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弧状图像制作装置及方法

申请号 CN200510002931.6 申请日 2005-01-26 公开(公告)号 CN100343047C 公开(公告)日 2007-10-17
申请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中静治; 辻晃纪;
摘要 将表示外框字形的原外形的原外形数据预先存储,该原外形的外形线是括弧状图像的前后一对中的一个的括弧状外形部分和连接其开口两端的 连接线 部分形成的单一闭合曲线;决定高度和线宽;根据原外形数据,制作具有 选定 高度且内部用有效 像素 着色的第一尺寸着色图像、及沿着括弧状外形部比第一尺寸着色图像小线宽大小的第二尺寸的第二尺寸着色图像;沿着括弧状外形部错开线宽大小,对对应像素进行异或运算。由此,制成具有任意高度及任意线宽的括弧状图像。
权利要求

1.一种括弧状图像制作装置,其根据外框字形以任意高度和任意 线宽来制作前后一对中的一个括弧状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原外形数据存储装置,其将表示原外形的外框字形的数 据作为原外形数据来存储,所述原外形将所述括弧状图像的括 弧状外形部分和连接其开口两端的连接线部分所形成的单一 闭合曲线作为外形线;
尺寸决定装置,其决定所述括弧状图像的高度和线宽;
第一尺寸着色图像制作装置,其根据所述原外形数据制 作第一尺寸着色图像,所述第一尺寸着色图像具有选定的所述 高度,并用逻辑“1”的有效像素将所述原外形的内部着色;
第二尺寸着色图像制作装置,其根据所述原外形数据制 作第二尺寸着色图像,所述第二尺寸着色图像具有沿着所述括 弧状外形部分比所述第一尺寸着色图像小所述线宽的第二尺 寸;
异或运算装置,其通过将所述第一尺寸着色图像和所述 第二尺寸着色图像,沿着所述括弧状外形部分错开所述线宽大 小,对对应像素进行异或运算,来制成所述括弧状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括弧状图像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外形数据,具有将所述原外形的内部用所述有效 像素着色的主要信息。
3.一种括弧状图像制作方法,是根据外框字形以任意高度和任意 线宽来制作前后一对中的一个括弧状图像的括弧状图像制作 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表示原外形的外框字形的数据作为原外形数据存储, 所述原外形将所述括弧状图像的括弧状外形部分和连接其开 口两端的连接线部分所形成的单一闭合曲线作为外形线;
决定所述高度和所述线宽;
根据所述原外形数据制作第一尺寸着色图像,所述第一 尺寸着色图像具有选定的所述高度,并用逻辑“1”的有效像 素将所述原外形的内部着色;
根据所述原外形数据制作第二尺寸着色图像,所述第二 尺寸着色图像具有沿着所述括弧状外形部分比所述第一尺寸 着色图像小所述线宽的第二尺寸;
通过将所述第一尺寸着色图像和所述第二尺寸着色图 像,沿着所述括弧状外形部分错开所述线宽大小,对对应像素 进行异或运算,制成所述括弧状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括弧状图像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括弧状图像是[形状或{形状的括弧状图像。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括弧状图像制作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用于制作 使用于外框图像的一部分等的括弧状图像;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外框 图像制作装置及其制作方法,用于制作由前字符图像、后字符图像 以及连接它们的上下格线而形成的外框图像;本发明又涉及一种程 序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例如,当制作印章图像等时,众所周知,是采用通过配置前后 一对括弧图像,并用格线连接其间,从而制作外框图像的方法,或 者采用通过将前后一对括弧状图像作为字符图像(前字符图像和后 字符图像)而配置,并用格线连接其间,从而制作外框图像的方法 (例如,参照特开平9-234848号公报的图35以及段落“0145”~ “0147”)。
当需要以各种尺寸制作这种外框的图像(外框图像)时,其长 度方向的尺寸即使是由格线长度来调整,也因为宽度方向的尺寸是 由括弧状的图像(括弧状图像)的高度方向尺寸(括弧线的上边端 ~下边端之间的尺寸:以下称为“高度”)来决定,因此,有必要准 备各种高度的括弧状图像来配置。此时,如果在每个各种高度上都 用点阵字形数据准备括弧状图像,将需要庞大的存储容量;另外, 根据点阵字形进行放大/缩小时,包含曲线部分等的括弧的那些曲线 部分等很难光滑地形成,从而很难做到美观。
在这方面,根据外框字形来制作时,可通过图像展开来制作出 美观的高度较自由的括弧状图像,但是图像展开时的放大倍数不仅 是括弧的“高度”而且也是“线宽”的放大倍数,因此,如果制成 任意高度的话,同时线宽也被选定,从而也不是任意的,因此,很 难使其是任意高度且任意线宽。另外,由于放大倍数,将导致放大 后的线宽不适合规定的格线宽度,从而使与格线的结合部变得不适 合(形成段差)。
另外,用于制作所述外框图像的前字符图像和后字符图像,可 以添加装饰用的所谓图案(例如,参照图9A-9C、图10A-图10C), 当制作利用了这些的外框图像时,其长度方向的尺寸即使由格线长 度来调整,宽度方向的尺寸也是构成外框宽度的字符图像高度方向 的尺寸,具体地,是由格线连接用的上引出线F60U~F80U(或者 R60U~R80U)等的上边缘和下引出线F60D~F80D(或者 R60D~R80D)等的下边缘之间的尺寸(参照例如图11A的n[点]: 以下称为“高度”)来决定,因此需要准备各种高度的字符图像来 配置。
此种情形下,如果在每个不同高度上都用点阵字形数据来准备 字符图像,将需要庞大的存储容量;另外,根据点阵字形进行放大 /缩小时,很难使曲线部分等平滑,从而很难做到美观。
在这方面,利用外框字形时,可通过图像展开来制作出美观的 高度较自由的字符图像,但是图像展开时的放大倍数不仅是“高度” 而且也是“线宽”的放大倍数,因此,一旦选择任意高度时,线宽 也被选定,而无法形成任意的,从而很难使引出线是任意线宽。另 外,由于放大倍数,因计算上的舍入误差,同样都构成与格线的结 合部的上引出线F60U等的线宽和下引出线F60D等的线宽,产生 点单位的差异(由于舍入误差将相差1点)等,从而成为不匀称形 状;另外,导致放大后的引出线线宽不适合规定的格线宽度,从而 与格线的结合部也变得不适合(形成锯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括弧状图像制作装置及其制作方 法,可根据外框字形容易地制作出任意高度且任意线宽的美观的括 弧状图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框图像制作装置及其 制作方法,通过使前后字符图像的引出线和格线的结合部平滑,可 制作出任意高度且任意线宽的美观的外框图像;本发明的又一目的 在于提供一种程序以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括弧状图像制作装置,是根据外框字形以任意高度和 任意线宽制作前后一对中的一方的括弧状图像。本发明的括弧状图 像制作装置包括:原外形数据存储装置,其将表示原外形的外框字 形的数据作为原外形数据来存储,所述原外形将所述括弧状图像的 括弧状外形部分和连接其开口两端的连接线部分所形成的单一闭 合曲线作为外形线;尺寸决定装置,其决定所述括弧状图像的高度 和线宽;第一尺寸着色图像制作装置,其根据所述原外形数据制作 第一尺寸着色图像,所述第一尺寸着色图像具有选定的所述高度, 并用逻辑“1”的有效像素将所述原外形的内部着色;第二尺寸着 色图像制作装置,其根据所述原外形数据制作第二尺寸着色图像, 所述第二尺寸着色图像具有沿着所述括弧状外形部分比第一尺寸 着色图像小所述线宽的第二尺寸;异或运算装置,其通过将所述第 一尺寸着色图像和所述第二尺寸着色图像,沿着所述括弧状外形部 分错开所述的线宽大小,对对应像素进行异或运算,来制成所述括 弧状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括弧状图像制作方法,是根据外框字形以任意 高度且任意线宽制作前后一对中的一方的括弧状图像的括弧状图 像制作方法。其包括:将表示原外形的外框字形的数据作为原外形 数据存储,所述原外形将所述括弧状图像的括弧状外形部分和连接 其开口两端的连接线部分所形成的单一闭合曲线作为外形线;决定 所述高度和所述线宽;根据所述原外形数据制作第一尺寸着色图 像,所述第一尺寸着色图像具有选定的所述高度,并用逻辑“1” 的有效像素将所述原外形的内部着色;根据所述原外形数据制作第 二尺寸着色图像,所述第二尺寸着色图像具有沿着所述括弧状外形 部分比第一尺寸着色图像小所述线宽的第二尺寸;通过将所述第一 尺寸着色图像和所述第二尺寸着色图像,沿着所述括弧状外形部分 错开所述的线宽大小,对对应像素进行异或运算,制成所述括弧状 图像。
在该括弧状图像制作装置以及括弧状图像制作方法中,是根据 外框字形以任意高度且任意线宽制作出前后一对中的一方的括弧 状图像。具体地,首先将表示原外形的外框字形数据作为原外形数 据存储,该原外形将表示括弧的括弧状外形部分和连接其开口两端 的连接线部分所形成的单一闭合曲线作为外形线。作为此时的原外 形,只要有外形(最低限、只需括弧状外形部分)的轮廓线即可, 但是如后所述,因为制作内部由逻辑“1”的有效像素着色的图像, 因此,最好是表示其要旨(内部为有效像素的要旨)的原外形。
其次,根据原外形数据(通过图像展开)制作第一尺寸着色图 像,该第一尺寸着色图像是选定高度且其外形内用有效像素着色。 此时,原外形数据是外框字形数据,因此即使自由指定高度(括弧 开口宽度方向的尺寸),也可以制作出圆滑的美观的曲线部分等。 另一方面,仅描绘外形的轮廓线时,其轮廓线线宽也由选定上述高 度时的放大倍数决定,但是在此,其内部被着色为有效像素,因此 轮廓线线宽将不会成为问题。另外,以同样方法,制作第二尺寸的 第二尺寸着色图像,该第二尺寸比沿着括弧状外形部分的第一尺寸 着色图像小指定线宽。此时,也是根据外框字形,因此可制作出圆 滑的美观的曲线部分等,另外,因为内部被着色,因此轮廓线线宽 将不会成为问题。
在此,接着进行沿括弧状外形部分错开线宽而对应的像素之间 的逻辑与运算,从而仅剩下两图像的尺寸差部分。即,沿着括弧状 外形部分剩下了指定线宽。换言之,仅保留指定高度且指定线宽的 括弧状外形部分,从而制成期望的括弧状图像。从而,根据以上结 构,指定高度和线宽,即使是部分含有圆弧等曲线部分,也可根据 外框字形容易地制作出任意高度且任意线宽的美观的括弧状图像。
另外,在上述括弧状图像制作装置中,所述原外形数据,最好 是具有所述原外形内部被着色为所述有效像素的主要信息。
在该括弧状图像制作装置中,原外形数据是不仅表示原外形 (轮廓线)而且还表示其外形内被着色为有效像素的数据,因此制 作第一尺寸着色图像或第二尺寸着色图像时,作为处理过程,根据 扫描这些外形(轮廓线)内的结果进行内部着色的这些处理,不重 新准备(插入追加),也可以根据原外形数据仅进行图像展开,就 能容易地制作出内部被(着色)着色的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外框图像制作装置,是通过利用上格线和下格 线连接作为外框前端部分的前字符图像所具有的上引出线以及下 引出线和作为外框后端部分的后字符图像所具有的上引出线以及 下引出线,从而制作外框图像的外框图像制作装置。其包括轮廓调 整装置,该轮廓调整装置将所述前字符图像的上引出线和所述上格 线的结合部、所述前字符图像的下引出线和所述下格线的结合部、 所述后字符图像的上引出线和所述上格线的结合部、以及所述后字 符图像的下引出线和所述下格线的结合部中的至少一个结合部作 为调整对象结合部,对构成所述调整对象结合部的调整引出线和调 整各线的外轮廓以及内轮廓进行无段差的轮廓调整;该轮廓调整装 置包括:图像调整区域设定装置,对调整前的外框图像,设定包括 有所述调整对象结合部、所述调整引出线端部以及所述调整格线端 部的图像调整区域;交点规定装置,求出所述图像调整区域的所述 调整引出线侧的端部与所述调整引出线的外轮廓以及内轮廓之间 的引出线侧上交点以及引出线侧下交点,与此同时,求出所述图像 调整区域的所述格线侧的端部与所述调整格线的外轮廓以及内轮 廓之间的格线侧上交点以及格线侧下交点;连接图像配置装置,其 取代所述调整前的外框图像的所述图像调整区域内的图像而配置 连接图像,所述连接图像包括无段差地连接所述引出线侧上交点和 所述格线侧上交点的上轮廓,同时,包括无段差地连接所述引出线 侧下交点和所述格线侧下交点的下轮廓。
另外,本发明的外框图像制作方法,是通过利用上格线以及下 格线连接作为外框前端部的前字符图像的上引出线以及下引出线 和作为外框后端部的后字符图像的上引出线以及下引出之间,从而 制作外框图像的外框图像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前字符图 像的上引出线和所述上格线的结合部、所述前字符图像的下引出线 和所述下格线的结合部、所述后字符图像的上引出线和所述上格线 的结合部、以及所述后字符图像的下引出线和所述下格线的结合部 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调整对象结合部,对构成所述调整对象结合部的 调整引出线和调整格线的外轮廓以及内轮廓进行无段差的轮廓调 整。
在该外框图像制作装置以及外框图像制作方法中,通过利用上 格线以及下格线连接作为外框前端部的前字符图像的上引出线以 及下引出线和作为外框后端部的后字符图像的上引出线以及下引 出之间,从而制作外框图像,但是,将前后字符图像的引出线和格 线之间的结合部中的至少一个作为调整对象结合部,对构成所述调 整对象结合部的、调整引出线和调整格线的外轮廓以及内轮廓进行 无段差的轮廓调整,因此,可使其结合部的轮廓圆滑。即,当配置 前后字符图像时,与线宽无关,可以任意高度来配置,当配置格线 时,结合部的圆滑程度可多少忽略,通过配置成仅使外缘侧(外框 的外侧)一致(对齐),制作出调整前的外框图像,然后,因为可 对结合部的圆滑程度进行调整,由此可制作出任意高度且任意线宽 的美观的外框图像。另外,对应调整前的外框图像,设定包含调整 对象结合部的图像调整区域,求出图像调整区域的所述调整引出线 侧的端部和调整前的上引出线或者下引出线(调整引出线)的外轮 廓以及内轮廓的引出线侧上交点以及引出线侧下交点,并求出图像 调整区域的调整格线侧的端部和上格线或者下格线(调整格线)的 外轮廓以及内轮廓的格线侧上交点以及格线侧下交点;替代调整前 的外框图像的图像调整区域内的图像而配置连接图像,作为连接图 像具有无段差地连接引出线侧上交点和格线侧上交点的上轮廓,同 时,具有无段差地连接引出线侧下交点和格线侧下交点的下轮廓 的,因此可对调整对象结合部的轮廓进行调整。为此,通过用直线 或者圆滑曲线等无段差地连接该轮廓线,可使构成调整对象结合部 的调整引出线和调整格线的轮廓没有段差。
另外,本发明的程序,可使上述某个括弧状图像制作装置或者 上述外框图像制作装置的各装置执行各自的功能,或者可执行上述 括弧状图像制作方法或者外框图像制作方法。
该程序根据外框字形通过程序处理装置的处理,可容易地制作 出任意高度且任意线宽的美观的括弧状图像,或者使前后字符图像 的引出线和格线之间的结合部圆滑地形成,从而可容易地制作出任 意高度且任意线宽的美观地外框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的程序,并可通过程序处 理装置进行读出。
在程序处理装置中,通过读出存储在该存储介质上的程序并执 行,可根据外框字形容易地制作出任意高度且任意线宽的美观的括 弧状图像,另外,使前后字符图像的引出线和格线之间的结合部圆 滑地形成,从而可容易地制作出任意高度且任意线宽的美观的外框 图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涉及的条带打印装置的开盖状态的外观的立体 图;
图2为图1的条带打印装置控制系统的示意框图;
图3A、3B为表示打印时的一例的显示画面、在其显示画面上 的典型操作、以及进行其打印后的打印结果的一例示意说明图;
图4A-4C为括弧状图像、打印图像、标签的一例的示意说明图;
图5A-5D为括弧状图像的制作方法的一例的示意说明图;
图6A-6C为与图5A-5D相同的另一例示意说明图;
图7A-7D为与图5A-5D相同的又一例示意说明图;
图8A-8C为可用相同方法制成的括弧状图像的各种例的示意 说明图;
图9A-9C为包括装饰用外框图像的打印图像的各种例的示意 说明图;
图10A-10C为图9A-9C中利用的前后字符图像的示意说明图;
图11A-11C为轮廓调整图像以及利用其进行轮廓调整的一例 示意说明图;
图12A-12C为与图11A-11C相同的另一例示意说明图;
图13A、13B为轮廓调整图像的另一例示意说明图;
图14A-14D为与图11A-11C相同的另一例示意说明图;
图15A-15D为与图11A-11C相同的另一例示意说明图;
图16A-16D为与图11A-11C相同的另一例示意说明图;
图17A-17D为与图11A-11C相同的另一例示意说明图;
图18A,18B为轮廓调整图像以及其原始数据的各种例的示意 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实施例)所涉及 的条带打印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该条带打印装置1由装置壳体(装置本体) 2构成外壳,在装置壳体2的前部上面设有由各种输入键构成的键 盘3。另外,在其后部上面的左侧部位安装有开闭盖21,在其右侧 部位配置有显示器4。另外,在装置壳体2的左侧部位上形成有连 接贯通凹室(条带安装部)6和装置外部的狭缝状条带排出口22; 在与条带排出口22面对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切断送出的打印用条 带(以下简称为“条带”)T的条带切断器132。
另外,作为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操作部11,其具有键盘 3和显示器4,用于与用户进行接口;打印部12,其具有打印头(热 敏头)7和条带输送部120,用于在安装在凹室6内的带盒C的条 带T上进行打印;切断部13,用于将打印完成后的条带T切断; 检测部14,其具有各种传感器,用于进行各种检测;驱动部15, 其具有各种驱动器,用于驱动各部分的电路;控制部20,用于控制 条带打印装置1内的各部分。另外,装置壳体2的内部除打印部12、 切断部13、检测部14等外,还收容有图中未示出的电路板。在该 电路板上,除电源组件外,还搭载有驱动部15和控制部20的各电 路等,并连接AC适配器接口和可从外部拆装的镍镉电池等电池(省 略图示)。
在条带打印装置1中,用户在凹室6内装入带盒C后,通过显 示器4确认输入、编辑结果,同时通过键盘3输入需要的字符等(文 字、数字、符号、简单图形等字符)打印信息,一旦指示打印,通 过条带进给部120从带盒C中陆续送出条带T,通过打印头7在条 带T上进行所需要的打印,打印完成的部分随时从条带排出口22 向外部送出。当所需要的打印完成时,条带进给部120在传送条带 T的进给进行到包括预留空白部分的条带长度的位置后,即停止条 带T的进给。
在打印部12上,在开闭盖21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安装带盒C的 凹室6,在打开该开闭盖21的状态下,带盒C可相对凹室6取放。 另外,在带盒C的里面设置有多个小孔(图中未示出),其可识别 不同宽度等条带T的种类;在凹室6内设置有用于检测该孔有无的 微小开关等的条带识别传感器141,从而可检测出条带T的有无(准 确地说是指有无安装带盒C)以及条带T的种类(准确地说是指带 盒C的种类)。
在带盒C上,在带盒壳体51的内部收容有一定宽度 (4.5mm~48mm程度)的条带T和油墨带R,并形成有与打印头7 相对应的贯通开口55。条带T的内面形成粘贴面,粘贴面由可剥离 纸覆盖。另外,在条带T和油墨带R重叠的部分上,对应于内置在 磁头单元61内的打印头7,收容有压板滚筒(压板)56。在安装有 条带盒C的状态下,打印头7与从贯通开口55露出的油墨带R的 内面相接触,被发热驱动,由此在条带T的表面打印出所需要的字 符等。
条带进给部120配设在凹室6的从侧方直到下方的空间内,其 作为动(驱动)源包括有输送电机121。当带盒C装入凹室6内、 并在该状态下关闭开闭盖21时,将输送电机121作为驱动源,从 条带盒52陆续送出条带T,从油墨带进给盒53陆续送出油墨带R, 在贯通开口55的位置上,打印头7相对压纸滚筒56夹持条带T和 油墨带R并压接于压纸滚筒56,条带T和油墨带R在相互重叠的 状态下共同移动,并且与其同步,驱动打印头7进行打印。然后, 油墨带R在内部被卷在卷取墨辊54上,同时,只有条带T通过狭 缝59输出到带盒C的外部,通过使压纸滚筒56继续旋转到规定时 间(卷取墨辊54也同步旋转),由此,条带T被继续供给,并通过 条带排出口22送到装置外部,直到条带T上的规定切断位置对准 条带切断器132的位置为止。
切断部13包括条带切断器132和驱动其进行切断操作的切断 器电机131。另外,可根据设定模式进行自动/手动切换,在任意长 度打印等情况下,通过操作手动(人工)切断键来驱动切断器电机 131,而在固定长度打印等情况下,以自动(机动)方式驱动切断 器电机131。检测部14除包括所述条带识别传感器141之外,在装 置内的各部分上还包括各种传感器等。驱动部15包括显示器驱动 器151、打印头驱动器152和电机驱动器153。显示器驱动器151 根据控制部20所输出的控制信号,按照其指示来驱动操作部11的 显示器4。同样,打印头驱动器152驱动打印部12的打印头7,电 机驱动器153驱动打印部12的输送电机121和切断部12的切断器 电机131等各个电机。
操作部11包括键盘3和显示器4。关于显示器4,在横向(X 方向)约6cm×纵向(Y方向)12cm的长方形形状的内侧,设有 能显示96点×128点的显示图像数据的显示画面41和显示各种设 定状况等的18个指示器(省略图示),在用户从键盘3输入数据, 制作、编辑字符列图像数据等打印图像数据,或确认其结果等,或 从键盘3输入各种指令、选择指示等时使用。
在键盘3上,除了由字母键组、数据键组、平假名和片假名等 的假名键组、以及用于调出、选择外文的外文键组等组成的字符键 组之外,还配置有用于指定各种工作模式等的功能键组32等。
功能键组32包括:电源键;打印键,用于指示打印工作;选 择键,用于文本输入时的数据确定、换行以及画面选择中的各种模 式的选择指示;取消键,用于取消各种操作;删除键,用于中止各 种处理或根据需要删除已确定的文字等;格式键,用于设定打印格 式以及其他各种格式;剪切键,在所述手动切断操作时使用;以及, 四个光标键,用于分别向上下左右方向移动光标和移动显示画面41 的显示范围。此外,这些键可以在每次键输入时分别设置键来输入, 也可以与移位键等组合而用更少的键来输入。键盘3通过这些各不 相同的键,将各种指令及数据输入给控制部20。
控制部20包括CPU 210、ROM 220、RAM 230及周边控制电 路(P-CON)240,并通过内部总线250相互连接。ROM 220除包 括存储由CPU 210处理的控制程序的控制程序区域221之外,还包 括存储在装置内预先存有的字符等(包括数字、符号、图形等)的 样本数据、颜色变换表及字符修饰表等的控制数据区域222。RAM 230在电源关闭时进行备份,其包括各种标记寄存器组231、文本 数据区域232、显示图像数据区域233、打印图像区域234、制图登 陆图像数据区域235、外文登陆图像数据区域236、以及文字展开 缓冲和打印缓冲等各种缓冲区域237等的区域,并使用于各种处理 的作业区域。
在P-CON 240中,在辅助CPU 210的功能的同时,还插入有 用于处理与周边电路的接口信号的逻辑电路和进行各种计时的计 时器等的功能电路等,该逻辑电路和功能电路等通过阵列或定制 的LSI等构成。因此,P-CON 240与检测部14的各种传感器及键 盘3连接,并将各种检测信号、各种指令及输入数据等以原状态或 处理后输入到内部总线250,与此同时,与CPU 210连动,将从CPU 210等输出给内部总线250的数据和控制信号以原状态或处理后输 出给驱动部15。
并且,CPU 210通过上述结构来控制带式打印装置1的全体, 其根据ROM 220内的控制程序,通过P-CON 240输入各种检测信 号、各种指令、各种数据等,并处理ROM 220或RAM 230内的各 种数据等;通过P-CON 240向驱动部15输出控制信号,由此进行 打印的位置控制和显示画面41的显示控制等,与此同时,控制打 印头7在规定的打印条件下在带T上进行打印等。
此外,在条带打印装置1中,通过插入处理进行主要的处理。 为此,当准备好打印图像制作等时,通过用户在任何时刻按下打印 键,发生插入打印处理,从而启动打印处理,并根据打印图像数据 进行打印图像的打印。即,到打印为止的操作流程,可由用户任意 选择。
例如图3A所示,在输入到光标K为止的第一行字符(字母) 列“ABCDE”后所显示的文本编辑画面的状态下(画面D10:以下 将显示画面41的状态称为画面Dxx,说明书和附图中仅用Dxx来 表示),用户按下打印键,于是显示“正在打印”的信息(D11),同 时,将字符列“ABCDE”的字符列图像作为打印图像G00进行打 印,然后按照设定进行切断,从而制成带宽(标签宽度)TW、打 印长度(=标签制成时的标签长度=带长度方向的标签幅度)LW的 标签L00(参照图3B);当打印完成时,返回到(D12:与D10相 同)初始的文本编辑画面。此外,在带打印装置1中,用户可通过 取消键来取消键盘输入的各种指示,例如在上述状态(D11)时通 过按取消键,可返回到初始的文本编辑画面的显示状态(D10)。
另外,例如,在上述状态(D10)下,当用户按功能键中的格 式键时,显示出各种格式的选择画面,在该状态下,通过操作光标 键及选择键选出作为一个选择分支的“附加外框”,于是,作为选 择分支,显示出各种补充“外框”,用户从其状态可选择需要的“外 框”,在选定之后,再次返回到上述的文本编辑画面的状态(图3A 的D10),按打印键,于是显示“正在打印”的信息(D11),同时, 将例如图4B所示的“外框”的附加有外框的字符列“ABCDE”的 图像作为打印图像G10,按照图4C所示那样进行打印,由此制成 标签L10;当打印结束后,返回到初始的文本编辑画面(D12:与 D10相同)。
这时,作为内部处理,例如图4A所示,首先,在“ABCDE” 字符列图像的前后两端配置指定类型外框的前字符图像(括弧状图 像:[)F10和后字符图像(括弧状图像:])R10,并用格线将其连 接起来,于是如图4B所示,制成指定(选择)的外框,然后,进 入打印处理。
但是,通常在上述情形下,例如,如果括弧状图像F10等在其 每个尺寸(尺寸:高度和线宽等)上都预先储存点阵字形,将会造 成庞大的存储容量,因此,多数情况都是使用比较自由且容易进行 尺寸放大、缩小的外框字形,但是即使使用外框字形,在各部分的 每个尺寸上也无法分别设定。
例如图5D所示,将作为外框宽度的括弧状图像F10的高度形 成n[点]是相对简单的,但是为使此时的线宽为m[点],则需要表示 高度∶线宽=n∶m的比率的外框字形数据,若要备齐这些不同的数 据,即便特意利用了外框字形,也无法节约存储容量。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条带打印装置1中,针对如上所述的情形, 根据外框字形,能够很容易地制作出任意高度和任意线宽的美观的 括弧状图像,下面对此详述。
例如,根据外框字形,以指定高度n[点]和指定线宽m[点]来制 作图4A中的、所述前后一对前字符图像F10和后字符图像R10的 中的一方的括弧状图像F10(或者R10:在此以F10为例)时,首 先,如图5B所示,通过图像展开来制作高度(括弧的开口宽度方 向的尺寸)为n[点]、其外形内用黑(逻辑“1”的有效像素)着色 的图像(第一尺寸着色图像)M10。
另外,这时,作为初始的外框字形数据(原外形数据),最低 限度可以是只表示括弧状外形部的轮廓线的数据B10-3、或者将由 连接括弧状外形部和其开口两端的连接线部形成的单一闭合曲线 作为轮廓线的数据B10-2,另外,在这里,预先储存(例如存储在 ROM 220的控制数据区域222内)有表示其外形内用黑(有效像素) 着色的原外形数据B10,并根据这个以高度n[点]展开图像(图5A 示出了表示原外形数据的图像映像)。
另外,此时,因为原外形数据B10等是外框字形数据,所以即 使自由地指定高度n[点],也可以制成圆滑、美观的曲线部分等。 另一方面,只描绘外形轮廓线时(例如根据外框字形直接进行图像 展开来制作图5D的括弧状图像F10时),通过选定上述高度n[点] 时的放大倍数,轮廓线的线宽m[点]也一概地被决定,而无法(指 定)为任意,但是在图5B的图像M10中,因为将其内部用黑着色, 所以轮廓线的线宽不会成为问题。
其次,如图5C所示,以同样方法制作第二尺寸图像(第二尺 寸着色图像)S10,该第二尺寸比图像M10沿着括弧状外形部小指 定线宽M[点](即,高度为(n-2m)[点])。此时,也是根据原外形 数据B10等(外框字形),因此可制作出美观、圆滑的曲线部等, 另外,因为内部被着色,所以轮廓线的线宽也不成为问题。
其次,将图像M10和图像S10沿括弧状外形部错开线宽m[点], 对对应的像素进行异或运算,于是如图5D所示,留下两图像的尺 寸差部分(图5C中所示的虚线部分)。即,沿着括弧状外形部留下 指定线宽m[点]。换言之,仅保留指定高度n[点]且指定线宽m[点] 的括弧状外形部,从而形成期望的括弧状图像F10。
从而,根据上述方法,指定高度n[点]和线宽m[点],即使是部 分包含圆弧等曲线部的括弧状图像F10,也可以根据外框字形的原 外形数据B10等,较容易地制成任意高度n[点]和任意线宽m[点] 的美观的括弧状图像F10等。
另外,上述的情形时,原外形数据B10不仅是表示原外形(轮 廓线)的数据,而且是表示其外形内用黑(有效像素)着色的数据, 因此,制作图像M10(第一尺寸着色图像)和图像S10(第二尺寸 着色图像)时,作为处理过程,扫描这些外形(轮廓线)内部、并 根据其结果进行将其内部着色的这些处理,即便不重新准备(插入 追加),只是根据原外形数据B10展开图像,也可容易地制作出内 部被着色的图像。
此外,在上述情形下,由用户选择需要的“外框”后,返回到 文本编辑画面,但是在此之前,也可以由数值直接指定其“外框” 宽度(或者与其对应的括弧状图像F10等的“高度”)和其线宽等。 此时,画面显示可以是例如提示数值输入的信息、或用于表示输入 位置的光标K等。另外,作为数值输入的单位,除普通长度单位(例 如英寸或厘米等)外,也可以是用与上述例子相同的点单位输入, 还可在这些之中选择。另外,根据输入的字符列图像等的字符尺寸 或安装的条带T的带宽TW等,还能自动(参照图表等)选定外框 的幅度等(或者括弧状图像的高度)和线宽,并将其作为上述指定 值。
另外,例如图6A所示,在图5C中的上述括弧状图像F10的 内侧根据相同的原外形数据B10,例如,沿括弧状外形部比图像F10 的内侧(图像S10的尺寸)再减小线宽m[点],由此以高度(n-4m) [点]展开图像制成图像M20(参照图6A);另外,同样地,沿括弧 状外形部比图像M20再减小线宽m[点],由此制成高度(n-6m)[点] 的图像S20,同样地,通过对错开对应的像素进行异或运算,在内 部制成括弧状图像F20,从而作为全体能制作出双重线的外框用的 括弧状图像F30。当然,三重线以上的多重线也可以重复上述操作, 根据一种原外形数据容易地制成,又因为是外框字形,所以可制作 出美观、圆滑的曲线部分等。
另外,不但图5A-5C和图6A-图6C中的所述[类型括弧状图像, 而且,例如图7A-7D所示,对于{等其他类型的括弧状图像F50等, 也可以根据外框字形的原外形数据B50等,通过图像展开来制成 (第一尺寸填充外形)图像M50和(第二尺寸填充外形)图像S50, 并进行异或运算,由此也可容易地制作出圆滑、美观的曲线部分等。
另外,除上述以外,例如对于图8A-8C所示的各种括弧状图像 F51~F53,同样地,也可以根据外框字形的原外形数据B50等,通 过图像展开来制成第一尺寸和第二尺寸填充图像,并进行异或运 算,由此可容易地制作出圆滑、美观的曲线部分等。
但是,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列举了由格线连接外框的前后一 对括弧状图像而形成外框图像的例子,因此,前字符图像和后字符 图像都是相对简单的括弧状图像,但是,外框图像除上述种类外, 还包括使用装饰、也就是装饰用的更复杂的外框图像,例如任意美 观的字符等图像等等作装饰。
例如,如图9A-9C及图10A-10C所示,在制作这种外框图像 时,也是在例如“ABCDE”字符列图像的前后两端上配置指定类型 的前字符图像F60~F80等中的某一个、及对应的后字符图像 R60~R80等,并用格线将它们之间连接起来进行制作,由此,整体 上附加有外框的打印图像G60~G80等制作完成,然后,交付打印 处理。
这时,各字符图像F60~F80、R60~R80等(以下用“F70等” 代表)各自包括:分别附加在字符主体图像F60M~F80M、 R60M~R80M(以下用“F70M等”代表)上,用于连接上方格线(上 格线)的(构成上格线的连接对象)上引出线F60U~F80U、 R60U~R80U(以下用“F70U等”代表),及构成下方格线(下格线) 的连接对象的下引出线F60D~F80D、R60D~R80D(以下用“F70D 等”代表)。
另外,由此,各字符图像F70等的尺寸n[点],由上引出线F70 等的上边缘和下引出线F70D等的下边缘之间的尺寸(参照例如图 11A-11B的n[点]:以下称为“高度”)来指定且选定。
此外,对于这些情形下的外框图像,也与采用上面所述的括弧 状图像时相同,通过数值直接指定其“外框”宽度(或者与其对应 的各字符图像F70等的“高度”)、及其线宽等,可容易地制作出美 观的、期望尺寸(高度、线宽)的外框图像;并且除通常的长度单 位外,同样还能以点单位输入,也可以在这些中选择。另外,还可 以根据字符列图像等的字符尺寸、安装的带宽TW等,自动地参照 图表等决定“高度”和“线宽”,从而决定上述指定值。
但是,通过上述装饰用的各字符图像(以下称为“装饰图像”) 制作外框图像时,最好也是使用能比较自由地进行尺寸放大和缩 小、并且制作光滑的外框字形,但是,尽管如此,与在第一实施例 中所述的各种括弧状图像相同,字符图像形成任意高度、且其引出 线形成任意线宽是很困难的。
另外,由于放大倍数可能产生以下等问题。同样都构成格线的 结合部的上引出线F70U等和下引出线F70D等的线宽,由于计算 上的舍入误差等,在点单位上产生差异(由于舍入误差而相差1点) 等,因而产生不均匀形状;另外,因为放大后的引出线的线宽与规 定格线宽度不匹配,于是与格线的结合部产生了锯齿,从而无法形 成光滑的轮廓。
因此,在条带打印装置1中,在上面所述的情况下,为了使前 后字符图像的引出线和格线之间的结合部圆滑地形成,并且能制成 任意高度和任意线宽的美观的外框图像,所以,下面通过第二实施 例来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条带打印装置1中,基本上通过用上格线以及下 格线将前字符图像包括的上引出线以及下引出线、和后字符图像包 括的上引出线以及下引出线之间连接起来,由此制作外框图像,但 是为了确保结合部的圆滑程度,所以对结合部附近的外框图像的轮 廓进行调整。
例如,如图11A所示,在调整前的外框图像中,当指定高度 n[点]的前字符图像F70的上引出线F70U和下引出线F70D的末端 (结合部),比指定的线宽m[点]的上格线LU70和下格线LD70更 细(线宽度小)时,首先,将调整前的外框图像中的、包括调整对 象结合部的图像区域作为图像调整区域。
在图示中,将上引出线F70U和下引出线F70D的、从在高度 方向上变成线宽m[点]的位置直到末端的短小长度dt作为区域宽 度,形成宽dt[点]×高n[点]的区域。在此,先设置(根据外框字形 数据,通过图像展开来制作并存储)图11B所示的宽dt[点]×高m[点] 的轮廓调整图像(逻辑或图像)E70T,并将其配置在结合部上,进 行逻辑或运算,由此可调整成圆滑的轮廓(参照图11C)。
即,在图11A-11C的示例中,作为轮廓调整图像利用了逻辑或 图像E70T。此外,上述情形中,列举了高度方向变成线宽m[点] 的位置在上引出线F70U和下引出线F70D上一致的例子,但是当 不一致时,也可以单独(分别在上方和下方)设置图像调整区域。 另外,某引出线高度方向没有变成线宽m[点]时,或者在其位置上 配置上述那样的、也就是长方形的逻辑或图像E70T会产生不协调 感(不自然)时,如图11B所示,也可以是具有斜坡(梯形)的逻 辑或图像E70T-2、E70T-3等、或者也可以代替斜坡而具有曲线。
这些情况下的逻辑或图像E70T等全部都是所谓的着色图像, 即,其共同都包括长度与格线宽度m[点]一致的格线侧边、及长度 与引出线宽度mt[点]一致的引出线侧边,并将连接这些侧边两端的 单一闭合曲线作为轮廓线,将沿着其轮廓线的外形内部涂黑(逻辑 “1”的有效像素)。此时,按照上面所述,使格线侧边与格线宽度 对应,使引出线侧边与引出线宽度对应,对外框图像进行逻辑或运 算,从而在外框图像上叠加(附加)逻辑或图像,格线和引出线轮 廓光滑地连接在一起,形成覆盖调整对象结合部,所以,可形成光 滑、美观外框图像轮廓。
其次,例如图12A所示,在调整前的外框图像中,当指定高度 n[点]的前字符图像F70的上引出线F70U和下引出线F70D的末端, 比指定的线宽m[点]粗(线宽度大)时,同样地假设(设定)图像 调整区域,但是,这时,削减上引出线F70U和下引出线F70D直 到高度方向的尺寸变为线宽m[点]为止,将从即使削减引出线、轮 廓(曲线等)也没有变得不自然的位置到末端位置的短小长度df 作为宽度,并形成宽df[点]×高n[点]的区域。
在这里,将在图12B所示的宽df[点]×高(n-2m)[点]、包括 轮廓线在内的内部全部被着色为白(逻辑“0”的无效像素)的所 谓空白图像的轮廓调整图像(逻辑与图像)E70F,根据外框字形数 据通过图像展开制作并准备(存储),将其配置在结合部,进行逻 辑与运算,由此调整(参照图12C)轮廓使其圆滑。
即,在图12A-12C的示例中,作为轮廓调整图像利用了逻辑与 图像E70F。此外,与图11A-11C中所述相同,可将图像调整区域 分别设置在上方和下方。另外,某引出线的轮廓不自然从而产生不 协调感时,可以在上边或者下边设置斜坡或者形成曲线等等。
此时的逻辑与图像E70F等,都适用于配置成与外缘侧(外框 的外侧)相一致的情况。即,构成外框图像的外缘的上引出线F70U 的上缘和上格线LU70的上缘连接形成一致,并且,形成外缘的下 引出线F70D的下缘和下格线LD70的下缘连接形成一致,于是, 如图所示,外缘光滑地形成,因此,结合部明显的是内缘,作为与 其相应的轮廓调整图像,准备(存储)逻辑与图像E70F。
此时的逻辑与图像E70F等包括:格线侧边,其长度(即(n-2m) [点])与构成外框内部的上格线LU70和下格线LD70的内缘侧之间 的距离一致;引出线侧边,其长度与上引出线F70U和下引出线 F70D的内缘侧之间的距离一致。逻辑与图像E70F等是将连接格线 侧边和引出线侧边两端的单一闭合曲线作为轮廓线、且包括其轮廓 线在内的内部全部为白(无效像素)的空白图像。
即,将格线侧边与格线内缘之间相结合,引出线侧边与引出线 内缘之间相结合,对外框图像进行逻辑与运算,于是消除外框图像 中的与逻辑与图像E70F等重叠的部分。因此,作为逻辑与图像E70F 准备了具有圆滑轮廓的逻辑与图像,于是可沿着其轮廓消除外框图 像的轮廓,使格线和引出线轮廓圆滑地结合,从而可调整外框图像 使其美观。
此外,在图11A-11C和图12A-12C中的上述例子中,是假设 图像调整区域在字符图像F70等的引出线侧,但是,例如对应于图 11A及图13A、图12A,如图13B所示,假设图像调整区域在格线 侧,例如对应于图11A的例子中,通过具有图13A所示的具有斜 坡的逻辑与图像E70F-2对格线(图示中的上格线LU70)进行逻辑 与运算,削去内缘侧的锯齿,从而形成圆滑的轮廓;例如对应图12A 的例子,通过将具有图13B所示的斜坡的逻辑与图像E70T-3重叠 在格线(图示中为上格线LU70)上,进行逻辑与运算,由此,可 附加倾斜而得到圆滑的轮廓,由此,可使格线和引出线的轮廓圆滑 地结合,调整成美观的外框。
另外,例如从图12A相同状态,如图14A所示,在预先将图 像调整区域内涂黑的状态下,替代作为轮廓调整图像准备了所述 (图14B)的逻辑与图像E70F并进行逻辑与运算,而是将以同尺 寸将内部涂黑的图14C的异或图像E71F作为轮廓调整图像来利用, 并准备这些,进行异或运算。另外,代替所述的逻辑与图像E70F, 如图14D所述,也可利用曲线轮廓的逻辑与图像E72F,由此可容 易地形成更加光滑的形状。
另外,使图14A-14D中的所述方法更进一步,如上例中上引出 线F70U和下引出线F70D从根本上结合时等、且当上引出线F70U 和下引出线F70D具有直接的连接点时,例如图15A-15D所示,连 接上格线LU70的上缘一点(在图例中为结合部上侧的一点)和下 格线LD70的下缘一点(在图例中为结合部下侧的一点)形成其长 度为n[点]的第一格线侧边,将由该第一格线侧边、到连接点为止 的上引出线以及下引出线形成的单一闭合曲线作为第一轮廓线,其 外形内部用黑(有效像素)着色,由此形成图像调整区域。
此时,如图15A所示,在该时刻放大后的字符图像的上引出线 F70U和下引出线F70D的线宽不成为问题。此时,具有两端比上述 第一格线侧边短线宽(一定线宽)m[点]的(即长度为(n-2m)[点]) 第二格线侧边,其他部分将沿着第一轮廓线且比外形窄线宽m[点] 的单一闭合曲线作为第二轮廓线,将包括其第二轮廓线在内的全部 都着色为白的空白图像的逻辑与图像E74F作为轮廓调整图像来准 备,或者将沿着第二轮廓线的外形内由黑(有效像素)着色的异或 图像E75F作为轮廓调整图像来准备。
此时,其次,将长度为(n-2m)[点]的第二格线侧边结合到第 一格线侧边(此时在中央)上,其他部分是沿第一轮廓线错开线宽 m[点],如果是逻辑与图像E74F,就进行对应像素间的逻辑与运算、 如果是异或图像E75F,就进行对应像素之间的异或运算,从而剩 下图像调整区域的尺寸和轮廓调整图像(逻辑与图像E74或者异或 图像E75F)的尺寸之间的尺寸差。
即,此时,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各种括弧状图像的制作方法相 同(参照图5A-5D~图8A-8C),如图15D所示,沿着第一轮廓线 保留线宽(规定的线宽)m[点],并与同样线宽(规定的线宽)m[点] 的上格线LU70和下格线LD70结合,因此可使格线和引出线之间 的轮廓圆滑地连接,从而可将外框图像调整得美观。
另外,上述情形下,如果对轮廓调整图像的轮廓形状(曲线) 加以研究时,也可以使上引出线F75U或下引出线F75D的线宽不 一致,只将引出线末端形成线宽m[点],而作为引出线仍然保留与 原来的字符图像F70的上引出线F70U和下引出线F75D同样的引 出线。
另外,使图15A-15D中的上述方法更简单化,如图16A所示, 以简单的形状作为图像调整区域的形状,例如,通过利用图14B中 所述的逻辑与图像E70F的逻辑与运算能进行完全调整(可调整成 与图12C相同)的区域,也可以将外形内用黑(有效像素)着色来 形成图像调整区域。另外,此时,代替利用所述逻辑与图像E70F 的逻辑与运算,而是通过利用内部以相同尺寸涂黑的异或图像E73F 的异或运算,得到同样的结果(参照图16D:与图12C相同)。
另外,如图17A-17D所示,还可更简单化,图像调整区域设成 与图15A相同的状态(参照图17A),忽略在其中留有黑色部分(参 照图16D的图像F76),可利用上述逻辑与图像E70F进行逻辑与运 算,或者利用异或图像E73F进行异或运算。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条带打印装置1中,制作外框图像并 将其作为调整前的外框图像,将前后字符图像的引出线和格线之间 的结合部中的至少一个结合部作为调整对象结合部,以至少保持格 线中央部分线宽的状态,为使调整对象结合部的轮廓圆滑而进行轮 廓调整,由此可使该结合部轮廓圆滑。即,当配置前后字符图像时, 与线宽无关,以任意高度配置;当配置格线时,稍微忽略结合部的 圆滑程度,例如,仅使外缘侧(外框的外侧)一致(对齐)地来进 行配置等,从而,一旦制成调整前的外框图像,接着,调整结合部 的圆滑程度,由此,可制作任意高度且任意线宽的美观的外框图像。
另外,更具体地,将包括调整前外框图像中的调整对象结合部 在内的图像区域作为图像调整区域,并事先存储可配置在其图像调 整区域上的用于轮廓调整的轮廓调整图像,在图像调整区域内,利 用轮廓调整图像,对调整前的外框图像进行对应像素的逻辑运算。 为此,假设调整对象结合部的形状,即,作为未进行圆滑处理的形 态而可能产生的各种形状,并且,作为轮廓调整图像,预先准备(存 储)各种可调整这些的形状的图像,通过使用那些轮廓调整图像对 外框图像进行适合的逻辑运算,可将调整对象结合部的轮廓调整圆 滑。
此外,当使用外框字形的数据来准备前或后字符图像F70等时, 如图18A-18D所示,所述各轮廓调整图像E70T、E70F~E75F等也 最好作为外框字形数据(使内部为有效像素黑的表示为符号B~;作 为空白图像使内部为无效像素白的表示为符号W~)B70、W70、 B71、W72、B73、W74、B75等准备,由此,结合前或后字符图像 等的放大倍数,可同样地放大利用,且容易利用。
另外,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的条带打印装置1中所采 用的括弧状图像制作装置和外框图像制作装置的功能或基于此的 各种处理方法(括弧状图像制作方法、外框图像制作方法等),不 仅适用于条带打印装置1,也能适用于作通过可进行程序处理的各 种装置来处理的程序,还能适用于存储这些程序的例如CD、MD、 DVD等存储介质,通过存储这些程序或者从存储介质等中读出并 实施,从而可根据外框字形很容易地制作出任意高度且任意线宽的 美观的括弧状图像,或者使前后字符图像的引出线和格线之间的结 合部圆滑,从而可制作出任意高度且任意线宽的外框图像。当然, 也可在不超出要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
符号说明
1:条带打印装置              2:装置壳体
3:键盘                      4:显示器
7:打印头                    11:操作部
12:打印部                   13:切断部
14:读出部                   15:驱动部
20:控制部                   C:条带筒
LDxx:下格线                 Luxx:上格线
Fxx:前字符(括弧)图像        Rxx:后字符(括弧)图像
FxxD、RxxD:下引出线         FxxU、RxxU:上引出线
T:条带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