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墨型丝网印刷机

申请号 CN201810088454.7 申请日 2018-01-30 公开(公告)号 CN108189539B 公开(公告)日 2024-05-03
申请人 江苏大亚印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 雷勇; 朱国庆;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自动加墨型丝网印刷机,属于印刷技术领域,包括丝网印刷机,设置在丝网印刷机网框加墨处的储墨器,储墨器与丝网印刷机的主控 电路 电性连接,主控电路对丝网印刷机的印刷时间(T)和印刷速度(V)进行监测,当监测到网框中的油墨使用量达到设定量(P)时,则发出指令给储墨器向网框中添加设定量(P)的油墨,且主控电路对加墨次数(N)进行监测,丝网印刷机上设置有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的报警器,当主控电路监测到加墨次数(N)达到预设次数时,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操作员向储墨器中加入油墨。解决了因不同的操作人员添加油墨的量和添加油墨的时间不同导致的丝网印刷产品出现表面不平整和色差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 质量 。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加墨型丝网印刷机,包括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在丝网印刷机网框加墨处设置有储墨器,所述的储墨器与丝网印刷机的主控电路电性连接,主控电路对丝网印刷机的印刷时间(T)和印刷速度(V)进行监测,当监测到网框中的油墨使用量达到设定量(P)时,则发出指令给储墨器向网框中添加设定量(P)的油墨,使网框中的油墨始终保持不影响印刷产品表面平整和色差的量,所述的储墨器下端设置有油墨排放口,排放口设置有根据主控电路指令开启或关闭排放口的控制,当丝网印刷机的油墨使用量达到设定量(P)时,则主控电路发出指令开启储墨器上的控制阀,当储墨器的油墨添加量达到设定量(P)时,则主控电路发出指令关闭储墨器上的控制阀,储墨器的初始储墨量(P2)满足P2> V0* T0*N,即在报警器报警前储墨器中仍然有余量的油墨,所述的主控电路对加墨次数(N)进行监测,丝网印刷机上设置有报警器,所述的报警器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当主控电路监测到加墨次数(N)达到预设次数时,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丝网印刷机操作人员向储墨器中加入油墨,其中V0是指储墨器排放口单位时间内排放的油墨量,T0是指储墨器的排放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加墨型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定量(P)=印刷速度(V)*印刷时间(T),其中,印刷速度(V)是单位时间内丝网印刷机的油墨消耗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加墨型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设定量(P)满足P<(P0‑ P1)的关系,其中,P0是丝网印刷机网框的初始储墨量,P1是网框中油墨使用到影响印刷产品表面平整和色差时的临界储墨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加墨型丝网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墨排放口的油墨排放速度(V0)是恒定的,设定量(P)与储墨器的排放时间(T)0 成线性正比关系,即P= V0* T0。

说明书全文

一种自动加墨型丝网印刷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印刷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能在预设时间自动加墨的丝网印刷机,属于印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丝网印刷过程中,丝网印刷是把印刷用的丝网油墨添加在丝网网框里,因为丝网印刷的特殊性,经常会出现产品印刷油墨不平整和产品印刷出现色差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0003] 常规的丝网印刷是在网框油墨快结束的时候,机台操作人员在网框里加油墨,达到连续生产的目的。加油墨的量和加油墨的时间无法标准化,进而导致不同的机台操作人员在加油墨的量和加油墨的时间上有差异,导致不同台次的丝网印刷机印刷的产品出现表面不平整和色差的现象。
[0004] 因此,如果能使加油墨量和加油墨的时间标准化,将可以最大化减少丝网印刷产品的表面不平整和色差问题。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加墨型丝网印刷机,不仅可以最大化减少丝网印刷产品表面不平整和色差的问题,还可以丝网印刷机的连续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加墨型丝网印刷机,包括丝网印刷机,设置在丝网印刷机网框加墨处的储墨器,所述的储墨器与丝网印刷机的主控电路电性连接,主控电路对丝网印刷机的印刷时间(T)和印刷速度(V)进行监测,当监测到网框中的油墨使用量达到设定量(P)时,则发出指令给储墨器向网框中添加设定量(P)的油墨,使网框中的油墨始终保持不影响印刷产品表面平整和色差的量。
[0007] 假设丝网印刷机网框的初始储墨量为(P0),使用到影响印刷产品表面平整和色差时的临界储墨量为(P1),则设定量(P)应满足P<(P0‑ P)1 ,确保网框的油墨量始终大于临界储墨量P1。
[0008] 具体地,所述的设定量(P)=印刷速度(V)*印刷时间(T),其中,印刷速度(V)是单位时间内丝网印刷机的油墨消耗量。
[0009] 印刷速度越快,则单位时间内丝网印刷机的油墨消耗量越高。
[0010] 具体地,所述的储墨器下端设置有油墨排放口,排放口设置有根据主控电路指令开启或关闭排放口的控制,当丝网印刷机的油墨使用量达到设定量(P)时,则主控电路发出指令开启储墨器上的控制阀,当储墨器的油墨添加量达到设定量(P)时,则主控电路发出指令关闭储墨器上的控制阀。
[0011] 具体地,所述的油墨排放口的油墨排放速度(V0)是恒定的,设定量(P)与储墨器的排放时间(T0)成线性正比关系,即P= V0* T0,其中V0是指储墨器排放口单位时间内排放的油墨量。
[0012] 具体地,所述的主控电路对加墨次数(N)进行监测,丝网印刷机上设置有报警器,所述的报警器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当主控电路监测到加墨次数(N)达到预设次数时,报警器发出警报提醒丝网印刷机操作人员向储墨器中加入油墨。
[0013] 假设储墨器的初始储墨量为(P2),则储墨器的初始储墨量为(P2)应满足P2> V0* T0*N,即在报警器报警前储墨器中仍然有余量的油墨,不至于发生报警前储墨器中的油墨已经用尽。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自动加墨型丝网印刷机,解决了因不同的操作人员添加油墨的量和添加油墨的时间不同导致的丝网印刷产品出现表面不平整和色差问题,同时满足了丝网印刷机的连续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及相关文字描述获得其他的类似或等同的技术方案。在附图中:
[0016] 图1是自动加墨型丝网印刷机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油墨添加控制流程图
[0018] 图3是报警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现在将参照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在下文中更完全地描述。然而,本发明能以很多不同形式具体化并且不应当解释为限制于这里所阐明的具体实施例。相反,这些实施例提供给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20] 除非另外限定,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含科技术语)应当解释为具有如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共同理解到的相同意义。还将理解到,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应当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本说明书和相关技术的内容中的意义相一致的意义,并且不应当以理想化或过度的形式解释,除非这里特意地如此限定。
[0021] 参照图1,公开了自动加墨型丝网印刷机结构示意图,即在丝网印刷机上设置有报警器和储墨器,所述的储墨器设置在丝网印刷机网框加墨处,所述的储墨器与丝网印刷机的主控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的报警器与主控电路电性连接。
[0022] 参照图2,公开了油墨添加控制流程图,首先设置丝网印刷机的参数,包括输入丝网印刷机网框的初始储墨量(P0),输入每次向网框中添加油墨的设定量(P),输入储墨器的初始储墨量(P2),输入预设加墨次数(N0)。参数设定完毕后,启动丝网印刷机,其主控电路对油墨使用量进行监测,包括对印刷速度(V)印刷时间(T)的监测,建立设定量(P)=印刷速度(V)*印刷时间(T)的函数关系,其中,印刷速度(V)是单位时间内丝网印刷机的油墨消耗量。
[0023] 当监测到网框中的油墨使用量达到设定量(P)时,则发出指令给储墨器向网框中添加设定量(P)的油墨,使网框中的油墨始终保持不影响印刷产品表面平整和色差的量。
[0024] 并且,假设丝网印刷机网框的初始储墨量为(P0),使用到影响印刷产品表面平整和色差时的临界储墨量为(P1),则设定量(P)应满足P<(P0‑ P1)的函数关系,确保网框的油墨量始终大于临界储墨量(P1),确保在丝网印刷机的连续印刷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没有及时加墨导致印刷品表面出现不平整和色差的情况。
[0025] 参照图3,公开了报警控制流程图,主控电路对加墨次数(N)进行监测,当加墨次数(N)等于预设加墨次数(N0)时,则主控电路发出指令使报警器发出提示操作人员向储墨器中加墨的报警信号,当加墨次数(N)小于预设加墨次数(N0)时,则主控电路继续监测加墨次数。
[0026] 通过以上对丝网印刷机加装报警装置和储墨器,以及对丝网印刷机主控电路的改进,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加墨次数,实现了丝网印刷机的连续生产,解决了因不同的操作人员添加油墨的量和添加油墨的时间不同导致的丝网印刷产品出现表面不平整和色差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0027] 虽然本发明在此已经参照本发明的具体方面、特点和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用途并未因此受到限制,而是延伸并且涵盖众多其他的变化、变型以及替代实施例,如基于这里的公开将给予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暗示的。相应地,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