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辅助校对装置

申请号 CN200420117243.5 申请日 2004-12-28 公开(公告)号 CN2784189Y 公开(公告)日 2006-05-31
申请人 李志勇; 黄虎林; 发明人 黄虎林; 李志勇; 黄蕾;
摘要 机器辅助校对装置,属于一种提高文字、图形、表格等纸介质稿件或屏幕显示稿件校对速度和减轻校对人员疲劳的仪器,主要技术特征是:机器辅助校对装置由扫视仪,画面分割器,显示装置及电控制箱组成,两台相同的扫视仪并接电控制箱,所述两台扫视仪同时并接画面分割器,所述画面分割器接显示装置;操纵板接电控制箱,电控制箱接电源,适用于新闻、印刷、出版及其它所有需要校对工作的行业以及需要利用机器辅助人工对两份稿件进行对照以找出区别或者还需要对 修改 之处作出标记的场所。
权利要求

1、机器辅助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扫视仪(1)、(2),画面分割器(16), 显示装置(15)及电源控制箱(12)组成,两台相同的扫视仪(1)、(2)并接电源控制 箱(12),所述两台扫视仪同时并接画面分割器(16),所述画面分割器(16)接显示 装置(15);操纵板(4)接电源控制箱(12),电源控制箱(12)接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器辅助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扫视仪(1)、 (2)的扫视架(3)上分别安装有横向和纵向由电机传动的螺杆与螺母传动机 构;横向传动机构为:与横板(17)固定连接的横移电机(23)的输出轴通过联轴 节(24)连接螺杆(27),摄像头(25)通过螺母滑块(19)套装在螺杆(27)上,螺母滑 块(19)的上端插装在横板(17)的滑槽(18)中;螺杆(27)的另一端插入固定于横 板(17)上的尾架(28)中;横板(17)的两头分别插入固定于扫视架(3)的纵移滑槽 (22)和纵移支撑槽(30)中;纵向传动机构的结构与横向传动结构相同,与扫视 架(3)固定连接的电机(32)的输出轴通过连轴节(33)连接螺杆(34),横板(17)与固 定在一起的电机(23)和螺母(20)套装在螺杆(34)上,螺杆(34)的另一端插装在固 定于扫视架(3)上的尾架(31)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器辅助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扫视仪(1)、(2) 的扫视架(3)的下部安装有4个调脚底座(9),其中左侧的两个调脚底座(9)通过 铰链(8)固定在校稿板(7)上,右边的两个调脚底座(9)放置于校稿板(7)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器辅助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源控制箱(12) 的电路结构为:整流稳压电源(35)分别连接控制电路板(36)、(41)、驱动器(37)、 (38)、(39)、(40)、(46)、(4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机器辅助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摄像头(25)上 固定有标记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42)上装的齿轮(48)通过传动箱(10) 与齿条(45)啮合,齿条(45)安装在墨筒(43)侧面,墨筒(43)安装在传动箱(10)的 导槽内,所述的墨筒(43)的下端装有标记笔尖(4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机器辅助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板(36) 和控制电路板(41)的结构与原理完全相同;
控制电路板(36)由主芯片IC1、数字集成电路IC3以及晶体振荡器COA、 电阻RA、电容CA、行程开关KA组成;
控制电路板(41)由主芯片IC2、数字集成电路IC4以及晶体振荡器COB、 电阻RB、电容CB、行程开关KB组成;
主芯片工作的主频振荡电路包括:晶体振荡器COA的两端与主芯片IC1 的X1、X2脚相连,再与互相串连起来的电容CA2与CA3的两外端相并联, 电容CA2与CA3相连接的接点接地;
控制系统的起动复位电路包括:电容CA1和电阻RA11的连接点接主芯 片IC1的RST脚,电容CA1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A11的另一端接 地;
控制系统的操纵板(4)的电路包括:主芯片IC1的P1.0~P1.5脚分别串连 电阻RA5~10后接;主芯片IC1的P1.0~P1.5脚同时分别串接操纵板(4)中的 按钮SA1~SA6后接地;主芯片IC1的P1.0~P1.5脚通过数字集成电路IC5 和IC6中的部分开关与控制电路板(36)中的主芯片IC2的P1.0~P1.5脚分别相 连,数字集成电路IC5和IC6中的所有开关的控制端并接在一起通过开关LK 接+5V电源。
所述的主芯片IC1的P0.4~P0.7脚分别串连电阻RA1~4后接+5V电源, 主芯片IC1的P0.4~P0.7脚分别串接开关KA1~4后接地;另外,主芯片IC1 的P0.4~P0.7脚还分别连接数字集成电路IC3的四个输入端,数字集成电路 IC3的输出端接主芯片IC1的 INT0端;
主芯片IC1的P0.0和P0.1脚分别接横移电机(23)的驱动器(38)的控制端; 主芯片IC1的P0.2和P0.3脚分别接纵移电机(32)的驱动器(37)的控制端。主芯 片IC1的P3.0和P3.1脚分别接标记电机(13)的驱动器(46)的控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机器辅助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显示装置(15) 是电视机或者其它与摄像头制式相同的视频显示器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机器辅助校对装置,其特征在于:标记笔尖(44) 是镶嵌于墨筒下端的一块可渗漏墨汁的材料。

说明书全文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对文字、图形、表格等纸介质稿件或屏幕显示稿 件进行校对或者还对修改之处作出标记的仪器。

二、背景技术

在新闻、印刷、出版行业及日常工作中,需要打印的纸件要与原件校稿后 才能定稿。目前大多数文字处理场所还在采用人工校对的方法查找印刷稿或者 打印稿与原稿的不同以便修改、纠正印刷稿或者打印稿的差错,尤其是对于手 写的或者手画的原稿的校对,为了减少差错,有的稿件需要反复校对,非常繁 琐。人工校对容易疲劳且效率低,如何提高校对速度和质量,并克服人工校稿 的难度,是人们长期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

专利公开号为CN1383516A的文件公开了“采用一对一比较的汉字校对系 统”,其方法是:扫描准备输入的原始中文文献并且产生原始文献的原始图 像,通过将原始图像自动分割成汉字图像而产生分割的位图;采用光学字符识 别(OCR)或一对一输入的方法根据原始文献输入对应着各个位图图像的汉字; 在用户选择了一对一比较菜单时产生具有相同代码的输入汉字的索引文件,显 示按相同的汉字输入的位图图像,并且点击和标记与相应的输入字符不同的位 图图像;以及在仅仅收集带标记的位图图像之后校正错误输入的字符和与其相 对应的字符文本。上述方案不但需要扫描仪计算机系统对扫描结果进行复杂 的处理,而且受软件目前识别率的限制,最后还得人员对机器校对稿进行再次 校对。它仅适用于已经输入计算机的文稿的校对工作,对于手写文稿则无能为

专利公开号为CN1082218A的文件“一种中文自动校对的方法”,首先将 中文文稿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自动检查出一般性错误,经人机对话后改错, 完成初校,然后用人机对话形式将初校后的文稿与原文稿进行第二次校对。但 上述方法不适于对手写文稿的校对。

专利公告号为CN2034905U的“两用高效校对装置”,是一种将校对原稿和 被校对稿上的字句互相比较校对的两用校对装置。它利用平面反射镜以及平面 反射镜下方的物镜将校对物成像在上方的屏幕上,进行比较校对;光学反射系 统需要强光照射,不但耗电多,而且散热系统体积大,致使该装置体积太大, 操作和使用不便。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器辅助校对装置, 体积小,显示清晰,便于移动、携带,安装和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机器辅助校对装置,由扫视仪1、 2,画面分割器16,显示装置15及电源控制箱12组成,两台相同的扫视仪1、 2并接电源控制箱12,所述两台扫视仪同时并接画面分割器16,所述画面分 割器16接显示装置15;操纵板4接电源控制箱12,电源控制箱12接电源。

在扫视仪1、2的扫视架3上分别安装有横向和纵向由电机传动的螺杆与 螺母传动机构;横向传动机构为:与横板17固定连接的横移电机23的输 出轴通过联轴节24连接螺杆27,摄像头25通过螺母滑块19套装在螺杆27 上,螺母滑块19的上端插装在横板17的滑槽18中;螺杆27的另一端插入固 定于横板17上的尾架28中;横板17的两头分别插入固定于扫视架3的纵移 滑槽22和纵移支撑槽30中;纵向传动机构的结构与横向传动结构相同,与扫 视架3固定连接的电机32的输出轴通过连轴节33连接螺杆34,横板17与固 定在一起的电机23和螺母20套装在螺杆34上,螺杆34的另一端插装在固定 于扫视架3上的尾架31中。

扫视仪1、2的扫视架3的下部安装有4个调脚底座9,其中左侧的两个 调脚底座9通过铰链8固定在校稿板7上,右边的两个调脚底座9放置于校稿 板7上。

电源控制箱12的电路结构为:整流稳压电源35分别连接控制电路板36、 41、驱动器37、38、39、40、46、47。

在摄像头25上固定有标记电机13,所述电机13的输出轴42上装的齿轮 48通过传动箱10与齿条45啮合,齿条45安装在墨筒43侧面,墨筒43安装 在传动箱10的导槽内,所述的墨筒43的下端装有标记笔尖44。

控制电路板36和控制电路板41的结构与原理完全相同;

控制电路板36由主芯片IC1、数字集成电路IC3以及晶体振荡器COA、 电阻RA、电容CA、行程开关KA等组成;

控制电路板41由主芯片IC2、数字集成电路IC4以及晶体振荡器COB、 电阻RB、电容CB、行程开关KB等组成;

主芯片工作的主频振荡电路包括:晶体振荡器COA的两端与主芯片IC1 的X1、X2脚相连,再与互相串连起来的电容CA2与CA3的两外端相并联, 电容CA2与CA3相连接的接点接地;

控制系统的起动复位电路包括:电容CA1和电阻RA11的连接点接主芯 片IC1的RST脚,电容CA1的另一端接+5V电源,电阻RA11的另一端接 地;

控制系统的操纵板4的电路包括:主芯片IC1的P1.0~P1.5脚分别串连 电阻RA5~10后接+5V电源;主芯片IC1的P1.0~P1.5脚同时分别串接操纵 板4中的按钮SA1~SA6后接地;主芯片IC1的P1.0~P1.5脚通过数字集成 电路IC5和IC6中的部分开关与控制电路板36中的主芯片IC2的P1.0~P1.5 脚分别相连,数字集成电路IC5和IC6中的所有开关的控制端并接在一起通过 开关LK接+5V电源。

所述的主芯片IC1的P0.4~P0.7脚分别串连电阻RA1~4后接+5V电源, 主芯片IC1的P0.4~P0.7脚分别串接开关KA1~4后接地;另外,主芯片IC1 的P0.4~P0.7脚还分别连接数字集成电路IC3的四个输入端,数字集成电路 IC3的输出端接主芯片IC1的INT0端;

主芯片IC1的P0.0和P0.1脚分别接横移电机23的驱动器38的控制端; 主芯片IC1的P0.2和P0.3脚分别接纵移电机32的驱动器37的控制端。主芯 片IC1的P3.0和P3.1脚分别接标记电机13的驱动器46的控制端。

显示装置15是电视机或者其它与摄像头制式相同的视频显示器件。

标记笔尖44是镶嵌于墨筒下端的一块可渗漏墨汁的材料。

与现有校对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机器辅助校对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显示装置屏幕上显示的是被放大了的文字、图形、表格或其它内容,因 而有效地减轻了校对人员工作时的视觉疲劳;校对人员仅仅对于屏幕上、下两 行显示的字逐个对照即可,校对精度高、校对效果好、速度快,大大地减少校 对人员在由原文稿向被校文稿转换或者由被校文稿向原文稿转换目光过程中 对于段落或字句的记忆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机器辅助校对装置不但可以校对,还可以对发现的需要修 改之处即时作上修改标记,以方便实施修改时对应查找。

3、本实用新型机器辅助校对装置的体积小,显示清晰,便于移动、携带, 安装和操作简单。

4、由于采用可编程芯片作为控制电路的核心元件,所以可通过修改程序 即可实现更多的功能。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机器辅助校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扫视仪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剖面图;

图4是图3的II-II剖面图;

图5是电源控制箱部件构成图;

图6是电机驱动控制逻辑图;

图7是控制器电路原理图;

图8是视频信号流程图

图9是标记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A向剖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机器辅助校对装置由两台同样的扫视仪1、2、一个电源控 制箱12、一个操纵板4、一个画面分割器16及一台显示装置15组成。

所述的两台扫视仪1、2的原理、结构完全相同,故下面仅以一台扫视仪 为例叙述。

如图2~图4所示,扫视仪1主要包括扫视架3、调脚螺丝9、铰链8、把 手11、校稿板7;所述的扫视架3中安装有摄像头25,镜头26安装在摄像头 25上。所述的扫视架3中与摄像头25固定连接的有标记电机13、传动箱10, 标记电机13的输出轴42上装有齿轮48,传动箱10中装有墨筒43。所述的墨 筒43侧面装有与其平行的齿条45,墨筒的下端装有标记笔尖44。所述的齿条 45与齿轮48在传动箱10中互相啮合。

为使横板17移动更为灵活,实施例中在横板17插入纵移滑槽22中的一 端装了横板头轮21而在插入纵移支撑槽30的一端装了横板尾轮29。

如图5所示,电源控制箱12包括一台可同时多电压输出的整流稳压电源 35、控制电路板36、41,和分别对应于两个扫视仪中的纵移电机32的驱动器 37、39,横移电机23的驱动器38、40,及标记电机13的驱动器46、47。

如图6~图7所示,所述的六个驱动器:扫视仪1的纵移电机32的驱动 器37、扫视仪1的横移电机23的驱动器38、扫视仪1的标记电机驱动器46、 扫视仪2的纵移电机32的驱动器39、扫视仪2的横移电机23的驱动器40和 扫视仪2的标记电机13的驱动器47,它们分别接收来自控制电路板36或者 控制电路板41发来的控制信息,向纵移电机32和横移电机23及标记电机13 输出不同的脉冲式驱动电流,从而分别控制纵移电机32和横移电机23及标记 电机13以不同的旋转方向及旋转速度运转;

控制电路板36和控制电路板41都从操纵板4取得输入信号。控制电路板 36和控制电路板41还分别接受行程开关14的输入信号。

图7中的开关SA1~SA6和SB1~SB6对应于图1中的操纵按钮组5,根 据需要,各按钮分别被程序定义为方向操纵按钮和功能操纵按钮。图7中的开 关LK对应于图1中的联机开关6。图7中的KA1~4和KB1~4对应于图1 中的行程开关14。

如图8所示:所述的两个扫视仪中的摄像头25的视频信号输出电缆与画 面分割器16的信号输入端分别相连接;画面分割器16将两个摄像头的视频信 号处理后其信号输出电缆与显示装置15的视频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的调脚底座9是一个双头互反扣的螺柱与其中部的旋轮及上下两个 内螺纹筒的结合体。双头互反扣的螺柱其一头旋入镶嵌在扫视架3顶中的朝 下的一个内螺纹筒里,下部有一个朝上开口的内螺纹筒与之连接作为调脚底座 9与校稿板7相接触的底座;所述的扫视架3左边两个角相连的调脚底座9其 下端通过铰链8与校稿板7相连接;扫视架3右边两个角相连的调脚底座9 其下端则自然地放置于校稿板7的板面上。在扫视架3的左侧外面还装有把手 11以及连接有来自电源控制箱12的电缆和与画面分割器16相连接的视频信 号电缆;

所述的电源控制箱12中的可同时多电压输出的整流稳压电源35分别向电 路板36、41和六个驱动器37、38、46、39、40、47提供电源;画面分割器 16,显示装置15,摄像头25分别有各自的电源处理系统供电。

校对稿件时,先向下按压扫视仪1左侧的把手11,使扫视架3以铰链8 的转轴为中心向上转动一个角度,然后将原稿平放于校稿板7上,再逐渐放松 对把手11的按压从而使扫视架3放平于校稿板7上;用同样方法将被校稿放 于另一个扫视仪的校稿板上。

接通电源控制箱12、画面分割器16、显示装置15及摄像头25的电源。 摄像头25得电后将会把其镜头26所对着的校稿板7上的原稿或被校稿上的内 容转换为视频信号并送入画面分割器16,经过画面分割器16对信号处理后再 送入显示装置15,原稿和被校稿上对着镜头26部分的内容便被对应地分别显 示在显示装置15屏幕上被划分的不同区域中。

观察显示装置15屏幕上显示内容的清晰程度,根据需要调整扫视仪1下 方的调脚底座9上的旋轮和摄像头25的镜头26,以使镜头26焦距合适、显 示装置15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达到最清晰并且大小适宜。

接通电源后,电源控制箱12中的整流稳压电源35便会向控制电路板36 和控制电路板41提供正常工作电源。控制电路板36和控制电路板41中的主 芯片IC1和IC2得电后进入工作状态。

校对人员操作操纵板4上的操纵按钮组5中的方向键,控制电路板36中 的SA1~SA6或者控制电路板41中的SB1~SB6等相应按钮被接通,主芯片 IC1或IC2组成的系统电路便会读取相应的程序,然后根据程序安排向驱动器 37~40和46~47发出相应的指令,驱动器37~40和46~47便分别驱动纵移 电机32或横移电机23或标记电机13以相应的方向和速度开始运转。纵移电 机32和横移电机23转轴的旋转则通过安装在尾架31上的纵向螺杆34、安装 在尾架28上的横向螺杆27、纵移螺母20和横移螺母与滑块19等组成的螺杆 螺母传动副转化为螺母的直线方向移动;标记电机13转动时其输出轴42带动 传动箱10中的齿轮48旋转,从而带动齿条45进行上下方向直线移动;纵移 螺母20的移动会带着与其固定连接的横移电机23和横板17等组成的横移组 件整体进行纵向移动,安装在横板17上的摄像头25和标记电机13及传动箱 10、墨筒43及标记笔尖44等也一起纵向移动;横移螺母与滑块19的移动则 带着摄像头25和标记电机13及传动箱10、墨筒43及标记笔尖44等在横板 17下进行横向移动;于是,显示装置15屏幕上被划分的不同区域分别显示的 原稿和被校稿的内容也随着摄像头25的移动而移动。如此,校对人员只需双 手操作操纵板4,摄像头25便根据指令“扫视”原稿或被校稿。

开始校对以前,先操作操纵板4上的相应按钮控制扫视仪1上的标记笔尖 44向校稿板7上的稿件表面移动,当标记笔尖44可以在稿件上点出一个标记 时,即操作操纵板4上的按钮使标记笔尖44停止下移并返回原位。用同样方 法调整好扫视仪2上的标记笔尖44的行程,标记装置便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校对人员面向显示装置15屏幕,观察屏幕上被划分的不同区域内显示内 容的异同。发现被校稿上有差错的地方则操作操纵板4使摄像头25停下来, 操作操纵按钮4使扫视仪1和扫视仪2的标记笔尖同时下降在各自的稿件上镜 头26所停下的对应位置作一标记,以便以后修改时对照两个标记修改。考虑 人们的习惯不同,发现被校稿上有差错时,也可以不用标记装置作标记,而按 压放置被校稿的扫视仪1的把手11,抬起扫视架3,根据目前摄像头25所对 应的纵横方向位置或行列位置找到差错内容进行修改或者做好修改标记,再放 下扫视架3,即可继续校对工作。

当摄像头25沿着纵向螺杆34或横向螺杆27移动到接近螺杆的端头时, 将会碰触到行程开关14对应的开关KA1~KA4中之一。这个开关一旦受到碰 触而闭合,便会使其对应的数字集成电路IC3受到触发并向主芯片IC1的 INT0 脚输出一个信号,从而引起主芯片IC1中程序运行的改变,程序首先检查受到 碰撞的开关KA所对应的电机的编号,然后控制主芯片IC1向P0.0~P0.3输出 相应信号,使对应的驱动器驱动那个碰触到行程开关的电机改变运行状态—— 停转或者反转。由此,在相应程序的控制下,摄像头的运动便具有了“尽头自 停或自动折返”功能。

当被“扫描”稿文字或其它内容的行距大体均匀一致时,可以操作操纵按 钮组5中的方向键使摄像头对准某一行文字后按一下相应功能键,然后再操作 方向键控制摄像头移动到相邻的下一行文字后再按一下功能键,本实用新型机 器辅助校对装置便会将这个移动行距数值存储下来,并且在断电以前会一直使 用这个行距数值作为纵向移动的长度单位移动摄像头。当然,操作人员也可以 重复前述的操作以便重新设定新的行距数值。

当有的人希望将校对时的摄像头移动速度更快些或者更慢些时,也可以采 用类似于前述的方法但使用另外的键组合来实现。比如:当需要将摄像头快速 移动到指定位置时,可以在按下相应功能键的同时再按下相应的方向键,摄像 头便可以更快的速度移动。从而节省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当原稿和被校稿上内容的行列位置基本对应一致时,或者位置不一致但是 移动速度可以同样快慢地扫视时,可以将操纵板4上的联机开关6闭合,数字 集成电路IC5和IC6里的所有双向开关便全部处于接通状态,原来仅能单独控 制扫视仪1或仅能单独控制扫视仪2的两组操纵按钮便可以实现互相的“兼 管”,此时仅单手操作操纵板4,两个扫视仪中的摄像头25便会同步或同速地 移动,从而可进一步简化操作。

另外,每次刚接通系统电源时,控制电路板36或控制电路板41会在程序 的控制下,自动地将摄像头25移动到相当于文稿的左上方即首行首列位置, 标记笔尖44处于抬起状态,以便校对人员从头开始校对工作。

当被校稿为已经输入计算机中的内容时,可以卸掉那个拟放被校稿的扫视 仪1的校稿板7,而将扫视架3竖直放置在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前或将扫视架 3平放在朝上放置的计算机显示器的屏幕上方,调整计算机显示器的刷新频率 与电视机的扫描频率一致或成整数倍关系,调整扫视架3与显示器的屏幕的距 离或摄像头25的镜头26使得计算机显示器上显示的内容在显示装置15屏幕 上的显示内容清晰可辨、大小适中,便可以用与前面相同的方法操作进行校对 工作,只不过发现差错内容时无须再操作操纵按钮4控制标记笔尖44作标记 或者掀起扫视架3进行修改而是直接操作计算机的键盘对已经输入计算机中 的被校内容进行修改即可。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5使用普通电视机。

主芯片IC1和IC2均使用8751单片机芯片;IC3和IC4均选用4082双4 输入与数字集成电路;IC5和IC6均为4066四双向模拟开关集成电路,其 中IC6仅有两路开关被使用,另两路闲置,两个4066的共八路开关的控制端 全部并接在一起受电路控制同时启闭。标记笔尖采用下面被刻成凸版圆圈的一 块海绵。

画面分割器7可以使用两画面分割器也可以使用四画面分割器。当采用四 画面分割器时还有两种方案:第一方案是将每个摄像头旁边再增加一只同规格 的摄像头分别与原来的摄像头并列安装,再把这两只并列的摄像头的输出引线 分别插入四画面分割器的两个输入插座,使得这两个摄像头的画面在电视机屏 幕上呈平方向相邻且其左右位置与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左右一致。然后调整两 个摄像头使电视机屏幕上两个水平相邻的画面内容不出现重复又互相衔接即 可。第二种方案是将电视机屏幕上被分割为四个画面中的两个不用,仅使用上 下对应的那两个画面分别显示原稿和校对稿内容。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四画面分 割器型号为SN-6104C,摄像头型号为RY-601B/W。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