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

申请号 CN202311117694.2 申请日 2023-09-01 公开(公告)号 CN117124720A 公开(公告)日 2023-11-28
申请人 江苏星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南京林业大学; 发明人 朱天翔; 王军; 刘华清;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包括显示模 块 、检测模块、控 制模 块、 溶剂 盒、电磁 阀 、 齿轮 泵 和油墨盒,显示模块包括 人机界面 ,检测模块包括油墨浓度检测器, 控制模块 包括可编程 控制器 ,可编程控制器与人机界面 信号 连接,可编程控制器与 电磁阀 信号连接,油墨盒与齿轮泵固定连通,油墨浓度检测器固定安装在油墨盒的外壁,油墨浓度检测器的检测端置于油墨盒的内部,油墨浓度检测器与可编程控制器信号连接。本发明中,能实现高效的、稳定的无人值守的 电缆 油墨浓度自动控制系统,提高了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实现全系统的运行数据检测及记录。
权利要求

1.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包括显示模、检测模块、控制模块、溶剂盒(1)、电磁(2)、齿轮(4)和油墨盒(5),其特征在于:显示模块包括人机界面,检测模块包括油墨浓度检测器(3),控制模块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与人机界面信号连接,可编程控制器与电磁阀(2)信号连接,所述油墨盒(5)与齿轮泵(4)固定连通,所述油墨浓度检测器(3)固定安装在油墨盒(5)的外壁,所述油墨浓度检测器(3)的检测端置于油墨盒(5)的内部,所述油墨浓度检测器(3)与可编程控制器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浓度检测器(3)可实时检测油墨盒(5)内部的油墨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泵(4)固定连通有油墨排出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盒(5)的底部固定连通有阀,且通过阀门与齿轮泵(4)固定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盒(1)与电磁阀(2)固定连通,所述电磁阀(2)与油墨盒(5)固定连通。

说明书全文

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线缆印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电缆有电电缆、控制电缆、补偿电缆、屏蔽电缆、高温电缆、计算机电缆、信号电缆、同轴电缆、耐火电缆、船用电缆、矿用电缆、合金电缆等等。它们都是由单股或多股导线和绝缘层组成,用来连接电路、电器等;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在电缆加工的过程中,通常要在电缆上印上商标、厂名、型号、规格、制造日期及其性能等,这就需要使用到电缆印字装置。
[0003] 目前市面上的线缆印字设备基本是人工加稀释剂调节油墨浓度的控制方式,由于人工调节不能准确控制浓度,随着时间变化浓度不稳定等原因,会导致所生产的线缆印字不稳定、合格率较低等问题,为此现提出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能实现高效的、稳定的无人值守的电缆油墨浓度自动控制系统,提高了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实现全系统的运行数据检测及记录。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0005]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包括显示模、检测模块、控制模块、溶剂盒、电磁齿轮和油墨盒,显示模块包括人机界面,检测模块包括油墨浓度检测器,控制模块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与人机界面信号连接,可编程控制器与电磁阀信号连接,所述油墨盒与齿轮泵固定连通,所述油墨浓度检测器固定安装在油墨盒的外壁,所述油墨浓度检测器的检测端置于油墨盒的内部,所述油墨浓度检测器与可编程控制器信号连接。
[0006]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7] 进一步,所述油墨浓度检测器可实时检测油墨盒内部的油墨浓度。
[0008] 进一步,所述齿轮泵固定连通有油墨排出管。
[0009] 进一步,所述油墨盒的底部固定连通有阀,且通过阀门与齿轮泵固定连通。
[0010] 进一步,所述溶剂盒与电磁阀固定连通,所述电磁阀与油墨盒固定连通。
[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0012] 操作员通过人机界面设定油墨浓度参数和稀释时间参数并通过通讯的方式传送给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通过通讯的方式实时通过油墨浓度检测器读取浓度,可编程控制器根据设定浓度以及检测到的实际浓度数据进行控制,电磁阀根据可编程控制器给出的指令释放溶剂盒的稀释剂调节油墨盒内的油墨浓度,直至油墨浓度达标,开启齿轮泵即可将适宜浓度的油墨排出进行上料,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实现高效的、稳定的无人值守的电缆油墨浓度自动控制系统,提高了生产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并实现全系统的运行数据检测及记录。
[0013]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0014]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0016]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中油墨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8] 1、溶剂盒;2、电磁阀;3、油墨浓度检测器;4、齿轮泵;5、油墨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0020]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1]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2] 如图1‑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墨浓度控制系统,包括显示模块、检测模块、控制模块、溶剂盒1、电磁阀2、齿轮泵4和油墨盒5,显示模块包括人机界面,检测模块包括油墨浓度检测器3,控制模块包括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与人机界面信号连接,可编程控制器与电磁阀2信号连接,油墨盒5与齿轮泵4固定连通,油墨浓度检测器3固定安装在油墨盒5的外壁,油墨浓度检测器3的检测端置于油墨盒5的内部,油墨浓度检测器3与可编程控制器信号连接。
[0023] 优选的,油墨浓度检测器3可实时检测油墨盒5内部的油墨浓度。
[0024] 优选的,齿轮泵4固定连通有油墨排出管。
[0025] 优选的,油墨盒5的底部固定连通有阀门,且通过阀门与齿轮泵4固定连通。
[0026] 优选的,溶剂盒1与电磁阀2固定连通,电磁阀2与油墨盒5固定连通。
[0027]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操作员通过人机界面设定油墨浓度参数和稀释时间参数并通过通讯的方式传送给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通过通讯的方式实时通过油墨浓度检测器3读取浓度,可编程控制器根据设定浓度以及检测到的实际浓度数据进行控制,电磁阀2根据可编程控制器给出的指令释放溶剂盒1的稀释剂调节油墨盒5内的油墨浓度,直至油墨浓度达标,开启齿轮泵4即可将适宜浓度的油墨排出进行上料。
[002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发明;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发明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