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墨装置

申请号 CN202410050102.8 申请日 2024-01-11 公开(公告)号 CN117754975A 公开(公告)日 2024-03-26
申请人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虹之彩包装印刷有限公司; 发明人 姜汉坤; 郭磊; 付志辉; 余阳勇; 陈龙; 詹必胜; 何泽宇;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自动上墨装置,通过将原墨桶、 溶剂 桶、凹印色组油墨缸连接混合桶,将原墨桶输出的原墨与溶剂桶输出的用于调节油墨 粘度 的溶剂通过内置的搅拌设备对从原墨桶输出的原墨和溶剂桶输出的溶剂进行搅拌后形成粘度调和油墨,输出到凹印色组油墨缸,输出过程中通过第一过滤结构过滤,保证了输出的粘度调和油墨的 质量 稳定性 ,提升整个凹印印刷过程中的色相和粘度的稳定性,减少产品刀丝只质量 缺陷 。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墨桶,用于存储以及输出原墨;
溶剂桶,用于存储以及输出用于调节油墨粘度的溶剂;
混合桶,与所述溶剂桶、所述溶剂桶连接,通过内置的搅拌设备对从所述原墨桶输出的所述原墨和所述溶剂桶输出的所述溶剂进行搅拌后形成粘度调和油墨;
凹印色组油墨缸,用于通过设置在所述混合桶的粘度调和油墨管道,获取所述粘度调和油墨;
第一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位于所述混合桶的一端,用于将将所述粘度调和油墨过滤后进入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位于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的第二过滤结构,用于将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中的所述粘度调和油墨过滤输出到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自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结构为多层过滤结构,所述多层过滤结构的过滤网的缕空尺寸从输入端到输出端依次递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自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过滤结构的过滤网孔为40微米‑150微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连接的油墨,用于将所述粘度调和油墨从所述混合桶抽送到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自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从所述混合桶到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依次设置的内循环调压开关阀和上墨精细控制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自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原墨桶、所述混合桶之间的原墨输送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原墨输送管道从所述原墨桶到所述混合桶的原墨控制阀、内循环主控阀。
8.如权利要求7所述自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与所述原墨输送管道之间设置有连通切换管道,所述油墨泵连通切换管道,用于通过对所述内循环调压阀、所述开关阀与所述原墨控制阀、内循环主控阀的相互切换,实现自动调墨与自动上墨的切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自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溶剂桶与所述混合桶之间的溶剂输送管道、设置在所述溶剂输送管道的溶剂流量计,以及设置在所述原墨输送管道的原墨流量计,以及设置在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的粘度调和油墨流量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上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合桶顶部的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且设置在所述混合桶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搅拌器,所述转动轴的中部设置有双螺旋搅拌器。

说明书全文

一种自动上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油墨粘度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上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印刷过程中,需要将有油墨印刷到要预定的纸张上。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不同的印刷要求,满足不同的印刷需要。
[0003] 在实际操作中,在印刷中需要对油墨粘度进行调整,实现在对一张纸印刷中,在不同位置采用不同粘度的油墨,但是却需要人工进行操作,大大增加了工作复杂性。
[0004] 因此,如何实现对于油墨粘度的自动控制,提高印刷效率和印刷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工作重点之一。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自动上墨装置,实现对于油墨粘度的自动调整,提高印刷效率,提升整个凹印印刷过程中的色相和粘度的稳定性,减少产品刀丝只质量缺陷
[0006]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上墨装置,包括:
[0007] 原墨桶,用于存储以及输出原墨;
[0008] 溶剂桶,用于存储以及输出用于调节油墨粘度的溶剂;
[0009] 混合桶,与所述溶剂桶、所述溶剂桶连接,通过内置的搅拌设备对从所述原墨桶输出的所述原墨和所述溶剂桶输出的所述溶剂进行搅拌后形成粘度调和油墨;
[0010] 凹印色组油墨缸,用于通过设置在所述混合桶的粘度调和油墨管道,获取所述粘度调和油墨;
[0011] 第一过滤结构,设置在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位于所述混合桶的一端,用于将将所述粘度调和油墨过滤后进入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
[0012]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位于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的第二过滤结构,用于将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中的所述粘度调和油墨过滤输出到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
[0013] 其中,所述第一过滤结构、所述第二过滤结构为多层过滤结构,所述多层过滤结构的过滤网的缕空尺寸从输入端到输出端依次递减。
[0014] 其中,所述多层过滤结构的过滤网孔为40微米‑150微米。
[0015] 其中,还包括与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连接的油墨,用于将所述粘度调和油墨从所述混合桶抽送到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
[0016]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从所述混合桶到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依次设置的内循环调压开关阀和上墨精细控制阀
[0017]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原墨桶、所述混合桶之间的原墨输送管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原墨输送管道从所述原墨桶到所述混合桶的原墨控制阀、内循环主控阀。
[0018] 其中,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与所述原墨输送管道之间设置有连通切换管道,所述油墨泵连通切换管道,用于通过对所述内循环调压阀、所述开关阀与所述原墨控制阀、内循环主控阀的相互切换,实现自动调墨与自动上墨的切换。
[0019] 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溶剂桶与所述混合桶之间的溶剂输送管道、设置在所述溶剂输送管道的溶剂流量计,以及设置在所述原墨输送管道的原墨流量计,以及设置在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的粘度调和油墨流量计。
[0020] 其中,所述搅拌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合桶顶部的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连接且设置在所述混合桶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搅拌器,所述转动轴的中部设置有双螺旋搅拌器。
[0021]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自动上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墨装置,通过将原墨桶、溶剂桶、凹印色组油墨缸连接混合桶,将原墨桶输出的原墨与溶剂桶输出的用于调节油墨粘度的溶剂,通过内置的搅拌设备对从原墨桶输出的原墨和溶剂桶输出的溶剂进行搅拌后形成粘度调和油墨,输出到凹印色组油墨缸,输出过程中通过第一过滤结构过滤,保证了输出的粘度调和油墨的质量稳定性,提升整个凹印印刷过程中的色相和粘度的稳定性,减少产品刀丝只质量缺陷。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上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其中,10‑原墨桶,20‑混合桶,30‑凹印色组油墨缸,321‑第一过滤结构,32‑粘度调和油墨管道,322‑第二过滤结构,31‑油墨泵,33‑内循环调压阀,34‑开关阀,35‑上墨精细控制阀,11‑原墨输送管道,12‑‑内循环主控阀,13‑原墨控制阀,41‑溶剂输送管道,50‑搅拌设备,51‑电机,53‑锥形搅拌器,52‑双螺旋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自动上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动上墨装置,包括:
[0029] 原墨桶10,用于存储以及输出原墨;
[0030] 溶剂桶,用于存储以及输出用于调节油墨粘度的溶剂;
[0031] 混合桶20,与所述溶剂桶、所述溶剂桶连接,通过内置的搅拌设备50对从所述原墨桶10输出的所述原墨和所述溶剂桶输出的所述溶剂进行搅拌后形成粘度调和油墨;
[0032] 凹印色组油墨缸30,用于通过设置在所述混合桶20的粘度调和油墨管道32,获取所述粘度调和油墨;
[0033] 第一过滤结构321,设置在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32位于所述混合桶20的一端,用于将将所述粘度调和油墨过滤后进入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32。
[0034] 通过将原墨桶10、溶剂桶、凹印色组油墨缸30连接混合桶20,将原墨桶10输出的原墨与溶剂桶输出的用于调节油墨粘度的溶剂,通过内置的搅拌设备50对从原墨桶10输出的原墨和溶剂桶输出的溶剂进行搅拌后形成粘度调和油墨,输出到凹印色组油墨缸30,输出过程中通过第一过滤结构321过滤,保证了输出的粘度调和油墨的质量稳定性,提升整个凹印印刷过程中的色相和粘度的稳定性,减少产品刀丝只质量缺陷。
[0035] 为了进一步提高输出的粘度调和油墨到达凹印色组油墨缸30的质量,避免输出管道中造成的误差或者携带的颗粒物造成的质量下降,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上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32位于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30的第二过滤结构332,用于将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32中的所述粘度调和油墨过滤输出到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30。
[0036] 通过设置第二过滤结构332将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32中的所述粘度调和油墨过滤输出到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30,保证了输出质量。
[0037] 本申请中对于所述第一过滤结构321、所述第二过滤结构332的结构、过滤层数量、过滤层结构、过滤层孔径不做限定。
[0038]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结构321、所述第二过滤结构332为多层过滤结构,所述多层过滤结构的过滤网的缕空尺寸从输入端到输出端依次递减。
[0039] 优选的,所述多层过滤结构的过滤网孔为40微米‑150微米。
[0040]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结构321、所述第二过滤结构332为三层过滤结构,过滤孔孔径依次为40微米、80微米、150微米。
[0041] 通过根据产品对于油墨的不同需求量和油墨颗粒的大小设计不同的过虑网孔大小,确保对油墨系统中形成的油墨颗粒和杂质进行有效处理,在减少整个印刷过程中刀丝和刀线缺陷同时降低油墨的供应量和造成油墨堵塞,提升整个凹印印刷产品质量。
[0042] 本申请中对于相应油墨的输送可以采用依靠虹吸效应等方式,但是输送流量可能不稳定,而为了提高控制精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上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32连接的油墨泵31,用于将所述粘度调和油墨从所述混合桶20抽送到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30。
[0043] 通过设置油墨泵31将所述粘度调和油墨从所述混合桶20抽送到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30,可以保证输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凹印印刷的可靠性。
[0044] 本申请中在将混合桶20,通过内置的搅拌设备50对从所述原墨桶10输出的所述原墨和所述溶剂桶输出的所述溶剂进行搅拌后形成粘度调和油墨,对于其混合搅拌的时长等参数不做限定,工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参数设定。
[0045] 而且在操作中可以是不同流程同时进行,如所述原墨桶10输出所述原墨和所述溶剂桶输出所述溶剂同时进行,同时也输出粘度调和油墨,也可以是在将原料即原墨和溶剂定量输出后,搅拌预定时长后,输出粘度调和油墨,前者的在输出粘度调和油墨中,可以根据输入的溶剂的数量,实现粘度的连续调节,后者可以实现精准粘度调节,前者具有连续性好的优点,而后者具有粘度稳定准确的优点,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以及模式调整。
[0046] 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对于粘度以及流量的精确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上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32从所述混合桶到所述凹印色组油墨缸30依次设置的内循环调压阀33、开关阀34和上墨精细控制阀35
[0047] 通过内循环调压阀33、开关阀34和上墨精细控制阀35,在开关阀34关闭后,可以通过将粘度调和油墨管道32中的油墨流动回到混合桶20,这种情况适用于在无需油墨输送到的情况,减少油墨在管道中停留的时长,减少颗粒物的沉积,从而提升输出油墨的质量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回收油墨,降低使用成本,再次,通过不同方向的油墨输送,进一步减少油墨颗粒物在管道中的沉积,提升了管道的使用可靠性。
[0048] 更进一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上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原墨桶10、所述混合桶20之间的原墨输送管道11以及设置在所述原墨输送管道11从所述原墨桶10到所述混合桶20的原墨控制阀13、内循环主控阀12。
[0049] 与上述的控制原理相似,同样可保证原墨输送管道11的使用可靠性。
[0050] 本申请中包括但是不局限于采用上述的结构对于相应的管道进行控制。
[0051] 而在实际使用中,并不一定一直需要有粘度调节的油墨,因而需要在自动调墨和自动上墨之间进行调整,为实现这一功能,简化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32与所述原墨输送管道11之间设置有连通切换管道,所述油墨泵31连通切换管道,用于通过对所述内循环调压阀33、所述开关阀34与所述原墨控制阀13、内循环主控阀12的相互切换,实现自动调墨与自动上墨的切换。
[0052] 通过切换管道,对所述内循环调压阀33、所述开关阀34与所述原墨控制阀13、内循环主控阀12的相互切换,实现自动调墨与自动上墨的切换,提高了控制效率,降低了控制难度。
[0053] 通过在油墨管道和回墨管道设置三阀控制(调压、开关和控制),实现快速切换模式,油墨原墨自动调墨,自动上墨,保证油墨以相同的流量进入设备墨缸进行意思年华,提高整个油墨控制的标准化平。
[0054] 为了实现对于流量的精准控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自动上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溶剂桶与所述混合桶20之间的溶剂输送管道41、设置在所述溶剂输送管道41的溶剂流量计,以及设置在所述原墨输送管道11的原墨流量计,以及设置在所述粘度调和油墨管道32的粘度调和油墨流量计。
[0055] 通过流量计的设置,实现对于各处油墨以及溶剂的精准控制,提高控制精度,提高产品油墨的质量,提高印刷精度。
[0056] 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混合精度,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搅拌设备50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合桶20顶部的电机51以及与所述电机51连接且设置在所述混合桶20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部设置有锥形搅拌器53,所述转动轴的中部设置有双螺旋搅拌器52。
[0057] 通过底部的锥形搅拌器53以及中部的双螺旋搅拌器52,提高了混合效率,本申请中包括但是不局限于上述的搅拌设备50。
[0058] 通过搅拌设备50充分搅拌,控制器粘度稳定性,避免油墨沉积,搅拌中可能会产生气泡,通过锥形搅拌器53进行消泡处理,确保整个油墨的搅拌过程中的搅拌的稳定和可靠,宝恒油墨粘度的一致性,提升印刷色相稳定性。
[0059]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自动上墨装置,通过将原墨桶、溶剂桶、凹印色组油墨缸连接混合桶,将原墨桶输出的原墨与溶剂桶输出的用于调节油墨粘度的溶剂,通过内置的搅拌设备对从原墨桶输出的原墨和溶剂桶输出的溶剂进行搅拌后形成粘度调和油墨,输出到凹印色组油墨缸,输出过程中通过第一过滤结构过滤,保证了输出的粘度调和油墨的质量稳定性,提升整个凹印印刷过程中的色相和粘度的稳定性,减少产品刀丝只质量缺陷。
[0060]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自动上墨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