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

申请号 CN202410071862.7 申请日 2024-01-18 公开(公告)号 CN117584606B 公开(公告)日 2024-03-26
申请人 山东丰源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振刚; 鹿凤涛; 秦彪;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印刷设备相关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包括 橡胶 辊,还包括旋转换辊组件和旋转驱动组件,旋转换辊组件包括转换辊、四个印花辊轴和四个夹放套件,每个夹放套件均包括两个环形锥套,每个印花辊轴均包括送浆内筒、吸浆软套和外印花套,送浆内筒上成型有若干个通孔,且送浆内筒的两端均成型环形弧面,旋转驱动组件包括两个旋转注浆筒,每个旋转注浆筒均包括旋转外筒、注浆内筒以及驱动机构,每个旋转外筒一端均成型有若干个抵紧尖锥,每个送浆内筒的两端均成型有若干个锥型沉槽。本发明中通过转换辊的旋转,并在两个环形锥套之间替换具有不同字样的印花辊轴,从而在织布上印上不同的图案文字。
权利要求

1.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包括能够自由旋转并用于将织布(1)下压的橡胶辊(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换辊组件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换辊组件包括设置于橡胶辊(2)正下方且能够定向单次旋转九十度的转换辊(3)以及四个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于转换辊(3)上的印花辊轴(4),转换辊(3)上设置有四个一一对应于四个印花辊轴(4)的夹放套件(5),每个所述夹放套件(5)均包括两个能够自由旋转且沿转换辊(3)轴向相向弹性设置的环形锥套(6),每个所述印花辊轴(4)均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同轴固连的送浆内筒(7)、吸浆软套(8)和外印花套(9),所述送浆内筒(7)上成型有若干个用于连通吸浆软套(8)的通孔(10),且送浆内筒(7)的两端均成型有用于与对应环形锥套(6)滑动配合的环形弧面,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转换辊(3)正上方的旋转注浆筒(11),每个所述旋转注浆筒(11)均包括能够沿转换辊(3)轴向平移并抵紧对应送浆内筒(7)的旋转外筒(12)、同轴弹性滑动设置于旋转外筒(12)内的注浆内筒(13)以及用于带动旋转外筒(12)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注浆内筒(13)能够沿旋转外筒(12)轴向弹性密封抵紧送浆内筒(7)对应端后向送浆内筒(7)内注入印花浆料,每个旋转外筒(12)靠近对应送浆内筒(7)的一端均成型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抵紧尖锥(14),每个送浆内筒(7)的两端均成型有若干个锥型沉槽(15),若干个抵紧尖锥(14)能够一一对应的插入对应侧若干个锥型沉槽(15)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放套件(5)还包括两个对称固连于转换辊(3)两端且分别对应两个环形锥套(6)的径向连接板(16),两个径向连接板(16)之间还固连有用于加强与转换辊(3)连接的轴向加强板(17),每个所述径向连接板(16)远离转换辊(3)轴线的一端均开设有用于避让旋转外筒(12)的圆孔(18),且径向连接板(16)上沿转换辊(3)轴向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沿圆孔(18)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横轴(19),若干个第一横轴(19)靠近另一径向连接板(16)的一端固连有与圆孔(18)呈同轴状态的外圆环套(20),每个第一横轴(19)上均同轴套设有第一弹簧(21),且第一弹簧(21)的两端分别抵触外圆环套(20)和径向连接板(16),每个第一横轴(19)远离另一径向连接板(16)的一端还螺纹连接有两个用于轴线限位的限位螺母(22),所述环形锥套(6)轴向限位的轴接设置于外圆环套(20)靠近另一径向连接板(16)的一端,且环形锥套(6)靠近另一径向连接板(16)一端的内圈外圈均成型有用于与送浆内筒(7)上环形弧面滑动配合的斜面部(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两个分别对应两个旋转注浆筒(11)的平移机构,每个所述平移机构均包括呈平状态固定设置于转换辊(3)旁侧的承载横板(24)、两个沿转换辊(3)轴向间隔固定设置于承载横板(24)上的第二横轴(25)、沿第二横轴(25)轴向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二横轴(25)上的滑动件以及输出端与滑动件固连的平移气缸(26),所述滑动件包括两个沿第二横轴(25)轴向间隔设置的平移环(27),两个平移环(27)均沿第二横轴(25)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二横轴(25)上,且两个平移环(27)均轴向限位的同轴轴接设置于旋转外筒(12)上,其中一个平移环(27)与平移气缸(26)的输出端固连,且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该平移环(27)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对应平移环(27)固连的减速电机(28),所述旋转外筒(12)上同轴固连有第一齿轮(29),减速电机(28)的输出轴上同轴固连有与第一齿轮(29)相啮合的第二齿轮(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外筒(12)内成型有用于供注浆内筒(13)轴向平移的圆柱通槽,且圆柱通槽的槽壁上还成型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凸条部,注浆内筒(13)的外圆柱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一一对应于若干个凸条部的轴向沉槽(31),两个注浆内筒(13)的相向端均成型有台阶结构,且注浆内筒(13)上还同轴套设有用于带动注浆内筒(13)弹性抵紧送浆内筒(7)的第二弹簧(32),第二弹簧(32)的两端分别抵触注浆内筒(13)的台阶结构和旋转外筒(12),两个注浆内筒(13)的相背端均成型有注浆口(33),且注浆内筒(13)该端还同轴固连有用于防止其脱出旋转外筒(12)的第一圆环(34),送浆内筒(7)的两端还同轴固连有用于与注浆内筒(13)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圈(4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浆内筒(7)包括同轴固连的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的两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端部圆环(37)密封固连,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的两端均同轴固连有用于与对应端部圆环(37)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圈(38),且若干个通孔(10)分别开设于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的外圆柱壁上,所述吸浆软套(8)同轴固连于外圆筒(36)上,两个环形弧面成型于内圆筒(35)的两端,且内圆筒(35)的两端突出于两个端部圆环(3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圆筒(35)的两端均同轴设置有用于保证印花浆料单向注入内圆筒(35)内的单向(39),注浆内筒(13)接近送浆内筒(7)后密封压紧在单向阀(39)外端,且对应第一密封圈(42)同轴固连于单向阀(39)的外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平移环(27)内均同轴固连有接触轴承(40),且平移环(27)上两端均同轴固连有用于对角接触球轴承(40)轴向限位的第二圆环(41),每个所述角接触球轴承(40)的内圈均与旋转外筒(12)外圆柱壁同轴固连。

说明书全文

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相关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印刷是将文字、图画、照片、防伪等原稿经制版、施墨、加压等工序,使油墨转移到纸张、纺织品、塑料品、皮革、PVC、PC等材料表面上,批量复制原稿内容的技术。我国公告号为CN102152611B的发明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刺非织造布的制备设备,包括浸液装置、挤压装置和印花装置,浸液装置包括浸液槽和导向辊,挤压装置包括上挤压辊和下挤压辊,印花装置包括上下排列的橡胶辊和印花辊,其通过将旋转的印花辊底部浸泡在浆液中,将印花辊外壁上涂满浆液,并通过橡胶辊将织布下压在印花辊上,从而在印花辊旋转的同时带动织布前进,并在织布底部印上花纹图案。
[0003] 该制备设备具有以下不足:首先,其通过将印花辊浸泡在浆液中,再转动印花辊以使得浆液附着在印花辊上,如此印花辊上的浆液的均匀性和浆液附着量全屏印花辊材质的吸收量而定,难以保证印花辊上浆液的充足和均匀;其次,其印花辊上的图案无法进行更换,在需要对同一织布上印上不同图案时,该制备设备便难以实现此操作。

发明内容

[0004]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
[0005]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包括能够自由旋转并用于将织布下压的橡胶辊,还包括旋转换辊组件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换辊组件包括设置于橡胶辊正下方且能够定向单次旋转九十度的转换辊以及四个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于转换辊上的印花辊轴,转换辊上设置有四个一一对应于四个印花辊轴的夹放套件,每个所述夹放套件均包括两个能够自由旋转且沿转换辊轴向相向弹性设置的环形锥套,每个所述印花辊轴均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同轴固连的送浆内筒、吸浆软套和外印花套,所述送浆内筒上成型有若干个用于连通吸浆软套的通孔,且送浆内筒的两端均成型有用于与对应环形锥套滑动配合的环形弧面,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转换辊正上方的旋转注浆筒,每个所述旋转注浆筒均包括能够沿转换辊轴向平移并抵紧对应送浆内筒的旋转外筒、同轴弹性滑动设置于旋转外筒内的注浆内筒以及用于带动旋转外筒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注浆内筒能够沿旋转外筒轴向弹性密封抵紧送浆内筒对应端后向送浆内筒内注入印花浆料,每个旋转外筒靠近对应送浆内筒的一端均成型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抵紧尖锥,每个送浆内筒的两端均成型有若干个锥型沉槽,若干个抵紧尖锥能够一一对应的插入对应侧若干个锥型沉槽中。
[0007] 优选的,每个所述夹放套件还包括两个对称固连于转换辊两端且分别对应两个环形锥套的径向连接板,两个径向连接板之间还固连有用于加强与转换辊连接的轴向加强板,每个所述径向连接板远离转换辊轴线的一端均开设有用于避让旋转外筒的圆孔,且径向连接板上沿转换辊轴向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沿圆孔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横轴,若干个第一横轴靠近另一径向连接板的一端固连有与圆孔呈同轴状态的外圆环套,每个第一横轴上均同轴套设有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外圆环套和径向连接板,每个第一横轴远离另一径向连接板的一端还螺纹连接有两个用于轴线限位的限位螺母,所述环形锥套轴向限位的轴接设置于外圆环套靠近另一径向连接板的一端,且环形锥套靠近另一径向连接板一端的内圈外圈均成型有用于与送浆内筒上环形弧面滑动配合的斜面部。
[0008] 优选的,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两个分别对应两个旋转注浆筒的平移机构,每个所述平移机构均包括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转换辊旁侧的承载横板、两个沿转换辊轴向间隔固定设置于承载横板上的第二横轴、沿第二横轴轴向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二横轴上的滑动件以及输出端与滑动件固连的平移气缸,所述滑动件包括两个沿第二横轴轴向间隔设置的平移环,两个平移环均沿第二横轴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二横轴上,且两个平移环均轴向限位的同轴轴接设置于旋转外筒上,其中一个平移环与平移气缸的输出端固连,且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该平移环上。
[0009]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对应平移环固连的减速电机,所述旋转外筒上同轴固连有第一齿轮,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连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0010] 优选的,所述旋转外筒内成型有用于供注浆内筒轴向平移的圆柱通槽,且圆柱通槽的槽壁上还成型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凸条部,注浆内筒的外圆柱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一一对应于若干个凸条部的轴向沉槽,两个注浆内筒的相向端均成型有台阶结构,且注浆内筒上还同轴套设有用于带动注浆内筒弹性抵紧送浆内筒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触注浆内筒的台阶结构和旋转外筒,两个注浆内筒的相背端均成型有注浆口,且注浆内筒该端还同轴固连有用于防止其脱出旋转外筒的第一圆环,送浆内筒的两端还同轴固连有用于与注浆内筒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圈
[0011] 优选的,所述送浆内筒包括同轴固连的内圆筒和外圆筒,内圆筒和外圆筒的两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端部圆环密封固连,内圆筒和外圆筒的两端均同轴固连有用于与对应端部圆环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圈,且若干个通孔分别开设于内圆筒和外圆筒的外圆柱壁上,所述吸浆软套同轴固连于外圆筒上,两个环形弧面成型于内圆筒的两端,且内圆筒的两端突出于两个端部圆环。
[0012] 优选的,所述内圆筒的两端均同轴设置有用于保证印花浆料单向注入内圆筒内的单向,注浆内筒接近送浆内筒后密封压紧在单向阀外端,且对应第一密封圈同轴固连于单向阀的外端。
[0013] 优选的,每个所述平移环内均同轴固连有接触轴承,且平移环上两端均同轴固连有用于对角接触球轴承轴向限位的第二圆环,每个所述角接触球轴承的内圈均与旋转外筒外圆柱壁同轴固连。
[0014]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5] 其一,本发明中通过双层设计的内圆筒和外圆筒同轴设置,并在内圆筒和外圆筒外壁上开设孔径递减的通孔,使得浆液由内圆筒内向着外圆筒渗透后,最终被吸浆软套吸收后均匀附着在最外层的外印花套上,通过控制浆液的注入量来保证外印花套上浆液的充足,从而保证外印花套上浆液的均匀充足;
[0016] 其二,本发明中通过转换辊的旋转,并在两个环形锥套之间替换具有不同字样的印花辊轴,从而在织布上印上不同的图案文字;
[0017] 其三,本发明中通过两个环形锥套相向端成型抵紧尖锥,并在印花辊轴的两端开设锥型沉槽,且两个环形锥套相向弹性夹紧的设置于对应两个径向连接板之间,从而使得印花辊轴受一定外后能够轻松的在两个环形锥套之间拆装,继而保证两个环形锥套之间印花辊轴的快速更换。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实施例的旋转换辊组件和旋转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1] 图4是图3中B1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2] 图5是图3中B2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3] 图6是实施例的印花辊轴和旋转注浆筒的局部结构俯视图。
[0024] 图7是图6沿C‑C线的剖视图。
[0025] 图8是图7中D1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6] 图9是图7中D2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7] 图10是图7中D3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8] 图11是实施例的印花辊轴和旋转外筒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0029] 图12是图11中E1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30] 图13是图11中E2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31] 图中标号为:1、织布;2、橡胶辊;3、转换辊;4、印花辊轴;5、夹放套件;6、环形锥套;7、送浆内筒;8、吸浆软套;9、外印花套;10、通孔;11、旋转注浆筒;12、旋转外筒;13、注浆内筒;14、抵紧尖锥;15、锥型沉槽;16、径向连接板;17、轴向加强板;18、圆孔;19、第一横轴;
20、外圆环套;21、第一弹簧;22、限位螺母;23、斜面部;24、承载横板;25、第二横轴;26、平移气缸;27、平移环;28、减速电机;29、第一齿轮;30、第二齿轮;31、轴向沉槽;32、第二弹簧;
33、注浆口;34、第一圆环;35、内圆筒;36、外圆筒;37、端部圆环;38、第二密封圈;39、单向阀;40、角接触球轴承;41、第二圆环;42、第一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3] 参考图1至图13所示的一种非织造布在线印字装置,包括能够自由旋转并用于将织布1下压的橡胶辊2,还包括旋转换辊组件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旋转换辊组件包括设置于橡胶辊2正下方且能够定向单次旋转九十度的转换辊3以及四个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于转换辊3上的印花辊轴4,转换辊3上设置有四个一一对应于四个印花辊轴4的夹放套件5,每个所述夹放套件5均包括两个能够自由旋转且沿转换辊3轴向相向弹性设置的环形锥套6,每个所述印花辊轴4均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同轴固连的送浆内筒7、吸浆软套8和外印花套9,所述送浆内筒7上成型有若干个用于连通吸浆软套8的通孔10,且送浆内筒7的两端均成型有用于与对应环形锥套6滑动配合的环形弧面,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于转换辊3正上方的旋转注浆筒11,每个所述旋转注浆筒11均包括能够沿转换辊3轴向平移并抵紧对应送浆内筒7的旋转外筒12、同轴弹性滑动设置于旋转外筒12内的注浆内筒13以及用于带动旋转外筒12旋转的驱动机构,所述注浆内筒13能够沿旋转外筒12轴向弹性密封抵紧送浆内筒7对应端后向送浆内筒7内注入印花浆料,每个旋转外筒12靠近对应送浆内筒7的一端均成型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抵紧尖锥14,每个送浆内筒7的两端均成型有若干个锥型沉槽15,若干个抵紧尖锥14能够一一对应的插入对应侧若干个锥型沉槽15中。
[0034] 所述转换辊3呈图1中所示状态时,橡胶辊2、织布1和两个旋转注浆筒11均设置于转换辊3的正上方,且两个旋转注浆筒11对称设置于上方印花辊轴4的两端,转换辊3沿顺时针方向的三个印花辊轴4位置处还分别设置有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以及工业摄像头(图中未示出第一机械手、第二机械手和工业摄像头),第一机械手用于取下对应印花辊轴4,第二机械手用于将设有特定字样的印花辊轴4放至对应两个环形锥套6之间,工业摄像头用于检测对应印花辊轴4上图案是否正确,转换辊3旋转时仅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橡胶辊2可将织布1下压至对应印花辊轴4上,所述外印花套9上刻有印字所需的图案,送浆内筒7内的印花浆料经通孔10被吸浆软套8所吸收,印花浆料再由吸浆软套8送至外印花套9上,并透过外印花套9的图案印在织布1上,从而在织布1上印上所需的字样,若需要更改织布1上被印上的图案,可通过第二机械手将刻有对应图案的印花辊轴4送至对应两个环形锥套6之间,之后上抬橡胶辊2并移开两个旋转注浆筒11,并将转换辊3顺时针两次旋转九十度,在工业摄像头复查外印花套9上图案后,将刻有所需图案的印花辊轴4送至转换辊3的正上方(即橡胶辊2和织布1的正下方),再将两个旋转注浆筒11相向靠近,使得两个旋转外筒12抵紧送浆内筒
7的两端,两个注浆内筒13密封抵紧送浆内筒7的两端,如此两个注浆内筒13即可从两端向送浆内筒7内注入印花浆料,从而使得印花浆料逐渐渗透至吸浆软套8上后,再透过外印花套9的图案印在织布1上,同时,两个旋转外筒12同步同向旋转,配合橡胶辊2带动织布1向前运动,从而不断将字样印在织布1上,印字装置中还设置有用于驱动转换辊3单向旋转的旋转装置,旋转装置能够驱动转换辊3旋转,且保证转换辊3每次均旋转九十度(旋转装置为成熟的现有技术,故图中未示出且后续不再赘述)。
[0035] 为了连接转换辊3、环形锥套6和送浆内筒7,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0036] 每个所述夹放套件5还包括两个对称固连于转换辊3两端且分别对应两个环形锥套6的径向连接板16,两个径向连接板16之间还固连有用于加强与转换辊3连接的轴向加强板17,每个所述径向连接板16远离转换辊3轴线的一端均开设有用于避让旋转外筒12的圆孔18,且径向连接板16上沿转换辊3轴向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沿圆孔18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第一横轴19,若干个第一横轴19靠近另一径向连接板16的一端固连有与圆孔18呈同轴状态的外圆环套20,每个第一横轴19上均同轴套设有第一弹簧21,且第一弹簧21的两端分别抵触外圆环套20和径向连接板16,每个第一横轴19远离另一径向连接板16的一端还螺纹连接有两个用于轴线限位的限位螺母22,所述环形锥套6轴向限位的轴接设置于外圆环套20靠近另一径向连接板16的一端,且环形锥套6靠近另一径向连接板16一端的内圈和外圈均成型有用于与送浆内筒7上环形弧面滑动配合的斜面部23。
[0037] 在若干个第一弹簧21的作用下,两个外圆环套20有相向靠近的趋势,进而带动两个环形锥套6相向靠近,在送浆内筒7未送入两个环形锥套6之间时,在若干个第一弹簧21的作用下,两个环形锥套6之间的间距小于送浆内筒7的轴向长度,将送浆内筒7送入两个环形锥套6之间时,仅需保证送浆内筒7的中心面与两个径向连接板16之间的对称中心面相重合,如此送入送浆内筒7后,送浆内筒7的两端逐渐接近并最终抵触两个环形锥套6,从而使得两个环形弧面先分别与两个环形锥套6外圈上的斜面部23滑动配合,从而推动两个环形锥套6相互远离,之后两个环形弧面再分别与两个环形锥套6内圈上的斜面部23滑动配合,两个环形锥套6在若干个第一弹簧21的作用下又相互靠近,从而逐渐夹紧送浆内筒7,将送浆内筒7完全送入两个环形锥套6之间(即送浆内筒7与两个环形锥套6呈同轴状态)后,送浆内筒7便被两个环形锥套6夹紧在中间,而由于环形锥套6又轴接设置于外圆环套20上,故送浆内筒7仍可以在两个径向连接板16之间自由旋转,从而保证后续的印字操作可正常进行,位于转换辊3正上方的径向连接板16上的圆孔18与旋转外筒12呈同轴状态。
[0038] 为了带动旋转外筒12沿其轴向平移,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0039] 所述旋转驱动组件还包括两个分别对应两个旋转注浆筒11的平移机构,每个所述平移机构均包括呈水平状态固定设置于转换辊3旁侧的承载横板24、两个沿转换辊3轴向间隔固定设置于承载横板24上的第二横轴25、沿第二横轴25轴向滑动设置于两个第二横轴25上的滑动件以及输出端与滑动件固连的平移气缸26,所述滑动件包括两个沿第二横轴25轴向间隔设置的平移环27,两个平移环27均沿第二横轴25轴向滑动设置于第二横轴25上,且两个平移环27均轴向限位的同轴轴接设置于旋转外筒12上,其中一个平移环27与平移气缸26的输出端固连,且所述驱动机构设置于该平移环27上。
[0040] 旋转外筒12设有抵紧尖锥14的一端还固定连接有薄膜压力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印字装置中设置有与旋转装置、薄膜压力传感器、两个驱动机构以及两个平移气缸26电连接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平移气缸26的输出端伸缩后可带动对应平移环27沿第二横轴25轴向往复平移,进而带动旋转外筒12往复平移,两个平移环27用于配合两个第二横轴25对旋转外筒12进行限位,使得旋转外筒12随平移气缸26输出端的伸缩而往复平移,且旋转外筒12轴接设置于两个平移环27内后,还能够保证后续旋转外筒12的自由旋转,当平移气缸26的输出端带动旋转外筒12上的抵紧尖锥14抵紧在送浆内筒7上的锥型沉槽15时,薄膜压力传感器同时检测到相应的压力,继而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再发送信号给平移气缸26,从而控制平移气缸26停止运动,平移气缸26具有自功能,使得两个旋转外筒12将对应送浆内筒7夹紧在中间,若干个抵紧尖锥14和锥型沉槽15呈图12和图13中所示结构,相邻两个抵紧尖锥14之间以及相邻两个锥型沉槽15之间并无空隙,故当旋转外筒
12靠近送浆内筒7后,即使若干个抵紧尖锥14和若干个锥型沉槽15并不正对,通过抵紧尖锥
14和锥型沉槽15圆弧面之间的滑动配合,亦能保证若干个抵紧尖锥14逐渐滑入若干个锥型沉槽15中,从而保证后续旋转外筒12旋转后带动送浆内筒7同步旋转。
[0041] 为了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旋转外筒12旋转,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0042]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对应平移环27固连的减速电机28,所述旋转外筒12上同轴固连有第一齿轮29,减速电机28的输出轴上同轴固连有与第一齿轮29相啮合的第二齿轮30。
[0043] 减速电机28与控制器电连接,当两个旋转外筒12将送浆内筒7夹紧后,控制器控制减速电机28的输出轴开始旋转,继而通过第二齿轮30带动第一齿轮29旋转,从而通过旋转外筒12旋转,两个旋转外筒12同步同向旋转后即可带动送浆内筒7旋转。
[0044] 为了使得注浆内筒13在旋转外筒12内能弹性密封抵紧送浆内筒7,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0045] 所述旋转外筒12内成型有用于供注浆内筒13轴向平移的圆柱通槽,且圆柱通槽的槽壁上还成型有若干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凸条部,注浆内筒13的外圆柱壁上开设有若干个一一对应于若干个凸条部的轴向沉槽31,两个注浆内筒13的相向端均成型有台阶结构,且注浆内筒13上还同轴套设有用于带动注浆内筒13弹性抵紧送浆内筒7的第二弹簧32,第二弹簧32的两端分别抵触注浆内筒13的台阶结构和旋转外筒12,两个注浆内筒13的相背端均成型有注浆口33,且注浆内筒13该端还同轴固连有用于防止其脱出旋转外筒12的第一圆环34,送浆内筒7的两端还同轴固连有用于与注浆内筒13密封连接的第一密封圈42。
[0046] 图中未示出第一密封圈42,在第二弹簧32未受外力压缩时,两个注浆内筒13的相向端位于两个旋转外筒12的相向端之间,即当两个旋转外筒12相向靠近后,两个注浆内筒13的相向端首先接触送浆内筒7的两端,并压紧两个第一密封圈42,从而与送浆内筒7的两端密封连接,第二弹簧32压缩后能够提供充足的压力来保证两个注浆内筒13和送浆内筒7的密封连接,若干个凸条部和若干个轴向沉槽31相配合后,能够使得注浆内筒13跟随旋转外筒12同步旋转。
[0047] 为了使印花浆料更加均匀的由送浆内筒7送至吸浆软套8上,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0048] 所述送浆内筒7包括同轴固连的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的两端通过两个对称设置的端部圆环37密封固连,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的两端均同轴固连有用于与对应端部圆环37密封连接的第二密封圈38,且若干个通孔10分别开设于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的外圆柱壁上,所述吸浆软套8同轴固连于外圆筒36上,两个环形弧面成型于内圆筒35的两端,且内圆筒35的两端突出于两个端部圆环37。
[0049] 将送浆内筒7分体为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并将若干个通孔10分别开设于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的外圆柱壁上后,印花浆料被送至内圆筒35内后,会先经过内圆筒35上的若干个通孔10流动至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之间,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上的通孔10的孔径较小,且外圆筒36上通孔10孔径小于内圆筒35上通孔10孔径,而印花浆料具有一定的粘稠度,故印花浆料注入内圆筒35后,会在充满内圆筒35后再经过对应若干个通孔10流向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之间,同理,印花浆料注满内圆筒35和外圆筒36之间后,再经过外圆筒36上的通孔10渗入吸浆软套8中,吸浆软套8采用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吸水性,故吸浆软套8会主动吸收外圆筒36上渗出的印花浆料,并在吸满印花浆料后逐渐将印花浆料溢向外印花套9上,从而使得印花浆料由外印花套9上图案的缝隙中向外渗出,印花浆料最终印在织布1上留下字样图案,且橡胶辊2保持一定的力度将织布1下压在印花辊轴4上,保证印花浆料均匀印在织布
1上。
[0050] 为了保证内圆筒35内印花浆料不主动由其两端向外流出,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0051] 所述内圆筒35的两端均同轴设置有用于保证印花浆料单向注入内圆筒35内的单向阀39,注浆内筒13接近送浆内筒7后密封压紧在单向阀39外端,且对应第一密封圈42同轴固连于单向阀39的外端。
[0052] 单向阀39用于保证注浆内筒13送入内圆筒35内的印花浆料不向外流出,进而保证后续注浆内筒13和内圆筒35相分离后,内圆筒35内的印花浆料不会自动流出。
[0053] 为了将两个平移环27与旋转外筒12轴向限位的同轴轴接相连,具体设置了如下特征:
[0054] 每个所述平移环27内均同轴固连有角接触球轴承40,且平移环27上两端均同轴固连有用于对角接触球轴承40轴向限位的第二圆环41,每个所述角接触球轴承40的内圈均与旋转外筒12外圆柱壁同轴固连。
[0055] 角接触球轴承40能够在平移环27移动后带给注浆内筒13轴向平移的推力,注浆内筒13针对每个角接触球轴承40均同轴连接有两个用于轴向限位的轴用挡圈(图中未示出)。
[0056] 工作原理:图1中转换辊3旋转时仅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橡胶辊2可将织布1下压至对应印花辊轴4上,所述外印花套9上刻有印字所需的图案,送浆内筒7内的印花浆料经通孔10被吸浆软套8所吸收,印花浆料再由吸浆软套8送至外印花套9上,并透过外印花套9的图案印在织布1上,从而在织布1上印上所需的字样,若需要更改织布1上被印上的图案,可通过第二机械手将刻有对应图案的印花辊轴4送至对应两个环形锥套6之间,之后上抬橡胶辊
2并移开两个旋转注浆筒11,并将转换辊3顺时针两次旋转九十度,在工业摄像头复查外印花套9上图案后,将刻有所需图案的印花辊轴4送至转换辊3的正上方(即橡胶辊2和织布1的正下方),再将两个旋转注浆筒11相向靠近,使得两个旋转外筒12抵紧送浆内筒7的两端,两个注浆内筒13密封抵紧送浆内筒7的两端,如此两个注浆内筒13即可从两端向送浆内筒7内注入印花浆料,从而使得印花浆料逐渐渗透至吸浆软套8上后,再透过外印花套9的图案印在织布1上,同时,两个旋转外筒12同步同向旋转,配合橡胶辊2带动织布1向前运动,从而不断将字样印在织布1上。
[0057]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