 2
dm 。并且,电量以铝板向阳极反应供给的电量总和计为450 C/dm ,电解处理以每112.5C/
2
dm隔开4秒钟的通电间隔而分4次进行。铝板的对电极中使用了碳电极。
[0797] (H‑d)碱蚀刻处理
[0798] 在温度45℃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实施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的溶解量为
2
0.2g/m。
[0799] (H‑e)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800]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5℃且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801] (H‑f)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
[0802] 利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2
处理。使用150g/L磷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35℃、电流密度4. 5A/dm的条件下进行
2
阳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1g/m的阳极氧化皮膜。
[0803] (H‑g)第2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
[0804] 使用150g/L磷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35℃、电流密度4.5A/dm2的条件下进2
行阳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1.2g/m的阳极氧化皮膜。然后,利用喷雾器进行了水洗。支
承体9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为40nm。
[0805] <支承体10的制作>
[0806] 对厚度为0.3mm的材质1S的铝板(铝合金版)实施下述(I‑a)~(I‑h) 的处理而制作了支承体10。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轧辊进行
了排液。
[0807] (I‑a)碱蚀刻处理
[0808] 在温度7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6质量%及铝离子浓度6.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溶解量为
2
5g/m。
[0809] (I‑b)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810]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0℃且硫酸浓度150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811] (I‑c)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812] 使用盐酸浓度14g/L、铝离子浓度13g/L及硫酸浓度3g/L的电解液,并利用交流电流而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的液温为30℃。添加氯化铝而对铝离子浓度进行了
调节。
[0813] 交流电流的波形为正与负的波形对称的正弦波,频率为50Hz,交流电流1 周期中的阳极反应时间与阴极反应时间为1:1,电流密度以交流电流波形的峰值电流值计为75A/
2 2
dm 。并且,电量以铝板向阳极反应供给的电量总和计为450 C/dm ,电解处理以每112.5C/
2
dm隔开4秒钟的通电间隔而分4次进行。铝板的对电极中使用了碳电极。
[0814] (I‑d)碱蚀刻处理
[0815] 在温度45℃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实施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的溶解量为
2
0.2g/m。
[0816] (I‑e)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817]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5℃且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818] (I‑f)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
[0819] 利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2
处理。使用150g/L磷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35℃、电流密度4. 5A/dm的条件下进行
2
阳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1g/m的阳极氧化皮膜。
[0820] (I‑g)扩孔处理
[0821] 将已进行上述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板在温度40℃、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中浸渍8秒钟而进行了扩孔处理。
[0822] (I‑h)第2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
[0823] 利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2阶段的阳极氧化2
处理。使用150g/L磷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35℃、电流密度4. 5A/dm的条件下进行
2
阳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2.1g/m的阳极氧化皮膜。然后,利用喷雾器进行了水洗。支承
体10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为148nm。
[0824] <支承体11的制作>
[0825] 对厚度为0.3mm的材质1S的铝板(铝合金板)实施下述(A‑a)~(A‑g) 的处理而制作了支承体11。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轧辊进行
了排液。
[0826] (A‑a)碱蚀刻处理
[0827] 在温度7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6质量%及铝离子浓度6.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溶解量为
2
5g/m。
[0828] (A‑b)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829]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0℃且硫酸浓度150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830] (A‑c)使用了盐酸水溶液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831] 使用盐酸浓度14g/L、铝离子浓度13g/L及硫酸浓度3g/L的电解液,并利用交流电流而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的液温为30℃。添加氯化铝而对铝离子浓度进行了
调节。
[0832] 交流电流的波形为正与负的波形对称的正弦波,频率为50Hz,交流电流1 周期中的阳极反应时间与阴极反应时间为1:1,电流密度以交流电流波形的峰值电流值计为75A/
2 2
dm 。并且,电量以铝板向阳极反应供给的电量总和计为450 C/dm ,电解处理以每112.5C/
2
dm隔开4秒钟的通电间隔而分4次进行。铝板的对电极中使用了碳电极。
[0833] (A‑d)碱蚀刻处理
[0834] 在温度45℃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实施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的溶解量为
2
0.2g/m。
[0835] (A‑e)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836]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在液温30℃的阳极氧化处理工序中产生的废液(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837] (A‑f)阳极氧化处理
[0838] 使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而进行了阳极氧化处理。使2
用170g/L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50℃、电流密度30A/dm的条件下进行阳极氧化处
2
理,形成了皮膜量2.4g/m的阳极氧化皮膜。
[0839] 图3所示的阳极氧化处理装置410中,铝板416如图3中箭头所示被搬送。在储藏有电解液418的供电槽412中铝板416通过供电电极420而带(+)电。而且,铝板416在供电槽412
中通过辊422而搬送至上方,且在通过轧辊424 向下方改变方向之后,朝向储藏有电解液
426的电解处理槽414搬送,并通过辊428向水平方向转换方向。接着,铝板416通过电解电极
430而带(‑)电,由此在其表面形成阳极氧化皮膜,离开电解处理槽414的铝板416被搬送到
后续工序。在上述阳极氧化处理装置410中,由辊422、轧辊424及辊428构成方向转换机构,
铝板416在供电槽412与电解处理槽414的槽间部通过上述辊 422、424及428而被搬送成山
型及倒U字型。供电电极420和电解电极430与直流电源434连接。
[0840] (A‑g)扩孔处理
[0841] 将已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板在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中在40℃下浸渍3秒钟而进行了扩孔处理。然后,利用喷雾器进行了水洗。支
承体11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为30nm。
[0842] <支承体12的制作>
[0843] 对厚度0.3mm的表1中所示的组成的铝合金板实施下述(a)~(m)的处理,从而制作了支承体12。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轧辊进行了
排液。
[0844] [表1]
[0845]
[0846] a)机械性粗糙化处理(刷粒法)
[0847] 将浮石粉悬浮液(比重1.1g/cm3)作为研磨浆液而向铝板表面供给的同时通过旋转的硬毛束刷来进行了机械性粗糙化处理。
[0848] 机械性粗糙化处理中,将研磨材料的浮石粉的中值粒径设为30μm,将硬毛束刷的数量设为4,将硬毛束刷的转速设为250rpm来进行。硬毛束刷的材质为6·10尼龙,刷毛的直
径为0.3mm,毛长为50mm。硬毛束刷为在φ300mm的不锈钢制筒中开孔并进行植毛而使其变
密的刷子。硬毛束刷下部的2根支撑辊 (φ200mm)的距离为300mm。将硬毛束刷按压至使刷
子旋转的驱动马达的负载比向铝板按压硬毛束刷之前的负载大10kW为止。硬毛束刷的旋转
方向与铝板的移动方向相同。
[0849] (b)碱蚀刻处理
[0850] 在温度70℃下利用喷射管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6质量%、铝离子浓度6. 5质2
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铝溶解量为10g/m。
[0851] (c)酸性水溶液中的除污处理
[0852] 在硝酸水溶液中进行了除污处理。除污处理中所使用的硝酸水溶液使用了在下一工序的电化学粗糙化中所使用的硝酸电解液。液温为35℃。利用喷雾器喷吹除污液来进行
了3秒钟的除污处理。
[0853] (d)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854] 使用60Hz的交流电压来连续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使用了向温度35℃、硝酸10.4g/L的水溶液添加硝酸铝来将铝离子浓度调节为4.5g/L 的电解液。交流电源
波形使用电流值从零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tp为0.8msec, duty比1:1,梯形的矩形波交流,
且将碳电极作为对电极来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辅助阳极中使用了铁氧体。电流密度
2
以电流的峰值计为30A/dm ,使来自电源的5%的电流向辅助阳极分流。电量以铝板为阳极
2
时的电量的总和计为 185C/dm。
[0855] (e)碱蚀刻处理
[0856] 在温度50℃下利用喷射管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铝离子浓度0. 5质2
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铝溶解量为0.5g/m。
[0857] (f)酸性水溶液中的除污处理
[0858]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60℃且硫酸浓度170g/L、铝离子浓度5g/L的硫酸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859] (g)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860] 使用60Hz的交流电压来连续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使用了向液温35℃、盐酸6.2g/L的水溶液添加盐化铝来将铝离子浓度调节为4.5g/L的电解液。交流电源波
形使用电流值从零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tp为0.8msec,du ty比1:1,梯形的矩形波交流,且
将碳电极作为对电极来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辅助阳极中使用了铁氧体。电流密度以
2 2
电流的峰值计为25A/dm,盐酸电解中的电量以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的总和计为63C/dm。
[0861] (h)碱蚀刻处理
[0862] 在温度50℃下利用喷射管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铝离子浓度0. 5质2
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铝溶解量为0.1g/m。
[0863] (i)酸性水溶液中的除污处理
[0864]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在液温35℃的阳极氧化处理工序中使用的硫酸水溶液(在硫酸170g/L的水溶液中含有铝离子5g/L)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865] (j)第1阳极氧化处理
[0866] 使用基于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通过表2所示的条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从而形成了规定皮膜厚度的阳极氧化皮膜。电解液中使用了包
含表2所示的成分的水溶液。表2~表4中,“成分浓度”表示“溶液成分”栏中所记载的各成分的含有浓度(g/L)。
[0867] [表2]
[0868]
[0869] (k)第2阳极氧化处理
[0870] 使用基于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2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通过表3所示的条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从而形成了规定皮膜厚度的阳极氧化皮膜。电解液中使用了包
含表3所示的成分的水溶液。
[0871] [表3]
[0872]
[0873] (l)第3阳极氧化处理
[0874] 使用基于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3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通过表4所示的条件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从而形成了规定皮膜厚度的阳极氧化皮膜。电解液中使用了包
含表4所示的成分的水溶液。
[0875] [表4]
[0876]
[0877] (m)亲水化处理
[0878] 为了确保非图像部的亲水性,使用2.5质量%的3号硅酸钠水溶液在50℃下浸渍72
秒钟来实施了硅酸盐处理。然后,利用喷雾器进行了水洗。Si的附着量为8.5mg/m。
[0879] 将上述中所得到的具有微孔的阳极氧化皮膜中的大径孔部的阳极氧化皮膜表面中的平均直径(表层平均直径)、大径孔部的连通位置中的平均直径(底部平均直径)、小径
孔部的连通位置中的平均直径(小径孔部直径)、大径孔部及小径孔部的平均深度、小径孔
部的底部至铝板表面为止的阳极氧化皮膜的厚度(阻挡层厚度)、小径孔部的密度等示于表
5及表6。上述小径孔部包含深度不同的第1小径孔部及第2小径孔部,将较深的一方称为第1
小径孔部。
[0880] [表5]
[0881]
[0882] [表6]
[0883]
[0884] 表6中,作为阻挡层厚度,示出平均值和最小值。平均值为如下:在50 处测定第1小径孔部的底部至铝板表面为止的阳极氧化皮膜的厚度,并对它们进行算数平均而得到的
值。
[0885] 微孔的平均直径(大径孔部及小径孔部的平均直径)为如下值:用倍率15 万倍的场发射型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N=4张大径孔部表面及小径孔部表面,在所得到的
2
4张图像中,测定存在于400×600nm 的范围的微孔(大径孔部及小径孔部)的直径,并进行
平均而得到的值。另外,大径孔部的深度较深,且很难测定小径孔部的直径的情况下,切削
阳极氧化皮膜上部,之后求出各种直径。
[0886] 大径孔部的平均深度为以倍率50万倍的FE‑TEM观察支承体(阳极氧化皮膜)的截面,在所得到的图像中,测定60个(N=60)任意的微孔表面至连通位置为止的距离,并对它
们进行平均而得到的值。并且,小径孔部的平均深度为通过FE‑SEM(5万倍)观察支承体(阳
极氧化皮膜)的截面,在所得到的图像中,测定任意25个微孔的深度,并进行平均而得到的
值。
[0887] “连通部密度”是指,连通位置中的阳极氧化皮膜截面的小径孔部的密度“表面积增加倍率”是指,根据下述式(A)计算的值。
[0888] 式(A)
[0889] 表面积增加倍率=1+孔密度×((π×(表层平均直径/2+底部平均直径/2) ×((底2 2 1/2 2
部平均直径/2‑表层平均直径/2) +深度A) +π×(底部平均直径/ 2) ‑π×(表层平均直
2
径/2)))
[0890] 小径孔部的“平均深度(nm)”栏中,第2小径孔部的平均深度示于左侧,且将第1小径孔部的平均深度示于右侧。小径孔部的“连通部密度”栏中,将第1小径孔部的密度与小径孔部的连通部密度一同示于括号内。
[0891] 并且,位于从第2小径孔部的底部至第1小径孔部的底部为止的第1小径孔部的平均直径为12nm。
[0892] <支承体13的制作>
[0893] 对厚度为0.3mm的材质1S的铝板(铝合金板)实施下述(J‑a)~(J‑m) 的处理而制作了支承体13。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轧辊进行
了排液。
[0894] (J‑a)机械粗糙化处理(刷粒法)
[0895] 使用图5所示的结构的装置,将浮石粉悬浮液(比重1.1g/cm3)作为研磨浆液而向铝板表面供给的同时通过旋转的硬毛束刷来进行了机械性粗糙化处理。
[0896] 在机械粗糙化处理中,将研磨材料的中值粒径(μm)设为30μm,将刷子根数设为4根,将刷子转速(rpm)设为250rpm。硬毛束刷的材质为6·10尼龙,刷毛的直径为0.3mm,毛长
为50mm。刷子在φ300mm的不锈钢制筒中开孔并进行植毛而使其变密。硬毛束刷下部的2根
支撑辊(φ200mm)的距离为300mm。将硬毛束刷按压至使刷子旋转的驱动马达的负载比向铝
板按压硬毛束刷之前的负载大10kW为止。刷子的旋转方向与铝板的移动方向相同。
[0897] (J‑b)碱蚀刻处理
[0898] 在温度7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6质量%及铝离子浓度6.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溶解量为
2
10g/m。
[0899] (J‑c)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900]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5℃的下一个工序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使用的硝酸的废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901] (J‑d)使用了硝酸水溶液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902] 使用60Hz的交流电压来连续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使用了向硝酸10.4g/L的水溶液添加硝酸铝而将铝离子浓度调节为4.5g/L且液温35℃的电解液。交流电
源波形为图1所示的波形,并使用电流值从零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tp为0.8msec、duty比1:
1、梯形矩形波交流而对碳电极进行电化学粗糙化处理来作为对电极。辅助阳极中使用了铁
2
氧体。电解槽使用了图2所示的结构的电解槽。电流密度以电流的峰值计为30A/dm ,使来自
2 2
电源的5%的电流向辅助阳极分流。电量(C/dm)以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总和计为185C/dm。
[0903] (J‑e)碱蚀刻处理
[0904] 在温度5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7质量%及铝离子浓度2. 5质2
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铝溶解量为3.5g/m。
[0905] (J‑f)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906]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0℃且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907] (J‑g)使用了盐酸水溶液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908] 使用60Hz的交流电压来连续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使用了向盐酸6.2g/L的水溶液添加氯化铝来将铝离子浓度调节为4.5g/L的液温35℃的电解液。交流电源
波形为图1所示的波形,并使用电流值从零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tp为0.8msec、duty比1:1、
梯形矩形波交流而对碳电极进行电化学粗糙化处理来作为对电极。辅助阳极中使用了铁氧
2
体。电解槽使用了图2所示的结构的电解槽。电流密度以电流的峰值计为25A/dm ,盐酸电解
2 2
中的电量(C/dm) 以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总和计为63C/dm。
[0909] (J‑h)碱蚀刻处理
[0910] 在温度6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 5质2
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铝溶解量为0.2g/m。
[0911] (J‑i)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912] 利用喷雾器经4秒钟对铝板喷吹在液温35℃的阳极氧化处理工序中产生的废液(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913] (J‑j)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
[0914] 利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1阶段的阳极氧化2
处理。使用170g/L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50℃、电流密度30 A/dm的条件下进行阳
2
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0.3g/m的阳极氧化皮膜。
[0915] (J‑k)扩孔处理
[0916] 将已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铝板在温度40℃、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中浸渍3秒钟而进行了扩孔处理。
[0917] (J‑l)第2阶段的阳极氧化处理
[0918] 利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进行了第2阶段的阳极氧化2
处理。使用170g/L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50℃、电流密度13 A/dm的条件下进行阳
2
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2.1g/m的阳极氧化皮膜。
[0919] (J‑m)亲水化处理
[0920] 为了确保非图像部的亲水性,将铝板在50℃下经7秒钟浸渍于2.5质量%的3号硅2
酸钠水溶液中来实施了硅酸盐处理。Si的附着量为8.5mg/m 。然后,利用喷雾器进行了水
洗。支承体13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为30n m。
[0921] <支承体14的制作>
[0922] 使用含有Si:0.06质量%、Fe:0.30质量%、Cu:0.005质量%、Mn:0.00 1质量%、Mg:0.001质量%、Zn:0.001质量%、Ti:0.03质量%,且余量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的铝合金制备熔融金属,进行熔融金属处理及过滤并通过DC 铸造法而制作了厚度500mm、宽度1,200mm的铸。通过表面切割机以平均厚度10mm对表面进行切割之后,在550℃下均热保持
约5小时,并将温度降低至 400℃,从而利用热轧机形成了厚度2.7mm的轧板。而且,使用连
退火机在5 00℃下进行热处理之后,通过冷轧形成为厚度0.24mm而制作了JIS 1050材料
的铝板(宽度为1,030mm)。
[0923] 对该铝板连续实施下述(b)~(j)的表面处理,从而制作了支承体14。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轧辊进行了排液。
[0924] (b)碱蚀刻处理
[0925] 使用苛性钠浓度2.6质量%、铝离子浓度6.5质量%、温度70℃的水溶液对铝板进行基于喷雾器的蚀刻处理而将铝板溶解了6g/m2。
[0926] (c)除污处理
[0927] 用温度30℃的硝酸浓度1质量%水溶液(含有0.5质量%的铝离子。)进行了基于喷雾器的除污处理。除污处理中所使用的硝酸水溶液使用了在硝酸水溶液中利用交流进行电
化学粗糙化处理的工序的废液。
[0928] (d)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929] 使用60Hz的交流电压来连续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为硝酸10. 5g/L水溶液(含有5g/L的铝离子,且含有0.007质量%的铵离子。),液温为 50℃。交流电源波形为
图1所示的波形,并使用电流值从零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tp为0.8msec、duty比1:1、梯形矩
形波交流而对碳电极进行电化学粗糙化处理来作为对电极。辅助阳极中使用了铁氧体。所
2
使用的电解槽使用了图2所示的结构的电解槽。电流密度以电流的峰值计为30A/dm、电量
2
以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总和计为220C/dm。使从电源流出的电流的5%被分流到辅助阳极。
[0930] (e)碱蚀刻处理
[0931] 使用苛性钠浓度26质量%、铝离子浓度6.5质量%的水溶液并在32℃下对铝板进2
行基于喷雾器的蚀刻处理,并将铝板溶解0.25g/m ,去除利用前级交流进行了电化学粗糙
化处理时所生成的以氢氧化铝为主体的污渍,并且对所生成的坑的边缘部分进行溶解而使
边缘部分光滑。
[0932] (f)除污处理
[0933] 用温度30℃的硫酸浓度15质量%水溶液(含有4.5质量%的铝离子。)进行了基于喷雾器的除污处理。除污处理中所使用的硝酸水溶液使用了在硝酸水溶液中利用交流进行
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工序的废液。
[0934] (g)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935] 使用60Hz的交流电压来连续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为盐酸2.5 g/L水溶液(含有5g/L的铝离子。),温度为35℃。交流电源波形为图1所示的波形,并使用电流值从零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tp为0.8msec、duty比1:1、梯形矩形波交流而对碳电极进行电化学
粗糙化处理来作为对电极。辅助阳极中使用了铁氧体。所使用的电解槽使用了图2所示的结
2
构的电解槽。电流密度以电流的峰值计为25A/dm 、电量以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总和计为
2
50C/dm。
[0936] (h)碱蚀刻处理
[0937] 使用苛性钠浓度26质量%、铝离子浓度6.5质量%的水溶液并在32℃下对铝板进2
行基于喷雾器的蚀刻处理,并将铝板溶解0.1g/m而去除利用前级交流进行了电化学粗糙
化处理时所生成的以氢氧化铝为主体的污渍,并且对所生成的坑的边缘部分进行溶解而使
边缘部分光滑。
[0938] (i)除污处理
[0939] 用温度60℃的硫酸浓度25质量%水溶液(含有0.5质量%的铝离子。)进行了基于喷雾器的除污处理。
[0940] (j)阳极氧化处理
[0941] 使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而进行了阳极氧化处理。使用硫酸浓度170g/L(含有0.5质量%的铝离子。)的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38℃、电流密
2 2
度30A/dm的条件下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形成了皮膜量2. 7g/m的阳极氧化皮膜。然后,利用
喷雾器进行了水洗。支承体14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为7nm。
[0942] <支承体15的制作>
[0943] 在40g/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将厚度为0.19mm的材质1S的铝板(铝合金板)在60℃下浸渍8秒钟来脱脂,并使用脱盐水清洗了2秒钟。利用15秒钟交流在含有12g/L的盐酸及
2
38g/L的硫酸铝(18水和物)的水溶液中,将铝板以33℃的温度及130A/dm的电流密度进行
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以脱盐水清洗2秒钟之后,将铝板通过155g/L的硫酸水溶液以70℃蚀
刻4秒钟,由此进行除污处理,并以脱盐水在25℃下清洗了2秒钟。在155g/L的硫酸水溶液
2
中,将铝板以45℃的温度及22A/dm的电流密度进行13秒钟的阳极氧化处理,以脱盐水清洗
了2秒钟。而且,使用4g/L的聚乙烯基膦酸水溶液在40℃下处理10 秒钟,以脱盐水在20℃下
清洗2秒钟,并干燥来制作了支承体15。支承体15 的表面粗糙度Ra为0.21μm,且阳极氧化皮
2
膜量为4g/m。支承体15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为7nm。
[0944] <支承体16的制作>
[0945] 对厚度为0.3mm的材质1S的铝板(铝合金板)实施下述(K‑a)~(K‑k) 的处理而制作了支承体16。另外,在所有处理工序之间实施水洗处理,且在水洗处理之后通过轧辊进行
了排液。
[0946] (K‑a)机械粗糙化处理(刷粒法)
[0947] 使用图5所示的结构的装置,将浮石粉悬浮液(比重1.1g/cm3)作为研磨浆液而向铝板表面供给的同时通过旋转的硬毛束刷来进行了机械性粗糙化处理。
[0948] 在机械粗糙化处理中,将研磨材料的中值粒径(μm)设为30μm,将刷子根数设为4根,将刷子转速(rpm)设为250rpm。硬毛束刷的材质为6·10尼龙,刷毛的直径为0.3mm,毛长
为50mm。刷子在φ300mm的不锈钢制筒中开孔并进行植毛而使其变密。硬毛束刷下部的2根
支撑辊(φ200mm)的距离为300mm。将硬毛束刷按压至使刷子旋转的驱动马达的负载比向铝
板按压硬毛束刷之前的负载大10kW为止。刷子的旋转方向与铝板的移动方向相同。
[0949] (K‑b)碱蚀刻处理
[0950] 在温度7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6质量%及铝离子浓度6. 5质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之后实施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的表面的铝溶解量为
2
10g/m。
[0951] (K‑c)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952]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5℃的下一个工序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中使用的硝酸的废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953] (K‑d)使用了硝酸水溶液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954] 使用60Hz的交流电压来连续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使用了向硝酸10.4g/L的水溶液添加硝酸铝而将铝离子浓度调节为4.5g/L且液温35℃的电解液。交流电
源波形为图1所示的波形,并使用电流值从零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tp为0.8msec、duty比1:
1、梯形矩形波交流而对碳电极进行电化学粗糙化处理来作为对电极。辅助阳极中使用了铁
2
氧体。电解槽使用了图2所示的结构的电解槽。电流密度以电流的峰值计为30A/dm ,使来自
2 2
电源的5%的电流向辅助阳极分流。电量(C/dm)以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总和计为185C/dm。
[0955] (K‑e)碱蚀刻处理
[0956] 在温度5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27质量%及铝离子浓度2. 5质2
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铝溶解量为0.5g/m。
[0957] (K‑f)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958] 利用喷雾器经3秒钟对铝板喷吹液温30℃且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959] (K‑g)使用了盐酸水溶液的电化学粗糙化处理
[0960] 使用60Hz的交流电压来连续进行了电化学粗糙化处理。电解液使用了向盐酸6.2g/L的水溶液添加氯化铝来将铝离子浓度调节为4.5g/L的液温35℃的电解液。交流电源
波形为图1所示的波形,并使用电流值从零达到峰值为止的时间tp为0.8msec、duty比1:1、
梯形矩形波交流而对碳电极进行电化学粗糙化处理来作为对电极。辅助阳极中使用了铁氧
2
体。电解槽使用了图2所示的结构的电解槽。电流密度以电流的峰值计为25A/dm ,盐酸电解
2 2
中的电量(C/dm) 以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总和计为63C/dm。
[0961] (K‑h)碱蚀刻处理
[0962] 在温度60℃下利用喷雾器向铝板喷吹苛性钠浓度5质量%及铝离子浓度0. 5质2
量%的苛性钠水溶液来进行了蚀刻处理。铝溶解量为0.1g/m。
[0963] (K‑i)使用了酸性水溶液的除污处理
[0964] 利用喷雾器经4秒钟对铝板喷吹在液温35℃的阳极氧化处理工序中产生的废液(硫酸浓度170g/L及铝离子浓度5g/L的水溶液)作为酸性水溶液,并进行了除污处理。
[0965] (K‑j)阳极氧化处理
[0966] 使用基于图3所示的结构的直流电解的阳极氧化装置而进行了阳极氧化处理。使2
用170g/L硫酸水溶液作为电解液,在液温50℃、电流密度30A/dm的条件下进行阳极氧化处
2
理,形成了皮膜量2.4g/m的阳极氧化皮膜。
[0967] (K‑k)亲水化处理
[0968] 为了确保非图像部的亲水性,将铝板在50℃下经7秒钟浸渍于2.5质量%的3号硅2
酸钠水溶液中来实施了硅酸盐处理。Si的附着量为8.5mg/m 。然后,利用喷雾器进行了水
洗。支承体16的印刷面侧表面上的微孔的平均直径为7nm。
[0969] <底涂层1的形成>
[0970] 在支承体上(印刷面侧),以干燥涂布量成为20m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底涂层涂布液(1)而形成了底涂层1。
[0971] (底涂层涂布液(1))
[0972]
[0973] [化学式12]
[0974]
[0975] <底涂层2的形成>
[0976] 在支承体上(印刷面侧),以干燥涂布量成为26m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底涂层涂布液(2)而形成了底涂层2。
[0977] (底涂层涂布液(2))
[0978]
[0979] [化学式13]
[0980]
[0981] 上述底涂层用化合物(2)中的各构成单元的括号右下侧的数值表示质量比,乙烯氧基单元的括号右下侧数值表示重复数。
[0982] <底涂层3的形成>
[0983] 在支承体上(印刷面侧),以干燥涂布量成为20m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底涂层涂布液(3)而形成了底涂层3。
[0984] (底涂层涂布液(3))
[0985]
[0986] [化学式14]
[0987]
[0988] 上述底涂层用化合物(2)中的各构成单元的括号右下侧的数值表示质量比,乙烯氧基单元的括号右下侧数值表示重复数。
[0989] <底涂层4的形成>
[0990] 在支承体上(印刷面侧),以干燥涂布量成为0.5m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底涂层涂布液(4)而形成了底涂层4。
[0991] (底涂层涂布液(4))
[0992]
[0993] [化学式15]
[0994]
[0995] <底涂层5的形成>
[0996] 在支承体上(印刷面侧),以干燥涂布量成为18mg/m2的方式涂布下述组成的底涂层涂布液(5)而形成了底涂层5。
[0997] <底涂层用涂布液(5)>
[0998] ·聚合物U(下述结构)                 0.3质量份
[0999] ·纯水                              60.0质量份
[1000] ·甲醇                              939.7质量份
[1001] [化学式16]
[1002]
[1003] <图像记录层1的形成>
[1004] 在支承体上(印刷面侧)棒涂下述组成的图像记录层涂布液(1)之后,在70℃下烘干6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0.6μm的图像记录层1。
[1005] (图像记录层涂布液(1))
[1006]
[1007]
[1008] *1:UA510H(Kyoeisha Chemical Co.,Ltd.制,二新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反应物)
[1009] *2:ATM‑4E(Shin‑Nakamura Chemical Co.,Ltd.制,乙氧基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1010] *3:接枝共聚物2为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丙烯腈=10: 9:81的接枝共聚物的聚合物粒子,且为在正丙醇/水的质量比为80/20的溶剂中含有24质量%的该
粒子的分散体。并且,其体积平均粒径为193nm。
[1011] *4:Klucel M是指能够从Hercules公司获得的羟丙基纤维素。
[1012] *5:Irgacure 250是作为75%碳酸丙烯酯溶液而能够从Ciba specialty C hemicals公司获得的碘鎓盐,并且具有碘鎓(4‑甲基苯基)[4‑(2‑甲基丙基) 苯基]‑六氟磷酸盐。
[1013] *6:Byk 336为25%二甲苯/甲氧基丙基乙酸酯溶液中的、能够从Byk Chem ie GmbH获得的改性二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
[1014] *7:Black‑XV(下述化合物,Yamamoto Chamicals Inc.制)
[1015] [化学式17]
[1016]
[1017] <图像记录层2的形成>
[1018] 在支承体上(印刷面侧)棒涂下述组成的图像记录层涂布液(2),并在1 00℃下烘干6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0.6μm的图像记录层2。
[1019] (图像记录层涂布液(2))
[1020]
[1021]
[1022] [化学式18]
[1023]
[1024] [化学式19]
[1025]
[1026] [化学式20]
[1027]
[1028] [化学式21]
[1029]
[1030] (粘合剂聚合物3的合成)
[1031] 在三口烧瓶中放入甲基乙基酮300g,并在氮气流下加热至80℃。经30分钟在该反应容器中滴加了包含下述化合物1:50.0g、下述化合物2:50.0g、偶氮二异丁腈(AIBN)0.7g、甲基乙基酮100g的混合溶液。滴加结束之后,进一步持续反应了7.5小时。然后,加入
AIBN0.3g,进一步持续反应了12小时。反应结束之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而得到了粘合剂
聚合物3。粘合剂聚合物3的质均分子量为75,000。粘合剂3中的构成单元的组成比以质量基
准计为50:50。
[1032] [化学式22]
[1033]
[1034] <图像记录层3的形成>
[1035] 在底涂层上,棒涂下述组成的图像记录层涂布液(3),在100℃下烘干6 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1.1μm的图像记录层3。
[1036] 图像记录层涂布液(3)通过在即将涂布之前混合并搅拌下述感光液(3) 及微凝胶液(3)来得到。
[1037] (感光液(3))
[1038]
[1039]
[1040] (粘合剂聚合物(2)的合成)
[1041] 在三口烧瓶中称取1‑甲氧基‑2‑丙醇:78.0g,在氮环境下加热至70℃。经2小时30分钟向该反应容器滴加了由BLEMMER PME‑100(甲氧基二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Nippon Oil and Fats Company,Limited制):52.1g、甲基丙烯酸甲酯:21.8g、甲基丙烯酸:14.2g、六(3‑巯基丙酸)二季戊四醇酯: 2.15g、V‑601(2,2’‑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Wako Pure Chemical Indus tries,Ltd.制):0.38g、1‑甲氧基‑2‑丙醇:54g组成的混合溶液。滴加结束之后,升温至80℃,进而持续进行了2小时的反应。加入由V‑601:0.04g、1 ‑甲氧基‑2‑丙醇:
4g组成的混合溶液,升温至90℃而持续进行了2.5小时的反应。反应结束之后,将反应液冷
却至室温。
[1042] 向上述反应溶液加入1‑甲氧基‑2‑丙醇:137.2g、4‑羟基四甲基哌啶‑N‑氧化物:0.24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6.0g、四乙基铵溴化物:3.0g搅拌均匀之后,在90℃下进行了加热。
[1043] 18小时之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25℃),之后加入1‑甲氧基‑2‑丙醇: 99.4g而进行了稀释。
[1044] 如此得到的粘合剂聚合物(2)中,固体成分浓度:23质量%、通过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质均分子量为3.5万。
[1045] [化学式23]
[1046]
[1047] [化学式24]
[1048]
[1049] [化学式25]
[1050]
[1051] [化学式26]
[1052]
[1053] [化学式27]
[1054]
[1055] (微凝胶液(3))
[1056] ·微凝胶(3)固体成分浓度21.8质量%(下述)       1.979份
[1057] ·1‑甲氧基‑2‑丙醇                             0.529份
[1058] (微凝胶(3)的制作)
[1059] 以下示出微凝胶(3)的制备法。
[1060] <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1)的制备>
[1061] 向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7.78份(80摩尔当量)与下述多元酚化合物(1) 7.35份(20摩尔当量)的乙酸乙酯(25.31份)悬浮溶液加入三(2‑乙基己酸酯)铋(NEOSTANN U‑600、
NITTOH CHEMICAL CO.,LTD.)0.043份而进行了搅拌。在发热得到抑制的时点将反应温度设
定在50℃,并搅拌3小时而得到了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1)的乙酸乙酯溶液(50质量%)。
[1062] [化学式28]
[1063]
[1064] <微凝胶(3)的制备>
[1065] 将下述油相成分及水相成分混合,并使用均质器以12,000rpm乳化了10 分钟。将所得到的乳化物在45℃下搅拌4小时之后,加入1,8‑二氮杂双环[5. 4.0]‑十一碳‑7‑烯‑辛酸盐(U‑CAT SA102,San‑Apro Ltd.制)10质量%水溶液 5.20份,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并在45℃下静置了24小时。用蒸馏水进行调节以使固体成分浓度成为21.8质量%,从而得到
了微凝胶(3)的水分散液。利用动态光散射式粒径分布测定装置LB‑500(HORIBA,LTD.制),
并通过光散射法对体积平均粒径进行测定的结果为0.28μm。
[1066] (油相成分)
[1067] (成分1)乙酸乙酯 12.0份
[1068] (成分2)将三羟甲基丙烷(6摩尔)与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8摩尔)进行加成,并对其加成甲基侧链聚氧乙烯(1摩尔,氧化乙烯单元的重复数量:9 0)而成的加成物(50质量%乙
酸乙酯溶液,Mitsui Chemicals,Inc.制) 3.76份
[1069] (成分3)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1)(作为50质量%乙酸乙酯溶液) 15.0份
[1070] (成分4)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SR‑399,Sartomer Company,Inc制) 的65质量%乙酸乙酯溶液 11.54份
[1071] (成分5)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PIONIN A‑41‑C,Takemoto Oil&Fat C o.,Ltd.制)的10%乙酸乙酯溶液 4.42份
[1072] (水相成分)
[1073] 蒸馏水 46.87份
[1074] <图像记录层4的形成>
[1075] 在底涂层上,棒涂下述组成的图像记录层涂布液(4),在100℃下烘干6 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1.2μm的图像记录层4。
[1076] 图像记录层涂布液(4)通过在即将涂布之前混合并搅拌下述感光液(4) 及微凝胶液(4)来得到。
[1077] (感光液(4))
[1078]
[1079]
[1080] (微凝胶液(4))
[1081] ·微凝胶(4)(固体成分浓度21.8质量%)    2.243份
[1082] ·1‑甲氧基‑2‑丙醇                      0.600份
[1083] (微凝胶(4)的制作)
[1084] 以下示出上述微凝胶液中所使用的微凝胶(4)的制备法。
[1085] <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1)的制备>
[1086] 向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17.78份(80摩尔当量)与下述多元酚化合物(1) 7.35份(20摩尔当量)的乙酸乙酯(25.31份)悬浮溶液加入三(2‑乙基己酸酯)铋(NEOSTANN U‑600、
NITTOH CHEMICAL CO.,LTD.)0.043份而进行了搅拌。在发热得到抑制的时点将反应温度设
定在50℃,并搅拌3小时而得到了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1)的乙酸乙酯溶液(50质量%)。
[1087] [化学式29]
[1088]
[1089] <微凝胶(4)的制备>
[1090] 将下述油相成分及水相成分混合,并使用均质器以12,000rpm乳化了10 分钟。将所得到的乳化物在45℃下搅拌4小时之后,加入1,8‑二氮杂双环[5. 4.0]‑十一碳‑7‑烯‑辛酸盐(U‑CAT SA102,San‑Apro Ltd.制)10质量%水溶液 5.20份,在室温下搅拌30分钟,并在45℃下静置了24小时。用蒸馏水进行调节以使固体成分浓度成为21.8质量%,从而得到
了微凝胶(4)的水分散液。利用动态光散射式粒径分布测定装置LB‑500(HORIBA,LTD.制),
并通过光散射法对体积平均粒径进行测定的结果为0.28μm。
[1091] (油相成分)
[1092] (成分1)乙酸乙酯 12.0份
[1093] (成分2)将三羟甲基丙烷(6摩尔)与二甲苯二异氰酸酯(18摩尔)进行加成,并对其加成甲基侧链聚氧乙烯(1摩尔,氧化乙烯单元的重复数量:9 0)而成的加成物(50质量%乙
酸乙酯溶液,Mitsui Chemicals,Inc.制) 3.76份
[1094] (成分3)多价异氰酸酯化合物(1)(作为50质量%乙酸乙酯溶液) 15.0份
[1095] (成分4)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SR‑399,Sartomer Company,Inc制) 的65质量%乙酸乙酯溶液 11.54份
[1096] (成分5)磺酸盐型表面活性剂(PIONIN A‑41‑C,Takemoto Oil&Fat C o.,Ltd.制)的10%乙酸乙酯溶液 4.42份
[1097] (水相成分)
[1098] 蒸馏水 46.87份
[1099] <粘合剂聚合物(6)的合成>
[1100] 在三口烧瓶中称取1‑甲氧基‑2‑丙醇:78.0g,在氮环境下加热至70℃。经2小时30分钟向该反应容器滴加了由BLEMMER PME‑100(甲氧基二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NipponOil and Fats Company,Limited制):52.1g、甲基丙烯酸甲酯:21.8g、甲基丙烯酸:14.2g、六(3‑巯基丙酸)二季戊四醇酯: 2.15g、V‑601(2,2’‑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Wako Pure Chemical Indus tries,Ltd.制):0.38g、1‑甲氧基‑2‑丙醇:54g组成的混合溶液。滴加结束之后,升温至80℃,进而持续进行了2小时的反应。加入由V‑601:0.04g、1 ‑甲氧基‑2‑丙醇:
4g组成的混合溶液,升温至90℃而持续进行了2.5小时的反应。反应结束之后,将反应液冷
却至室温。
[1101] 向上述反应溶液加入1‑甲氧基‑2‑丙醇:137.2g、4‑羟基四甲基哌啶‑N‑氧化物:0.24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26.0g、四乙基铵溴化物:3.0g搅拌均匀之后,在90℃下进行了加热。
[1102] 18小时之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25℃),之后加入1‑甲氧基‑2‑丙醇: 99.4g而进行了稀释。
[1103] 如此得到的粘合剂聚合物(6)中,固体成分浓度:23质量%、通过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为3.5万。
[1104] [化学式30]
[1105]
[1106] <粘合剂聚合物(7)的合成>
[1107] 在三口烧瓶中称取1‑甲氧基‑2‑丙醇:78.00g,在氮气流下加热至70℃。经2小时30分钟向该反应容器滴加了由BLEMMER PME‑100(甲氧基二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Nippon Oil and Fats Company,Limited制):52.8g、甲基丙烯酸甲酯:2.8g、甲基丙烯酸:25.0g、六(3‑巯基丙酸)二季戊四醇酯:6. 4g、V‑601(2,2’‑偶氮二(异丁酸)二甲酯、Wako Pure 
Chemical Industri es,Ltd.制):1.1g、1‑甲氧基‑2‑丙醇:55g组成的混合溶液。滴加结束之后,升温至80℃,进而持续进行了2小时的反应。2小时之后,加入由V‑601:0.1 1g、1‑甲氧基‑2‑丙醇:1g组成的混合溶液,升温至90℃而持续进行了2.5小时的反应。反应结束之后,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1108] 向上述反应溶液加入1‑甲氧基‑2‑丙醇:177.2g、4‑羟基四甲基哌啶‑N‑氧化物:0.28g、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46.0g、四丁基溴化铵:3.4g搅拌均匀之后,在90℃下进行了加热。
[1109] 18小时之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室温(25℃),之后加入4‑甲氧基苯酚0. 06g、1‑甲氧基‑2‑丙醇:114.5g而进行了稀释。
[1110] 如此得到的粘合剂聚合物(7)中,固体成分浓度:23质量%、通过GPC测定的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为1.5万。
[1111] [化学式31]
[1112]
[1113] [化学式32]
[1114]
[1115] [化学式33]
[1116]
[1117] <图像记录层5的形成>
[1118] 将形成图像记录层4时的图像记录层涂布液(4)的粘合剂聚合物(6)及粘合剂聚合物(7)的量分别变更为0.2891份及0.4574份,除此以外,以与图像记录层4的形成相同的方
式形成了厚度为1.2μm的图像记录层5。
[1119] <图像记录层6的形成>
[1120] 在底涂层上,棒涂下述组成的图像记录层涂布液(6),在100℃下烘干6 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1.1μm的图像记录层6。
[1121] 通过在即将涂布之前混合并搅拌下述感光液(6)及微凝胶液(6)而得到图像记录层涂布液(6)。
[1122] <感光液(6)>
[1123]
[1124] [化学式34]
[1125]
[1126] 上述粘合剂聚合物(2)及含铵基聚合物的各构成单元的括号右下侧数字表示摩尔比。Me表示甲基。
[1127] [化学式35]
[1128]
[1129] [化学式36]
[1130]
[1131] <微凝胶液(6)>
[1132] ·微凝胶(6)       1.580份
[1133] ·蒸馏水          1.455份
[1134] (微凝胶(6)的制备)
[1135] 以下示出上述微凝胶液(6)中所使用的微凝胶(6)的制备法。
[1136] 作为油相成分,将三羟甲基丙烷与二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加成物(Mitsui  C hemicals&SKC Polyurethanes Inc.制,TAKENATE D‑110N)10份、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
(Sartomer Company,Inc制,SR399)5.54份及PIONIN A‑41C (Takemoto Oil&Fat Co.,Ltd.
制)0.1份溶解在乙酸乙酯17份中。作为水相成分,制备了PVA‑205的4质量%水溶液40份。将油相成分及水相成分进行混合,并使用均质器以12,000rpm乳化了10分钟。将所得到的乳化
物添加到蒸馏水25份,并在室温(25℃、以下相同)下搅拌30分钟之后,在50℃下搅拌了3小
时。使用蒸馏水进行稀释以使如此得到的微凝胶液的固体成分浓度为 15质量%而制备了
上述微凝胶(2)。通过光散射法对微凝胶的平均粒径进行了测定的结果,平均粒径为0.2μm。
[1137] <图像记录层7的形成>
[1138] 制备含有下述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红外线吸收剂及聚丙烯酸的图像记录层水系涂布液,并将pH调节为3.6之后涂布在支承体上(印刷面侧),在50℃下干燥1分钟而形成了图
像记录层7。以下示出各成分的干燥后的涂布量。
[1139] ·热塑性聚合物粒子 0.7g/m2
[1140] ·红外线吸收剂 IR‑01 1.20×10‑4g/m2
[1141] ·聚丙烯酸 0.09g/m2
[1142] 图像记录层涂布液中所使用的热塑性聚合物粒子、红外线吸收剂IR‑01、聚丙烯酸如以下所示。
[1143] 热塑性聚合物粒子: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摩尔比50/50),Tg:99℃,体积平均粒径:60nm
[1144] 红外线吸收剂IR‑01:下述结构的红外线吸收剂
[1145] [化学式37]
[1146]
[1147] 聚丙烯酸Mw:250,000
[1148] <图像记录层8的形成>
[1149] 在底涂层上棒涂下述组成的图像记录层涂布液(8),通过暖风式干燥装置在115℃下干燥34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1μm的图像记录层8。
[1150] (图像记录层涂布液(8))
[1151]
[1152]
[1153] (Megaface F‑780‑F DIC Corporation制,甲基乙基酮10质量%溶液)
[1154] ·颜料分散物(下述结构,固体成分浓度22.5质量%,甲基乙基酮31质量%,1‑甲氧基‑2‑丙醇31质量%,甲醇15.5质量%)0.490g
[1155] [化学式38]
[1156] 粘合剂聚合物1
[1157]
[1158] [化学式39]
[1159] 粘合剂聚合物2
[1160]
[1161] [化学式40]
[1162] 粘合剂聚合物3
[1163]
[1164] [化学式41]
[1165] 粘合剂聚合物4
[1166]
[1167] [化学式42]
[1168] 聚合性化合物
[1169] [化学式43]
[1170] 红外线吸收剂
[1171]
[1172] [化学式44]
[1173]
[1174] [化学式45]
[1175] 增感助剂
[1176]
[1177] [化学式46]
[1178] 聚合抑制剂
[1179]
[1180] [化学式47]
[1181] 巯基化合物
[1182]
[1183] [化学式48]
[1184] 活加剂1
[1185]
[1186] [化学式49]
[1187] 氟系表面活性剂
[1188]
[1189] [化学式50]
[1190] 颜料分散物
[1191]
[1192] <非感光性树脂层1的形成>
[1193] 在底涂层上棒涂下述组成的非感光性树脂层涂布液(1),在100℃下干燥 6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0.5μm的非感光性树脂层1。
[1194] (非感光性层涂布液(1))
[1195]
[1196] 上述粘合剂聚合物A为下述(1)~(4)的4种单体的缩合反应物(质均分子量:85,000,酸含量:1.64meq/g)的MFG/MEK=1/1的16质量%溶液。
[1197]
[1198] <非感光性树脂层2的形成>
[1199] 在底涂层上棒涂下述非感光性树脂层涂布液(2),在100℃下烘干6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1μm的非感光性树脂层2。
[1200] 关于非感光性树脂层涂布液(2),从上述图像记录层涂布液(3)中的感光液(3)中去除红外线吸收剂(1)、聚合引发剂(1)、酸盐化合物(1) 及紫外线吸收剂(1),除此以外,以相同的方式进行了制备。
[1201] <保护层1的形成>
[1202] 在图像记录层上棒涂下述组成的保护层涂布液(1),并在120℃下烘干6 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0.18μm的保护层1。
[1203] (保护层涂布液(1))
[1204] ·聚乙烯醇(POVAL PVA105,皂化度:98~99mol%)KURARAY CO.,LTD.制) 1.00质量份[1205] ·聚乙二醇(PEG4000,Tokyo Chemical Industry Co.,Ltd.制) 0.39质量份
[1206] ·表面活性剂(RAPISOL A‑80(下述),NOF CORPORATION.制) 0.01质量份
[1207] ·水 整体成为10质量份的量
[1208] [化学式51]
[1209]
[1210] <保护层2的形成>
[1211] 在图像记录层或非感光性树脂层上棒涂下述组成的保护层涂布液(2),并在120℃下烘干6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0.18μm的保护层2。
[1212] (保护层涂布液(2))
[1213]
[1214] [化学式52]
[1215]
[1216] (无机层状化合物分散液(1)的制备)
[1217] 向离子交换水193.6份中添加合成云母SOMASIF ME‑100(Co‑op Chemical Co.,Ltd.制)6.4份,使用均质器分散至体积平均粒径(激光散射法)成为3 μm而制备了无机层状
化合物分散液(1)。分散粒子的纵横比为100以上。
[1218] <保护层3的形成>
[1219] 在图像记录层上棒涂下述组成的保护层涂布液(3),并在120℃下烘干6 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0.18μm的保护层3。
[1220] (保护层涂布液(3))
[1221]
[1222] <保护层4的形成>
[1223] 在图像记录层上棒涂下述组成的保护层涂布液(4),并在120℃下烘干6 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0.18μm的保护层4。
[1224] (保护层用涂布液(4))
[1225]
[1226] [化学式53]
[1227]
[1228] <保护层5的形成>
[1229] 在图像记录层上棒涂下述组成的保护层涂布液(5),并在120℃下烘干6 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0.18μm的保护层5。
[1230] (保护层涂布液(5))
[1231]
[1232]
[1233] [化学式54]
[1234]
[1235] <保护层6的形成>
[1236] 在非感光性树脂层上棒涂下述组成的保护层涂布液(6),并在120℃下烘干6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0.18μm的保护层6。
[1237] (保护层涂布液(6))
[1238]
[1239]
[1240] 上述Pluronic P‑84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EMALEX 710为聚氧乙烯月桂醚。
[1241] <含粒子层的形成>
[1242] 将以下述方式制备的涂布液如上所述那样进行涂布并干燥而形成了含粒子层:将表A中所记载的粒子以成为表A中所记载的面内密度的方式调节添加量并添加到相当于表A中所记载的含粒子层的上述图像记录层、非感光性树脂层及保护层中的任一个的涂布液中来制备。
[1243] <背涂层1的形成>
[1244] 在支承体的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棒涂下述组成的背涂层涂布液(1),并在100℃下干燥3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1.0μm的背涂层1。
[1245] (背涂层涂布液(1))
[1246]
[1247] <背涂层2的形成>
[1248] 在支承体的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棒涂下述组成的背涂层涂布液(2),并在100℃下干燥120秒钟而形成了厚度为0.3μm的背涂层2。
[1249] (背涂层涂布液(2)的制备)
[1250]
[1251] 若将上述成分进行混合、搅拌,则在约5分钟开始发热。反应60分钟之后,加入下述混合液,由此制备了背涂层涂布液(2)。
[1252]
[1253]
[1254] <印刷用原版的制作>
[1255] 如表A所记载那样组合上述支承体、底涂层、图像记录层、非感光性树脂层、保护层、背涂层而制作了印刷用原版。
[1256] 即,如表A所记载那样组合上述支承体、底涂层、图像记录层、保护层而制作了实施例1~实施例35及实施例38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实施例36~实施例37的印刷用废弃版原版
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4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在实施例38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中,在与印刷面
侧相反的一侧设置了背涂层1。在比较例4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中,在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
设置了背涂层2。
[1257] 在实施例1~实施例35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实施例36~实施例37的印刷用废弃版原版、以及比较例1~比较例3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中,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
的Bekk平滑度为1200秒,算术平均高度Sa为0.1μm。在实施例38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中,与印
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 k平滑度为80秒,算术平均高度Sa为2.1μm。在比较
例4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中,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最外层表面的Bekk平滑度为1240秒,算
术平均高度Sa为0.1μm。
[1258]
[1259]
[1260] 在表A中,粒子的种类一栏中所记载的粒子如下。
[1261] 粒子1:ART PEARL J‑4P(平均粒径:1.9μm)
[1262] 粒子2:ART PEARL J‑5P(平均粒径:3.2μm)
[1263] 粒子3:ART PEARL J‑6P(平均粒径:5.3μm)
[1264] 粒子4:ART PEARL J‑3PY(平均粒径:1.2μm)
[1265] 粒子5:ART PEARL J‑4PY(平均粒径:2.2μm)
[1266] 粒子6:ART PEARL J‑6PF(平均粒径:4μm)
[1267] 粒子7:ART PEARL J‑7PY(平均粒径:6μm)
[1268] 粒子8:TOSPEARL 120(平均粒径:2μm)
[1269] 粒子9:TOSPEARL 130(平均粒径:3μm)
[1270] 粒子10:TOSPEARL 145(平均粒径:4.5μm)
[1271] 粒子11:TOSPEARL 2000B(平均粒径:6μm)
[1272] 粒子12:ART PEARL C‑800透明(平均粒径:6μm)
[1273] 对于所得到的印刷用原版,进行了以下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B。
[1274] <显影延迟防止性>
[1275] (1)机上显影用印刷用原版(实施例1~实施例32、实施例38及比较例 1~比较例4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以及实施例37的印刷用废弃版原版)
[1276] 使印刷用原版的印刷面侧的表面和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直接接触而层2
叠共计50张之后,在35kgf/cm的压力下压接了8天。在进行了该操作的印刷用原版中,将平
版印刷版原版安装于Creo公司制Trendsetter3244,在分辨率为2,400dpi、输出为7W、外鼓
2
转速为150rpm、版面能量为110mJ/cm的条件下进行了图像曝光。将图像曝光后的平版印刷
版原版及未进行图像曝光的印刷用废弃版原版安装于TOKYO KIKAI SEISAKUSHO,LTD.制胶
印轮转印刷机,作为报刊用印刷油墨而使用INKTEC CO.,LTD.制SOYBI KKST‑S(红),且作为
润版液而使用SAKATA INX CORPORATION.制ECO SEVEN N‑1,对报刊用纸以100, 000张/小
时的速度进行了印刷。图像记录层的未曝光部的印刷机上的机上显影结束,测量直至油墨
不会转印到非图像部的状态为止所需的印刷用纸的张数作为机上显影张数,并以下述基准
评价了显影延迟防止性。5~3在允许范围内。
[1277] 5:未进行压接操作的印刷用原版的机上显影张数+3张以下的机上显影张数
[1278] 4:未进行压接操作的印刷用原版的机上显影张数+4张以上且未进行压接操作的印刷用原版的机上显影张数+5张以下的机上显影张数
[1279] 3:未进行压接操作的印刷用原版的机上显影张数+6张以上且未进行压接操作的印刷用原版的机上显影张数+10张以下的机上显影张数
[1280] 2:未进行压接操作的印刷用原版的机上显影张数+11张以上且未进行压接操作的印刷用原版的机上显影张数+15张以下的机上显影张数
[1281] 1:未进行压接操作的印刷用原版的机上显影张数+16张以上的机上显影张数
[1282] (2)基于显影液的显影用印刷用原版(实施例33的平版印刷版原版)
[1283] 使印刷用原版的印刷面侧的表面和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直接接触而层2
叠共计50张之后,在35kgf/cm 的压力下压接了8天。通过搭载红外线半导体激光器
Fujifilm Corporation制Luxel PLATESETTER T‑6000III,在外鼓转速为1,000rpm(次/分
钟)、激光输出为70%、分辨率为2,400dpi(dot p er inch:每英寸点数)的条件下对进行了
该操作的印刷用原版进行了曝光。在曝光图像中包含实心图像及50%网点图。
[1284] 接着,使用下述组成的显影液1,并使用图4中所示的结构的自动显影处理机实施显影处理,从而得到了印刷版。
[1285] 图4中所示的显影处理装置为具有2个旋转刷辊111的自动显影处理机。作为旋转刷辊111,使用植入有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制纤维(毛的直径为20 0μm,毛的长度为7mm)
的外径为55mm的刷辊,并在与输送方向相同的方向上以每分钟120转(刷尖端圆周速度为
0.94m/s)进行了旋转。
[1286] 关于已曝光的印刷用原版130的输送,以印刷用原版130通过旋转刷辊11 1和与其对置的输送导板114之间的方式,在2对输送辊113之间沿图示的输送方向,从给版台118至
排版台119,以60cm/min的输送速度在输送导板114 上进行了输送。
[1287] 利用管路116通过滤器117,并通过循环泵121,将储藏在显影液罐120 中的显影液供给至3个部位的喷管115,并从各喷管115对版面进行淋浴并进行了供给。另外,处理液罐
120的容量为20升,循环使用了显影液。对于从显影处理机排出的印刷版,不进行水洗而通
过干燥机122进行了干燥。
[1288] <显影液1>
[1289]
[1290] (pH:8.5)
[1291] [化学式55]
[1292]
[1293] 用倍率25倍的放大镜观察所得到的印刷版的5cm×5cm,对残膜的个数进行计数,并以下述基准评价了显影延迟防止性。5~3在允许范围内。
[1294] 5:残膜的个数为0个
[1295] 4:残膜的个数为1~2个
[1296] 3:残膜的个数为3~10个
[1297] 2:残膜的个数为11~50个
[1298] 1:残膜的个数为51个以上
[1299] (3)基于显影液的显影用印刷用原版(实施例34的平版印刷版原版)
[1300] 使印刷用原版的印刷面侧的表面和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直接接触而层2
叠共计50张之后,在35kgf/cm的压力下压接了8天。以与上述(2)基于显影液的显影用印刷
用原版相同的方式对进行了该操作的印刷用原版进行图像曝光、显影处理而得到了印刷
版。但是,显影液使用了下述显影液2。对于所得到的印刷版,以与上述(2)基于显影液的显
影用印刷用原版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显影延迟防止性。
[1301] <显影液2>
[1302]
[1303] (pH:7.0)
[1304] [化学式56]
[1305]
[1306] (4)基于显影液的显影用印刷用原版(实施例35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及实施例36的印刷用废弃版原版)
[1307] 使印刷用原版的印刷面侧的表面和与印刷面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直接接触而层2
叠共计50张之后,在35kgf/cm的压力下压接了8天。将进行了该操作的实施例35的平版印
刷版原版安装于Creo公司制Trendsetter3244,在分辨率为2,400dpi、输出为5W、外鼓转速
2
为185rpm、版面能量为65mJ/cm的条件下进行了图像曝光。实施例36的印刷用废弃版原版
未进行图像曝光。
[1308] 接着,使用Fujifilm Corporation制自动显影机LP‑1310NewsII以2m/分钟的输送速度(线速度)在30℃的显影温度下进行了显影处理。显影液使用了Fujifilm Corporation
制HN‑D的1:4水稀释液,显影补充液使用了FCT‑421 的1:1.4水稀释液,整理剂使用了
Fujifilm Corporation制HN‑GV的1:1水稀释液。对于所得到的印刷版,以与上述(2)基于显
影液的显影用印刷用原版相同的方式评价了显影延迟防止性。
[1309] <多次给版的防止性>
[1310] 将不使用衬纸而以相同的方向集成100张印刷用原版而成的层叠体安装于 NEC ENGINEERING,LTD.制CTP制版机“AMZIsetter”,并将从层叠体的最上部一张一张取出版的
操作连续进行了100次。以下述基准评价了此时的版分离性。作为多次给版的防止性,5~3
在允许范围内。
[1311] 5:版上升时下一个版未被抬起的现象为100%。
[1312] 4:版上升时下一个版被抬起,且不会立即掉落的现象为整体的1%以下。
[1313] 3:版上升时下一个版被抬起,且不会通过第1次分离动作而剥离的现象为整体的1%以下。
[1314] 2:版上升时下一个版被抬起,且不会通过第1次分离动作而剥离的现象超过整体的1%且5%以下。
[1315] 1:版上升时下一个版被抬起,且不会通过第1次分离动作而剥离的现象超过整体的5%。
[1316] <凸部的脱落防止性>
[1317] 在25℃60%RH的环境下对印刷用原版进行2小时的调湿之后,冲压成2.5c m×2.5cm,并安装于Shinto Scientific Co.,LTD.制连续负载型划痕强度试验机TYPE‑18,在
未冲压的印刷用原版的印刷面侧的表面上以与所冲压的印刷用原版的与印刷面侧相反的
一侧的表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以0gf~1,500gf 的负载对印刷用原版的多处进行了
摩擦。通过肉眼及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 观察所摩擦的印刷面侧的表面,并以下述基准
评价了印刷面侧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的脱落级别。5~3在允许范围内。
[1318] 5:完全没有脱落。
[1319] 4:在100个凸部中,脱落为1个以上且小于5个
[1320] 3:在100个凸部中,脱落为5个以上且小于10个
[1321] 2:在100个凸部中,脱落为10个以上且小于50个
[1322] 1:在100个凸部中,脱落为50个以上
[1323] <擦伤防止性>
[1324] (1)机上显影用印刷用原版
[1325] 在25℃60%RH的环境下对印刷用原版进行2小时的调湿之后,冲压成2.5c m×2.5cm,并安装于Shinto Scientific Co.,LTD.制连续负载型划痕强度试验机TYPE‑18,在
未冲压的印刷用原版的印刷面侧的表面上以与所冲压的印刷用原版的与印刷面侧相反的
一侧的表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以0gf~1,500gf 的负载对印刷用原版的多处施加了
擦伤。在施加了擦伤的印刷用原版中,将平版印刷版原版安装于Creo公司制
Trendsetter3244,在分辨率为2,400dpi、输出为7W、外鼓转速为150rpm、版面能量为110mJ/
2
cm的条件下进行了图像曝光。将图像曝光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及未进行图像曝光的印刷
用废弃版原版安装于TOKYO KIKAI SEISAKUSHO,LTD.制胶印轮转印刷机,作为报刊用印刷
油墨而使用INKTEC CO.,LTD.制SOYBI KKST‑S(红),且作为润版液而使用SAKAT A INX 
CORPORATION.制ECO SEVEN N‑1,对报刊用纸以100,000张/小时的速度进行了印刷。在印刷
过程中,采样第1,000张印刷物,通过肉眼及6倍率的放大镜观察由擦伤引起的划痕污染的
程度,并以下述基准评价了擦伤防止性。 5~3在允许范围内。
[1326] 5:没有能够通过6倍率的放大镜确认的划痕污染。
[1327] 4:虽然无法通过肉眼确认,但能够通过6倍率的放大镜确认的划痕污染有1处。
[1328] 3:虽然无法通过肉眼确认,但能够通过6倍率的放大镜确认的划痕污染有多处。
[1329] 2:在多处有能够通过肉眼确认的划痕污染。
[1330] 1:在整个表面有能够通过肉眼确认的划痕污染。
[1331] (2)基于显影液的显影用印刷用原版
[1332] 在25℃60%RH的环境下对印刷用原版进行2小时的调湿之后,冲压成2.5c m×2.5cm,并安装于Shinto Scientific Co.,LTD.制连续负载型划痕强度试验机TYPE‑18,在
未冲压的印刷用原版的印刷面侧的表面上以与所冲压的印刷用原版的与印刷面侧相反的
一侧的表面接触的方式进行安装,并以0gf~1,500gf 的负载对印刷用原版的多处施加了
擦伤。在施加了擦伤的印刷用原版中,将平版印刷版原版安装于Creo公司制
Trendsetter3244,在分辨率为2,400dpi、输出为7W、外鼓转速为150rpm、版面能量为110mJ/
2
cm的条件下进行了图像曝光。根据在上述显影延迟防止性的评价中对基于显影液的显影
用印刷用原版进行记载的方法,对图像曝光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及未进行图像曝光的印刷
用废弃版原版进行显影处理,从而得到了印刷版。
[1333] 将所得到的印刷版安装于TOKYO KIKAI SEISAKUSHO,LTD.制胶印轮转印刷机,作为报刊用印刷油墨而使用INKTEC CO.,LTD.制SOYBI KKST‑S(红),且作为润版液而使用
SAKATA INX CORPORATION.制ECO SEVEN N‑1,对报刊用纸以100,000张/小时的速度进行了
印刷。在印刷过程中,采样第1,000张印刷物,通过肉眼及6倍率的放大镜观察由擦伤引起的
划痕污染的程度,并以下述基准评价了擦伤防止性。5~3在允许范围内。
[1334] 5:没有能够通过6倍率的放大镜确认的划痕污染。
[1335] 4:虽然无法通过肉眼确认,但能够通过6倍率的放大镜确认的划痕污染有1处。
[1336] 3:虽然无法通过肉眼确认,但能够通过6倍率的放大镜确认的划痕污染有多处。
[1337] 2:在多处有能够通过肉眼确认的划痕污染。
[1338] 1:在整个表面有能够通过肉眼确认的划痕污染。
[1339] [表9]
[1340] 表B
[1341]   显影延迟防止性 多次给版的防止性 凸部的脱落防止性 擦伤防止性实施例1 5 3 5 5
实施例2 5 4 5 5
实施例3 4 5 4 5
实施例4 5 3 5 5
实施例5 5 3 5 5
实施例6 5 5 4 5
实施例7 5 5 3 5
实施例8 5 3 5 5
实施例9 5 3 5 5
实施例10 5 5 4 5
实施例11 5 5 3 5
实施例12 5 5 3 5
实施例13 5 5 3 3
实施例14 5 5 3 4
实施例15 5 5 3 5
实施例16 5 5 4 3
实施例17 5 5 4 4
实施例18 5 5 4 5
实施例19 5 5 4 5
实施例20 5 5 4 5
实施例21 5 5 4 5
实施例22 5 5 4 5
实施例23 5 5 4 5
实施例24 5 5 4 5
实施例25 5 5 4 5
实施例26 5 5 4 5
实施例27 5 5 4 5
实施例28 5 5 3 5
实施例29 5 5 3 5
实施例30 5 5 3 5
实施例31 5 5 3 5
实施例32 5 5 3 5
实施例33 5 5 3 5
实施例34 5 5 4 5
实施例35 5 5 3 5
实施例36 5 3 3 5
实施例37 5 5 3 5
实施例38 5 3 5 5
比较例1 5 1 ‑ 2
比较例2 5 1 4 2
比较例3 1 1 1 5
比较例4 5 1 ‑ 2
[1342] 根据表B中所记载的结果明确可知,本发明所涉及的印刷用原版中,即使减少衬纸,多次给版的防止性、凸部的脱落防止性、擦伤防止性及显影延迟防止性等特性全部优
异。相对于此,可知比较用平版印刷版原版只能得到上述特性中的1个以上差的结果。并且,可知无法兼顾防止多次给版和防止显影延迟。
[1343] 尤其,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机上显影用印刷用原版中,能够保持优异的多次给版的防止性、凸部的脱落防止性及擦伤防止性,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机上显影的延迟。
[134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1345] 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减少衬纸从集成体取出原版的工序中的多次给版的防止性、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的脱落防止性、由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引起的擦
伤防止性、由赋予到原版的最外层表面的凸部引起的显影延迟防止性等特性也均优异的印
刷用原版及使用了该印刷用原版的印刷用原版层叠体、印刷版的制版方法以及印刷方法。
[1346] 详细地并且参考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明确可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施以各种变更或修正。
[1347]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9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专利2018‑1 85922),且其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此。
[1348] 符号说明
[1349] 50‑主电解槽,51‑交流电源,52‑径向鼓辊,53a、53b‑主极,54‑电解液供给口,55‑电解液,56‑狭缝,57‑电解液通路,58‑辅助阳极,60‑辅助阳极槽,W‑铝板,410‑阳极氧化处理装置,412‑供电槽,414‑电解处理槽,416‑铝板,418、426‑电解液,420‑供电电极,422、428‑辊,424‑轧辊,430‑电解电极,432‑槽壁,434‑直流电源,111‑旋转刷辊,113‑输送辊,
114‑输送导板, 115‑喷管,116‑管路,117‑过滤器,118‑给版台,119‑排版台,120‑显影液罐, 121‑循环泵,122‑干燥机,130‑印刷用原版,1‑铝板,2、4‑滚筒刷,3‑研磨浆液,5、6、7、
8‑支撑辊。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